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封禅(九)太师威
撒马尔罕,这个名字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的传说与荣耀。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兴衰更替。亚历山大大帝曾将其誉为“最美丽的城市”,而后来的教派文化在此地更是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当布日哈图的军队兵临城下,撒马尔罕再次成为了战争的焦点。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繁荣昌盛,如今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城墙上,穆明和他的士兵们紧张地巡视着,他们知道,从东方而来的察哈尔部不仅是“蒙古正统”,而且因为紧靠繁荣富强的明国,所以也称得上装备精良、战术多变,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围城之初,撒马尔罕的居民们还保持着一丝乐观,他们相信城墙的坚固和守军的勇猛。然而,随着布日哈图军队的持续围困,食物和水源开始变得紧张,城内的市场逐渐萧条,往日的繁华不再。居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少吃东西,为可能到来的长期围困做准备。
布日哈图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这并不是因为他把时间当做他最大的盟友,而是故意要给布哈拉军队造成这种心理印象。
事实上,布日哈图很着急,因为他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控制区,撒马尔罕就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地盘,是他和察哈尔部翻身的本钱。
他的军队在城外扎下营寨,两路主力已经会合,重新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切断了撒马尔罕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围城的日子里,布日哈图的士兵们也并不闲着,他们在营地中进行着各种训练,从周边地区搞来各种简易材料打造攻城器械,看起来是准备随时发动攻势。
在围城的压力下,撒马尔罕的守军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墙上的士兵们日夜警戒,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穆明作为大汗,更是身先士卒,他亲自巡视城墙,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围城期间,撒马尔罕的居民们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特别是城内的工匠们,他们投入到了防御工作中,利用自己的技艺,加固城墙,制造防御器械。
尽管生活变得艰苦,但撒马尔罕的居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抵御外敌的侵袭。撒马尔罕经历过无数次战争,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他们精神的支柱。他们回忆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从中汲取力量,坚信撒马尔罕能够再次迎来和平与繁荣。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布日哈图这些天里绝不只是在练兵和打造器械,这些行动不过是为了掩盖他的真实目的。布哈拉汗国上下可能都没有人认真读过来自东方的兵书,不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但布日哈图是读过的,而且读得很熟。
在撒马尔罕的城墙下,一支察哈尔军如同夜色中的幽灵,继续着他们的行动——他们在挖掘地道。察哈尔部蒙军的战士们挥动着铲子,每一铲土都被小心翼翼地移走,地道逐渐延伸,穿过了中亚坚硬的土地,直指撒马尔罕的城墙。
城墙之上,穆明和他的将领们警惕地轮番巡视着,他们并未察觉到地面下的暗流涌动。穆明坚信城墙的坚固,以及守军的勇猛,他认为这些足以抵御任何外来的侵袭。
然而,随着地道的深入,布日哈图的军队终于判断出来,他们已经挖到了撒马尔罕的城墙之下。于是,在报告给太师之后,察哈尔蒙军开始在城墙脚下秘密埋设炸药。
这些炸药来历多元,有些是当年西迁叶尔羌之前从大明搞到的,有些是到达叶尔羌之后自制的。尽管可能多少有些良莠不齐,但火药就是火药,只要量大到一定程度,引爆之后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足以动摇城墙的根基。
终于,在抵达撒马尔罕之后第八日,这个无月的夜晚,布日哈图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兴奋的林丹巴图尔亲自点燃长长的引线,火光在黑暗中划过一道亮丽的轨迹,顺着地道、向着城墙脚下的炸药飞速蔓延。
“轰!”一声巨响,震天动地,撒马尔罕的城墙在爆炸声中颤抖。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城墙的一段在爆炸中拱起、崩塌,顷刻间化为无数碎片四散飞溅。
穆明和他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他们不是没有见过火药,也不是不知道火药可以用于爆炸,但他们确实头一次见到火药被如此使用。
一来,火药是很昂贵的物资,要一次炸毁一段城墙,这其中的花费可想而知;二来,中亚的地下水可不如东方的中原那般充裕,相对就造成了地面的坚实,所以挖地道本身也很有难度,被用于战争的时候并不算多,至少远少于中原。
布日哈图当初在研究高务实时学会的这一手绝技,竟然有了“一招鲜,吃遍天”的趋势,这可能是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不过,布哈拉人并未放弃。穆明高举战刀,发出震天的怒吼,紧急率领着他的亲军冲向了缺口——果不其然,察哈尔蒙军正欲乘机杀入。
布哈拉大汗亲军毫不犹豫地与涌入的察哈尔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刀光剑影中,布哈拉士兵的勇猛让察哈尔军的首次进攻受挫,甚至在塔什海亲自赶往缺口处督战后,也没能改变战场劣势的局面,察哈尔蒙军被迫暂时撤退,重新整顿。
战术的成功与战斗的失败让布日哈图十分不满,七八名将领被他亲自拿鞭子抽得皮开肉绽,连屡立战功的塔什海都挨了三鞭,左手手臂印上了三道比大拇指还宽的血痕。不过,对于塔什海这样的硬汉来说,鞭子并不疼,疼的是面子。
看他那咬碎钢牙般的表情和铁青的脸色就知道,他现在只想报仇,只想洗刷今夜的耻辱。
林丹巴图尔出面为众将求情,表示刚才的失利主要还是因为缺口不够宽,察哈尔的勇士们实际上很难投入战斗,很多人只能在后面干着急,而前线缺口交战的勇士们却总是只有百余人左右。
布日哈图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也有苦衷且不便公开解释——火药是很宝贵的!
