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
“行经此处,来和元贞道长讨杯茶喝。”
对于元贞的小动作,润玉并不陌生,耳朵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有些发烧。
“哦。”
元贞呆呆地点了点头。润玉道友的回答很是得体,但并没有解答她的疑惑:方才分明没有人在。
不待她想明白,法会已恰到好处地结束了。
“今日便到这里,诸位善信请回吧。”老道的声音传来,庙中传来一阵称谢之声。
元贞猛然醒神,把手指在唇上一搭,示意润玉噤声,拖着润玉一路沿墙根去了娲皇庙后身。
润玉无声地挑了挑眉,唇角含笑,顺从地跟着元贞转入僻静林荫。
天界初见,她便待自己格外不同,不想在人间竟也是一样。然而,前脚拐了他,后脚就松手,把他晾在一遍。
元贞扒着墙角,目送道心灵活的阿婆阿婶陆续下山,缓缓松了一口气,一转头却见润玉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像是不解,又像是郁闷。
她看不明白,便开门见山问道:“冒犯冒犯,方才事出紧急,未来得及请教润玉道友的意思。不知道友修的道法可要结道侣或是成婚吗?”
从前就不明白她古怪的思路,如今更迷惑了三分,偏这个问题又关键得很,润玉谨慎地绕开锋芒,温和笑道:“道长为何突然这么问?”
“是我问得冒失了,”元贞愣了愣,旋即展颜一笑:“并不是我想打听道友的私隐,实在是方才的情况避不开。”
润玉见她笑得明朗,不自觉地弯了弯唇角,静静地等她的下文。
元贞自以为含蓄地解释了一番:“道友可看见那些下山的婆婆婶婶了么?若说巴蜀人极热情好客,那她们便是其中翘楚,若是让她们见到道友你,必定要拉着你问上好一阵,想方设法地打听,能不能招你回家做女婿,且没有一时三刻是问不完的,倒不如来这儿躲一阵清静,你还能早些喝上一杯解渴的茶。”
润玉看着一脸替他惆怅的元贞,不慎笑出了声,云开雾散,天空骤然洒落一片灿烂的阳光。
“原来如此,”润玉含笑:“还要多谢元贞道长为我解忧。”
“哪里哪里,”元贞还没客气完,便听闻师父在唤她:“贞儿?”
“师父我在,”元贞连忙回应,见润玉似有疑惑,又解释一句:“我自幼被师父收养,元贞是我的道号,也是我的本名。”
进了院门,香客散尽。
“师父,这位便是我和您提过的润玉道友,他是二哥的朋友,原在长安玉皇庙修行。”
红衣老道略看了润玉一眼,一甩拂尘,荡起几根猫毛,无可无不可地“嗯”了一声。
元贞转头歉意一笑,又对润玉介绍:“这是我的师父,道号旋照。”
如今这六界中敢受天帝执礼的,恐怕只有先贤殿内的牌位。然而,此时此刻,润玉还是依照玄门规矩施了一礼:“旋照道长。”
红衣老道垂下的拂尘钓到一只小猫儿,可能是为此,他才并不起身,只点了点头,算是回应,转而吩咐徒弟去备饭,似乎是面冷心热,有意招待远客。
娲皇庙里只有这对师徒,连洒扫的童子都不见一双,润玉眉心微蹙,便要起身跟元贞走,却听专心逗猫的老道没头没尾地冒出一句:“猫嘛,都是这样的,一时高兴一时恼,转念就忘了。”
润玉不禁驻足,那老道却又不说话了,仿佛只是忽然有感而发。
“万物有灵,亦有情,她会记得的。”润玉斟酌接话,不错分毫地观察着老道的神色。
老道闻言一笑:“记得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匆匆见一面,又匆匆地散了,这才是天意。世事漫如流水,放眼皆是过客,不执著处,方见逍遥。”
红衣老道试着拉扯拂尘,钓起来的小猫儿死咬着不松口,被抻成了一条猫,圆圆的眼睛里天真无邪,看不出在想些什么,但它短短的尾巴紧贴着身体,泄露了心中的恐惧。
“我不要逍遥,我只要她。”
普渡大仙的告诫如在耳边,润玉注视着眼前的“旋照师父”,将诸多推测一概强压回心底。
“只要它?那便好说了。”
红衣老道从拂尘上摘下钓得的小猫儿,捏着后颈皮放到了润玉的怀里:“喜欢猫,领回去就是了,一会儿踏雪看见不咬你,这门亲就算认得了。”
小猫儿身量未足,抱在怀里柔弱无骨,却顽皮得很,一点不认生,一双前爪扒在润玉胸前,粉嫩嫩的小鼻子嗅来嗅去,和它的主人一般顽皮。
润玉深怕伤到这个弱小鲜活的生命,四肢僵硬,不敢动弹。
元贞端着饭菜出来,便见润玉背对着她而坐,和她说话却不转身,直到看见他怀里的小猫,一时哭笑不得,含嗔带笑地看了一眼自家打瞌睡的老顽童,念道:“师父别睡啦。”
烛龙上神用一只幼猫成功封印了天帝,而后就抱着他苦命的拂尘,抽空睡了一觉,这会儿醒得恰到好处:“开饭了?”
