“昭仪万安。”慕容白曜走进正殿,见只有封蘅在此,微微有些诧异。
“大将军安好。”封蘅向慕容白曜解释,“幼澄公主发了疹子,陛下心急往韩夫人宫中瞧去了还未回来,不过应该快了,还请大将军在此稍后。”
慕容白曜跟着封蘅走到案桌前,看到她誊抄的两句诗,是细腻婉约的簪花小楷,不禁赞赏,“不愧是封大人的爱女,昭仪的字可真好看!”
“大将军谬赞,若说字写得好,我阿爹的字如他的人,太过板正,我朝太傅周齐的字才真正称得上绝佳呢。”
“可依臣看,周齐那老头子死板无趣得很,还不如你爹懂得变通。”慕容白曜抚着胡子看着年轻的皇妃。
“那大将军可真是与太傅不熟识了。太傅只是看上去待人冷淡不苟言笑,实际上是个极超脱极可爱的老头儿呢!”
“哦?我倒是不信。”他想起那花白头发的周齐,那老头儿高颧连眉,这几年来愈发瘦得像个枯鬼,形状落魄,同朝为官,免不得要打交道,然而简直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封蘅打开书匣,从中取出来一沓厚实的纸,“陛下知晓大将军与高大人有一年之约,特意请太傅送了书法帖子来。都说字如其人,将军请看太傅的字。”
“多谢陛下厚爱。”慕容白曜躬身接下,周齐的字如长河贯日,规矩中露出洒脱通透之气,让人见之心安,丝毫不见那种孤傲冷峻之气。
果然非同一般,就连高允也不能及。慕容白曜盯着看了半晌,才说,“倒是臣武断了,不愧是当世大儒,有了这帖子,待臣南征归来,定然大有所成!”
他话音未落,就听到拓跋弘的声音,“那还是南征要紧,爱卿就算是与高允赌输了,南征这一战可不许有分毫差池。”
封蘅走了过去,“大将军乃国之栋梁,书法这等微末小技自然不在话下,至于陛下的嘱托,定然也能办到。”
这当然不是虚妄之言,封蘅知道,乙浑伏诛,慕容白曜却受宽宥,倘若他战中失利,就是失去了拓跋弘给他的机会。
人可以选择错一次,却不能两次都错,更何况是他这样的王佐之才。
拓跋弘曾问她怎么看慕容白曜,她没法做出回答,就如慕容白曜不识周齐为人,她无从轻下判断,可从方才短短话语,她已然明了此人胸怀。
“陛下。”慕容白曜躬身行礼,“确如昭仪之言,臣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爱卿不必多礼。”拓跋弘摆摆手,笑着望向封蘅,“朕自然信得过爱卿,是朕把她惯坏了,吵嚷着看玄羽弓还不算,还偏要见见朕的大将军。”
慕容白曜哈哈一笑,“昭仪虽然年纪小,但见识多,虽少与交谈,只一次就觉得很投缘,可称臣的小友了。”
从太和宫出来后,已然是午后太阳最热的时节,封蘅与菱渡一路沿着巷道往北,打算去高椒房的绯烟宫,路上碰见了万寿宫的沁瑜姑姑领着小太子在竹林外的回廊处玩闹,沁瑜见了封蘅,忙带着小太子来行礼。
封蘅蹲下来捏了捏小太子红扑扑的脸颊,见他眼眸如星,隐约可见李蕴微的影子,她笑了笑,拿了扇子给他扇,“殿下热不热?”
小太子摇摇头,咿呀叫了声“母妃”,竟还凑到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沁瑜笑道:“前几日里西河公主入宫,言殿下若是喜欢谁就亲亲谁,看来殿下喜欢昭仪呢。”
封蘅欢喜地将他抱起来,又亲了他的脸颊,“我也喜欢殿下呢!”
那小太子咯咯笑了起来。
“对了,夏日里蚊虫多,我和高椒房约好给孩子们做几个驱蚊的香包。”她把太子放下来,从腰间解下来自己的香包,给小太子系上,“此处蚊虫甚多,先拿这个凑合着,待做好了,我再遣岚风送去。”
菱渡与沁瑜相视一笑,沁瑜忙说,“还请昭仪多带着二皇子往万寿宫,两个孩子一处玩儿,也热闹呢。”
封蘅点了点头,待她们走得远了,她才低声叹了口气。
菱渡跟在她身后,“昭仪对太子如此疼惜亲近,可是因为想起了李皇后?”