不过,事已至此,现在还真就没法省着用了,如果迟迟拿不下撒马尔罕,谁都说不准将来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布日哈图深吸一口气,开口赦免了众将未能陷城之罪,然后命令士兵再次挖掘地道,埋设炸药。由于察哈尔蒙军早已有了一系列降低噪音的挖地道法门,再加上布哈拉军又没有足够的监听地下声响的手段,这一次地道挖掘依旧比较顺利。
两日之后的上午,第二次爆炸再次震撼了撒马尔罕,城墙上又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缺口。
连带着上次震塌之后还未能完全修补完成的缺口,布日哈图的三路精兵,今日如同猛虎下山,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了攻击。
穆明和他的军队再次迎战,但面对三面受敌的绝境,他们的力量开始逐渐减弱。尽管布哈拉的士兵们依旧奋不顾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但城墙的进一步崩塌和察哈尔军的不断涌入,使得穆明清楚地意识到,撒马尔罕已经无法守住。
战斗持续到了正午,布哈拉新汗布拉德·穆明已经全身浴血,但他的眼中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然而,在与塔什海激烈的交锋后,穆明的右臂被塔什海砍伤,被迫退回阵中包扎。
他的部下们看着他们年轻的大汗,坚决地将他从战场上带走。穆明回头望了一眼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眼中闪过一丝哀伤,但他没有开口制止部下们的行动。他知道,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布哈拉守军的残部在穆明的带领下开始向西撤退,前往布哈拉城。他们知道,在那里,在布哈拉汗国的都城,他们将与察哈尔军进行最后的决战。穆明的心中充满了决绝,即使撒马尔罕失守,他也绝不会放弃,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布哈拉汗国的尊严和荣耀。
穆明已经决定在布哈拉城重整旗鼓,集结所有能够集结的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布日哈图,站在撒马尔罕的废墟之上,凝视着西方,他同样知道这场战争还未结束,但他的决心同样坚定,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为了蒙古。
穆明撤退的途中,他不断回忆着撒马尔罕的战斗,思考着布日哈图的战术和自己的应对之策。他意识到,面对布日哈图这样的敌人,仅仅依靠城墙的防御是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策略和准备。
在布哈拉城,穆明召集了他的将领们,讨论着接下来的战斗计划。他们知道,布日哈图的军队在攻城器械和战术上都有独到之处,而他们必须找到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穆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战术,利用布哈拉城的地形和城内的资源,与敌人进行周旋。
穆明命令士兵们加强城墙的防御,同时在城内挖掘地道,安装一种瓮型扩音器用于监听,以便在敌人攻城时进行反击。他还命令城内的工匠们加紧制造各种防御器械,如弩车、投石机等,以增强城防。
同时,穆明也意识到了士气的重要性。他亲自巡视士兵,鼓舞他们的斗志,告诉他们撒马尔罕的失守只是因为敌军采用了他们过去不曾见过的偷袭之法,如今敌军的手段已然暴露,他们仍然有机会在布哈拉城取得胜利。穆明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他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约莫半个月后,布日哈图的军队果然来到了布哈拉城下。他们看着这座坚固的城市,知道这将是又一场艰苦的战斗。布日哈图并没有因为撒马尔罕的胜利而骄傲自满,他知道穆明不会轻易放弃,布哈拉城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战斗再次打响,布日哈图的军队似乎也知道对方已经有了对地道爆破的防备,并未试图复刻撒马尔罕的打法,而是发起了猛烈的正面攻势。
然而,穆明和他的士兵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利用在这个时代还不算落后的防御器械,有效地抵御了布日哈图大军的攻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穆明不是简单的防御,他甚至开始利用原本用于防备察哈尔军地道爆破所反挖的地道。在一次夜袭中,穆明亲自率领一队精兵,从地道中出击,打了布日哈图一个措手不及。这次夜袭虽然不可能击退察哈尔蒙军,但却给了布日哈图一个警示,让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布哈拉汗并非易于对付的对手。
