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云起
乡里人终归还是敬重这“大师”的,见大师开了口,纵仍有疑虑也暂且作了罢,只是到底仍有不甘,手里家伙虽放下了,人却堵着不肯退去,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其中一个带头模样的汉子将铁锹往地上一杵,眼里全是血丝,恨恨横了二人两眼,抹一把脸,转头向那大师,瓮声道:“大师,您说他们是人,俺们信您,只是您也晓得这林子的渊源,正赶上又接连出了这许多惨事,无缘无故的哪有好人在这鬼地方瞎转悠,咱们可不能就这么放他们走,非得押他们回去问清楚才行。”
这话一出,其余村民也都连连附和。
事已至此,道人也不好多做辩驳,又不敢太得罪李莲花二人,只得打个哈哈道:“谈何押送,谈何押送啊,瞧这二位也是讲道理的人物,便如之前咱们说好的,随咱们一道回去分说清楚便是了。”
他边说这话边拿眼不住的瞧孟九二人面上神色。
孟九根本不在意这些人啰啰嗦嗦说了些什么。
什么孩子怪物之类与她本无干系,纵有干系,能扣下她的的人在这地界儿上根本没有,或许曾经有一个,现在也做不到了。
因此她连个眼神也欠奉,她现在想的是眼前这病怏怏的“李莲花”。
她是绝不会认错的,这分明就是当年那万人册上的第一人李相夷。
可此人昨夜分明一副要与过去划清界限的样子,言语虽谦和,态度却疏离得很,此刻为何又要出言相帮?
这一群不怎么讲道理的泥腿子和个不入流的江湖骗子,放在从前连死在她剑下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那李相夷何等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何以竟愿意与之纠缠?他武功再差也不至连几个普通人也应付不了,这才几年,纵然发生了什么,那点心气儿也不存在了吗?
李莲花察觉到了来自两旁的打量,他还拿不准要如何应对这女子,面前这些村民的警惕和惧意却是清清楚楚,料来寻常人家,对这地方又是讳莫如深,若非突逢大变,怎么也不至于要亲至险境的,必然是真的没有法子了。
对于旁人的喜怒哀乐,李相夷仗着一身莫测的功夫,素来是不大理会的,可李莲花已自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人情冷暖,世事艰难皆已尝过,再不敢看轻其中的分量了。
眼下随这些人回村也并不算什么坏事,若能了解清楚些,或能解了眼前这局面也说不定,故而挂起个笑来,朝那道士微点了点头。
道人偷摸着打量人却不妨对上了眼,颇有点心虚,连忙也赔笑示意,而后别过脸去,招呼着众人便往来处退去。
边退还不忘给二人引路:“二位还请跟紧,这林子邪门得很,进出只一条小路好走些,还得逢上这大晴天近晌午的两个时辰阳气最足,还好看路,否则绕到天黑也出不去,而这天一黑,就容易出事啊。”
说话间李莲花便要跟着一同走出去,走出两步却发现那黑衣女子仍在原地未动,冷眼瞧着这一番动静,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眼中全无这么些活人似的,眼看就要引得走在前面的村民回头张望了,到时又不免闹起来。
李莲花很有些无奈,他再一次有些自嘲地想:李莲花啊里莲花,老毛病又犯了不是,这世上的事情凭你出于好意便能如愿么,想想你从前那匡扶武林正义的梦想,亦或是你那风中残烛般的寿数,再比如眼前这油盐不进的姑娘,人呐,还是莫要太瞧的起自己才好。
思及此处,李莲花回身至孟九跟前,躬身长揖,而后起身看向孟九。
孟九好整以暇地受了李莲花这一礼,这才慢吞吞开口了:“既不过是萍水相逢,又何必行这样的大礼?”
李莲花苦笑,而后正色道:“救命之恩大过天,这道理李某还是懂的,昨夜匆匆一见来不及谢,是在下的过错,此番必然是要补上的。”
孟九冷笑:“我于一个江湖郎中能有什么救命之恩?”
这姑娘咄咄逼人,今日若不给个叫她满意的答复,此事必是难以善了。
李莲花沉默一息,放弃一般闭了闭眼,复张目无奈道:“李某。。。寿数无多,姑娘必已知悉?”
