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以雷霆万钧之势扳倒凌云翼,只能算是震慑政敌的一种手段,但光靠震慑是不够的,国朝新政之所以在高拱去世之后就只能勉强维持,而再也找不到之前那种逐步推进的感觉,归根结底还是高党少了高拱这个核心人物之后,真实实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人臣的“真实实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靠自身威望或者其他因素聚集在身边的盟友、门生,也就是所谓的人脉;另一个方面则更加直接,就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眼下的局面是,高党的人脉其实大体都还在,即便分散了些,搞得有点像二元制,但毕竟还是“肉烂在锅里”的状态,没有什么转投他人的破事。高党真正缺失的,正是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至少,现在皇帝对高党的信任和支援,肯定少于高拱在世的时候。
而高务实的最大作用,就是补齐这一块短板!
郭朴和张四维,两人都是高务实的师长,但这一次面对高务实强势得近乎有些儿戏的表现,却硬是应了下来,难道他们真的只是宠着高务实?开什么玩笑!
真正让他们决定不反对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对高务实在宫中的影响力既有所了解,又不敢完全肯定,所以才会保持沉默。同时,他们也想看看高务实这个高文正公衣钵传人对于高党官员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结果很显然,高务实不仅能指使郭朴在隆庆五年收于门下的门生赵于敏、林一材,还能说动高拱当年的嫡系门生如宋之韩、胡涍等人出面支援,不过更让二位阁老吃惊的还是最后那一位——高务实居然能请动总宪左都御史王国光来做这最后一击!
这就太让他们吃惊了!
王国光是何许人也?人家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金榜,比当年的张居正还早一科!
高拱在万曆年间推行新政时,王国光就是他选定的户部尚书,实际主持了清丈田亩、开海徵税以及一条鞭法在江南等地的推广施行,顺便还“抽空”编纂了《万曆会计录》这本极其重要的财政典籍!
简单的说,他是高拱在财政改革上最得力的助手。直到接近万曆五年之时,由于前高党骨干、左都御史葛守礼年老致仕,高拱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才不得不让王国光去继任了总宪,以免朝野舆论失控。
可是这样一位元老级的重臣,怎么就被高务实这个小小少年轻易请动了呢?
道理很简单:财政。
这里说财政的意思,当然不是说高务实花钱买通王总宪,而是王国光和高务实早就在前几年有过很多交流,双方在大明财政改革的问题上有很多共同语言,甚至还有部分合作。
王国光掌户部时,因为驿站改革、开港徵税、清丈田亩等新政都需要大量会计人才,便从高务实在京郊见心斋开办的“京华工匠学堂”之中选取了一些数术上佳的人,去协助户部派出的官员、吏员办事,效果很是不错。
这里要插叙一句:京华工匠学堂是高务实早在先帝隆庆驾崩之前就开始考虑兴办的“专业学堂”【无风注:参见本卷第060章不劳而获】,于万曆元年正是创办。
该学堂最开始只开设了五大的门类:数术、矿业、冶铁、木工、医药。本来高务实还想开设航海类的学科,但由于他那会儿实力延伸不到南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教员,所以只好先作罢了。
不过,木工这一科,是要学造船的。当时新开设的时候,由于只能在北地招揽人才,所以一般是教制造沙船,后来才慢慢涉及其他船型,不过师资力量还很薄弱,高务实也急不来,只能当做是提前打点底子了。
这个京华工匠学堂的学生,最开始全部是来自于高务实在卫辉收揽的流民子弟,报名加入学堂的基本要求很简单:成为高务实的家丁。除此之外那些什么年纪之类的标准,反而是小事。
对于那些流民子弟来说,成为高务实的家丁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家丁意味着亲信,意味着工作有保障啊!以他们这位东家的富有来说,成为他的家丁最起码是不用担心饿死了,甚至万一学业有成,还能出人头地。别的不说,高小壮这个家丁,可是手握京华开平三大厂的!单从收入上来说,给个知府都不能换啊!(当然这不能考虑当贪官……)
因为这些关係,王国光与高务实其实关係很是密切,而且作为加入高党比较迟的一位高官,王国光反而对高党的现状看得很清楚:郭朴只要还没致仕,高党就不可能是单核心的政治集团,甚至即便郭朴致仕,张四维恐怕还是得靠着高务实这个外甥,才能确保对高党的领导。
有时候王国光甚至暗地里怀疑,高拱当初把高务实送进宫陪太子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料到了这一步,那个举动根本就是在给高务实若干年后执掌实学高党之牛耳而做的铺垫!
因此,高务实一回京,爆发了和凌云翼之间的冲突时,王国光就猜到高务实可能要有所动作。果然,高务实回京的第二天(拜访张四维的同一天)就给他悄悄送了信来,请他帮忙在三日后弹劾凌云翼。
三日后?王国光不是官场新手,自然知道这是一手“龙门三叠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而他王总宪的任务,就是拍出这最关键的一浪。
事实证明王国光的猜测完全正确,高务实近十年的伴读果然不是白当的,皇帝陛下对于这件事下的狠手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高务实回京第一战大获全胜!堂堂兵部尚书,完败给了一个名义上只是新科举人的高务实。
王国光甚至在忽然之间想起了隆庆三年年底高拱起复回京时,那些心学徐党人人自危的紧张模样。
高务实……这位“小阁老”的回京,竟然也如高拱当年一般,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无非高拱是帝师,高务实是伴读罢了。
而他们之间相同的一点,现在已经不必再怀疑了,那就是圣眷无双!
