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的职务是不是高务实的安排,杨天官一时半会显然难以查清,不过当他回忆了一下顾宪成的仕途轨迹之后,却很难相信高务实没有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如那支隐藏于幕后,虽看不见却一定感受得到其力量之大的黑手。
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书,其次是左右侍郎,这三位称之为堂上官。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郎中,相当于后世的司长。这四个清吏司分别为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四个清吏司虽然是平行单位,但这四个司的地位那可是大大不同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文选司和考功司。
为什么厉害?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考功负责官员考核。
这两个司的正式官员虽然很少,但向来无人敢惹,因为你只要是个当官的,升官还是免职,发达亦或破产,基本上就取决于他们一念之间。
别说大明朝这么一个“封建王朝”了,即便你是在后世,组织部长找你谈话,你难道不会兴高采烈?可要是换成纪委s记找你谈话,你就算心中无鬼,也少不得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吧?
正因于此,有明一朝的吏部尚书和侍郎,除了由皇帝宸断指派的“空降”选手以外,其余大多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而杨巍记得很清楚,顾宪成的仕途履历是这样的:
万历八年,他高中金榜,为廷试二甲第二名,通过馆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因成绩优异留京,授户部主事。
万历十年,改吏部考功司主事,但其后不久他就请假丁忧去了,这一去就是三年。
万历十三年,顾宪成销假返回朝廷,补吏部验封司主事。按理说,从考功司换去验封司,实权那是大大的下降了,但作为补官而言,能够留京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强求其他。
然而,神奇的情况出现了,还没过三个月,顾宪成便升授考功司员外郎——这是考功司的副职,仅次于郎中,也是顾宪成目前依旧担任的职务。
以杨巍数十年的官场经验来看,顾宪成能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叫做简在帝心:皇帝对他印象深刻,回京之后才三个月,屁股都没坐热就立刻给他升了官。而且不止是简单的升官,还是从冷板凳换了热板凳。
第二种叫做朝中有人:上头有大人物关照着,而且这位大人物还能在吏部这种敏感衙门一言九鼎,天底下最热门的职务之一,他老人家说给就能给。
第三种叫做踩了狗屎:好吧,这是个运气活,不说也罢。况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杨天官肯定不相信顾宪成只是走了狗屎运。
顾宪成简在帝心吗?看起来不太像。“简在帝心”的标准现在可高得很——看看人家高务实,那个才叫简在帝心。同样是万历八年的金榜,高务实现在已经官居一品,是堂堂太子太师、户部尚书了!
你看看人家王锡爵,这都已经是阁老了,加衔也不过太子太傅,还差了高务实一丢丢。
所以,有高务实珠玉在前,顾宪成虽然总能混上实权要职,但这个升官速度就委实不敢恭维了,怎么看也没达到“简在帝心”的程度。
这样一来,唯一的可能就是第二条,顾宪成“朝中有人”。
然而顾宪成虽然有些文名,可如今东林书院都还没出现呢,他在朝中能有什么人照应?朝中现在连中立派都越来越少,大佬们要么是实学派的,要么就是心学派的,即便偶有中立派的大佬,但一看顾宪成动不动就逮着“王学精要”一通嘲讽呵斥的派头,估计也不敢跟他扯上什么关系。
杨天官就此认为,唯一比较靠谱的推论只有一个,那就是高务实悄悄布局了。
其实杨巍的猜测虽不全对,但也不能算错。高务实的确有插手过,但主要插手的点并不是顾宪成的职务。
顾宪成在原先的历史上,升官轨迹也和这一世界区别不大,高务实没有特意给他安排。他之所以经常抨击心学派却依旧能始终在吏部混,甚至多半都在考功司,原因在于原历史上的连续几任吏部尚书也都不太喜欢心学,而更多偏向于经世实学。
高务实这次起到的作用,只是暗中交待了时任吏部右侍郎的宋之韩“师兄”,不要让顾宪成莫名其妙的被人参劾下去。换句话说,就是没事不用管,有事则保他一保。
