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天越来越冷,练兵讲究的就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燕王总是天不亮就走,回来时天都黑透了。
妙贞闲暇之余给他做些护膝和贴身的棉衣,总是在校场上骑射,这些东西特别费。
这日燕王刚回来对妙贞说:“东宫侧妃生了,太子又得了一个儿子。”
妙贞想起耿氏说的话,这昭月果然怀的是个儿子,此人小小年纪真不简单。
妙贞连忙问:“殿下,是什么时候生的?”
他一边喝茶一边随口应着:“五日前吧,对就是五日前,初五那日。
妙贞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入冬以来,月朗星稀,妙贞闲暇之余最爱夜观星象。初五那日,她分明见到了紫微星闪动,只是持续的时间不太长,她当时没往心里去。
虽说星象之说很多人看来是故弄玄虚,可也却有合理之处。妙贞这门课跟刘伯温学得一知半解,主要是刘伯温自己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潜心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建树,也不好系统地教妙贞,只给妙贞挑了几本书让她自学。
只是代表帝王的紫微星,五天前那反常的闪烁,虽然转瞬即逝,还是妙贞心里一直不踏实。如今和太子次子降生时间吻合,让她有些心烦意乱。
一晚上她翻来覆去也睡不好,净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她就醒了,一身的汗,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坚持到天亮,燕王醒来,她连忙起来服侍他洗漱。
“天冷,你再睡会儿,让顺子进来服侍我就行。”
妙贞没有理会,喊秋叶进来点了灯。朱棣看到妙贞吓了一跳:“你面色如此苍白,眼下乌黑,昨晚没有睡好吗?你别忙了,赶紧再躺下再好好睡一觉。”
妙贞无奈只得又回到床上。不多会儿听见朱棣在外间说:“你再多睡会儿,我去大营看看,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早点回来。”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了,朱棣正在她的床头。
“快起来吧贞儿,也不能睡太久,要不这样子晚上又该睡不着了。”朱棣担心地说道。
妙贞在珍珠的搀扶下,下了床,一番梳洗打扮后,才坐到餐桌前,朱棣马上就传了膳。
“你先喝点鸡汤,再喝碗粥,等下让厨房再给你炖些人参雪莲,我看你气色还是不好。等下吃过饭,让太医来看看吧。”
珍珠把鸡汤递到了妙贞手里,她只喝了一口,就觉得无比油腻,一股腥味直冲天灵盖,让她忍不住吐了起来。
朱棣连忙走到她身边,扶住她,对着外面喊:“顺子,快去请太医。”
顺子在院子里机灵地回了一声,就跑着出去了。
珍珠翡翠也连忙过来,翡翠递给妙贞一杯清水,让她漱口。珍珠一边拿起帕子,给她擦拭嘴角的污物,一边被她轻轻地拍背。
朱棣用手在她额头上试了一会儿说:“还好还好,没有发热。赶快躺下吧。”
说完亲自把妙贞抱上床,给她盖上被子,在床边守着她
不一会儿,太医就过来了,众人连忙退到一边,让太医为王妃诊治。
太医看燕王如此心焦,也不敢怠慢,放下药箱,就搭上了妙贞的手腕为她诊脉。太医左手把完,又换右手把,好一会儿面色才由阴转晴。
朱棣心下一松,只以为是没什么大碍。
“恭喜燕王殿下,恭喜王妃,您这是有喜了!”
太医这番话,让燕王顿时呆住了,他不可置信又问了一遍:“王妃怎么了?患了什么病?”
还是顺子机灵,笑着大声说:“殿下,王妃不是患病,王妃是有喜了!咱们宫里要添小世子了!”
朱棣如梦初醒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妙贞床边,拉住她的手,:“好,好,太好了!我要当爹了!”
然后转头对太医说:“王妃如今气色不好,身子也弱,这一胎你要好好照料。等王妃平安生下世子,本王重重有赏。”
妙贞听太医说自己有喜了,也是十分惊喜。太医看她有些不知所措连忙说:“王妃娘娘,刚才给您把脉,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当下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切勿多思多虑。我明日再来为您诊脉。”
这时候姨母过来问道:“大人,我家娘娘这是头胎,这两天身子虚弱,您看要不要开些养胎的方子?”
