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放狗
白日里,娲皇庙庙门大开,却无往日香客如云。
润玉站在门外,已感应不到他布下的结界。
隔着一道金光,他看见庙中坐着一个打瞌睡的老道,倚在大殿前的朱漆柱子上睡得正香,抱着拂尘,不住地点头。
一只花脸儿的小猫崽儿颤颤巍巍地走入了润玉的视线。
它来到这世上的时日尚短,遍身绒毛未退,像只未经风吹雨打的蒲公英,栽栽晃晃地迈着它尚未被驯服的四肢,不时扯着脖子喊叫两声,跟这方新鲜的天地奶声奶气地打招呼。
老道微微抖动的拂尘吸引了它的注意,小猫儿跋山涉水地爬上台阶,扑咬拂尘,摔倒也不舍得松嘴,终于惊醒了沉睡的老道。
“去去去,小东西,”老道打了个圆满的哈欠,发现自己的拂尘拽不出来。
猫儿虽小,性子却倔强得很,咬死不松口,稚嫩的爪尖儿牢牢地扒着地砖,连尾巴都在跟着使劲儿。
老道留神看了一回,这只小猫儿面上一块儿黑,只笼了一只眼,活像被谁打了一拳,十分有趣儿。
无辜的拂尘被拉直绷紧,一老一小有来有往,争得是势均力敌。
“道长?”润玉试过十八般武艺,都未打破这道金光结界。
老道恍若未闻,冷不防一松手,小猫儿摔了个屁蹲儿,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恶意,但它不在乎,拖着战利品,艰难地下了台阶,往后院走,不时被乱七八糟的拂尘须绊一跟头,连滚带爬地又前进几步。
拂尘杆拖地的声音时而清脆,时而听得人耳朵眼儿里痒痒。
“叨扰道长清修,”润玉执手为礼,“敢问道长,庙中元贞可在?”
老道面容清癯,双目炯炯,不难窥见旧年该是何等风采,行动间,举止轻巧,没有半点暮气,一派道骨仙风。
然而,他此刻正蹲在廊下,双手插袖,兴致勃勃地玩赏着笨手笨脚的小猫贼,不时看得着急,蹲在原地帮小贼使劲儿,忽听到“元贞”二字方抬起头,似乎刚刚注意到门外的年轻人。
“你说她呀,嗯……”老道拈着山羊须,认真思考了半天,“去王家净宅?给张家下葬?你找她有事么?”
“我找她有事么,”润玉讷然重复,他来找她做什么呢,为他们的婚约吗?
西湖月夜,“踏雪”说劫数不过雪泥鸿爪,他曾为此遗憾当初遇见的不是她。
可如今,“踏雪”的一千年不过是神女元贞的一段劫数,他又恨不能她和锦觅一样,愿意留恋劫数中相伴的日日夜夜。
算得尽人心,却算不过天意。
那夜匆忙披衣起身的少女,脚上穿着一双道士的云履。
无论她今生如何,自己都注定是多余的。
幻境之中,神女对他的心思洞若观火。若她来日复位,那些瞒过“踏雪”的私心,定是瞒不过她的。
“踏雪”会原谅他,元贞会吗?
凡人元贞的须臾光阴,该是他等候凌迟的漫长百年。
但是润玉扪心自问,他想见她,见一面也是好的。
“并没什么要紧事,只是想来见见她,”润玉苦涩答道。
踏雪悄无声地出现,照着离家出走的花脸小猫就是一巴掌,小猫儿吃痛,终于松开了嘴。
踏雪叼起拂尘,还给旋照师父,凝神看了一回门外的青衫公子,转头又向伸懒腰的旋照师父“喵”了一声。
“哦——我想起来了,”拂尘被折腾得乱如蓬草,老道甩来甩去,打结更甚,无奈道:“今日,她应当是去找她义兄去了。晚上才回来呢,你且再等等吧。”
说罢,不问润玉为何一直站在门外,也不请他进来,老道自顾自进屋喝茶去了。
闻言,消沉之态一扫而空,润玉急忙追问:“她义兄是谁,现在何处?”
