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务实要求取消除粮食、布帛外所有实物税的上呈,朝议终于很难得地趋向一致,哪怕心学派官员也不得不站出来为此叫好——毕竟全天下官员都是“洪武型财政”的受害者,高务实现在的做法完全是在为他们服务,就算大家平时理念不合,但在此时此刻却总是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
毕竟,利益才是决定朋友或敌人的根本标准。
不过取消可以,但如何取消,或者说取消之后又该如何折算补齐,这就很有说道了。
高务实这次格外大方,表示第一步该做的事情就是把官员俸禄之中所有的实物折算一律取消,官员俸禄只发银两、铜钱,最多加上不超过俸禄总额两成的布匹,并且在五年之类逐步取消布匹折奉,将俸禄全面彻底的货币化。
对于这一条,虽然有不少官员心底里怀疑户部有没有这么多的现银,但至少回答非常一致:文武百官纷纷盛赞高司徒极有担当,“开国朝新风之先”。
心学派官员们的称赞好歹还含蓄一点,实学派官员们那真是放开胆子可劲吹。按照他们的说法,商鞅在高务实面前那叫望尘莫及,王安石就更别提了,简直云泥之判,高司徒放个屁都比他香。
高务实当然清楚这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帅,完全是金钱的魅力,户部肯出这么大一笔钱改善他们的俸禄问题,他们当然觉得高司徒帅到没边,简直人气偶像。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要嘀咕嘀咕了。比如说高务实不仅要把各地的实物税转变为银两收取,还要把这些税银全部先收去户部,再由户部转发给需要用度的衙门,这一条就有极大的争议。
吏部和兵部是唯二保持安静的衙门。这其中吏部还好说,毕竟人家管的是铨务。人事任免这种权力和实物税关系不大,平时的那点用度其实开销也一般,再加上吏部是实学派大本营,大家当然不认为高务实大权在握以后会卡吏部的脖子,所以吏部不说话是情理之中的。
兵部居然保持了安静,这就不得不说梁梦龙管理有方,当然高务实刚刚从兵部离任或许也是很关键的一条。
为何兵部保持沉默很不容易?因为兵部的财权其实是相当大的——全天下的军屯、军械制造等事,原本都是兵部直接管理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财权便是军屯。
军屯有多重要呢?“洪武型财政”之下,天下兵马的吃饭问题本来都被朱元璋安排成自给自足状态,所以有明一朝屯田的规模十分庞大:“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
大明全国的屯田军士达180余万人(这个是明朝前期),军屯数量为90多万顷,占据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边疆地区,军屯的比例就更高,有些军镇的军屯能占据全省耕地的60%以上。
比如嘉靖时期,贵州的军籍户口为14万,占据贵州总人口的51%。高务实当初编纂《大明会典》的时候,曾有看到记载说陕西田土共计31万顷,军屯就占据了16万顷。
军屯这个制度在大明早期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在明朝前期,国家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而军屯就是其中最大的来源。
比如永乐元年,当时全国税粮为3100万石,而军田缴纳的子粒就有2300万余石,也就是说军屯田收入占全国税粮的七成还多一点。
在边疆地区,军田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明朝初期,全国拥有军队180万,到了永乐年间,军队增加到了270万。而当时全国丁口为6000多万,军队数量占据了人口的3%。
如此多的军队,必然会需要大量的财政来供应。洪武后期,年需军粮达3200余万石,而洪武后期的年赋入税粮也不过3千余万石。所以可以说明朝的屯田制度恰好解决了军队庞大的粮食供应问题。
《明史?食货志》里说:“一军之田,足赡一年之用。”这个说法在当时而言是成立的。
有了大规模的屯田,才能够维持在全国范围内数量巨大的军队。这也使得明朝避免出现宋朝时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毕竟当时的大明还在不断对蒙古、东北、西南、西北用兵,如果没有庞大的地方军队,这是无法进行的。
因此,这些屯田当时为大明的国防建设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辽东,屯田制度加速了辽东地区的开发,使得辽东成为了大明羁縻整个东北的据点。在云南,大规模的屯田,是大明击败麓川土司叛乱的基础;在西北,屯田制度使得大明得以控制河西走廊,进而和西域、中亚取得交流。
