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温瓷序下楼时,果然看见了停在楼下的黑色轿车,槐秋正站在车旁,朝着她招手。
“谢谢槐同学送我上班。”温瓷序朝着他笑了笑,看见槐秋打开了副驾驶的车门,于是坐了进去。
“不用谢。对了,晚上什么时候下班,我来接你。”
“太麻烦你了,我自己打车回来就行。”
“怎么可能让你去挤公交,你要是想打车,还不如坐我的车,难道我的车上有钉子?”槐秋关上副驾驶的门,说。
温瓷序笑了笑:“好好好,我坐,六点钟,那你记得来。”
槐秋点点头:“一定到。”
-
这班飞机早上九点半起飞,有了槐秋送她,尽管今天出门有点晚,但她和平常一样,按照规定时间登机。
九点半,飞机准时起飞。
三月,天气很好,江城多阳,太阳暖洋洋地照着,晴空万里。
微风和煦,春光正好。
很快,飞机进入平流层。
在平流层行驶二十分钟之后,因为气流原因,飞机开始出现颠簸。
“怎么回事啊,我坐了这么多年飞机了,以前的气流颠簸不是这样左摇又晃的啊,不会是飞机出了什么问题吧。”
坐商务舱的女乘客开始惊慌起来。
温瓷序带着笑意走到她身边,温声说:“进入平流层,飞机发生左右颠簸属于正常现象,女士,系好安全带就没什么问题的。”
“行吧。”女乘客又盖好毯子继续睡。
但乘客心里还是有点慌。
温瓷序照常服务着乘客,发小毯子,发飞机餐,送饮料。
但她不知道,这真的不是普通的气流颠簸,而是飞机右引擎出了问题。
驾驶室。
“今天飞机的颠簸跟飞机气流颠簸完全不一样啊?”副机长说。
“应该是油箱出问题了。”机长镇定地道。
机长看向仪表盘,原来是右侧机翼没油了,这个问题一般飞机也会发生,虽然算不上大概率事件,但还是要引起重视。
机长将两个油箱的油平衡了一下,问题似乎得以解决,飞机继续平稳运行。
下午四点半,飞机已经飞到太平洋上空。
碧蓝色的海洋一望无垠,就像是地球上的一块蓝色幕布,荡起波光粼粼的涟漪,在阳光下温暖又治愈。
飞机又出了问题。
右引擎熄火,飞机失去动力,开始极速向下滑行。
再换油,飞机引擎可能爆炸。万般无奈之下,机长选择紧急迫降。
机舱的乘客们在乘务员的带领下做好了防撞击姿势。
客舱上方的氧气面罩也刷的一下全弹了出来,此起彼伏一片惊叫声。
空乘们也回到自己的专属座位上,然后系好安全带。温瓷序虽然觉得应该没问题,心却跳得很快,没有由头地心慌。开始面色发白,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飞机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向下俯冲,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已经紧贴太平洋海面滑行。
从八千多米的高空俯冲而下。
“哗啦!”一声,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因为受不了压强而直接裂开,副机长直接被卷了出去,当场身亡。
机长也因玻璃碎片划破了大动脉而没了生命体征。
本来有机会顺利进行的海面迫降,就这样不告而终。天公不作美,右机翼忽然断裂,砸在海平面上,激起一阵浪花,白花花的盖了客舱的玻璃。
温瓷序解开了安全带,开始坐好疏散乘客的准备。
飞机砸向太平洋的最后一秒,飞机的安全出口被打开,乘客蜂拥而上,套上救生衣就往外面冲。
有的甚至不管有没有救生衣。
现场乱作一团,都直接挤在出口旁。有的人聪明,跑到驾驶室,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逃走。
飞机已经冲入海里。
但温瓷序和其他空乘都没能出去。
她不会游泳,在没入海水的那一瞬间,涌入脑海的是十六年前那个夏天溺海的恐惧。
肺部在极具收缩,其他空乘已经拼命地游了出去,她也很想游出去,但害怕已经裹满了她的心脏。
她拼尽全力地想要出去,却没办法呼吸。
机舱里已经被灌满水,呛得她呼吸不过来,刚想吸气,又只能呛水,越呛越喝,不一会儿,温瓷序已经没办法开口说话。
意识开始逐渐模糊。
胸腔在极速吸水。
碧蓝色的海水,此刻却成了她的噩梦。
那一年夏天溺水的事,想不到会在今天重演。
“砸开玻璃啊!温瓷序!砸开啊!你没有力气游出去,你出不去,至少砸开玻璃啊!”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
但肺部进水让她没有办法思考。
平时救人命的水,在此刻却能要她的命。
大脑一片空白,她能想到的,只是拼命地去撞玻璃。但海里的阻力,单凭她的力气,又怎么砸的开。
“!”
