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延上楼的时候,见到文箬抱着两只熊猫玩偶不撒手,李牧在白纸上写东西。
他伸手握了握一只熊猫的前爪,“喔嚯,李牧你之前借实验室3D打印出来的熊猫模型就是这个呀。披上一层黑白皮毛后真像熊猫。”
文箬说,“它就是只熊猫,是秦岭野生熊猫,名字叫雪虎,小名叫虎子。”
覃延揉了揉熊猫的脑袋,说,“手感不错。小牧给我也弄一只呗。”
“您要干嘛?”
“送我小外甥生日礼物。”
李牧拿起手机,打开淘宝,搜索店铺,分享链接。
覃延扫了眼店铺,看了下李牧,抿着嘴角笑了。“小箬,咱们回家。明天再来学校报到。”
李牧开口留客,“覃叔,文箬可以留下来住一楼客房,房间收拾过的。”
覃延问,“我呢?”
李牧提议说,“您开车回家。”
覃延瞪他一眼,“真孝顺。但是不行!”
文箬憋着笑,抱住两只熊猫紧跟着覃延下了楼。楼下客厅的热闹已经散了,只剩下门老师和沈老师在讨论问题,他俩时不时征求阮老师的意见。阮老师见到三人从楼上下来,从沙发站起来跟覃延说,“师兄的项目需要数学支援,你去帮帮忙。”
阮老师笑呵呵地拉住文箬的手,说,“小箬,愿不愿意跟我去校园里溜达消食呢?”
文箬当然愿意。不止文箬,李牧也愿意,他要跟在妈妈和文箬身后做小尾巴。“小牧留家里。”
李牧的妈妈阮老师给文箬的第一印象是温和。下午阮老师在文箬进屋的时候,便笑着拉住她的手,向她介绍屋里的老师们。之后怕文箬无聊,还向李牧使眼色,示意两个小朋友可以去一边自己寻乐子。她脸上带着笑,不是恰到好处的那种训练出来的笑,而是真正开心的笑。这与文箬通过文字认识的阮老师完全不一样,甚至与李牧描述中妈妈也不太一样。
学生文字里的阮教授是超级严厉的老师。她的博士生说带着论文见阮老师之前自己需要做几十次心理准备,要在心底不停给自己加油鼓劲儿,即便这样促使他们敲响老师办公室门的依然不是勇气,而是预约的见面时间到了。尽管她的学术成就非常高,但是因为她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愿意报考她博士生的学生并不算多。
李牧眼中的阮老师不仅仅是妈妈,还是神祇,是他曾经的压力和动力的来源之一。李牧亲近她,敬畏她,还隐约有些怕她。在这一点上,覃延能感同身受。覃延可以跟李牧的爸爸插科打诨,相互开玩笑,却不敢在李牧妈妈面前肆无忌惮。所以,覃延才想收李牧做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是平时的玩笑话。
阮老师的一句话,李牧便停下了脚步。
文箬扭头,越过自己的肩膀,看到站在门口的李牧,不由地想起两年前的他说,他只是有点敏感。她不由得眼眶发胀,好像有什么东西盯着嗓子眼儿。她清了清嗓子,扭头跟阮老师说,“伯母,让李牧一起吧。”
阮老师旁观了俩人的互动,瞬间共情了当年的阮爸爸,虽然自己是臭小子的妈妈。她改握手为挽手,解释说,“我原先不让李牧跟着是因为他现在个子太高,站着跟他说话,咱俩要仰头,累得慌。”
文箬心说,李牧个子是高,他站着说话的时候,为了迁就矮个子会侧身倾听的,不会让矮个子的人难受的。她再扭头,李牧已经在她身后了。
阮老师拉着她,“前面下了台阶,出了园子有个校园便利店。走,我们去买冰棍。”
文箬顺着她的话问,“您也爱吃冰棍?”
