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几年前进行的手术中,植入了一个假体,” 医生开始解释,语气平和但坚定。
妈妈小心翼翼地问道:“假体?假体怎么了?”
“患者体内的假体,由钴铬材料制成。目前我们认为这个假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一些影响。患者目前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痴呆?” 妈妈进一步追问。
一名年轻的医生走了过来,蓝遇夏抬头看了一眼,是刚刚给爷爷换吊瓶的罗医生,罗医声的眼睛也瞟到了蓝遇夏的眼睛,随后就拿出自己的本子,开始听着师傅讲话,记录起来。
“是的,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老年痴呆的疾病。现在,根据我们的初步评估,我们怀疑患者的旧假体可能已经损坏或不再适合使用,而这可能会对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假体中的钴材质释放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钴和铬可能与一些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过,这与阿尔兹海默症之间的确切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测试来确认。”
妈妈的脸上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因为她对这些医学术语并不熟悉。
医生继续解释:“但是,老年痴呆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包括遗传、血管因素、环境因素等。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因素与他的症状有关。”
“那,更换假体后,阿尔兹海默症会有所改善吗?”妈妈焦虑地追问。
医生温和地回答:“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不会因为更换假体而直接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涉及大脑功能的逐渐丧失,包括记忆、思维、判断和情感控制等方面。手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假体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治疗老年痴呆。不过,我们会制定一个适合他的治疗计划,并在手术前再次与您详细讨论。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担忧,随时向我们提出。”
蓝遇夏和蓝二宝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那手术有风险吗?”这时她们看重的一点。
“是所有手术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是正常的。手术的具体风险取决于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因素。”
“手术。”
“手术明天就可以进行,在手术前,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最小化风险,我们会与您详细讨论手术的风险和利益......”
爷爷的病情确诊下来,他需要接受一次不轻松的手术,而不能像最初预想的那样在短短两天内出院。
想到已经年迈的爷爷将再次躺在手术台上,这一消息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沉重。
医院走廊显得异常狭长,医护人员穿梭其中,推着小车前去病房,为病人们换药。
这个地方既承载了许多痛苦,也孕育了无限的希望。
回到爷爷的病房里,蓝遇夏和蓝二宝在这里陪了爷爷一天。
“手术有什么大不了的,爷爷已经换过假体了,不过是再换一次。”爷爷躺在病床上,他的话语充满了自信和宽慰。
家人们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
爷爷很坚强,被再次抬上手术台,每一次手术都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多少都会有些害怕的,可爷爷这样,显然是不想让大家为他担心。
爷爷看大家没有回应,爷爷又继续说:“明天假体就换好了,到时候咱们去公园玩。”
这番话让蓝遇夏心里感到沉重。她明白爷爷的意图是要让大家放心,看着爷爷这样,蓝遇夏心里有些难受。
“去什么嘛,康复还要好长时间呢。”蓝遇夏说出了内心的不安。心里很不好受。
爷爷笑着说,哄着蓝遇夏:“好好好,康复好了再去。”
“一言为定。”
蓝遇夏想去和爷爷拉钩,就像小时候那样,手刚想伸出来,看到爷爷手上夹着夹子还插着管子,这一幕让她的手不禁停在半空中,然后轻轻地缩了回去。这一刹那,她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奈,内心涌现出强烈的情感。
