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2章 秦明青南大战,水军的优越性
第2898章:秦明青南大战,水军的优越性
第六次中原大战的导火索,其实是大秦兵分三路伐明。
也正是大秦这一举动,引起了曹魏和赵宋的警惕,继而引发魏宋明三国结盟,联手共抗大秦,这才开启第六次中原大战的序幕。
这场戏一开始的主角是秦明两国,战场的中心也是中原东部的青南地区,但随着三国联盟的成立,不但主角从秦明变成秦魏,战场中心也转移到了西部的兖州。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曹操被虐的那么惨,也是替朱棣抗雷了。
要不是三国结盟,使得大秦不得不将注意力,从朱明进行转移的话,朱棣的下场或许会比曹操更惨。
对此,朱棣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深知三国联盟之中,任意一国倒下,其余两国都无法独存。
所以,在青南战事陷入僵持之后,朱棣毫不犹豫的从后方调来大量援军,甚至是把牛莫忘都派去支援曹魏了。
魏宋明三国之中,曹魏遭到四路秦军的围攻,压力最大,朱明遭到三路围攻,压力第二,而宋国只有一路,压力最小。
面对苏定方、诸葛亮、周瑜,水陆三路秦军的进攻,朱明所面临的压力其实并不比曹魏小多少。
但由于三国联盟之中,明国的国力本就最强,兵力也最多,足足四十万,所以就算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可对曹魏的支援也依旧极大。
除了支援军队和将领之外,之后曹魏因战事损失过大而扩军时,朱明甚至还向曹魏提供了粮草支援。
就盟友而言,如此之大的帮扶力度,朱明无疑是合格,朱棣这个队友也做到了极致了。
反观赵宋,仅仅只面对薛仁贵一路秦军,可在具备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将近三个月都未取得战场上的优势,属实是有些太丢人了。
赵匡胤打不赢薛仁贵,主要还是因为双方骑兵数量差距太大了,而前期的失利导致宋军失了先机,所以才迟迟拿不下薛仁贵,甚至还会被其逼入险境。
当然,作为盟友,赵匡胤也是合格的,他一面率军挡住了薛仁贵的攻势,一面还分别向魏明两国都派去了援军。
赵宋赵奢所率的这路援魏宋军,才进入兖州就被韩信所阻,之后又被亚瑟所阻,以至于在兖州战事上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仅仅只是接应到了撤军的曹魏残军,但张须陀和袁崇焕所率的十万援明宋军,却是在青徐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秦与朱明在青徐之地的大战,虽不如秦魏兖州大战打的那么激烈,但也同样是规模极大的一场大战。
朱明作为三国联盟中实力最强的一国,足足拥有四十万精锐大军,而且还处于防势,面对苏定方、诸葛亮、周瑜水陆三路三十三万秦军的进攻,理论上应该占优势才是,可事实却是全程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就在周瑜的八万水军上。
秦军主攻方向由东转西,虽让朱明在天时上勉强扳回一局,但哪怕是处于防守方,也依旧不占据地利,而原因则是青徐淮海防线太长了。
漫长的海防线使得大秦水军轻松攻入明军腹地,从而破坏明军后方的后勤补给,这也逼得朱棣不得不分出更多的兵力来防备周瑜的水军。
别看开战至今周瑜并没打几仗,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比巨大的,哪怕他什么都不干都能起到震慑,并牵制住足足二十二万的明军。
明军用来防备周瑜的兵力多了,那用来对抗苏烈和诸葛亮的兵力自然也就少了。
这也是赵匡胤不得不派袁崇焕,以及张须陀,各率五万援军,共计十万援军前来支援朱明的原因。
宋明联军足足五十万,其中朱明四十万大军,赵宋援军十万,秦军的总兵力则是三十三万,双方交战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八十八万大军。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了,都快要突破百万大关。
