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梁城·魏庭)

    惠施从齐出使归来,对魏侯深鞠一躬道,“禀君上,齐侯同意东西相王,但提出要君上与臣同去临淄商议相王之事。”,“田因齐的架子倒不小,还要寡人亲去齐国请他相王!难道他忘了襄陵之战是他田因齐先求和的?”魏侯有种被轻视的感觉。

    公子昂道“君上,要不魏先邀请各诸侯会盟称王,再朝周天子;若齐也邀诸侯称王,东西相王自然而成,就无需君上屈尊去齐了。”,惠施道“万万不可,若魏先称王齐必反我。”。

    季梁道“惠相为何不提议魏、齐在折中之地同时称王?”,“惠施已提议二侯徐州相王,但齐侯不允,非要君上到临淄相王。”。

    “齐侯如此蛮横无理,难道我大魏怕了他不曾?”魏侯道,“如今寡人称王万事俱备,就如公子昂之言,先会盟称王。若齐反我,魏就向齐开战。大将军,对齐有无胜算?”,

    “若秦真能守约不偷袭我西部,甚至还能牵制楚,全力对付齐取胜有何难?”,“惠相,你意下如何?”,“惠施还是以为应先东西相王,谨慎行事。可多做斡旋,让齐侯应允,尽量不要开战。”。

    “上大夫之意呢?”,“季梁亦不同意冒然称王与齐开战。除非…”,“上大夫但说无妨。”,“先邀天下诸侯,除去小的国家,若秦、赵、韩来便可先称王,若三国少一国都该缓称王。”。

    魏侯道“上大夫此言甚好,惠相应该不会反对吧?”,惠施道“按上大夫之言先行试探,也未为不可。”。魏侯满意笑道“那惠相就准备广邀天下诸侯,定一合适之地会盟吧。”

    (秦·咸阳城·政事堂)

    卫鞅将魏国的会盟邀请书递与秦公,“下月初,魏国广邀天下诸侯于逢泽会盟。书上虽未曾提到称王,鞅以为若来诸侯国多,还是要称王的。”,“哥哥预测谁去,谁不去?”,

    “自然是齐、楚、燕不会去。齐、楚自不会去,燕在北方,与齐接壤也不会去;赵还在艰难恢复国力中,不会不给魏国面子;至于韩,不好说。因安陵城一事,韩可能不去,但若怕得罪魏,就会吃下这哑巴亏,可能去。”卫鞅道。

    “竟然没有东西相王而会盟…未若君上让鞅去逢泽,见机行事促使魏称王,如何?”,秦公道“魏侯既起了心要称王,就无论如何都会达成目的,不如遣公子少官代表秦国参与会盟。参与其中又置身事外岂不更好?”,

    卫鞅笑道“不动声色,静观其变,这样…的确更好。阿梁真是越来越老道了!”。

    秦公对卫鞅耳语道“好戏即将上场,我要让哥哥陪我看戏,不要总是跑来跑去,留我一人在宫中,好不孤独也!”,卫鞅被他说得脸上一红“怎得一下又不正经起来?”,秦公从后揽住卫鞅,在其脸颊轻轻厮磨,“这亦是正经之事,哥哥须得答应阿梁。”,卫鞅被缠得不行,于是道“诺,君上!”。

    (秦·咸阳城·城北)

    咸阳城北市边有一院落,不是寻常的农家小院,亦不是达官贵人的别苑府邸,而是一座小巧雅致的院落。院子的主人即是几年前被大良造卫鞅黥了面的前太子次傅公孙贾。

    虽说太子太傅与次傅均已贬为庶民,但卫鞅对其依然不放心,迁都之时也让二人及家眷迁来于此。赢虔迁城南、公孙贾迁城北,二处小院均有卫鞅暗哨耳目监视。

    公孙贾其人,与秦公同宗,赢姓赵氏,公室旁庶,原任秦国内史,后任太子次傅。其人相貌堂堂,有真才实学,心气颇高亦有城府,直到被卫鞅排挤任次傅时,才慢慢与老世族一起反对新法。

    公孙贾被黥面之后,也如赢虔一般拒不见人,不外出。卫鞅黥的不仅是他的脸,连他的心气、抱负、尊严都黥没了,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公室之后,却顶着一个‘囚’字活着,正如卫鞅所说自己连一只狗都不如!于是公孙贾自溺、撞墙、咬舌、绝食…几番折腾均被夫人及侍从救回。

    后太师甘龙秘传话语:先生受辱亘古未有,听闻先生心如死灰,若自苦绝世岂不便宜了那妖孽?此亲者痛而仇者快也。以君之才,若留得青山,蛰伏隐忍,假以时日,大仇必报!切切!

    “活着还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得亲眼看着卫鞅不得好死!”公孙贾心想,“需得出奇计与以往不同才能成功。”,于是公孙贾一改往日颓丧,开始积极参与密谋:诛杀卫鞅。

    (韩·新郑·政事堂)

    韩侯收到魏国逢泽会盟的邀请书,在大殿上让各位大臣各抒己见,自己却并不表态。下朝后,示意申不害单独于政事堂说话。

    “相国的意思是去?”,“回君上,大多臣僚都赞成去,不害也以为韩应该去。”,见韩侯不语,申不害继续道“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除了十二小国,赵、秦皆要去。齐、楚明确不去,燕虽未明确表态,估计去的可能性不大。”。