“爱。我大一秋季学期每天都要吃一根冰棍,否则当天就不算圆满。后来脸圆了一圈,才控制了量。我老家在冰城,那里有一种流行吃法是在冰天雪地的户外,牙齿嘴唇冻得打架的时候嗦冰棍。往往吃到最后,人的五感全麻木了。下个冬天,带小牧你俩去试试。”阮老师从冰柜里拿了三支来自自己故乡的冰棍,李牧刷校园卡结账。
文箬接过阮伯母递来的冰棍,撕开包装纸。校园里夜晚溜达的人挺多的,偶尔还能遇到几个认出阮老师的学生,他们会朗声跟老师打招呼。三人同行,更多是阮老师和文箬俩人说话,李牧同行更像是为了请她们吃冰棍和收包装纸。俩人闲聊了很多关于各自故乡,关于吃的话题,直到散步到图书馆前。
晚上九点多的图书馆尚未闭馆,上下六层,灯火通明。阮老师问文箬,“我听小牧说,你自学了不少物理和数学的课程?”
文箬看了一眼李牧,说,“提前看了一些教材和论文。不算严格意义的自学,我爸教了我很多。”
提前看的可不止一点点,有些论文还是我提供的呢,阮老师心想。“你爸爸既是好学生又是好老师。他这么多年随时随地记录下的极地资料,既有一手原始数据,又有自己的思考,很棒的。”
文箬眨眨眼睛说,“他搞那堆资料的初衷是赚生活费和我的抚养费。”
阮老师笑得眼睛眯了起来,“赚钱不丢人。在冰天雪地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这份钱赚得踏实安心。我、你沈伯伯和覃叔叔,我们无论谁被投放在极地,都会受不了的。你覃叔叔前年在北欧呆了一个多月,回来后说再也不去挪威了,住得太寂寞了。我们比你爸爸幸运。我们这些幸运的人,在外人看来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专业,又恰好解决了合适的问题。其实你爸爸如今这样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谢谢伯母。”谢谢你们理解他,文箬心想。
阮老师说,“客气啥。我们的认可只是锦上添花。他的了不起,最需要你的认可。伯母希望如果将来的某一天,社交媒体把你爸爸的经历拿出来讲的时候,你不要产生负面情绪。”
文箬摇头,“嗯,不会的。社交媒体热衷将人神化又将神像推倒砸成稀巴烂。我明白它们的套路。”
阮老师哈哈笑了两下,“是吧,这种把戏玩了几千年,招数不新鲜,但是他们居然不嫌腻。互联网从几年前便开始不厌其烦地讲我啃老本的故事,我早就把媒体和网络世界的阮棠当成另一个人了。”
文箬有些诧异,抬眼跟李牧交换了眼神,说,“您今年春天发表了两篇新论文,我大部分都没看懂。但是我爸读完后说是最近十年最具开创性的研究。”
阮老师说,“那两篇论文是不错,不过没到开创性的地步。你爸那是给我面子,过誉了。我现在上年纪了,脑袋没有你们灵光,精力更是跟不上。以前,我和你沈伯伯大一大二的时候除了本专业课之外,还修了数学系的双学位,旁听了艺术系和天文系的课。十七八岁的年纪初生牛犊,没有强烈的敬畏感,不知深浅。现在不行了,人被很多事情束缚住。不止我是这样,各行各业的权威和大牛都是这样。所以,你们学习的时候不要迷信权威和大牛。
学术圈,我不喜欢用圈子来描述学术研究。不过现实就是学界被很多人,人为地弄了一个又一个圈子。我用学界这个词吧。学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一个人的公德与私德,研究成果与性格其实不太相关。我们可以因为某个人的审美或者私德,不与他成为朋友,但不能不了解他的学术观点。希望你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博采众长,对人可以有偏见,对知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是我先前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们可以避开。
再有就是,有机会的话,你们要多去外面见见世界,学会一身本领后将我们这些老家伙打倒。”
文箬虚心请教,“伯母,您还有什么学习上的建议吗?”