“是又如何?你死不死与我何干,只莫要死在这里便是。”
“无论为何,姑娘总是于在下有救命之恩,虽不知缘故,姑娘但有所求,李某将尽己所能给姑娘一个交代。”
这话说得郑重,倒不是那等搪塞之言了,孟九觉得还像些样子,只是此人如今沦落到这般光景,那点自大的毛病却没改,实在有些高看自己,她瞧得不大顺眼,不由话中带刺:“交代?你能给我什么交代?凭你这一条残命么?”
李莲花听她话虽难听,意思却有些松动,也松了口气,也不着恼,淡笑道:“一条残命,赠与姑娘又何妨,只是在下这般光景,这条性命纵然姑娘取去也无甚大用,不若姑且留着,姑娘也可以好好想想究竟想要个什么交代。”
孟九有些语塞,她移开目光,发现自己纵能在这里为难这人一番,却委实回答不了这问题。
她心里清楚,整整一年离群索居,说来是修心,其实是什么也没修明白。
那些她无法释怀的东西看似沉了下去,实则化作几点淬了毒的火,日日灼烧她的五脏六腑,她只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正随这把火燃烧,只等一日燎原而起,便要化作燃尽的余灰。
江湖之大,她不知要去哪里;心火难平,她也不知如何浇灭;问她所求,她更是一片茫然。
她这样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无晦那和尚以命渡她,恐怕是渡错了。
思及此处,孟九也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正胡思乱想,耳边便听得李莲花悠悠道:“李某确实不记得曾见过姑娘,若有冒犯,还望海涵,只是前番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姑娘救命之恩李某铭记于心,若姑娘一时想不出有何事可供差遣,何妨与我二人结伴一探此事究竟?听这些百姓所言,此事似有些古怪,人命关天,弄清楚些也是应当,或许此间事了,姑娘所求便有了头绪呢?”
孟九细看他神色,见他表情诚恳不似作伪,终于缓和下来。
罢了,她想,此刻我还有旁的事情做吗,便当消遣也无妨。
更重要的是,她并不想一个人呆着,纵是一场闹剧也好过能将人逼疯的虚无。
只是这般心思,自是不足为外人所知,她也并不想让人看了笑话。
“我与你本无渊源,又何需你记得?”孟九语毕转身,越过李莲花,不再理他,径直随人群而去。
李莲花听得一愣,而后微微一笑,若有所思,举步跟上。
行于林间,李莲花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便是他们走的这方向。这林子固然不小,他们走了也有小半个时辰,脚程也并不慢,还未走出去,只是他看这路虽蜿蜒曲折,大体的方向却是往西北而去,刚才那渡口处虽有草木掩映,依稀也能瞧见条大路,也是往西北而去,怎的放着现成路不走,偏来绕这远路?
这也罢了,或许小路更快些也是有的,他人生地不熟,自然比不得这些个本地村民,然而更奇的是他们所走的这条路。
这路不见砖石沙土铺地,多是灌木野草被行人踩踏过留下的行迹,且痕迹还新,说明这路是条实打实的野路,且是刚才新走过的,否则早该踩成条土路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林子是个很不小的林子,水泽密布不是玩笑,光他们一路走来李莲花就见着好几处藏于草丛中的水潭,浮萍一盖,远看和陆地没什么两样,一脚踏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像这样的地方,一条刚走过的野路,是怎么做到这样精准地避开这林子里的诸多沼泽泥潭的?又是谁发现的这条路?
其次便是这黑衣女子和那道人。
这女子不必说,一副面具从晚上带到白天,行事谈吐颇有些来历,其中必有隐情。
那道人也没那么简单,本以为是个江湖骗子,不想这一路看下来,时时扶持村民,又颇识得些草药木植,步伐稳健,气息平稳,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也算半个练家子,有些真本事在身上,怪不得这一帮子人似是对他很是信服。瞧他对这路似乎很熟悉,莫非这路便是他发现的?
道人似是也察觉到李莲花频频瞧他,便凑到他身边来,殷勤道:“公子可是走得不耐了?前头再走一小截,咱们便能出了林子,走上官道了。”
李莲花顺势便接过话头,笑道:“哪里哪里,在下不过瞧这林子甚好。虽多水泽,可花木草药也不少,人际虽罕见,倒也颇有生机,怎么也称不上古怪,何况此处临近个渡口,水系自然多些。说来方才那渡口瞧着不小,往来航运当十分通达,何以竟废弃了,倒叫这地界这般冷清?”
