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的事,重要却谈不上急切。两人把这件事敲定下来之后,刘馨便问道:“从勘探到发现,从发现到确定是否开采,再到准备器械人手直至动工,一年时间估计都不够,所以……你打算怎么回复她?”
高务实轻轻一叹,摇头道:“先不着急和葡萄牙人开战,我会让她把缅甸大光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同时给南洋舰队一个任务,主动开辟从大光港到印度的商贸航线。南洋舰队本身也可以考虑编成一个分舰队,即南洋舰队缅甸分舰队。至于编队规模和组成问题,让南洋舰队司令部草拟上报再行决定。”
刘馨心里记下,答应了一声,却不再多说什么。她是个有分寸的姑娘,知道自己和高务实之间的关系虽然很独特,高务实也挺乐意和她不时开开玩笑,但她却始终记得高务实现在的身份。玩笑可以开一开,但一定要有度,交情归交情,工作归工作。
确认高务实没有其他要补充了之后,刘馨才想起最开始的话题,问道:“我突然想起来,你还没告诉我今天的喜事到底是什么。”
高务实笑了笑:“哦,喜事嘛,就是刚才回来的路上碰见了一位此前在兵部的同僚。”
“这就算喜事了?”刘馨诧异道:“你做过兵部侍郎,京师就这么大,兵部又那么多人,兵部的熟人怕不是每天都能碰上几个,至于这么高兴?”
高务实笑了笑:“这位同僚有点不同寻常。”
“怎么个不同寻常法?”刘馨问道。
高务实眨了眨眼,道:“身份不同寻常:他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申用懋。”
“哦……”刘馨不由恍然:“申时行的儿子?看来申元辅应该是有决断了。”
申用懋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经庶吉士馆学半年,散馆后先任刑部主事,三年考满后官升兵部员外郎。他的仕途走得既稳又快,显然这和申时行的影响力有关,不过这也是常态,倒没什么好说。
再者,申用懋虽然考满即升,但对比起高务实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小巫见大巫罢了。
不过申用懋当初的进士成绩曾被士林质疑,认为其文章尚不够金榜水平,成绩必是申时行的影响力所致,这一点和高务实就有区别。高务实的状元虽然当时朝野有所争议(因为策论说要收商税),但他的会元身份是举世公认的,所以金榜毫无问题,其才学没有人质疑。
当时申用懋被抨击得有点狠,连带着申时行也有些狼狈,不过高务实适时站了出来,不为别的,他给申用懋说了句公道话:“申敬中(申用懋字)为文平实,非无才也,此家风所重,亦和中庸持正之道。”
申用懋的文章虽然写得朴实,但并不代表没有才华,这只是他们申家的家风体现,也是很符合中庸持正之道的。
高务实是前科状元,名动天下的才子,又是实学宗门之后,这句话的效果当然不凡,很快申时行父子就走出了尴尬,申用懋的进士身份也得到了公认。
但高务实为何突然跳出来为申用懋主持公道呢?有两点原因,其一在于他和申用懋其实算是故交——早在高拱起复的隆庆三年年底到隆庆四年年初那会儿,穆宗为太子在文臣大员子侄子侄挑选伴读,申用懋和高务实就都曾作为候选者。
那一次的见面之后,申用懋的态度还算不错,后来也没有因为落选而对高务实有何敌意,甚至在高务实离京、回京等各种该“走动”的时刻,他每次都能出现在礼尚往来的列表之中。
既然是故人,而且高务实的确觉得申用懋这人挺质朴的,那么帮他一把也算违心之举。
至于其二,则是因为高务实觉得原历史上申用懋后来的表现还不错,虽然谈不上是个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卓绝名臣,但对比当时的绝大多数官员来说,他都可以算得上出众。
申用懋虽有个身为首辅的父亲申时行,但事实上他在挺长的时间里都没沾上什么光。申时行虽然现在贵为首辅了,但早年的经历其实也颇为坎坷,尤其是刚中状元那会儿,实在没什么飞黄腾达的迹象。
当年他和王锡爵、余有丁这三鼎甲都是青词宰相袁炜的门生,常被后者拉到家里当枪手,给嘉靖帝写青词。
按理说三鼎甲这样的水平,写青词算得了什么?但袁炜的要求很高,因为那时候青词写得好不好可是事关仕途的,所以他们哥仨写得好的时候也还罢了,一旦某天某篇写不能让袁炜满意,没得说,都要挨骂。
堂堂三鼎甲,动不动就因为青词写得不好而挨骂,这本就已经很离谱了,然而还有更离谱的:写得不好的时候不光暗骂,一天到晚还都不给饭吃,三个人手拉手饿得一脸菜色。
说起来,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磨砺,让申时行养成了好脾气,轻易不会动怒,出了名的有涵养。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申用懋可能也是受父亲影响,在原历史上为官多年都是默默无闻。不过事迹虽然不多,最终他还是登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明史中没有单独为申用懋立传,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就真的平庸。