*
戊不朝真。
元贞得了一日的自在。
备好踏雪的食水,给彦佑留下字条,从容出了门。
蜀地少见晴日,草木却生得茂盛,花开似锦,蜂蝶流连,一派春光明媚。
元贞踱着逍遥步,身轻如燕,耳畔听的是岷江之水滚滚奔流,愈觉遍体清凉。
寻常人要走上两个时辰的路程,她只用不到一半的时间。
元贞停下来,伸手在眉上搭了个凉棚,此处已能隐隐瞧见江口宫观的轮廓,心情大好,比往日来这里更好,多了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耳边冷不防响起一个声音,“看什么呢?”
彦佑顺着她的视线抻着脖子张望了一回,又问:“大清早的跑这么远?”
“你怎么会在这儿?”
元贞觉得自己的心好像树上熟透的果子,正自觉圆满甜美,下一刻就掉在地上,摔成了一滩果泥。
彦大老爷这会儿不应该正在睡美容觉么。
方才还欢天喜地的一张小脸儿,瞬间垮成了年久失修的瓜棚。
彦佑捉弄人的得意僵在脸上,忽然也觉得没趣儿。
她年纪尚小,又久居深山,还没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得滴水不漏。
正是这份真心,让他格外挫败。
气氛一时尴尬。
彦佑闷声问:“你就这么讨厌我?”
元贞失语。
她本是个清静快乐的修行人,为自家猫咬了一个登徒子,过得像个卖身为奴的丫鬟,天天被大老爷使唤、调戏,还能对大老爷感恩戴德不成?
出家人要慈悲为怀,慈悲为怀。
元贞搜肠刮肚想出一句略好听些的真话,“我出门前给你留了字条的,食材都放在灶边了。”
多吃些鸡蛋、豆腐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元贞道长早日逃出生天。
“我就知道你关心我,”大老爷永远自信满满,容光焕发,“你放心吧。我出来的时候,见踏雪的碗空了,我又给她添了一碗。咱们晚点儿回去,她也不会挨饿的。”
咱们?
元贞咧了咧嘴,算是回应,便闷头走路,默默祈求过路的神明能听到她的心声,拯救她于水火之间。
彦佑看着元贞的背影,嬉笑之色顿时烟消云散,徒留青山落寞。
不到两里山路,走了快三刻,元贞也没想明白,该怎么解释蹭饭的又多了一个。
青天白日,她的灵台里乌压压一片黑云,彦佑却还不放过她,“二郎庙?你来这里做什么?”
元贞心底涌起一丝欢喜,答话也多了几分底气,“找我二哥,他在这里当庙祝。”
彦佑心中疑惑不减反增,眯眼打量一番,此处是灌江口没错,“小元贞,你一个出家人,哪儿来的二哥?”
船到桥头自然直。元贞懒得理他,“就有!就有!要你管!”
“你……”这股子气人劲儿跟小肥猫如出一辙。
此处妖气倒是浅薄了些,彦佑仍不敢掉以轻心,决定大度地不跟这个二八年华小姑奶奶计较,反正已经到了此处,一见便知分晓。
元贞却竖着耳朵听得仔细,这声音和那天夜里她遇蛇后听闻的极其相似。
彦佑身上清浊混杂,有魔气,又不多。这些天并没见他有何动作,就为了折腾她?没有那种必要吧。
她想了想这些日子的遭遇,又觉得也不是不可能,及至门前,转身对彦佑道:“你既是偷偷跟来的,又没有拜帖,且在这里等一等。我二哥他有洁癖,不喜欢见生人。我要先和他说了,再让你进来。”
彦佑愈觉古怪,双臂在怀,手里的扇子合拢,转来转去,顺茬反驳道:“他一个庙祝,不喜欢见生人?”这妮儿还是嫩了点儿。
元贞被他问得一怔,圆不上,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他不喜欢。”
“那我也不喜欢站在门外等,”彦佑越过元贞,大摇大摆地进了院门。
元贞拦不住,只得跟了上去。
穿过重门,豁然开朗,古朴简明的布置一览无遗。
庭院正中的石桌旁,赫然坐着一位黑衫男子正在品茶。
他年约而立,一身袍衫似道非道,似俗非俗,气度非凡,集一身天地钟灵毓秀;俊美无俦,压倒人间万千风流。
郎艳独绝,偏一身凛冽刀兵之气,望之生敬畏之心。轻缓摇动的折扇亦如兵刃一般,不沾半点旖旎。
二郎神,杨戬。
彦佑心头一惊,收了绘美人图的扇子,本能地老实站在了门口。
眼看着身边的人儿欢欣雀跃,像只刚会飞的小鸟儿一样扑了过去。
“二哥!”
