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3章:西方新超神,斯巴达克斯
前文提到过,湟源城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既不是什么大城,也不是易于防守的坚城,但在战争期间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重城。
隋吐羌三家联军只要能守住湟源城,李靖的援军也就无法抵达野牛山,那蒙恬自然也就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蒙恬一旦全军覆没的话,李靖的五万援军也就成了孤军,将会面临被联军依靠兵力优势逐个击破的风险。
所以,野牛山之战胜负的关键,其实并不在野牛山,而在于湟源城。
可是就是这么关键的地方,手握两万八千大军的论钦陵,却连一天都没有守就主动弃城而逃了。
论钦陵这是经历三次惨败,被李靖给打击狠了,所以彻底摆烂,自暴自弃了吗?
自然不是。
湟源道的三次耻辱性的惨败,对于论钦陵的打击虽大,甚至一度达到让他崩溃的地步,但还不至于让他自暴自弃。
若只是败上几次,就被打击的抬不起头来的话,那也就不配当名将了,毕竟但凡名将哪个不是内心无比强大?
论钦陵作为吐蕃第一名将,他的内心同样也极为强大,之前之所以会表现的那么失态,主要还是因为接连不断的打击,最后还被李靖给摆了一道,以至于心态彻底崩了,而等清醒过来之后他就摆正心态了。
论钦陵之所以会主动放弃湟源城,其实因为他知道湟源已经守不住了。
逃回来的吐蕃败军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守军。
杨任守湟源城时,之所以能以两万秦军,挡住十万吐蕃军的勐攻,并坚持到蒙恬来援,是因为秦军无所畏惧,对于吐蕃军更是一种俯视的态度。
如今论钦陵守湟源城,他的手中虽有两万八千人,而前来进攻的秦军也只有当初吐蕃军的一半,但经历过湟源道惨败后的吐蕃军已是畏惧秦军如虎。
这都还没开战呢,大部分的人就已经想着要跑了,这要是真等秦军兵临城下的话,恐怕都不需要秦军来攻,已被吓破胆的吐蕃军恐怕就会自行崩溃,这根本没法守。
此时的论钦陵连肠子都快悔青了,他就不该让逃回来的一万八千士兵入城,就应该直接将其调回大后方,这样起码不会影响到城内的一万守军。
一万守军没被影响的话,凭借防守优势之下,论钦陵有信心能再拖上个两三天,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万守军已经被败军给影响到了。
论钦陵知道湟源城肯定守不住,所以才在秦军抵达前就弃城而逃,因为秦军一旦围城的话,那他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至于弃守湟源城的后果有多严重?
这个论钦陵自然也知道,但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论钦陵毕竟是吐蕃的大将军,而不是隋国的大将军,他不可能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而葬送两万八千吐蕃儿郎,所以只能对不起杨行密了。
论钦陵也知道自己弃守湟源城的行为,对于野牛山的杨行密来说有多坑,所以在撤退之前就提前通知了杨行密,自己在湟源道战败,以及准备弃守湟源城的消息。
杨行密在收到论钦陵的传讯时,已在野牛山和蒙恬大战了三阵,而他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终究还是将蒙恬逼入了绝境。
杨行密本可以在第三战就全歼蒙恬所部,只是符存审两万援军的及时参战,让他全歼蒙恬的计划再一次付诸流水。
战事连连不顺之下,杨行密本就极为烦躁,可当看到论钦陵的传讯后,他的整张脸都绿了,这也太坑了吧。
当初述律平献计,出兵湟源,进逼大兴,以逼迫李靖绕道时,是论钦陵心疼伤亡,主动接下的这个任务,可没有任何人逼他。
杨行密本来也有点犹豫,毕竟湟源城的位置太重要了,但一想到论钦陵之前的表现,无论实力还是指挥都比自己还强,所以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
可结果呢?论钦陵四万大军,,竟打不过李靖三千人马,而且还连败了三次,现在更是连湟源城都要放弃。
湟源城一旦被秦军占据,那李靖的援军也就能抵达野牛山,联军逐个击破的计划也就彻底流产,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牺牲也就都白费了。
杨行密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点,所以连夜飞鸽传书给论钦陵,求他务必在湟源城坚守三天,而三天之后定会有援军支援。
杨新密在信中的语气卑微到了极点,除了陈明放弃湟源的危害外,还多次求论钦陵不要放弃湟源城,但他不知道的是论钦陵已经先斩后奏,早在给他传信时就已经启城而逃了。
论钦陵看到杨行密的传讯后,见杨行密口吻如此的卑微,心中也是充满了歉意,毕竟这件事自己做的确实不地道,但杨行密让他在湟源城坚持三天,这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杨行密没有经历湟源道惨败,不知道吐蕃军的真实情况。