机舱外,有个逃出来的同事看见了玻璃里面的温瓷序。
是卢悦。
她撞了好几下玻璃,撞不开。
“行李箱,行李箱能砸开!”卢悦转身,想去找行李箱。
她在破旧的驾驶室里什么都没看到,除了满地的玻璃碎片和血迹。
“找不到啊!”
卢悦急了。
她开始拼命地往上游,
最后,只剩下机舱玻璃里面,有一个眼神涣散的人。
“救我!”
她溺在水里,发出最后一声呼救。
“救…”
她用手拍了拍玻璃。
在她弥留之际的最后一丝记忆中,如走马灯般地回放起了她和槐秋的一丝一毫。
去年秋分。
他们初遇,她以为他跟踪。
结果是他在她家门口开了一家花店。后来还送了她一束满天星。
立冬,他们在一起吃饺子。
那天,两个孤儿约好了,一起跨年。
元宵节,他带她去看花灯,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立春。
温瓷序和他约好去槐花林,那一天,他嘲笑她土,然后她给了他一掌。
春分。
温瓷序在海里溺亡。
从秋分到春分,短短的时间,填满了槐秋生命里的空隙。
他们同命相连,比起恋人,他们更像是亲人,是朋友。
她这一辈子,闯进槐秋的生命里不过几个月,却足矣让他铭记一生。
天真,热烈。
如夏日的阳,如秋天的霜。
啪嗒。记忆就像珠子,断了线。然后带着温瓷序,随着飞机残骸一起,没入海底。
最后一点记忆也被冰冷的海水抹去。
“如果我不怕水,如果我能出去,该多好啊”
“其实我也想活啊。”
飞机带着温瓷序向下沉着,她闭上了眼。
海面。
其余的空乘也有两人失踪,只有卢悦凭借着极为优越的水性和强大的信念感浮到海面。
好巧不巧。
一搜打鱼船路过这里,发现了卢悦。
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就一个劲地做手势让渔夫们报警。
但她的肺部也严重进水,说不出话。在被人心肺复苏了半个小时后,吐了好些水出来,咳嗽得不得了。
下午四点四十五,距离温瓷序被淹已经过去三十分钟。
等她缓了一会儿,才有力气说:“飞机,飞机里还有人!”
在场众人没一个不慌的。
“谁啊!谁还在飞机里!”
“是我的一个同事,我们几个人走的时候,她估计是被水呛急了,在水里扑腾了一会儿,没能出来。”
几人一听,拍了拍脑袋。
“现在说已经没用了。她估计已经被飞机残骸带到海底了。”
带到海底,带到海沟深处。
来不及,来不及,无人将你打捞起
来不及,来不及,你颤抖的手臂。
来不及,来不及,你明明讨厌窒息。
①
害怕海的人啊,最终留在了海底。
-
“那…找不到也得找啊,万一人家还活着呢。卢悦一边喘气,一边说。
“我们人下去找肯定是不行的,都不会深潜,只能找人帮忙。”
渔夫们犯了难。
他们联系了救援队。
当天,波音7-3-1客机失事的新闻登上热搜。
[据悉,今早由江城飞往美国洛杉矶的C182航班于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在太平洋海域坠毁失事,全机仅一人生还,十八人失踪,一百三十七人死亡。]
槐秋正开着车在江京高速上行走,,正准备去接温瓷序,车里的广播电台用机械的女声播报着消息。
他愣了愣。
掉头,回家。
一向多阳的江城却毫无征兆地开始下起了暴雨。转向灯的滴答声混着雨刮器的声音,每一频都让槐秋心如刀割。
陈墨漓打来了电话,槐秋按下蓝牙,一瞬间,陈墨漓焦急的声音刺穿屏幕:“我看新闻了,阿序今天的航班就是播音7-3-1。”
“我知道。”槐秋异常冷静。
“你在哪儿?”
“江京高速,现在掉头回来,我打算去找她。”槐秋的声音里没有一点点情绪。
“行,带上我。”
“你不会潜水。”槐秋拒绝道。
电话那头是良久的沉默。
“行,我在家等她。”
槐秋应了一声,然后挂断电话,心情也随着挂断的嘟嘟声跌到谷底。
播音7-3-1.
没错,是播音7-3-1.
