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的这道奏疏着实把几位阁老惊呆了,在议事堂中面面相窥了好一会儿,才听得申时行轻咳一声,道:“诸公以为,这道奏疏我内阁应当怎样拟票?”
许国迟疑了一下,没吭声,张学颜见了不禁暗暗皱眉,然后道:“这样的疏文,内阁怎好擅拟,肯定是要交由皇上宸断的。不过,调理天下是内阁之臣责,若是一遇大事便全无己见,却也不妥,总要拿出个态度。”
申时行好容易碰上个敢搭腔的,哪里肯放过,立刻便问道:“心斋公所言极是,这样事关天下大局之疏文,内阁不能不拿出一个态度来——不知心斋公如何看待高求真此疏?”
他本以为张学颜只是用“内阁总要有个态度”来逼自己这个首辅先表态,所以才抓住时机赶紧反将一军,却不料张学颜居然并不怕表态。
只见张学颜忽然朝兵部方向拱了拱手,道:“高求真虽是士林晚辈,但自今日起,我必不敢称尊于他当面。”
申时行愣了一愣,还没弄明白张学颜忽然这么捧高务实一句是何用意,便见张学颜沉声凝神,缓缓道:“不愧六首状元,果然天下文胆。”
申时行听得一惊,六首状元也就罢了,那本来就是高务实的荣誉,可这天下文胆……这话是能随便定论的吗?
文胆一词,本来有好几个意思,用处、用法也不尽相同,可一旦冠以“天下”这个前缀,那通常来说就只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士林领袖,一是朝廷首辅。
请问高务实是其中哪一个?
申时行的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这笑容却怎么看怎么僵硬。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出言反对,因为他也知道,以高务实的身份地位说出这些话来,那真是勇气可嘉。
高务实在这篇疏文里到底说了些什么,以至于申时行也会这样想?
这篇疏文,高务实一开篇便举例论述了一件事:祖制并非不可违,时移世易之下,没有什么祖制是一定不能违背的,什么事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定论。而且列祖列宗也并非无条件遵守祖制,甚至太祖高皇帝本人在确定了“祖训”之后,自己也曾经多次进行相关调整。
既然太祖自己也调整,后来的成祖等“列圣”也都按照当时的国情做出过多项调整,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调整呢?
说明了祖制也可以进行调整的理由之后,高务实就开始“开方抓药”了。他的“调整”办法一共有五条。
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封爵问题。高务实提出应该严格限制封爵人数,如亲王嫡长子照例袭亲王,而嫡庶次子就最多只许封其中四个,一共五位可以封爵。郡王嫡长子照例袭郡王,而嫡庶次子最多只许封其中两个,一共三位可以封爵。镇、辅、奉国将军有嫡子的,许封其二,无嫡子的就只许以庶子一人请封。至于镇、辅、奉国中尉,那就不好意思,不论嫡庶都只许封一子。
不过封爵作为最关键的问题,到这里还没说完,高务实继续提出要求。
以上的这些宗亲之外的宗亲,因为不得册封,安排如下:其中有志读书的,就与民间俊秀子弟一体入学。而其中应举登名科甲者,该授官的就授官,但是有个要求,就是只能在外任官——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为京官,不能至中枢。
其他读书不行而选择种田或者务工的宗室,听其自便就行,朝廷不必多管。如果考虑到其中一些宗室可能并没有谋生手段,那么不妨考虑由朝廷给他一笔“初始资金”。
比如亲王之子不得封者,到了十六岁,朝廷赐给冠带,再另外给银六百两;郡王之子不得封者,年至二十,赐给冠带,给银四百两;将军中尉之子不得封者,有志入学,赐给衣巾,与各子俱给银二百两。如此一来,不管是读书当官还是去做其他谋生,都不怕没有照拂,出了差错。
而如果其中还有一些完全不成器的……高务实表示,天下各家都有不肖之子,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换句话说:朝廷不养废物,你爱死哪去就死哪去,老子这里没给你们这些废物做考虑。
在此之后,他顺便把另外两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一是宗室不能出城。高务实认为宗室出城并不碍事,而且“祖训”之中其实没有这一条,至于后来为什么形成这种说法,高务实不管——其实那是靖难之后的事,而且只是潜规则,所以高务实这里干脆不承认。
另一条就是他和朱翊钧之前谈到过的“刑不上宗室”,这里高务实给出了意见:没有册封的宗室通通转入法司管辖,与民无异。顺便他还论述出这样做是“大公至正之道”。
封爵问题解决完,第二件事便是继嗣问题。这个比较简单,高务实不同意各种兄终弟及的继承,他认为只有亲王这个级别可以兄终弟及——这是考虑到亲王算是“一国”,不好动不动就给人来个“国除”。当然,如果兄终弟及都没人继承,甚至亲侄儿都没有,那就是绝嗣了,该“国除”的还是“国除”。
