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7章 三路凯旋(十一)决战西域(三)
在察哈尔部的营帐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布日哈图,这位“全蒙古的太师”面色沉肃,此刻正盯着面前的林丹巴图尔,眉头紧锁,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够洞察林丹巴图尔的内心。
林丹巴图尔,察哈尔部命中注定的大汗,虽然年纪尚小,但此刻却已经有了些大汗的模样。他虽然有些泄气,但闪动的目光说明他并不甘心,因此故意说了一番泄气话,然后静静等待着布日哈图的决策。
林丹巴图尔知道,面前这位智勇双全的太师便是察哈尔全部的希望,所有不甘屈服的蒙古人,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布日哈图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林丹台吉,我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明军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补给充足。而我们察哈尔部虽然英勇善战,但在兵力上仍是无法与明军及其仆从军相比的。
更别说,我们更大的困局是完全打不起消耗战——大明有亿兆人丁,就算前线不胜,他们这六万大军逐渐消耗殆尽,可那又如何?死了六万,那便再来六万,无穷无尽。故我们正面与明军交战,即便有一时之胜,也断无长期之胜。”
林丹巴图尔听后,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布日哈图所言非虚,察哈尔部已经陷入了困境。这其中的道理,早在去年布日哈图出兵甘肃前就分析给他听过。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优势在于几近无穷的人口。多年前的明廷难以发挥这一优势,原因是他们财政困难。
然而自从高拱、高务实伯侄先后当政,明廷逐渐扭转了这一局面。尤其是高务实出任明廷户部尚书以来,明军以肉眼可见速度很快补上了财政短板,因此即便高务实当初北伐并未采用什么奇计妙策,依然迫使察哈尔部只能排除万难,冒死西迁。
当时布日哈图就告诉他,出兵甘肃并不是为了反攻明朝,而只是稍稍打乱明军西征的步伐,将他们的西征尽可能往后拖延。事实证明,太师又是对的,明军的西征至少被拖延了半年,甚至可能拖延了一年时间。
然而即便如此,绝对实力的绝对差距仍是不容质疑的。拖延只是拖延,并不会改变时局的最终走向。
林丹巴图尔小脸铁青,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他依然有一种期待——既然太师算准了一切,那他就应该对今天的局面有所预计。所以,他也应该有所措置才对。
果然不出林丹巴图尔所料,布日哈图没有多等,很快继续说道:“然而,直接放弃作战向西逃跑也并非上策。我们的军队中,除了察哈尔本部蒙军之外,还有在叶尔羌招募的仆从军,以及收拢的瓦剌败军。这些部队的忠诚度难以保证,若我们察哈尔军逃跑,他们可能会士气崩溃,甚至投降明军,对我们察哈尔本部发动反叛。”
林丹巴图尔听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明白,布日哈图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些仆从军和瓦剌败军虽然暂时归顺了察哈尔部,但他们的忠诚度确实难以保证。
叶尔羌是被察哈尔军事征服的,并且那次征服在叶尔羌人看来明显有突然袭击的感觉,因此叶尔羌本地人并不心服。加上察哈尔与叶尔羌zj信仰也不同,就更加加深了这种潜在的矛盾。
如今察哈尔军力强势,叶尔羌仆从军自然不敢造次,但如果察哈尔面对明军一枪不发转身就跑,叶尔羌仆从军还会老老实实跟着察哈尔蒙军撤离吗?恐怕他们反而更愿意选择就地投靠来袭的明军,甚至为了抬高身价而对察哈尔军反戈一击。
至于瓦剌残部,情况也不甚妙。他们的确有万余可战之兵,但他们的部落此刻应该大多已经落入明军之手——听说已经被分配给了额尔德木图,这一次则可能由博硕克图来看管。
总之不论如何,他们的部落、家族应该都在明军手中,除非他们能完全抛弃这些,否则就一定有不少人希望与明军讲和,然后回到自己的部落。
布日哈图和他说过,跟这种人谈蒙古人的荣耀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从源流来看,他们也不算纯正的蒙古人——瓦剌的源流是成吉思汗早期征服的部落,后来算作蒙古罢了。而且瓦剌还有个大问题,他们四部现在的首领也都不是黄金家族出身,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乎什么“蒙古荣耀”。
更何况,黄金家族拥有的土默特不也臣服大明了吗?还有鄂尔多斯部,人家可是济农,是全蒙古的副汗,不也臣服大明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都能臣服,他们瓦剌有什么心理负担?打不过就加入,这在草原上并不丢人。
两人各自陷入了沉思,其他与会将领更不敢多言,营帐内只有烛火的噼啪声在回荡。过了许久,布日哈图终于打破了沉默:“我有一个计划,或许可以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
包括林丹巴图尔在内的所有人都瞬间向他投去目光。布日哈图面色平静,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位置详细解释起来:“我们可以派少量察哈尔部骑兵监督叶尔羌军与瓦剌残部去抵抗和消耗明军。
叶尔羌军人多势众,可以让他们去抵抗明军北线主力刘綎部;而瓦剌残部虽然人少,但勇猛善战,可以让他们去抵抗明军南线的额尔德木图部。”
林丹巴图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明白布日哈图的计划意在分散明军的注意力,同时消耗他们的力量。他点头表示赞同,并问道:“那么,我们的主力又该如何行动呢?”