“没关系,还有一个幸存者,那个幸存的人万一是温瓷序呢,不会的,不会是她。”槐秋在心里说。
他还没做好准备,去接受这个最坏的打算。
“一定要等我。”
不一会儿,又曝出一条消息。
[C182航班残骸未打捞起,据现场幸存者说明,飞机残骸里还有一个人。目前已经死亡。]
还有一个人。
温瓷序。
半个小时时间。
他到了家。
之前的潜水装备还没扔,现在应该能用,他来不及思考,直接带好装备冲出门。
下午六点半。
距离温瓷序溺亡已经两个小时十五分钟。
黄金抢救时间早就过了。
但他仍然不死心,当晚联系救援队,和他们一起赶往事发海域。
路上,他的心脏揪着疼。每呼吸一下,仿佛都会要命。但他脸上却平静得可怕。
晚上九点四十五,距离温瓷序溺海已经四个多小时。槐秋到达事发海域。
海风一阵又一阵地吹,海洋变成深蓝色,映着远处灯塔射进来的光。温暖的海水在此刻却冻得刺骨。
槐秋检查了氧气瓶和潜水装备,一切完好,他换上潜水衣,准备从救生艇上下水。
“听着,如果瓶子氧气含量不够了,一定要及时上来,不要逞强。”
一个救生队员提醒到。
他点点头,转身一跃,跳入海里。
太平洋,深不见底。
夜晚的视线极其不好,什么都看不见,槐秋照着探照灯,一路向下。
直到下潜到三百米左右,他发现了飞机的右机翼。
这就说明往下走,很可能找得到飞机残骸,找得到温瓷序。
他还有机会可以找到她,他还有希望可以带她回家。
虽然,她已经不是她。
但他没有办法再继续下潜,三百米。有装备的情况下,已经接近人体潜水极限。
他还想继续往下走。
瓶子里还有氧气。
一定要找到她啊。槐秋在心里祈祷。因为温瓷序在这世上,就只剩下他一个能够被称作亲人了。
他继续下潜。
在三百三十五米附近的海床上,他发现了飞机残骸。
周围已经不见一点光,除了探照灯射出的范围和偶尔游过的灯笼鱼,他什么也看不见。
“阿序!”
他本能地喊出来,但最终声音却被海水声淹没。
他一步一步向她靠近。
十米,五米。
氧气瓶的氧却在这时告急,再不返回,他也要留在海底。
明明就这么几步的距离,他甚至连带她回去都没有办法做到。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就已经快要接到她了,明明可以把她从冰冷的海水里带回去。
他连哭,都没办法哭出来。
没有眼泪。
“谢谢槐同学送我上班。”温瓷序朝着他笑了笑,看见槐秋打开了副驾驶的车门,于是坐了进去。
“不用谢。对了,晚上什么时候下班,我来接你。”
“太麻烦你了,我自己打车回来就行。”
“怎么可能让你去挤公交,你要是想打车,还不如坐我的车,难道我的车上有钉子?”槐秋关上副驾驶的门,说。
温瓷序笑了笑:“好好好,我坐,六点钟,那你记得来。”
槐秋点点头:“一定到。”
-
这班飞机早上九点半起飞,有了槐秋送她,尽管今天出门有点晚,但她和平常一样,按照规定时间登机。
九点半,飞机准时起飞。
三月,天气很好,江城多阳,太阳暖洋洋地照着,晴空万里。
微风和煦,春光正好。
很快,飞机进入平流层。
在平流层行驶二十分钟之后,因为气流原因,飞机开始出现颠簸。
“怎么回事啊,我坐了这么多年飞机了,以前的气流颠簸不是这样左摇又晃的啊,不会是飞机出了什么问题吧。”
坐商务舱的女乘客开始惊慌起来。
温瓷序带着笑意走到她身边,温声说:“进入平流层,飞机发生左右颠簸属于正常现象,女士,系好安全带就没什么问题的。”
“行吧。”女乘客又盖好毯子继续睡。
但乘客心里还是有点慌。
温瓷序照常服务着乘客,发小毯子,发飞机餐,送饮料。
但她不知道,这真的不是普通的气流颠簸,而是飞机右引擎出了问题。
驾驶室。
“今天飞机的颠簸跟飞机气流颠簸完全不一样啊?”副机长说。
“应该是油箱出问题了。”机长镇定地道。
机长看向仪表盘,原来是右侧机翼没油了,这个问题一般飞机也会发生,虽然算不上大概率事件,但还是要引起重视。
机长将两个油箱的油平衡了一下,问题似乎得以解决,飞机继续平稳运行。
下午四点半,飞机已经飞到太平洋上空。
碧蓝色的海洋一望无垠,就像是地球上的一块蓝色幕布,荡起波光粼粼的涟漪,在阳光下温暖又治愈。
飞机又出了问题。
右引擎熄火,飞机失去动力,开始极速向下滑行。
再换油,飞机引擎可能爆炸。万般无奈之下,机长选择紧急迫降。
机舱的乘客们在乘务员的带领下做好了防撞击姿势。
客舱上方的氧气面罩也刷的一下全弹了出来,此起彼伏一片惊叫声。