“爷爷,我出去转转。”蓝遇夏走出了病房,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每看到爷爷的状态都让她心情沉重。
蓝二宝也跟了出来,她们走在医院的过道里,沉默无言。
对面过来一个人,坐着轮椅,身穿医院的蓝白条纹病服,医院里的病人都穿着一样的蓝白条纹病服。
她缓缓地穿越医院的走廊,然而,与其他病人有所不同的是,她戴着帽子,颈部还裹着围巾。
这是正值七八月的交界,天气正是热的时候,即便医院里开着制冷空调,但是戴帽子系围巾,还是很难不让人注目。
那位病人轻轻地用手拨动着轮椅的轮子,缓慢地穿越医院的走廊。当她看到蓝遇夏和蓝二宝时,她低下头,匆匆从旁边经过。
蓝遇夏和蓝二宝侧身让开,以便对面的人顺利通过。
他们并没有在意,毕竟医院里的病人众多,而这位病人可能因为寒意而多穿一些衣物,这在医院里并不罕见。
走了几步,蓝遇夏回头,看见刚才的那个病人停在了走廊尽头的拐角处,正侧着身子看着自己。
当她察觉到蓝遇夏回头的目光时,迅速扭过头,继续拨动着轮椅,快速地离开了。
“怎么了姐?”看到蓝遇夏的停留,蓝二宝问。
“没什么。”蓝遇夏说着,然后他和弟弟去了医院楼下散心。
在医院楼下散步的,不止他们俩。
有的人带着口罩,坐在轮椅上,在一处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
有的人独自踱步在路上,像是在算着还有几天自己的病能好。
有的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一手支着拐杖,另一边被自己的亲人搀扶着,随带着的,还有那架在架子上的吊瓶。她们找了一个长椅坐下。
把拐杖搭在长椅旁边,她说:“快好了,快好了。”,身旁的亲人在一旁聆听。
蓝遇夏站在很远的一旁,她注视着医院楼下的一草一木。
“爷爷也会好的”蓝遇夏小声地说。
蓝二宝:“嗯,会好的。”
第二天,是爷爷手术的日子,爷爷被推进了手术室。
爷爷说:“没事,一会我就出来了。”
蓝遇夏还是担心,她笑了笑,不过很勉强。
罗医生是个年轻的医生,他就要走进手术室,双手插在胸前的口袋里,像一只袋鼠。
看着门外的蓝遇夏愁眉苦脸的,他还是想给患者家属一个安慰。
她看着蓝遇夏笑了笑,被口罩遮住了半脸,只能看见那眼睛弯弯地。
蓝遇夏也礼貌地笑着恢复,随后罗医生转身走向手术台,手术室的门被关上。
罗医生是作为田医生的徒弟,作为助手出现在手术台旁,他给师傅递着手术刀,在一旁学习医学实践知识。
手术室外,爷爷的家属在等待着。
奶奶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看起来是最冷静的人,冷静的原因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她其实比谁都着急,毕竟是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奶奶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是不是看向手术室的大门,期待着老伴被平安推出来。
爸爸接了个电话,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工作推到明天吧,我父亲做手术,明天,明天我一定完成。”他挂了电话,走回来,继续等待。
妈妈,蓝遇夏,蓝二宝坐在一起。
妈妈说:“你们先去买饭吃吧。”
“那你们呢?”蓝二宝问。
妈妈说:“你们先去吃,手术还要一会,你们吃完了,我们再去。”
蓝遇夏和蓝二宝来到医院附近街道旁边的餐馆里面。
这附近的饭馆名字起的都很特别,有的叫平安饭馆,有的叫健康饭馆,有的叫顺心饭馆,应该是在医院附近的缘故,起这些名字也是为了讨一个好运。
没有心思看吃什么了,就随便点了两碗面。
点完之后,就坐在凳子上等待着。
“一碗茴香打卤面打包。”有客人在点餐。
蓝遇夏听着这个声音很熟悉,这个声线在哪里听到过,但是想不起来,她顺着声音抬起头,看到是一个阿婆,是时光裁缝铺的阿婆。
居然能在这里遇见,不知道阿婆为什么也在这里吃面。
这个小饭馆在医院的附近,在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在这里看病的病人家属,在这里随便吃个午饭应付一下。
蓝遇夏和蓝二宝的饭做好了,端上了餐桌,他们两个人动筷子开始吃饭。
阿婆的饭也好了,她是打包的,结果打包带,就离开了小饭馆。
蓝遇夏是在是吃不下去饭了,在这个时候,她的思绪一直停留在爷爷的手术上,担心着手术是否会顺利,担心着爷爷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她只想赶紧回到医院,在手术市门外等爷爷。
她用筷子戳着清汤面上的小油泡,把两个小油泡戳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油泡,然后戳戳戳,把碗里的油泡都戳在一起......
这种习惯动作成了她情绪的宣泄,帮助她稍微平复内心的焦虑。
蓝遇夏抬头看了看蓝二宝的碗,二宝也没有吃多少,一碗面也是剩了大半碗。
蓝遇夏说:“我吃好了。”
蓝二宝抬起头,瞥了一眼蓝遇夏的碗,发现还有很多面条剩下,她应该是没吃几根。
“吃饱了?”蓝二宝问。
蓝遇夏点了点头:“嗯。”
蓝二宝看了看碗里的面,轻声说:“再吃一点吧,再吃两口,再吃两口我们就回去。”
蓝遇夏拿起筷子,又吃了几口。
他们回到医院,一路小跑加快走来到手术室门前。
妈妈小心翼翼地问道:“假体?假体怎么了?”
