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期间,面对林瑾初郑知意维持着好妯娌的样子。好在,她是个知趣的对于郑后的事,只字不提。郑氏的人占据半面朝廷,定能听到风声。
不等秋猎结束,就不下十人去寻明帝。
这次明帝是铁了心的,任凭他们说国母是天下大体都不为所动,还一连降罪不少那一派的官员。
对于太子的根基,倒是没动。
郑知意听闻的是太子和郑后的‘母子情深,’心里知道的是她们的视同水火。她太清楚那个人的品信,重情重义.......
生母恩,养母情。
他选择孝义和对自己有益的那一条道路。
郑氏一朝只手遮天,一朝做了皇权下的棋子。明帝想要削权的想法下,谁会去救位列中宫的出嫁女。
“姑母,到底是何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回胤都的隔天,郑知意就带着婢女去未央宫探望郑后。
昔日皇后凤仪鸾驾的居所,消减宫人和俸禄。显得格外萧条冷清,院子中的落叶却一丝未见.......
哪怕是在明帝默许下禁足无期不得出,郑后除了面色消沉外照旧如往日做派和规矩。郑知意进殿中时,依旧规规矩矩的和她请安。郑后却未如往日般,轻言轻语地叫她,而是用一种郑知意从未感受到的陌生姿态。
郑知意是善良的问候,在她看来都是嘲讽。
“没想的最后来看本宫的,还是你。真不愧,是本宫养大的孩子。”
“姑母?”
“王妃,还是先出去吧......皇后娘娘最近心情不好。”春芜着急的跪下挡在两人中间,面带难色的看着郑知意。
郑知意不明所以,就见郑后走过来将她拉近端详着。
一时怔住没有动。
“你知道本宫当初看见你的时候,有多么想要掐死你吗?你还问本宫,为什么那么做?郑知意,本宫此生最恨的人就是你的母亲!”
“娘娘......”崧蓝连忙出门打发周围的闲散宫人后,来到郑后身边和春芜将两人拉开。
这样堪称癫狂的郑后,郑知意从未见过。在她的印象里,郑后永远是一副温温和和、端庄大气的贤后模样。哪里是现在这个看着自己露出癫狂样子的人,她恨不得自己去死......
从她的眼神里,郑知意知道这是真话。
“王妃,你还是离开吧。”春芜实在是不忍心,提醒着。
换来了郑后的一巴掌,响亮的声音让她和崧蓝不敢在拦着。
“奴婢僭越了。”
郑后没有搭理跪着的两个人,径直退后几步用带着恨意的目光盯着郑知意。
“本宫的第一个孩子死在你母亲的手上,那可是陛下的嫡长子。在动乱中被他托付给你的母亲,可发生□□的时候本宫难产拼命生下的孩子就那样被人活活刺死在你母亲的怀里。谁会信不是她故意做的事情,凭什么她的孩子可以活得好好的,本宫的孩子就没了?.......本宫失去孩子的时候,陛下彻夜陪在她的身边。因为那次打击太大,本宫的第二个孩子自幼体弱可弥留之际都未能见父皇一面。因为他忙着漠北的事.......”
郑知意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心中大骇。
看着面前人眼里留露出怯意不敢在听下去的样子,郑后偏偏不为她所愿。
“忙着把她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谢佳月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亮如皎皎月光,在本宫眼里她才是最下贱的人。明明本宫才是陛下明媒正娶的人,可陛下始终都忘不掉她。朝臣言本宫德不配位连嫡子都养不活,可本宫也曾有两个孩儿。最后只能收养贤妃那个贱婢留下的孩子和你!她哪里配个贤字,只是长了和你母亲相似的眼神就在本宫刚失孩子的时候被临幸.......所以本宫就杀了她,只留下那个孩子。”
郑后指着郑知意,郑知意知道太子的母妃是宫婢。没想到是郑后身边的婢女,但她不信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母亲。幼时,母亲不是争风吃醋连孩子都不会放过的人。
“那我的母亲呢?”
郑知意猛地想起在漠北时的那封信,不可置信的看着郑后。
“本宫杀了她。”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郑知意的心沉到谷底。
“如今,陛下什么都知道了。本宫没有在装下去的打算,本宫派人一点一点的给她下毒。让她药石无灵,漠北的莽夫们怎么会察觉出她的异常?她让本宫失去孩子,那本宫也让她未出生的孩子殉葬。”
“一命抵一命。”郑知意失态的看着她,眼泪滑落出来。
她才知道阿娘离开胤都前怀有身孕,最终流产。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郑后的手笔连带她在漠北知道的那一切。
“你怎么能那么做?怎么能?”
