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事堂)
立春前:秦公、赢虔、卫鞅正商议明日春朝庭论之事。“太傅,若明日太师等为难鞅,拜托太傅为鞅开脱。”卫鞅朝赢虔作了一揖,“放心,虔定当为客卿解围。”赢虔笑道“明日庭论,客卿需做好心理准备,那帮人最是难缠。”。
“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鞅不怕。”,卫鞅说完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望向秦公。秦公亦笑道“寡人相信客卿定能大获全胜,让那帮…人哑口无言。”。
卫鞅知晓秦公想说“老匹夫”,于是会心一笑“承君上吉言,鞅定不辱使命!”。秦公又嘱咐卫鞅早点回去好好休息,以便明日精神抖擞应战。
待卫鞅退下,赢虔道“传言只有客卿能让君上笑,果然不假!”,秦公闻言不置可否“兄长,寡人已答应楚国,与之大婚联姻。”,“如此甚好!太子亦有母亲教养了!”,秦公摇头“兄长误会,寡人欲将公室之女许配楚王芈良夫。”。
赢虔不解,道“君上不娶那楚国公主?”,“与楚联姻共同对付魏乃我大秦国策。只是寡人欲效法君父,不大婚,不立君夫人,以免受制于外戚。兄长以为如何?”,赢虔道“君父当年流亡三十载而立,恐朝堂不稳,才未大婚。如今君上众望所归,秦楚联姻势在必行,望君上三思。”。
见赢虔仍不松口,秦公道“之前因没收封地之事与公室起隔阂,今正好以和亲之名封公室女为公主,以缓和怨怼。”秦公继续道,“四叔一家忠公为国,理应嘉奖。寡人见那英离妹子年纪适合,人也聪慧伶俐,堪当大任。”。
赢虔道“君上愿如此,臣附议。只是太子尚小,无人照顾。听闻两位韩夫人也先后有孕,不便教养。可否…虔恳请将太子殿下带入太傅府,由你嫂嫂照顾如何?你侄儿、侄女与太子同岁,可相互为伴,如同幼时的虔与君上。等太子五岁读书时再回宫,如何?”。
秦公想了想道“兄长知寡人为何立太子,也知寡人驱赶张内人的苦衷。兄长如父,处处为阿梁着想;嫂嫂为韩国名门之女,学识、修养有口皆碑。太子交与兄长、嫂嫂教诲,寡人自是放心。拜托兄长注意安全,保太子平安!”,“诺!虔还有一事与太子有关。”。
“莫不是太子的那个舅舅?”,“不错,君上以为如何处置?”。秦公沉下脸来“本想一杀了之,但怕太子长大伤心。”,“君上所虑极是。若太子长大,得知母、舅均死于非命,必心生怨恨。未若…”,“未若什么?”,“未若以其老家之地加封张家人,此举亦为太子母正名,平息谣言。君上以为如何?”,秦公答道“容寡人想想。”。
待赢虔退下,秦公感到此事颇为棘手:不为太子母正名,众人皆可轻贱太子,太子之位势必不稳。加之赢虔说得也有道理,若太子日后怨恨,居心叵测之人就有机可乘...可若此时加封太子母族,又于变法不利...秦公隐隐觉得加封一事似乎有人后面捣鬼、撺掇。
(秦庭)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万物苏醒之季。立春之日朝上议定今岁大计,为秦之惯例。只是今天的朝会,秦公已下了命题,让客卿公孙鞅在朝廷之上论变法强国。众臣已早早到庭,依官位高低排列。
忽听大内侍景监高声报“客卿公孙鞅到!”只见卫鞅白衣玉冠,隽秀飘逸,气定神闲而入。旋即景监又报“国君到!”,秦公一身黑色朝服,挺拔威武,从容走到朝廷中央之国君位就座。朝堂一片肃静,落针可闻。
秦公环视一周朗声道“列位臣卿,《求贤令》已颁布三年,秦之求贤实为强国,今客卿公孙鞅有强秦之计。强秦在于变法!事关秦之未来发展,兹事体大。今日朝会各位重臣,对变法事宜需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共同决议!”秦公停顿了一下,“请客卿先为各位宣讲变法方略,有问题者可当面向客卿请教!”。秦公言毕,向卫鞅点头示意。