“我只是喜欢小孩子。”封蘅望向远处的池塘。
菱渡没有戳破她,就算是面对亲生的二皇子禧,虽尽到了为母的职责,她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你说,别人是不是以为我有意讨好储君?”封蘅没由来问了一句。
菱渡依旧不徐不慢,“或许有时候,昭仪可以不用思虑这么多,昭仪从前,从不会为此等事烦忧。”
“是啊,就算是为此忧心,可我又无力改变别人的看法。”封蘅在垂柳下的大石头上坐下来,望着波纹粼粼的湖面,“知易行难,往昔明白的道理,现在依旧明白,可是往昔能做到的事,现在却做不到了……”
“人都是越来越绝情,越来越学会接受,可小小姐……”菱渡皱了眉,“小小姐却越发怯懦了,或许对于小小姐来说,是因为真正进入了这个世界……”
封蘅知道她意之所指,可是拓跋弘的世界,让她有些招架不住,她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无忧无虑。守护封家,维护冯家,是她永远躲不掉的责任。
“昭仪,你看。”
顺着菱渡的手指看过去,不远处的巷道上是个围得严严实实的马车,眼下已然到了夏日,这马车却是隆冬九月才有的,封蘅的眼睛追寻着移动的马车,那帘子竟被掀开了,是个中年的女人,盘发敷面,却无半点儿首饰妆点,素净非常。
只这一面,封蘅蓦地被这女子击中了心,她再看时,帘子被围裹得严严实实。
菱渡眼尖,看见驾车的是络迦,刚附耳对封蘅说了,封蘅忙让她叫住络迦。
络迦听了菱渡的喊叫惊了一惊,匆忙勒住缰绳,探进车里似乎吩咐了什么,这才下了马车,沿着湖畔向封蘅走过来。
“马车里是何人?”
封蘅与菱渡走了去绯烟宫的小路,这里本就鲜有人来,封蘅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在此碰见络迦。
“这人是……是陛下传召的宗室。”
“大将军走了?”封蘅皱了皱眉说:“既然陛下传召,为何要如此偷偷摸摸的?”
络迦一时间吓得满头大汗,“昭仪恕罪,马车里的人着实不能让旁人看见,否则奴婢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杀的。”
“娘娘不过问上一句,你何必打打杀杀的?”菱渡讽刺了一句,与封蘅对视,两人似乎都有了各自的想法。
“你去吧,仔细着,既然是无关紧要的人,我想也不需要劳烦你。”封蘅淡淡说了一句。
拓跋弘此举简直是莫名其妙。
无论马车里的究竟是谁。
待络迦离开后,菱渡说,“若是陛下有心让太后知晓呢?”
“从中元门入,他既想低调行事,又想要告知母后,究竟是什么事呢?”封蘅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拓跋弘不打算告诉她,她没有问他徒惹不快的道理。
那人到底会是谁呢?
“大将军安好。”封蘅向慕容白曜解释,“幼澄公主发了疹子,陛下心急往韩夫人宫中瞧去了还未回来,不过应该快了,还请大将军在此稍后。”
慕容白曜跟着封蘅走到案桌前,看到她誊抄的两句诗,是细腻婉约的簪花小楷,不禁赞赏,“不愧是封大人的爱女,昭仪的字可真好看!”
“大将军谬赞,若说字写得好,我阿爹的字如他的人,太过板正,我朝太傅周齐的字才真正称得上绝佳呢。”
“可依臣看,周齐那老头子死板无趣得很,还不如你爹懂得变通。”慕容白曜抚着胡子看着年轻的皇妃。
“那大将军可真是与太傅不熟识了。太傅只是看上去待人冷淡不苟言笑,实际上是个极超脱极可爱的老头儿呢!”
“哦?我倒是不信。”他想起那花白头发的周齐,那老头儿高颧连眉,这几年来愈发瘦得像个枯鬼,形状落魄,同朝为官,免不得要打交道,然而简直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封蘅打开书匣,从中取出来一沓厚实的纸,“陛下知晓大将军与高大人有一年之约,特意请太傅送了书法帖子来。都说字如其人,将军请看太傅的字。”
“多谢陛下厚爱。”慕容白曜躬身接下,周齐的字如长河贯日,规矩中露出洒脱通透之气,让人见之心安,丝毫不见那种孤傲冷峻之气。
果然非同一般,就连高允也不能及。慕容白曜盯着看了半晌,才说,“倒是臣武断了,不愧是当世大儒,有了这帖子,待臣南征归来,定然大有所成!”