元贞烦闷的心思一扫而空。
杨戬早就看到了来人,春风一笑,给元贞斟了一杯茶,“元贞道长,今日迟了两刻,可是又贪睡了?”
说着,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杵在他门前罚站的蛇棍。
“哪有,”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老提。
元贞接过茶盏,顽皮地做了个鬼脸,浅尝一番,夸赞道:“蒙顶甘露,也只有二哥能烹出这等鲜爽回甘。”
“你这舌头越来越刁钻了,”杨戬口中如此说着,却并不见嗔怪,“那个人是谁?”
“他啊,”元贞顿时没了喝茶的兴致,“近日来庙里投宿的,说是个落第书生,无处可去,要庙里盘桓些时日,叫彦佑。我今日出门给他留了字条的,不知何时又追了上来,只好把他一起带来了。”
“彦——佑?”
一个尖头尖脸的瘦长男子闻声而至,他肤色略黑,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鼻尖尤其高耸,令人过目难忘。
“肖师兄,今日你也在。”元贞起身,笑盈盈地跟来人打了个招呼。
那人的心思却不在此,皱两回鼻子,冲着门口扬了扬下巴尖,“正是。元贞妹子,你刚才说他是谁?”
元贞转头,看彦佑正在跟她比划着什么,可惜她没看懂,遂乖巧地重复道:“彦佑,一个路过青城山的落第书生。”
坐在元贞身后的杨戬面色阴沉,无声向那黑瘦道人使了个眼色,那黑瘦道人便机灵地领会了其中深意,与元贞道:“我认识他,我去跟他聊聊,午饭就不用等我了,我跟他去外边边吃边聊。”
哪里也看不出来像是认识的样子,但元贞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哦,那,肖师兄慢走。”
被唤肖师兄的黑瘦道人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雪白尖利的牙齿,显得既憨厚又凌厉,嬉笑与元贞解释道:“这种事情哪有慢的道理。”
杨戬手中的扇子一停,黑瘦道人立刻收敛,恭恭敬敬地施礼告退。
元贞对此见怪不怪,若他二人说是师兄弟,倒更像是主仆。她看着“肖师兄”亲热地揽过彦佑僵硬的肩膀,携他一道出了门。
“还真认识啊?”元贞情不自禁地小声感叹了一句,她不大信,但他们若不是认识,那个摆老爷款儿的彦佑什么时候这么老实过。
“三妹戴的是什么?”杨戬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元贞回神,见他问身上的荷包,从袖子里又掏出几个不同颜色的荷包来。荷包针脚整齐,其上并无甚花哨图样,是清一色的祥云纹,朴拙大气。
“是端午用的驱疫荷包,”元贞答道:“我原来用的那个空了,药粉正好也用完了,就又重配了一方,今日便带了一些过来。”
杨戬拾起其中一只粉色的荷包,轻轻嗅了嗅,笑赞道:“三妹有心了。”
“不值什么,一点小玩意儿凑些气氛罢了,”元贞不好意思地低了头,蹭饭总不好空手来。
忽地想起一事,元贞小心问道:“二哥,你看刚才那个书生……他是不是?”