卫鞅向全场一揖道“君上、诸位大人:要改变秦之羸弱,必变法革新。变法乃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以致富国强兵。总的说来即是:奖励农耕、激赏军功、规范吏治、聚民化俗。此变法四维,四维之下亦有若干具体条陈法令。诸位大人可参看《秦之变法纲要》、《治秦九论》、《具法二十六》。”。
卫鞅言毕,出现短暂冷场,众人皆不语,不少人望向太师甘龙。太师甘龙轻咳一声“秦法为穆公之法,历代秦公以此法为立国之本,偶有变革亦是万变不离其宗。敢问客卿,今客卿变法,是否要全盘否定我大秦祖宗之法?”,甘龙不愧老辣,一上来就搬出祖宗压人。
只见卫鞅面不改色道“穆公之法适合穆公之时,然世易时移。目秦之羸弱、穷陋,当知穆公之法已不适合今日。故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太傅赢虔道“依客卿之言,穆公之法于今日有弊,敢问客卿敝在何处?又如何趋利避害?”。
卫鞅会意,正色道“秦之旧制弊端有三。其一,穆公之法实古老不宜今;偶有有新政,但法不一贯,时常反复。献公推行变革新政,然范围小,国有两制,民无所适从。”。太庙令杜挚道“秦之法为王道之法,以德治民,乃有穆公称霸春秋;而后先君献公以穆公之法为本,小范围变革,以致少梁大捷,战胜强魏,一雪前耻。敢问客卿,穆公之法有何弊?”。
“所谓以德治民,不过是五羖大夫百里奚以贤德治秦,并无成法以一贯之。故如今穆公霸业不仅不继,秦还沦落为七大国中最弱之国;献公新政,但不触及根本,虽有少梁之捷,并未削及强魏一、二,反使秦府库空乏,战员骤减,民苦更甚!”卫鞅继续道,“若穆公、百里奚之法有用,何故秦失河西之地四十余年,对魏一退再退,以致今日迁都栎阳,无险可守,退无可退?”。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穆公、百里奚的功绩在秦国那是神一样的存在,穆公之法也从未有人敢公开置喙挑衅。今卫鞅毫不避讳地诘难,但话丑理端,庭上的大人们面面相觑却也无话可说。
太傅赢虔又道“敢问客卿,弊端二?”。“秦旧制弊端二:刑不上世族,赏不及庶民。世族权贵有错不罚,庶民百姓有功不赏。世族为所欲为,百姓耕而无食、织而无衣,士卒有功而无爵。如此刑赏不公,奖罚不一,何以激励耕战之正气?谈何富国强兵?”。
“客卿谬也。”上大夫孟乾道“庶民、隶农本为卑贱之奴。若与世族勋贵同赏同罚,则无异于主与俾平起平坐!如此贵贱不分,尊卑无序,礼法何在?天下当笑秦,丑莫大焉!”。
此言一出,朝堂轰然大笑。只听大内侍景监大喝“肃静!”。
卫鞅淡然一笑,毫不在意“《求贤令》曰:‘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卑秦、丑秦皆因秦之穷陋。耕种多寡一样;军功有无一样,试问谁愿出力耕种,谁愿奋勇作战?国能不穷陋哉?至于贵贱、尊卑当然要分。新法之下,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均同守一法。有耕战之功为尊,无功为卑。虽公候之室无耕战之功不贵,虽庶民之家有耕战之功也尊。
耕战国之本也,旧礼国之末也,岂能舍本逐末,妨害国之强盛?”。
公孙贾道“依客卿所言,新法以耕战之功授爵赐官。此朝堂上除客卿及变法士子无功受祿外,均是有功之臣。客卿知法违法,何以服众?”。此言颇为厉害,直接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
岂料卫鞅大笑一声“无功当然不受祿。耕战有功,文臣吏治也有功于国。谁主导变法方略?谁具体实施条陈?谁为百姓、士卒普及赏罚?谋划治国无功乎?《求贤令》明召天下:求治国良才,不惜分疆裂□□享之…诸位,大秦要出尔反尔么?”。一番犀利言辞,呛得让公孙贾说不出话来。
杜挚为打破沉默道“敢问客卿第三弊?”,“秦旧制第三弊:无使民之道,无慑民之威!无使民之道即无乡邑并县,不固民于居所,不统一民之意识,任其一盘散沙勇私斗而怯公斗,犯上做乱,冒犯君威!