在他当兵部侍郎的时候,就建议在昌平、通州、易县、霸县四州设立四辅,宿重兵以卫京师——大抵算是建立北京军区,扩大首都防御纵深的意思,这一点在后来的战争中被证明是有效而且及时的。
他还广开北京附近的荒地,疏通水利造福老百姓——不过这事估计他将来没机会了,因为早在十多年前高务实就曾经就此给高拱提议,然后在高拱时代就已经对京师附近的水利设施搞过大工程,现在永定河患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这可以看出申用懋的战争方略:稳重防守,同时搞好国内经济,战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明的优势在于根基厚,把握好这些优势慢慢拖,拖也能拖赢。
别看这个思路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要知道,他提出这些的时候是崇祯二年左右。那时正是大明还不算病入膏肓,如果能小心滋补,说不定还有救。
事实上后人对这个没干几天的兵部尚书还算颇为推崇,比如清朝的陆应旸在《樵史演义》里就说:“极要紧的,莫如真正边才。这真正边才,一时有得几个?只有孙承宗、熊廷弼、申用懋、范景文这四个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国。只怕朝廷不用,就用了,只怕不久。
……己巳年间,朝里官员见明君登极,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荐那范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
不过很可惜,崇祯这位圣君宛如得了政治臆症,看谁都像叛徒。他拿已经做大的武将没什么好办法,但杀大臣倒是很利索,眨眨眼就能决定下来。
于是崇祯这一朝,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而在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直接斩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这就是了。
不做事,要死;做事,皇帝又起疑,也要死。既要做事,又要让皇上有安全感,这就难上加难。
申用懋最后的结局是:兵部尚书申用懋,革职查办。
革职查办,这个惩罚在眼下的万历十五年来说,完全算得上非常严重,但申用懋被革职查办的时候,这个惩罚却是所有崇祯朝兵部尚书里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没有牢狱之灾,也没有砍头之痛,甚至死后还赠了太子太保。他革职之后回乡,书、文、人品都被称颂,还治了一方颇为出名的砚台。不仅做到了独善其身,还把一个吴文化搞的风升水起。
这份影响还挺管用,李自成进京拷掠百官时,也抓了申用懋的儿子,以为宰相、尚书的后代一定有钱。不料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由于申用懋清廉名声在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最后只是打一顿就给放了。
这样的文臣,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已属罕见,因此高务实虽然是心学派的政敌头子,但对申用懋的态度却还不错。
不过,申用懋今天和他路遇却不是真正的偶遇,他是奉了父亲申时行的命来和高务实说明情况的。
情况无非也就两点情况,一是南京的弹劾风潮并非他和王锡爵的指使,现在他们二位已经在着手控制了;二是李成梁涉嫌向察哈尔售卖火药等违禁物资一事“疑点重重”,他认为其中有很大可能是布日哈图的反间计,建议高务实“明察秋毫,审慎处置”。
话说得虽然好听,但高务实知道,申时行这次的传话实际上相当于求和。
按道理说,南京的言官也好,其他官员也罢,弹劾谁都是他们自己的自由,甚至是他们的责任。对于这种事,不管是高务实也好,申时行、王锡爵也罢,都无权干涉。
当然,道理只是道理,现实却是现实。两位阁老不仅干涉了,还提前知会了高务实,原因当然是要消除误会,让高务实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力保南察不失。
不保南察,如果连李成梁也不保,那就不是求和,而是投降了。所以申时行的第二个口信就是在倒卖火药一事上向高务实表态:李成梁我是保定了。
一软一硬,看起来申时行并不亏本,这不应该是求和才对。
其实不然。
南察也好,火药案也罢,本身都是心学派吃亏而实学派肯定要赚的事,申时行如果实力足够,应该两边都保住,这才算是和实学派打了个平手。
但申时行知道这是做不到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就有了申用懋和高务实的偶遇。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求和,否则一旦高务实出现“误判”,搞不好两头都要拿下,那心学派就很可能要吃大亏。
刘馨听完高务实的解释,不由笑道:“看你这么开心,莫非申元辅现在的反应正是你希望看到的?”
