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索阿部在振武城外安营扎寨,大有定居于此,赖着不走之意。甭管大周“借不借”振武城,默索阿部都看上这风水宝地了。乌护地界,大周管得着吗?

    白色尖顶毡帐接连起伏、无穷无尽。站在振武城的城墙上向下看去,无边无沿,仿佛于天地相接。

    徐颜真站在城楼上,不知是第几回叹气,忿恨道:“厚颜无耻!”

    “走投无路的野兽,凶相毕露,再无遮掩。”此起彼伏的毡帐看得人心惊肉跳,郭凭有些理解姑母为何要痛下杀手、斩草存根了。

    徐颜真是真急了。默索阿部在振武城外造成的恐慌,急速蔓延。百姓惶恐无依,有的甚至举家搬迁。

    包括振武城在内的数座边境城池村镇,除了远走避难之人,家家紧闭门户,非必要绝不出门。

    精锐边军对此一筹莫展。长此以往,不用默索阿部来袭。人心尽失的振武城,不战自溃!徐颜真怎能不急!“元齐娘娘那边还没消息吗?”

    郭凭安抚道:“徐大人莫急,坚昆讨逆大军不日便至。”

    徐颜真稍微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

    一个巡防,一个练兵,两位就此别过。郭凭有些后悔,送往长安的折子写早了,边塞动荡远比想象中剧烈。藩镇之乱虽已过去近百年,留在百姓心中的烙印,并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

    “节帅,都兰可汗遣使递交国书。”乌护来使,守门的牙兵不敢怠慢。

    “谁?都兰可汗?哪位?”徐颜真本就对阿热执宜私自登基为漠北之主大为不满。如今可倒好,连称号都有了。都兰可汗,一听就是野路子。默索阿虽穷途末路,终究还有一口气在。这般急不可耐,实在是有失水准。夷蛮终究是夷蛮!

    牙兵也不太清楚,只知道:“看样子,他们是从默索阿部而来。”

    徐颜真这下明白了:“默索阿自立为都兰可汗?这个时候?年纪不大,胆子倒不小。”徐颜真原地转了一圈,未免破坏计划,只得吩咐道:“将人请进来,客气些。还有,将默索阿自立为可汗的消息传出去,务必做到人尽皆知。”

    默索阿自立为可汗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般飞到各处,不知黑虎城是否收到消息,反正打着坚昆旗号的武威军杀至振武城下,扬言要窃国的阿跌氏余孽出帐受死。

    默索阿对坚昆没有十成十的了解,也有九成九。坚昆精兵都认不出来,哪还有命赖在振武城外不走?

    来势汹汹的“坚昆”雄兵,让默索阿乱了心神。心中唯一的想法便是拉振武军下水,要求与振武军一起共抗强敌。

    郭清晏按捺多日,早已迫不及待。伏火雷|霆开路,一路杀向都兰王帐。满心畏惧的默索阿部节节败退,默索阿无法,命人无休止扣门,求见要见到振武军节度使。

    徐颜真“万般无奈、勉为其难”现身,直言乌护内政,大周无权干涉。并且声称陛下只命他守好振武城,决不能将大周拖入战火。

    默索阿早就料到大周明哲保身,开始以情动人,细说两国守望互助之情。徐颜真推脱不得,答应借兵。不过有条件,要求都兰可汗亲临振武城商量借兵之事。

    默索阿抓住了救命稻草,深怕徐颜真反悔,急匆匆赶赴振武城。都兰可汗亲至,徐颜真自然遵守承诺,兵是借到了,人也留下了。

    孟则苏利落砍下默索阿人头后,躬身道:“恭喜徐节帅立一大功。”

    徐颜真不敢居功:“下官不过领命行事,一切还都要仰仗元齐娘娘。”

    孟则苏客气:“好说,好说。徐节帅留步,孟某去去便回。”

    孟则苏走后,徐颜真命人将默索阿头|颅连同一封奏表,快马加鞭送往长安。而后亲自领兵,静待时机。

    不到半个时辰,振武城外连绵的白色毡帐像是滚开的沸水,沸反盈天。红色烟火在遍地焦土上,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早已跟在武威军左右的天德军,同振武军一起,将默索阿部切割成无数小块。武威军的任务只有一个--杀!

    这场里应外合的屠杀进行了三天三夜,郭清晏清点完战场后,选了批战俘用来开矿、采药。剩下的全部交给徐颜真、胡善友。堂堂武威郡王说到做到,功劳全是他们的。

    武威精骑来如风、去如影。徐颜真出面挽留:“元齐娘娘一路辛苦,不如在振武城小住几日?将士们也好共饮庆功酒。”

    郭清晏一身明光铠,突然想到什么:“也好。那就有劳徐节帅了。”

    胡善友抢在徐颜真之前答话:“不麻烦,不麻烦。兄弟们早就想同武威将士切磋一番,如今总算得偿所愿。”

    节度使衙门,酒过三旬,胆子变大,席面上立马热闹起来。各家牙兵,不分你我,开始畅聊起来。交情,就是这么来的。

    “虽已剿灭默索阿部,乌护动乱仍未平息。逃向东北的顿冒安足智多谋,决不能任其做大。”郭清晏第一个开口。

    郭凭明白:“姑母放心,圣人明断,绝不会重蹈覆辙。”

    郭清晏接着说:“坚昆既已成为漠北新主,该有的礼仪一样不会少,还请陛下放心。”

    郭凭不太明白:“姑母的意思是?”