杨戬眉宇一肃,继而拿起荷包,温和笑道:“毒月将至,三妹这荷包里可以再多加些雄黄。”
竟然真的是他!
元贞倒吸一口冷气,“多、多谢二哥。可我看他身上似乎并没有多少妖魔浊气,为何……”
“大道蒙尘,天地不清。孰仙孰魔,难说得很,”杨戬放下茶具,见元贞拧眉愁思,轻声安慰道:“三妹,别怕。”
暖意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元贞回视,清甜一笑,“二哥,我不怕,这里可是清源妙道真君的神庙呀。”
杨戬一滞,哑然失笑,“不错,是清源妙道真君的神庙。”只是这劫数,还要你亲自来解。
二郎庙坐镇灌江口,岷江之水,至此分流而下。庭院之中,仍能听得见江水滚滚。
清凉湿润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温柔拂过脸庞,轻盈吹动廊檐上的风铃,玉石琤然,偕着水声,清脆悦耳。
元贞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此间天籁,不甚惊闻山下数声凶恶至极的犬吠。
听着像是同一条狗,可声音却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怎么会有狗跑得这么快,又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二哥,你这儿最近有恶犬出没,咬伤行人吗?”
元贞怀着沉痛的关切,忧心忡忡地看向杨戬,“这可是很严重的。若伤了无辜,是一场无妄之灾。若是有心人借口受伤不便,借此也讹上二哥怎么办?我家踏雪就咬了他一口,破了点油皮,他就在赖着娲皇庙大半个月。”
似乎是在听到彦佑这个名字以后,杨戬听元贞絮语的脸色骤然阴沉,“谁敢碰我的妹妹,他就死定了。”
黑扇哗然合起。
春日里,漫山木气生发正盛,刹那间,金气肃杀遍野,百兽伏地,虫鸟噤声。
*
山脚下,有条小青蛇张不开嘴,被一条毛色漆黑、牙齿森森的细犬追得满山乱跑。
一场激烈的战争近乎无声,却热闹非凡,烟尘四起。
润玉站在门外,已感应不到他布下的结界。
隔着一道金光,他看见庙中坐着一个打瞌睡的老道,倚在大殿前的朱漆柱子上睡得正香,抱着拂尘,不住地点头。
一只花脸儿的小猫崽儿颤颤巍巍地走入了润玉的视线。
它来到这世上的时日尚短,遍身绒毛未退,像只未经风吹雨打的蒲公英,栽栽晃晃地迈着它尚未被驯服的四肢,不时扯着脖子喊叫两声,跟这方新鲜的天地奶声奶气地打招呼。
老道微微抖动的拂尘吸引了它的注意,小猫儿跋山涉水地爬上台阶,扑咬拂尘,摔倒也不舍得松嘴,终于惊醒了沉睡的老道。
“去去去,小东西,”老道打了个圆满的哈欠,发现自己的拂尘拽不出来。
猫儿虽小,性子却倔强得很,咬死不松口,稚嫩的爪尖儿牢牢地扒着地砖,连尾巴都在跟着使劲儿。
老道留神看了一回,这只小猫儿面上一块儿黑,只笼了一只眼,活像被谁打了一拳,十分有趣儿。
无辜的拂尘被拉直绷紧,一老一小有来有往,争得是势均力敌。
“道长?”润玉试过十八般武艺,都未打破这道金光结界。
老道恍若未闻,冷不防一松手,小猫儿摔了个屁蹲儿,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恶意,但它不在乎,拖着战利品,艰难地下了台阶,往后院走,不时被乱七八糟的拂尘须绊一跟头,连滚带爬地又前进几步。
拂尘杆拖地的声音时而清脆,时而听得人耳朵眼儿里痒痒。
“叨扰道长清修,”润玉执手为礼,“敢问道长,庙中元贞可在?”
