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内奏疏往返的这段时间里,辽东方面也有事情发生,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努尔哈赤兄弟顺利穿过哈达部辖区,抵达叶赫部,并且受到叶赫二位贝勒的热烈欢迎——尤其是“西城贝勒”清佳砮对努尔哈赤格外器重。
贝勒是女真部落的首领,一般来说一部一贝勒比较常见,而叶赫部比较有意思,它有两位贝勒——叶赫部的两位贝勒乃是兄弟,崛起之后在两处战略要地各筑城池,一东一西。
于是筑城于东的杨吉砮(也称仰吉砮)被称为“东城贝勒”,而筑城于西的清佳砮则称为“西城贝勒”。
叶赫部,是海西女真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就算是在整个鞑清期间,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于叶赫部的来源,通常有来源于蒙古和女真两种说法。
叶赫的主要世系如下:
星根达尔汉-席尔克明噶图-齐尔噶尼-褚孔格-太杵-清佳砮(西城)/杨吉砮(东城)-布寨(西城)/纳林布禄(东城)-布扬古(西城)/金台石(纳林布禄弟,东城)。
然后叶赫部亡-尼雅哈-(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后面这两位,在清宫剧里的出场率非常高,想必不用多介绍。
在星根达尔汉时代,其接受了明成祖的塔鲁木卫指挥使一职,率领部众来到开原北。三世祖齐尔噶尼于成化二十年(1484),袭任为海西塔鲁木卫的都指挥,并开始频繁的进京朝贡,不断了解到大明的繁华。
但是当时的叶赫部甚至整个女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生活艰苦,稍有天灾,要么饿死,要么只能出来抢。齐尔噶尼多次带领部落袭击明边,最终身死。
嘉靖十三年(1534),叶赫部首领祝孔革率众南迁,来到叶赫河北岸定居。叶赫部迁居到叶赫河流域,目的非常简单粗暴,就是贪图和明朝的贸易。但是叶赫部此时的利益与哈达部发生了直接的冲突,都想争夺开原马市的贸易权,因此叶赫与哈达向来兵戈不断。由于哈达从王忠时期就开始执行亲明的政策,因此得到了大明的直接支持。
“叶赫部长褚孔格数为乱,旺济外兰(王忠)执而之,夺其贡敕七百道,及所部十三寨”——太杆被执,献于明廷。
叶赫被大明和哈达部轮番打击,元气大伤。且太杆死后,群龙无首陷于混乱。此时,清佳砮和杨吉砮两兄弟(一说为太杆子、一说为太杆侄)联手,清除了叶赫部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开始了共同执政。
在混乱的女真各部中求发展不是容易事,政治头脑一定要有,所以,首先清佳砮和杨吉砮迫切需要认清自己的处境。
齐尔噶尼,祝孔革,太杆,要么被明军杀死,要么被哈达所执,在叶赫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基础上,与明廷甚至于哈达为敌都是非常不明智的。
其次,在此基础上,由于哈达(王台)过于强大,也开始被明廷逐步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叶赫更需要和明廷搞好关系,获得明廷的支持。
再次,此时叶赫弱于哈达,因此叶赫也要与哈达示好。清佳砮和杨吉砮将自己的姐姐嫁给王台,同时杨吉砮也娶王台的女儿,表示恭顺。
最后,清佳砮和杨吉砮分筑东西二城以便控制叶赫部,“东城贝勒”和“西城贝勒”便是由此而来。
从这里开始,叶赫部开始蒸蒸日上。拥有对自身实力和环境的正确认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再加上正确的执行方式,才能实现理想的结果。
而与此同时,随着王台实力的膨胀,在王台称汗后,大明对王台的态度开始逆转。而辉发、乌拉部也开始对王台阳奉阴违。
清佳砮和杨吉砮抓住机会,一方面利用哈达内部的矛盾,招降了哈达不少部众;另一方面,也打算兴起复仇大旗,向哈达发动直接进攻。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来了,清佳砮一下子就看中了努尔哈赤的作用。
现在的局面是这样的:叶赫敌对哈达;建州右卫本来也敌对哈达,但建州右卫刚刚被李成梁暴揍,阿台覆灭,右卫实力大损;建州左卫由于之前实力较弱而且缺一个“盟主”式的人物,不管心里偏向于谁,面子上基本处于中立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呢?