除此之外,大明的屯田还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比如在云贵地区,由于距离中原遥远,以前的朝廷一般都只能推行了羁縻的统治政策。经过长期的发展,云贵地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司,他们虽然表面臣服于中原,但实际上却是地方的小王国,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当大明进行大规模的军屯之后,大量的军队长期驻扎在云贵,形成了大量的卫所,将各大土司牢牢控制。一旦机会成熟,朝廷就可以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
比如在永乐年间,消灭了思州田氏,直接推动了贵州省(布政使司)的建立。
高务实之所以能将广西土司的绝大部分迁往安南,实际上也有这个前提:广西的军屯导致广西半数左右领土掌握在了朝廷手里,而这些朝廷直辖地区也会对土司形成事实上的压迫,土司们也希望更加“自由”,所以高务实一忽悠一个准,最后大多被他忽悠去了安南。
而此时朝廷因为有足够的军屯作为底子,也可以比较顺利地跟上,占据并开发那些原先的土司领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其实都是军屯带来的。
但是正如高务实在广西时所见的那样,大部分卫所兵几乎都是“乞丐兵”,这实际上也显示出军屯已经逐渐走向毁灭——因为军屯本身其实是建立在对军户残酷的剥削基础之上的。
军屯出产的粮食,除了自食之外,还必须交纳“屯田籽粒”。洪武年间规定,“人给田四十亩,岁征其半,余存自食”,也就是军户的产量一半需要上交。而军户本身就一直处于服役的状态,这使得国家对军籍户口的剥削是远远高于一般的民户的。
如果军户失去了土地,那就更惨,因为军户要“包赔屯田籽粒”。在大明中期开始,就有许多土地因为贫瘠而被荒废,但是军户不得不“终身佣身以输粮而不足者”。这个情况本书前文有述,此处不再重复。
总之就像此前说了多次的那样,卫所军屯的田地逐渐从集体所有变成了军官所有,而军官掌握之后则会以各种名目将田产隐匿,最终导致兵部方面实际能拿到的军粮逐年减少,直到此前高拱清丈田亩。
清丈田亩除了清出许多官员、士绅隐匿的民田之外,还清出了大量的军田,前几年朱翊钧动不动就免灾区赋税有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但即使如此,因为有很多军田已经没法查清来历,现在的军屯依旧不复开国初期之盛况。
兵部之所以在丢了这么大一笔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压制内部不表达反对意见,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务实给出了一个承诺:财权既然上交户部,则兵部对各地卫所的开支责任也就一并移交户部了。
换句话说,以往卫所发不下军饷,当地军官也好、士卒也罢,骂的都是兵部,而将来如果还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就该骂户部了。
对于兵部而言,高务实这样改,他们的权力肯定减少了,但是回头来看,相应的责任也减少了。到底划算不划算,那就看自己怎么想。
户部自己不算,现在吏部和兵部也算是稳住了,问题就出在其余三部之上。
礼部的表现还算对得起“礼”字,至少没有骂人,他们主要是担心户部供给不支。礼部的开支除了日常办公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科考;二是祭祀;三是接待。
科考不用说,大明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恐怕能算历代之冠,考生的许多支出都是朝廷负责的。比如说,哪怕在《纾驿路疏》执行之后,乡试、会试考生赶考都是可以免费使用驿站的,驿站按照标准提供给考生住宿、差旅等服务,而这笔钱最终归礼部走账支出。
现在高务实要收财权,原先供给礼部的各种实物固然不必礼部再去折算、变卖,但这笔支出也就归户部捡账了,礼部担心的就是户部万一拿不出来,影响了抡才大典,这责任谁负得起?
礼部尚书徐学谟自己倒没说什么狠话,但礼部一位心学派的员外郎在奏疏中就指名道姓的说了这么一番话:“嗣后倘使抡才大典囿于户部财窘而遇挫,高部堂可愿呈首以谢乎?”
万一将来因为你户部拿不出钱来,导致抡才大典受了影响,你高司徒是不是愿意献上自己的人头以谢天下?