    韩侯道“魏之前使齐,东西相王不成,却突然大搞会盟,难道依然想称王?”,“大约想试探到底有多少诸侯依附于魏,如果多便有可能不顾忌齐直接称王。”。

    “若如相国之言,韩不去,魏就不敢称王么?”。申不害沉默了一会答道“回君上,若齐、楚、燕、韩不去,魏就应该不会称王。但…”,“相国但说无妨。”,“但魏侯其人,好大喜功,就算韩不去,他也极有可能称王。若他一称王,就会对韩不利。”。

    “他将拿没有去的韩国开刀立威?”,“正是!”。韩侯面色一沉“欺人太甚!他魏罃出尔反尔,有何资格称王?拿大韩立威,以为我是软柿子么?”。

    “君上息怒!目前韩国应忍辱负重,一心变法图强,不宜节外生枝得罪强魏。”,“相国谬也,若韩国去了,魏侯称王,魏从此更不把韩放在眼里;而齐国会不会也拿韩国撒气呢?上次为解襄陵之围,韩已与齐反目,相国不可不防啊。”。

    韩侯又道“若魏韩开战,韩国新军能抵抗多久?”,“兵力若相当,一年半载不成问题。”,“魏若攻韩,齐能否来救?”,“必来!只是如同当初围魏救赵一般,必将两国相互消耗到最后一刻再救。”。

    韩侯沉默,白皙的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半饷后道“容寡人再想想。”。

    (魏·大梁城·逢泽)

    逢泽位于魏国大梁城东南,春秋时期宋之故地。逢泽是在黄河、济水之间的大湖。大湖周围水草丰茂,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春可泛舟,夏可采莲,秋可赏月,冬可咏梅。加之靠近富庶繁华的大梁城,物资民力极为丰富便利。

    魏侯自迁都大梁,于此修筑了华丽别宫,夏来纳凉,冬来避寒。故逢泽名气远在楚云梦泽之上。

    被邀诸侯陆续到来,十二小国均是国君或太子、重臣前来,赵国亦是新君莅临。秦因秦公偶感伤寒,太子年少,卫鞅忙于国事,便由公子少官(楚后嫡兄)代秦公出席会盟。

    眼看会盟日近,韩国君臣迟迟未来,惠施不免心忧,若韩国不出席,君上执意称王又该如何?君上会听他的吗?

    魏侯虽重用惠施但始终顾忌惠施是宋国人,重大决策更乐意听取太子、公子昂乃至本国大夫季梁的意见,所以当卫鞅说一外国之人无根无基,要取信国君有所作为难上加难,惠施内心是能共情的。

    上次秦地彤之盟,惠施并不同意罢兵,但禁不住太子、公子昂的‘劝说’,魏侯还是答应了罢兵。秦归还的原就是魏的城池,而且还占据韩国安陵城,故彤之盟表面上是秦对魏的屈服,实际上魏没有太多好处,秦却得到了实惠。

    韩极有可能因为魏的背信弃义而不来。惠施于是找到季梁,想一同先探探魏侯口风。

    魏侯别馆内,魏侯正在太子、公子昂等人面前试穿丹衣(王服),听说惠施、季梁来拜,于是道“宣”。

    见二人入厅后,魏侯得意地问“二卿,觉得此王服穿在寡人身上如何?”。二人见魏侯头戴天子黑冠,身着冕服,衣正色,裳间色,玄上?下,蔽膝及舄皆为赤色 ;上衣衣袖宽大,交领右衽,腰间系赤色丝带,上挂白色双龙玉璧。

    “君上威武!”惠施道,“盟约日近,韩国未来,请君上恪守先前之约,勿要于此时此地称王。”,季梁道“冕服虽好看,请君上再等等。”。

    “二卿如此扫兴!也罢,告知你等:今早韩使来报,韩侯君臣行至半路,韩武那个病秧子陈疴突发,太医建议立即归国治疗调养。”。

    “韩侯可遣其他重臣前来?”,“未有!事发突然,全部归国了。”,“可有韩侯手书或信物为凭?”惠施继续追问,公子昂答道“未有。”,“既未有,如何使各诸侯信服?”,太子申道“我大魏说有,谁敢说无?谁又敢不服?惠相多虑也!”。

    季梁闻言向魏侯一揖道“臣请问君上,真有韩使来报韩侯病重而返?”,见魏侯不语,惠施道“韩为三晋之一,举足轻重,绝非泛泛之辈。若其不来,君上不宜称王!”。

    公子昂道“惠相总是把弱小之国看大,之前是秦,如今是韩,韩不来正好拿其立威。”,惠施摇摇头“公子谬也,若魏拿韩立威,齐会有所不动?公子莫要忘了齐的围魏救赵!”。

    “魏昂当然不敢忘!若魏韩开战,齐来相救,正好盟约罢兵,让齐也称王,不就平息干戈了吗?”公子昂道,“若齐不悦直接攻我,也罢兵盟约,让其称王。

    既然齐不愿在折中之地东西相王,迫使其相王也未为不可,何况如上所述,魏国的损失并不大,甚至微乎其微。”。

    季梁道“若齐不愿罢兵称王就要与我死磕到底呢?”,“如此就放手一搏,与齐直接对战,反正秦不会背后偷袭。此次盟约,正好让秦以盟约的形式承诺牵制楚。”。

    惠施叹了口气“望君上三思!”,“还三思什么?”太子申道,“惠相治国到是行家里手,若论领兵打仗,还是听我公叔的吧。”。

    魏侯见时机已到便说“寡人称王之心已决,众卿拥护寡人称王,寡人决不亏待尔等!明日盟约,正式称王,而后开疆拓土,王行天下!祭天告祖,此光宗耀祖之举必得祖宗护佑。”。

章节目录

恶咒之变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苏滔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滔滔并收藏恶咒之变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