第三条就很厉害了,高务实直接废除了宗室封爵的“低保”——原先的宗室,到了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以后就不会再降了,因为那就是宗室的最低级别。奉国中尉生了儿子,也还是奉国中尉,孙子也一样,总之推之无穷。
宗室人口爆炸其实主要就是因此而来,所以高务实这次就要求奉国中尉以下不得再封,其所生长子给银一百两作为资本,后来再生的朝廷就不管了。而且这个政策只管五代人,五代之后朝廷完全不管。
按照高务实的观点:给你五代长子各一百两,你要是还败落了,那是你这一家子实在太无能,反正我朝廷已经仁至义尽,你该饿死就饿死算了吧。
第四条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封爵既然处理了,那么各郡主、县主和其家人的相关待遇,当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基本都是与封爵调整相对的,不必细说。
第五条则是严肃法纪相关的提议,高务实要求彻查冒妾子女、擅婚子女、革爵子女等等,反正就是身份不合格的所谓宗室,全部都要查出来、剔除掉。
当然,考虑到这其中最多的是“擅婚子女”,所以高务实还是很仁慈的先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口粮,然后士农工商让他们自己选条路走。
以上这些处理办法,高务实其实搞起来还挺熟悉,因为他前世深入接触过类似的事——国企破产买断。
当时他是在县委秘书任上接触这些的,曾经跟着自己领导参加了很近百次会议,跑遍了全县二十多个要破产的企业,跟企业上的人或商议或扯皮,总而言之就是经验丰富。
高务实觉得眼下大明的宗室问题就和当年的那些亏损国企差不多,光靠救是救不过来的了,该搞破产买断的就必须狠下心来搞,不搞就只能大家一起歇菜。
而且宗室问题其实比国企亏损问题更严重,因为那国企就算再怎么亏,至少产品还是有的,只是资不抵债、产品滞销之类的麻烦很大。
而宗室问题根本就是朝廷纯亏,而且越亏越多。你能负担得了今年、明年,也总有负担不起的一天。到时候你朝廷亏到没钱做任何事,宗室本身也因为拿不到钱全得饿死,这又何必呢?
不如早改。
然而,申时行之所以最终没有反对张学颜把高务实夸耀成“天下文胆”,还不单单是因为高务实提出了这些,因为高务实提出的办法虽然比较集中、比较全面,但在他之前其实也有一些言官分别提到过其中一些,比如严格审查啦、宗室犯罪应该一体交给法司啦,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
高务实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集中起来一次说完,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是第一个以“非科道官”身份提出这些改制的人,是第一个提出这些问题的朝廷大员。
这就厉害了,因为言官是“不以言治罪”的,而朝廷大员反倒没有这样的“优待”。
换句话说,以高务实的身份说这些话,是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的,一个弄不好就可能激怒皇帝,那就完蛋了。
虽然高务实与皇帝关系特殊,但申时行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很保守,他认为君臣关系再亲密也改变不了“君君臣臣”这个事实。
只要皇帝依旧是皇帝,高务实依旧是臣,那皇帝的逆鳞就依然是不能碰的。
宗藩问题是不是皇帝的逆鳞?没人可以保证,但的确很有可能,因为皇帝本身也必须摆出一副关心宗亲的态度来,这是儒家思想历来所提倡的,谁都不能把它不当回事。
因此高务实提出这些改制办法,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尤其是,你这样做就不怕激怒天下宗藩,最后闹出个什么“七国之乱”来?
你就不怕自己最后成了晁错?
因为这些原因,申时行沉默半晌之后,终于还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道:“高求真胆气冲霄,吾不如也。”
张学颜捻须不语。
吴兑则立刻道:“既然元辅也如此以为,那内阁不妨便票拟赞同吧。”
申时行有些迟疑,沉吟着没说话。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来说,他的确比较难办。
一来宗藩俸禄问题确实已经成了大麻烦,他作为首辅来说应该支持这样的改制,毕竟这个改制一旦成功,朝廷的包袱顿时就要轻上许多。
但二来这件事是高务实提出的,如果办成的话,首功肯定归高务实,没他心学派多少成绩,然而他作为首辅如果表示支持,偏偏又肯定会为高务实吸引很多火力过去,相当于白白帮了高务实的大忙。
为高务实火中取栗,自己却捞不到多少好处,这要是笔买卖的话,那真是怎么看怎么亏。
另外就是万一办砸的情况了,正如同他刚才觉得高务实胆子大的理由一样,这事一旦操作不慎,搞出几个藩王造反那就麻烦了。
虽说从大明这些年的军威来看应该是不怕区区几个藩王造反的,可谁知道今上这位年轻天子的胆子够不够?万一他也和汉景帝一样,脑子一抽觉得可以靠“诛晁错”来让诸侯息兵,到时候他会选择杀谁?