战斗就这样持续了数日,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穆明在布哈拉城的坚守,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支持。布哈拉城的居民们也参与到了战斗中,他们为士兵们提供食物和水源,帮助治疗伤员,整个城市都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布日哈图在城外的营帐中,凝视着布哈拉城,心中也在权衡着战局。他知道,如果继续强攻,即使能够攻下布哈拉城,自己的军队也会损失惨重。他开始考虑其他的战略,希望能够以更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在军事会议上,布日哈图的将领们提出了多种建议,包括继续围困、发动心理战、甚至暗中派遣小队进行破坏。布日哈图认真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然后做出了决定。
他认为在这种时候,不管什么招数都可以试一试。比如先对布哈拉城进行围困,削弱城内的防御力量,然后再寻找机会发动总攻。同时,他也派遣使者进入城内,试图说服穆明投降,承诺给予他和布哈拉城的所有人以优待。
然而,穆明拒绝了布日哈图的提议。他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城外的敌军,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只要他坚持下去,不久之后便会出现转机。
布日哈图的围困又持续了十余日,双方都在消耗着对方的耐心和力量。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有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正在向布哈拉城进发。
这个消息给了穆明和他的士兵们新的希望。他们知道来者是谁——哈萨克人,他们应邀前来帮布哈拉汗解围,前提是布哈拉汗将来要向哈萨克称臣。
称臣虽然屈辱,但总好过被人吞并。现在布哈拉人有了希望,认为只要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他们就有机会扭转战局。穆明立即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准备迎接布日哈图可能发动的最后攻势。
布日哈图得知援军的消息后,也感到了压力。他知道,如果援军到达,自己的优势就可能不复存在,甚至面临被人内外夹击的危险。他决定在援军到来之前,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攻击,希望能够一举奠定胜局。
不过,他并不是如穆明判断的那样打算对布哈拉城发动最后的攻势,而是留下大部分军队继续围城,自己却亲率精锐北上,正面迎击哈萨克军!
——
感谢书友“圆月弯刀杀人”、“逗布”、“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撒马尔罕,这个名字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无数的传说与荣耀。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兴衰更替。亚历山大大帝曾将其誉为“最美丽的城市”,而后来的教派文化在此地更是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当布日哈图的军队兵临城下,撒马尔罕再次成为了战争的焦点。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繁荣昌盛,如今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城墙上,穆明和他的士兵们紧张地巡视着,他们知道,从东方而来的察哈尔部不仅是“蒙古正统”,而且因为紧靠繁荣富强的明国,所以也称得上装备精良、战术多变,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围城之初,撒马尔罕的居民们还保持着一丝乐观,他们相信城墙的坚固和守军的勇猛。然而,随着布日哈图军队的持续围困,食物和水源开始变得紧张,城内的市场逐渐萧条,往日的繁华不再。居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少吃东西,为可能到来的长期围困做准备。
布日哈图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这并不是因为他把时间当做他最大的盟友,而是故意要给布哈拉军队造成这种心理印象。
事实上,布日哈图很着急,因为他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控制区,撒马尔罕就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地盘,是他和察哈尔部翻身的本钱。
