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杨四畏和李如松,吴兑和梁梦龙又谈到了曹簠。
曹簠是当前仍留在辽东的本地将领之中职务最高的一人,也是家丁实力在辽东仅次于李成梁的大将。从他被高务实从牢房里救出来开始,便成为高务实在辽东平衡李成梁实力的重要人物。
但是按照朱翊钧今天的决断来看,李成梁虽然去职辽帅、回京荣养,但李家军本身并没有直接削弱,反而还因为李如松的回镇而有加强——李如松麾下有他一直带着走的五千骑兵,这支兵马回到辽东,事实上反而使李家军的实力从赫图阿拉大败中得以恢复,依旧在辽东本镇保持了约三万四五千左右的嫡系。
曹家的嫡系家丁此刻有约八千,但曹家的兵力并不全在曹簠本人手中,其弟曹简手里也有一千。此次曹簠升调蓟镇总兵,按照将门习惯,应该不会把全部家丁带走,预计至少会多留一千给弟弟曹简作为“看家”之用,甚至有可能留下两千。
如此算来,曹簠可能带走五六千家丁去蓟镇,这样的话辽东的实学派嫡系兵力将出现明显下降。此消彼长,李家军的实力反而还压了实学派一头。
虽然高务实、吴兑与梁梦龙都不至于把李家军当成假想敌来看待,辽东的实学嫡系军队也不是为了震慑李家军而部署,但客观现实就是谁手里的实力足,谁说话就有底气。
辽东的实学嫡系原本也就三万上下,一旦被曹簠带走五六千,反而比李家军少了一万左右,这肯定会影响话语权。京华虽然在辽东有着大量的武装家丁,但那并非朝廷军队,是不会被摆上台面的。
吴兑和梁梦龙都认为应该继续往辽东掺沙子,至少也应该保证实学嫡系军队的人数与李家军持平或基本持平。
高务实皱着眉头,问道:“调谁去才能补上这一万的缺?麻家军也好,马家军也罢,能够带去一万兵马的有几个?马栋已经在辽东了,马林手里也没有一万家丁,据我了解他只有三千左右的家丁(马家家丁是纯骑兵,人数比较少,毕竟像李成梁那么能捞钱的将门绝无仅有)。
麻家倒是有,但能带去一万的只有麻贵一人。可是麻贵早已是总兵,咱们不可能让他去做辽东副总兵吧?”
吴兑道:“其实有一万兵的倒也不止麻家,南军刘氏是可以拿得出来的,就是不知道日新你留着刘綎在西南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否则的话,刘綎现在倒是可以来做辽东副帅,其麾下的家丁可以作为四川班军北调。”
刘綎入缅作战时的身份是腾冲游击,战后当然因功晋升,到现在职务已经提升到了分守云南车孟参将——这个职务是战后新设的,所辖防区颇大,大致上是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以及孟定御夷府、孟艮御夷府和孟琏长官司,基本上占了大半个缅北。
与此同时,刘綎所部还有监视缅甸的职责,其中包括监督缅甸东吁王朝上缴赔款等事。
虽然此时的东吁王朝被高务实强行拆分,南方的勃固王朝已经独立并被京华掌控,成立了勃固警备军,而东吁王朝本身也被京华实际上军管,但名义上东吁王朝仍然存在,所以刘綎所部依旧是作为震慑力量存在。
当然,如果单从防卫角度而言,东吁王朝现在根本没有武装力量了,刘綎所部随时可以调离,云南方面只需要匀出镇守缅北的兵力即可。不过,刘綎留在南方是高务实为可能出现的杨应龙作乱准备的,现在调离的话并不是很稳妥。
“刘綎留在西南,是我担心对察哈尔大战之后西南宵小趁机作乱,当前辽东的局势还不至于非要刘綎北上。况且刘綎及所部久在西南,骤然北调东北,跨越万里,未必合适。”
吴兑想了想,道:“若是刘綎不便北上,那我还有一个人选:萧如薰。”