以湟源城内的吐蕃军的士气,别说是三天了,就是半天也坚持不住了。
得亏论钦陵抢在秦军抵达前,就带着两万八千吐蕃军跑了,否则一旦等到秦军围城的话,那可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论钦陵不可能让吐蕃军为了隋国付出这么大的牺牲,所以哪怕明知自己弃守湟源城这件事干的不地道,他也只能对杨行密说一声抱歉了。
“对不住了,杨大都督。”
论钦陵嘴上虽说着抱歉,但手上的动作可是一点都不慢,直接回了封信告诉杨行密不用派援军过来了,因为他已经率领离开湟源城了,还是赶紧做好在野牛山迎战李靖的准备吧。
杨行密看到论钦陵的回信后,气的当中大骂论钦陵是猪队友,但也无济于事,因为湟源城已经被论钦陵放弃了。
湟源城被秦军占领,对于联军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再过不久李靖的援军就要抵达野牛山了,而秦军一方的总兵力也将暴涨到八万以上。
杨行密领着联军十八万大军,打蒙恬区区四万秦军,都已经这么费劲了。
这要是面对八万秦军,而且其中过半还都是精锐,谁输谁赢还就真不好说了。
其实此时的杨行密和耶律德光,都已经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因为打赢的概率已经很低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他不打,秦军肯定也会继续打下去,直到彻底打垮他们为止,而他们根本就没有退路。
吐蕃军在海州大战中一直舍不得拼命,那是因为他们是客军,就算这一战败了,对于吐蕃军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就退回高原嘛,毕竟海州也不是他们的地盘。
但隋军和羌军来说,这一战一旦败了的话,则只会是亡国灭族的下场,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种族,所以他们不得不拼命作战。
既然没有退路,那也就只能全力一战可。
隋国早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否则也不会推出解羌令,甚至还主动帮羌人扩军了。
之前和蒙恬的三场大战,联军死伤了三万余大军,其中八成也都是隋军和羌军,吐蕃军只占其中的两成,而隋军和羌军死伤的又多是悍勇之士。
所以,别看联军在野牛山还有近十五万大军,但经过了和蒙恬的三场血拼,军中精锐伤亡很大,所以整体战力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至于从湟源退回来的两万八千吐蕃军,论钦陵也不怕丢人,直接告诉杨行密在湟源道败的太惨,大军士气尽丧,已经不堪一用了。
所以,论钦陵在从湟源城撤走后,就直接将这支军队调往后方修整,既避免了和野牛山的吐蕃军接触,同时也能牵制湟源城秦军的部分兵力。
论钦陵这也是为了联军好,他要是骗杨行密,说着两万八千大军可堪一用,可真对上秦军后又一触即溃,那才是往死里坑队友呢,而这样起码避免了拖后腿,同时还能牵制李靖的一部分兵力。
论钦陵还向杨行密承诺,退回来的两万八千大军虽不能参战,但他会挑选五千还有战力的士兵,以及养由基等将,赶赴野牛战支援联军。
以论钦陵的立场来说,能为隋国做到这种地步,也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要不是在湟源道败的太惨太丢脸,以及弃守湟源城确实坑了队友,使得论钦陵心中有些愧疚,再加上他也想要打败李靖,以洗刷耻辱的话,他才不会拼到这种地步呢。
论钦陵这个吐蕃人都这么拼,那同样作为东道主的羌人,若是还藏着掖着的话,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耶律德光果断代表蛰伏派和汉化派向杨行密表态,这两派的羌军都能投入到决战当中,而他这一表态也将压力都转移到了羌奸派的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身上。
羌奸派的另外两大领袖,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分别在之前和秦军的大战中死于蒙恬和木吒之手。
他们死后,麾下的兵马却并没有归于耶律德光麾下,而是被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编。
耶律德光其实可以趁着两人身死,借机强行收编两人兵马,但却怕这么做夺兵权的意图太明显,会刺激到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
若是把两人逼急了,直接投靠大秦的话,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耶律德光才会放任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编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后所空出的兵权。