相比礼部动不动就搞“无限拔高”,刑部方面的表现就很有“法度”。没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谈什么财权到底该归谁,刑部尚书舒化一本正经地呈上了刑部的收支册,并且主动提供明细:把刑部去年的实物税直接抵扣部分除外,刑部整年最终亏空为七万五仟六佰四十七两三钱四分白银。
舒部堂还很严谨地表示,如果户部愿意把刑部以往的亏空全部补齐,他本人代表刑部完全同意上交财权。
至于你问刑部历年一共亏空多少?舒部堂的账目算得很清楚,把从永乐年间(出现北京刑部开始算)直到万历十四年的账通通拿了出来,合计亏空六十四万多两。
同时舒部堂还很认真负责地说:早前有不少亏空已经成了死账,连债主都找不到了,所以这些算是可以赖账的部分。不过即便去掉这些,户部也想要接过刑部财权,也必须先帮刑部填补一共二十七万四千多两银子的亏空再说。
这样就还剩下工部。
工部恐怕是这次反对声浪最高的部衙,错非是考虑到高家家丁的战斗力太强,人数也太多的话,可能连白玉楼别院都要被工部的人打上门去了。
众所周知,从六部的地位来说,吏部、户部和礼部的地位比较高;兵部属于中等,但一旦发生战争,则重要性立刻提升;至于刑部和工部的地位,一般就相对比较低。
尤其是工部,在大明朝的历史中,还没有出现工部尚书直接入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工部尚书都需要先升为吏部或者礼部尚书,然后才比较有机会成为内阁大学士。因此从地位上说,工部的话语权在六部之中是最低的。
但是,如果从实际“利润”来说,其他机构都不如工部。就连吏部和户部这样的要害部门,在这方面也不如工部。因为工部的工作范围很广,而且都牵扯到巨额利润。
户部管的钱或许最多,但户部想弄点油水其实还挺难的。除非在任尚书着实头铁,直接将什么银子给截留了,留部自用——那你是大爷,没什么好说。
工部直接管的钱或许不如户部,但它经手各种国家级大工程,随便笔下一划拉,雇工价格高了点、买卖材料贵了点……那都是大把的银子,甚至你还不是很好追究:我一个读书人不熟悉行情很正常嘛!
而工部的工作范围非常广,宫殿的修建维护、城墙的修建维护、运河的开凿维护、道路的建设维护、皇陵的修建维护等等,这些都归工部管理。甚至就连铁矿、金矿的开发(朝廷官营的),也归工部管理。
这些都是利润很大的项目,每个工程下来都是不少的收入。工部主抓这些工程,无论是那些大商人还是地方衙门都离不开工部的审批。比如地方官想维修城墙,如果没有工部的审核,根本就不能动工。
高务实现在要把这些财权通通收归户部,只给工部保留审批权,却不准工部直接插手,那工部哪能同意?
要知道,工部尚书石星前一次已经“暴露”了,他是心学派的人。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书友20170827171407966”、“soviet2003”、“新扬州好佬”的月票支持,谢谢!
毕竟,利益才是决定朋友或敌人的根本标准。
不过取消可以,但如何取消,或者说取消之后又该如何折算补齐,这就很有说道了。
高务实这次格外大方,表示第一步该做的事情就是把官员俸禄之中所有的实物折算一律取消,官员俸禄只发银两、铜钱,最多加上不超过俸禄总额两成的布匹,并且在五年之类逐步取消布匹折奉,将俸禄全面彻底的货币化。
对于这一条,虽然有不少官员心底里怀疑户部有没有这么多的现银,但至少回答非常一致:文武百官纷纷盛赞高司徒极有担当,“开国朝新风之先”。
心学派官员们的称赞好歹还含蓄一点,实学派官员们那真是放开胆子可劲吹。按照他们的说法,商鞅在高务实面前那叫望尘莫及,王安石就更别提了,简直云泥之判,高司徒放个屁都比他香。
高务实当然清楚这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帅,完全是金钱的魅力,户部肯出这么大一笔钱改善他们的俸禄问题,他们当然觉得高司徒帅到没边,简直人气偶像。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要嘀咕嘀咕了。比如说高务实不仅要把各地的实物税转变为银两收取,还要把这些税银全部先收去户部,再由户部转发给需要用度的衙门,这一条就有极大的争议。
吏部和兵部是唯二保持安静的衙门。这其中吏部还好说,毕竟人家管的是铨务。人事任免这种权力和实物税关系不大,平时的那点用度其实开销也一般,再加上吏部是实学派大本营,大家当然不认为高务实大权在握以后会卡吏部的脖子,所以吏部不说话是情理之中的。
兵部居然保持了安静,这就不得不说梁梦龙管理有方,当然高务实刚刚从兵部离任或许也是很关键的一条。
为何兵部保持沉默很不容易?因为兵部的财权其实是相当大的——全天下的军屯、军械制造等事,原本都是兵部直接管理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财权便是军屯。
军屯有多重要呢?“洪武型财政”之下,天下兵马的吃饭问题本来都被朱元璋安排成自给自足状态,所以有明一朝屯田的规模十分庞大:“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
大明全国的屯田军士达180余万人(这个是明朝前期),军屯数量为90多万顷,占据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边疆地区,军屯的比例就更高,有些军镇的军屯能占据全省耕地的60%以上。
比如嘉靖时期,贵州的军籍户口为14万,占据贵州总人口的51%。高务实当初编纂《大明会典》的时候,曾有看到记载说陕西田土共计31万顷,军屯就占据了16万顷。
军屯这个制度在大明早期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在明朝前期,国家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而军屯就是其中最大的来源。