他的军队在城外扎下营寨,两路主力已经会合,重新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切断了撒马尔罕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围城的日子里,布日哈图的士兵们也并不闲着,他们在营地中进行着各种训练,从周边地区搞来各种简易材料打造攻城器械,看起来是准备随时发动攻势。
在围城的压力下,撒马尔罕的守军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墙上的士兵们日夜警戒,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穆明作为大汗,更是身先士卒,他亲自巡视城墙,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围城期间,撒马尔罕的居民们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特别是城内的工匠们,他们投入到了防御工作中,利用自己的技艺,加固城墙,制造防御器械。
尽管生活变得艰苦,但撒马尔罕的居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抵御外敌的侵袭。撒马尔罕经历过无数次战争,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他们精神的支柱。他们回忆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从中汲取力量,坚信撒马尔罕能够再次迎来和平与繁荣。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布日哈图这些天里绝不只是在练兵和打造器械,这些行动不过是为了掩盖他的真实目的。布哈拉汗国上下可能都没有人认真读过来自东方的兵书,不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但布日哈图是读过的,而且读得很熟。
在撒马尔罕的城墙下,一支察哈尔军如同夜色中的幽灵,继续着他们的行动——他们在挖掘地道。察哈尔部蒙军的战士们挥动着铲子,每一铲土都被小心翼翼地移走,地道逐渐延伸,穿过了中亚坚硬的土地,直指撒马尔罕的城墙。
城墙之上,穆明和他的将领们警惕地轮番巡视着,他们并未察觉到地面下的暗流涌动。穆明坚信城墙的坚固,以及守军的勇猛,他认为这些足以抵御任何外来的侵袭。
然而,随着地道的深入,布日哈图的军队终于判断出来,他们已经挖到了撒马尔罕的城墙之下。于是,在报告给太师之后,察哈尔蒙军开始在城墙脚下秘密埋设炸药。
这些炸药来历多元,有些是当年西迁叶尔羌之前从大明搞到的,有些是到达叶尔羌之后自制的。尽管可能多少有些良莠不齐,但火药就是火药,只要量大到一定程度,引爆之后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足以动摇城墙的根基。
终于,在抵达撒马尔罕之后第八日,这个无月的夜晚,布日哈图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兴奋的林丹巴图尔亲自点燃长长的引线,火光在黑暗中划过一道亮丽的轨迹,顺着地道、向着城墙脚下的炸药飞速蔓延。
“轰!”一声巨响,震天动地,撒马尔罕的城墙在爆炸声中颤抖。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城墙的一段在爆炸中拱起、崩塌,顷刻间化为无数碎片四散飞溅。
穆明和他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他们不是没有见过火药,也不是不知道火药可以用于爆炸,但他们确实头一次见到火药被如此使用。
一来,火药是很昂贵的物资,要一次炸毁一段城墙,这其中的花费可想而知;二来,中亚的地下水可不如东方的中原那般充裕,相对就造成了地面的坚实,所以挖地道本身也很有难度,被用于战争的时候并不算多,至少远少于中原。
布日哈图当初在研究高务实时学会的这一手绝技,竟然有了“一招鲜,吃遍天”的趋势,这可能是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不过,布哈拉人并未放弃。穆明高举战刀,发出震天的怒吼,紧急率领着他的亲军冲向了缺口——果不其然,察哈尔蒙军正欲乘机杀入。
布哈拉大汗亲军毫不犹豫地与涌入的察哈尔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刀光剑影中,布哈拉士兵的勇猛让察哈尔军的首次进攻受挫,甚至在塔什海亲自赶往缺口处督战后,也没能改变战场劣势的局面,察哈尔蒙军被迫暂时撤退,重新整顿。
战术的成功与战斗的失败让布日哈图十分不满,七八名将领被他亲自拿鞭子抽得皮开肉绽,连屡立战功的塔什海都挨了三鞭,左手手臂印上了三道比大拇指还宽的血痕。不过,对于塔什海这样的硬汉来说,鞭子并不疼,疼的是面子。
看他那咬碎钢牙般的表情和铁青的脸色就知道,他现在只想报仇,只想洗刷今夜的耻辱。
林丹巴图尔出面为众将求情,表示刚才的失利主要还是因为缺口不够宽,察哈尔的勇士们实际上很难投入战斗,很多人只能在后面干着急,而前线缺口交战的勇士们却总是只有百余人左右。
布日哈图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也有苦衷且不便公开解释——火药是很宝贵的!