这次还不等高务实开口,梁梦龙便问道:“萧如薰现在是宁夏副总兵,改调辽东副总兵自无不可,但他可没有一万家丁。”
那是当然,宁夏虽然可以与鄂尔多斯部贸易,但当地经济水平本就不高,鄂尔多斯部的经济水平同样不如土默特,所以宁夏方面的将领并不富裕。而萧如薰这个副总兵还是西北之乱独守一城的大功换来的,时间并不长,自然没有拥兵一万的可能。
实际上他虽然名为副总兵,手底下的家丁甚至不到两千。这个实力在宁夏镇其实并不差,但如果放去辽东就显然不行,根本镇不住场面——马栋、麻承勋、戚金这三位实学派将领的家丁都比他多。
盘算至此,高务实忽然想明白一个以前忽视过的问题:原历史上从李成梁去职回京,到他二度镇辽,基本上是正好十年,而这十年之中,辽东总兵官居然换了八个。
这其中,只有第一个接任李成梁位置的杨绍勋和最后一个马林干了两年,剩下的人基本都只做了一年左右,甚至不到一年。
这其中杨绍勋能做两年是因为他本就是李成梁的亲信部将,马林能做两年是因为当时辽事已经变得很复杂,可以说情况都比较特殊。
剩下的人里头,李如松、李如梅兄弟不必说(前几章写到过),尤继先、董一元、王保为什么干不长久?自然是因为李家军不配合,而李家军不配合他们就干不下去,则是因为他们带去的随任家丁压不住李家军。
这里要注意的是他们三人的任职时间,他们三个的任期算在一起,是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到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
换句话说,正是李如松在朝鲜作战的期间。再换句话说,就是李家军实力还比较强大的时间段内。
王保之后就是李如松班师接任,数月之后李如松战死,李如梅接任。李如梅因为“畏敌”被免,接任者依旧是李家军亲信——孙守廉。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铁岭卫人出身的李家军嫡系部将孙守廉居然稳不住辽东局面,只干了半年出头就被革任回卫,紧接着朝廷就启用了宣大系将领马林。
马林乃是名将马芳次子,在当时而言属于自带光环的那种,而且原历史上由于马栋声名不彰,马林被看做是马芳的实际继承人,马家军嫡系几乎都在他手中,故而他在辽东坚持了两年,才因为局面仍无好转而被二度镇辽的李成梁取代。
高务实发现,在这八位总兵里头,李如松是一个分界点。
在李如松出任辽帅之前,李家军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外地来的总兵放在眼里,拒不配合工作,由此外地总兵干不长久。
李如松之后的情况就变了,李家军实力大衰,虽然朝廷接连用李家军嫡系将领为辽帅,此刻却反而稳不住辽东形势。结果用了宣大系的马林之后,居然局势稍定,坚持了两年。
但马林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并不能更进一步把局势扭转回来,因此朝廷仍然觉得不足,最终只好把李成梁又放了回去。
可惜,此时的李成梁因为李家军实力大衰,他本人也感受到朝廷对他的严重猜忌,因此回任之后不再补充嫡系力量,对女真也采取了纵容态度,只求面子上没有大乱就算完成了任务。辽东大局遂不可挽回地滑向了对努尔哈赤更有利的局面。
高务实此时忽然有个设想:假使前期由外地调任辽东的总兵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李家军,辽东方面的局势还会糜烂至斯吗?
