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南州被困在云阳殿已经快一个多月了。
自君上昏迷后,公子峋来过很多次。
每次来,他都会给萧南州带些吃食,有酸的不能入口的杏脯,也有甜的腻人的枣糕,说这些都是叶锦意每日都要吃上一嘴的东西,让他也感同身受一下。
萧南州摸不透公子峋的意图,却也不敢在他的面前露出丝毫破绽。
当初,叶锦意编下身怀有孕的谎言救他出宫时,他是十分不愿的,哪知这个随意编出的谎言,竟会在生死关头,不仅救了他的命,也保住了叶锦意。
想着她一个最不喜甜酸口味的小女子,每日为了应付别人的怀疑,都要忍着不喜坚持吃下这些令她讨厌的吃食,萧南州的心中说不出来的憋屈。
怪只怪他身份特殊,处处受人钳制,无法给她恣意又洒脱的人生。
不然现在的她理应过着让人人艳羡的畅快生活,而不是像眼下这样,活的小心又谨慎。
眼底的黯然慢慢染上眉头,眉目间笼罩着无尽的担忧。
大郢的政变怕是要不了多久便会上演,也不知届时,叶锦意有没有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脑海中渐渐浮现出她看到那封和离书时的坦然姿态,以及毫不犹豫喝下避子汤时的神情,萧南州的心?竟缓缓生出了一丝不舍。
没有愤然,只有不可言喻的不舍!
带着这一丝情感,他熬过了大郢建国以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宫中政变,同他预料的一样,公子峋如愿坐上君上之位。
公子煊在去往封地的途中被流寇所杀,公子宜久禁瞻华殿。
苏家之女得道,苏氏一族崛起,功高盖主的叶家毫无疑问的成了这场政变的牺牲者。
皇位更替,朝局不稳,他的君父不会放过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公子峋坐上君上之位后不久便主动挑起了两国的战事。
内忧外患之下,萧南州算准了公子峋定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先安内。
故而让方有礼在早朝之上将整件事的祸水引至他的身上,而后就任由那急功急利之人替他说出心中所谋,顺理成章离开大郢,重归故土。
一切事态的发展皆尽数按着萧南州计划的那般稳步推进,然就在他刚出曲阳城不久,鸿飞那边却收到了一封让他始料未及的秘信。
被圈禁在别苑的叶诗华不知何时偷偷跑了出来,竟一把火烧了沁园居。
萧南州听后,全然不顾鸿飞、三婶他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地潜行回了曲阳城。
等他到沁园居的时候,大火已经被公子峋派来的禁军给扑灭,院子里躺着两具被烧焦的尸体,完全辨别不出是谁。
叶诗华一身狼狈地瘫坐在地上,脸上挂着复仇后的痛快笑意,嘴里念念有词。
“叶锦意,我终于还是赢了你。”
“公子峋他想要纳你为妾,我偏不让他如愿,不让你们如愿。”
“我叶诗华得不到的,你叶锦意也休想得到。”
“……..”
“……..”
萧南州已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鸿飞他们护送出的曲阳城,他只记得,那具已经烧的面目全非的尸体手上,带着的是他除夕之夜亲自送给叶锦意的手镯。
那玉镯在夜色中泛出幽幽地光,晃的他眼疼、脑疼。
为什么她会那么傻?
为什么不提前拿出和离书?
难道她就是这样运筹帷幄的,以她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会没有算到叶诗华的报复心?
萧南州实在是想不通。
无穷的悔恨和怒气渐渐填满了他的心,藏在内心深处的杀意呼之欲出,他已然控制不住自己。
从未见过萧南州如此模样的鸿飞,不得不与三婶私下商议,给他家公子用上了非常手段。
眼下,只要能将公子平安带回大庆,就算日后公子他追究起来,鸿飞也认了这犯上之罪。
而且,他们此番归国,途中不知还将会遇上怎样的磨难,若公子继续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恐对他们日后的行动十分不利,鸿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偷偷在萧南州的膳食中加了那味三婶早已备好的特制迷药,鸿飞按着原定计划,同三婶他们兵分三路,往大庆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萧南州离开大郢后不久,坊间的说书人中就流传下了这么一段故事。
大庆国质子离开的那夜,质子府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带着质子夫人也消失在了那一夜的大火之中。
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或许已葬身火海也未可知,就像当初声名鹤立的叶家,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似重来都不曾出现在这世上一般,只让人感到唏嘘。
继叶家那位嫡女消失后,被君上圈禁在别苑的那位夫人也不见了,有人道她已经逃出了大郢,也有人道在质子府起火那日见过在院中嚎啕大哭的她。
可最后,没人说的清她到底去了哪里,只知道,自那以后,他们那位好不容易坐上君上之位的公子,突然就跟变了个人般,成了个嗜杀成性的暴君。
而前些时日闹得大郢人心惶惶地绑匪流寇也随着洋州首富高家的离去从此再未在大郢出现过。
后来,听说那位被君上放回大庆的质子死在了回国途中。
后来的后来,大庆一统天下,结束了漫长的多国混战局面。
多年后,当大郢的故人再一次谈论起这些往事时,终忘了是怎样的心境。
历史的更迭还在继续,而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闲闻趣事也终将在时代的变迁中慢慢消失殆尽……
自君上昏迷后,公子峋来过很多次。
每次来,他都会给萧南州带些吃食,有酸的不能入口的杏脯,也有甜的腻人的枣糕,说这些都是叶锦意每日都要吃上一嘴的东西,让他也感同身受一下。
萧南州摸不透公子峋的意图,却也不敢在他的面前露出丝毫破绽。
当初,叶锦意编下身怀有孕的谎言救他出宫时,他是十分不愿的,哪知这个随意编出的谎言,竟会在生死关头,不仅救了他的命,也保住了叶锦意。
想着她一个最不喜甜酸口味的小女子,每日为了应付别人的怀疑,都要忍着不喜坚持吃下这些令她讨厌的吃食,萧南州的心中说不出来的憋屈。
怪只怪他身份特殊,处处受人钳制,无法给她恣意又洒脱的人生。
不然现在的她理应过着让人人艳羡的畅快生活,而不是像眼下这样,活的小心又谨慎。
眼底的黯然慢慢染上眉头,眉目间笼罩着无尽的担忧。
大郢的政变怕是要不了多久便会上演,也不知届时,叶锦意有没有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脑海中渐渐浮现出她看到那封和离书时的坦然姿态,以及毫不犹豫喝下避子汤时的神情,萧南州的心?竟缓缓生出了一丝不舍。
没有愤然,只有不可言喻的不舍!