耶律德光此举还是非常正确的,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后,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本来都有些兔死狐悲。
他们四兄弟都被背叛了阿保机,现在两个兄弟已经战死了,而他们争夺兵权又争不过耶律德光,自然担心耶律德光收回兵权后会清算他们,所以都已经做好了反叛投秦的准备了。
但没想到耶律德光并没有强收兵权,反而放任他们两个收编了另外两兄弟的部曲,这才让两兄弟彻底对耶律德光放下戒心,相信耶律德光真的已经放下了父仇,自然也就打消了反叛投秦的打算。
看着众人看过来的目光,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都知道,这下不表态是不行了,不拼命也不行了,于是都果断表示,自己麾下的兵力也都会参与到之后的决战当中。
杨行密和杨雄关见此,心中也都暗暗松了口气,羌人三大派系都决定支持他,也就意味着还会有五万羌人援军。
而不久后的野牛山决战,也将会是二十三万联军,对阵八九万秦军的局面。
老实说,哪怕联军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杨行密也没有多少信心。
因为这二十三万大军之中,有将近足足两万八千的吐蕃军,已经被秦军给彻底打怕了,只能用于牵制,而无法直接参战。
至于能够参战的二十万大军,其中的五万羌军援军,又大多都是新兵,战斗力并不算强。
联军兵力虽多,但成分却太过于复杂,而且都有各自的算计,人心不齐,不够团结。
反观秦军那边的兵力虽少,但训练有素,装备尽量,士气高昂,并且万众一心,这是联军怎么也比不了的。
再加上杨行密在名将中也不算顶尖,却要指挥着成分如此之杂的二十万大军,去对阵还从未有过败绩的李靖所指挥的八九万秦军精锐,这一仗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打赢的样子。
可没办法,杨行密没有退路,这一仗他不打也得打,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不只是杨行密知道这一战打赢的概率低,耶律德光其实也知道,但一个因为他也没有退路,所以只能和杨行密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一战杨行密本来没有任何胜算,毕竟他的对手李靖实在是太强了,并且秦军大规模兵团协同作战的威力,也不是他二十乌合之众能敌的,但却因为一个战场之外的人的存在,反而让这场没有丝毫悬念的一战出现了些许波折。
而此人竟然是西方的新超神将,斯巴达克斯。
前文提到过,湟源城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既不是什么大城,也不是易于防守的坚城,但在战争期间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重城。
隋吐羌三家联军只要能守住湟源城,李靖的援军也就无法抵达野牛山,那蒙恬自然也就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蒙恬一旦全军覆没的话,李靖的五万援军也就成了孤军,将会面临被联军依靠兵力优势逐个击破的风险。
所以,野牛山之战胜负的关键,其实并不在野牛山,而在于湟源城。
可是就是这么关键的地方,手握两万八千大军的论钦陵,却连一天都没有守就主动弃城而逃了。
论钦陵这是经历三次惨败,被李靖给打击狠了,所以彻底摆烂,自暴自弃了吗?
自然不是。
湟源道的三次耻辱性的惨败,对于论钦陵的打击虽大,甚至一度达到让他崩溃的地步,但还不至于让他自暴自弃。
若只是败上几次,就被打击的抬不起头来的话,那也就不配当名将了,毕竟但凡名将哪个不是内心无比强大?
论钦陵作为吐蕃第一名将,他的内心同样也极为强大,之前之所以会表现的那么失态,主要还是因为接连不断的打击,最后还被李靖给摆了一道,以至于心态彻底崩了,而等清醒过来之后他就摆正心态了。
论钦陵之所以会主动放弃湟源城,其实因为他知道湟源已经守不住了。
逃回来的吐蕃败军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守军。
杨任守湟源城时,之所以能以两万秦军,挡住十万吐蕃军的勐攻,并坚持到蒙恬来援,是因为秦军无所畏惧,对于吐蕃军更是一种俯视的态度。
如今论钦陵守湟源城,他的手中虽有两万八千人,而前来进攻的秦军也只有当初吐蕃军的一半,但经历过湟源道惨败后的吐蕃军已是畏惧秦军如虎。
这都还没开战呢,大部分的人就已经想着要跑了,这要是真等秦军兵临城下的话,恐怕都不需要秦军来攻,已被吓破胆的吐蕃军恐怕就会自行崩溃,这根本没法守。
此时的论钦陵连肠子都快悔青了,他就不该让逃回来的一万八千士兵入城,就应该直接将其调回大后方,这样起码不会影响到城内的一万守军。
一万守军没被影响的话,凭借防守优势之下,论钦陵有信心能再拖上个两三天,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万守军已经被败军给影响到了。
论钦陵知道湟源城肯定守不住,所以才在秦军抵达前就弃城而逃,因为秦军一旦围城的话,那他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至于弃守湟源城的后果有多严重?
