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9章 大秦式双标
第2935章大秦式双标
嬴州大战目前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守联军攻。
魏宋明吴四国,以及东瀛残党丰臣秀吉,五家联合攻秦,而大秦则被动进行应对。
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大秦丢了本州西部的西海郡八县之地。
西海八县人口并不算多,也不是多么富饶之地,但却是石见银山所在,再加上其他的中小金银矿山,直接让大秦整体金银矿产量缩减五分之二。
对此,大秦可谓是损失惨重,但偏偏碍于混乱的局势,以及短期内无法将精力聚焦于嬴州,而无法收复西海郡八县,简直憋屈。
第二阶段,秦军东守西攻,单挑五方势力。
王翦分别命秦政和上杉谦信,率军镇守关西郡和北陆郡,以抵挡本州东部及北海道的联军,而自己则率大军发起防御反击战,攻入浓尾和近畿的同时,命须佐之男率军攻占四国岛,而九州的立花道雪也北伐攻略九州。
在这一阶段秦军可谓是大获全胜,不但攻占浓尾和近畿大片领地,还差点就占领了九州和四国全境,完全在战略布局上碾压了对手。
哪怕敌方已经意识到了王翦的目的,奈何船大难掉头,根本无法阻止王翦的合围计划,只差一点就让其实现了先西后东统一嬴州的计划。
但随着王莽援军的抵达,王翦的合围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不但北九州和四国得而复失,秦军再度陷入被动挨打状态。
这也就是殷嬴州大战的第三阶段,秦军四线作战,王翦一挑六国。
其实王翦在发动第二阶段作战时,就知道一旦合围计划不成功,秦军将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到时候就会有被逐个击破的风险。
但当时王翦自信就算无法迅速取胜,也能一点点的蚕食对方,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也就忽略了分兵作战的风险。
可让王翦也没想到王莽会蹚这趟浑水,不但破坏了他的计划,也让计划失败的后遗症彻底体现了出来。
如今秦军分散在了九州、四国、关东以及浓尾四地,被迫处于四线作战的境地,并且被六方势力围攻,兵力自然一下子捉襟见肘了起来。
其实战争之初,大秦在嬴州的兵力是很充足的,不但有八万本土正规军,还有十六万秦协军,足足二十四万大军,守嬴州五郡之地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但谁也没想到,嬴州局势的变化会这么快,不但各方势力都联合了起来,还把王莽这个局外人给拉了进来,以至于让王翦二十四万军都解决不了嬴州的难题。
再加上战争打到现在,秦军的损失也不小,不但本土军损失了八千,秦协军的伤亡也达到了四万。
面对这种情况,王翦不得不就地紧急征兵,但新征召的秦协军,无论是战力还是士气,肯定是都不如之前的,只能用以守城而无法野战。
为了维持住了当前的局面,王翦决定放开对本土大族的限制,允许其自行募兵,配合秦军作战,这才有了南九州的两万五千联军。
其实王翦这样的举动,和杨广所颁布的解羌令,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不同的是大秦并非迫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主动推动。
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嬴昊,对于世家的危害再清楚不过了,他对国内世家采取的也是严防死守的态度,可为何却唯独对嬴州世家这般宽容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织田信长所建立的东瀛帝国的所存续时间虽短,但却就像铁木真、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元蒙和满清一样,得到全体倭人的一致认同,从而诞生了民族意识。
元蒙、满清、东瀛,这三个国家,都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字、文明,会天然的排斥外来文明,哪怕是相似度极高的大秦文明。
所以,在尚未彻底统一的情况下,哪怕大秦实施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但想要将嬴州彻底同化,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是两三代人的努力。
这是侵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同化,根本无法彻底同化一个民族。
嬴州就是座金银山,已经尝到甜头的大秦,自然是不可能放弃这块宝地,但同化过程又实在太长了一点,身为皇帝的嬴昊就想缩短这个期限,而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有两个:
第一个自然就是统一嬴州,但在九州一统之前显然是不可能的,大秦必须先完成华夏统一,才能腾出手来完成对嬴州的统一。
至于这第二个办法嘛,就是效仿满清入关时的政策,扶持出一帮倭奸来,以倭治倭的同化速度,显然要远比以汉治倭要快的多。
至于如何扶持出一帮倭奸,彻底将嬴州世家绑上大秦的战车,总结起来也就是九个字:大秦与世家共治嬴州;
由于大秦尚未统一嬴州,在嬴州还有很多的敌人,自然不能按照国内的标准来对待嬴州世家,所以也无需彻底掌握麾下领地,只掌控多数人口及最精华的土地即可。
至于那些大秦也难以掌握的地方,以及世家所隐藏的人口,则全部交由嬴州世家进行管理,同时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彻底进行利益捆绑,让嬴州世家成为大秦在嬴州的统治基础。
打个比方,假设嬴州是家上市公司的话,那大秦就是董事长,而嬴州的各大世家则都是小股东。
这也是嬴州大战爆发后,大秦这边反的都是小家族,大家族一个都没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套策略下,嬴州世家在地方不但控制权,还有兵权,差不多相当于是小军阀了,但这恰恰就是大秦所希望看到的,毕竟还要依靠他们去和联合军对抗
其实就算王翦不解除限制,在地方有钱有粮有人的嬴州世家,也还是会在暗中自行扩充实力以自保,而解除限制也只是让他们更加光明正大而已。
至于这些家族有了军队之后,会不会像四国和九州的本土世家一样,也跟着联合军一起反叛呢?