清佳砮认为,既然建州左卫和右卫现在同时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叶赫部将努尔哈赤拉拢过来,譬如说收为女婿,然后支持他成为建州左右卫的贝勒——或者至少是他本部建州左卫的贝勒——那么叶赫在哈达以南就有了一个不错的盟友。
叶赫部在哈达部以北(或者说偏西北),建州在哈达部以南,再加上同样对哈达部不满的辉发、乌拉两部(在哈达部以东和东北),哈达部基本上处于被包围群殴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除非大明亲自下场拉偏架,否则哈达部以一敌四必然战败,而只要战败,几乎连跑都没地方跑。
这么一算,努尔哈赤简直是送上门的好女婿——有他的加入,叶赫对哈达的包围圈就算是完成了。
当然,这个包围圈不能把哈达部西南方向上的大明算在里头,因为在这个时期如果算上大明,或者说大明非要铁保某个女真部落的话,那这个部落就直接可以在女真称王了,还说个鬼?
哈达部的王台之所以早年能够崛起,在女真各部之中一骑绝尘,靠的就是充当铁杆明狗,认定了大明爸爸,大明爸爸说要撵鸡,他就绝不会去赶狗,因此能快速发达起来。
但大明爸爸的政策并不蠢,女真各部要均衡,谁家都不能过分强势,扶弱击强那是一贯政策,所以王台称汗后,大明就开始明显疏远他——这也是叶赫敢对哈达动手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有看官老爷要问,那历史上的努尔哈赤是怎么回事?他统一女真的过程似乎比较顺利啊,大明爸爸怎么忽然就不说话了,或者说这么好说话了呢?
因为努尔哈赤这厮运气真的好到爆棚,他统一建州、统一女真都赶上了好时候——壬辰倭乱。
壬辰倭乱前前后后打了那么久,大明光是供养一支最多时达到七八万的军队在朝鲜大战就已经很吃力了,哪有闲功夫去管女真人?
而原历史上大明震慑女真人最大的武力倚仗是李成梁手下的那支规模巨大的家丁部队,可是这支部队先打了一场宁夏之役,接着陷入朝鲜泥潭,最终损失巨大,李如松之死就和李家家丁死伤太多、战斗力严重下降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才得以成功统一建州、统一女真。
所以说明朝后期的运气格外差,那不是开玩笑,实在是各个方面运气都够差的。
现在,努尔哈赤和历史上一样走上了崛起的第一步:得到清佳砮的看重,娶了清佳砮之女,并且对岳父的期盼投桃报李——他表示自己将立刻南下,一定要重振建州左卫,当一个叶赫的好女婿,封死哈达。
在清佳砮的殷殷期盼之下,努尔哈赤带着新娶的叶赫美人快马加鞭南下回卫了。
----------
话说,写明末的小说很多,大伙儿对崛起后的后金、八旗情况比较了解,但努尔哈赤起兵之前的女真,了解的朋友可能不多,不知道有兴趣的读者多不多?
贝勒是女真部落的首领,一般来说一部一贝勒比较常见,而叶赫部比较有意思,它有两位贝勒——叶赫部的两位贝勒乃是兄弟,崛起之后在两处战略要地各筑城池,一东一西。
于是筑城于东的杨吉砮(也称仰吉砮)被称为“东城贝勒”,而筑城于西的清佳砮则称为“西城贝勒”。
叶赫部,是海西女真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就算是在整个鞑清期间,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于叶赫部的来源,通常有来源于蒙古和女真两种说法。
叶赫的主要世系如下:
星根达尔汉-席尔克明噶图-齐尔噶尼-褚孔格-太杵-清佳砮(西城)/杨吉砮(东城)-布寨(西城)/纳林布禄(东城)-布扬古(西城)/金台石(纳林布禄弟,东城)。
然后叶赫部亡-尼雅哈-(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后面这两位,在清宫剧里的出场率非常高,想必不用多介绍。
在星根达尔汉时代,其接受了明成祖的塔鲁木卫指挥使一职,率领部众来到开原北。三世祖齐尔噶尼于成化二十年(1484),袭任为海西塔鲁木卫的都指挥,并开始频繁的进京朝贡,不断了解到大明的繁华。
但是当时的叶赫部甚至整个女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生活艰苦,稍有天灾,要么饿死,要么只能出来抢。齐尔噶尼多次带领部落袭击明边,最终身死。
嘉靖十三年(1534),叶赫部首领祝孔革率众南迁,来到叶赫河北岸定居。叶赫部迁居到叶赫河流域,目的非常简单粗暴,就是贪图和明朝的贸易。但是叶赫部此时的利益与哈达部发生了直接的冲突,都想争夺开原马市的贸易权,因此叶赫与哈达向来兵戈不断。由于哈达从王忠时期就开始执行亲明的政策,因此得到了大明的直接支持。
“叶赫部长褚孔格数为乱,旺济外兰(王忠)执而之,夺其贡敕七百道,及所部十三寨”——太杆被执,献于明廷。
叶赫被大明和哈达部轮番打击,元气大伤。且太杆死后,群龙无首陷于混乱。此时,清佳砮和杨吉砮两兄弟(一说为太杆子、一说为太杆侄)联手,清除了叶赫部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开始了共同执政。