生恩,养情。
现在做出选择的不仅是太子还有她。
“现在让你知道一切也不算晚,不是吗?”
郑知意神情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殿中的,站在门口向着里面望着。
太晚了,都没有掌灯。殿内昏昏暗暗的光照射在郑后身上,凄冷又温和。
“知意今日拜别姑母。”
这是最后一次叫她姑母了,郑知意在殿外对着她行着大礼。郑后没有在说话,仿佛道尽一生的委屈不愿回应。
从此以后,她将余生困在这座殿中。
皇后的宝座是少女的期盼,是妻子的象征,是终身的囚笼。
殿们缓缓合上,直到再看不见那道身影。
从此以后,她将终生困于此处。
郑知意转过身对着杜若说道,“以后,不必再来了。”
明面上是说给杜若,实际上郑知意知道这是说给自己听的。语气平淡,脸上早已布满泪水。
在这一天,她又失去了作为云荣县主的一个“亲人。”
“春芜,陪本宫去给那棵梅树浇浇水吧。”
“姑娘,那棵梅树早就枯死了阿!”
郑后像是没有听见她的话一样,走到后院视若珍宝的抚摸着枯死的枝干,守着孤生一人的爱意。
离开宫中后,郑知意就立刻去了郑相府。
不顾守门小厮的通报,直接带人闯了进去。
“王妃。”杜若担心着急的郑知意会做出不理智的冲动,急忙跟上去。
“女儿求见父亲,父亲可否一见!”
郑相像是提前知道郑知意回来,让管家带人拦住她。
郑知意带的人自然会维护她,趁两方人对峙的时候。
她压抑着心里怒火,在书房外大声说道。
她需要一个解释。
郑知意不信他一开始就一无所知。
书房从里面拉开,郑知意端详着面前的男人。如果说明帝是疲倦,那他就是被抽空所有生机。
她的喉咙像是哽住一瞬间说不出话来,郑相闭着眼睛沉声道。
“你随我进来。”
“我知你怨我,可我当初在漠北就已给出答案。”
他从抽屉里拿出几封信件来,看到上面的字迹郑知意知道这就是被郑后过往里拦下的东西。
霎时间红着眼眶,颤抖着声音说道。
“你一直都知道?”
她没有想到父亲一直都知道,可跟着那些人一直瞒着自己。
“我已经对不起佳月了,我不能对不起郑氏。”
“家族比我阿娘还要重要吗?”
郑相隐去眼底的沉痛,沉声应着。
“是。”
他是郑氏一族的期望,是被赋予重任的掌权者。
注定不能成为为爱抛弃一切的人。
他怀着期盼娶到少年时最爱的月亮,可他不能违背母亲违背郑氏一族……
他敬爱的母亲逼迫他的妻子,他自幼一起长大的嫡妹针对她……
他愧疚。
可无可奈何。
他做掌权者尚可,做夫君无能。他为郑氏付出良多,唯有保住两人的女儿,是最后想要的东西。
“父亲,你比我想象的要心狠的多。”
“够了,她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你如今该顾及你自己!”
自己?郑知意冷笑道,“像父亲一样只顾惜自己吗?”
郑相何其不愤恨,可现实是明帝已经在想办法收权。他要保全家族,就要舍去妹妹。
他已经做好选择。
现在要的是郑氏在朝堂上安然无恙,保住百年根基。
“陛下给了你什么?”郑相试探着问道,他知道那日陛下单单不会是同郑知意叙话。
“父亲不必知道。”郑知意收起面上激动的神色,用冷硬的语气说道。
她以为关系会和缓的假象全是泡影,她该学会的。
郑相永远在乎家族、势力……
她却幻想他会为逝去的妻子悲痛。
“他给你若是于你有益,终有一日不要忘却才好。另外,便是齐王……你不要将所有的希翼寄存在他的身上。”
“还望父亲放心,女儿谨记你的‘教诲。’”话是如此说,郑知意并未放在心上转身带着人出门。
临行前留下一句:“便是为了郑氏,望父亲往后切莫行差踏错。”
她往后在胤都算是除齐王府外无处可归,往昔多年终像是活在一场被编织好的梦里。
一朝梦醒,全然离散。
晚间带着杜若回齐王府全然没有用晚膳的心思,便歇息过去。
李庭琛在秋猎后被明帝派去刑部,郑知意对于他在准备做什么有了解。
夜晚微凉时,郑知意侧身躺在床上毫无睡意。一闭眼,就是幼时阿娘在身边的影子和郑后的影子交错。
在这时,她明白了太子的感受。
“知知。”带着晚间微凉气息的人,捏开被角,缓缓躺在身边。
李庭琛伸手搂住她的腰侧,郑知意没有避开他手心的凉意,转过去抱住他。
“难受的话,你可以哭出来。”
不等秋猎结束,就不下十人去寻明帝。
这次明帝是铁了心的,任凭他们说国母是天下大体都不为所动,还一连降罪不少那一派的官员。
对于太子的根基,倒是没动。
郑知意听闻的是太子和郑后的‘母子情深,’心里知道的是她们的视同水火。她太清楚那个人的品信,重情重义.......