这个论钦陵自然也知道,但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论钦陵毕竟是吐蕃的大将军,而不是隋国的大将军,他不可能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而葬送两万八千吐蕃儿郎,所以只能对不起杨行密了。
论钦陵也知道自己弃守湟源城的行为,对于野牛山的杨行密来说有多坑,所以在撤退之前就提前通知了杨行密,自己在湟源道战败,以及准备弃守湟源城的消息。
杨行密在收到论钦陵的传讯时,已在野牛山和蒙恬大战了三阵,而他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终究还是将蒙恬逼入了绝境。
杨行密本可以在第三战就全歼蒙恬所部,只是符存审两万援军的及时参战,让他全歼蒙恬的计划再一次付诸流水。
战事连连不顺之下,杨行密本就极为烦躁,可当看到论钦陵的传讯后,他的整张脸都绿了,这也太坑了吧。
当初述律平献计,出兵湟源,进逼大兴,以逼迫李靖绕道时,是论钦陵心疼伤亡,主动接下的这个任务,可没有任何人逼他。
杨行密本来也有点犹豫,毕竟湟源城的位置太重要了,但一想到论钦陵之前的表现,无论实力还是指挥都比自己还强,所以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
可结果呢?论钦陵四万大军,,竟打不过李靖三千人马,而且还连败了三次,现在更是连湟源城都要放弃。
湟源城一旦被秦军占据,那李靖的援军也就能抵达野牛山,联军逐个击破的计划也就彻底流产,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牺牲也就都白费了。
杨行密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点,所以连夜飞鸽传书给论钦陵,求他务必在湟源城坚守三天,而三天之后定会有援军支援。
杨新密在信中的语气卑微到了极点,除了陈明放弃湟源的危害外,还多次求论钦陵不要放弃湟源城,但他不知道的是论钦陵已经先斩后奏,早在给他传信时就已经启城而逃了。
论钦陵看到杨行密的传讯后,见杨行密口吻如此的卑微,心中也是充满了歉意,毕竟这件事自己做的确实不地道,但杨行密让他在湟源城坚持三天,这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杨行密没有经历湟源道惨败,不知道吐蕃军的真实情况。
以湟源城内的吐蕃军的士气,别说是三天了,就是半天也坚持不住了。
得亏论钦陵抢在秦军抵达前,就带着两万八千吐蕃军跑了,否则一旦等到秦军围城的话,那可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论钦陵不可能让吐蕃军为了隋国付出这么大的牺牲,所以哪怕明知自己弃守湟源城这件事干的不地道,他也只能对杨行密说一声抱歉了。
“对不住了,杨大都督。”
论钦陵嘴上虽说着抱歉,但手上的动作可是一点都不慢,直接回了封信告诉杨行密不用派援军过来了,因为他已经率领离开湟源城了,还是赶紧做好在野牛山迎战李靖的准备吧。
杨行密看到论钦陵的回信后,气的当中大骂论钦陵是猪队友,但也无济于事,因为湟源城已经被论钦陵放弃了。
湟源城被秦军占领,对于联军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再过不久李靖的援军就要抵达野牛山了,而秦军一方的总兵力也将暴涨到八万以上。
杨行密领着联军十八万大军,打蒙恬区区四万秦军,都已经这么费劲了。
这要是面对八万秦军,而且其中过半还都是精锐,谁输谁赢还就真不好说了。
其实此时的杨行密和耶律德光,都已经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因为打赢的概率已经很低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他不打,秦军肯定也会继续打下去,直到彻底打垮他们为止,而他们根本就没有退路。
吐蕃军在海州大战中一直舍不得拼命,那是因为他们是客军,就算这一战败了,对于吐蕃军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就退回高原嘛,毕竟海州也不是他们的地盘。
但隋军和羌军来说,这一战一旦败了的话,则只会是亡国灭族的下场,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种族,所以他们不得不拼命作战。
既然没有退路,那也就只能全力一战可。
隋国早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否则也不会推出解羌令,甚至还主动帮羌人扩军了。
之前和蒙恬的三场大战,联军死伤了三万余大军,其中八成也都是隋军和羌军,吐蕃军只占其中的两成,而隋军和羌军死伤的又多是悍勇之士。
所以,别看联军在野牛山还有近十五万大军,但经过了和蒙恬的三场血拼,军中精锐伤亡很大,所以整体战力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至于从湟源退回来的两万八千吐蕃军,论钦陵也不怕丢人,直接告诉杨行密在湟源道败的太惨,大军士气尽丧,已经不堪一用了。