老道面容清癯,双目炯炯,不难窥见旧年该是何等风采,行动间,举止轻巧,没有半点暮气,一派道骨仙风。
然而,他此刻正蹲在廊下,双手插袖,兴致勃勃地玩赏着笨手笨脚的小猫贼,不时看得着急,蹲在原地帮小贼使劲儿,忽听到“元贞”二字方抬起头,似乎刚刚注意到门外的年轻人。
“你说她呀,嗯……”老道拈着山羊须,认真思考了半天,“去王家净宅?给张家下葬?你找她有事么?”
“我找她有事么,”润玉讷然重复,他来找她做什么呢,为他们的婚约吗?
西湖月夜,“踏雪”说劫数不过雪泥鸿爪,他曾为此遗憾当初遇见的不是她。
可如今,“踏雪”的一千年不过是神女元贞的一段劫数,他又恨不能她和锦觅一样,愿意留恋劫数中相伴的日日夜夜。
算得尽人心,却算不过天意。
那夜匆忙披衣起身的少女,脚上穿着一双道士的云履。
无论她今生如何,自己都注定是多余的。
幻境之中,神女对他的心思洞若观火。若她来日复位,那些瞒过“踏雪”的私心,定是瞒不过她的。
“踏雪”会原谅他,元贞会吗?
凡人元贞的须臾光阴,该是他等候凌迟的漫长百年。
但是润玉扪心自问,他想见她,见一面也是好的。
“并没什么要紧事,只是想来见见她,”润玉苦涩答道。
踏雪悄无声地出现,照着离家出走的花脸小猫就是一巴掌,小猫儿吃痛,终于松开了嘴。
踏雪叼起拂尘,还给旋照师父,凝神看了一回门外的青衫公子,转头又向伸懒腰的旋照师父“喵”了一声。
“哦——我想起来了,”拂尘被折腾得乱如蓬草,老道甩来甩去,打结更甚,无奈道:“今日,她应当是去找她义兄去了。晚上才回来呢,你且再等等吧。”
说罢,不问润玉为何一直站在门外,也不请他进来,老道自顾自进屋喝茶去了。
闻言,消沉之态一扫而空,润玉急忙追问:“她义兄是谁,现在何处?”
*
戊不朝真。
元贞得了一日的自在。
备好踏雪的食水,给彦佑留下字条,从容出了门。
蜀地少见晴日,草木却生得茂盛,花开似锦,蜂蝶流连,一派春光明媚。
元贞踱着逍遥步,身轻如燕,耳畔听的是岷江之水滚滚奔流,愈觉遍体清凉。
寻常人要走上两个时辰的路程,她只用不到一半的时间。
元贞停下来,伸手在眉上搭了个凉棚,此处已能隐隐瞧见江口宫观的轮廓,心情大好,比往日来这里更好,多了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耳边冷不防响起一个声音,“看什么呢?”
彦佑顺着她的视线抻着脖子张望了一回,又问:“大清早的跑这么远?”
“你怎么会在这儿?”
元贞觉得自己的心好像树上熟透的果子,正自觉圆满甜美,下一刻就掉在地上,摔成了一滩果泥。
彦大老爷这会儿不应该正在睡美容觉么。
方才还欢天喜地的一张小脸儿,瞬间垮成了年久失修的瓜棚。
彦佑捉弄人的得意僵在脸上,忽然也觉得没趣儿。
她年纪尚小,又久居深山,还没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得滴水不漏。
正是这份真心,让他格外挫败。
气氛一时尴尬。
彦佑闷声问:“你就这么讨厌我?”
元贞失语。
她本是个清静快乐的修行人,为自家猫咬了一个登徒子,过得像个卖身为奴的丫鬟,天天被大老爷使唤、调戏,还能对大老爷感恩戴德不成?
出家人要慈悲为怀,慈悲为怀。
元贞搜肠刮肚想出一句略好听些的真话,“我出门前给你留了字条的,食材都放在灶边了。”
多吃些鸡蛋、豆腐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元贞道长早日逃出生天。
“我就知道你关心我,”大老爷永远自信满满,容光焕发,“你放心吧。我出来的时候,见踏雪的碗空了,我又给她添了一碗。咱们晚点儿回去,她也不会挨饿的。”
咱们?