至于无慑乱之威即无统一之法令,令行禁止。若轻罪重罚,重刑薄赏,可使民恐惧不敢做乱,使吏害怕不敢贪污。如此方能官吏无贪,庶民不乱;上下依法行事,井然有序。国之正气一旦养成,国之昌盛指日可待!”。
“彩!”朝堂之上竟出现一片喝彩声。太师甘龙闻言不禁皱眉,心想一年纪轻轻之人如此刻薄,以苛法御民却说得头头是道,还竟得一众年轻人追捧,此实不为大秦之福啊!
于是甘龙向秦公一揖道“听客卿之言,新法苛严。若民不惧死,何以以死惧之?变法体大,君上当慎之又慎!若变法不当,导致朝野动荡,山东五国乘机合纵攻我,到时恐有亡国之险!
老臣认为,穆公之法以德治国,能传至今日定有其理,因循旧制是稳定守成之道。官吏熟悉旧制,庶民也安旧习。旧制之上,慢慢改进才是稳妥万全之策!”。
卫鞅想,老甘龙果然厉害,君上最怕朝堂不稳,各国合纵。他一语中的,正中君上软肋。较量至此,绝不可落下锋,否则前功尽弃。
只见卫鞅冷静对曰“太师何出如此世俗之言?世人皆知夏、商、周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世道在变,法度亦要变,智者创立法度,愚者受制于法度。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太师所谓慢慢改进则无异于坐以待毙。
况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新法虽严只为律百姓,刑恶人,而非置良善之民于死地!太师之言有惑众误导之嫌。”。
公孙贾道“太师之意为:若变法引社稷动荡,一有战事,军队不听命,将帅拥兵自重,或有亡国之险。客卿可有对应之策?”。
公孙贾的反击,似乎把卫鞅逼到悬崖边。
卫鞅道“变法有适应过程,但不会引发内乱。或有动荡,依法处理,公正严明,谁敢不从?至于山东五国及荆楚:各国局部摩擦不断,但均疲敝难有大规模国战。且魏忙迁都、韩忙变法、赵忙分赃,燕忙守北疆,齐忙练新军,楚忙结盟,两年之内无暇顾秦。
此我大秦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之最佳时机。当然事不怕一万却怕万一:若六国果真合纵伐我,正好彰显新法之威。新法可于最短时间内聚集财力、民力,加之激赏耕战,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庶民士卒必奋勇杀敌,人人争先,万众一心!合纵何足惧哉!”。
“彩!”又是一片喝彩声。“彩什么呀?”西乞弧插话。西乞家族亦是秦国传统勋贵:孟西白三大世族之一。西乞弧时任戎右裨将军,为由岸下属。
“客卿乃舞文弄墨之辈,岂知军旅打仗之凶险?况客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若六国来犯,保不齐客卿第一个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堂下一片哄笑。
“裨将军休得无礼!”,只见太傅赢虔大喝一声“君上让诸位商讨变法之事,西乞将军却口出恶言中伤客卿,是何道理?客卿为强秦而来,两年内走遍我大秦万水千山,考察风俗民情,历经千辛万苦,回朝后因地制宜、殚精竭虑作变法方略、条陈。试问朝堂之上的大人们,谁能做到?