但这个设想即便是在现在也并不好达成:李家军没有经历朝鲜一战的损耗,实力还是过于强大,如今只要李如松回镇,就依旧有着三万五千左右的家丁。家丁的战斗力不必再重复说明了,这支军队简单的说就是依旧能够吊打任何女真强酋。
而如果高务实要完成刚才这个设想,则实学派方面必须有至少不弱于李家军的实力,然而实学系将领当中没有哪一家将领能凑够那么多的家丁——哪怕是麻家军,全家族的家丁也没超过两万,其实际上的家主麻贵,手里也就万把人,而且麻贵不可能去做辽东副总兵。
既然如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核心不够,多部来凑”。实学派虽然找不出一个能媲美铁岭李氏的将门,但可以选择多调派几员将领去辽东。每个将领都带几千家丁赴任,总兵力也就上去了。
高务实提出多调几员将领去辽东,吴兑和梁梦龙思索了片刻,都表示原则上同意。不过对于调派哪些人,大家还得商议一下。
这一通商议颇费了些时间,最终的结果是实学派选调现任宁夏副总兵萧如薰、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大同镇中军坐营(同游击衔)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蒙古族)、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蒙古族)、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至辽东任职,各将官皆准家丁随任。
这一批次选调将领颇多,而且级别不一,涵盖了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四个级别。而兵部准备给于的随任家丁额度则颇为宽限——由于随任家丁是可以领取高额军饷的,所以兵部会规定员额。
这其中,宁夏副总兵萧如薰拟给随任家丁五千额定,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拟给随任家丁两千额定,大同镇中军坐营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三人拟各给一千五百额定,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拟各给一千额定。
如果按照额定员数计算,这次兵部调动他们去辽东,足足给了15500随任家丁员额。即便曹簠带走五千家丁去蓟镇上任,辽东实学系将领所掌握的兵力也会达到四万,超过李家军嫡系兵力。
不过员额归员额,萧如薰他们能不能凑齐这样的数目却比较难说。至少在高务实看来,萧如薰本人要凑齐五千家丁就几乎是在做梦,除非他把萧家的家丁全部带去辽东,一点都不给三个哥哥(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留。
但这肯定不可能,他三个哥哥有两个参将一个游击,怎么可能把家丁全给四弟带走?以高务实对家丁训练之困难的了解来看,萧如薰现在手头不知道有没有两千人,此次如果顺利调任辽东副总兵,能够凑上三千就算了不得了。
至于其他将领,手边多半也不足兵部给出的数,按照高务实预计,这一万五千员额虽然放在这里,但他们能带去一万人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兵部的员额给多了不是没用,他们现在手边没有这么多,到了辽东再募集也是朝廷制度准许的。
倘若是原先的话,这样的募集还很容易随便拉些人头凑数,不过这个漏洞后来被高务实和梁梦龙堵死了——在高务实任兵部左侍郎的时候,他给梁梦龙出了个主意,兵部现在会对九边各镇将领的家丁进行审核考比,如果不能达标,就会被兵部拒绝提供员额给饷。
兵部本身当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去考核,因此该考核任务分别交给了两个人:一是该镇巡按御史,二是当地兵备道。不过考虑到文官们可能未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高务实又干脆把自家家丁护卫队的入队标准拿了出来,略微下调了一点要求,转交给兵部实行。