阮老师便说,“那就讲些实在的。第一是做你们想做的事,上想上的课,不拘数学、物理、艺术、文学、历史和化学。第二是要打好基础,数理的基础都要扎实,语言要学好。前者可以让你们在选择中认清自己真正的兴趣。后者让你们无论以后走哪条路,都能来去自如。”
溜达加闲谈,走走停停,阮老师带着俩人在校园里逛了一个多小时。覃延打电话过来的时候,问他们在哪儿,他开车过来。
最后,在数学学院办公楼门口,文箬坐上了覃延的车朝车外的阮老师和李牧摆摆手再见。
车子启动离开,阮老师瞪了自己儿子一眼,“我原本想拐文箬来做我的学生,计划都被你这个跟屁虫打乱了。”
李牧喊了一声妈,“您聊着,聊着便改变主意了,这也能怪我。”他妈妈如果没改变注意的话,一定不会说自己的脑袋不灵光了。
阮老师又白了他一眼,“学什么都成,数理不分家。文箬虽然像她爸爸,但毕竟是她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她亲近爸爸,也更理解妈妈。不然,刚才我们聊了那么久吃的,她不停地说,这个自己妈妈喜欢吃,那个自己妈妈不讨厌。她一句也没提徐世靖爱吃什么。所以,我才改变主意的,不为难她了。”
“嗯,文箬没有转专业的意向,再说她挺喜欢门伯伯和我爸的。”李牧还有一句没告诉自己妈妈,就是他觉察到文箬有一点点怕她。
“怕她?”覃延抬高了声调,片刻之后,气势又弱了下来。“好吧,有一点点,之前和师姐合作写论文被虐的了。不过,你不用怕她。她对自己、合作者、博后、博士生和研究生要求严格,对本科生的态度简直是和颜悦色。”
最后,他还哼哼一笑,“尽管如此,我在本科生那里还是更受欢迎的。师姐虽然降低了对本科生的要求,但跟其他老师相比,她的课堂难度还是高。”
呵呵,您自己的课堂放水,还骄傲上了。文箬在心里默默吐槽。
他伸手握了握一只熊猫的前爪,“喔嚯,李牧你之前借实验室3D打印出来的熊猫模型就是这个呀。披上一层黑白皮毛后真像熊猫。”
文箬说,“它就是只熊猫,是秦岭野生熊猫,名字叫雪虎,小名叫虎子。”
覃延揉了揉熊猫的脑袋,说,“手感不错。小牧给我也弄一只呗。”
“您要干嘛?”
“送我小外甥生日礼物。”
李牧拿起手机,打开淘宝,搜索店铺,分享链接。
覃延扫了眼店铺,看了下李牧,抿着嘴角笑了。“小箬,咱们回家。明天再来学校报到。”
李牧开口留客,“覃叔,文箬可以留下来住一楼客房,房间收拾过的。”
覃延问,“我呢?”
李牧提议说,“您开车回家。”
覃延瞪他一眼,“真孝顺。但是不行!”
文箬憋着笑,抱住两只熊猫紧跟着覃延下了楼。楼下客厅的热闹已经散了,只剩下门老师和沈老师在讨论问题,他俩时不时征求阮老师的意见。阮老师见到三人从楼上下来,从沙发站起来跟覃延说,“师兄的项目需要数学支援,你去帮帮忙。”
阮老师笑呵呵地拉住文箬的手,说,“小箬,愿不愿意跟我去校园里溜达消食呢?”