若我大秦无爱才惜才之举,无天高地阔之心胸,何人愿到此苦寒之地助秦?若再有此龌龊之语,定当不饶!”。
赢虔说完,从腰间抽出佩剑,直插面前案几。赢虔的威风震慑,让人胆寒。朝堂无人敢吭声。西乞弧顿时面红耳赤,向卫鞅双手一揖“弧无礼,太傅之言让弧羞愧难当。客卿大人大量,切勿怪罪!”,卫鞅微微一笑“无妨。”。
杜挚见状道“客卿可否回答挚最后一问?”,“太庙令请问。”。“古人云,不得百利不变其法,工不十倍不换其器。客卿变法,究竟能给大秦带来多大好处?”,卫鞅正色道“若此富国强兵之法能一以贯之,因时制宜,则我大秦三、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二十年崛起,收河西、出崤函,百余年后,大出天下,一统六国!”。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嘘唏声。“好!”秦公赞道,“昔舜帝曾赞我赢氏先祖治水有功,并预言‘赢氏一族必将大出于天下!’。今客卿此言振奋我秦人志气,与先圣预言不谋而合!此乃大大吉兆也!”。
朝堂之上亦群情激动。赢氏大出天下,一直是秦国宗室贵族为之骄傲的梦想,今被卫鞅说出,如同天意。
太师甘龙闻秦公言,知大势已定,面色凝重道“客卿之言,让我等壮怀激烈!变法强秦,秦臣当全力支持!”,次傅公孙贾亦道“若能使预言成真,我等秦人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臣支持变法强秦。”,杜挚道“臣拥戴变法!”。朝堂上所有人同呼“臣等拥戴变法!”。
秦公从座中起身,环顾四周庄严宣布“既然列位臣卿无异议,寡人决意在秦变法!有请穆公镇秦剑!”,侍卫恭谨奉上穆公剑。秦公持此剑道“自今日起,本公拜公孙鞅为左庶长,总领国政,力行变法;赢虔为太子太傅加上将军衔。此剑为先祖穆公留下的镇国宝剑,剑之所指,莫敢不从!违令者斩无赦。
今寡人将此剑赐予左庶长力行变法。见此剑,如见寡人!凡坏我变法大计者,上至宗亲贵胄,下达庶民百姓,一律依法惩处!”说完双手奉剑,交与卫鞅。
卫鞅深鞠一躬,接剑。“鞅受君上重托,定当全力以赴,以使变法成功!万众一心,富国强兵!”。朝堂之上,所有人齐呼“万众一心,富国强兵!”。
十日之后,变法正式开始。第一批法令十道,颁布后立即实施。这十道法令为《垦草令》、《军功授爵法》、《编民齐户连坐法》、《县制设立法》、《吏法》《私斗惩处法》、《度量衡统一法》、《开垦俫民算地法》、《税法》、《客栈盘查法》、《御盗缉贼法》。此十道法令,颁布全国周知,但先试行于栎阳及周边六县。
立春前:秦公、赢虔、卫鞅正商议明日春朝庭论之事。“太傅,若明日太师等为难鞅,拜托太傅为鞅开脱。”卫鞅朝赢虔作了一揖,“放心,虔定当为客卿解围。”赢虔笑道“明日庭论,客卿需做好心理准备,那帮人最是难缠。”。
“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鞅不怕。”,卫鞅说完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望向秦公。秦公亦笑道“寡人相信客卿定能大获全胜,让那帮…人哑口无言。”。
卫鞅知晓秦公想说“老匹夫”,于是会心一笑“承君上吉言,鞅定不辱使命!”。秦公又嘱咐卫鞅早点回去好好休息,以便明日精神抖擞应战。
待卫鞅退下,赢虔道“传言只有客卿能让君上笑,果然不假!”,秦公闻言不置可否“兄长,寡人已答应楚国,与之大婚联姻。”,“如此甚好!太子亦有母亲教养了!”,秦公摇头“兄长误会,寡人欲将公室之女许配楚王芈良夫。”。