不过,事已至此,现在还真就没法省着用了,如果迟迟拿不下撒马尔罕,谁都说不准将来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布日哈图深吸一口气,开口赦免了众将未能陷城之罪,然后命令士兵再次挖掘地道,埋设炸药。由于察哈尔蒙军早已有了一系列降低噪音的挖地道法门,再加上布哈拉军又没有足够的监听地下声响的手段,这一次地道挖掘依旧比较顺利。
两日之后的上午,第二次爆炸再次震撼了撒马尔罕,城墙上又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缺口。
连带着上次震塌之后还未能完全修补完成的缺口,布日哈图的三路精兵,今日如同猛虎下山,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了攻击。
穆明和他的军队再次迎战,但面对三面受敌的绝境,他们的力量开始逐渐减弱。尽管布哈拉的士兵们依旧奋不顾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但城墙的进一步崩塌和察哈尔军的不断涌入,使得穆明清楚地意识到,撒马尔罕已经无法守住。
战斗持续到了正午,布哈拉新汗布拉德·穆明已经全身浴血,但他的眼中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然而,在与塔什海激烈的交锋后,穆明的右臂被塔什海砍伤,被迫退回阵中包扎。
他的部下们看着他们年轻的大汗,坚决地将他从战场上带走。穆明回头望了一眼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眼中闪过一丝哀伤,但他没有开口制止部下们的行动。他知道,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布哈拉守军的残部在穆明的带领下开始向西撤退,前往布哈拉城。他们知道,在那里,在布哈拉汗国的都城,他们将与察哈尔军进行最后的决战。穆明的心中充满了决绝,即使撒马尔罕失守,他也绝不会放弃,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布哈拉汗国的尊严和荣耀。
穆明已经决定在布哈拉城重整旗鼓,集结所有能够集结的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布日哈图,站在撒马尔罕的废墟之上,凝视着西方,他同样知道这场战争还未结束,但他的决心同样坚定,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为了蒙古。
穆明撤退的途中,他不断回忆着撒马尔罕的战斗,思考着布日哈图的战术和自己的应对之策。他意识到,面对布日哈图这样的敌人,仅仅依靠城墙的防御是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策略和准备。
在布哈拉城,穆明召集了他的将领们,讨论着接下来的战斗计划。他们知道,布日哈图的军队在攻城器械和战术上都有独到之处,而他们必须找到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穆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战术,利用布哈拉城的地形和城内的资源,与敌人进行周旋。
穆明命令士兵们加强城墙的防御,同时在城内挖掘地道,安装一种瓮型扩音器用于监听,以便在敌人攻城时进行反击。他还命令城内的工匠们加紧制造各种防御器械,如弩车、投石机等,以增强城防。
同时,穆明也意识到了士气的重要性。他亲自巡视士兵,鼓舞他们的斗志,告诉他们撒马尔罕的失守只是因为敌军采用了他们过去不曾见过的偷袭之法,如今敌军的手段已然暴露,他们仍然有机会在布哈拉城取得胜利。穆明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他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约莫半个月后,布日哈图的军队果然来到了布哈拉城下。他们看着这座坚固的城市,知道这将是又一场艰苦的战斗。布日哈图并没有因为撒马尔罕的胜利而骄傲自满,他知道穆明不会轻易放弃,布哈拉城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战斗再次打响,布日哈图的军队似乎也知道对方已经有了对地道爆破的防备,并未试图复刻撒马尔罕的打法,而是发起了猛烈的正面攻势。
然而,穆明和他的士兵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利用在这个时代还不算落后的防御器械,有效地抵御了布日哈图大军的攻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穆明不是简单的防御,他甚至开始利用原本用于防备察哈尔军地道爆破所反挖的地道。在一次夜袭中,穆明亲自率领一队精兵,从地道中出击,打了布日哈图一个措手不及。这次夜袭虽然不可能击退察哈尔蒙军,但却给了布日哈图一个警示,让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布哈拉汗并非易于对付的对手。
战斗就这样持续了数日,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穆明在布哈拉城的坚守,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支持。布哈拉城的居民们也参与到了战斗中,他们为士兵们提供食物和水源,帮助治疗伤员,整个城市都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布日哈图在城外的营帐中,凝视着布哈拉城,心中也在权衡着战局。他知道,如果继续强攻,即使能够攻下布哈拉城,自己的军队也会损失惨重。他开始考虑其他的战略,希望能够以更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在军事会议上,布日哈图的将领们提出了多种建议,包括继续围困、发动心理战、甚至暗中派遣小队进行破坏。布日哈图认真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然后做出了决定。
他认为在这种时候,不管什么招数都可以试一试。比如先对布哈拉城进行围困,削弱城内的防御力量,然后再寻找机会发动总攻。同时,他也派遣使者进入城内,试图说服穆明投降,承诺给予他和布哈拉城的所有人以优待。
然而,穆明拒绝了布日哈图的提议。他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城外的敌军,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只要他坚持下去,不久之后便会出现转机。
布日哈图的围困又持续了十余日,双方都在消耗着对方的耐心和力量。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有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正在向布哈拉城进发。
这个消息给了穆明和他的士兵们新的希望。他们知道来者是谁——哈萨克人,他们应邀前来帮布哈拉汗解围,前提是布哈拉汗将来要向哈萨克称臣。
称臣虽然屈辱,但总好过被人吞并。现在布哈拉人有了希望,认为只要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他们就有机会扭转战局。穆明立即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准备迎接布日哈图可能发动的最后攻势。
布日哈图得知援军的消息后,也感到了压力。他知道,如果援军到达,自己的优势就可能不复存在,甚至面临被人内外夹击的危险。他决定在援军到来之前,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攻击,希望能够一举奠定胜局。
不过,他并不是如穆明判断的那样打算对布哈拉城发动最后的攻势,而是留下大部分军队继续围城,自己却亲率精锐北上,正面迎击哈萨克军!
——
感谢书友“圆月弯刀杀人”、“逗布”、“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