这种可能性自然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但事实证明,最终反的还是些不成气候的小家族,没有一个大族选择造反。
这也恰恰说明了大秦与嬴州世家共治的利益捆绑政策是极其成功的。
正是因为嬴州大族的利益,早就已经和大秦息息相关,而联合军不但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反而还会从他们手中夺走权利,所以他们才会无视家国大义,如明末时期随满清一起灭明汉人大族一样,全力帮助大秦对抗联合军。
因为反秦就是反他们自己,他们自然不可能反他们自己的。
不过大秦和嬴州世家共治嬴州的政策,在传回国内之后却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毕竟大秦世家也只有经济主导权,而没有地方控制权,以及招募私兵的权利,但却给了嬴州世家这么多的特权,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凭什么嬴州那帮亡国蛮夷却能享受比本国世家更高的待遇?
为此,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上书,表面上反对大秦的利益捆绑政策,实际却是想为本土世家争取同样的地位。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某次朝会上,嬴昊更是为此大发雷霆,一连罢免了十六名反对官员后,这才压制住了朝内外的各种反对声音。
但嬴昊也知道,这只能压制一时,根本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些世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至于根本问题是什么?本质上还是一个国家,却出现两种不同的制度,大秦这种光明正大的双标行为,让很多人不甘的同时又心生侥幸。
对此,嬴昊自然是极为重视,毕竟这股风气不压下来的话,以后麻烦就没完没了了,于是连续召开了八次朝会,专门商议了嬴州政策的问题。
众臣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得出想要将嬴州彻底纳入版图,就必须要借助嬴州世家之力,而想让马儿跑就必须让马儿吃饱的结论。
嬴昊知道还有很多人心有不甘,为此他也进行了表态,明确表示利共治政策,只是嬴州统一前的过渡政策,等到统一嬴州全境,以及彻底归化之后,将会改回和大秦一样的政策,这才彻底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嬴昊也知道共治政策也有很多隐患,但确实是当前局势下最适合大秦的应对策略了,况且连多尔衮都能做到的事,他不认为自己做不到。
只要秦军一直强大下去,嬴州世家就算有些小心思,也绝对不敢表露出来,不过这颗雷也算是就此埋下了。
嬴昊估计就他算完成一统,哪怕之后统一了嬴州,共治政策也依旧存续很长时间,毕竟同化一个民族真没那么容易。
他在位期间大概率无法彻底同化嬴州,只能交给自己的儿子去废除这隐患极大的共治政策,而嬴州世家肯定也不会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强行收回恐怕又会掀起一波波折,但他相信嬴晟的智慧定能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至于王翦,他虽也知其中隐患,但相比于嬴昊,想的就没有那么远了。
在王翦看来,大秦尚未完成统一,嬴州又危机四伏,借助倭人之力来渡过难关未尝不是良策,所以才会如此爽快的放开限制。
至于未来的嬴州会如何?王翦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担任大都督期间,绝对不能让大秦丢掉嬴州五郡,为此哪怕是不择手段又如何?