宋明联军在兵力方面比秦军足足多出十七万,可在三路秦军的水陆两栖攻势下,饶是徐世绩、徐达这样的当世名将,在战争初期也表现的有些难以适应。
苏定方从青北杀来,诸葛亮从冀州杀来,这两路本就压得宋明联军喘不过气,而游离大陆之外的周瑜的八万水军,更是犹如悬在联军头顶的一柄利剑,随时能落下,让整个青徐的朱明联军都胆战心惊。
徐达和徐世绩哪怕能挡住正面战场上的秦军,可周瑜却总是突破联军海岸线的薄弱点,进而挥师进逼联军大后方。
周瑜也不是真的要和苏定方诸葛亮前后夹击朱明联军,毕竟水军上岸后会战斗力大减,而前线朱明联军又有重兵,一个不慎反而有被击败的风险,但仅仅只是摆出这幅姿态,就足矣让前线的联军心惊胆战、投鼠忌器了。
面对这种劣势情况,朱棣在和范增、李岩、姚广孝等谋士商议之后,也还是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最终只能在琅琊郡布置十万守军,在东海布置了八万守军,而朱棣自己则亲率五万精锐机动军时刻警惕,一旦发现周瑜率军上岸就立刻火速支援。
朱棣的应对方式虽愚笨了点,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
青徐海防线虽长,但其实也就琅琊、东海、广陵三郡之地。
其中广陵郡地处江淮,远离青南战场,就算秦军在此登陆,也根本无法威胁到联军后方,
所以,联军真正需要防备的地盘,其实只有琅琊和东海两郡,而重中之重则是琅琊郡。
徐州最北部的琅琊郡,北接青州,西连泰山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在琅琊郡足足放十万守军,一是力保整个琅琊郡的安全,从而保证前正面战场的安全,二是琅琊离青南战场也不算远,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支援前线,能够起到互为掎角之势。
真能这样的话,琅琊郡的十万大军不但能防周瑜,还能随时加入徐达徐世绩的军团,对抗苏定方和诸葛亮的大军,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朱棣想的很美,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周瑜水军的机动性太强了,一个月三十天的时间,他能发动十五次登陆作战,而且一触即走,丝毫不拖泥带水。可联军对此却不能不管不顾,而每次周瑜杀来,他们都必须拿出应对策略来。
在周瑜的疲兵战术下,琅琊哪怕有十万守军,也还是被折腾的疲惫不堪,只能堪堪自保,就更别说是支援青南战场,所以徐达和徐世绩也只能靠自己。
不得不说,如今各国虽都在大力发展水军,但重视程度依旧不足,而通过青徐之战,水军在沿海地区的优越性,算是被周瑜给展现的淋漓极致。
在周瑜八万水军的威胁下,徐达和徐世绩那边就是打的再好也没用,青徐战场甚至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
一个多月的大战打下来,坐拥五十万联军的朱棣,却被三十三万秦军逼得险象环生,这种憋屈感实在是让人难以言喻,同时他也意识到一日不解决周瑜的水军,那么联军就一日无法取得优势。
为了彻底解决周瑜这个大麻烦,朱棣和麾下谋士商议再三后,决定不再避战,准备联合宋魏两国水军,合三国水军之力,,共同向大秦水军发起决战。
魏宋明三国之中,宋国水军力量最强,明国次之,魏国则最弱,但三国加起来也不如大秦。
也正是如此,在面对强势的周瑜水军时,联军水军一直都采取避战策略,同时猥琐发育、积蓄力量,这才给了周瑜在东部沿海肆虐的机会。
可让朱棣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水军对陆战的影响竟然会这么大,周瑜的一系列行为严重影响到正面战场,再让他这么搞下去的话,可能力量还没攒够,前线就要彻底扛不住了。
所以,哪怕明知这场水战打不赢,朱棣也必须要打。
朱棣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赵匡胤和曹操的支持,他们也不求能打赢周瑜,只求拼个两败俱伤,让其没法继续威胁联军后方即可。