元贞咧了咧嘴,算是回应,便闷头走路,默默祈求过路的神明能听到她的心声,拯救她于水火之间。
彦佑看着元贞的背影,嬉笑之色顿时烟消云散,徒留青山落寞。
不到两里山路,走了快三刻,元贞也没想明白,该怎么解释蹭饭的又多了一个。
青天白日,她的灵台里乌压压一片黑云,彦佑却还不放过她,“二郎庙?你来这里做什么?”
元贞心底涌起一丝欢喜,答话也多了几分底气,“找我二哥,他在这里当庙祝。”
彦佑心中疑惑不减反增,眯眼打量一番,此处是灌江口没错,“小元贞,你一个出家人,哪儿来的二哥?”
船到桥头自然直。元贞懒得理他,“就有!就有!要你管!”
“你……”这股子气人劲儿跟小肥猫如出一辙。
此处妖气倒是浅薄了些,彦佑仍不敢掉以轻心,决定大度地不跟这个二八年华小姑奶奶计较,反正已经到了此处,一见便知分晓。
元贞却竖着耳朵听得仔细,这声音和那天夜里她遇蛇后听闻的极其相似。
彦佑身上清浊混杂,有魔气,又不多。这些天并没见他有何动作,就为了折腾她?没有那种必要吧。
她想了想这些日子的遭遇,又觉得也不是不可能,及至门前,转身对彦佑道:“你既是偷偷跟来的,又没有拜帖,且在这里等一等。我二哥他有洁癖,不喜欢见生人。我要先和他说了,再让你进来。”
彦佑愈觉古怪,双臂在怀,手里的扇子合拢,转来转去,顺茬反驳道:“他一个庙祝,不喜欢见生人?”这妮儿还是嫩了点儿。
元贞被他问得一怔,圆不上,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他不喜欢。”
“那我也不喜欢站在门外等,”彦佑越过元贞,大摇大摆地进了院门。
元贞拦不住,只得跟了上去。
穿过重门,豁然开朗,古朴简明的布置一览无遗。
庭院正中的石桌旁,赫然坐着一位黑衫男子正在品茶。
他年约而立,一身袍衫似道非道,似俗非俗,气度非凡,集一身天地钟灵毓秀;俊美无俦,压倒人间万千风流。
郎艳独绝,偏一身凛冽刀兵之气,望之生敬畏之心。轻缓摇动的折扇亦如兵刃一般,不沾半点旖旎。
二郎神,杨戬。
彦佑心头一惊,收了绘美人图的扇子,本能地老实站在了门口。
眼看着身边的人儿欢欣雀跃,像只刚会飞的小鸟儿一样扑了过去。
“二哥!”
元贞烦闷的心思一扫而空。
杨戬早就看到了来人,春风一笑,给元贞斟了一杯茶,“元贞道长,今日迟了两刻,可是又贪睡了?”
说着,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杵在他门前罚站的蛇棍。
“哪有,”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老提。
元贞接过茶盏,顽皮地做了个鬼脸,浅尝一番,夸赞道:“蒙顶甘露,也只有二哥能烹出这等鲜爽回甘。”
“你这舌头越来越刁钻了,”杨戬口中如此说着,却并不见嗔怪,“那个人是谁?”
“他啊,”元贞顿时没了喝茶的兴致,“近日来庙里投宿的,说是个落第书生,无处可去,要庙里盘桓些时日,叫彦佑。我今日出门给他留了字条的,不知何时又追了上来,只好把他一起带来了。”
“彦——佑?”
一个尖头尖脸的瘦长男子闻声而至,他肤色略黑,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鼻尖尤其高耸,令人过目难忘。
“肖师兄,今日你也在。”元贞起身,笑盈盈地跟来人打了个招呼。
那人的心思却不在此,皱两回鼻子,冲着门口扬了扬下巴尖,“正是。元贞妹子,你刚才说他是谁?”