赢虔不解,道“君上不娶那楚国公主?”,“与楚联姻共同对付魏乃我大秦国策。只是寡人欲效法君父,不大婚,不立君夫人,以免受制于外戚。兄长以为如何?”,赢虔道“君父当年流亡三十载而立,恐朝堂不稳,才未大婚。如今君上众望所归,秦楚联姻势在必行,望君上三思。”。
见赢虔仍不松口,秦公道“之前因没收封地之事与公室起隔阂,今正好以和亲之名封公室女为公主,以缓和怨怼。”秦公继续道,“四叔一家忠公为国,理应嘉奖。寡人见那英离妹子年纪适合,人也聪慧伶俐,堪当大任。”。
赢虔道“君上愿如此,臣附议。只是太子尚小,无人照顾。听闻两位韩夫人也先后有孕,不便教养。可否…虔恳请将太子殿下带入太傅府,由你嫂嫂照顾如何?你侄儿、侄女与太子同岁,可相互为伴,如同幼时的虔与君上。等太子五岁读书时再回宫,如何?”。
秦公想了想道“兄长知寡人为何立太子,也知寡人驱赶张内人的苦衷。兄长如父,处处为阿梁着想;嫂嫂为韩国名门之女,学识、修养有口皆碑。太子交与兄长、嫂嫂教诲,寡人自是放心。拜托兄长注意安全,保太子平安!”,“诺!虔还有一事与太子有关。”。
“莫不是太子的那个舅舅?”,“不错,君上以为如何处置?”。秦公沉下脸来“本想一杀了之,但怕太子长大伤心。”,“君上所虑极是。若太子长大,得知母、舅均死于非命,必心生怨恨。未若…”,“未若什么?”,“未若以其老家之地加封张家人,此举亦为太子母正名,平息谣言。君上以为如何?”,秦公答道“容寡人想想。”。
待赢虔退下,秦公感到此事颇为棘手:不为太子母正名,众人皆可轻贱太子,太子之位势必不稳。加之赢虔说得也有道理,若太子日后怨恨,居心叵测之人就有机可乘...可若此时加封太子母族,又于变法不利...秦公隐隐觉得加封一事似乎有人后面捣鬼、撺掇。
(秦庭)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万物苏醒之季。立春之日朝上议定今岁大计,为秦之惯例。只是今天的朝会,秦公已下了命题,让客卿公孙鞅在朝廷之上论变法强国。众臣已早早到庭,依官位高低排列。
忽听大内侍景监高声报“客卿公孙鞅到!”只见卫鞅白衣玉冠,隽秀飘逸,气定神闲而入。旋即景监又报“国君到!”,秦公一身黑色朝服,挺拔威武,从容走到朝廷中央之国君位就座。朝堂一片肃静,落针可闻。
秦公环视一周朗声道“列位臣卿,《求贤令》已颁布三年,秦之求贤实为强国,今客卿公孙鞅有强秦之计。强秦在于变法!事关秦之未来发展,兹事体大。今日朝会各位重臣,对变法事宜需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共同决议!”秦公停顿了一下,“请客卿先为各位宣讲变法方略,有问题者可当面向客卿请教!”。秦公言毕,向卫鞅点头示意。
卫鞅向全场一揖道“君上、诸位大人:要改变秦之羸弱,必变法革新。变法乃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以致富国强兵。总的说来即是:奖励农耕、激赏军功、规范吏治、聚民化俗。此变法四维,四维之下亦有若干具体条陈法令。诸位大人可参看《秦之变法纲要》、《治秦九论》、《具法二十六》。”。
卫鞅言毕,出现短暂冷场,众人皆不语,不少人望向太师甘龙。太师甘龙轻咳一声“秦法为穆公之法,历代秦公以此法为立国之本,偶有变革亦是万变不离其宗。敢问客卿,今客卿变法,是否要全盘否定我大秦祖宗之法?”,甘龙不愧老辣,一上来就搬出祖宗压人。
只见卫鞅面不改色道“穆公之法适合穆公之时,然世易时移。目秦之羸弱、穷陋,当知穆公之法已不适合今日。故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太傅赢虔道“依客卿之言,穆公之法于今日有弊,敢问客卿敝在何处?又如何趋利避害?”。