所以,为了打好这场水军,三国召集了全部的水上力量,甚至连嬴州的水军都招了半数回来,算是将吃奶的劲都给用出来了。
最终,宋国出动四万水军,明国出动三万五千,魏国出动一万,勉强凑了八万五千水军,来迎战周瑜的八万大秦水军。
虽说在人数上,联军比秦军多五千,但水战看的可不是人数,而是战船、装备、训练以及统帅。
朱棣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在认真对比双方的力量后,发现无论是攻击、防御,还是速度,大秦水军都在他们之上,真进行决战的话,联军一方好像毫无胜算,就连拼个两败俱伤恐怕都够呛。
这下子朱棣也有些进退维谷了,可箭已经在弦上了又不得发。
关键时刻,明国军师范增献上了条毒计,那就是故意暴露破绽,让朱棣以身为饵,将周瑜诱至东海近海再进行决战,到时水陆两军相互配合之下,就算无法击败周瑜,但和其拼个两败俱伤还是可以。
不得不说,范增的这条计策还是相当毒的,联军一方无法抵御嬴昊的诱惑,哪怕明知是在钓鱼也还是会上套,而秦军一方自然也无法抵御朱棣的诱惑,毕竟他可是联军三王之一啊。
范增自然也不想让朱棣冒险,但如此恶劣且无解的局势下,确实没有比朱棣更好的诱饵了。
对此,朱棣也没有任何不满,毕竟要是败了的话,明国也就不会存在了,他也会失去一切,为此冒点险又怎么了,所以果断同意了范增以身为饵的计策。
为了让周瑜中计,朱棣还特意演了一出戏,他故意爆出沿海城市赣榆守将冯国用的岳父,因贪腐和倒卖物资而被下狱治罪,从而引发了冯国用的不满继而反叛,而他自己则将亲自率五千大军前去快速平叛的消息。
赣榆县位于东海郡的东北角,再往北就是琅琊郡的西海县,而西海县又是明国的大盐池,是明国的税收大县之一。
一旦赣榆县有失的话,那西海县就会不稳,会对明国的经济,以及食盐供应,都造成比较重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赣榆县附近的近海海域,也没有适合藏军的地点,所以将此地作为决战地点的话,也能最大程度上打消周瑜的怀疑。
()
第2898章:秦明青南大战,水军的优越性
第六次中原大战的导火索,其实是大秦兵分三路伐明。
也正是大秦这一举动,引起了曹魏和赵宋的警惕,继而引发魏宋明三国结盟,联手共抗大秦,这才开启第六次中原大战的序幕。
这场戏一开始的主角是秦明两国,战场的中心也是中原东部的青南地区,但随着三国联盟的成立,不但主角从秦明变成秦魏,战场中心也转移到了西部的兖州。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曹操被虐的那么惨,也是替朱棣抗雷了。
要不是三国结盟,使得大秦不得不将注意力,从朱明进行转移的话,朱棣的下场或许会比曹操更惨。
对此,朱棣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深知三国联盟之中,任意一国倒下,其余两国都无法独存。
所以,在青南战事陷入僵持之后,朱棣毫不犹豫的从后方调来大量援军,甚至是把牛莫忘都派去支援曹魏了。
魏宋明三国之中,曹魏遭到四路秦军的围攻,压力最大,朱明遭到三路围攻,压力第二,而宋国只有一路,压力最小。
面对苏定方、诸葛亮、周瑜,水陆三路秦军的进攻,朱明所面临的压力其实并不比曹魏小多少。
但由于三国联盟之中,明国的国力本就最强,兵力也最多,足足四十万,所以就算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可对曹魏的支援也依旧极大。
除了支援军队和将领之外,之后曹魏因战事损失过大而扩军时,朱明甚至还向曹魏提供了粮草支援。
就盟友而言,如此之大的帮扶力度,朱明无疑是合格,朱棣这个队友也做到了极致了。
反观赵宋,仅仅只面对薛仁贵一路秦军,可在具备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将近三个月都未取得战场上的优势,属实是有些太丢人了。
赵匡胤打不赢薛仁贵,主要还是因为双方骑兵数量差距太大了,而前期的失利导致宋军失了先机,所以才迟迟拿不下薛仁贵,甚至还会被其逼入险境。