在混乱的女真各部中求发展不是容易事,政治头脑一定要有,所以,首先清佳砮和杨吉砮迫切需要认清自己的处境。
齐尔噶尼,祝孔革,太杆,要么被明军杀死,要么被哈达所执,在叶赫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基础上,与明廷甚至于哈达为敌都是非常不明智的。
其次,在此基础上,由于哈达(王台)过于强大,也开始被明廷逐步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叶赫更需要和明廷搞好关系,获得明廷的支持。
再次,此时叶赫弱于哈达,因此叶赫也要与哈达示好。清佳砮和杨吉砮将自己的姐姐嫁给王台,同时杨吉砮也娶王台的女儿,表示恭顺。
最后,清佳砮和杨吉砮分筑东西二城以便控制叶赫部,“东城贝勒”和“西城贝勒”便是由此而来。
从这里开始,叶赫部开始蒸蒸日上。拥有对自身实力和环境的正确认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再加上正确的执行方式,才能实现理想的结果。
而与此同时,随着王台实力的膨胀,在王台称汗后,大明对王台的态度开始逆转。而辉发、乌拉部也开始对王台阳奉阴违。
清佳砮和杨吉砮抓住机会,一方面利用哈达内部的矛盾,招降了哈达不少部众;另一方面,也打算兴起复仇大旗,向哈达发动直接进攻。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来了,清佳砮一下子就看中了努尔哈赤的作用。
现在的局面是这样的:叶赫敌对哈达;建州右卫本来也敌对哈达,但建州右卫刚刚被李成梁暴揍,阿台覆灭,右卫实力大损;建州左卫由于之前实力较弱而且缺一个“盟主”式的人物,不管心里偏向于谁,面子上基本处于中立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呢?
清佳砮认为,既然建州左卫和右卫现在同时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叶赫部将努尔哈赤拉拢过来,譬如说收为女婿,然后支持他成为建州左右卫的贝勒——或者至少是他本部建州左卫的贝勒——那么叶赫在哈达以南就有了一个不错的盟友。
叶赫部在哈达部以北(或者说偏西北),建州在哈达部以南,再加上同样对哈达部不满的辉发、乌拉两部(在哈达部以东和东北),哈达部基本上处于被包围群殴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除非大明亲自下场拉偏架,否则哈达部以一敌四必然战败,而只要战败,几乎连跑都没地方跑。
这么一算,努尔哈赤简直是送上门的好女婿——有他的加入,叶赫对哈达的包围圈就算是完成了。
当然,这个包围圈不能把哈达部西南方向上的大明算在里头,因为在这个时期如果算上大明,或者说大明非要铁保某个女真部落的话,那这个部落就直接可以在女真称王了,还说个鬼?
哈达部的王台之所以早年能够崛起,在女真各部之中一骑绝尘,靠的就是充当铁杆明狗,认定了大明爸爸,大明爸爸说要撵鸡,他就绝不会去赶狗,因此能快速发达起来。
但大明爸爸的政策并不蠢,女真各部要均衡,谁家都不能过分强势,扶弱击强那是一贯政策,所以王台称汗后,大明就开始明显疏远他——这也是叶赫敢对哈达动手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有看官老爷要问,那历史上的努尔哈赤是怎么回事?他统一女真的过程似乎比较顺利啊,大明爸爸怎么忽然就不说话了,或者说这么好说话了呢?
因为努尔哈赤这厮运气真的好到爆棚,他统一建州、统一女真都赶上了好时候——壬辰倭乱。
壬辰倭乱前前后后打了那么久,大明光是供养一支最多时达到七八万的军队在朝鲜大战就已经很吃力了,哪有闲功夫去管女真人?
而原历史上大明震慑女真人最大的武力倚仗是李成梁手下的那支规模巨大的家丁部队,可是这支部队先打了一场宁夏之役,接着陷入朝鲜泥潭,最终损失巨大,李如松之死就和李家家丁死伤太多、战斗力严重下降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才得以成功统一建州、统一女真。
所以说明朝后期的运气格外差,那不是开玩笑,实在是各个方面运气都够差的。
现在,努尔哈赤和历史上一样走上了崛起的第一步:得到清佳砮的看重,娶了清佳砮之女,并且对岳父的期盼投桃报李——他表示自己将立刻南下,一定要重振建州左卫,当一个叶赫的好女婿,封死哈达。
在清佳砮的殷殷期盼之下,努尔哈赤带着新娶的叶赫美人快马加鞭南下回卫了。
----------
话说,写明末的小说很多,大伙儿对崛起后的后金、八旗情况比较了解,但努尔哈赤起兵之前的女真,了解的朋友可能不多,不知道有兴趣的读者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