生母恩,养母情。
他选择孝义和对自己有益的那一条道路。
郑氏一朝只手遮天,一朝做了皇权下的棋子。明帝想要削权的想法下,谁会去救位列中宫的出嫁女。
“姑母,到底是何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回胤都的隔天,郑知意就带着婢女去未央宫探望郑后。
昔日皇后凤仪鸾驾的居所,消减宫人和俸禄。显得格外萧条冷清,院子中的落叶却一丝未见.......
哪怕是在明帝默许下禁足无期不得出,郑后除了面色消沉外照旧如往日做派和规矩。郑知意进殿中时,依旧规规矩矩的和她请安。郑后却未如往日般,轻言轻语地叫她,而是用一种郑知意从未感受到的陌生姿态。
郑知意是善良的问候,在她看来都是嘲讽。
“没想的最后来看本宫的,还是你。真不愧,是本宫养大的孩子。”
“姑母?”
“王妃,还是先出去吧......皇后娘娘最近心情不好。”春芜着急的跪下挡在两人中间,面带难色的看着郑知意。
郑知意不明所以,就见郑后走过来将她拉近端详着。
一时怔住没有动。
“你知道本宫当初看见你的时候,有多么想要掐死你吗?你还问本宫,为什么那么做?郑知意,本宫此生最恨的人就是你的母亲!”
“娘娘......”崧蓝连忙出门打发周围的闲散宫人后,来到郑后身边和春芜将两人拉开。
这样堪称癫狂的郑后,郑知意从未见过。在她的印象里,郑后永远是一副温温和和、端庄大气的贤后模样。哪里是现在这个看着自己露出癫狂样子的人,她恨不得自己去死......
从她的眼神里,郑知意知道这是真话。
“王妃,你还是离开吧。”春芜实在是不忍心,提醒着。
换来了郑后的一巴掌,响亮的声音让她和崧蓝不敢在拦着。
“奴婢僭越了。”
郑后没有搭理跪着的两个人,径直退后几步用带着恨意的目光盯着郑知意。
“本宫的第一个孩子死在你母亲的手上,那可是陛下的嫡长子。在动乱中被他托付给你的母亲,可发生□□的时候本宫难产拼命生下的孩子就那样被人活活刺死在你母亲的怀里。谁会信不是她故意做的事情,凭什么她的孩子可以活得好好的,本宫的孩子就没了?.......本宫失去孩子的时候,陛下彻夜陪在她的身边。因为那次打击太大,本宫的第二个孩子自幼体弱可弥留之际都未能见父皇一面。因为他忙着漠北的事.......”
郑知意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心中大骇。
看着面前人眼里留露出怯意不敢在听下去的样子,郑后偏偏不为她所愿。
“忙着把她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谢佳月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亮如皎皎月光,在本宫眼里她才是最下贱的人。明明本宫才是陛下明媒正娶的人,可陛下始终都忘不掉她。朝臣言本宫德不配位连嫡子都养不活,可本宫也曾有两个孩儿。最后只能收养贤妃那个贱婢留下的孩子和你!她哪里配个贤字,只是长了和你母亲相似的眼神就在本宫刚失孩子的时候被临幸.......所以本宫就杀了她,只留下那个孩子。”
郑后指着郑知意,郑知意知道太子的母妃是宫婢。没想到是郑后身边的婢女,但她不信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母亲。幼时,母亲不是争风吃醋连孩子都不会放过的人。
“那我的母亲呢?”
郑知意猛地想起在漠北时的那封信,不可置信的看着郑后。
“本宫杀了她。”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郑知意的心沉到谷底。
“如今,陛下什么都知道了。本宫没有在装下去的打算,本宫派人一点一点的给她下毒。让她药石无灵,漠北的莽夫们怎么会察觉出她的异常?她让本宫失去孩子,那本宫也让她未出生的孩子殉葬。”
“一命抵一命。”郑知意失态的看着她,眼泪滑落出来。
她才知道阿娘离开胤都前怀有身孕,最终流产。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郑后的手笔连带她在漠北知道的那一切。
“你怎么能那么做?怎么能?”
生恩,养情。
现在做出选择的不仅是太子还有她。
“现在让你知道一切也不算晚,不是吗?”