王翦解开限制,嬴州世家大喜过望,如果说原先还有人心存顾虑的话,而现在就再也没有任何顾虑了,毕竟大秦的共治政策不是说说的,而是实打实这么干的,自然要铁了心跟大秦一条路走到黑了。
嬴州世家大力招兵买马,同时派人前去向王翦表忠心,并极力拥护王翦的英明决策。
对此,王翦心中却只有冷笑,看这些人眼神如同在看死人一般,他知道这些人已是冢中枯骨,唯一的作用就是被大秦榨干仅剩的利用价值。
王翦虽强,其指挥能力冠绝嬴州,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无法照顾到整个嬴州,所以哪怕有他在,多线作战的秦军也依旧处于下风。
但随着织田、德川、上杉、北条、四宫等本土联军的加入,秦军极大的弥补了兵力上的劣势,总算是以极低的代价,扛过了魏、宋、明、吴、丰臣五方势力的联合反扑。
看着眼前的地图,王翦不由轻叹道:“唉,接下来就看秦政刺史的了,九州之战若胜,围歼计划依旧能够执行,若败,嬴州大战就有的打了。”
第2935章大秦式双标
嬴州大战目前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守联军攻。
魏宋明吴四国,以及东瀛残党丰臣秀吉,五家联合攻秦,而大秦则被动进行应对。
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大秦丢了本州西部的西海郡八县之地。
西海八县人口并不算多,也不是多么富饶之地,但却是石见银山所在,再加上其他的中小金银矿山,直接让大秦整体金银矿产量缩减五分之二。
对此,大秦可谓是损失惨重,但偏偏碍于混乱的局势,以及短期内无法将精力聚焦于嬴州,而无法收复西海郡八县,简直憋屈。
第二阶段,秦军东守西攻,单挑五方势力。
王翦分别命秦政和上杉谦信,率军镇守关西郡和北陆郡,以抵挡本州东部及北海道的联军,而自己则率大军发起防御反击战,攻入浓尾和近畿的同时,命须佐之男率军攻占四国岛,而九州的立花道雪也北伐攻略九州。
在这一阶段秦军可谓是大获全胜,不但攻占浓尾和近畿大片领地,还差点就占领了九州和四国全境,完全在战略布局上碾压了对手。
哪怕敌方已经意识到了王翦的目的,奈何船大难掉头,根本无法阻止王翦的合围计划,只差一点就让其实现了先西后东统一嬴州的计划。
但随着王莽援军的抵达,王翦的合围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不但北九州和四国得而复失,秦军再度陷入被动挨打状态。
这也就是殷嬴州大战的第三阶段,秦军四线作战,王翦一挑六国。
其实王翦在发动第二阶段作战时,就知道一旦合围计划不成功,秦军将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到时候就会有被逐个击破的风险。
但当时王翦自信就算无法迅速取胜,也能一点点的蚕食对方,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也就忽略了分兵作战的风险。
可让王翦也没想到王莽会蹚这趟浑水,不但破坏了他的计划,也让计划失败的后遗症彻底体现了出来。
如今秦军分散在了九州、四国、关东以及浓尾四地,被迫处于四线作战的境地,并且被六方势力围攻,兵力自然一下子捉襟见肘了起来。
其实战争之初,大秦在嬴州的兵力是很充足的,不但有八万本土正规军,还有十六万秦协军,足足二十四万大军,守嬴州五郡之地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但谁也没想到,嬴州局势的变化会这么快,不但各方势力都联合了起来,还把王莽这个局外人给拉了进来,以至于让王翦二十四万军都解决不了嬴州的难题。
再加上战争打到现在,秦军的损失也不小,不但本土军损失了八千,秦协军的伤亡也达到了四万。
面对这种情况,王翦不得不就地紧急征兵,但新征召的秦协军,无论是战力还是士气,肯定是都不如之前的,只能用以守城而无法野战。
为了维持住了当前的局面,王翦决定放开对本土大族的限制,允许其自行募兵,配合秦军作战,这才有了南九州的两万五千联军。
其实王翦这样的举动,和杨广所颁布的解羌令,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不同的是大秦并非迫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主动推动。
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嬴昊,对于世家的危害再清楚不过了,他对国内世家采取的也是严防死守的态度,可为何却唯独对嬴州世家这般宽容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织田信长所建立的东瀛帝国的所存续时间虽短,但却就像铁木真、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元蒙和满清一样,得到全体倭人的一致认同,从而诞生了民族意识。
元蒙、满清、东瀛,这三个国家,都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字、文明,会天然的排斥外来文明,哪怕是相似度极高的大秦文明。
所以,在尚未彻底统一的情况下,哪怕大秦实施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但想要将嬴州彻底同化,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是两三代人的努力。
这是侵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同化,根本无法彻底同化一个民族。
嬴州就是座金银山,已经尝到甜头的大秦,自然是不可能放弃这块宝地,但同化过程又实在太长了一点,身为皇帝的嬴昊就想缩短这个期限,而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有两个:
第一个自然就是统一嬴州,但在九州一统之前显然是不可能的,大秦必须先完成华夏统一,才能腾出手来完成对嬴州的统一。
至于这第二个办法嘛,就是效仿满清入关时的政策,扶持出一帮倭奸来,以倭治倭的同化速度,显然要远比以汉治倭要快的多。
至于如何扶持出一帮倭奸,彻底将嬴州世家绑上大秦的战车,总结起来也就是九个字:大秦与世家共治嬴州;
由于大秦尚未统一嬴州,在嬴州还有很多的敌人,自然不能按照国内的标准来对待嬴州世家,所以也无需彻底掌握麾下领地,只掌控多数人口及最精华的土地即可。
至于那些大秦也难以掌握的地方,以及世家所隐藏的人口,则全部交由嬴州世家进行管理,同时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彻底进行利益捆绑,让嬴州世家成为大秦在嬴州的统治基础。
打个比方,假设嬴州是家上市公司的话,那大秦就是董事长,而嬴州的各大世家则都是小股东。
这也是嬴州大战爆发后,大秦这边反的都是小家族,大家族一个都没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套策略下,嬴州世家在地方不但控制权,还有兵权,差不多相当于是小军阀了,但这恰恰就是大秦所希望看到的,毕竟还要依靠他们去和联合军对抗
其实就算王翦不解除限制,在地方有钱有粮有人的嬴州世家,也还是会在暗中自行扩充实力以自保,而解除限制也只是让他们更加光明正大而已。
至于这些家族有了军队之后,会不会像四国和九州的本土世家一样,也跟着联合军一起反叛呢?
