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自有乱世里的生存法则,这个世界乱,人才能钻空子。
第二日,风谨言自觉身体并无大碍,前一天不过是急怒攻心才晕过去,早早起来,甫一出内厅入正殿,便见众人早已乌泱泱跪了一地。
“都起吧!”风谨言缓缓坐下。
诸人起身却不敢出声,只你看我,我看你,皆不开口。
梅寺寒咳了一下率先道:“陛下,休再任性!”
“南旻宫变未久,新帝初登,玉绍却出变故,南旻时局未稳,不正是趁机痛打的好机会?”风谨言昂头反问,撑着的手臂微抖,神情却一丝不乱。
见梅寺寒及诸位臣工不开口,她继续说道:“若是他能拿下玉绍,我北夷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亦可在玉绍身上分一杯羹。”
“可南旻又怎会轻易让手?他辛辛苦苦攻下,岂会甘心情愿为他人作嫁衣裳?”梅寺寒忍不住问。
风谨言嗤笑一声,“到时候愿不愿意也不由得他了。”
若是南旻一怒而起,北夷又当如何?梅寺寒抬眼看向女帝,只想听她后话如何。
风谨言不答,反倒命内侍道,“梅相唇角都裂开了,怎么不奉茶?”
梅寺寒一愣,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还哪顾得上口干舌燥。
谢过之后,只见风谨言于上方镇定自若,不再有前一日的癫狂之举,更没有丝毫颓废之态,不哭不闹,不声不响,只沉首捻着一颗穗子,“若南旻不允,咱们北夷不如借此机会,把南旻也一并吃掉。”
梅寺寒惊得忘了手中的热茶,杯碗在手中一晃,泼了满身湿意,热水变冷,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他实分不清上首而坐的人是清醒还是疯癫,是野心勃勃,亦或是因爱生恨,丧失了理智。
“陛下万不可轻举妄动!”梅寺寒大惊失色道。
“朕自有打算,北夷大军此番南下,可佯装助其征伐,等事成之后,审情度势再倒戈也不迟。”
“陛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那样不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一旁久未出声的胡轩忍不住提醒。
盟者,缔结誓言乃为盟军,如若背弃,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
“哈……”风谨言望着下面的书呆子,柳潮安是什么人?他不出尔反尔?他不言而无信?他哪件事不是小人行径?
“他可为所欲为,朕就必须做这所谓的君子?”
风谨言心中口里俱是冷笑,那人当初就该知道我不是什么君子。
胡轩哑口无言,却听上面的人继续道,“你是谁家大臣?何国子民?倒替他人着想!”
胡轩慌得叩首谢罪,听见女人犹在呵斥,“难道他做的,朕就做不得?他杀人夺位时,也用找这些虚伪的借口吗?也是你口中的君子所为吗?”
胡轩被问的哑口无言,虽知她私心颇重,然她却说的义正严辞,无半分差错。
梅寺寒一旁默默,心沉静下来,不得不承认,的确如风谨言所说,退可得玉绍红利,进可夺南旻江山,这样的大好良机怎生不诱人。
只是,人生有许多对的事情,却也有许多错的时间。
梅寺寒慢悠悠开腔,心里已有了几分动摇,“陛下说的似乎有理,可御驾亲征并非儿戏,一来陛下身体不宜远途,二来……国事里若是惨杂了私情……”
于情,合。于理,不容。
他不知该如何相劝,沉吟片刻,只勉强道,“这事也不是一定要否决……”
似想到了什么,又说:“只是不宜御驾亲征。枢密院与军中自有安排,无需陛下冒险。”
“不亲战,朕死不瞑目。朕已下罪己诏,如若诸位大人不允,朕……愿退位让贤……”风谨言似下了极大的勇气,说完便再没有退缩不前的余地。
众人大骇,呼啦啦跪倒一片,甚至有闻抽泣之声。
却听风谨言又道,“诸卿,自朕亲征,暂予梅相监国之权,梅相德才俱备,二朝元老,忠心耿耿,只惜乎年岁已大,恐不可多劳。礼部尚书左丞张良,吏部侍郎裴明远,户部尚书曹玉山佐之。另户部还需将此次军马粮草与枢密院、兵部一一对整,何处调配,又从何路运之。可有主将人选?一会儿与朕过目。北方冰图经历寒冬,久无猎物,时而骚扰我边境各郡,唯恐借机坐收渔人之利,此事不得不防……”