郑知意神情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殿中的,站在门口向着里面望着。
太晚了,都没有掌灯。殿内昏昏暗暗的光照射在郑后身上,凄冷又温和。
“知意今日拜别姑母。”
这是最后一次叫她姑母了,郑知意在殿外对着她行着大礼。郑后没有在说话,仿佛道尽一生的委屈不愿回应。
从此以后,她将余生困在这座殿中。
皇后的宝座是少女的期盼,是妻子的象征,是终身的囚笼。
殿们缓缓合上,直到再看不见那道身影。
从此以后,她将终生困于此处。
郑知意转过身对着杜若说道,“以后,不必再来了。”
明面上是说给杜若,实际上郑知意知道这是说给自己听的。语气平淡,脸上早已布满泪水。
在这一天,她又失去了作为云荣县主的一个“亲人。”
“春芜,陪本宫去给那棵梅树浇浇水吧。”
“姑娘,那棵梅树早就枯死了阿!”
郑后像是没有听见她的话一样,走到后院视若珍宝的抚摸着枯死的枝干,守着孤生一人的爱意。
离开宫中后,郑知意就立刻去了郑相府。
不顾守门小厮的通报,直接带人闯了进去。
“王妃。”杜若担心着急的郑知意会做出不理智的冲动,急忙跟上去。
“女儿求见父亲,父亲可否一见!”
郑相像是提前知道郑知意回来,让管家带人拦住她。
郑知意带的人自然会维护她,趁两方人对峙的时候。
她压抑着心里怒火,在书房外大声说道。
她需要一个解释。
郑知意不信他一开始就一无所知。
书房从里面拉开,郑知意端详着面前的男人。如果说明帝是疲倦,那他就是被抽空所有生机。
她的喉咙像是哽住一瞬间说不出话来,郑相闭着眼睛沉声道。
“你随我进来。”
“我知你怨我,可我当初在漠北就已给出答案。”
他从抽屉里拿出几封信件来,看到上面的字迹郑知意知道这就是被郑后过往里拦下的东西。
霎时间红着眼眶,颤抖着声音说道。
“你一直都知道?”
她没有想到父亲一直都知道,可跟着那些人一直瞒着自己。
“我已经对不起佳月了,我不能对不起郑氏。”
“家族比我阿娘还要重要吗?”
郑相隐去眼底的沉痛,沉声应着。
“是。”
他是郑氏一族的期望,是被赋予重任的掌权者。
注定不能成为为爱抛弃一切的人。
他怀着期盼娶到少年时最爱的月亮,可他不能违背母亲违背郑氏一族……
他敬爱的母亲逼迫他的妻子,他自幼一起长大的嫡妹针对她……
他愧疚。
可无可奈何。
他做掌权者尚可,做夫君无能。他为郑氏付出良多,唯有保住两人的女儿,是最后想要的东西。
“父亲,你比我想象的要心狠的多。”
“够了,她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你如今该顾及你自己!”
自己?郑知意冷笑道,“像父亲一样只顾惜自己吗?”
郑相何其不愤恨,可现实是明帝已经在想办法收权。他要保全家族,就要舍去妹妹。
他已经做好选择。
现在要的是郑氏在朝堂上安然无恙,保住百年根基。
“陛下给了你什么?”郑相试探着问道,他知道那日陛下单单不会是同郑知意叙话。
“父亲不必知道。”郑知意收起面上激动的神色,用冷硬的语气说道。
她以为关系会和缓的假象全是泡影,她该学会的。
郑相永远在乎家族、势力……
她却幻想他会为逝去的妻子悲痛。
“他给你若是于你有益,终有一日不要忘却才好。另外,便是齐王……你不要将所有的希翼寄存在他的身上。”
“还望父亲放心,女儿谨记你的‘教诲。’”话是如此说,郑知意并未放在心上转身带着人出门。
临行前留下一句:“便是为了郑氏,望父亲往后切莫行差踏错。”
她往后在胤都算是除齐王府外无处可归,往昔多年终像是活在一场被编织好的梦里。
一朝梦醒,全然离散。
晚间带着杜若回齐王府全然没有用晚膳的心思,便歇息过去。
李庭琛在秋猎后被明帝派去刑部,郑知意对于他在准备做什么有了解。
夜晚微凉时,郑知意侧身躺在床上毫无睡意。一闭眼,就是幼时阿娘在身边的影子和郑后的影子交错。
在这时,她明白了太子的感受。
“知知。”带着晚间微凉气息的人,捏开被角,缓缓躺在身边。
李庭琛伸手搂住她的腰侧,郑知意没有避开他手心的凉意,转过去抱住他。
“难受的话,你可以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