不要奇怪,高家家丁护卫队的标准绝对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那个标准是戚继光定的,现在要给兵部颁行于整个九边使用,当然需要降低一下标准。
比如高家家丁甚至对身高有要求,这个就不适合给边军用——边军有些人虽然个头不高(多是因为出身差,早年营养不良导致),但他们打仗其实很猛。
高务实三人选定出来的这批将领别看高级将领好像不多,但其实个个都不简单。比如玉泉营守备杜松,就是后来那位杜黑子、“杜太师”,而尤世功则是陕西榆林将门出身,和本该在后来出任辽东总兵的尤继先是同族。
至于余下诸位,则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原历史上以宣大边军入援朝鲜的将领,个个都挂着一堆的战功牌。
可以说这一次调动是真正从实学派宣大(包括延绥、宁夏)系嫡系之中抽调精锐,大举渗透辽东的一次调动。一旦完成调动,宣大系在辽东至少可以与李家军分庭抗礼。
不过,高务实一贯的态度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稳妥,因此在调动宣大精锐的基础上,他还提出要提拔辽东本地非铁岭系将领,夯实实学派在辽东军中的基本盘。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曹簠是当前仍留在辽东的本地将领之中职务最高的一人,也是家丁实力在辽东仅次于李成梁的大将。从他被高务实从牢房里救出来开始,便成为高务实在辽东平衡李成梁实力的重要人物。
但是按照朱翊钧今天的决断来看,李成梁虽然去职辽帅、回京荣养,但李家军本身并没有直接削弱,反而还因为李如松的回镇而有加强——李如松麾下有他一直带着走的五千骑兵,这支兵马回到辽东,事实上反而使李家军的实力从赫图阿拉大败中得以恢复,依旧在辽东本镇保持了约三万四五千左右的嫡系。
曹家的嫡系家丁此刻有约八千,但曹家的兵力并不全在曹簠本人手中,其弟曹简手里也有一千。此次曹簠升调蓟镇总兵,按照将门习惯,应该不会把全部家丁带走,预计至少会多留一千给弟弟曹简作为“看家”之用,甚至有可能留下两千。
如此算来,曹簠可能带走五六千家丁去蓟镇,这样的话辽东的实学派嫡系兵力将出现明显下降。此消彼长,李家军的实力反而还压了实学派一头。
虽然高务实、吴兑与梁梦龙都不至于把李家军当成假想敌来看待,辽东的实学嫡系军队也不是为了震慑李家军而部署,但客观现实就是谁手里的实力足,谁说话就有底气。
辽东的实学嫡系原本也就三万上下,一旦被曹簠带走五六千,反而比李家军少了一万左右,这肯定会影响话语权。京华虽然在辽东有着大量的武装家丁,但那并非朝廷军队,是不会被摆上台面的。
吴兑和梁梦龙都认为应该继续往辽东掺沙子,至少也应该保证实学嫡系军队的人数与李家军持平或基本持平。
高务实皱着眉头,问道:“调谁去才能补上这一万的缺?麻家军也好,马家军也罢,能够带去一万兵马的有几个?马栋已经在辽东了,马林手里也没有一万家丁,据我了解他只有三千左右的家丁(马家家丁是纯骑兵,人数比较少,毕竟像李成梁那么能捞钱的将门绝无仅有)。
麻家倒是有,但能带去一万的只有麻贵一人。可是麻贵早已是总兵,咱们不可能让他去做辽东副总兵吧?”
吴兑道:“其实有一万兵的倒也不止麻家,南军刘氏是可以拿得出来的,就是不知道日新你留着刘綎在西南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否则的话,刘綎现在倒是可以来做辽东副帅,其麾下的家丁可以作为四川班军北调。”
刘綎入缅作战时的身份是腾冲游击,战后当然因功晋升,到现在职务已经提升到了分守云南车孟参将——这个职务是战后新设的,所辖防区颇大,大致上是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以及孟定御夷府、孟艮御夷府和孟琏长官司,基本上占了大半个缅北。
与此同时,刘綎所部还有监视缅甸的职责,其中包括监督缅甸东吁王朝上缴赔款等事。
