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9章:一统幽州
阿骨打害怕白起会真的攻过来,于是连忙派出使者前去试探,却得到秦军的态度很坚决,一副你不给我就自取四郡一属国的姿态。
多尔衮都能看出秦军不想打了,暂时不会对满清构成威胁,阿骨打自然也能看出这一点,但看出来是一回事,有没有胆子硬撑下去又是另一回事。
哪怕秦军不攻过来,仅仅只是陈兵边界,就能给金军莫大的压力。
背后有这么一柄尖刀在,阿骨打还怎么可能放心的去攻略满洲?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双线作战,阿骨打迫不得已之下,只能提前归还四郡一属国,而这也在满清内部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为了安抚内部的人,阿骨打拿出褚英所下的圣旨,这也是褚英唯一下达的圣旨。
有了这份圣旨在,阿骨打的割地求和之举,可就不是软弱无能了,而是奉旨和谈,可以光明正大和秦军签订和平协议,并把丧权辱国之罪都推到已死的褚英的头上。
不得不说,褚英的人生就是个悲剧,活着的时候被各方利用,连死了都能还在被利用。
远在盛京的多尔衮,得知阿骨打竟如此软弱,为求和平,不惜割让四郡一属国,足足半个辽州给秦军时,自然是大喜过望。
他断定阿骨打此举必定会遭到全体国民的唾弃,阿骨打也会越来越不得人心,这场争端才开始他就已经赢一半了。
可当阿骨打拿出了褚英的圣旨后,多尔衮不但再也笑不出来了,而且还有苦难言。
多尔衮明面上也承认褚英的地位的,并打着为褚英报仇的口号攻讦阿骨打,可现在阿骨打拿出了褚英的圣旨,表示是奉褚英的命令行事,那他这边自然也就尴尬了。
认可褚英的圣旨的话,等于一起承担丧权辱国的骂名,毕竟褚英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不认课的话,等于承认弑君的事实,毕竟阿骨打这个外人都尊褚英之令行事,你爱新觉罗自家人却不尊,这不明白这弑君一事就是你干的嘛。
褚英的这道圣旨,多尔衮无论认不认,对他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一时间不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褚英,你是爱新觉罗家的罪人。”
多尔衮一脸愤怒的大吼起来,简直恨不得把褚英的尸体挖出来鞭尸。
他早就知道褚英是个蠢货,但怎么也没想到褚英会这么蠢,割让四郡一属国以求和,这等丧权辱国的条约都肯签,他就不考虑签了之后的后果吗?
一番发泄后,多尔衮看向康熙乾隆:“都别愣着了,快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康熙和乾隆相识一眼后,康熙站出:“殿下,事到如今,唯有顺势而为了。”
言下之意,就是承认褚英的圣旨,毕竟这虽会让爱新觉罗家承担骂名,但总比多尔衮承担弑君骂名的好。
多尔衮也知别无他法,可心中就是不甘心,只得咒骂道:“真就是个祸害,死了都不让人安生。”
多尔衮承认了褚英的圣旨,并命乾隆为使前往卢龙塞,与阿骨打的使者完颜晟一起,参与了合约的签订。
和秦军签订和平条约这么大的事,多尔衮自然不可能让阿骨打一手操办,他怕秦金两方又什么密谋,所以才会也参与进来。
多尔衮和阿骨打虽相互指责对方弑君,并且已经大打出手,可这毕竟是满清的内部事宜,在彻底篡清成功之前,阿骨打也不可能将多尔衮彻底撇在一边,那样的话秦清条约也就名不副实了,所以只能让多尔衮参与进条约的签订当中。
多尔衮
最终,秦清金三家于卢龙塞进行谈判,并在秦使李鸿章的主导下达成统一,共同签署《秦清卢龙条约》。
《秦清卢龙条约》共有大小协议21条,第一条就是满清割让原属于幽州的四郡一属国,共计44县之地给秦军,自此两国相约国界互不侵犯。
第二条则是限制驻军,秦清两国的交界地带,驻军都不得超过万人。
第三条是清国撤离幽州时,可以撤走幽州胡人,却不能带走幽州汉人。
第四条……
第五……
总而言之,这次条约的签订,虽直接割地半州,却没有让满清赔款,勉强也算是给满清留了一点面子。
