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随安见高休明脸色发青,怕小世子没个轻重,到时候无法收场。谁知世子是有备而来,发觉郭随安意图,哨声响起,乘风直冲而来。

    郭随安被逼得连连后退,郭承雍被乘风的英姿所吸引,放过高休明。坐回椅子上,学着阿娘的样子喝茶。

    鲜肉入口,乘风乖乖站回桐五更肩膀上,而后连续发出啸声,震慑敌人。

    郭承雍绷起脸问:“你是谁?

    谁知郭随安直接跪倒在地:“侄儿见过小叔叔。小叔叔可还安好?”

    世子被吓了一跳:“起来回话。”

    郭随安起身后,郭承雍疑惑的看着他:“我们真的是亲戚?”

    郭随安自我介绍说:“侄儿属忠郡王长子一脉。”

    郭承雍这下明白了:“义父爷爷的儿孙。”

    郭随安拱手:“正是。”

    郭承雍再问:“你也是长安来的?”

    郭随安回答:“侄儿祖籍太原,一直在外为官,不算长安来的?”

    郭承雍有些不高兴了:“看什么看!”说完捂住胸前的长命锁,一脸防备。

    郭随安随口解释:“这长命锁同小叔叔很是相配。”

    郭承雍看着眼前比爹爹还大些的侄儿,好奇道:“剑术如何?”

    郭随安谦虚:“尚可。”

    郭承雍高兴:“陪我练剑。”

    有了高休明的前车之鉴,郭随安一招一式绝不敷衍。二十余个回合过后,双方收招。小世子很是满意:“赏你天鹅炙一份!”

    长安人也没那么厉害嘛,满足好奇心的世子殿下心满意足的走了。

    驿馆。郭随安关切道:“可要请位医工?”

    高休明捂着肚子摆摆头:“我那有消肿止痛的药膏,自己涂抹就好,无需多此一举。倒是这位世子,力气大、根骨好。一招一式,绝非寻常孩童胡乱玩耍,是下过苦功夫的。世子才三岁不到,王爷后继有人喽。”

    郭随安再劝:“世子并非一般孩童,又不知分寸。还是请位医工妥帖些。”

    高休明龇牙咧嘴:“这小世子力气未免也太大了些,跟只小牛犊似的。一般的孩子可没这般力气。”

    郭随安知道些:“王爷母族血脉特殊,异于常人。”

    高休明明白了:“白隼、神官。漠北之奇特远胜吾等想象。”

    郭随安告退:“节帅好生休息。”

    高休明忍不住开口:“世子脖子上的长命锁,可有不妥之处。你可不是无的放矢之人,还请如实相告。”

    郭随安苦笑一下:“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节帅的眼睛。节帅可曾注意到长命锁上独特的麦穗纹样?”

    高休明回想一下:“确实有几分特别。”

    郭随安声音轻了许多:“听家中老人说,长庆爷的血脉,满月时都会得到一把麦穗纹的长命锁,寓意平安长寿。死后是要陪葬入棺椁的。”

    高休明一下子坐直了:“这样说来,世子的长命锁来自长安?”

    郭随安委婉道:“皇家纹样,不易仿造。”

    高休明猜测:“世子的长命锁是谁赐下的?”直勾勾看向郭随安,静待答案。

    郭随安退后一步:“长辈之事,下官一个隔了房的小辈哪里知晓!”

    高休明遗憾:“姑祖母……”

    郭随安提醒:“王爷同太皇太后是同一位祖父的从姐妹。王爷之父郭尚书是安阳公年过五旬得来的幺儿,诸兄弟排行最末。郭尚书同家祖相差二十余岁,王爷又是郭尚书年近三旬得来的独生女儿。王爷不止是安阳公幺孙,各房兄弟姐妹中,亦是排行最末。王爷在郭氏的辈分,称得上一句德高望重。至于皇家密辛,世子降生之时,曾有内侍前来拜见。节帅若想求证,梁都尉很有可能略知一二。”

    高休明只道:“此乃皇家家事,吾等外臣还是不知道的好。”

    郭随安明白:“节帅说的是。”

    别看两人口头上达成一致,保持沉默。一个例行公事时顺带提了一嘴向长安确认,一个直接写信回太原向长辈禀明此事。

    麦纹长命锁可不是寻常钗环物件,每一件都有迹可循。若有心,定能查出授意之人。不管是谁的主意,皇家都认可这个孩子的存在。

    晚间,有玄女卫领着医工上门,说是王爷吩咐,定要确保高节帅安好。又是诊脉、又是敷药、又是针灸的,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

    北风稍歇,春暖大地。又是一年谷雨日。照例,郭清晏亲自下厨煮长寿面,又开了一坛雪莉酒,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团圆饭。