是杀高务实这个始作俑者,还是杀自己这个首辅?
这可没准啊。
申时行正觉得为难之极,忽然目光瞟到一言不发的许国,陡然福至心灵,立刻问道:“颍阳兄,你意下如何?”
他本来想,许国身为实学派名义上的魁首,刚才既然不说话,那只怕是高务实连这么大的事也没和他商议,他心里多半很是不高兴,所以才会不表态,因此自己这一问之下,许国恐怕就会说出一些他申元辅爱听的话来。
谁知道许国的表现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许次辅只是淡淡地道:“宗藩宗禄之害早已有之,我身为阁臣,没有早些为君分忧,已是失责。如今既然有求真首倡,我自然愿附骥尾,共襄盛举。”
申时行心中愕然,但脸上却也不好表露,只能勉强一笑:“颍阳兄虽是自责,无异于责我,此事若说谁当首过,必时行也。”
这其实是句客套话,或者说逼不得已之下才会说的话,但既然说了,就没法收回。
张学颜与吴兑对视一眼,正要一齐表示赞同,谁知道竟然被另一人抢了先。
东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王家屏轻轻一拍太师椅的扶手,大声道:“次辅此言极是,这样的大事,我内阁没有首倡本已不该,如今既然有朝廷重臣郑重提出,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自甘人后,至此不置一语?为解民困、丰国用、亲宗室,我愿附议:请开藩禁!”
申时行听得,立刻朝王家屏望去,同时心中一紧,暗道一声:坏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ps:昨天一章发完之后,有读者朋友说文言文没看懂几句,觉得很亏,所以今天这章特意用申时行的思维加旁白的方式把《请开藩禁疏》的大意梳理了一下,现在应该没有什么阅读困难了。
许国迟疑了一下,没吭声,张学颜见了不禁暗暗皱眉,然后道:“这样的疏文,内阁怎好擅拟,肯定是要交由皇上宸断的。不过,调理天下是内阁之臣责,若是一遇大事便全无己见,却也不妥,总要拿出个态度。”
申时行好容易碰上个敢搭腔的,哪里肯放过,立刻便问道:“心斋公所言极是,这样事关天下大局之疏文,内阁不能不拿出一个态度来——不知心斋公如何看待高求真此疏?”
他本以为张学颜只是用“内阁总要有个态度”来逼自己这个首辅先表态,所以才抓住时机赶紧反将一军,却不料张学颜居然并不怕表态。
只见张学颜忽然朝兵部方向拱了拱手,道:“高求真虽是士林晚辈,但自今日起,我必不敢称尊于他当面。”
申时行愣了一愣,还没弄明白张学颜忽然这么捧高务实一句是何用意,便见张学颜沉声凝神,缓缓道:“不愧六首状元,果然天下文胆。”
申时行听得一惊,六首状元也就罢了,那本来就是高务实的荣誉,可这天下文胆……这话是能随便定论的吗?
文胆一词,本来有好几个意思,用处、用法也不尽相同,可一旦冠以“天下”这个前缀,那通常来说就只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士林领袖,一是朝廷首辅。
请问高务实是其中哪一个?
申时行的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这笑容却怎么看怎么僵硬。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出言反对,因为他也知道,以高务实的身份地位说出这些话来,那真是勇气可嘉。
高务实在这篇疏文里到底说了些什么,以至于申时行也会这样想?
这篇疏文,高务实一开篇便举例论述了一件事:祖制并非不可违,时移世易之下,没有什么祖制是一定不能违背的,什么事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定论。而且列祖列宗也并非无条件遵守祖制,甚至太祖高皇帝本人在确定了“祖训”之后,自己也曾经多次进行相关调整。
既然太祖自己也调整,后来的成祖等“列圣”也都按照当时的国情做出过多项调整,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调整呢?