当然,作为盟友,赵匡胤也是合格的,他一面率军挡住了薛仁贵的攻势,一面还分别向魏明两国都派去了援军。
赵宋赵奢所率的这路援魏宋军,才进入兖州就被韩信所阻,之后又被亚瑟所阻,以至于在兖州战事上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仅仅只是接应到了撤军的曹魏残军,但张须陀和袁崇焕所率的十万援明宋军,却是在青徐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秦与朱明在青徐之地的大战,虽不如秦魏兖州大战打的那么激烈,但也同样是规模极大的一场大战。
朱明作为三国联盟中实力最强的一国,足足拥有四十万精锐大军,而且还处于防势,面对苏定方、诸葛亮、周瑜水陆三路三十三万秦军的进攻,理论上应该占优势才是,可事实却是全程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就在周瑜的八万水军上。
秦军主攻方向由东转西,虽让朱明在天时上勉强扳回一局,但哪怕是处于防守方,也依旧不占据地利,而原因则是青徐淮海防线太长了。
漫长的海防线使得大秦水军轻松攻入明军腹地,从而破坏明军后方的后勤补给,这也逼得朱棣不得不分出更多的兵力来防备周瑜的水军。
别看开战至今周瑜并没打几仗,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比巨大的,哪怕他什么都不干都能起到震慑,并牵制住足足二十二万的明军。
明军用来防备周瑜的兵力多了,那用来对抗苏烈和诸葛亮的兵力自然也就少了。
这也是赵匡胤不得不派袁崇焕,以及张须陀,各率五万援军,共计十万援军前来支援朱明的原因。
宋明联军足足五十万,其中朱明四十万大军,赵宋援军十万,秦军的总兵力则是三十三万,双方交战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八十八万大军。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了,都快要突破百万大关。
宋明联军在兵力方面比秦军足足多出十七万,可在三路秦军的水陆两栖攻势下,饶是徐世绩、徐达这样的当世名将,在战争初期也表现的有些难以适应。
苏定方从青北杀来,诸葛亮从冀州杀来,这两路本就压得宋明联军喘不过气,而游离大陆之外的周瑜的八万水军,更是犹如悬在联军头顶的一柄利剑,随时能落下,让整个青徐的朱明联军都胆战心惊。
徐达和徐世绩哪怕能挡住正面战场上的秦军,可周瑜却总是突破联军海岸线的薄弱点,进而挥师进逼联军大后方。
周瑜也不是真的要和苏定方诸葛亮前后夹击朱明联军,毕竟水军上岸后会战斗力大减,而前线朱明联军又有重兵,一个不慎反而有被击败的风险,但仅仅只是摆出这幅姿态,就足矣让前线的联军心惊胆战、投鼠忌器了。
面对这种劣势情况,朱棣在和范增、李岩、姚广孝等谋士商议之后,也还是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最终只能在琅琊郡布置十万守军,在东海布置了八万守军,而朱棣自己则亲率五万精锐机动军时刻警惕,一旦发现周瑜率军上岸就立刻火速支援。
朱棣的应对方式虽愚笨了点,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
青徐海防线虽长,但其实也就琅琊、东海、广陵三郡之地。
其中广陵郡地处江淮,远离青南战场,就算秦军在此登陆,也根本无法威胁到联军后方,
所以,联军真正需要防备的地盘,其实只有琅琊和东海两郡,而重中之重则是琅琊郡。
徐州最北部的琅琊郡,北接青州,西连泰山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在琅琊郡足足放十万守军,一是力保整个琅琊郡的安全,从而保证前正面战场的安全,二是琅琊离青南战场也不算远,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支援前线,能够起到互为掎角之势。