    交予阿史德莫顿的五千驼兵已初见成效,剑指葱岭刻不容缓。嘉北伏俟军更在兴海大战河曲军。太平了一个冬天的武威,硝烟再起。

    四月刚过,有人携罪证上京告发宣武节度使伙同河东节度使节度使谋逆。这下整个京城沸腾了,梁源气愤难当,誓要将叛党诛杀殆尽,以报朝廷。

    两位节度使哪肯坐以待毙,共同发表檄文。言明他们不过是奉圣上旨意入京勤王,绝非歹人口中的逆臣。而陛下意图诛杀的对象,便是如今大权在握的梁都尉。如今事败,陛下被囚,他们豁出一条命去,也要将陛下救出,清君侧!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藩镇之乱再次上演,这次直接波及京畿安全。宣武驻汴洲、河东驻太原,皆为要地。

    梁源这边更是不甘示弱,封景国公世子、左金吾大将军郭凭为平叛大将军,讨逆平叛。这位平叛大将军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儿,景国公郭从则的长子,领戍卫长安之责。

    两军各自为战,和快被郭凭大军逐个击破,残兵败将一路向西逃去。罪魁祸首还未伏诛,郭凭率大军一路追赶,直至灵州。

    这场迫不得已的反抗,持续了将近上个月。看来顾新成、李思训还是有些本事的。朔方节度使雷延阁奉命围剿,同朝廷大军前后夹击。

    “叛军”想要撕出一道口子突围出去,反而越陷越深,随时有全军覆灭的可能。紧关节要之时,鼓声响起,不知何时埋伏在此弓弩手助叛军一臂之力。重骑开路,轻骑左右两翼策应,逼退了朝廷大军。带着叛军残兵退入闲田地区。

    所谓闲田,是大周同嘉良夷共同协议的军事缓冲地带,不可屯兵,更不可发生冲突。从天而降的援军退入闲田,事关别国,大周军兵不再再追,只能回去禀报主帅。

    平叛大将军营帐,郭凭为主,雷延阁在侧。传令兵口齿清晰的将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复述禀明。

    雷延阁听得直冒汗,至少万余人的队伍无声无息潜入灵州境内,别说乌纱帽了,项上人头都要保不住了。“都是在下失职,还请大将军恕罪。”

    郭凭只关心:“究竟是何人救走叛军?”

    雷延阁坐不住:“难怪逆党如此嚣张,原来是留有后招。无论是谁,决不能放过。大将军放心,我这就集结兵马!”

    郭凭拦下:“先不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方既然没有下死手,冒然出兵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雷延阁急:“郭大人,我灵州朔方可不是想来便来,想走便能轻易离开的地界。逆党逃脱,你我二人如何交代?我贱命一条命不算什么,我雷氏一族几十口性命,可全在大人一念之间。”

    郭凭视乎猜到了什么:“闲田之人可有留下什么?”

    传令兵呈上一封信件:“传信之人转告,邀大将军共商对策。”

    郭凭看着信封上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阿凭亲启”,猜测成真,心中越发复杂。雷延阁见郭凭百感交集,声音冷了下来:“大将军莫不是想要徇私?”

    说完更是抢过信来。“阿凭亲启!还真是熟人。这闲田援军莫不是得了郭大人照拂?”

    郭凭不动如山:“朔方地界。我一京城武将安有用武之地?”

    雷延阁强势道:“不如在下替大将军先把把关?”

    郭凭做了个请的手势:“那就有劳雷大人了。”

    信件很短,只有一句话:三日后,怀远县见。落款是一方红彤彤的印玺。雷延阁是粗人,字认得,写不好。官面的文书都由手下幕僚代笔。“这印好像哪里见过?”

    郭凭也见过:“那是皇后凤印,普天之下只此一枚。”

    雷延阁瞬间觉得此信烫手无比:“元齐皇后早已追随先帝而去。盗用皇后印玺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

    郭凭打破他的幻想:“娘娘离京时,带走四样物品。册封皇后圣旨、皇后金册、凤印、以及七星龙渊剑。光宗爷落得如此下场,不孝不悌居功至伟。别说帝陵了,开祖坟是多大的事,怎能无迹可寻?再说,太皇太后还在。你说,太皇太后是站在梁都尉这边,还是力挺从小养到大的妹妹?”

    雷延阁扯出一个笑来:“差点儿忘了,您同闲田那位还是亲戚。”

    郭凭惭愧:“虚长几岁,不过在下是小辈。”

    雷延阁气鼓鼓:“真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郭凭安慰他:“有那位在,雷大人全族性命可保。”

    雷延阁叹气:“事到如今,又该如何是好?还请郭大人指条明路。”

    郭凭建议:“不如送折子回京,请梁都尉示下。至于三日之约,娘娘定能理解我等不易。”

    雷延阁不同意:“怀远县还是要去的。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要探明来意,才好将功补过。”

    郭凭同意:“也好,就听雷大人的。”

    雷延阁整颗心七上八下的:“下官告辞。”

    郭凭另有隐忧:“出兵闲田可大可小。看来武威同嘉良夷摩擦不断,不知可会威胁大周边境。若是嘉良夷以此为理由出兵,长安很有可能息事宁人。我等平叛的功绩,恐要不值一提。”

    雷延阁脑子有些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郭大人久居长安不知晓,嘉北武威伏俟军同嘉东河曲王庭就没太平过。咱们这位娘娘,对付嘉良夷,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章节目录

陌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斯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斯礼并收藏陌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