说明了祖制也可以进行调整的理由之后,高务实就开始“开方抓药”了。他的“调整”办法一共有五条。
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封爵问题。高务实提出应该严格限制封爵人数,如亲王嫡长子照例袭亲王,而嫡庶次子就最多只许封其中四个,一共五位可以封爵。郡王嫡长子照例袭郡王,而嫡庶次子最多只许封其中两个,一共三位可以封爵。镇、辅、奉国将军有嫡子的,许封其二,无嫡子的就只许以庶子一人请封。至于镇、辅、奉国中尉,那就不好意思,不论嫡庶都只许封一子。
不过封爵作为最关键的问题,到这里还没说完,高务实继续提出要求。
以上的这些宗亲之外的宗亲,因为不得册封,安排如下:其中有志读书的,就与民间俊秀子弟一体入学。而其中应举登名科甲者,该授官的就授官,但是有个要求,就是只能在外任官——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为京官,不能至中枢。
其他读书不行而选择种田或者务工的宗室,听其自便就行,朝廷不必多管。如果考虑到其中一些宗室可能并没有谋生手段,那么不妨考虑由朝廷给他一笔“初始资金”。
比如亲王之子不得封者,到了十六岁,朝廷赐给冠带,再另外给银六百两;郡王之子不得封者,年至二十,赐给冠带,给银四百两;将军中尉之子不得封者,有志入学,赐给衣巾,与各子俱给银二百两。如此一来,不管是读书当官还是去做其他谋生,都不怕没有照拂,出了差错。
而如果其中还有一些完全不成器的……高务实表示,天下各家都有不肖之子,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换句话说:朝廷不养废物,你爱死哪去就死哪去,老子这里没给你们这些废物做考虑。
在此之后,他顺便把另外两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一是宗室不能出城。高务实认为宗室出城并不碍事,而且“祖训”之中其实没有这一条,至于后来为什么形成这种说法,高务实不管——其实那是靖难之后的事,而且只是潜规则,所以高务实这里干脆不承认。
另一条就是他和朱翊钧之前谈到过的“刑不上宗室”,这里高务实给出了意见:没有册封的宗室通通转入法司管辖,与民无异。顺便他还论述出这样做是“大公至正之道”。
封爵问题解决完,第二件事便是继嗣问题。这个比较简单,高务实不同意各种兄终弟及的继承,他认为只有亲王这个级别可以兄终弟及——这是考虑到亲王算是“一国”,不好动不动就给人来个“国除”。当然,如果兄终弟及都没人继承,甚至亲侄儿都没有,那就是绝嗣了,该“国除”的还是“国除”。
第三条就很厉害了,高务实直接废除了宗室封爵的“低保”——原先的宗室,到了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以后就不会再降了,因为那就是宗室的最低级别。奉国中尉生了儿子,也还是奉国中尉,孙子也一样,总之推之无穷。
宗室人口爆炸其实主要就是因此而来,所以高务实这次就要求奉国中尉以下不得再封,其所生长子给银一百两作为资本,后来再生的朝廷就不管了。而且这个政策只管五代人,五代之后朝廷完全不管。
按照高务实的观点:给你五代长子各一百两,你要是还败落了,那是你这一家子实在太无能,反正我朝廷已经仁至义尽,你该饿死就饿死算了吧。
第四条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封爵既然处理了,那么各郡主、县主和其家人的相关待遇,当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基本都是与封爵调整相对的,不必细说。
第五条则是严肃法纪相关的提议,高务实要求彻查冒妾子女、擅婚子女、革爵子女等等,反正就是身份不合格的所谓宗室,全部都要查出来、剔除掉。
当然,考虑到这其中最多的是“擅婚子女”,所以高务实还是很仁慈的先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口粮,然后士农工商让他们自己选条路走。
以上这些处理办法,高务实其实搞起来还挺熟悉,因为他前世深入接触过类似的事——国企破产买断。
当时他是在县委秘书任上接触这些的,曾经跟着自己领导参加了很近百次会议,跑遍了全县二十多个要破产的企业,跟企业上的人或商议或扯皮,总而言之就是经验丰富。
高务实觉得眼下大明的宗室问题就和当年的那些亏损国企差不多,光靠救是救不过来的了,该搞破产买断的就必须狠下心来搞,不搞就只能大家一起歇菜。
而且宗室问题其实比国企亏损问题更严重,因为那国企就算再怎么亏,至少产品还是有的,只是资不抵债、产品滞销之类的麻烦很大。
而宗室问题根本就是朝廷纯亏,而且越亏越多。你能负担得了今年、明年,也总有负担不起的一天。到时候你朝廷亏到没钱做任何事,宗室本身也因为拿不到钱全得饿死,这又何必呢?