吏部多年来都是实学派的主场,宋之韩作为高拱的门生呆在吏部,杨巍肯定不会轻易反对他的意见,因此顾宪成一帆风顺。
高务实这次真正的伏笔,是他刚奉诏回京出任户部尚书,人还没回到京师,就通知吏部考功司郎中王岳锡“忽染急病”,立刻回家休养。
王岳锡,号肖塘,癸未进士,锦衣卫人。癸未科,就是万历十一年那一科,高务实的三位门生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都是这一科的。
不过王岳锡不是高务实的门生,他的老师另有其人,乃是韩楫——没错,就是高务实的师兄,当时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现任刑部左侍郎的韩师兄。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件事,是不是实学派的嫡系,影响还是很大的。顾宪成与高务实同科,如今还只是员外郎。王岳锡比他晚了一科,却因为是实学派的嫡系,现在就做到了郎中。
至于李廷机等三人,则不能如此对比,他们三人虽然都只是“翰林闲官”,但却是清贵之官,只要熬一熬资历,一旦有个重量级的大佬推荐,随时都可能外放侍郎。而郎中要熬成侍郎,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成功的机会远低于翰林。
“天上神仙”和“半路修仙”,那至少都是修仙的人,可不是凡夫俗子能比。
高务实还没回京,就猜到自己出任户部尚书之后肯定会因为“搞事”而出事,到那个时候,忽然祭出京察这一手杀招一定很管用。
但是京察这一招有点像“七伤拳”,打别人的威力当然很大,但也极有可能把自己搞伤搞残,所以高务实提前让王岳锡“忽染急病”,到时候就算祭出京察杀招,也可以临时再决定要不要王岳锡亲自出马——现在看来估计是不要了。
这一手不光是考虑到要保护王岳锡,也是为了让自己一方处于一个可攻可守的位置。毕竟是“急病”嘛,说不定缠绵许久,也说不定转天就痊愈,连头牛能一拳打死。
什么时候这“病”能好,不是李时珍说了算,而是高务实说了算的。
这一日京师百官忙得不可开交,可惜大多不是正事,基本都是赶紧去拜码头了。有老师在高官位置的,门生必去拜访;没有老师在京的,搜肠刮肚也要去找老师的同年长辈们;再不行就只好去拜见自己衙门的堂上官,期待领导给自己一个美评。
杨天官在确认了考功司郎中不能主持京察细务之后,很客气地把考功司员外郎顾宪成找过来,当场指定他代行郎中权限,全权负责此次京察之事。
顾宪成在原历史上能够拉起东林书院来,自然不是个怕事之辈,当场就应了下来,面无惧色,一脸肃然,腰杆挺得笔直。
杨天官温言细语地勉慰了一番,话里话外那个意思,就差说天下兴亡在你一人了。
他这官场老江湖一番推心置腹的激励,搞得目前还不到四十岁的顾宪成豪气冲霄,当场表态,说这次京察关键就是要考察官员们“明四要”,并希望天官老大人支持。
杨巍已经七十有二,对于他这套理论没有细问,稍稍一听就按照高务实借刀杀人的思路直接表示赞同了。其实这是高务实不在,高务实要是在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主旨,你顾宪成这么早就已经归纳出来了?
其实顾宪成在中不止说了“四要”,他的原话是“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不过后面几项大多是说明“为什么要讲学”,是为东林书院量身定做的,与此时京察无关。
他这里所谓“明四要”,明是明白、明确的意思。至于四要,第一要“知本”;第二要“立志”;第三要“尊经”;第四要“审几”。
而这“四要”,最根本的则是“知本”。
其实后来东林书院搞出来的,最核心的也是“知本”二字。何谓“知本”?就是正本清源,还儒家理学以正统地位,摒弃陆王心学之虚夸学风。
杨天官虽然没有细听,但顾宪成一说“知本”他就明白了,这次京察顾宪成的炮口一定是对着心学派而去的。
原因很简单,心学派一贯跟理学过不去,也不承认什么格物致知,他们讲究“心外无物”——这个本身已经背离了王阳明想表达的主要意思,因为王阳明最重视的其实是“致良知”。陆王心学后辈完全走偏,直接偏去了玄、禅一流,完全唯心主义去了。
而经世实学则不同,他们是自认“理学”一脉的,尤其是在高务实接过大旗之后,非常认可“格物致知”,只是他提出的“格物致知”与原先的格物致知有所不同,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理,“理学”就是应该找出其中的“理”来。
甚至高务实还曾经提出过一些问题,诸如他曾问:“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落木一定会下?”