比如永乐元年,当时全国税粮为3100万石,而军田缴纳的子粒就有2300万余石,也就是说军屯田收入占全国税粮的七成还多一点。
在边疆地区,军田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明朝初期,全国拥有军队180万,到了永乐年间,军队增加到了270万。而当时全国丁口为6000多万,军队数量占据了人口的3%。
如此多的军队,必然会需要大量的财政来供应。洪武后期,年需军粮达3200余万石,而洪武后期的年赋入税粮也不过3千余万石。所以可以说明朝的屯田制度恰好解决了军队庞大的粮食供应问题。
《明史?食货志》里说:“一军之田,足赡一年之用。”这个说法在当时而言是成立的。
有了大规模的屯田,才能够维持在全国范围内数量巨大的军队。这也使得明朝避免出现宋朝时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毕竟当时的大明还在不断对蒙古、东北、西南、西北用兵,如果没有庞大的地方军队,这是无法进行的。
因此,这些屯田当时为大明的国防建设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辽东,屯田制度加速了辽东地区的开发,使得辽东成为了大明羁縻整个东北的据点。在云南,大规模的屯田,是大明击败麓川土司叛乱的基础;在西北,屯田制度使得大明得以控制河西走廊,进而和西域、中亚取得交流。
除此之外,大明的屯田还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比如在云贵地区,由于距离中原遥远,以前的朝廷一般都只能推行了羁縻的统治政策。经过长期的发展,云贵地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司,他们虽然表面臣服于中原,但实际上却是地方的小王国,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当大明进行大规模的军屯之后,大量的军队长期驻扎在云贵,形成了大量的卫所,将各大土司牢牢控制。一旦机会成熟,朝廷就可以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
比如在永乐年间,消灭了思州田氏,直接推动了贵州省(布政使司)的建立。
高务实之所以能将广西土司的绝大部分迁往安南,实际上也有这个前提:广西的军屯导致广西半数左右领土掌握在了朝廷手里,而这些朝廷直辖地区也会对土司形成事实上的压迫,土司们也希望更加“自由”,所以高务实一忽悠一个准,最后大多被他忽悠去了安南。
而此时朝廷因为有足够的军屯作为底子,也可以比较顺利地跟上,占据并开发那些原先的土司领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其实都是军屯带来的。
但是正如高务实在广西时所见的那样,大部分卫所兵几乎都是“乞丐兵”,这实际上也显示出军屯已经逐渐走向毁灭——因为军屯本身其实是建立在对军户残酷的剥削基础之上的。
军屯出产的粮食,除了自食之外,还必须交纳“屯田籽粒”。洪武年间规定,“人给田四十亩,岁征其半,余存自食”,也就是军户的产量一半需要上交。而军户本身就一直处于服役的状态,这使得国家对军籍户口的剥削是远远高于一般的民户的。
如果军户失去了土地,那就更惨,因为军户要“包赔屯田籽粒”。在大明中期开始,就有许多土地因为贫瘠而被荒废,但是军户不得不“终身佣身以输粮而不足者”。这个情况本书前文有述,此处不再重复。
总之就像此前说了多次的那样,卫所军屯的田地逐渐从集体所有变成了军官所有,而军官掌握之后则会以各种名目将田产隐匿,最终导致兵部方面实际能拿到的军粮逐年减少,直到此前高拱清丈田亩。
清丈田亩除了清出许多官员、士绅隐匿的民田之外,还清出了大量的军田,前几年朱翊钧动不动就免灾区赋税有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但即使如此,因为有很多军田已经没法查清来历,现在的军屯依旧不复开国初期之盛况。
兵部之所以在丢了这么大一笔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压制内部不表达反对意见,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务实给出了一个承诺:财权既然上交户部,则兵部对各地卫所的开支责任也就一并移交户部了。
换句话说,以往卫所发不下军饷,当地军官也好、士卒也罢,骂的都是兵部,而将来如果还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就该骂户部了。
对于兵部而言,高务实这样改,他们的权力肯定减少了,但是回头来看,相应的责任也减少了。到底划算不划算,那就看自己怎么想。
户部自己不算,现在吏部和兵部也算是稳住了,问题就出在其余三部之上。
礼部的表现还算对得起“礼”字,至少没有骂人,他们主要是担心户部供给不支。礼部的开支除了日常办公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科考;二是祭祀;三是接待。
科考不用说,大明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恐怕能算历代之冠,考生的许多支出都是朝廷负责的。比如说,哪怕在《纾驿路疏》执行之后,乡试、会试考生赶考都是可以免费使用驿站的,驿站按照标准提供给考生住宿、差旅等服务,而这笔钱最终归礼部走账支出。
现在高务实要收财权,原先供给礼部的各种实物固然不必礼部再去折算、变卖,但这笔支出也就归户部捡账了,礼部担心的就是户部万一拿不出来,影响了抡才大典,这责任谁负得起?