虽然此时的东吁王朝被高务实强行拆分,南方的勃固王朝已经独立并被京华掌控,成立了勃固警备军,而东吁王朝本身也被京华实际上军管,但名义上东吁王朝仍然存在,所以刘綎所部依旧是作为震慑力量存在。
当然,如果单从防卫角度而言,东吁王朝现在根本没有武装力量了,刘綎所部随时可以调离,云南方面只需要匀出镇守缅北的兵力即可。不过,刘綎留在南方是高务实为可能出现的杨应龙作乱准备的,现在调离的话并不是很稳妥。
“刘綎留在西南,是我担心对察哈尔大战之后西南宵小趁机作乱,当前辽东的局势还不至于非要刘綎北上。况且刘綎及所部久在西南,骤然北调东北,跨越万里,未必合适。”
吴兑想了想,道:“若是刘綎不便北上,那我还有一个人选:萧如薰。”
这次还不等高务实开口,梁梦龙便问道:“萧如薰现在是宁夏副总兵,改调辽东副总兵自无不可,但他可没有一万家丁。”
那是当然,宁夏虽然可以与鄂尔多斯部贸易,但当地经济水平本就不高,鄂尔多斯部的经济水平同样不如土默特,所以宁夏方面的将领并不富裕。而萧如薰这个副总兵还是西北之乱独守一城的大功换来的,时间并不长,自然没有拥兵一万的可能。
实际上他虽然名为副总兵,手底下的家丁甚至不到两千。这个实力在宁夏镇其实并不差,但如果放去辽东就显然不行,根本镇不住场面——马栋、麻承勋、戚金这三位实学派将领的家丁都比他多。
盘算至此,高务实忽然想明白一个以前忽视过的问题:原历史上从李成梁去职回京,到他二度镇辽,基本上是正好十年,而这十年之中,辽东总兵官居然换了八个。
这其中,只有第一个接任李成梁位置的杨绍勋和最后一个马林干了两年,剩下的人基本都只做了一年左右,甚至不到一年。
这其中杨绍勋能做两年是因为他本就是李成梁的亲信部将,马林能做两年是因为当时辽事已经变得很复杂,可以说情况都比较特殊。
剩下的人里头,李如松、李如梅兄弟不必说(前几章写到过),尤继先、董一元、王保为什么干不长久?自然是因为李家军不配合,而李家军不配合他们就干不下去,则是因为他们带去的随任家丁压不住李家军。
这里要注意的是他们三人的任职时间,他们三个的任期算在一起,是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到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
换句话说,正是李如松在朝鲜作战的期间。再换句话说,就是李家军实力还比较强大的时间段内。
王保之后就是李如松班师接任,数月之后李如松战死,李如梅接任。李如梅因为“畏敌”被免,接任者依旧是李家军亲信——孙守廉。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铁岭卫人出身的李家军嫡系部将孙守廉居然稳不住辽东局面,只干了半年出头就被革任回卫,紧接着朝廷就启用了宣大系将领马林。
马林乃是名将马芳次子,在当时而言属于自带光环的那种,而且原历史上由于马栋声名不彰,马林被看做是马芳的实际继承人,马家军嫡系几乎都在他手中,故而他在辽东坚持了两年,才因为局面仍无好转而被二度镇辽的李成梁取代。
高务实发现,在这八位总兵里头,李如松是一个分界点。
在李如松出任辽帅之前,李家军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外地来的总兵放在眼里,拒不配合工作,由此外地总兵干不长久。
李如松之后的情况就变了,李家军实力大衰,虽然朝廷接连用李家军嫡系将领为辽帅,此刻却反而稳不住辽东形势。结果用了宣大系的马林之后,居然局势稍定,坚持了两年。
但马林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并不能更进一步把局势扭转回来,因此朝廷仍然觉得不足,最终只好把李成梁又放了回去。
可惜,此时的李成梁因为李家军实力大衰,他本人也感受到朝廷对他的严重猜忌,因此回任之后不再补充嫡系力量,对女真也采取了纵容态度,只求面子上没有大乱就算完成了任务。辽东大局遂不可挽回地滑向了对努尔哈赤更有利的局面。
高务实此时忽然有个设想:假使前期由外地调任辽东的总兵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李家军,辽东方面的局势还会糜烂至斯吗?