“患者体内的假体,由钴铬材料制成。目前我们认为这个假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一些影响。患者目前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痴呆?” 妈妈进一步追问。
一名年轻的医生走了过来,蓝遇夏抬头看了一眼,是刚刚给爷爷换吊瓶的罗医生,罗医声的眼睛也瞟到了蓝遇夏的眼睛,随后就拿出自己的本子,开始听着师傅讲话,记录起来。
“是的,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老年痴呆的疾病。现在,根据我们的初步评估,我们怀疑患者的旧假体可能已经损坏或不再适合使用,而这可能会对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假体中的钴材质释放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钴和铬可能与一些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过,这与阿尔兹海默症之间的确切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测试来确认。”
妈妈的脸上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因为她对这些医学术语并不熟悉。
医生继续解释:“但是,老年痴呆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包括遗传、血管因素、环境因素等。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因素与他的症状有关。”
“那,更换假体后,阿尔兹海默症会有所改善吗?”妈妈焦虑地追问。
医生温和地回答:“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不会因为更换假体而直接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涉及大脑功能的逐渐丧失,包括记忆、思维、判断和情感控制等方面。手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假体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治疗老年痴呆。不过,我们会制定一个适合他的治疗计划,并在手术前再次与您详细讨论。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担忧,随时向我们提出。”
蓝遇夏和蓝二宝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那手术有风险吗?”这时她们看重的一点。
“是所有手术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是正常的。手术的具体风险取决于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因素。”
“手术。”
“手术明天就可以进行,在手术前,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最小化风险,我们会与您详细讨论手术的风险和利益......”
爷爷的病情确诊下来,他需要接受一次不轻松的手术,而不能像最初预想的那样在短短两天内出院。
想到已经年迈的爷爷将再次躺在手术台上,这一消息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沉重。
医院走廊显得异常狭长,医护人员穿梭其中,推着小车前去病房,为病人们换药。
这个地方既承载了许多痛苦,也孕育了无限的希望。
回到爷爷的病房里,蓝遇夏和蓝二宝在这里陪了爷爷一天。
“手术有什么大不了的,爷爷已经换过假体了,不过是再换一次。”爷爷躺在病床上,他的话语充满了自信和宽慰。
家人们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
爷爷很坚强,被再次抬上手术台,每一次手术都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多少都会有些害怕的,可爷爷这样,显然是不想让大家为他担心。
爷爷看大家没有回应,爷爷又继续说:“明天假体就换好了,到时候咱们去公园玩。”
这番话让蓝遇夏心里感到沉重。她明白爷爷的意图是要让大家放心,看着爷爷这样,蓝遇夏心里有些难受。
“去什么嘛,康复还要好长时间呢。”蓝遇夏说出了内心的不安。心里很不好受。
爷爷笑着说,哄着蓝遇夏:“好好好,康复好了再去。”
“一言为定。”
蓝遇夏想去和爷爷拉钩,就像小时候那样,手刚想伸出来,看到爷爷手上夹着夹子还插着管子,这一幕让她的手不禁停在半空中,然后轻轻地缩了回去。这一刹那,她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奈,内心涌现出强烈的情感。
“爷爷,我出去转转。”蓝遇夏走出了病房,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每看到爷爷的状态都让她心情沉重。