朱棣也连忙点头,太医说:“刚才微臣给嬢嬢把脉,脉搏强劲有力,不需要保胎的方子。我等下给您留几想药膳的方子,照着吃就行,食补更适合。王妃谨记多休息少思虑。喜欢吃什么,每顿少吃一些,每天多吃几次。”
顿了多又说:“怀胎伊始,大多会厌食呕吐,喜食凉爽酸爽开胃的吃食。如今毕竟是隆冬,肠胃敏感一些,还是要注意不可贪食,少量酸,不要贪凉,多喝汤水。”
说完太医就去外间写药膳的方子去了。朱棣握着妙贞的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痴痴看着妻子笑。
姨母关心地说:“有了孩子不吃饭可不行,你再休息一会儿,我去给你做碗热汤面,少放些面多放些汤和菌菇。之前晒干的酸角也还有,我放一个在汤里把酸味吊出来。”说完就下去了。
两柱香的功夫一碗热汤面就端了上来,姨母让妙贞躺在床上,亲自喂她吃完了。
一碗面下肚,有了力气,妙贞气色都好多了,朱棣也松了一口气。他把妙贞扶起来,披上披风,在院子里走了几圈。
姨母把煮好的桂圆红枣茶端了过来。
“我去书房给父皇母后还有岳父大人去封书信报喜去,你赶紧喝些补气的茶。”
看着燕王远去的背影,姨母感慨地说:“贞儿真是有福气,遇到这么好的夫君。你母亲怀增寿时,你父亲可不如燕王殿下这般体贴爱护。你母亲常说你父亲待她天好地好,可我看不如燕王待你一半好。”
虽是编排自己父母,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笑了。
过了十余日,皇后娘娘从宫里赐下了大量补品,还派来一位医女和老嬷嬷专门来照顾燕王妃孕中的饮食起居。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妙贞顺利地过了头三个月,到来年二月时,已经完全没有孕吐。每天能吃能睡,心情舒畅。不是吴王妃过来陪着她绣花,就是晋王妃过来陪她闲话家常,就连秦王侧妃都碍于情面过来探望了几次。
太医每次把脉都说胎儿甚好,并私下悄悄地暗示燕王,男胎无疑。妙贞欣喜之余也不禁感叹观音奴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上百年的经营,家里珍宝无数。这生儿子的秘方果然奏效。
看吴王的侍妾有了身孕,妙贞也有了身孕,岳瑶十分羡慕:“贞儿说起来我比你还大半岁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怀上,我母亲都来信问我两次了。”
妙贞本来就与她要好,看她这般苦恼,按照观音奴给的方子,每日给她熬好药送过去,并且跟她悄悄说了同房时间。不到两个月,岳瑶也有喜了。
转眼到了五月,吴王的侍妾快要临盆了,行宫总管也只是在民间给找了两个稳婆。妙贞悄声问岳瑶:“眼瞅着这几天就要生了,是不是留个太医晚上守着,以防有个好歹。
岳瑶有些无奈,轻声对妙贞说:“留什么太医啊,有什么金贵的?”
妙贞不解:“她要生个儿子,也是皇孙啊,吴王长子要上玉牒,入族谱的。”
岳瑶瞬间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胎要是个女儿,她和孩子还有活路,如果是个儿子,她和孩子一个也活不成。”
妙贞一听大惊,连忙说:“瑶儿,母后治家严谨,你不要鬼迷心窍,犯下大错,害了自己和腹中的孩儿!”
岳瑶苦笑了一下,看着妙贞说:“你以为是我容不下他们吗?是母后容不下她!宫里有不成文的规矩,正妃生下嫡子之前,侧妃侍妾是不许有孕的。那是个不安分的,宫里太子王爷们的侍妾那么多,怎么就她在我生下嫡子之前有孕了呢?”
看妙贞一脸诧异,岳瑶露出了一丝鄙夷:“
贞儿,你在装什么不知情?你我皆来自将门,战场上的真刀真枪你死我活,你我没见过难道还没听过!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一将功成万骨枯!你我父亲哪个是心慈之人,良善之辈?”
妙贞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岳瑶继续说:“
父皇半生戎马走到现在,说他心如钢铁也不为过。母后每天吃斋念佛的同时管着六宫,没有雷霆手段,怎能让嫔妃们服服帖帖?这么多年,所有皇子的侍妾在正妃生下嫡子前,哪一个不是恪守本分喝着避子汤药?怎么就我宫里那个有孕了?不瞒你说,大胆帮着她换药的几人都已被母后处死了。”
妙贞想到确实如此,太子妃生下皇太孙前,东宫三四个侍妾都没人怀孕。
“母后根本不喜欢这种不守规矩的货色生下的孩子。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出身低贱。行宫大总管一早就得到密令,生男就是难产母子俱亡。生女也要去母留女,这种不把皇后规矩放在眼里的,你以为母后会留着她继续祸害宫廷吗?”
