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跟在天子侍卫身后,乃是一赳赳武夫,满脸络腮胡子,虎背熊腰,甚是雄健。
此人虽然说着“请罪”,可脸上全无认罪模样,反倒是显得不以为意。
当庭喧哗,乃是一个颇为无礼的行为,在朝堂之上,更是一项罪状。可是在场之人,竟无人说话,显得他有些理所当然。
很快此人走到殿上,来人正是李傕。
这两年随着李傕的权利稳固,再不复之前的小心模样。他亦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因此入殿之时,倒是显得很嚣张。
这是李傕的试探,也是让众人学着适应。
不过现在看来,众人倒是真的适应了。
李傕入殿,拜了一下天子,然后看向曹昂道:“这是大将军吧,真是年轻,让人生畏啊。”
李傕的话中,带着一丝玩味。
曹昂听了,立刻说道:“李车骑,当年在美阳时,你可是跟着我那牛辅贤侄,一齐拜见于我,今日如何不认识了?”
李傕当初的顶头上司牛辅,在曹昂这里,不过是个子侄辈,你李傕又算什么。
李傕听了,脸色铁青,刚想说话,曹昂却伸手抓住李傕的手。二人暗中角力,李傕自诩猛将,竟然在曹昂手中吃了暗亏,手差点被捏碎了,好悬才挣脱开。
李傕对于曹昂,本就有畏意,今日交锋,文、武皆吃了亏,反倒是不敢发作了。
李傕怏怏地坐下,曹昂却与刘协说道:“天子,臣与车骑将军,当年还一同共事。当时车骑将军在牛辅麾下,美阳一战,甚是拼命,先登破敌,是个良将。
对于猛士,我素来相爱,当时便与董仲颖说,用五百匹良马,与之相换,可惜董仲颖不换,否则车骑将军,早跟着我到徐州了。
我记得车骑将军还有个弟弟,较之差了不少,武事不行,倒是可以管管后勤。”
李傕被曹昂说得,面上无光,可这些俱是事实,他又没法反驳。
众人听着曹昂的话,这才发现,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李傕,当初也不过是曹昂手中与人相换的玩具。
这时一旁的贾诩便言道:“大将军从小便超拔擢用,以白身而成凉州督护,身领数郡,执掌万军,不仅我等皆有不及,怕是古往今来也无人可比。
我等皆从先太师从军,从行伍小卒而至今日,虽未曾超擢,但也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坚实。”
本来这种场合,贾诩不想插嘴的,可是他素与李傕交好,不愿落了关西将领的脸面,也担心李傕生怒,使得场面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贾诩这话,不卑不亢,你曹昂是超拔擢用,我等也是军功起家,并不比你差了多了。
曹昂并不认识对方,便问道:“阁下是?”
“在下光禄大夫贾诩。”
听到贾诩的名字,曹昂不由得笑了。
鼎鼎大名的“毒士”贾诩,后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当初劝说李傕、郭氾等人,兵发长安的贾文和。”
曹昂此言一出,贾诩神情一顿,盖因曹昂所言,乃是他的死穴,很少人知道,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曹昂为何能一口道出。
曹昂很想用贾诩,可却不能让他做个锯嘴葫芦。这是一头猎鹰,若想用他,就必须得驯服了。
于是曹昂接着说道:“天下多智之士,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可在我看来,能居前三者,河北田元皓,颍川郭奉孝,再有一个,便是你凉州贾文和了。你等三人,有昔日良、平之奇,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一言兴邦,当世无敌。
我听说当初王子师谋诛董仲颖,牛辅起兵,为吕布所败,关西诸将皆惧,众人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是你贾文和与众人说道,‘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这才有关西诸将,反攻长安,诛杀王子师,逐吕布,定乾坤。
以文和之功,关西诸将,当无人可及。文和在诸将之中,就是封侯拜将,执掌权柄,亦是理所当然,如何做一区区光禄大夫,有名无实,倒显得有些落寞了。”
曹昂此言说出,贾诩便知道他完了。
今日之后,天下人都会知道,是他贾诩鼓动的关西将领反攻长安,是始作俑者。如此一来,天下人便会将其看作祸首,而他也将名声尽毁。
而且他一言以覆天下,被曹昂抬到如此高的位置,怕是李傕、郭氾等人,会更加对他忌惮。
贾诩刚想说什么,曹昂便抢先说道:“明天子,贾诩之才,可为三公九卿,当重用之。”
此时的刘协,知晓自己落到今日的地步,全拜贾诩所赐,自是怀恨在心。
只是他早已不是小孩子,倒是能明白今日曹昂的姿态,乃是故意将贾诩推到火上去烤,他当然不介意再添一把柴火。
于是刘协便言道:“朕记得尚书仆射有缺,贾卿可为之。”
贾诩当然不愿做这个尚书仆射,毕竟连刘协都明白的道理,他贾诩如何不懂。他很清楚,李傕未必能长久,他若是彻底被归入李傕,只恐万劫不复。
于是贾诩说道:“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
曹昂立刻说道:“贾大夫岂不知,昔日子贡赎人,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贾大夫有功,却辞而不受,其他臣子当如何自处。
天子封赏,旁人领了,则德行不如贾大夫,可若是不领,那对于勤恳办事的臣子,岂不是损失。
贾大夫受职,或许一时无益,却会让众人知道,天子有功必赏,往后再做事时,必然会更加忠恳。
所以贾大夫为了国家社稷,也得受了此职。”
贾诩被架上高台,无奈之下,只得不情不愿的受之。
(
此人虽然说着“请罪”,可脸上全无认罪模样,反倒是显得不以为意。
当庭喧哗,乃是一个颇为无礼的行为,在朝堂之上,更是一项罪状。可是在场之人,竟无人说话,显得他有些理所当然。
很快此人走到殿上,来人正是李傕。
这两年随着李傕的权利稳固,再不复之前的小心模样。他亦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因此入殿之时,倒是显得很嚣张。
这是李傕的试探,也是让众人学着适应。
不过现在看来,众人倒是真的适应了。
李傕入殿,拜了一下天子,然后看向曹昂道:“这是大将军吧,真是年轻,让人生畏啊。”
李傕的话中,带着一丝玩味。
曹昂听了,立刻说道:“李车骑,当年在美阳时,你可是跟着我那牛辅贤侄,一齐拜见于我,今日如何不认识了?”