布日哈图微微一笑,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线路:“我们的主力将假意坐镇叶尔羌城,宣称会按照战事发展来随时分兵救援南、北两路前线,实则暗中集结,准备西进布哈拉,攻击安集延。
安集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在平时,我们反而不好打它的主意。然而眼下我们面临大战,布哈拉人一定不会料到我们的主力不去与明军血战,反而突然出兵安集延。
林丹台吉,诸位,若我们能将安集延一举攻下,不仅可以为察哈尔部找到新的落脚点,而且根据地形来看,安集延东、南、北三面环山,正好可以防备明军继续死咬着我们不放。
?????55.?????
与此同时,安集延往西却有道路,方便我们在站稳脚跟之后继续西进。若能一举拿下撒马尔罕,那就正如林丹巴图尔所言,我察哈尔部又得到了一处汗业之基!”
林丹巴图尔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站起身,紧握拳头道:“此计甚妙!那么,就由我亲自带领小股精锐骑兵去偷袭安集延吧!”
布日哈图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有些担心林丹巴图尔的年纪。此时一名魁梧的将领站了出来,朝布日哈图抱拳道:“太师,塔什海愿做林丹台吉的先锋!”
布日哈图面色一喜,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二人愿意为我蒙古奋力一击,本太师自无不允。林丹巴图尔、塔什海,你二人清点扎鲁特、奈曼两个鄂克托,随时准备奇袭安集延!”
林丹巴图尔与塔什海立刻领命。林丹巴图尔第一次受命领军,表现得跃跃欲试,而塔什海虽然看起来也才二十多岁年纪,但却面色沉肃,毫无兴奋之情,只是眼中闪过的厉芒表露出他已经动了杀机——布哈拉人,安集延这处宝地我塔什海要了!
布日哈图这些年深感察哈尔部暮气深重,因此颇为重用年轻将领,而塔什海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在西迁时还只有十几岁,但在他父亲于西征途中战死之后,他就接掌了父亲留下的勇士,在击败叶尔羌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战后布日哈图掌握实权,很快把察哈尔八个鄂克托之一的奈曼鄂克托交给他执掌,而他也很好的完成了布日哈图交代的任务——清剿叶尔羌残部,稳定驻防地区,随军“东征甘肃”等等。每一次他都能不负众望,逐渐成为布日哈图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本来,布日哈图就想让塔什海去拿下安集延的打算,但林丹巴图尔的突然请战让布日哈图犹豫了一下。
诚然,从军事上而言塔什海是最佳的人选,但如果考虑到大汗重病,林丹台吉迟早会成为大汗,那么从政治上而言,林丹台吉就成了奇袭安集延的最佳人选。
可是,林丹台吉毕竟还不到十岁,就算蒙古人打小就活在马背上,这个年纪也顶多只能随军前进不被落下,真让他去作战肯定不可能。
但塔什海果然聪明,见到太师犹豫了一下,立刻站出来主动请战,而且还不用旁人提醒,一开口就给自己定为“林丹台吉的先锋”。这就帮了布日哈图的大忙,否则布日哈图还要依靠自己的权威来给林丹台吉背书——无论如何,将来的大汗第一次出战,总不好反而做塔什海的部下。毕竟,塔什海可不是黄金家族的出身。
接下来的日子里,察哈尔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行动。
布日哈图首先挑选了一批忠诚的将领和精锐骑兵,分别派往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进行监督。他亲自与这些将领交谈,传达了察哈尔部的决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士气。
他告诉他们,这是一场关乎察哈尔部生死存亡的战斗,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如果正面战场打得不够激烈,在一旁观战的布哈拉、哈萨克乃至其他各种势力,就一定不会放松警惕。
当然,他还要悄悄和这些亲信将领交底,告诉他们虽然正面战场要看起来打得非常激烈,但他们却不能让自己麾下的察哈尔精骑损失太多,因为此战的目的是让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去消耗明军实力,而他们自己则还要在合适的时机突然撤军西进,去安集延与大军会合。
同时,布日哈图也亲自去了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军中,向他们表明了死战的决心,让他们知道察哈尔部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他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忠诚于察哈尔部,共同抵抗明军,不仅胜利终将属于他们,而且在战胜之后会有巨大的好处。