“那吴王怎么说?他也同意吗?”妙贞不放心地问道。
岳瑶脸上浮现出一丝嘲笑一闪而过:“要不怎么说知子莫若父呢,父皇母后可太了解吴王。他只负责享乐,才不管谁给他生了儿子,怀了女儿呢!他眼里只有那些花花草草,心里只有他自己。他现在连宫里哪位侍妾怀了他的孩子要生了,名字他都喊不出来。那蠢货以为设计生下长子,一辈子终身有靠,却不知这是一张催命符。她一个毫无背景的女人,在宫廷想站住脚竟然想依靠男人对她的感情,多可笑。她大概忘了,在吴王的院子里能决定她前途的人,是我,而且只能是我。”
妙贞看着岳瑶越说越激动,忍不住抱住了她。过了好半天,她才平静说:“你我在母后身边多年,很多事情时间一长,自己也能琢磨出来。”
岳瑶看了一眼身边的宫女,又看看妙贞,她瞬间会意,让宫人都退下,只留姨母在身边服侍。
看已无闲人,岳瑶压低声音说道:“宁妃娘娘与她从小一起长大,太子都有孩子了站稳脚跟了,她才换了宁妃娘娘的药,让她生下儿子。她也不想要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孙子,这些年她明里暗里给秦王妃下了多少药,让秦王妃多年来一无所出。”
妙贞大吃一惊,脱口而出:“不可能吧,母后不是很喜欢秦王妃的吗?”
岳瑶看着妙贞,摇着头说:“咱们在老狐狸面前都是傻子。这还是我姐姐跟我说的,让我没事少往秦王妃那里去。皇后娘娘给她吃的用的,她能怀上孩子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此事如果是真的,你姐姐怎么知道?”妙贞不甘心地问。
“你是不是傻了,当然是太子妃说的。太子妃当成秘密讲给常太夫人,太夫人又当成秘密讲给我姐姐,我姐姐好心来提醒我。”
想到可怜的秦王妃,被人算计成这样,妙贞一阵心寒。
“母后把咱们几个都弄进宫,除了表示对臣子的恩宠,何尝不是牵制这些将军。否则以你我的家世,嫁谁不能平平安安一辈子呢?何苦来着跟一群女人争风吃醋。”说到这里岳瑶愤愤不平。
妙贞安抚她半天,看她情绪稳定了,才送他离开。
望着岳瑶离开的背影,她也不禁感慨,入了这个局的,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皇后娘娘贤名满天下,宽厚仁慈也只是他其中的一面,而且是她愿意让你看到的一面。岳瑶天真烂漫,如今也是满腹心事,拿起屠刀保护着自己,保护着自己的孩儿。
看似求贤若渴的皇帝,有慈母心肠的皇后,肆意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发泄着求而不得的怨气。让她身陷囹圄,认贼作父,生不如死。何不索性赐死给她一个,不,还要伪善地留着她一条贱命,彰显胜利者的胸怀。
几日后,吴王侍妾难产暴毙,一尸两命。没有任何人动手,真的是她自己难产,连大总管都庆幸这次他的手上没有沾血,又少了一丝罪孽。
只有吴王妃自己明白,流水一样的补品送到自己这里养胎时,那蠢货是如何买通宫人,吃了原本不是自己这个位份能吃到的东西。只是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山珍海味鲍参翅肚三个吴王妃也吃不完,怎么那么巧都被她截胡。胎儿吹气似地长大,终于成了她的催命符。
而吴王妃拿着手帕捂住脸哭了两声,反而吴王还要过来安慰她:“瑶儿,别哭了。是他们母子俩没有福气。你看你将她照顾的这样好,养的白白胖胖的,连个孩子她都不能平安生下来,何苦为她伤心。”
她没有位份,在皇室各项记录里连个名字都没有,她的孩子子没有生下来,和她母子一体一口薄薄的棺材结束了这一生,埋在凤阳郊外的野地里,从此没有任何痕迹。
而妙贞在洪武十一年的八月,在燕王的殷切期待下,陛下皇后娘娘的盼望下,徐达夫妇二人的担心下,顺利生下燕王世子。
妙贞闲暇之余给他做些护膝和贴身的棉衣,总是在校场上骑射,这些东西特别费。
这日燕王刚回来对妙贞说:“东宫侧妃生了,太子又得了一个儿子。”
妙贞想起耿氏说的话,这昭月果然怀的是个儿子,此人小小年纪真不简单。
妙贞连忙问:“殿下,是什么时候生的?”