带着这一丝情感,他熬过了大郢建国以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宫中政变,同他预料的一样,公子峋如愿坐上君上之位。
公子煊在去往封地的途中被流寇所杀,公子宜久禁瞻华殿。
苏家之女得道,苏氏一族崛起,功高盖主的叶家毫无疑问的成了这场政变的牺牲者。
皇位更替,朝局不稳,他的君父不会放过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公子峋坐上君上之位后不久便主动挑起了两国的战事。
内忧外患之下,萧南州算准了公子峋定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先安内。
故而让方有礼在早朝之上将整件事的祸水引至他的身上,而后就任由那急功急利之人替他说出心中所谋,顺理成章离开大郢,重归故土。
一切事态的发展皆尽数按着萧南州计划的那般稳步推进,然就在他刚出曲阳城不久,鸿飞那边却收到了一封让他始料未及的秘信。
被圈禁在别苑的叶诗华不知何时偷偷跑了出来,竟一把火烧了沁园居。
萧南州听后,全然不顾鸿飞、三婶他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地潜行回了曲阳城。
等他到沁园居的时候,大火已经被公子峋派来的禁军给扑灭,院子里躺着两具被烧焦的尸体,完全辨别不出是谁。
叶诗华一身狼狈地瘫坐在地上,脸上挂着复仇后的痛快笑意,嘴里念念有词。
“叶锦意,我终于还是赢了你。”
“公子峋他想要纳你为妾,我偏不让他如愿,不让你们如愿。”
“我叶诗华得不到的,你叶锦意也休想得到。”
“……..”
“……..”
萧南州已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鸿飞他们护送出的曲阳城,他只记得,那具已经烧的面目全非的尸体手上,带着的是他除夕之夜亲自送给叶锦意的手镯。
那玉镯在夜色中泛出幽幽地光,晃的他眼疼、脑疼。
为什么她会那么傻?
为什么不提前拿出和离书?
难道她就是这样运筹帷幄的,以她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会没有算到叶诗华的报复心?
萧南州实在是想不通。
无穷的悔恨和怒气渐渐填满了他的心,藏在内心深处的杀意呼之欲出,他已然控制不住自己。
从未见过萧南州如此模样的鸿飞,不得不与三婶私下商议,给他家公子用上了非常手段。
眼下,只要能将公子平安带回大庆,就算日后公子他追究起来,鸿飞也认了这犯上之罪。
而且,他们此番归国,途中不知还将会遇上怎样的磨难,若公子继续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恐对他们日后的行动十分不利,鸿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偷偷在萧南州的膳食中加了那味三婶早已备好的特制迷药,鸿飞按着原定计划,同三婶他们兵分三路,往大庆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萧南州离开大郢后不久,坊间的说书人中就流传下了这么一段故事。
大庆国质子离开的那夜,质子府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带着质子夫人也消失在了那一夜的大火之中。
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或许已葬身火海也未可知,就像当初声名鹤立的叶家,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似重来都不曾出现在这世上一般,只让人感到唏嘘。
继叶家那位嫡女消失后,被君上圈禁在别苑的那位夫人也不见了,有人道她已经逃出了大郢,也有人道在质子府起火那日见过在院中嚎啕大哭的她。
可最后,没人说的清她到底去了哪里,只知道,自那以后,他们那位好不容易坐上君上之位的公子,突然就跟变了个人般,成了个嗜杀成性的暴君。
而前些时日闹得大郢人心惶惶地绑匪流寇也随着洋州首富高家的离去从此再未在大郢出现过。
后来,听说那位被君上放回大庆的质子死在了回国途中。
后来的后来,大庆一统天下,结束了漫长的多国混战局面。
多年后,当大郢的故人再一次谈论起这些往事时,终忘了是怎样的心境。
历史的更迭还在继续,而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闲闻趣事也终将在时代的变迁中慢慢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