高务实坦然承认:“不错,这正是我要的。”
刘馨就有些好奇,问道:“为什么呢?如果拿下李成梁,将来对察哈尔一战的功劳你不就独得了?”
“我不缺那点军功,真的。”高务实叹了口气:“刚才不是还说了吗,再过几年丰臣秀吉被逼得不行就只能发动战争。你琢磨到时候打了起来,一听说日军头一波入侵朝鲜就是二十万大军,皇上第一个会想到谁?”
“你还挺自信嘛。”刘馨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她也马上表示认可:“不过也是,你几次大战都赢得干净利索,换了谁是皇帝都肯定先想到让你去解决这个麻烦。”
“所以我不怕没有军功。”高务实倒是面色如常,仿佛在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就算单论察哈尔一战,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固然算是一员大将,可那又如何呢?到时候皇上几乎肯定会让我挂帅。
你记得前不久我才刚刚卸任那个临时的七镇经略吧?到时候打察哈尔,就算不必动用七镇,但我估计禁卫军和宣大三镇、蓟辽二镇这几股力量,多半是要一并交给我的。这样算起来,李成梁在这一战中的重要性再高又能高到哪去?
要知道,就算只论辽东一镇,除了他这个总兵所主管的辽西防区之外,辽河以东的军力几乎都在我的影响之下。
而且若是这次对叶赫、乌拉的控制到位的话,甚至还能加上部分女真的力量,这也会更加摊薄李成梁的功劳,我何必担心?难道心学派靠着李成梁一个人,就能和我潜心经营多年的北疆影响力相提并论?”
刘馨点点头:“所以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南察?”
“是。”
“可是南察毕竟是海瑞在负责,他又不是你能完全控制的人,到时候究竟是哪些人被他搞掉,你恐怕也不能确定,那你怎么保证南察的结果就是你想要的?”
高务实哈哈一笑,带着一点神秘,施施然道:“其实我不需要确定具体是谁倒掉,我要的只是破坏江南心学官员的团结和信心。”
----------
感谢书友“新扬州好佬”、“milan123”、“特斯拉的漏电保护器”、“zhou4770”、“霜之宝瓶”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虽然现在时间不晚,但我困得要死,一会儿可能就先睡一下,再下一章估摸又是凌晨,大家不必等了。另外,这一章过后,为盟主定庸的加更就全部完成了,接下去几天会为盟主曹面子加更。
高务实轻轻一叹,摇头道:“先不着急和葡萄牙人开战,我会让她把缅甸大光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同时给南洋舰队一个任务,主动开辟从大光港到印度的商贸航线。南洋舰队本身也可以考虑编成一个分舰队,即南洋舰队缅甸分舰队。至于编队规模和组成问题,让南洋舰队司令部草拟上报再行决定。”
刘馨心里记下,答应了一声,却不再多说什么。她是个有分寸的姑娘,知道自己和高务实之间的关系虽然很独特,高务实也挺乐意和她不时开开玩笑,但她却始终记得高务实现在的身份。玩笑可以开一开,但一定要有度,交情归交情,工作归工作。
确认高务实没有其他要补充了之后,刘馨才想起最开始的话题,问道:“我突然想起来,你还没告诉我今天的喜事到底是什么。”
高务实笑了笑:“哦,喜事嘛,就是刚才回来的路上碰见了一位此前在兵部的同僚。”
“这就算喜事了?”刘馨诧异道:“你做过兵部侍郎,京师就这么大,兵部又那么多人,兵部的熟人怕不是每天都能碰上几个,至于这么高兴?”