“啊呀,公子果真不是咱们当地人”,一旁有村民见他一副书生模样,一路走来却不曾叫苦叫累,人也谦和有礼,对他有些改观。此时又听他抛出话头,便也起了谈性,插起话来,“不过这事情过去也有些年头,现在还提起的人也不多啦。”
那是十年前的旧事了,这渡口当年也繁荣过,往来商船络绎不绝,有一日,一家江南来的富户举家搬迁在这渡口停泊了,停了足有小半月,家资足足装了十来条大船,主家人丁不多,带着些亲信和心腹下人,不过二十人住在一条大客船上,余下些镖师护卫和下人则在其余船只上。
这大户人家讲究的很,主家船上日日果蔬肉菜都是要叫人新鲜采买的,连下船来办事的仆从都身着绫罗绸缎,出手也阔绰,比些普通平民人家还要强些,他们这邻近的村子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富人家规矩多,日日晨起都有钟点,不少村民摸清了这时间,早早便备些自家土产在渡口候着,想着能多赚些总是好的。
谁知一日竟迟迟不见有人下船来,直到日上三竿整艘客船还似在沉睡中一般,没发出半点动静。其余船只上头的下人也觉出了古怪,隔船请示几番无果后便咬咬牙上了船。
这一瞧可不得了,一船的人,上至主家夫妇,下至船老大并几个水手尽数无声无息地死了。
被人发现时,尸身死状不一,有被衣物生生绞死的丫头,有浸在水盆中活活淹死的厨子,亦有叫头上铜簪戳穿喉咙的几家掌柜,被随身带刀互砍身亡的侍卫,主家一家三口则围在桌前,头浸在桌上一口咕嘟冒气得大汤锅里头,已然熟透了,面孔惨不忍睹,只能依稀辨认出模样来,更诡异的是,除却主家,其余尸身皆是面上带笑,神情舒展,若非那惨不忍睹的伤口痕迹,简直像是沉睡在一场美梦中,叫人瞧了背后发凉。
唯一活着的只有那富商家的姨娘,似是因着身体不好,素日也不出船舱,日日饮食起居皆有仆从进出伺候。彼时似乎是刚服了汤药睡去,仆从皆退出去了,故而事发时竟漏去了她。
可怜这女人虽免去一死,可醒来叫不到人,见着这等人间地狱般的场景直接便被吓疯了,被发现时正神情恍惚地蜷缩在舱房角落,嘴里念叨着些什么。
因着死的人不少,死状又过于诡异,这案子闹的很大。
监察司也曾费了大力气追查过,来时直接封了这渡口,好些日子不允许船只往来。
可奇就奇在,这样大的案子,现场又是人事繁杂,按说线索绝不会少,多费些时日总能寻见端倪,谁知线索虽多却都断的干净,查至某处便没了下文。
提及人证,一艘船上只留下一个活口,其余船只上有的是外聘的镖师,有的是粗使的下人,与主家了解实在不多,问及时也都不在船上,监察司也曾挨个传唤过,便连这附近的村民也都被叫去问过话,也不曾听得什么有用的,总不能一一用过大刑,故而诸多审讯手段用过之后也只得放人。至于那疯掉的姨娘,监察司也重点关注过,大夫也确认是实打实的疯了。这疯傻之人口中又能问出些什么,只得就地寻个仆妇将她好生照管,据说这可怜女人久病不愈又遭此横祸,不多时日便也去了;
若说物证,监察司自然怀疑是毒,可仵作将船上饮食饮水尽皆验过,并未寻到毒物,也不曾听过什么毒物竟有这般功效的,现场又未寻到什么可疑物件;
若作仇杀,监察司也细细排查过,这商人生意做的大,却也未到那富可敌国的地步,虽有生意场上的对手,也没有那能恨到这般地步的,更不可能有谁用的出这样大的手笔;
若作为财,监察司守株待兔了好些时日,直到这万贯家财尽皆充了国库,也无人动这偌大家业。
自此,案子就成了悬案,渡口也不得不解封。
死去的人冤不冤不知道,活着的人总要向前看,眼看一切都要照旧,怪事却开始频频出现。
一开始是过夜的货船上总有补给丢失,慢慢发展到货物丢失,再是水手也丢了几个,有的后来在岸边发现尸体,尸身似是被什么野兽啃咬过,有的干脆连尸身也未寻得,人们都说是前头命案中死去的人化成水鬼来讨债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多久,又有条商船在这渡口行出一里外的一处江心莫名沉了,货物自是再难寻得,便连船上诸人也不曾找见,这不能不叫人忌惮,商人逐利不假,也要有命能花。自此,这渡口再没商船敢来,慢慢地也就荒废了。