比如,哈密一带将被划给叶尔羌军屯驻,让他们在察哈尔治下拥有高度的自治权;瓦剌残部则将在明军败退之后回到瓦剌诸地,察哈尔与他们保持盟友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至于明军败退时丢弃的物资,察哈尔本部也只取一半,剩下的一半按照叶尔羌与瓦剌两军的战果来分配。
总之,布日哈图许下的诺言看起来非常实诚,既大方又不失真实——他要是说得再过,那就显得太假了。布日哈图很好的拿捏了其中的分寸。
在准备期间,布日哈图还亲自检查了军队的装备和补给情况。他深知,在战场上,一支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军队往往能够占据优势。因此,他下令全军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与部落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
他当然知道布哈拉的态度肯定是坐山观虎斗,而哈萨克虽然肯定会对紧邻的瓦剌四部旧地有兴趣,但面对博硕克图却未必能取胜——他都知道,但他仍然要派人求援。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哈萨克人或许还无所谓,但布哈拉人则很可能会怀疑,这就加大了奇袭安集延的难度。
在林丹巴图尔准备偷袭安集延的同时,布日哈图也在大张旗鼓地集结察哈尔部的主力。他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和步兵,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随时打算去与明军决战的。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雪夜,林丹巴图尔和塔什海率领的两个鄂克托精锐骑兵悄悄地出发了。他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进,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安集延东边的山脉外侧。
感谢接连不断的大雪,感谢气势汹汹的明军,享受了好些年和平的布哈拉驻安集延守军根本没料到会有一支奇兵已经离他们不远。
此刻,摆在林丹和塔什海面前的最后阻碍,就是面前高耸且被大雪封冻的山脉。他们这一路西进已经损失了三成随军战马,要想翻越山脉,至少还要再留下几成战马。或许当他们抵达安集延的时候,出战时的战马只能剩下一两成。
然而两人虽然心疼,却并不颓废,反而互相对视一眼,用力道:“为了蒙古,此战必胜!”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谢谢!
在察哈尔部的营帐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布日哈图,这位“全蒙古的太师”面色沉肃,此刻正盯着面前的林丹巴图尔,眉头紧锁,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够洞察林丹巴图尔的内心。
林丹巴图尔,察哈尔部命中注定的大汗,虽然年纪尚小,但此刻却已经有了些大汗的模样。他虽然有些泄气,但闪动的目光说明他并不甘心,因此故意说了一番泄气话,然后静静等待着布日哈图的决策。
林丹巴图尔知道,面前这位智勇双全的太师便是察哈尔全部的希望,所有不甘屈服的蒙古人,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布日哈图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林丹台吉,我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明军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补给充足。而我们察哈尔部虽然英勇善战,但在兵力上仍是无法与明军及其仆从军相比的。
更别说,我们更大的困局是完全打不起消耗战——大明有亿兆人丁,就算前线不胜,他们这六万大军逐渐消耗殆尽,可那又如何?死了六万,那便再来六万,无穷无尽。故我们正面与明军交战,即便有一时之胜,也断无长期之胜。”
林丹巴图尔听后,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布日哈图所言非虚,察哈尔部已经陷入了困境。这其中的道理,早在去年布日哈图出兵甘肃前就分析给他听过。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优势在于几近无穷的人口。多年前的明廷难以发挥这一优势,原因是他们财政困难。
然而自从高拱、高务实伯侄先后当政,明廷逐渐扭转了这一局面。尤其是高务实出任明廷户部尚书以来,明军以肉眼可见速度很快补上了财政短板,因此即便高务实当初北伐并未采用什么奇计妙策,依然迫使察哈尔部只能排除万难,冒死西迁。
当时布日哈图就告诉他,出兵甘肃并不是为了反攻明朝,而只是稍稍打乱明军西征的步伐,将他们的西征尽可能往后拖延。事实证明,太师又是对的,明军的西征至少被拖延了半年,甚至可能拖延了一年时间。
然而即便如此,绝对实力的绝对差距仍是不容质疑的。拖延只是拖延,并不会改变时局的最终走向。