这种可能性自然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但事实证明,最终反的还是些不成气候的小家族,没有一个大族选择造反。
这也恰恰说明了大秦与嬴州世家共治的利益捆绑政策是极其成功的。
正是因为嬴州大族的利益,早就已经和大秦息息相关,而联合军不但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反而还会从他们手中夺走权利,所以他们才会无视家国大义,如明末时期随满清一起灭明汉人大族一样,全力帮助大秦对抗联合军。
因为反秦就是反他们自己,他们自然不可能反他们自己的。
不过大秦和嬴州世家共治嬴州的政策,在传回国内之后却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毕竟大秦世家也只有经济主导权,而没有地方控制权,以及招募私兵的权利,但却给了嬴州世家这么多的特权,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凭什么嬴州那帮亡国蛮夷却能享受比本国世家更高的待遇?
为此,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上书,表面上反对大秦的利益捆绑政策,实际却是想为本土世家争取同样的地位。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某次朝会上,嬴昊更是为此大发雷霆,一连罢免了十六名反对官员后,这才压制住了朝内外的各种反对声音。
但嬴昊也知道,这只能压制一时,根本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些世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至于根本问题是什么?本质上还是一个国家,却出现两种不同的制度,大秦这种光明正大的双标行为,让很多人不甘的同时又心生侥幸。
对此,嬴昊自然是极为重视,毕竟这股风气不压下来的话,以后麻烦就没完没了了,于是连续召开了八次朝会,专门商议了嬴州政策的问题。
众臣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得出想要将嬴州彻底纳入版图,就必须要借助嬴州世家之力,而想让马儿跑就必须让马儿吃饱的结论。
嬴昊知道还有很多人心有不甘,为此他也进行了表态,明确表示利共治政策,只是嬴州统一前的过渡政策,等到统一嬴州全境,以及彻底归化之后,将会改回和大秦一样的政策,这才彻底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嬴昊也知道共治政策也有很多隐患,但确实是当前局势下最适合大秦的应对策略了,况且连多尔衮都能做到的事,他不认为自己做不到。
只要秦军一直强大下去,嬴州世家就算有些小心思,也绝对不敢表露出来,不过这颗雷也算是就此埋下了。
嬴昊估计就他算完成一统,哪怕之后统一了嬴州,共治政策也依旧存续很长时间,毕竟同化一个民族真没那么容易。
他在位期间大概率无法彻底同化嬴州,只能交给自己的儿子去废除这隐患极大的共治政策,而嬴州世家肯定也不会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强行收回恐怕又会掀起一波波折,但他相信嬴晟的智慧定能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至于王翦,他虽也知其中隐患,但相比于嬴昊,想的就没有那么远了。
在王翦看来,大秦尚未完成统一,嬴州又危机四伏,借助倭人之力来渡过难关未尝不是良策,所以才会如此爽快的放开限制。
至于未来的嬴州会如何?王翦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担任大都督期间,绝对不能让大秦丢掉嬴州五郡,为此哪怕是不择手段又如何?
王翦解开限制,嬴州世家大喜过望,如果说原先还有人心存顾虑的话,而现在就再也没有任何顾虑了,毕竟大秦的共治政策不是说说的,而是实打实这么干的,自然要铁了心跟大秦一条路走到黑了。
嬴州世家大力招兵买马,同时派人前去向王翦表忠心,并极力拥护王翦的英明决策。
对此,王翦心中却只有冷笑,看这些人眼神如同在看死人一般,他知道这些人已是冢中枯骨,唯一的作用就是被大秦榨干仅剩的利用价值。
王翦虽强,其指挥能力冠绝嬴州,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无法照顾到整个嬴州,所以哪怕有他在,多线作战的秦军也依旧处于下风。
但随着织田、德川、上杉、北条、四宫等本土联军的加入,秦军极大的弥补了兵力上的劣势,总算是以极低的代价,扛过了魏、宋、明、吴、丰臣五方势力的联合反扑。
看着眼前的地图,王翦不由轻叹道:“唉,接下来就看秦政刺史的了,九州之战若胜,围歼计划依旧能够执行,若败,嬴州大战就有的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