不过失去了四郡一属国的满清,直接损失了近百万汉人人口,这对满清来说无异于一次大出血,就算重新一统也再难以恢复巅峰荣光了。
条约签订才一结束后,阿骨打就召回了四郡一属国的驻军,收缩兵力死守辽州的同时,还能解放了数万兵力投入到满洲攻略当中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得知阿骨打已将驻军调回,白起也没有违背协议,第一时间放回了金兀术完颜洪烈等人的同时,下令让公孙轩辕、薛仁贵、苏定方、卫青、薛仁贵五将,各领一万骑兵,前去接收四郡一属国的控制权。
辽西五县,辽东十一县,这十六个县落入满清之手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百姓深受满人迫害,民怨极大,对于秦军的到来自然是欢呼雀跃。
秦军在接收的过程中,基本没遇到多少抵抗,传檄而定。
玄菟五县,乐浪十八县,辽东属国五县,这二十八县之地中短的被满清统治了十余年,长的更是已经统治了几十年。
年轻一代基本忘却了自己汉人的身份,唯有老一辈还记得自己是汉人,可却没有多少话语权。
这二十八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满清的统治,所以自然并不欢迎秦军的到来,在接收的过程中秦军也遭遇打了反抗。
当然,这点反抗对于秦军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但凡反抗就全部杀光,杀到他们不敢反抗为止。
乱世需重典,满清能杀到他们忘记祖宗,秦军自然也能杀到他们重新记起来。
仅仅过了十日,就有三十五个县被秦军占领,四郡一属国大部都已落入秦军之手。
分裂了数十年的幽州终于再次统一。
阿骨打害怕白起会真的攻过来,于是连忙派出使者前去试探,却得到秦军的态度很坚决,一副你不给我就自取四郡一属国的姿态。
多尔衮都能看出秦军不想打了,暂时不会对满清构成威胁,阿骨打自然也能看出这一点,但看出来是一回事,有没有胆子硬撑下去又是另一回事。
哪怕秦军不攻过来,仅仅只是陈兵边界,就能给金军莫大的压力。
背后有这么一柄尖刀在,阿骨打还怎么可能放心的去攻略满洲?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双线作战,阿骨打迫不得已之下,只能提前归还四郡一属国,而这也在满清内部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为了安抚内部的人,阿骨打拿出褚英所下的圣旨,这也是褚英唯一下达的圣旨。
有了这份圣旨在,阿骨打的割地求和之举,可就不是软弱无能了,而是奉旨和谈,可以光明正大和秦军签订和平协议,并把丧权辱国之罪都推到已死的褚英的头上。
不得不说,褚英的人生就是个悲剧,活着的时候被各方利用,连死了都能还在被利用。
远在盛京的多尔衮,得知阿骨打竟如此软弱,为求和平,不惜割让四郡一属国,足足半个辽州给秦军时,自然是大喜过望。
他断定阿骨打此举必定会遭到全体国民的唾弃,阿骨打也会越来越不得人心,这场争端才开始他就已经赢一半了。
可当阿骨打拿出了褚英的圣旨后,多尔衮不但再也笑不出来了,而且还有苦难言。
多尔衮明面上也承认褚英的地位的,并打着为褚英报仇的口号攻讦阿骨打,可现在阿骨打拿出了褚英的圣旨,表示是奉褚英的命令行事,那他这边自然也就尴尬了。
认可褚英的圣旨的话,等于一起承担丧权辱国的骂名,毕竟褚英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不认课的话,等于承认弑君的事实,毕竟阿骨打这个外人都尊褚英之令行事,你爱新觉罗自家人却不尊,这不明白这弑君一事就是你干的嘛。
褚英的这道圣旨,多尔衮无论认不认,对他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一时间不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褚英,你是爱新觉罗家的罪人。”
多尔衮一脸愤怒的大吼起来,简直恨不得把褚英的尸体挖出来鞭尸。
他早就知道褚英是个蠢货,但怎么也没想到褚英会这么蠢,割让四郡一属国以求和,这等丧权辱国的条约都肯签,他就不考虑签了之后的后果吗?