林丹巴图尔小脸铁青,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他依然有一种期待——既然太师算准了一切,那他就应该对今天的局面有所预计。所以,他也应该有所措置才对。
果然不出林丹巴图尔所料,布日哈图没有多等,很快继续说道:“然而,直接放弃作战向西逃跑也并非上策。我们的军队中,除了察哈尔本部蒙军之外,还有在叶尔羌招募的仆从军,以及收拢的瓦剌败军。这些部队的忠诚度难以保证,若我们察哈尔军逃跑,他们可能会士气崩溃,甚至投降明军,对我们察哈尔本部发动反叛。”
林丹巴图尔听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明白,布日哈图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些仆从军和瓦剌败军虽然暂时归顺了察哈尔部,但他们的忠诚度确实难以保证。
叶尔羌是被察哈尔军事征服的,并且那次征服在叶尔羌人看来明显有突然袭击的感觉,因此叶尔羌本地人并不心服。加上察哈尔与叶尔羌zj信仰也不同,就更加加深了这种潜在的矛盾。
如今察哈尔军力强势,叶尔羌仆从军自然不敢造次,但如果察哈尔面对明军一枪不发转身就跑,叶尔羌仆从军还会老老实实跟着察哈尔蒙军撤离吗?恐怕他们反而更愿意选择就地投靠来袭的明军,甚至为了抬高身价而对察哈尔军反戈一击。
至于瓦剌残部,情况也不甚妙。他们的确有万余可战之兵,但他们的部落此刻应该大多已经落入明军之手——听说已经被分配给了额尔德木图,这一次则可能由博硕克图来看管。
总之不论如何,他们的部落、家族应该都在明军手中,除非他们能完全抛弃这些,否则就一定有不少人希望与明军讲和,然后回到自己的部落。
布日哈图和他说过,跟这种人谈蒙古人的荣耀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从源流来看,他们也不算纯正的蒙古人——瓦剌的源流是成吉思汗早期征服的部落,后来算作蒙古罢了。而且瓦剌还有个大问题,他们四部现在的首领也都不是黄金家族出身,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乎什么“蒙古荣耀”。
更何况,黄金家族拥有的土默特不也臣服大明了吗?还有鄂尔多斯部,人家可是济农,是全蒙古的副汗,不也臣服大明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都能臣服,他们瓦剌有什么心理负担?打不过就加入,这在草原上并不丢人。
两人各自陷入了沉思,其他与会将领更不敢多言,营帐内只有烛火的噼啪声在回荡。过了许久,布日哈图终于打破了沉默:“我有一个计划,或许可以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
包括林丹巴图尔在内的所有人都瞬间向他投去目光。布日哈图面色平静,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位置详细解释起来:“我们可以派少量察哈尔部骑兵监督叶尔羌军与瓦剌残部去抵抗和消耗明军。
叶尔羌军人多势众,可以让他们去抵抗明军北线主力刘綎部;而瓦剌残部虽然人少,但勇猛善战,可以让他们去抵抗明军南线的额尔德木图部。”
林丹巴图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明白布日哈图的计划意在分散明军的注意力,同时消耗他们的力量。他点头表示赞同,并问道:“那么,我们的主力又该如何行动呢?”
布日哈图微微一笑,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线路:“我们的主力将假意坐镇叶尔羌城,宣称会按照战事发展来随时分兵救援南、北两路前线,实则暗中集结,准备西进布哈拉,攻击安集延。
安集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在平时,我们反而不好打它的主意。然而眼下我们面临大战,布哈拉人一定不会料到我们的主力不去与明军血战,反而突然出兵安集延。
林丹台吉,诸位,若我们能将安集延一举攻下,不仅可以为察哈尔部找到新的落脚点,而且根据地形来看,安集延东、南、北三面环山,正好可以防备明军继续死咬着我们不放。
?????55.?????
与此同时,安集延往西却有道路,方便我们在站稳脚跟之后继续西进。若能一举拿下撒马尔罕,那就正如林丹巴图尔所言,我察哈尔部又得到了一处汗业之基!”
林丹巴图尔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站起身,紧握拳头道:“此计甚妙!那么,就由我亲自带领小股精锐骑兵去偷袭安集延吧!”
布日哈图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有些担心林丹巴图尔的年纪。此时一名魁梧的将领站了出来,朝布日哈图抱拳道:“太师,塔什海愿做林丹台吉的先锋!”
布日哈图面色一喜,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二人愿意为我蒙古奋力一击,本太师自无不允。林丹巴图尔、塔什海,你二人清点扎鲁特、奈曼两个鄂克托,随时准备奇袭安集延!”
林丹巴图尔与塔什海立刻领命。林丹巴图尔第一次受命领军,表现得跃跃欲试,而塔什海虽然看起来也才二十多岁年纪,但却面色沉肃,毫无兴奋之情,只是眼中闪过的厉芒表露出他已经动了杀机——布哈拉人,安集延这处宝地我塔什海要了!