其中一个带头模样的汉子将铁锹往地上一杵,眼里全是血丝,恨恨横了二人两眼,抹一把脸,转头向那大师,瓮声道:“大师,您说他们是人,俺们信您,只是您也晓得这林子的渊源,正赶上又接连出了这许多惨事,无缘无故的哪有好人在这鬼地方瞎转悠,咱们可不能就这么放他们走,非得押他们回去问清楚才行。”
这话一出,其余村民也都连连附和。
事已至此,道人也不好多做辩驳,又不敢太得罪李莲花二人,只得打个哈哈道:“谈何押送,谈何押送啊,瞧这二位也是讲道理的人物,便如之前咱们说好的,随咱们一道回去分说清楚便是了。”
他边说这话边拿眼不住的瞧孟九二人面上神色。
孟九根本不在意这些人啰啰嗦嗦说了些什么。
什么孩子怪物之类与她本无干系,纵有干系,能扣下她的的人在这地界儿上根本没有,或许曾经有一个,现在也做不到了。
因此她连个眼神也欠奉,她现在想的是眼前这病怏怏的“李莲花”。
她是绝不会认错的,这分明就是当年那万人册上的第一人李相夷。
可此人昨夜分明一副要与过去划清界限的样子,言语虽谦和,态度却疏离得很,此刻为何又要出言相帮?
这一群不怎么讲道理的泥腿子和个不入流的江湖骗子,放在从前连死在她剑下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那李相夷何等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何以竟愿意与之纠缠?他武功再差也不至连几个普通人也应付不了,这才几年,纵然发生了什么,那点心气儿也不存在了吗?
李莲花察觉到了来自两旁的打量,他还拿不准要如何应对这女子,面前这些村民的警惕和惧意却是清清楚楚,料来寻常人家,对这地方又是讳莫如深,若非突逢大变,怎么也不至于要亲至险境的,必然是真的没有法子了。
对于旁人的喜怒哀乐,李相夷仗着一身莫测的功夫,素来是不大理会的,可李莲花已自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人情冷暖,世事艰难皆已尝过,再不敢看轻其中的分量了。
眼下随这些人回村也并不算什么坏事,若能了解清楚些,或能解了眼前这局面也说不定,故而挂起个笑来,朝那道士微点了点头。
道人偷摸着打量人却不妨对上了眼,颇有点心虚,连忙也赔笑示意,而后别过脸去,招呼着众人便往来处退去。
边退还不忘给二人引路:“二位还请跟紧,这林子邪门得很,进出只一条小路好走些,还得逢上这大晴天近晌午的两个时辰阳气最足,还好看路,否则绕到天黑也出不去,而这天一黑,就容易出事啊。”
说话间李莲花便要跟着一同走出去,走出两步却发现那黑衣女子仍在原地未动,冷眼瞧着这一番动静,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眼中全无这么些活人似的,眼看就要引得走在前面的村民回头张望了,到时又不免闹起来。
李莲花很有些无奈,他再一次有些自嘲地想:李莲花啊里莲花,老毛病又犯了不是,这世上的事情凭你出于好意便能如愿么,想想你从前那匡扶武林正义的梦想,亦或是你那风中残烛般的寿数,再比如眼前这油盐不进的姑娘,人呐,还是莫要太瞧的起自己才好。
思及此处,李莲花回身至孟九跟前,躬身长揖,而后起身看向孟九。
孟九好整以暇地受了李莲花这一礼,这才慢吞吞开口了:“既不过是萍水相逢,又何必行这样的大礼?”
李莲花苦笑,而后正色道:“救命之恩大过天,这道理李某还是懂的,昨夜匆匆一见来不及谢,是在下的过错,此番必然是要补上的。”
孟九冷笑:“我于一个江湖郎中能有什么救命之恩?”
这姑娘咄咄逼人,今日若不给个叫她满意的答复,此事必是难以善了。
李莲花沉默一息,放弃一般闭了闭眼,复张目无奈道:“李某。。。寿数无多,姑娘必已知悉?”
“是又如何?你死不死与我何干,只莫要死在这里便是。”
“无论为何,姑娘总是于在下有救命之恩,虽不知缘故,姑娘但有所求,李某将尽己所能给姑娘一个交代。”
这话说得郑重,倒不是那等搪塞之言了,孟九觉得还像些样子,只是此人如今沦落到这般光景,那点自大的毛病却没改,实在有些高看自己,她瞧得不大顺眼,不由话中带刺:“交代?你能给我什么交代?凭你这一条残命么?”