真能这样的话,琅琊郡的十万大军不但能防周瑜,还能随时加入徐达徐世绩的军团,对抗苏定方和诸葛亮的大军,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朱棣想的很美,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周瑜水军的机动性太强了,一个月三十天的时间,他能发动十五次登陆作战,而且一触即走,丝毫不拖泥带水。可联军对此却不能不管不顾,而每次周瑜杀来,他们都必须拿出应对策略来。
在周瑜的疲兵战术下,琅琊哪怕有十万守军,也还是被折腾的疲惫不堪,只能堪堪自保,就更别说是支援青南战场,所以徐达和徐世绩也只能靠自己。
不得不说,如今各国虽都在大力发展水军,但重视程度依旧不足,而通过青徐之战,水军在沿海地区的优越性,算是被周瑜给展现的淋漓极致。
在周瑜八万水军的威胁下,徐达和徐世绩那边就是打的再好也没用,青徐战场甚至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
一个多月的大战打下来,坐拥五十万联军的朱棣,却被三十三万秦军逼得险象环生,这种憋屈感实在是让人难以言喻,同时他也意识到一日不解决周瑜的水军,那么联军就一日无法取得优势。
为了彻底解决周瑜这个大麻烦,朱棣和麾下谋士商议再三后,决定不再避战,准备联合宋魏两国水军,合三国水军之力,,共同向大秦水军发起决战。
魏宋明三国之中,宋国水军力量最强,明国次之,魏国则最弱,但三国加起来也不如大秦。
也正是如此,在面对强势的周瑜水军时,联军水军一直都采取避战策略,同时猥琐发育、积蓄力量,这才给了周瑜在东部沿海肆虐的机会。
可让朱棣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水军对陆战的影响竟然会这么大,周瑜的一系列行为严重影响到正面战场,再让他这么搞下去的话,可能力量还没攒够,前线就要彻底扛不住了。
所以,哪怕明知这场水战打不赢,朱棣也必须要打。
朱棣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赵匡胤和曹操的支持,他们也不求能打赢周瑜,只求拼个两败俱伤,让其没法继续威胁联军后方即可。
所以,为了打好这场水军,三国召集了全部的水上力量,甚至连嬴州的水军都招了半数回来,算是将吃奶的劲都给用出来了。
最终,宋国出动四万水军,明国出动三万五千,魏国出动一万,勉强凑了八万五千水军,来迎战周瑜的八万大秦水军。
虽说在人数上,联军比秦军多五千,但水战看的可不是人数,而是战船、装备、训练以及统帅。
朱棣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在认真对比双方的力量后,发现无论是攻击、防御,还是速度,大秦水军都在他们之上,真进行决战的话,联军一方好像毫无胜算,就连拼个两败俱伤恐怕都够呛。
这下子朱棣也有些进退维谷了,可箭已经在弦上了又不得发。
关键时刻,明国军师范增献上了条毒计,那就是故意暴露破绽,让朱棣以身为饵,将周瑜诱至东海近海再进行决战,到时水陆两军相互配合之下,就算无法击败周瑜,但和其拼个两败俱伤还是可以。
不得不说,范增的这条计策还是相当毒的,联军一方无法抵御嬴昊的诱惑,哪怕明知是在钓鱼也还是会上套,而秦军一方自然也无法抵御朱棣的诱惑,毕竟他可是联军三王之一啊。
范增自然也不想让朱棣冒险,但如此恶劣且无解的局势下,确实没有比朱棣更好的诱饵了。
对此,朱棣也没有任何不满,毕竟要是败了的话,明国也就不会存在了,他也会失去一切,为此冒点险又怎么了,所以果断同意了范增以身为饵的计策。
为了让周瑜中计,朱棣还特意演了一出戏,他故意爆出沿海城市赣榆守将冯国用的岳父,因贪腐和倒卖物资而被下狱治罪,从而引发了冯国用的不满继而反叛,而他自己则将亲自率五千大军前去快速平叛的消息。
赣榆县位于东海郡的东北角,再往北就是琅琊郡的西海县,而西海县又是明国的大盐池,是明国的税收大县之一。
一旦赣榆县有失的话,那西海县就会不稳,会对明国的经济,以及食盐供应,都造成比较重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赣榆县附近的近海海域,也没有适合藏军的地点,所以将此地作为决战地点的话,也能最大程度上打消周瑜的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