但这个设想即便是在现在也并不好达成:李家军没有经历朝鲜一战的损耗,实力还是过于强大,如今只要李如松回镇,就依旧有着三万五千左右的家丁。家丁的战斗力不必再重复说明了,这支军队简单的说就是依旧能够吊打任何女真强酋。
而如果高务实要完成刚才这个设想,则实学派方面必须有至少不弱于李家军的实力,然而实学系将领当中没有哪一家将领能凑够那么多的家丁——哪怕是麻家军,全家族的家丁也没超过两万,其实际上的家主麻贵,手里也就万把人,而且麻贵不可能去做辽东副总兵。
既然如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核心不够,多部来凑”。实学派虽然找不出一个能媲美铁岭李氏的将门,但可以选择多调派几员将领去辽东。每个将领都带几千家丁赴任,总兵力也就上去了。
高务实提出多调几员将领去辽东,吴兑和梁梦龙思索了片刻,都表示原则上同意。不过对于调派哪些人,大家还得商议一下。
这一通商议颇费了些时间,最终的结果是实学派选调现任宁夏副总兵萧如薰、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大同镇中军坐营(同游击衔)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蒙古族)、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蒙古族)、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至辽东任职,各将官皆准家丁随任。
这一批次选调将领颇多,而且级别不一,涵盖了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四个级别。而兵部准备给于的随任家丁额度则颇为宽限——由于随任家丁是可以领取高额军饷的,所以兵部会规定员额。
这其中,宁夏副总兵萧如薰拟给随任家丁五千额定,蓟州燕河营参将任自强拟给随任家丁两千额定,大同镇中军坐营高策、大同入卫游击沈栋、宣府东路游击解生三人拟各给一千五百额定,大同宁虏堡守备摆赛、宁夏玉泉营守备杜松、延绥双山堡守备尤世功、大同守口堡守备杨登山拟各给一千额定。
如果按照额定员数计算,这次兵部调动他们去辽东,足足给了15500随任家丁员额。即便曹簠带走五千家丁去蓟镇上任,辽东实学系将领所掌握的兵力也会达到四万,超过李家军嫡系兵力。
不过员额归员额,萧如薰他们能不能凑齐这样的数目却比较难说。至少在高务实看来,萧如薰本人要凑齐五千家丁就几乎是在做梦,除非他把萧家的家丁全部带去辽东,一点都不给三个哥哥(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留。
但这肯定不可能,他三个哥哥有两个参将一个游击,怎么可能把家丁全给四弟带走?以高务实对家丁训练之困难的了解来看,萧如薰现在手头不知道有没有两千人,此次如果顺利调任辽东副总兵,能够凑上三千就算了不得了。
至于其他将领,手边多半也不足兵部给出的数,按照高务实预计,这一万五千员额虽然放在这里,但他们能带去一万人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兵部的员额给多了不是没用,他们现在手边没有这么多,到了辽东再募集也是朝廷制度准许的。
倘若是原先的话,这样的募集还很容易随便拉些人头凑数,不过这个漏洞后来被高务实和梁梦龙堵死了——在高务实任兵部左侍郎的时候,他给梁梦龙出了个主意,兵部现在会对九边各镇将领的家丁进行审核考比,如果不能达标,就会被兵部拒绝提供员额给饷。
兵部本身当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去考核,因此该考核任务分别交给了两个人:一是该镇巡按御史,二是当地兵备道。不过考虑到文官们可能未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高务实又干脆把自家家丁护卫队的入队标准拿了出来,略微下调了一点要求,转交给兵部实行。
不要奇怪,高家家丁护卫队的标准绝对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那个标准是戚继光定的,现在要给兵部颁行于整个九边使用,当然需要降低一下标准。
比如高家家丁甚至对身高有要求,这个就不适合给边军用——边军有些人虽然个头不高(多是因为出身差,早年营养不良导致),但他们打仗其实很猛。
高务实三人选定出来的这批将领别看高级将领好像不多,但其实个个都不简单。比如玉泉营守备杜松,就是后来那位杜黑子、“杜太师”,而尤世功则是陕西榆林将门出身,和本该在后来出任辽东总兵的尤继先是同族。
至于余下诸位,则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原历史上以宣大边军入援朝鲜的将领,个个都挂着一堆的战功牌。
可以说这一次调动是真正从实学派宣大(包括延绥、宁夏)系嫡系之中抽调精锐,大举渗透辽东的一次调动。一旦完成调动,宣大系在辽东至少可以与李家军分庭抗礼。
不过,高务实一贯的态度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稳妥,因此在调动宣大精锐的基础上,他还提出要提拔辽东本地非铁岭系将领,夯实实学派在辽东军中的基本盘。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