卫鞅会意,正色道“秦之旧制弊端有三。其一,穆公之法实古老不宜今;偶有有新政,但法不一贯,时常反复。献公推行变革新政,然范围小,国有两制,民无所适从。”。太庙令杜挚道“秦之法为王道之法,以德治民,乃有穆公称霸春秋;而后先君献公以穆公之法为本,小范围变革,以致少梁大捷,战胜强魏,一雪前耻。敢问客卿,穆公之法有何弊?”。
“所谓以德治民,不过是五羖大夫百里奚以贤德治秦,并无成法以一贯之。故如今穆公霸业不仅不继,秦还沦落为七大国中最弱之国;献公新政,但不触及根本,虽有少梁之捷,并未削及强魏一、二,反使秦府库空乏,战员骤减,民苦更甚!”卫鞅继续道,“若穆公、百里奚之法有用,何故秦失河西之地四十余年,对魏一退再退,以致今日迁都栎阳,无险可守,退无可退?”。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穆公、百里奚的功绩在秦国那是神一样的存在,穆公之法也从未有人敢公开置喙挑衅。今卫鞅毫不避讳地诘难,但话丑理端,庭上的大人们面面相觑却也无话可说。
太傅赢虔又道“敢问客卿,弊端二?”。“秦旧制弊端二:刑不上世族,赏不及庶民。世族权贵有错不罚,庶民百姓有功不赏。世族为所欲为,百姓耕而无食、织而无衣,士卒有功而无爵。如此刑赏不公,奖罚不一,何以激励耕战之正气?谈何富国强兵?”。
“客卿谬也。”上大夫孟乾道“庶民、隶农本为卑贱之奴。若与世族勋贵同赏同罚,则无异于主与俾平起平坐!如此贵贱不分,尊卑无序,礼法何在?天下当笑秦,丑莫大焉!”。
此言一出,朝堂轰然大笑。只听大内侍景监大喝“肃静!”。
卫鞅淡然一笑,毫不在意“《求贤令》曰:‘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卑秦、丑秦皆因秦之穷陋。耕种多寡一样;军功有无一样,试问谁愿出力耕种,谁愿奋勇作战?国能不穷陋哉?至于贵贱、尊卑当然要分。新法之下,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均同守一法。有耕战之功为尊,无功为卑。虽公候之室无耕战之功不贵,虽庶民之家有耕战之功也尊。
耕战国之本也,旧礼国之末也,岂能舍本逐末,妨害国之强盛?”。
公孙贾道“依客卿所言,新法以耕战之功授爵赐官。此朝堂上除客卿及变法士子无功受祿外,均是有功之臣。客卿知法违法,何以服众?”。此言颇为厉害,直接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
岂料卫鞅大笑一声“无功当然不受祿。耕战有功,文臣吏治也有功于国。谁主导变法方略?谁具体实施条陈?谁为百姓、士卒普及赏罚?谋划治国无功乎?《求贤令》明召天下:求治国良才,不惜分疆裂□□享之…诸位,大秦要出尔反尔么?”。一番犀利言辞,呛得让公孙贾说不出话来。
杜挚为打破沉默道“敢问客卿第三弊?”,“秦旧制第三弊:无使民之道,无慑民之威!无使民之道即无乡邑并县,不固民于居所,不统一民之意识,任其一盘散沙勇私斗而怯公斗,犯上做乱,冒犯君威!
至于无慑乱之威即无统一之法令,令行禁止。若轻罪重罚,重刑薄赏,可使民恐惧不敢做乱,使吏害怕不敢贪污。如此方能官吏无贪,庶民不乱;上下依法行事,井然有序。国之正气一旦养成,国之昌盛指日可待!”。
“彩!”朝堂之上竟出现一片喝彩声。太师甘龙闻言不禁皱眉,心想一年纪轻轻之人如此刻薄,以苛法御民却说得头头是道,还竟得一众年轻人追捧,此实不为大秦之福啊!
于是甘龙向秦公一揖道“听客卿之言,新法苛严。若民不惧死,何以以死惧之?变法体大,君上当慎之又慎!若变法不当,导致朝野动荡,山东五国乘机合纵攻我,到时恐有亡国之险!