高务实笑了笑:“这位同僚有点不同寻常。”
“怎么个不同寻常法?”刘馨问道。
高务实眨了眨眼,道:“身份不同寻常:他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申用懋。”
“哦……”刘馨不由恍然:“申时行的儿子?看来申元辅应该是有决断了。”
申用懋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经庶吉士馆学半年,散馆后先任刑部主事,三年考满后官升兵部员外郎。他的仕途走得既稳又快,显然这和申时行的影响力有关,不过这也是常态,倒没什么好说。
再者,申用懋虽然考满即升,但对比起高务实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小巫见大巫罢了。
不过申用懋当初的进士成绩曾被士林质疑,认为其文章尚不够金榜水平,成绩必是申时行的影响力所致,这一点和高务实就有区别。高务实的状元虽然当时朝野有所争议(因为策论说要收商税),但他的会元身份是举世公认的,所以金榜毫无问题,其才学没有人质疑。
当时申用懋被抨击得有点狠,连带着申时行也有些狼狈,不过高务实适时站了出来,不为别的,他给申用懋说了句公道话:“申敬中(申用懋字)为文平实,非无才也,此家风所重,亦和中庸持正之道。”
申用懋的文章虽然写得朴实,但并不代表没有才华,这只是他们申家的家风体现,也是很符合中庸持正之道的。
高务实是前科状元,名动天下的才子,又是实学宗门之后,这句话的效果当然不凡,很快申时行父子就走出了尴尬,申用懋的进士身份也得到了公认。
但高务实为何突然跳出来为申用懋主持公道呢?有两点原因,其一在于他和申用懋其实算是故交——早在高拱起复的隆庆三年年底到隆庆四年年初那会儿,穆宗为太子在文臣大员子侄子侄挑选伴读,申用懋和高务实就都曾作为候选者。
那一次的见面之后,申用懋的态度还算不错,后来也没有因为落选而对高务实有何敌意,甚至在高务实离京、回京等各种该“走动”的时刻,他每次都能出现在礼尚往来的列表之中。
既然是故人,而且高务实的确觉得申用懋这人挺质朴的,那么帮他一把也算违心之举。
至于其二,则是因为高务实觉得原历史上申用懋后来的表现还不错,虽然谈不上是个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卓绝名臣,但对比当时的绝大多数官员来说,他都可以算得上出众。
申用懋虽有个身为首辅的父亲申时行,但事实上他在挺长的时间里都没沾上什么光。申时行虽然现在贵为首辅了,但早年的经历其实也颇为坎坷,尤其是刚中状元那会儿,实在没什么飞黄腾达的迹象。
当年他和王锡爵、余有丁这三鼎甲都是青词宰相袁炜的门生,常被后者拉到家里当枪手,给嘉靖帝写青词。
按理说三鼎甲这样的水平,写青词算得了什么?但袁炜的要求很高,因为那时候青词写得好不好可是事关仕途的,所以他们哥仨写得好的时候也还罢了,一旦某天某篇写不能让袁炜满意,没得说,都要挨骂。
堂堂三鼎甲,动不动就因为青词写得不好而挨骂,这本就已经很离谱了,然而还有更离谱的:写得不好的时候不光暗骂,一天到晚还都不给饭吃,三个人手拉手饿得一脸菜色。
说起来,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磨砺,让申时行养成了好脾气,轻易不会动怒,出了名的有涵养。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申用懋可能也是受父亲影响,在原历史上为官多年都是默默无闻。不过事迹虽然不多,最终他还是登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明史中没有单独为申用懋立传,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就真的平庸。
在他当兵部侍郎的时候,就建议在昌平、通州、易县、霸县四州设立四辅,宿重兵以卫京师——大抵算是建立北京军区,扩大首都防御纵深的意思,这一点在后来的战争中被证明是有效而且及时的。
他还广开北京附近的荒地,疏通水利造福老百姓——不过这事估计他将来没机会了,因为早在十多年前高务实就曾经就此给高拱提议,然后在高拱时代就已经对京师附近的水利设施搞过大工程,现在永定河患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这可以看出申用懋的战争方略:稳重防守,同时搞好国内经济,战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明的优势在于根基厚,把握好这些优势慢慢拖,拖也能拖赢。
别看这个思路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要知道,他提出这些的时候是崇祯二年左右。那时正是大明还不算病入膏肓,如果能小心滋补,说不定还有救。
事实上后人对这个没干几天的兵部尚书还算颇为推崇,比如清朝的陆应旸在《樵史演义》里就说:“极要紧的,莫如真正边才。这真正边才,一时有得几个?只有孙承宗、熊廷弼、申用懋、范景文这四个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国。只怕朝廷不用,就用了,只怕不久。
……己巳年间,朝里官员见明君登极,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荐那范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
不过很可惜,崇祯这位圣君宛如得了政治臆症,看谁都像叛徒。他拿已经做大的武将没什么好办法,但杀大臣倒是很利索,眨眨眼就能决定下来。