“嗯,开饭啦!”
元贞解除了润玉的封印,又去取温好的酒,师父好酒,今日有客,想来且需薄饮几杯。
踏雪仙子的脸上从未有过这般神情,提到叔父和瑛娘时都没有过,倒是太巳仙人在时,邝露时常会流露出这种松弛娇憨的小女儿神态。
润玉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元贞,跟着她进进出出。半睡半醒的老道只掀了一回眼皮,就懒得再看润玉。
元贞终于落座,对润玉一笑:“临时准备的粗茶淡饭,招待不周,润玉道友见谅。”
山珍时蔬胜在清鲜,席间只两道菜放了辣,安排在旋照师父的面前。
山中岁月幽静,间闻三两声鸟鸣,偶有清风徐徐,送来阵阵草木香,且心事就在眼前,凡间的家常饭菜就格外地可口。
润玉搛起一片笋,刀口利落,片片均匀,对比月柳下的那只死无全尸的鸡腿,不免暗暗惊讶,再想想二郎庙的几只荷包,不自觉地拧了拧眉。
“可是菜色不合道友的口味吗?”
思绪被元贞轻声打断,润玉未及说清楚,便有好客的老道长趁乱,亲自给远客斟了一杯酒,笑眯眯地看着他,热情活泼,仿佛跟刚才劝他回头的不是一个人。
一杯烈酒入喉,润玉呛得眼底一热,好在气氛总算归于和谐。
润玉道友谦和有礼,有问必答,却不像在二郎庙时的那般挥洒自如。
元贞原本很期待听他说起诗书经法,乍见润玉这样谦逊收敛如刚入学的孩童,心中十分郁闷,转念一想,可能是有师父在的缘故,自然不比跟朋友在一起随性。
一席宾主尽欢。
旋照师父微醺,两颊带赤,慢慢地啜着最后一杯酒,无暇旁顾,润玉便跟着元贞进了厨房。
“润玉道友是客,哪有让客人洗碗的道理,”元贞连忙制止。
“无妨,我家中的规矩是这样的。”润玉看着眼前的人儿,愈觉欢喜。
他的举止是稳的,言语也很清楚,只是看着她的眼神愣愣的,眼中含水,略显朦胧,像是高兴,又像是委屈。
应当是还没醉,元贞打量着润玉的神态,暗暗得出了结论,又不免好奇地生出一问:“道友俗家的规矩好生奇特,长安那里都是这么论的吗?”
“也许是吧,”润玉道友像是在认真地回忆着什么。
旋照师父斟的不知是什么酒,闻着冷香,喝着甘冽,入喉却是火辣辣地烧痛。润玉本就不胜酒力,这般烈酒他从未饮过,只两杯,这会儿就已经陷入了一种既清醒又混沌的奇妙境界里。
“哦哦。”元贞点点头,尊重了客人的家乡风俗。
润玉迟了半晌,继续说道:“她是这么告诉我的。”
“谁?”元贞好奇追问。
润玉另起一话,道:“我也养过猫,她初来我宫中的时候教给我的。”
元贞听得一愣,结合她多年养猫、当道士的经验,诡异地理解了润玉的意思,还准确地预判了故事的发展:“后来你就收养了她,然后,它是不是就不会乖乖把碗舔干净了?”
润玉闷闷地看了一回元贞,发现她的用词虽不甚恰当,但是说得一点没错,不禁追问道:“你怎么知道?”