李莲花听她话虽难听,意思却有些松动,也松了口气,也不着恼,淡笑道:“一条残命,赠与姑娘又何妨,只是在下这般光景,这条性命纵然姑娘取去也无甚大用,不若姑且留着,姑娘也可以好好想想究竟想要个什么交代。”
孟九有些语塞,她移开目光,发现自己纵能在这里为难这人一番,却委实回答不了这问题。
她心里清楚,整整一年离群索居,说来是修心,其实是什么也没修明白。
那些她无法释怀的东西看似沉了下去,实则化作几点淬了毒的火,日日灼烧她的五脏六腑,她只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正随这把火燃烧,只等一日燎原而起,便要化作燃尽的余灰。
江湖之大,她不知要去哪里;心火难平,她也不知如何浇灭;问她所求,她更是一片茫然。
她这样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无晦那和尚以命渡她,恐怕是渡错了。
思及此处,孟九也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正胡思乱想,耳边便听得李莲花悠悠道:“李某确实不记得曾见过姑娘,若有冒犯,还望海涵,只是前番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姑娘救命之恩李某铭记于心,若姑娘一时想不出有何事可供差遣,何妨与我二人结伴一探此事究竟?听这些百姓所言,此事似有些古怪,人命关天,弄清楚些也是应当,或许此间事了,姑娘所求便有了头绪呢?”
孟九细看他神色,见他表情诚恳不似作伪,终于缓和下来。
罢了,她想,此刻我还有旁的事情做吗,便当消遣也无妨。
更重要的是,她并不想一个人呆着,纵是一场闹剧也好过能将人逼疯的虚无。
只是这般心思,自是不足为外人所知,她也并不想让人看了笑话。
“我与你本无渊源,又何需你记得?”孟九语毕转身,越过李莲花,不再理他,径直随人群而去。
李莲花听得一愣,而后微微一笑,若有所思,举步跟上。
行于林间,李莲花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便是他们走的这方向。这林子固然不小,他们走了也有小半个时辰,脚程也并不慢,还未走出去,只是他看这路虽蜿蜒曲折,大体的方向却是往西北而去,刚才那渡口处虽有草木掩映,依稀也能瞧见条大路,也是往西北而去,怎的放着现成路不走,偏来绕这远路?
这也罢了,或许小路更快些也是有的,他人生地不熟,自然比不得这些个本地村民,然而更奇的是他们所走的这条路。
这路不见砖石沙土铺地,多是灌木野草被行人踩踏过留下的行迹,且痕迹还新,说明这路是条实打实的野路,且是刚才新走过的,否则早该踩成条土路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林子是个很不小的林子,水泽密布不是玩笑,光他们一路走来李莲花就见着好几处藏于草丛中的水潭,浮萍一盖,远看和陆地没什么两样,一脚踏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像这样的地方,一条刚走过的野路,是怎么做到这样精准地避开这林子里的诸多沼泽泥潭的?又是谁发现的这条路?
其次便是这黑衣女子和那道人。
这女子不必说,一副面具从晚上带到白天,行事谈吐颇有些来历,其中必有隐情。
那道人也没那么简单,本以为是个江湖骗子,不想这一路看下来,时时扶持村民,又颇识得些草药木植,步伐稳健,气息平稳,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也算半个练家子,有些真本事在身上,怪不得这一帮子人似是对他很是信服。瞧他对这路似乎很熟悉,莫非这路便是他发现的?
道人似是也察觉到李莲花频频瞧他,便凑到他身边来,殷勤道:“公子可是走得不耐了?前头再走一小截,咱们便能出了林子,走上官道了。”
李莲花顺势便接过话头,笑道:“哪里哪里,在下不过瞧这林子甚好。虽多水泽,可花木草药也不少,人际虽罕见,倒也颇有生机,怎么也称不上古怪,何况此处临近个渡口,水系自然多些。说来方才那渡口瞧着不小,往来航运当十分通达,何以竟废弃了,倒叫这地界这般冷清?”