于是崇祯这一朝,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而在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直接斩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这就是了。
不做事,要死;做事,皇帝又起疑,也要死。既要做事,又要让皇上有安全感,这就难上加难。
申用懋最后的结局是:兵部尚书申用懋,革职查办。
革职查办,这个惩罚在眼下的万历十五年来说,完全算得上非常严重,但申用懋被革职查办的时候,这个惩罚却是所有崇祯朝兵部尚书里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没有牢狱之灾,也没有砍头之痛,甚至死后还赠了太子太保。他革职之后回乡,书、文、人品都被称颂,还治了一方颇为出名的砚台。不仅做到了独善其身,还把一个吴文化搞的风升水起。
这份影响还挺管用,李自成进京拷掠百官时,也抓了申用懋的儿子,以为宰相、尚书的后代一定有钱。不料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由于申用懋清廉名声在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最后只是打一顿就给放了。
这样的文臣,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已属罕见,因此高务实虽然是心学派的政敌头子,但对申用懋的态度却还不错。
不过,申用懋今天和他路遇却不是真正的偶遇,他是奉了父亲申时行的命来和高务实说明情况的。
情况无非也就两点情况,一是南京的弹劾风潮并非他和王锡爵的指使,现在他们二位已经在着手控制了;二是李成梁涉嫌向察哈尔售卖火药等违禁物资一事“疑点重重”,他认为其中有很大可能是布日哈图的反间计,建议高务实“明察秋毫,审慎处置”。
话说得虽然好听,但高务实知道,申时行这次的传话实际上相当于求和。
按道理说,南京的言官也好,其他官员也罢,弹劾谁都是他们自己的自由,甚至是他们的责任。对于这种事,不管是高务实也好,申时行、王锡爵也罢,都无权干涉。
当然,道理只是道理,现实却是现实。两位阁老不仅干涉了,还提前知会了高务实,原因当然是要消除误会,让高务实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力保南察不失。
不保南察,如果连李成梁也不保,那就不是求和,而是投降了。所以申时行的第二个口信就是在倒卖火药一事上向高务实表态:李成梁我是保定了。
一软一硬,看起来申时行并不亏本,这不应该是求和才对。
其实不然。
南察也好,火药案也罢,本身都是心学派吃亏而实学派肯定要赚的事,申时行如果实力足够,应该两边都保住,这才算是和实学派打了个平手。
但申时行知道这是做不到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就有了申用懋和高务实的偶遇。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求和,否则一旦高务实出现“误判”,搞不好两头都要拿下,那心学派就很可能要吃大亏。
刘馨听完高务实的解释,不由笑道:“看你这么开心,莫非申元辅现在的反应正是你希望看到的?”
高务实坦然承认:“不错,这正是我要的。”
刘馨就有些好奇,问道:“为什么呢?如果拿下李成梁,将来对察哈尔一战的功劳你不就独得了?”
“我不缺那点军功,真的。”高务实叹了口气:“刚才不是还说了吗,再过几年丰臣秀吉被逼得不行就只能发动战争。你琢磨到时候打了起来,一听说日军头一波入侵朝鲜就是二十万大军,皇上第一个会想到谁?”
“你还挺自信嘛。”刘馨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她也马上表示认可:“不过也是,你几次大战都赢得干净利索,换了谁是皇帝都肯定先想到让你去解决这个麻烦。”
“所以我不怕没有军功。”高务实倒是面色如常,仿佛在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就算单论察哈尔一战,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固然算是一员大将,可那又如何呢?到时候皇上几乎肯定会让我挂帅。
你记得前不久我才刚刚卸任那个临时的七镇经略吧?到时候打察哈尔,就算不必动用七镇,但我估计禁卫军和宣大三镇、蓟辽二镇这几股力量,多半是要一并交给我的。这样算起来,李成梁在这一战中的重要性再高又能高到哪去?
要知道,就算只论辽东一镇,除了他这个总兵所主管的辽西防区之外,辽河以东的军力几乎都在我的影响之下。
而且若是这次对叶赫、乌拉的控制到位的话,甚至还能加上部分女真的力量,这也会更加摊薄李成梁的功劳,我何必担心?难道心学派靠着李成梁一个人,就能和我潜心经营多年的北疆影响力相提并论?”
刘馨点点头:“所以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南察?”
“是。”
“可是南察毕竟是海瑞在负责,他又不是你能完全控制的人,到时候究竟是哪些人被他搞掉,你恐怕也不能确定,那你怎么保证南察的结果就是你想要的?”
高务实哈哈一笑,带着一点神秘,施施然道:“其实我不需要确定具体是谁倒掉,我要的只是破坏江南心学官员的团结和信心。”
----------
感谢书友“新扬州好佬”、“milan123”、“特斯拉的漏电保护器”、“zhou4770”、“霜之宝瓶”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虽然现在时间不晚,但我困得要死,一会儿可能就先睡一下,再下一章估摸又是凌晨,大家不必等了。另外,这一章过后,为盟主定庸的加更就全部完成了,接下去几天会为盟主曹面子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