以雷霆万钧之势扳倒凌云翼,只能算是震慑政敌的一种手段,但光靠震慑是不够的,国朝新政之所以在高拱去世之后就只能勉强维持,而再也找不到之前那种逐步推进的感觉,归根结底还是高党少了高拱这个核心人物之后,真实实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人臣的“真实实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靠自身威望或者其他因素聚集在身边的盟友、门生,也就是所谓的人脉;另一个方面则更加直接,就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眼下的局面是,高党的人脉其实大体都还在,即便分散了些,搞得有点像二元制,但毕竟还是“肉烂在锅里”的状态,没有什么转投他人的破事。高党真正缺失的,正是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至少,现在皇帝对高党的信任和支援,肯定少于高拱在世的时候。
而高务实的最大作用,就是补齐这一块短板!
郭朴和张四维,两人都是高务实的师长,但这一次面对高务实强势得近乎有些儿戏的表现,却硬是应了下来,难道他们真的只是宠着高务实?开什么玩笑!
真正让他们决定不反对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对高务实在宫中的影响力既有所了解,又不敢完全肯定,所以才会保持沉默。同时,他们也想看看高务实这个高文正公衣钵传人对于高党官员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结果很显然,高务实不仅能指使郭朴在隆庆五年收于门下的门生赵于敏、林一材,还能说动高拱当年的嫡系门生如宋之韩、胡涍等人出面支援,不过更让二位阁老吃惊的还是最后那一位——高务实居然能请动总宪左都御史王国光来做这最后一击!
这就太让他们吃惊了!
王国光是何许人也?人家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金榜,比当年的张居正还早一科!
高拱在万曆年间推行新政时,王国光就是他选定的户部尚书,实际主持了清丈田亩、开海徵税以及一条鞭法在江南等地的推广施行,顺便还“抽空”编纂了《万曆会计录》这本极其重要的财政典籍!
简单的说,他是高拱在财政改革上最得力的助手。直到接近万曆五年之时,由于前高党骨干、左都御史葛守礼年老致仕,高拱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才不得不让王国光去继任了总宪,以免朝野舆论失控。
可是这样一位元老级的重臣,怎么就被高务实这个小小少年轻易请动了呢?
道理很简单:财政。
这里说财政的意思,当然不是说高务实花钱买通王总宪,而是王国光和高务实早就在前几年有过很多交流,双方在大明财政改革的问题上有很多共同语言,甚至还有部分合作。
王国光掌户部时,因为驿站改革、开港徵税、清丈田亩等新政都需要大量会计人才,便从高务实在京郊见心斋开办的“京华工匠学堂”之中选取了一些数术上佳的人,去协助户部派出的官员、吏员办事,效果很是不错。
这里要插叙一句:京华工匠学堂是高务实早在先帝隆庆驾崩之前就开始考虑兴办的“专业学堂”【无风注:参见本卷第060章不劳而获】,于万曆元年正是创办。
该学堂最开始只开设了五大的门类:数术、矿业、冶铁、木工、医药。本来高务实还想开设航海类的学科,但由于他那会儿实力延伸不到南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教员,所以只好先作罢了。
不过,木工这一科,是要学造船的。当时新开设的时候,由于只能在北地招揽人才,所以一般是教制造沙船,后来才慢慢涉及其他船型,不过师资力量还很薄弱,高务实也急不来,只能当做是提前打点底子了。
这个京华工匠学堂的学生,最开始全部是来自于高务实在卫辉收揽的流民子弟,报名加入学堂的基本要求很简单:成为高务实的家丁。除此之外那些什么年纪之类的标准,反而是小事。
对于那些流民子弟来说,成为高务实的家丁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家丁意味着亲信,意味着工作有保障啊!以他们这位东家的富有来说,成为他的家丁最起码是不用担心饿死了,甚至万一学业有成,还能出人头地。别的不说,高小壮这个家丁,可是手握京华开平三大厂的!单从收入上来说,给个知府都不能换啊!(当然这不能考虑当贪官……)
因为这些关係,王国光与高务实其实关係很是密切,而且作为加入高党比较迟的一位高官,王国光反而对高党的现状看得很清楚:郭朴只要还没致仕,高党就不可能是单核心的政治集团,甚至即便郭朴致仕,张四维恐怕还是得靠着高务实这个外甥,才能确保对高党的领导。
有时候王国光甚至暗地里怀疑,高拱当初把高务实送进宫陪太子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料到了这一步,那个举动根本就是在给高务实若干年后执掌实学高党之牛耳而做的铺垫!
因此,高务实一回京,爆发了和凌云翼之间的冲突时,王国光就猜到高务实可能要有所动作。果然,高务实回京的第二天(拜访张四维的同一天)就给他悄悄送了信来,请他帮忙在三日后弹劾凌云翼。
三日后?王国光不是官场新手,自然知道这是一手“龙门三叠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而他王总宪的任务,就是拍出这最关键的一浪。
事实证明王国光的猜测完全正确,高务实近十年的伴读果然不是白当的,皇帝陛下对于这件事下的狠手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高务实回京第一战大获全胜!堂堂兵部尚书,完败给了一个名义上只是新科举人的高务实。
王国光甚至在忽然之间想起了隆庆三年年底高拱起复回京时,那些心学徐党人人自危的紧张模样。
高务实……这位“小阁老”的回京,竟然也如高拱当年一般,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无非高拱是帝师,高务实是伴读罢了。
而他们之间相同的一点,现在已经不必再怀疑了,那就是圣眷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