有人便说:“天清地浊,清者升,浊者落也。”
高务实便问:“清者何以必升,浊者何以必落?此中之理是何?”众人皆不能答,而高务实笑言:“此即我辈当有所‘格’之处矣。”
总而言之,顾宪成目前要反对的第一目标肯定是“虚妄浮夸”的心学派,而对于同样和他一样自认为“理学一脉”的经世实学,则还能够容忍。
至于什么时候会对经世实学也变得不能忍,那估计得等到他完成“正本清源”的大业,把心学派这批异端分子彻底干翻再说了。
杨巍对这些学术争议兴趣不高,但他“论学主明明德,论治主六经,论时政则主大学衍义”,所以他的立场一贯是谁有用听谁的。
以杨巍的观点来看,满朝诸公论“施政实效”,无人能出高务实之右。如今既然是高务实要借顾宪成这把刀一用,那自己只要让这把刀去放手施为就好,至于这把刀在想什么,并不重要。
这一日的晚上自然甚不消停,高务实在他昭回靖恭坊的尚书府也接待了好几拨来客,忙乎到将近半夜才得以就寝。
次日一早,内阁诸阁老以及吏部尚书杨巍、左都御史沈鲤便再次联袂求见皇帝,朱翊钧仍在文华殿召对。
会后不久,圣意下达各部院,丁亥京察之北察于明日开始,南察于半月之后开始。北察主官为吏部尚书杨巍,南察主官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
这又是大事件——不是说杨巍主持北察有什么稀奇的,而是南察这件事居然丢给了海瑞,这……这tm搞不好能直接吓死几个。
海瑞本来不用介绍,但本书中海瑞的仕途与原历史有些区别,这里不得不稍加说明。
原历史上早前的事不必说,等到了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因为他是徐阶的门生,而海瑞当时秉承高拱的意思在应天清丈田亩,把徐阶搞了个灰头土面,连带着张居正也不喜欢海瑞,于是张居正便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
结果御史亲自去了,海瑞自己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之极,御史味同嚼蜡的吃了顿饭,直接叹息而去。但张居正本身也不怎么干净,一直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所以即便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这一世的海瑞却不同,他本来被高拱调去总督仓场,一干就是好几年,抓了好些贪官出来。不过高拱给他升了三阶文散官,两级加衔,但就是不肯升官——这明显也是从政治影响上考虑的,高拱认为海瑞的破坏力太大,而当时搞改革,还是要谨慎求稳的。
等到郭朴上台,也没有大动海瑞,只是给他兼任了一项新职务,让他巡视南直隶港口——这个是高务实要求的,因为高务实不偷税漏税,他不怕查。
结果海瑞把其他私港查炸毛了,间接导致了刘守有针对高务实的事件——针对海瑞肯定没用,所以刘守有他们决定直接针对高务实,谁知道没成功不说,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这件事之后,海瑞才“莫名其妙”的升了官,成了南京都察院的一把手——南院右都御史。
现在皇帝把海瑞这大杀器祭了出来,显然是听懂了那天高务实的建议。
王锡爵,王先生,你们南榜官员非要跟我闹这个“国本”是吧?
行行行,等你们先过了海青天这一关再说!