李傕当初的顶头上司牛辅,在曹昂这里,不过是个子侄辈,你李傕又算什么。
李傕听了,脸色铁青,刚想说话,曹昂却伸手抓住李傕的手。二人暗中角力,李傕自诩猛将,竟然在曹昂手中吃了暗亏,手差点被捏碎了,好悬才挣脱开。
李傕对于曹昂,本就有畏意,今日交锋,文、武皆吃了亏,反倒是不敢发作了。
李傕怏怏地坐下,曹昂却与刘协说道:“天子,臣与车骑将军,当年还一同共事。当时车骑将军在牛辅麾下,美阳一战,甚是拼命,先登破敌,是个良将。
对于猛士,我素来相爱,当时便与董仲颖说,用五百匹良马,与之相换,可惜董仲颖不换,否则车骑将军,早跟着我到徐州了。
我记得车骑将军还有个弟弟,较之差了不少,武事不行,倒是可以管管后勤。”
李傕被曹昂说得,面上无光,可这些俱是事实,他又没法反驳。
众人听着曹昂的话,这才发现,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李傕,当初也不过是曹昂手中与人相换的玩具。
这时一旁的贾诩便言道:“大将军从小便超拔擢用,以白身而成凉州督护,身领数郡,执掌万军,不仅我等皆有不及,怕是古往今来也无人可比。
我等皆从先太师从军,从行伍小卒而至今日,虽未曾超擢,但也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坚实。”
本来这种场合,贾诩不想插嘴的,可是他素与李傕交好,不愿落了关西将领的脸面,也担心李傕生怒,使得场面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贾诩这话,不卑不亢,你曹昂是超拔擢用,我等也是军功起家,并不比你差了多了。
曹昂并不认识对方,便问道:“阁下是?”
“在下光禄大夫贾诩。”
听到贾诩的名字,曹昂不由得笑了。
鼎鼎大名的“毒士”贾诩,后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当初劝说李傕、郭氾等人,兵发长安的贾文和。”
曹昂此言一出,贾诩神情一顿,盖因曹昂所言,乃是他的死穴,很少人知道,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曹昂为何能一口道出。
曹昂很想用贾诩,可却不能让他做个锯嘴葫芦。这是一头猎鹰,若想用他,就必须得驯服了。
于是曹昂接着说道:“天下多智之士,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可在我看来,能居前三者,河北田元皓,颍川郭奉孝,再有一个,便是你凉州贾文和了。你等三人,有昔日良、平之奇,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一言兴邦,当世无敌。
我听说当初王子师谋诛董仲颖,牛辅起兵,为吕布所败,关西诸将皆惧,众人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是你贾文和与众人说道,‘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这才有关西诸将,反攻长安,诛杀王子师,逐吕布,定乾坤。
以文和之功,关西诸将,当无人可及。文和在诸将之中,就是封侯拜将,执掌权柄,亦是理所当然,如何做一区区光禄大夫,有名无实,倒显得有些落寞了。”
曹昂此言说出,贾诩便知道他完了。
今日之后,天下人都会知道,是他贾诩鼓动的关西将领反攻长安,是始作俑者。如此一来,天下人便会将其看作祸首,而他也将名声尽毁。
而且他一言以覆天下,被曹昂抬到如此高的位置,怕是李傕、郭氾等人,会更加对他忌惮。
贾诩刚想说什么,曹昂便抢先说道:“明天子,贾诩之才,可为三公九卿,当重用之。”
此时的刘协,知晓自己落到今日的地步,全拜贾诩所赐,自是怀恨在心。
只是他早已不是小孩子,倒是能明白今日曹昂的姿态,乃是故意将贾诩推到火上去烤,他当然不介意再添一把柴火。
于是刘协便言道:“朕记得尚书仆射有缺,贾卿可为之。”
贾诩当然不愿做这个尚书仆射,毕竟连刘协都明白的道理,他贾诩如何不懂。他很清楚,李傕未必能长久,他若是彻底被归入李傕,只恐万劫不复。
于是贾诩说道:“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
曹昂立刻说道:“贾大夫岂不知,昔日子贡赎人,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贾大夫有功,却辞而不受,其他臣子当如何自处。
天子封赏,旁人领了,则德行不如贾大夫,可若是不领,那对于勤恳办事的臣子,岂不是损失。
贾大夫受职,或许一时无益,却会让众人知道,天子有功必赏,往后再做事时,必然会更加忠恳。
所以贾大夫为了国家社稷,也得受了此职。”
贾诩被架上高台,无奈之下,只得不情不愿的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