元贞转头,看彦佑正在跟她比划着什么,可惜她没看懂,遂乖巧地重复道:“彦佑,一个路过青城山的落第书生。”
坐在元贞身后的杨戬面色阴沉,无声向那黑瘦道人使了个眼色,那黑瘦道人便机灵地领会了其中深意,与元贞道:“我认识他,我去跟他聊聊,午饭就不用等我了,我跟他去外边边吃边聊。”
哪里也看不出来像是认识的样子,但元贞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哦,那,肖师兄慢走。”
被唤肖师兄的黑瘦道人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雪白尖利的牙齿,显得既憨厚又凌厉,嬉笑与元贞解释道:“这种事情哪有慢的道理。”
杨戬手中的扇子一停,黑瘦道人立刻收敛,恭恭敬敬地施礼告退。
元贞对此见怪不怪,若他二人说是师兄弟,倒更像是主仆。她看着“肖师兄”亲热地揽过彦佑僵硬的肩膀,携他一道出了门。
“还真认识啊?”元贞情不自禁地小声感叹了一句,她不大信,但他们若不是认识,那个摆老爷款儿的彦佑什么时候这么老实过。
“三妹戴的是什么?”杨戬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元贞回神,见他问身上的荷包,从袖子里又掏出几个不同颜色的荷包来。荷包针脚整齐,其上并无甚花哨图样,是清一色的祥云纹,朴拙大气。
“是端午用的驱疫荷包,”元贞答道:“我原来用的那个空了,药粉正好也用完了,就又重配了一方,今日便带了一些过来。”
杨戬拾起其中一只粉色的荷包,轻轻嗅了嗅,笑赞道:“三妹有心了。”
“不值什么,一点小玩意儿凑些气氛罢了,”元贞不好意思地低了头,蹭饭总不好空手来。
忽地想起一事,元贞小心问道:“二哥,你看刚才那个书生……他是不是?”
杨戬眉宇一肃,继而拿起荷包,温和笑道:“毒月将至,三妹这荷包里可以再多加些雄黄。”
竟然真的是他!
元贞倒吸一口冷气,“多、多谢二哥。可我看他身上似乎并没有多少妖魔浊气,为何……”
“大道蒙尘,天地不清。孰仙孰魔,难说得很,”杨戬放下茶具,见元贞拧眉愁思,轻声安慰道:“三妹,别怕。”
暖意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元贞回视,清甜一笑,“二哥,我不怕,这里可是清源妙道真君的神庙呀。”
杨戬一滞,哑然失笑,“不错,是清源妙道真君的神庙。”只是这劫数,还要你亲自来解。
二郎庙坐镇灌江口,岷江之水,至此分流而下。庭院之中,仍能听得见江水滚滚。
清凉湿润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温柔拂过脸庞,轻盈吹动廊檐上的风铃,玉石琤然,偕着水声,清脆悦耳。
元贞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此间天籁,不甚惊闻山下数声凶恶至极的犬吠。
听着像是同一条狗,可声音却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怎么会有狗跑得这么快,又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二哥,你这儿最近有恶犬出没,咬伤行人吗?”
元贞怀着沉痛的关切,忧心忡忡地看向杨戬,“这可是很严重的。若伤了无辜,是一场无妄之灾。若是有心人借口受伤不便,借此也讹上二哥怎么办?我家踏雪就咬了他一口,破了点油皮,他就在赖着娲皇庙大半个月。”
似乎是在听到彦佑这个名字以后,杨戬听元贞絮语的脸色骤然阴沉,“谁敢碰我的妹妹,他就死定了。”
黑扇哗然合起。
春日里,漫山木气生发正盛,刹那间,金气肃杀遍野,百兽伏地,虫鸟噤声。
*
山脚下,有条小青蛇张不开嘴,被一条毛色漆黑、牙齿森森的细犬追得满山乱跑。
一场激烈的战争近乎无声,却热闹非凡,烟尘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