----------
感谢书友“爱竞技”、“熊猫小盼盼”、“单骑照碧心”、“曹面子”、“南瓜头笨笨”、“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m.2000book.com/book/4/4468/
【2000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章节修复错误章节,支持简繁阅读和搜索】
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书,其次是左右侍郎,这三位称之为堂上官。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郎中,相当于后世的司长。这四个清吏司分别为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四个清吏司虽然是平行单位,但这四个司的地位那可是大大不同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文选司和考功司。
为什么厉害?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考功负责官员考核。
这两个司的正式官员虽然很少,但向来无人敢惹,因为你只要是个当官的,升官还是免职,发达亦或破产,基本上就取决于他们一念之间。
别说大明朝这么一个“封建王朝”了,即便你是在后世,组织部长找你谈话,你难道不会兴高采烈?可要是换成纪委s记找你谈话,你就算心中无鬼,也少不得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吧?
正因于此,有明一朝的吏部尚书和侍郎,除了由皇帝宸断指派的“空降”选手以外,其余大多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而杨巍记得很清楚,顾宪成的仕途履历是这样的:
万历八年,他高中金榜,为廷试二甲第二名,通过馆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因成绩优异留京,授户部主事。
万历十年,改吏部考功司主事,但其后不久他就请假丁忧去了,这一去就是三年。
万历十三年,顾宪成销假返回朝廷,补吏部验封司主事。按理说,从考功司换去验封司,实权那是大大的下降了,但作为补官而言,能够留京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强求其他。
然而,神奇的情况出现了,还没过三个月,顾宪成便升授考功司员外郎——这是考功司的副职,仅次于郎中,也是顾宪成目前依旧担任的职务。
以杨巍数十年的官场经验来看,顾宪成能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叫做简在帝心:皇帝对他印象深刻,回京之后才三个月,屁股都没坐热就立刻给他升了官。而且不止是简单的升官,还是从冷板凳换了热板凳。
第二种叫做朝中有人:上头有大人物关照着,而且这位大人物还能在吏部这种敏感衙门一言九鼎,天底下最热门的职务之一,他老人家说给就能给。
第三种叫做踩了狗屎:好吧,这是个运气活,不说也罢。况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杨天官肯定不相信顾宪成只是走了狗屎运。
顾宪成简在帝心吗?看起来不太像。“简在帝心”的标准现在可高得很——看看人家高务实,那个才叫简在帝心。同样是万历八年的金榜,高务实现在已经官居一品,是堂堂太子太师、户部尚书了!
你看看人家王锡爵,这都已经是阁老了,加衔也不过太子太傅,还差了高务实一丢丢。
所以,有高务实珠玉在前,顾宪成虽然总能混上实权要职,但这个升官速度就委实不敢恭维了,怎么看也没达到“简在帝心”的程度。
这样一来,唯一的可能就是第二条,顾宪成“朝中有人”。
然而顾宪成虽然有些文名,可如今东林书院都还没出现呢,他在朝中能有什么人照应?朝中现在连中立派都越来越少,大佬们要么是实学派的,要么就是心学派的,即便偶有中立派的大佬,但一看顾宪成动不动就逮着“王学精要”一通嘲讽呵斥的派头,估计也不敢跟他扯上什么关系。
杨天官就此认为,唯一比较靠谱的推论只有一个,那就是高务实悄悄布局了。
其实杨巍的猜测虽不全对,但也不能算错。高务实的确有插手过,但主要插手的点并不是顾宪成的职务。
顾宪成在原先的历史上,升官轨迹也和这一世界区别不大,高务实没有特意给他安排。他之所以经常抨击心学派却依旧能始终在吏部混,甚至多半都在考功司,原因在于原历史上的连续几任吏部尚书也都不太喜欢心学,而更多偏向于经世实学。
高务实这次起到的作用,只是暗中交待了时任吏部右侍郎的宋之韩“师兄”,不要让顾宪成莫名其妙的被人参劾下去。换句话说,就是没事不用管,有事则保他一保。