一番发泄后,多尔衮看向康熙乾隆:“都别愣着了,快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康熙和乾隆相识一眼后,康熙站出:“殿下,事到如今,唯有顺势而为了。”
言下之意,就是承认褚英的圣旨,毕竟这虽会让爱新觉罗家承担骂名,但总比多尔衮承担弑君骂名的好。
多尔衮也知别无他法,可心中就是不甘心,只得咒骂道:“真就是个祸害,死了都不让人安生。”
多尔衮承认了褚英的圣旨,并命乾隆为使前往卢龙塞,与阿骨打的使者完颜晟一起,参与了合约的签订。
和秦军签订和平条约这么大的事,多尔衮自然不可能让阿骨打一手操办,他怕秦金两方又什么密谋,所以才会也参与进来。
多尔衮和阿骨打虽相互指责对方弑君,并且已经大打出手,可这毕竟是满清的内部事宜,在彻底篡清成功之前,阿骨打也不可能将多尔衮彻底撇在一边,那样的话秦清条约也就名不副实了,所以只能让多尔衮参与进条约的签订当中。
多尔衮
最终,秦清金三家于卢龙塞进行谈判,并在秦使李鸿章的主导下达成统一,共同签署《秦清卢龙条约》。
《秦清卢龙条约》共有大小协议21条,第一条就是满清割让原属于幽州的四郡一属国,共计44县之地给秦军,自此两国相约国界互不侵犯。
第二条则是限制驻军,秦清两国的交界地带,驻军都不得超过万人。
第三条是清国撤离幽州时,可以撤走幽州胡人,却不能带走幽州汉人。
第四条……
第五……
总而言之,这次条约的签订,虽直接割地半州,却没有让满清赔款,勉强也算是给满清留了一点面子。
不过失去了四郡一属国的满清,直接损失了近百万汉人人口,这对满清来说无异于一次大出血,就算重新一统也再难以恢复巅峰荣光了。
条约签订才一结束后,阿骨打就召回了四郡一属国的驻军,收缩兵力死守辽州的同时,还能解放了数万兵力投入到满洲攻略当中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得知阿骨打已将驻军调回,白起也没有违背协议,第一时间放回了金兀术完颜洪烈等人的同时,下令让公孙轩辕、薛仁贵、苏定方、卫青、薛仁贵五将,各领一万骑兵,前去接收四郡一属国的控制权。
辽西五县,辽东十一县,这十六个县落入满清之手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百姓深受满人迫害,民怨极大,对于秦军的到来自然是欢呼雀跃。
秦军在接收的过程中,基本没遇到多少抵抗,传檄而定。
玄菟五县,乐浪十八县,辽东属国五县,这二十八县之地中短的被满清统治了十余年,长的更是已经统治了几十年。
年轻一代基本忘却了自己汉人的身份,唯有老一辈还记得自己是汉人,可却没有多少话语权。
这二十八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满清的统治,所以自然并不欢迎秦军的到来,在接收的过程中秦军也遭遇打了反抗。
当然,这点反抗对于秦军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但凡反抗就全部杀光,杀到他们不敢反抗为止。
乱世需重典,满清能杀到他们忘记祖宗,秦军自然也能杀到他们重新记起来。
仅仅过了十日,就有三十五个县被秦军占领,四郡一属国大部都已落入秦军之手。
分裂了数十年的幽州终于再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