“啊呀,公子果真不是咱们当地人”,一旁有村民见他一副书生模样,一路走来却不曾叫苦叫累,人也谦和有礼,对他有些改观。此时又听他抛出话头,便也起了谈性,插起话来,“不过这事情过去也有些年头,现在还提起的人也不多啦。”
那是十年前的旧事了,这渡口当年也繁荣过,往来商船络绎不绝,有一日,一家江南来的富户举家搬迁在这渡口停泊了,停了足有小半月,家资足足装了十来条大船,主家人丁不多,带着些亲信和心腹下人,不过二十人住在一条大客船上,余下些镖师护卫和下人则在其余船只上。
这大户人家讲究的很,主家船上日日果蔬肉菜都是要叫人新鲜采买的,连下船来办事的仆从都身着绫罗绸缎,出手也阔绰,比些普通平民人家还要强些,他们这邻近的村子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富人家规矩多,日日晨起都有钟点,不少村民摸清了这时间,早早便备些自家土产在渡口候着,想着能多赚些总是好的。
谁知一日竟迟迟不见有人下船来,直到日上三竿整艘客船还似在沉睡中一般,没发出半点动静。其余船只上头的下人也觉出了古怪,隔船请示几番无果后便咬咬牙上了船。
这一瞧可不得了,一船的人,上至主家夫妇,下至船老大并几个水手尽数无声无息地死了。
被人发现时,尸身死状不一,有被衣物生生绞死的丫头,有浸在水盆中活活淹死的厨子,亦有叫头上铜簪戳穿喉咙的几家掌柜,被随身带刀互砍身亡的侍卫,主家一家三口则围在桌前,头浸在桌上一口咕嘟冒气得大汤锅里头,已然熟透了,面孔惨不忍睹,只能依稀辨认出模样来,更诡异的是,除却主家,其余尸身皆是面上带笑,神情舒展,若非那惨不忍睹的伤口痕迹,简直像是沉睡在一场美梦中,叫人瞧了背后发凉。
唯一活着的只有那富商家的姨娘,似是因着身体不好,素日也不出船舱,日日饮食起居皆有仆从进出伺候。彼时似乎是刚服了汤药睡去,仆从皆退出去了,故而事发时竟漏去了她。
可怜这女人虽免去一死,可醒来叫不到人,见着这等人间地狱般的场景直接便被吓疯了,被发现时正神情恍惚地蜷缩在舱房角落,嘴里念叨着些什么。
因着死的人不少,死状又过于诡异,这案子闹的很大。
监察司也曾费了大力气追查过,来时直接封了这渡口,好些日子不允许船只往来。
可奇就奇在,这样大的案子,现场又是人事繁杂,按说线索绝不会少,多费些时日总能寻见端倪,谁知线索虽多却都断的干净,查至某处便没了下文。
提及人证,一艘船上只留下一个活口,其余船只上有的是外聘的镖师,有的是粗使的下人,与主家了解实在不多,问及时也都不在船上,监察司也曾挨个传唤过,便连这附近的村民也都被叫去问过话,也不曾听得什么有用的,总不能一一用过大刑,故而诸多审讯手段用过之后也只得放人。至于那疯掉的姨娘,监察司也重点关注过,大夫也确认是实打实的疯了。这疯傻之人口中又能问出些什么,只得就地寻个仆妇将她好生照管,据说这可怜女人久病不愈又遭此横祸,不多时日便也去了;
若说物证,监察司自然怀疑是毒,可仵作将船上饮食饮水尽皆验过,并未寻到毒物,也不曾听过什么毒物竟有这般功效的,现场又未寻到什么可疑物件;
若作仇杀,监察司也细细排查过,这商人生意做的大,却也未到那富可敌国的地步,虽有生意场上的对手,也没有那能恨到这般地步的,更不可能有谁用的出这样大的手笔;
若作为财,监察司守株待兔了好些时日,直到这万贯家财尽皆充了国库,也无人动这偌大家业。
自此,案子就成了悬案,渡口也不得不解封。
死去的人冤不冤不知道,活着的人总要向前看,眼看一切都要照旧,怪事却开始频频出现。
一开始是过夜的货船上总有补给丢失,慢慢发展到货物丢失,再是水手也丢了几个,有的后来在岸边发现尸体,尸身似是被什么野兽啃咬过,有的干脆连尸身也未寻得,人们都说是前头命案中死去的人化成水鬼来讨债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多久,又有条商船在这渡口行出一里外的一处江心莫名沉了,货物自是再难寻得,便连船上诸人也不曾找见,这不能不叫人忌惮,商人逐利不假,也要有命能花。自此,这渡口再没商船敢来,慢慢地也就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