布日哈图这些年深感察哈尔部暮气深重,因此颇为重用年轻将领,而塔什海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在西迁时还只有十几岁,但在他父亲于西征途中战死之后,他就接掌了父亲留下的勇士,在击败叶尔羌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战后布日哈图掌握实权,很快把察哈尔八个鄂克托之一的奈曼鄂克托交给他执掌,而他也很好的完成了布日哈图交代的任务——清剿叶尔羌残部,稳定驻防地区,随军“东征甘肃”等等。每一次他都能不负众望,逐渐成为布日哈图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本来,布日哈图就想让塔什海去拿下安集延的打算,但林丹巴图尔的突然请战让布日哈图犹豫了一下。
诚然,从军事上而言塔什海是最佳的人选,但如果考虑到大汗重病,林丹台吉迟早会成为大汗,那么从政治上而言,林丹台吉就成了奇袭安集延的最佳人选。
可是,林丹台吉毕竟还不到十岁,就算蒙古人打小就活在马背上,这个年纪也顶多只能随军前进不被落下,真让他去作战肯定不可能。
但塔什海果然聪明,见到太师犹豫了一下,立刻站出来主动请战,而且还不用旁人提醒,一开口就给自己定为“林丹台吉的先锋”。这就帮了布日哈图的大忙,否则布日哈图还要依靠自己的权威来给林丹台吉背书——无论如何,将来的大汗第一次出战,总不好反而做塔什海的部下。毕竟,塔什海可不是黄金家族的出身。
接下来的日子里,察哈尔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行动。
布日哈图首先挑选了一批忠诚的将领和精锐骑兵,分别派往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进行监督。他亲自与这些将领交谈,传达了察哈尔部的决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士气。
他告诉他们,这是一场关乎察哈尔部生死存亡的战斗,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如果正面战场打得不够激烈,在一旁观战的布哈拉、哈萨克乃至其他各种势力,就一定不会放松警惕。
当然,他还要悄悄和这些亲信将领交底,告诉他们虽然正面战场要看起来打得非常激烈,但他们却不能让自己麾下的察哈尔精骑损失太多,因为此战的目的是让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去消耗明军实力,而他们自己则还要在合适的时机突然撤军西进,去安集延与大军会合。
同时,布日哈图也亲自去了叶尔羌军和瓦剌残部军中,向他们表明了死战的决心,让他们知道察哈尔部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他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忠诚于察哈尔部,共同抵抗明军,不仅胜利终将属于他们,而且在战胜之后会有巨大的好处。
比如,哈密一带将被划给叶尔羌军屯驻,让他们在察哈尔治下拥有高度的自治权;瓦剌残部则将在明军败退之后回到瓦剌诸地,察哈尔与他们保持盟友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至于明军败退时丢弃的物资,察哈尔本部也只取一半,剩下的一半按照叶尔羌与瓦剌两军的战果来分配。
总之,布日哈图许下的诺言看起来非常实诚,既大方又不失真实——他要是说得再过,那就显得太假了。布日哈图很好的拿捏了其中的分寸。
在准备期间,布日哈图还亲自检查了军队的装备和补给情况。他深知,在战场上,一支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军队往往能够占据优势。因此,他下令全军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与部落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
他当然知道布哈拉的态度肯定是坐山观虎斗,而哈萨克虽然肯定会对紧邻的瓦剌四部旧地有兴趣,但面对博硕克图却未必能取胜——他都知道,但他仍然要派人求援。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哈萨克人或许还无所谓,但布哈拉人则很可能会怀疑,这就加大了奇袭安集延的难度。
在林丹巴图尔准备偷袭安集延的同时,布日哈图也在大张旗鼓地集结察哈尔部的主力。他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和步兵,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随时打算去与明军决战的。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雪夜,林丹巴图尔和塔什海率领的两个鄂克托精锐骑兵悄悄地出发了。他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进,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安集延东边的山脉外侧。
感谢接连不断的大雪,感谢气势汹汹的明军,享受了好些年和平的布哈拉驻安集延守军根本没料到会有一支奇兵已经离他们不远。
此刻,摆在林丹和塔什海面前的最后阻碍,就是面前高耸且被大雪封冻的山脉。他们这一路西进已经损失了三成随军战马,要想翻越山脉,至少还要再留下几成战马。或许当他们抵达安集延的时候,出战时的战马只能剩下一两成。
然而两人虽然心疼,却并不颓废,反而互相对视一眼,用力道:“为了蒙古,此战必胜!”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