她像是气力不足以说完全部想说的话,勘堪至此,便不甘地与众人挥挥手。
众大臣也不敢再劝,生怕她再生出退位的念头,一个个屏气敛声,按次序后退而行,出得殿去。
等众人都散去,风谨言才现出枯败的疲色。
她怎么不知道自己鲁莽,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以前有多么爱,现在就有多么的恨,以前有多珍惜,现在就有多少想毁灭的心。
既然无法得到,还不如毁了。
她不知道众臣是佯装不知,还是不敢深究,她只知道这一场所谓的利益之战,竟成了她爱恨交加的遮羞布。
可人不就是这样吗?皇帝也是人。
烛台上的烛泪堆积的老高,风谨言却再无泪珠一滴,以后,也再不会为那人流泪。
新雪簌簌,四周阒寂。
本已冷冬将去,却不防天气闹了个倒春寒,西北边滚滚有云压城,空中仍细细飘着零星雪珠。
本该是碎玉,落地却化成了雪水,诸公行过之处,皆是泥泞不堪,更显苍凉。
梅寺寒在丹墀之下,忽一阵旋风吹来,他紧了紧羽尾大氅,驻足望天,仰头再看檐角的九个神兽,叹一口气,变的又何止是天气,只怕变的是北夷,整个朝堂怕都要大动。
果不出梅寺寒所料,翌日一早临朝,风谨言便一连颁下几道御旨,除御驾亲征,车马粮饷,排兵布阵,梅相监国,更是一股脑罢黜了十数名朝中大臣。
众人一凛,却心里有数,对外宣布的柳潮安战死疆场,不过是堵悠悠众口的借口,真相如何,大家自然明白,如今这是皇上在肃清当日柳相一党,甚至于近乎血洗前朝。
朝堂自来瞬息万变,所有的一切,在一日之内被抹杀得干干净净,雪落有痕,可有一些人竟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攀附于柳潮安的众人,当时有多风光,今日就有多落魄,今非昔比,风头无两的柳党随着柳潮安的消失而殆尽,成为一段历史。
余下的,仅胡轩一人。
第二日,风谨言自觉身体并无大碍,前一天不过是急怒攻心才晕过去,早早起来,甫一出内厅入正殿,便见众人早已乌泱泱跪了一地。
“都起吧!”风谨言缓缓坐下。
诸人起身却不敢出声,只你看我,我看你,皆不开口。
梅寺寒咳了一下率先道:“陛下,休再任性!”
“南旻宫变未久,新帝初登,玉绍却出变故,南旻时局未稳,不正是趁机痛打的好机会?”风谨言昂头反问,撑着的手臂微抖,神情却一丝不乱。
见梅寺寒及诸位臣工不开口,她继续说道:“若是他能拿下玉绍,我北夷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亦可在玉绍身上分一杯羹。”
“可南旻又怎会轻易让手?他辛辛苦苦攻下,岂会甘心情愿为他人作嫁衣裳?”梅寺寒忍不住问。
风谨言嗤笑一声,“到时候愿不愿意也不由得他了。”
若是南旻一怒而起,北夷又当如何?梅寺寒抬眼看向女帝,只想听她后话如何。
风谨言不答,反倒命内侍道,“梅相唇角都裂开了,怎么不奉茶?”
梅寺寒一愣,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还哪顾得上口干舌燥。
谢过之后,只见风谨言于上方镇定自若,不再有前一日的癫狂之举,更没有丝毫颓废之态,不哭不闹,不声不响,只沉首捻着一颗穗子,“若南旻不允,咱们北夷不如借此机会,把南旻也一并吃掉。”
梅寺寒惊得忘了手中的热茶,杯碗在手中一晃,泼了满身湿意,热水变冷,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他实分不清上首而坐的人是清醒还是疯癫,是野心勃勃,亦或是因爱生恨,丧失了理智。
“陛下万不可轻举妄动!”梅寺寒大惊失色道。
“朕自有打算,北夷大军此番南下,可佯装助其征伐,等事成之后,审情度势再倒戈也不迟。”
“陛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那样不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一旁久未出声的胡轩忍不住提醒。
盟者,缔结誓言乃为盟军,如若背弃,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
“哈……”风谨言望着下面的书呆子,柳潮安是什么人?他不出尔反尔?他不言而无信?他哪件事不是小人行径?