空乘们也回到自己的专属座位上,然后系好安全带。温瓷序虽然觉得应该没问题,心却跳得很快,没有由头地心慌。开始面色发白,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飞机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向下俯冲,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已经紧贴太平洋海面滑行。
从八千多米的高空俯冲而下。
“哗啦!”一声,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因为受不了压强而直接裂开,副机长直接被卷了出去,当场身亡。
机长也因玻璃碎片划破了大动脉而没了生命体征。
本来有机会顺利进行的海面迫降,就这样不告而终。天公不作美,右机翼忽然断裂,砸在海平面上,激起一阵浪花,白花花的盖了客舱的玻璃。
温瓷序解开了安全带,开始坐好疏散乘客的准备。
飞机砸向太平洋的最后一秒,飞机的安全出口被打开,乘客蜂拥而上,套上救生衣就往外面冲。
有的甚至不管有没有救生衣。
现场乱作一团,都直接挤在出口旁。有的人聪明,跑到驾驶室,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逃走。
飞机已经冲入海里。
但温瓷序和其他空乘都没能出去。
她不会游泳,在没入海水的那一瞬间,涌入脑海的是十六年前那个夏天溺海的恐惧。
肺部在极具收缩,其他空乘已经拼命地游了出去,她也很想游出去,但害怕已经裹满了她的心脏。
她拼尽全力地想要出去,却没办法呼吸。
机舱里已经被灌满水,呛得她呼吸不过来,刚想吸气,又只能呛水,越呛越喝,不一会儿,温瓷序已经没办法开口说话。
意识开始逐渐模糊。
胸腔在极速吸水。
碧蓝色的海水,此刻却成了她的噩梦。
那一年夏天溺水的事,想不到会在今天重演。
“砸开玻璃啊!温瓷序!砸开啊!你没有力气游出去,你出不去,至少砸开玻璃啊!”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
但肺部进水让她没有办法思考。
平时救人命的水,在此刻却能要她的命。
大脑一片空白,她能想到的,只是拼命地去撞玻璃。但海里的阻力,单凭她的力气,又怎么砸的开。
“!”
机舱外,有个逃出来的同事看见了玻璃里面的温瓷序。
是卢悦。
她撞了好几下玻璃,撞不开。
“行李箱,行李箱能砸开!”卢悦转身,想去找行李箱。
她在破旧的驾驶室里什么都没看到,除了满地的玻璃碎片和血迹。
“找不到啊!”
卢悦急了。
她开始拼命地往上游,
最后,只剩下机舱玻璃里面,有一个眼神涣散的人。
“救我!”
她溺在水里,发出最后一声呼救。
“救…”
她用手拍了拍玻璃。
在她弥留之际的最后一丝记忆中,如走马灯般地回放起了她和槐秋的一丝一毫。
去年秋分。
他们初遇,她以为他跟踪。
结果是他在她家门口开了一家花店。后来还送了她一束满天星。
立冬,他们在一起吃饺子。
那天,两个孤儿约好了,一起跨年。
元宵节,他带她去看花灯,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立春。
温瓷序和他约好去槐花林,那一天,他嘲笑她土,然后她给了他一掌。
春分。
温瓷序在海里溺亡。
从秋分到春分,短短的时间,填满了槐秋生命里的空隙。
他们同命相连,比起恋人,他们更像是亲人,是朋友。
她这一辈子,闯进槐秋的生命里不过几个月,却足矣让他铭记一生。
天真,热烈。
如夏日的阳,如秋天的霜。
啪嗒。记忆就像珠子,断了线。然后带着温瓷序,随着飞机残骸一起,没入海底。
最后一点记忆也被冰冷的海水抹去。
“如果我不怕水,如果我能出去,该多好啊”
“其实我也想活啊。”
飞机带着温瓷序向下沉着,她闭上了眼。
海面。
其余的空乘也有两人失踪,只有卢悦凭借着极为优越的水性和强大的信念感浮到海面。
好巧不巧。
一搜打鱼船路过这里,发现了卢悦。
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就一个劲地做手势让渔夫们报警。
但她的肺部也严重进水,说不出话。在被人心肺复苏了半个小时后,吐了好些水出来,咳嗽得不得了。
下午四点四十五,距离温瓷序被淹已经过去三十分钟。
等她缓了一会儿,才有力气说:“飞机,飞机里还有人!”