他一边喝茶一边随口应着:“五日前吧,对就是五日前,初五那日。
妙贞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入冬以来,月朗星稀,妙贞闲暇之余最爱夜观星象。初五那日,她分明见到了紫微星闪动,只是持续的时间不太长,她当时没往心里去。
虽说星象之说很多人看来是故弄玄虚,可也却有合理之处。妙贞这门课跟刘伯温学得一知半解,主要是刘伯温自己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潜心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建树,也不好系统地教妙贞,只给妙贞挑了几本书让她自学。
只是代表帝王的紫微星,五天前那反常的闪烁,虽然转瞬即逝,还是妙贞心里一直不踏实。如今和太子次子降生时间吻合,让她有些心烦意乱。
一晚上她翻来覆去也睡不好,净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她就醒了,一身的汗,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坚持到天亮,燕王醒来,她连忙起来服侍他洗漱。
“天冷,你再睡会儿,让顺子进来服侍我就行。”
妙贞没有理会,喊秋叶进来点了灯。朱棣看到妙贞吓了一跳:“你面色如此苍白,眼下乌黑,昨晚没有睡好吗?你别忙了,赶紧再躺下再好好睡一觉。”
妙贞无奈只得又回到床上。不多会儿听见朱棣在外间说:“你再多睡会儿,我去大营看看,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早点回来。”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了,朱棣正在她的床头。
“快起来吧贞儿,也不能睡太久,要不这样子晚上又该睡不着了。”朱棣担心地说道。
妙贞在珍珠的搀扶下,下了床,一番梳洗打扮后,才坐到餐桌前,朱棣马上就传了膳。
“你先喝点鸡汤,再喝碗粥,等下让厨房再给你炖些人参雪莲,我看你气色还是不好。等下吃过饭,让太医来看看吧。”
珍珠把鸡汤递到了妙贞手里,她只喝了一口,就觉得无比油腻,一股腥味直冲天灵盖,让她忍不住吐了起来。
朱棣连忙走到她身边,扶住她,对着外面喊:“顺子,快去请太医。”
顺子在院子里机灵地回了一声,就跑着出去了。
珍珠翡翠也连忙过来,翡翠递给妙贞一杯清水,让她漱口。珍珠一边拿起帕子,给她擦拭嘴角的污物,一边被她轻轻地拍背。
朱棣用手在她额头上试了一会儿说:“还好还好,没有发热。赶快躺下吧。”
说完亲自把妙贞抱上床,给她盖上被子,在床边守着她
不一会儿,太医就过来了,众人连忙退到一边,让太医为王妃诊治。
太医看燕王如此心焦,也不敢怠慢,放下药箱,就搭上了妙贞的手腕为她诊脉。太医左手把完,又换右手把,好一会儿面色才由阴转晴。
朱棣心下一松,只以为是没什么大碍。
“恭喜燕王殿下,恭喜王妃,您这是有喜了!”
太医这番话,让燕王顿时呆住了,他不可置信又问了一遍:“王妃怎么了?患了什么病?”
还是顺子机灵,笑着大声说:“殿下,王妃不是患病,王妃是有喜了!咱们宫里要添小世子了!”
朱棣如梦初醒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妙贞床边,拉住她的手,:“好,好,太好了!我要当爹了!”
然后转头对太医说:“王妃如今气色不好,身子也弱,这一胎你要好好照料。等王妃平安生下世子,本王重重有赏。”
妙贞听太医说自己有喜了,也是十分惊喜。太医看她有些不知所措连忙说:“王妃娘娘,刚才给您把脉,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当下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切勿多思多虑。我明日再来为您诊脉。”
这时候姨母过来问道:“大人,我家娘娘这是头胎,这两天身子虚弱,您看要不要开些养胎的方子?”