    郭清晏也不绕弯子:“上书称臣,永奉大周为主,为大周世代管辖漠北。药罗葛氏、阿跌氏能做到的,我坚昆一样不差。”

    郭凭大喜:“姑母深明大义,实乃我大周之福。”

    郭清晏不放心道:“此事阿凭多费心。”

    郭凭保证:“姑母放心,侄儿定竭尽所能。”

    武威军一行在振武城停留不过短短十日,大军绕路漠北,回到居延海。扫除漠北心腹大患,自然要大肆庆祝、论功行赏。封爵升官、赏钱赏地、抚恤造册。还没等忙完,年关已至。

    武威二十年,真快,都已经二十年了。郭清晏虽未觉得有多大作为,作为整年,礼司强烈要求大肆庆祝一番。平定漠北、开拓西域,也算喜上加喜。纵然郭清晏心疼金子,亦没有阻止的理由。

    谷雨日前,郭清晏召见礼司侍郎,为晋昌君庆祝三十整生。三十而立,是该大宴亲朋四夷。嘉良夷各部、吐火罗各部、漠北坚昆、牵利大姓,一个都别落下。

    郭清晏的意思,晋昌君生辰要重视,金子多花些也未尝不可。至于其他,热热闹闹就行,无需花费太多。而礼司理解成,自谷雨到七夕,都要热闹体面,彰显气度。

    对于郭鸩来说,谷雨日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生命中多了最重要之人,发誓要将她的使命抗在肩上,一同前行。

    每年那碗汤底浑浊、调味不均的长寿面,是他唯一的野望。

    不知为何,武威二十年的春日比往常来得早了些。脱下厚重冬衣的庭州吵闹着要去药泉行宫吃铁背鱼。正好将生辰宴也设在药泉行宫,大家伙也轻松轻松。

    郡王出行哪那么容易,尤其是郭清晏常年不在敦煌,各司主官对王爷的不满都快达到沸点了。

    扯皮几日,又耽误不少工夫。好在礼司早已经将药泉行宫布置妥当,绝对耽误不了晋昌君的生辰宴。

    谁曾想,朝廷圣旨比长寿面先来一步。闻武威晋昌君郭鸩收复陇右有功,召神鸟军众将士进京面圣。

    郭清晏面露不虞,硬是将郭鸩一行留到谷雨后再出发。别看郭鸩在西境是人人敬仰的晋昌君,在长安他可没有一官半职,充其量不过是节度使麾下牙兵幕僚。会昌帝召见一小小幕僚,准没好事!莫不是一出离间计?

    谷雨过后,郭鸩点了几位神鸟军守捉使、团练使一同入京。郭鸩又不傻,甄选的守捉使、团练使全都是大家子弟。一族人都在西境生活,为武威军效力。

    郭鸩走后,敦煌冷清没几日。郭清晏亲自到教军场练兵,并且放出话去,冲三千精锐入原从。这可是人人期盼的大喜事。相较于够都够不着的长安,王爷归来二十周年大庆,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会昌帝召郭鸩一行入京的同时,携带国书的坚昆使臣叩开了振武城的大门。肩宽使臣奉国主说所,前往大周目的有二。

    其一,坚昆乃汉将李凌之后,同大周天子是同族血亲。汗王对大周仰慕已久,愿叩见大周天子,永奉周天子为主。

    其二,坚昆王师在黑虎城寻到落难的邻和公主。既是血亲,断然没有眼看自家公主流落在外的道理。汗王愿亲自护送邻和公主归长安。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坚昆愿称臣修永世之好,并且国主亲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徐颜真马上派人护送坚昆使臣进京。

    郭鸩是同坚昆使臣前后脚进的长安城。俗话说得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更何况是天子脚下。双方心照不宣,并未走动。

    相较于郭鸩一行的不起眼,坚昆使臣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待遇。郭鸩静观其变,勒令所有人深居简出,不许招惹事端。沉下心来等待朝廷召见。

    坚昆使臣携国书、国礼再次启程后,郭鸩总算等到了召见的圣旨。在圣旨中,郭鸩一行是武威牙兵,郭鸩则被宣旨的太监称为郭牙将。

    内侍一行,来得快,去得更快,态度十分明显。忍耐了大半个月的朱邪万里在此刻爆发:“好大一出下马威!”

    郭鸩并不在意:“应该的。”

    朱邪万里忧心如焚:“明日单独面圣,该不会……”有去无回吧?

    郭鸩摇摇头:“若真如此,就不会晾我们这些天。无非就是加官进爵,一出离间计而已。见超拆招,恭顺有礼,定能渡过难关。”

    翌日早膳过后,内侍前来接人。规矩、客气、疏离。“郭牙将生在西境、长在西境,想必第一次进京。这宫里面规矩多,不比敦煌。郭牙将定要小心谨慎、守好规矩、切勿乱走。否者招来滔天之祸,别说你一小小牙将,就连武威郡王都要跟着吃瓜捞!”

    郭鸩脾气好极了:“劳公公提点。”顺便送上一袋金珠。

章节目录

陌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斯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斯礼并收藏陌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