“他可为所欲为,朕就必须做这所谓的君子?”
风谨言心中口里俱是冷笑,那人当初就该知道我不是什么君子。
胡轩哑口无言,却听上面的人继续道,“你是谁家大臣?何国子民?倒替他人着想!”
胡轩慌得叩首谢罪,听见女人犹在呵斥,“难道他做的,朕就做不得?他杀人夺位时,也用找这些虚伪的借口吗?也是你口中的君子所为吗?”
胡轩被问的哑口无言,虽知她私心颇重,然她却说的义正严辞,无半分差错。
梅寺寒一旁默默,心沉静下来,不得不承认,的确如风谨言所说,退可得玉绍红利,进可夺南旻江山,这样的大好良机怎生不诱人。
只是,人生有许多对的事情,却也有许多错的时间。
梅寺寒慢悠悠开腔,心里已有了几分动摇,“陛下说的似乎有理,可御驾亲征并非儿戏,一来陛下身体不宜远途,二来……国事里若是惨杂了私情……”
于情,合。于理,不容。
他不知该如何相劝,沉吟片刻,只勉强道,“这事也不是一定要否决……”
似想到了什么,又说:“只是不宜御驾亲征。枢密院与军中自有安排,无需陛下冒险。”
“不亲战,朕死不瞑目。朕已下罪己诏,如若诸位大人不允,朕……愿退位让贤……”风谨言似下了极大的勇气,说完便再没有退缩不前的余地。
众人大骇,呼啦啦跪倒一片,甚至有闻抽泣之声。
却听风谨言又道,“诸卿,自朕亲征,暂予梅相监国之权,梅相德才俱备,二朝元老,忠心耿耿,只惜乎年岁已大,恐不可多劳。礼部尚书左丞张良,吏部侍郎裴明远,户部尚书曹玉山佐之。另户部还需将此次军马粮草与枢密院、兵部一一对整,何处调配,又从何路运之。可有主将人选?一会儿与朕过目。北方冰图经历寒冬,久无猎物,时而骚扰我边境各郡,唯恐借机坐收渔人之利,此事不得不防……”
她像是气力不足以说完全部想说的话,勘堪至此,便不甘地与众人挥挥手。
众大臣也不敢再劝,生怕她再生出退位的念头,一个个屏气敛声,按次序后退而行,出得殿去。
等众人都散去,风谨言才现出枯败的疲色。
她怎么不知道自己鲁莽,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以前有多么爱,现在就有多么的恨,以前有多珍惜,现在就有多少想毁灭的心。
既然无法得到,还不如毁了。
她不知道众臣是佯装不知,还是不敢深究,她只知道这一场所谓的利益之战,竟成了她爱恨交加的遮羞布。
可人不就是这样吗?皇帝也是人。
烛台上的烛泪堆积的老高,风谨言却再无泪珠一滴,以后,也再不会为那人流泪。
新雪簌簌,四周阒寂。
本已冷冬将去,却不防天气闹了个倒春寒,西北边滚滚有云压城,空中仍细细飘着零星雪珠。
本该是碎玉,落地却化成了雪水,诸公行过之处,皆是泥泞不堪,更显苍凉。
梅寺寒在丹墀之下,忽一阵旋风吹来,他紧了紧羽尾大氅,驻足望天,仰头再看檐角的九个神兽,叹一口气,变的又何止是天气,只怕变的是北夷,整个朝堂怕都要大动。
果不出梅寺寒所料,翌日一早临朝,风谨言便一连颁下几道御旨,除御驾亲征,车马粮饷,排兵布阵,梅相监国,更是一股脑罢黜了十数名朝中大臣。
众人一凛,却心里有数,对外宣布的柳潮安战死疆场,不过是堵悠悠众口的借口,真相如何,大家自然明白,如今这是皇上在肃清当日柳相一党,甚至于近乎血洗前朝。
朝堂自来瞬息万变,所有的一切,在一日之内被抹杀得干干净净,雪落有痕,可有一些人竟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攀附于柳潮安的众人,当时有多风光,今日就有多落魄,今非昔比,风头无两的柳党随着柳潮安的消失而殆尽,成为一段历史。
余下的,仅胡轩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