朱棣也连忙点头,太医说:“刚才微臣给嬢嬢把脉,脉搏强劲有力,不需要保胎的方子。我等下给您留几想药膳的方子,照着吃就行,食补更适合。王妃谨记多休息少思虑。喜欢吃什么,每顿少吃一些,每天多吃几次。”
顿了多又说:“怀胎伊始,大多会厌食呕吐,喜食凉爽酸爽开胃的吃食。如今毕竟是隆冬,肠胃敏感一些,还是要注意不可贪食,少量酸,不要贪凉,多喝汤水。”
说完太医就去外间写药膳的方子去了。朱棣握着妙贞的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痴痴看着妻子笑。
姨母关心地说:“有了孩子不吃饭可不行,你再休息一会儿,我去给你做碗热汤面,少放些面多放些汤和菌菇。之前晒干的酸角也还有,我放一个在汤里把酸味吊出来。”说完就下去了。
两柱香的功夫一碗热汤面就端了上来,姨母让妙贞躺在床上,亲自喂她吃完了。
一碗面下肚,有了力气,妙贞气色都好多了,朱棣也松了一口气。他把妙贞扶起来,披上披风,在院子里走了几圈。
姨母把煮好的桂圆红枣茶端了过来。
“我去书房给父皇母后还有岳父大人去封书信报喜去,你赶紧喝些补气的茶。”
看着燕王远去的背影,姨母感慨地说:“贞儿真是有福气,遇到这么好的夫君。你母亲怀增寿时,你父亲可不如燕王殿下这般体贴爱护。你母亲常说你父亲待她天好地好,可我看不如燕王待你一半好。”
虽是编排自己父母,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笑了。
过了十余日,皇后娘娘从宫里赐下了大量补品,还派来一位医女和老嬷嬷专门来照顾燕王妃孕中的饮食起居。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妙贞顺利地过了头三个月,到来年二月时,已经完全没有孕吐。每天能吃能睡,心情舒畅。不是吴王妃过来陪着她绣花,就是晋王妃过来陪她闲话家常,就连秦王侧妃都碍于情面过来探望了几次。
太医每次把脉都说胎儿甚好,并私下悄悄地暗示燕王,男胎无疑。妙贞欣喜之余也不禁感叹观音奴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上百年的经营,家里珍宝无数。这生儿子的秘方果然奏效。
看吴王的侍妾有了身孕,妙贞也有了身孕,岳瑶十分羡慕:“贞儿说起来我比你还大半岁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怀上,我母亲都来信问我两次了。”
妙贞本来就与她要好,看她这般苦恼,按照观音奴给的方子,每日给她熬好药送过去,并且跟她悄悄说了同房时间。不到两个月,岳瑶也有喜了。
转眼到了五月,吴王的侍妾快要临盆了,行宫总管也只是在民间给找了两个稳婆。妙贞悄声问岳瑶:“眼瞅着这几天就要生了,是不是留个太医晚上守着,以防有个好歹。
岳瑶有些无奈,轻声对妙贞说:“留什么太医啊,有什么金贵的?”
妙贞不解:“她要生个儿子,也是皇孙啊,吴王长子要上玉牒,入族谱的。”
岳瑶瞬间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胎要是个女儿,她和孩子还有活路,如果是个儿子,她和孩子一个也活不成。”
妙贞一听大惊,连忙说:“瑶儿,母后治家严谨,你不要鬼迷心窍,犯下大错,害了自己和腹中的孩儿!”
岳瑶苦笑了一下,看着妙贞说:“你以为是我容不下他们吗?是母后容不下她!宫里有不成文的规矩,正妃生下嫡子之前,侧妃侍妾是不许有孕的。那是个不安分的,宫里太子王爷们的侍妾那么多,怎么就她在我生下嫡子之前有孕了呢?”
看妙贞一脸诧异,岳瑶露出了一丝鄙夷:“
贞儿,你在装什么不知情?你我皆来自将门,战场上的真刀真枪你死我活,你我没见过难道还没听过!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一将功成万骨枯!你我父亲哪个是心慈之人,良善之辈?”
妙贞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岳瑶继续说:“
父皇半生戎马走到现在,说他心如钢铁也不为过。母后每天吃斋念佛的同时管着六宫,没有雷霆手段,怎能让嫔妃们服服帖帖?这么多年,所有皇子的侍妾在正妃生下嫡子前,哪一个不是恪守本分喝着避子汤药?怎么就我宫里那个有孕了?不瞒你说,大胆帮着她换药的几人都已被母后处死了。”
妙贞想到确实如此,太子妃生下皇太孙前,东宫三四个侍妾都没人怀孕。
“母后根本不喜欢这种不守规矩的货色生下的孩子。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出身低贱。行宫大总管一早就得到密令,生男就是难产母子俱亡。生女也要去母留女,这种不把皇后规矩放在眼里的,你以为母后会留着她继续祸害宫廷吗?”