蓝二宝也跟了出来,她们走在医院的过道里,沉默无言。
对面过来一个人,坐着轮椅,身穿医院的蓝白条纹病服,医院里的病人都穿着一样的蓝白条纹病服。
她缓缓地穿越医院的走廊,然而,与其他病人有所不同的是,她戴着帽子,颈部还裹着围巾。
这是正值七八月的交界,天气正是热的时候,即便医院里开着制冷空调,但是戴帽子系围巾,还是很难不让人注目。
那位病人轻轻地用手拨动着轮椅的轮子,缓慢地穿越医院的走廊。当她看到蓝遇夏和蓝二宝时,她低下头,匆匆从旁边经过。
蓝遇夏和蓝二宝侧身让开,以便对面的人顺利通过。
他们并没有在意,毕竟医院里的病人众多,而这位病人可能因为寒意而多穿一些衣物,这在医院里并不罕见。
走了几步,蓝遇夏回头,看见刚才的那个病人停在了走廊尽头的拐角处,正侧着身子看着自己。
当她察觉到蓝遇夏回头的目光时,迅速扭过头,继续拨动着轮椅,快速地离开了。
“怎么了姐?”看到蓝遇夏的停留,蓝二宝问。
“没什么。”蓝遇夏说着,然后他和弟弟去了医院楼下散心。
在医院楼下散步的,不止他们俩。
有的人带着口罩,坐在轮椅上,在一处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
有的人独自踱步在路上,像是在算着还有几天自己的病能好。
有的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一手支着拐杖,另一边被自己的亲人搀扶着,随带着的,还有那架在架子上的吊瓶。她们找了一个长椅坐下。
把拐杖搭在长椅旁边,她说:“快好了,快好了。”,身旁的亲人在一旁聆听。
蓝遇夏站在很远的一旁,她注视着医院楼下的一草一木。
“爷爷也会好的”蓝遇夏小声地说。
蓝二宝:“嗯,会好的。”
第二天,是爷爷手术的日子,爷爷被推进了手术室。
爷爷说:“没事,一会我就出来了。”
蓝遇夏还是担心,她笑了笑,不过很勉强。
罗医生是个年轻的医生,他就要走进手术室,双手插在胸前的口袋里,像一只袋鼠。
看着门外的蓝遇夏愁眉苦脸的,他还是想给患者家属一个安慰。
她看着蓝遇夏笑了笑,被口罩遮住了半脸,只能看见那眼睛弯弯地。
蓝遇夏也礼貌地笑着恢复,随后罗医生转身走向手术台,手术室的门被关上。
罗医生是作为田医生的徒弟,作为助手出现在手术台旁,他给师傅递着手术刀,在一旁学习医学实践知识。
手术室外,爷爷的家属在等待着。
奶奶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看起来是最冷静的人,冷静的原因是帮不上什么忙了,她其实比谁都着急,毕竟是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奶奶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是不是看向手术室的大门,期待着老伴被平安推出来。
爸爸接了个电话,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工作推到明天吧,我父亲做手术,明天,明天我一定完成。”他挂了电话,走回来,继续等待。
妈妈,蓝遇夏,蓝二宝坐在一起。
妈妈说:“你们先去买饭吃吧。”
“那你们呢?”蓝二宝问。
妈妈说:“你们先去吃,手术还要一会,你们吃完了,我们再去。”
蓝遇夏和蓝二宝来到医院附近街道旁边的餐馆里面。
这附近的饭馆名字起的都很特别,有的叫平安饭馆,有的叫健康饭馆,有的叫顺心饭馆,应该是在医院附近的缘故,起这些名字也是为了讨一个好运。
没有心思看吃什么了,就随便点了两碗面。
点完之后,就坐在凳子上等待着。
“一碗茴香打卤面打包。”有客人在点餐。
蓝遇夏听着这个声音很熟悉,这个声线在哪里听到过,但是想不起来,她顺着声音抬起头,看到是一个阿婆,是时光裁缝铺的阿婆。
居然能在这里遇见,不知道阿婆为什么也在这里吃面。
这个小饭馆在医院的附近,在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在这里看病的病人家属,在这里随便吃个午饭应付一下。
蓝遇夏和蓝二宝的饭做好了,端上了餐桌,他们两个人动筷子开始吃饭。
阿婆的饭也好了,她是打包的,结果打包带,就离开了小饭馆。
蓝遇夏是在是吃不下去饭了,在这个时候,她的思绪一直停留在爷爷的手术上,担心着手术是否会顺利,担心着爷爷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她只想赶紧回到医院,在手术市门外等爷爷。
她用筷子戳着清汤面上的小油泡,把两个小油泡戳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油泡,然后戳戳戳,把碗里的油泡都戳在一起......
这种习惯动作成了她情绪的宣泄,帮助她稍微平复内心的焦虑。
蓝遇夏抬头看了看蓝二宝的碗,二宝也没有吃多少,一碗面也是剩了大半碗。
蓝遇夏说:“我吃好了。”
蓝二宝抬起头,瞥了一眼蓝遇夏的碗,发现还有很多面条剩下,她应该是没吃几根。
“吃饱了?”蓝二宝问。
蓝遇夏点了点头:“嗯。”
蓝二宝看了看碗里的面,轻声说:“再吃一点吧,再吃两口,再吃两口我们就回去。”
蓝遇夏拿起筷子,又吃了几口。
他们回到医院,一路小跑加快走来到手术室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