所以,论钦陵在从湟源城撤走后,就直接将这支军队调往后方修整,既避免了和野牛山的吐蕃军接触,同时也能牵制湟源城秦军的部分兵力。
论钦陵这也是为了联军好,他要是骗杨行密,说着两万八千大军可堪一用,可真对上秦军后又一触即溃,那才是往死里坑队友呢,而这样起码避免了拖后腿,同时还能牵制李靖的一部分兵力。
论钦陵还向杨行密承诺,退回来的两万八千大军虽不能参战,但他会挑选五千还有战力的士兵,以及养由基等将,赶赴野牛战支援联军。
以论钦陵的立场来说,能为隋国做到这种地步,也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要不是在湟源道败的太惨太丢脸,以及弃守湟源城确实坑了队友,使得论钦陵心中有些愧疚,再加上他也想要打败李靖,以洗刷耻辱的话,他才不会拼到这种地步呢。
论钦陵这个吐蕃人都这么拼,那同样作为东道主的羌人,若是还藏着掖着的话,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耶律德光果断代表蛰伏派和汉化派向杨行密表态,这两派的羌军都能投入到决战当中,而他这一表态也将压力都转移到了羌奸派的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身上。
羌奸派的另外两大领袖,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分别在之前和秦军的大战中死于蒙恬和木吒之手。
他们死后,麾下的兵马却并没有归于耶律德光麾下,而是被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编。
耶律德光其实可以趁着两人身死,借机强行收编两人兵马,但却怕这么做夺兵权的意图太明显,会刺激到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
若是把两人逼急了,直接投靠大秦的话,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耶律德光才会放任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收编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后所空出的兵权。
耶律德光此举还是非常正确的,耶律寅底石和耶律安端死后,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本来都有些兔死狐悲。
他们四兄弟都被背叛了阿保机,现在两个兄弟已经战死了,而他们争夺兵权又争不过耶律德光,自然担心耶律德光收回兵权后会清算他们,所以都已经做好了反叛投秦的准备了。
但没想到耶律德光并没有强收兵权,反而放任他们两个收编了另外两兄弟的部曲,这才让两兄弟彻底对耶律德光放下戒心,相信耶律德光真的已经放下了父仇,自然也就打消了反叛投秦的打算。
看着众人看过来的目光,耶律剌葛和耶律迭剌都知道,这下不表态是不行了,不拼命也不行了,于是都果断表示,自己麾下的兵力也都会参与到之后的决战当中。
杨行密和杨雄关见此,心中也都暗暗松了口气,羌人三大派系都决定支持他,也就意味着还会有五万羌人援军。
而不久后的野牛山决战,也将会是二十三万联军,对阵八九万秦军的局面。
老实说,哪怕联军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杨行密也没有多少信心。
因为这二十三万大军之中,有将近足足两万八千的吐蕃军,已经被秦军给彻底打怕了,只能用于牵制,而无法直接参战。
至于能够参战的二十万大军,其中的五万羌军援军,又大多都是新兵,战斗力并不算强。
联军兵力虽多,但成分却太过于复杂,而且都有各自的算计,人心不齐,不够团结。
反观秦军那边的兵力虽少,但训练有素,装备尽量,士气高昂,并且万众一心,这是联军怎么也比不了的。
再加上杨行密在名将中也不算顶尖,却要指挥着成分如此之杂的二十万大军,去对阵还从未有过败绩的李靖所指挥的八九万秦军精锐,这一仗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打赢的样子。
可没办法,杨行密没有退路,这一仗他不打也得打,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不只是杨行密知道这一战打赢的概率低,耶律德光其实也知道,但一个因为他也没有退路,所以只能和杨行密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一战杨行密本来没有任何胜算,毕竟他的对手李靖实在是太强了,并且秦军大规模兵团协同作战的威力,也不是他二十乌合之众能敌的,但却因为一个战场之外的人的存在,反而让这场没有丝毫悬念的一战出现了些许波折。
而此人竟然是西方的新超神将,斯巴达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