在场众人没一个不慌的。
“谁啊!谁还在飞机里!”
“是我的一个同事,我们几个人走的时候,她估计是被水呛急了,在水里扑腾了一会儿,没能出来。”
几人一听,拍了拍脑袋。
“现在说已经没用了。她估计已经被飞机残骸带到海底了。”
带到海底,带到海沟深处。
来不及,来不及,无人将你打捞起
来不及,来不及,你颤抖的手臂。
来不及,来不及,你明明讨厌窒息。
①
害怕海的人啊,最终留在了海底。
-
“那…找不到也得找啊,万一人家还活着呢。卢悦一边喘气,一边说。
“我们人下去找肯定是不行的,都不会深潜,只能找人帮忙。”
渔夫们犯了难。
他们联系了救援队。
当天,波音7-3-1客机失事的新闻登上热搜。
[据悉,今早由江城飞往美国洛杉矶的C182航班于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在太平洋海域坠毁失事,全机仅一人生还,十八人失踪,一百三十七人死亡。]
槐秋正开着车在江京高速上行走,,正准备去接温瓷序,车里的广播电台用机械的女声播报着消息。
他愣了愣。
掉头,回家。
一向多阳的江城却毫无征兆地开始下起了暴雨。转向灯的滴答声混着雨刮器的声音,每一频都让槐秋心如刀割。
陈墨漓打来了电话,槐秋按下蓝牙,一瞬间,陈墨漓焦急的声音刺穿屏幕:“我看新闻了,阿序今天的航班就是播音7-3-1。”
“我知道。”槐秋异常冷静。
“你在哪儿?”
“江京高速,现在掉头回来,我打算去找她。”槐秋的声音里没有一点点情绪。
“行,带上我。”
“你不会潜水。”槐秋拒绝道。
电话那头是良久的沉默。
“行,我在家等她。”
槐秋应了一声,然后挂断电话,心情也随着挂断的嘟嘟声跌到谷底。
播音7-3-1.
没错,是播音7-3-1.
“没关系,还有一个幸存者,那个幸存的人万一是温瓷序呢,不会的,不会是她。”槐秋在心里说。
他还没做好准备,去接受这个最坏的打算。
“一定要等我。”
不一会儿,又曝出一条消息。
[C182航班残骸未打捞起,据现场幸存者说明,飞机残骸里还有一个人。目前已经死亡。]
还有一个人。
温瓷序。
半个小时时间。
他到了家。
之前的潜水装备还没扔,现在应该能用,他来不及思考,直接带好装备冲出门。
下午六点半。
距离温瓷序溺亡已经两个小时十五分钟。
黄金抢救时间早就过了。
但他仍然不死心,当晚联系救援队,和他们一起赶往事发海域。
路上,他的心脏揪着疼。每呼吸一下,仿佛都会要命。但他脸上却平静得可怕。
晚上九点四十五,距离温瓷序溺海已经四个多小时。槐秋到达事发海域。
海风一阵又一阵地吹,海洋变成深蓝色,映着远处灯塔射进来的光。温暖的海水在此刻却冻得刺骨。
槐秋检查了氧气瓶和潜水装备,一切完好,他换上潜水衣,准备从救生艇上下水。
“听着,如果瓶子氧气含量不够了,一定要及时上来,不要逞强。”
一个救生队员提醒到。
他点点头,转身一跃,跳入海里。
太平洋,深不见底。
夜晚的视线极其不好,什么都看不见,槐秋照着探照灯,一路向下。
直到下潜到三百米左右,他发现了飞机的右机翼。
这就说明往下走,很可能找得到飞机残骸,找得到温瓷序。
他还有机会可以找到她,他还有希望可以带她回家。
虽然,她已经不是她。
但他没有办法再继续下潜,三百米。有装备的情况下,已经接近人体潜水极限。
他还想继续往下走。
瓶子里还有氧气。
一定要找到她啊。槐秋在心里祈祷。因为温瓷序在这世上,就只剩下他一个能够被称作亲人了。
他继续下潜。
在三百三十五米附近的海床上,他发现了飞机残骸。
周围已经不见一点光,除了探照灯射出的范围和偶尔游过的灯笼鱼,他什么也看不见。
“阿序!”
他本能地喊出来,但最终声音却被海水声淹没。
他一步一步向她靠近。
十米,五米。
氧气瓶的氧却在这时告急,再不返回,他也要留在海底。
明明就这么几步的距离,他甚至连带她回去都没有办法做到。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就已经快要接到她了,明明可以把她从冰冷的海水里带回去。
他连哭,都没办法哭出来。
没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