吏部多年来都是实学派的主场,宋之韩作为高拱的门生呆在吏部,杨巍肯定不会轻易反对他的意见,因此顾宪成一帆风顺。
高务实这次真正的伏笔,是他刚奉诏回京出任户部尚书,人还没回到京师,就通知吏部考功司郎中王岳锡“忽染急病”,立刻回家休养。
王岳锡,号肖塘,癸未进士,锦衣卫人。癸未科,就是万历十一年那一科,高务实的三位门生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都是这一科的。
不过王岳锡不是高务实的门生,他的老师另有其人,乃是韩楫——没错,就是高务实的师兄,当时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现任刑部左侍郎的韩师兄。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件事,是不是实学派的嫡系,影响还是很大的。顾宪成与高务实同科,如今还只是员外郎。王岳锡比他晚了一科,却因为是实学派的嫡系,现在就做到了郎中。
至于李廷机等三人,则不能如此对比,他们三人虽然都只是“翰林闲官”,但却是清贵之官,只要熬一熬资历,一旦有个重量级的大佬推荐,随时都可能外放侍郎。而郎中要熬成侍郎,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成功的机会远低于翰林。
“天上神仙”和“半路修仙”,那至少都是修仙的人,可不是凡夫俗子能比。
高务实还没回京,就猜到自己出任户部尚书之后肯定会因为“搞事”而出事,到那个时候,忽然祭出京察这一手杀招一定很管用。
但是京察这一招有点像“七伤拳”,打别人的威力当然很大,但也极有可能把自己搞伤搞残,所以高务实提前让王岳锡“忽染急病”,到时候就算祭出京察杀招,也可以临时再决定要不要王岳锡亲自出马——现在看来估计是不要了。
这一手不光是考虑到要保护王岳锡,也是为了让自己一方处于一个可攻可守的位置。毕竟是“急病”嘛,说不定缠绵许久,也说不定转天就痊愈,连头牛能一拳打死。
什么时候这“病”能好,不是李时珍说了算,而是高务实说了算的。
这一日京师百官忙得不可开交,可惜大多不是正事,基本都是赶紧去拜码头了。有老师在高官位置的,门生必去拜访;没有老师在京的,搜肠刮肚也要去找老师的同年长辈们;再不行就只好去拜见自己衙门的堂上官,期待领导给自己一个美评。
杨天官在确认了考功司郎中不能主持京察细务之后,很客气地把考功司员外郎顾宪成找过来,当场指定他代行郎中权限,全权负责此次京察之事。
顾宪成在原历史上能够拉起东林书院来,自然不是个怕事之辈,当场就应了下来,面无惧色,一脸肃然,腰杆挺得笔直。
杨天官温言细语地勉慰了一番,话里话外那个意思,就差说天下兴亡在你一人了。
他这官场老江湖一番推心置腹的激励,搞得目前还不到四十岁的顾宪成豪气冲霄,当场表态,说这次京察关键就是要考察官员们“明四要”,并希望天官老大人支持。
杨巍已经七十有二,对于他这套理论没有细问,稍稍一听就按照高务实借刀杀人的思路直接表示赞同了。其实这是高务实不在,高务实要是在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主旨,你顾宪成这么早就已经归纳出来了?
其实顾宪成在中不止说了“四要”,他的原话是“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不过后面几项大多是说明“为什么要讲学”,是为东林书院量身定做的,与此时京察无关。
他这里所谓“明四要”,明是明白、明确的意思。至于四要,第一要“知本”;第二要“立志”;第三要“尊经”;第四要“审几”。
而这“四要”,最根本的则是“知本”。
其实后来东林书院搞出来的,最核心的也是“知本”二字。何谓“知本”?就是正本清源,还儒家理学以正统地位,摒弃陆王心学之虚夸学风。
杨天官虽然没有细听,但顾宪成一说“知本”他就明白了,这次京察顾宪成的炮口一定是对着心学派而去的。
原因很简单,心学派一贯跟理学过不去,也不承认什么格物致知,他们讲究“心外无物”——这个本身已经背离了王阳明想表达的主要意思,因为王阳明最重视的其实是“致良知”。陆王心学后辈完全走偏,直接偏去了玄、禅一流,完全唯心主义去了。
而经世实学则不同,他们是自认“理学”一脉的,尤其是在高务实接过大旗之后,非常认可“格物致知”,只是他提出的“格物致知”与原先的格物致知有所不同,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理,“理学”就是应该找出其中的“理”来。
甚至高务实还曾经提出过一些问题,诸如他曾问:“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落木一定会下?”