礼部尚书徐学谟自己倒没说什么狠话,但礼部一位心学派的员外郎在奏疏中就指名道姓的说了这么一番话:“嗣后倘使抡才大典囿于户部财窘而遇挫,高部堂可愿呈首以谢乎?”
万一将来因为你户部拿不出钱来,导致抡才大典受了影响,你高司徒是不是愿意献上自己的人头以谢天下?
相比礼部动不动就搞“无限拔高”,刑部方面的表现就很有“法度”。没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谈什么财权到底该归谁,刑部尚书舒化一本正经地呈上了刑部的收支册,并且主动提供明细:把刑部去年的实物税直接抵扣部分除外,刑部整年最终亏空为七万五仟六佰四十七两三钱四分白银。
舒部堂还很严谨地表示,如果户部愿意把刑部以往的亏空全部补齐,他本人代表刑部完全同意上交财权。
至于你问刑部历年一共亏空多少?舒部堂的账目算得很清楚,把从永乐年间(出现北京刑部开始算)直到万历十四年的账通通拿了出来,合计亏空六十四万多两。
同时舒部堂还很认真负责地说:早前有不少亏空已经成了死账,连债主都找不到了,所以这些算是可以赖账的部分。不过即便去掉这些,户部也想要接过刑部财权,也必须先帮刑部填补一共二十七万四千多两银子的亏空再说。
这样就还剩下工部。
工部恐怕是这次反对声浪最高的部衙,错非是考虑到高家家丁的战斗力太强,人数也太多的话,可能连白玉楼别院都要被工部的人打上门去了。
众所周知,从六部的地位来说,吏部、户部和礼部的地位比较高;兵部属于中等,但一旦发生战争,则重要性立刻提升;至于刑部和工部的地位,一般就相对比较低。
尤其是工部,在大明朝的历史中,还没有出现工部尚书直接入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工部尚书都需要先升为吏部或者礼部尚书,然后才比较有机会成为内阁大学士。因此从地位上说,工部的话语权在六部之中是最低的。
但是,如果从实际“利润”来说,其他机构都不如工部。就连吏部和户部这样的要害部门,在这方面也不如工部。因为工部的工作范围很广,而且都牵扯到巨额利润。
户部管的钱或许最多,但户部想弄点油水其实还挺难的。除非在任尚书着实头铁,直接将什么银子给截留了,留部自用——那你是大爷,没什么好说。
工部直接管的钱或许不如户部,但它经手各种国家级大工程,随便笔下一划拉,雇工价格高了点、买卖材料贵了点……那都是大把的银子,甚至你还不是很好追究:我一个读书人不熟悉行情很正常嘛!
而工部的工作范围非常广,宫殿的修建维护、城墙的修建维护、运河的开凿维护、道路的建设维护、皇陵的修建维护等等,这些都归工部管理。甚至就连铁矿、金矿的开发(朝廷官营的),也归工部管理。
这些都是利润很大的项目,每个工程下来都是不少的收入。工部主抓这些工程,无论是那些大商人还是地方衙门都离不开工部的审批。比如地方官想维修城墙,如果没有工部的审核,根本就不能动工。
高务实现在要把这些财权通通收归户部,只给工部保留审批权,却不准工部直接插手,那工部哪能同意?
要知道,工部尚书石星前一次已经“暴露”了,他是心学派的人。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书友20170827171407966”、“soviet2003”、“新扬州好佬”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