不如早改。
然而,申时行之所以最终没有反对张学颜把高务实夸耀成“天下文胆”,还不单单是因为高务实提出了这些,因为高务实提出的办法虽然比较集中、比较全面,但在他之前其实也有一些言官分别提到过其中一些,比如严格审查啦、宗室犯罪应该一体交给法司啦,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
高务实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集中起来一次说完,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是第一个以“非科道官”身份提出这些改制的人,是第一个提出这些问题的朝廷大员。
这就厉害了,因为言官是“不以言治罪”的,而朝廷大员反倒没有这样的“优待”。
换句话说,以高务实的身份说这些话,是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的,一个弄不好就可能激怒皇帝,那就完蛋了。
虽然高务实与皇帝关系特殊,但申时行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很保守,他认为君臣关系再亲密也改变不了“君君臣臣”这个事实。
只要皇帝依旧是皇帝,高务实依旧是臣,那皇帝的逆鳞就依然是不能碰的。
宗藩问题是不是皇帝的逆鳞?没人可以保证,但的确很有可能,因为皇帝本身也必须摆出一副关心宗亲的态度来,这是儒家思想历来所提倡的,谁都不能把它不当回事。
因此高务实提出这些改制办法,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尤其是,你这样做就不怕激怒天下宗藩,最后闹出个什么“七国之乱”来?
你就不怕自己最后成了晁错?
因为这些原因,申时行沉默半晌之后,终于还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道:“高求真胆气冲霄,吾不如也。”
张学颜捻须不语。
吴兑则立刻道:“既然元辅也如此以为,那内阁不妨便票拟赞同吧。”
申时行有些迟疑,沉吟着没说话。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来说,他的确比较难办。
一来宗藩俸禄问题确实已经成了大麻烦,他作为首辅来说应该支持这样的改制,毕竟这个改制一旦成功,朝廷的包袱顿时就要轻上许多。
但二来这件事是高务实提出的,如果办成的话,首功肯定归高务实,没他心学派多少成绩,然而他作为首辅如果表示支持,偏偏又肯定会为高务实吸引很多火力过去,相当于白白帮了高务实的大忙。
为高务实火中取栗,自己却捞不到多少好处,这要是笔买卖的话,那真是怎么看怎么亏。
另外就是万一办砸的情况了,正如同他刚才觉得高务实胆子大的理由一样,这事一旦操作不慎,搞出几个藩王造反那就麻烦了。
虽说从大明这些年的军威来看应该是不怕区区几个藩王造反的,可谁知道今上这位年轻天子的胆子够不够?万一他也和汉景帝一样,脑子一抽觉得可以靠“诛晁错”来让诸侯息兵,到时候他会选择杀谁?
是杀高务实这个始作俑者,还是杀自己这个首辅?
这可没准啊。
申时行正觉得为难之极,忽然目光瞟到一言不发的许国,陡然福至心灵,立刻问道:“颍阳兄,你意下如何?”
他本来想,许国身为实学派名义上的魁首,刚才既然不说话,那只怕是高务实连这么大的事也没和他商议,他心里多半很是不高兴,所以才会不表态,因此自己这一问之下,许国恐怕就会说出一些他申元辅爱听的话来。
谁知道许国的表现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许次辅只是淡淡地道:“宗藩宗禄之害早已有之,我身为阁臣,没有早些为君分忧,已是失责。如今既然有求真首倡,我自然愿附骥尾,共襄盛举。”
申时行心中愕然,但脸上却也不好表露,只能勉强一笑:“颍阳兄虽是自责,无异于责我,此事若说谁当首过,必时行也。”
这其实是句客套话,或者说逼不得已之下才会说的话,但既然说了,就没法收回。
张学颜与吴兑对视一眼,正要一齐表示赞同,谁知道竟然被另一人抢了先。
东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王家屏轻轻一拍太师椅的扶手,大声道:“次辅此言极是,这样的大事,我内阁没有首倡本已不该,如今既然有朝廷重臣郑重提出,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自甘人后,至此不置一语?为解民困、丰国用、亲宗室,我愿附议:请开藩禁!”
申时行听得,立刻朝王家屏望去,同时心中一紧,暗道一声:坏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ps:昨天一章发完之后,有读者朋友说文言文没看懂几句,觉得很亏,所以今天这章特意用申时行的思维加旁白的方式把《请开藩禁疏》的大意梳理了一下,现在应该没有什么阅读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