有人便说:“天清地浊,清者升,浊者落也。”
高务实便问:“清者何以必升,浊者何以必落?此中之理是何?”众人皆不能答,而高务实笑言:“此即我辈当有所‘格’之处矣。”
总而言之,顾宪成目前要反对的第一目标肯定是“虚妄浮夸”的心学派,而对于同样和他一样自认为“理学一脉”的经世实学,则还能够容忍。
至于什么时候会对经世实学也变得不能忍,那估计得等到他完成“正本清源”的大业,把心学派这批异端分子彻底干翻再说了。
杨巍对这些学术争议兴趣不高,但他“论学主明明德,论治主六经,论时政则主大学衍义”,所以他的立场一贯是谁有用听谁的。
以杨巍的观点来看,满朝诸公论“施政实效”,无人能出高务实之右。如今既然是高务实要借顾宪成这把刀一用,那自己只要让这把刀去放手施为就好,至于这把刀在想什么,并不重要。
这一日的晚上自然甚不消停,高务实在他昭回靖恭坊的尚书府也接待了好几拨来客,忙乎到将近半夜才得以就寝。
次日一早,内阁诸阁老以及吏部尚书杨巍、左都御史沈鲤便再次联袂求见皇帝,朱翊钧仍在文华殿召对。
会后不久,圣意下达各部院,丁亥京察之北察于明日开始,南察于半月之后开始。北察主官为吏部尚书杨巍,南察主官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
这又是大事件——不是说杨巍主持北察有什么稀奇的,而是南察这件事居然丢给了海瑞,这……这tm搞不好能直接吓死几个。
海瑞本来不用介绍,但本书中海瑞的仕途与原历史有些区别,这里不得不稍加说明。
原历史上早前的事不必说,等到了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因为他是徐阶的门生,而海瑞当时秉承高拱的意思在应天清丈田亩,把徐阶搞了个灰头土面,连带着张居正也不喜欢海瑞,于是张居正便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
结果御史亲自去了,海瑞自己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之极,御史味同嚼蜡的吃了顿饭,直接叹息而去。但张居正本身也不怎么干净,一直惧怕海瑞的严峻刚直,所以即便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这一世的海瑞却不同,他本来被高拱调去总督仓场,一干就是好几年,抓了好些贪官出来。不过高拱给他升了三阶文散官,两级加衔,但就是不肯升官——这明显也是从政治影响上考虑的,高拱认为海瑞的破坏力太大,而当时搞改革,还是要谨慎求稳的。
等到郭朴上台,也没有大动海瑞,只是给他兼任了一项新职务,让他巡视南直隶港口——这个是高务实要求的,因为高务实不偷税漏税,他不怕查。
结果海瑞把其他私港查炸毛了,间接导致了刘守有针对高务实的事件——针对海瑞肯定没用,所以刘守有他们决定直接针对高务实,谁知道没成功不说,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这件事之后,海瑞才“莫名其妙”的升了官,成了南京都察院的一把手——南院右都御史。
现在皇帝把海瑞这大杀器祭了出来,显然是听懂了那天高务实的建议。
王锡爵,王先生,你们南榜官员非要跟我闹这个“国本”是吧?
行行行,等你们先过了海青天这一关再说!
----------
感谢书友“爱竞技”、“熊猫小盼盼”、“单骑照碧心”、“曹面子”、“南瓜头笨笨”、“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m.2000book.com/book/4/4468/
【2000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章节修复错误章节,支持简繁阅读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