文箬当然愿意。不止文箬,李牧也愿意,他要跟在妈妈和文箬身后做小尾巴。“小牧留家里。”
李牧的妈妈阮老师给文箬的第一印象是温和。下午阮老师在文箬进屋的时候,便笑着拉住她的手,向她介绍屋里的老师们。之后怕文箬无聊,还向李牧使眼色,示意两个小朋友可以去一边自己寻乐子。她脸上带着笑,不是恰到好处的那种训练出来的笑,而是真正开心的笑。这与文箬通过文字认识的阮老师完全不一样,甚至与李牧描述中妈妈也不太一样。
学生文字里的阮教授是超级严厉的老师。她的博士生说带着论文见阮老师之前自己需要做几十次心理准备,要在心底不停给自己加油鼓劲儿,即便这样促使他们敲响老师办公室门的依然不是勇气,而是预约的见面时间到了。尽管她的学术成就非常高,但是因为她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愿意报考她博士生的学生并不算多。
李牧眼中的阮老师不仅仅是妈妈,还是神祇,是他曾经的压力和动力的来源之一。李牧亲近她,敬畏她,还隐约有些怕她。在这一点上,覃延能感同身受。覃延可以跟李牧的爸爸插科打诨,相互开玩笑,却不敢在李牧妈妈面前肆无忌惮。所以,覃延才想收李牧做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是平时的玩笑话。
阮老师的一句话,李牧便停下了脚步。
文箬扭头,越过自己的肩膀,看到站在门口的李牧,不由地想起两年前的他说,他只是有点敏感。她不由得眼眶发胀,好像有什么东西盯着嗓子眼儿。她清了清嗓子,扭头跟阮老师说,“伯母,让李牧一起吧。”
阮老师旁观了俩人的互动,瞬间共情了当年的阮爸爸,虽然自己是臭小子的妈妈。她改握手为挽手,解释说,“我原先不让李牧跟着是因为他现在个子太高,站着跟他说话,咱俩要仰头,累得慌。”
文箬心说,李牧个子是高,他站着说话的时候,为了迁就矮个子会侧身倾听的,不会让矮个子的人难受的。她再扭头,李牧已经在她身后了。
阮老师拉着她,“前面下了台阶,出了园子有个校园便利店。走,我们去买冰棍。”
文箬顺着她的话问,“您也爱吃冰棍?”
“爱。我大一秋季学期每天都要吃一根冰棍,否则当天就不算圆满。后来脸圆了一圈,才控制了量。我老家在冰城,那里有一种流行吃法是在冰天雪地的户外,牙齿嘴唇冻得打架的时候嗦冰棍。往往吃到最后,人的五感全麻木了。下个冬天,带小牧你俩去试试。”阮老师从冰柜里拿了三支来自自己故乡的冰棍,李牧刷校园卡结账。
文箬接过阮伯母递来的冰棍,撕开包装纸。校园里夜晚溜达的人挺多的,偶尔还能遇到几个认出阮老师的学生,他们会朗声跟老师打招呼。三人同行,更多是阮老师和文箬俩人说话,李牧同行更像是为了请她们吃冰棍和收包装纸。俩人闲聊了很多关于各自故乡,关于吃的话题,直到散步到图书馆前。
晚上九点多的图书馆尚未闭馆,上下六层,灯火通明。阮老师问文箬,“我听小牧说,你自学了不少物理和数学的课程?”