老臣认为,穆公之法以德治国,能传至今日定有其理,因循旧制是稳定守成之道。官吏熟悉旧制,庶民也安旧习。旧制之上,慢慢改进才是稳妥万全之策!”。
卫鞅想,老甘龙果然厉害,君上最怕朝堂不稳,各国合纵。他一语中的,正中君上软肋。较量至此,绝不可落下锋,否则前功尽弃。
只见卫鞅冷静对曰“太师何出如此世俗之言?世人皆知夏、商、周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世道在变,法度亦要变,智者创立法度,愚者受制于法度。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太师所谓慢慢改进则无异于坐以待毙。
况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新法虽严只为律百姓,刑恶人,而非置良善之民于死地!太师之言有惑众误导之嫌。”。
公孙贾道“太师之意为:若变法引社稷动荡,一有战事,军队不听命,将帅拥兵自重,或有亡国之险。客卿可有对应之策?”。
公孙贾的反击,似乎把卫鞅逼到悬崖边。
卫鞅道“变法有适应过程,但不会引发内乱。或有动荡,依法处理,公正严明,谁敢不从?至于山东五国及荆楚:各国局部摩擦不断,但均疲敝难有大规模国战。且魏忙迁都、韩忙变法、赵忙分赃,燕忙守北疆,齐忙练新军,楚忙结盟,两年之内无暇顾秦。
此我大秦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之最佳时机。当然事不怕一万却怕万一:若六国果真合纵伐我,正好彰显新法之威。新法可于最短时间内聚集财力、民力,加之激赏耕战,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庶民士卒必奋勇杀敌,人人争先,万众一心!合纵何足惧哉!”。
“彩!”又是一片喝彩声。“彩什么呀?”西乞弧插话。西乞家族亦是秦国传统勋贵:孟西白三大世族之一。西乞弧时任戎右裨将军,为由岸下属。
“客卿乃舞文弄墨之辈,岂知军旅打仗之凶险?况客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若六国来犯,保不齐客卿第一个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堂下一片哄笑。
“裨将军休得无礼!”,只见太傅赢虔大喝一声“君上让诸位商讨变法之事,西乞将军却口出恶言中伤客卿,是何道理?客卿为强秦而来,两年内走遍我大秦万水千山,考察风俗民情,历经千辛万苦,回朝后因地制宜、殚精竭虑作变法方略、条陈。试问朝堂之上的大人们,谁能做到?
若我大秦无爱才惜才之举,无天高地阔之心胸,何人愿到此苦寒之地助秦?若再有此龌龊之语,定当不饶!”。
赢虔说完,从腰间抽出佩剑,直插面前案几。赢虔的威风震慑,让人胆寒。朝堂无人敢吭声。西乞弧顿时面红耳赤,向卫鞅双手一揖“弧无礼,太傅之言让弧羞愧难当。客卿大人大量,切勿怪罪!”,卫鞅微微一笑“无妨。”。
杜挚见状道“客卿可否回答挚最后一问?”,“太庙令请问。”。“古人云,不得百利不变其法,工不十倍不换其器。客卿变法,究竟能给大秦带来多大好处?”,卫鞅正色道“若此富国强兵之法能一以贯之,因时制宜,则我大秦三、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二十年崛起,收河西、出崤函,百余年后,大出天下,一统六国!”。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嘘唏声。“好!”秦公赞道,“昔舜帝曾赞我赢氏先祖治水有功,并预言‘赢氏一族必将大出于天下!’。今客卿此言振奋我秦人志气,与先圣预言不谋而合!此乃大大吉兆也!”。
朝堂之上亦群情激动。赢氏大出天下,一直是秦国宗室贵族为之骄傲的梦想,今被卫鞅说出,如同天意。
太师甘龙闻秦公言,知大势已定,面色凝重道“客卿之言,让我等壮怀激烈!变法强秦,秦臣当全力支持!”,次傅公孙贾亦道“若能使预言成真,我等秦人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臣支持变法强秦。”,杜挚道“臣拥戴变法!”。朝堂上所有人同呼“臣等拥戴变法!”。
秦公从座中起身,环顾四周庄严宣布“既然列位臣卿无异议,寡人决意在秦变法!有请穆公镇秦剑!”,侍卫恭谨奉上穆公剑。秦公持此剑道“自今日起,本公拜公孙鞅为左庶长,总领国政,力行变法;赢虔为太子太傅加上将军衔。此剑为先祖穆公留下的镇国宝剑,剑之所指,莫敢不从!违令者斩无赦。
今寡人将此剑赐予左庶长力行变法。见此剑,如见寡人!凡坏我变法大计者,上至宗亲贵胄,下达庶民百姓,一律依法惩处!”说完双手奉剑,交与卫鞅。
卫鞅深鞠一躬,接剑。“鞅受君上重托,定当全力以赴,以使变法成功!万众一心,富国强兵!”。朝堂之上,所有人齐呼“万众一心,富国强兵!”。
十日之后,变法正式开始。第一批法令十道,颁布后立即实施。这十道法令为《垦草令》、《军功授爵法》、《编民齐户连坐法》、《县制设立法》、《吏法》《私斗惩处法》、《度量衡统一法》、《开垦俫民算地法》、《税法》、《客栈盘查法》、《御盗缉贼法》。此十道法令,颁布全国周知,但先试行于栎阳及周边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