“那吴王怎么说?他也同意吗?”妙贞不放心地问道。
岳瑶脸上浮现出一丝嘲笑一闪而过:“要不怎么说知子莫若父呢,父皇母后可太了解吴王。他只负责享乐,才不管谁给他生了儿子,怀了女儿呢!他眼里只有那些花花草草,心里只有他自己。他现在连宫里哪位侍妾怀了他的孩子要生了,名字他都喊不出来。那蠢货以为设计生下长子,一辈子终身有靠,却不知这是一张催命符。她一个毫无背景的女人,在宫廷想站住脚竟然想依靠男人对她的感情,多可笑。她大概忘了,在吴王的院子里能决定她前途的人,是我,而且只能是我。”
妙贞看着岳瑶越说越激动,忍不住抱住了她。过了好半天,她才平静说:“你我在母后身边多年,很多事情时间一长,自己也能琢磨出来。”
岳瑶看了一眼身边的宫女,又看看妙贞,她瞬间会意,让宫人都退下,只留姨母在身边服侍。
看已无闲人,岳瑶压低声音说道:“宁妃娘娘与她从小一起长大,太子都有孩子了站稳脚跟了,她才换了宁妃娘娘的药,让她生下儿子。她也不想要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孙子,这些年她明里暗里给秦王妃下了多少药,让秦王妃多年来一无所出。”
妙贞大吃一惊,脱口而出:“不可能吧,母后不是很喜欢秦王妃的吗?”
岳瑶看着妙贞,摇着头说:“咱们在老狐狸面前都是傻子。这还是我姐姐跟我说的,让我没事少往秦王妃那里去。皇后娘娘给她吃的用的,她能怀上孩子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此事如果是真的,你姐姐怎么知道?”妙贞不甘心地问。
“你是不是傻了,当然是太子妃说的。太子妃当成秘密讲给常太夫人,太夫人又当成秘密讲给我姐姐,我姐姐好心来提醒我。”
想到可怜的秦王妃,被人算计成这样,妙贞一阵心寒。
“母后把咱们几个都弄进宫,除了表示对臣子的恩宠,何尝不是牵制这些将军。否则以你我的家世,嫁谁不能平平安安一辈子呢?何苦来着跟一群女人争风吃醋。”说到这里岳瑶愤愤不平。
妙贞安抚她半天,看她情绪稳定了,才送他离开。
望着岳瑶离开的背影,她也不禁感慨,入了这个局的,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皇后娘娘贤名满天下,宽厚仁慈也只是他其中的一面,而且是她愿意让你看到的一面。岳瑶天真烂漫,如今也是满腹心事,拿起屠刀保护着自己,保护着自己的孩儿。
看似求贤若渴的皇帝,有慈母心肠的皇后,肆意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发泄着求而不得的怨气。让她身陷囹圄,认贼作父,生不如死。何不索性赐死给她一个,不,还要伪善地留着她一条贱命,彰显胜利者的胸怀。
几日后,吴王侍妾难产暴毙,一尸两命。没有任何人动手,真的是她自己难产,连大总管都庆幸这次他的手上没有沾血,又少了一丝罪孽。
只有吴王妃自己明白,流水一样的补品送到自己这里养胎时,那蠢货是如何买通宫人,吃了原本不是自己这个位份能吃到的东西。只是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山珍海味鲍参翅肚三个吴王妃也吃不完,怎么那么巧都被她截胡。胎儿吹气似地长大,终于成了她的催命符。
而吴王妃拿着手帕捂住脸哭了两声,反而吴王还要过来安慰她:“瑶儿,别哭了。是他们母子俩没有福气。你看你将她照顾的这样好,养的白白胖胖的,连个孩子她都不能平安生下来,何苦为她伤心。”
她没有位份,在皇室各项记录里连个名字都没有,她的孩子子没有生下来,和她母子一体一口薄薄的棺材结束了这一生,埋在凤阳郊外的野地里,从此没有任何痕迹。
而妙贞在洪武十一年的八月,在燕王的殷切期待下,陛下皇后娘娘的盼望下,徐达夫妇二人的担心下,顺利生下燕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