他话音未落,就听到拓跋弘的声音,“那还是南征要紧,爱卿就算是与高允赌输了,南征这一战可不许有分毫差池。”
封蘅走了过去,“大将军乃国之栋梁,书法这等微末小技自然不在话下,至于陛下的嘱托,定然也能办到。”
这当然不是虚妄之言,封蘅知道,乙浑伏诛,慕容白曜却受宽宥,倘若他战中失利,就是失去了拓跋弘给他的机会。
人可以选择错一次,却不能两次都错,更何况是他这样的王佐之才。
拓跋弘曾问她怎么看慕容白曜,她没法做出回答,就如慕容白曜不识周齐为人,她无从轻下判断,可从方才短短话语,她已然明了此人胸怀。
“陛下。”慕容白曜躬身行礼,“确如昭仪之言,臣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爱卿不必多礼。”拓跋弘摆摆手,笑着望向封蘅,“朕自然信得过爱卿,是朕把她惯坏了,吵嚷着看玄羽弓还不算,还偏要见见朕的大将军。”
慕容白曜哈哈一笑,“昭仪虽然年纪小,但见识多,虽少与交谈,只一次就觉得很投缘,可称臣的小友了。”
从太和宫出来后,已然是午后太阳最热的时节,封蘅与菱渡一路沿着巷道往北,打算去高椒房的绯烟宫,路上碰见了万寿宫的沁瑜姑姑领着小太子在竹林外的回廊处玩闹,沁瑜见了封蘅,忙带着小太子来行礼。
封蘅蹲下来捏了捏小太子红扑扑的脸颊,见他眼眸如星,隐约可见李蕴微的影子,她笑了笑,拿了扇子给他扇,“殿下热不热?”
小太子摇摇头,咿呀叫了声“母妃”,竟还凑到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沁瑜笑道:“前几日里西河公主入宫,言殿下若是喜欢谁就亲亲谁,看来殿下喜欢昭仪呢。”
封蘅欢喜地将他抱起来,又亲了他的脸颊,“我也喜欢殿下呢!”
那小太子咯咯笑了起来。
“对了,夏日里蚊虫多,我和高椒房约好给孩子们做几个驱蚊的香包。”她把太子放下来,从腰间解下来自己的香包,给小太子系上,“此处蚊虫甚多,先拿这个凑合着,待做好了,我再遣岚风送去。”
菱渡与沁瑜相视一笑,沁瑜忙说,“还请昭仪多带着二皇子往万寿宫,两个孩子一处玩儿,也热闹呢。”
封蘅点了点头,待她们走得远了,她才低声叹了口气。
菱渡跟在她身后,“昭仪对太子如此疼惜亲近,可是因为想起了李皇后?”
“我只是喜欢小孩子。”封蘅望向远处的池塘。
菱渡没有戳破她,就算是面对亲生的二皇子禧,虽尽到了为母的职责,她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你说,别人是不是以为我有意讨好储君?”封蘅没由来问了一句。
菱渡依旧不徐不慢,“或许有时候,昭仪可以不用思虑这么多,昭仪从前,从不会为此等事烦忧。”
“是啊,就算是为此忧心,可我又无力改变别人的看法。”封蘅在垂柳下的大石头上坐下来,望着波纹粼粼的湖面,“知易行难,往昔明白的道理,现在依旧明白,可是往昔能做到的事,现在却做不到了……”
“人都是越来越绝情,越来越学会接受,可小小姐……”菱渡皱了眉,“小小姐却越发怯懦了,或许对于小小姐来说,是因为真正进入了这个世界……”
封蘅知道她意之所指,可是拓跋弘的世界,让她有些招架不住,她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无忧无虑。守护封家,维护冯家,是她永远躲不掉的责任。
“昭仪,你看。”
顺着菱渡的手指看过去,不远处的巷道上是个围得严严实实的马车,眼下已然到了夏日,这马车却是隆冬九月才有的,封蘅的眼睛追寻着移动的马车,那帘子竟被掀开了,是个中年的女人,盘发敷面,却无半点儿首饰妆点,素净非常。
只这一面,封蘅蓦地被这女子击中了心,她再看时,帘子被围裹得严严实实。
菱渡眼尖,看见驾车的是络迦,刚附耳对封蘅说了,封蘅忙让她叫住络迦。
络迦听了菱渡的喊叫惊了一惊,匆忙勒住缰绳,探进车里似乎吩咐了什么,这才下了马车,沿着湖畔向封蘅走过来。
“马车里是何人?”
封蘅与菱渡走了去绯烟宫的小路,这里本就鲜有人来,封蘅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在此碰见络迦。
“这人是……是陛下传召的宗室。”
“大将军走了?”封蘅皱了皱眉说:“既然陛下传召,为何要如此偷偷摸摸的?”
络迦一时间吓得满头大汗,“昭仪恕罪,马车里的人着实不能让旁人看见,否则奴婢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杀的。”
“娘娘不过问上一句,你何必打打杀杀的?”菱渡讽刺了一句,与封蘅对视,两人似乎都有了各自的想法。
“你去吧,仔细着,既然是无关紧要的人,我想也不需要劳烦你。”封蘅淡淡说了一句。
拓跋弘此举简直是莫名其妙。
无论马车里的究竟是谁。
待络迦离开后,菱渡说,“若是陛下有心让太后知晓呢?”
“从中元门入,他既想低调行事,又想要告知母后,究竟是什么事呢?”封蘅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拓跋弘不打算告诉她,她没有问他徒惹不快的道理。
那人到底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