文箬看了一眼李牧,说,“提前看了一些教材和论文。不算严格意义的自学,我爸教了我很多。”
提前看的可不止一点点,有些论文还是我提供的呢,阮老师心想。“你爸爸既是好学生又是好老师。他这么多年随时随地记录下的极地资料,既有一手原始数据,又有自己的思考,很棒的。”
文箬眨眨眼睛说,“他搞那堆资料的初衷是赚生活费和我的抚养费。”
阮老师笑得眼睛眯了起来,“赚钱不丢人。在冰天雪地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这份钱赚得踏实安心。我、你沈伯伯和覃叔叔,我们无论谁被投放在极地,都会受不了的。你覃叔叔前年在北欧呆了一个多月,回来后说再也不去挪威了,住得太寂寞了。我们比你爸爸幸运。我们这些幸运的人,在外人看来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专业,又恰好解决了合适的问题。其实你爸爸如今这样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谢谢伯母。”谢谢你们理解他,文箬心想。
阮老师说,“客气啥。我们的认可只是锦上添花。他的了不起,最需要你的认可。伯母希望如果将来的某一天,社交媒体把你爸爸的经历拿出来讲的时候,你不要产生负面情绪。”
文箬摇头,“嗯,不会的。社交媒体热衷将人神化又将神像推倒砸成稀巴烂。我明白它们的套路。”
阮老师哈哈笑了两下,“是吧,这种把戏玩了几千年,招数不新鲜,但是他们居然不嫌腻。互联网从几年前便开始不厌其烦地讲我啃老本的故事,我早就把媒体和网络世界的阮棠当成另一个人了。”
文箬有些诧异,抬眼跟李牧交换了眼神,说,“您今年春天发表了两篇新论文,我大部分都没看懂。但是我爸读完后说是最近十年最具开创性的研究。”
阮老师说,“那两篇论文是不错,不过没到开创性的地步。你爸那是给我面子,过誉了。我现在上年纪了,脑袋没有你们灵光,精力更是跟不上。以前,我和你沈伯伯大一大二的时候除了本专业课之外,还修了数学系的双学位,旁听了艺术系和天文系的课。十七八岁的年纪初生牛犊,没有强烈的敬畏感,不知深浅。现在不行了,人被很多事情束缚住。不止我是这样,各行各业的权威和大牛都是这样。所以,你们学习的时候不要迷信权威和大牛。
学术圈,我不喜欢用圈子来描述学术研究。不过现实就是学界被很多人,人为地弄了一个又一个圈子。我用学界这个词吧。学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一个人的公德与私德,研究成果与性格其实不太相关。我们可以因为某个人的审美或者私德,不与他成为朋友,但不能不了解他的学术观点。希望你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博采众长,对人可以有偏见,对知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是我先前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们可以避开。
再有就是,有机会的话,你们要多去外面见见世界,学会一身本领后将我们这些老家伙打倒。”
文箬虚心请教,“伯母,您还有什么学习上的建议吗?”
阮老师便说,“那就讲些实在的。第一是做你们想做的事,上想上的课,不拘数学、物理、艺术、文学、历史和化学。第二是要打好基础,数理的基础都要扎实,语言要学好。前者可以让你们在选择中认清自己真正的兴趣。后者让你们无论以后走哪条路,都能来去自如。”
溜达加闲谈,走走停停,阮老师带着俩人在校园里逛了一个多小时。覃延打电话过来的时候,问他们在哪儿,他开车过来。
最后,在数学学院办公楼门口,文箬坐上了覃延的车朝车外的阮老师和李牧摆摆手再见。
车子启动离开,阮老师瞪了自己儿子一眼,“我原本想拐文箬来做我的学生,计划都被你这个跟屁虫打乱了。”
李牧喊了一声妈,“您聊着,聊着便改变主意了,这也能怪我。”他妈妈如果没改变注意的话,一定不会说自己的脑袋不灵光了。
阮老师又白了他一眼,“学什么都成,数理不分家。文箬虽然像她爸爸,但毕竟是她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她亲近爸爸,也更理解妈妈。不然,刚才我们聊了那么久吃的,她不停地说,这个自己妈妈喜欢吃,那个自己妈妈不讨厌。她一句也没提徐世靖爱吃什么。所以,我才改变主意的,不为难她了。”
“嗯,文箬没有转专业的意向,再说她挺喜欢门伯伯和我爸的。”李牧还有一句没告诉自己妈妈,就是他觉察到文箬有一点点怕她。
“怕她?”覃延抬高了声调,片刻之后,气势又弱了下来。“好吧,有一点点,之前和师姐合作写论文被虐的了。不过,你不用怕她。她对自己、合作者、博后、博士生和研究生要求严格,对本科生的态度简直是和颜悦色。”
最后,他还哼哼一笑,“尽管如此,我在本科生那里还是更受欢迎的。师姐虽然降低了对本科生的要求,但跟其他老师相比,她的课堂难度还是高。”
呵呵,您自己的课堂放水,还骄傲上了。文箬在心里默默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