元贞道长一边刷碗,一边老神在在地往下说:“我还知道,它刚开始肯定很是乖巧柔顺,总爱粘着你,予取予求。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就那么天真无辜地看着你,细声细语地唤着你,你觉得心里软软热热的,时时刻刻都想着绝不能一丁点儿委屈了她。”
润玉停了手上的动作,听得全神贯注,看向她的目光里又多了几许惊诧和期待。
元贞得意一笑,老气横秋地感叹一回:“那都是装的,把你骗到手,它就不是它了。”
正说着,娲皇庙的吉祥物踏雪便来现身说法,站在厨房的门槛外扯着脖子嗷呜个不停。
初夏夜里的风犹冷,吹的猫碗蒸腾出的水汽歪歪扭扭地飘来飘去。
元贞瞥了一眼,扭头大声道:“知道你饿了,再等等,还有些烫嘴,晾好了就给你端过去。”
今日有客,推迟了它的晚饭。门槛外的踏雪催不到饭,不甘心地抱怨两句,又扭着屁股走了。
元贞回身,却见润玉正盯着她笑得灿如明月,心情也跟着轻快起来,又补上两句:“我当初捡踏雪回来的时候,她可乖巧得很,远不像现在这样嗯……直抒胸臆,哈哈,不过各有各的好。看润玉道友的反应,想来深有同感,你的猫养多久了?”
“一年半,早已原形毕露。”润玉擦干碗碟,似乎又回忆起什么有趣的事情,笑里不自觉掺上几分狡黠。“她娇气得很,爱吃糖醋鱼,还定要我送到嘴边,她才肯吃。”
元贞听着觉得十分离奇,想想主角是一只猫,又觉很是合理,但终究有那么一些不对,遂生出一问:“如道友所说,那你云游四方,它岂不是要一直饿肚子?”
“倒也不会,”润玉道友叹了口气:“她丢下我,离家出走了。”
“呃……道友的猫听起来十分叛逆,”元贞感慨不已,这世上还有这么野性难驯的猫,如此看来,她家的踏雪与情郎私奔未遂,倒也不算什么大事,猫嘛,知道回家就好。
风露清愁的润玉道友黄连一笑,看着元贞的眼睛,认真道:“是我不好,她才厌弃了我,所以这次,我跟她走。”
一刹那,寂然无声。
元贞看着润玉的眼睛,心口蓦然一痛,梦中所见与眼前人眉目重叠,恍若时空交错,回到了那个水泽氤氲、情思缠绵的梦境。
“你……你是谁?”元贞捂着心口,不可置信地看着润玉。
润玉被她骤然陌生的眼神和熟悉的动作灼得一惊,欲上前探查,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钝痛瞬间遍布四肢百骸,灵力尽失。
对于元贞的小动作,润玉并不陌生,耳朵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有些发烧。
“哦。”
元贞呆呆地点了点头。润玉道友的回答很是得体,但并没有解答她的疑惑:方才分明没有人在。
不待她想明白,法会已恰到好处地结束了。
“今日便到这里,诸位善信请回吧。”老道的声音传来,庙中传来一阵称谢之声。
元贞猛然醒神,把手指在唇上一搭,示意润玉噤声,拖着润玉一路沿墙根去了娲皇庙后身。
润玉无声地挑了挑眉,唇角含笑,顺从地跟着元贞转入僻静林荫。
天界初见,她便待自己格外不同,不想在人间竟也是一样。然而,前脚拐了他,后脚就松手,把他晾在一遍。
元贞扒着墙角,目送道心灵活的阿婆阿婶陆续下山,缓缓松了一口气,一转头却见润玉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像是不解,又像是郁闷。
她看不明白,便开门见山问道:“冒犯冒犯,方才事出紧急,未来得及请教润玉道友的意思。不知道友修的道法可要结道侣或是成婚吗?”
从前就不明白她古怪的思路,如今更迷惑了三分,偏这个问题又关键得很,润玉谨慎地绕开锋芒,温和笑道:“道长为何突然这么问?”
“是我问得冒失了,”元贞愣了愣,旋即展颜一笑:“并不是我想打听道友的私隐,实在是方才的情况避不开。”
润玉见她笑得明朗,不自觉地弯了弯唇角,静静地等她的下文。
元贞自以为含蓄地解释了一番:“道友可看见那些下山的婆婆婶婶了么?若说巴蜀人极热情好客,那她们便是其中翘楚,若是让她们见到道友你,必定要拉着你问上好一阵,想方设法地打听,能不能招你回家做女婿,且没有一时三刻是问不完的,倒不如来这儿躲一阵清静,你还能早些喝上一杯解渴的茶。”
润玉看着一脸替他惆怅的元贞,不慎笑出了声,云开雾散,天空骤然洒落一片灿烂的阳光。
“原来如此,”润玉含笑:“还要多谢元贞道长为我解忧。”
“哪里哪里,”元贞还没客气完,便听闻师父在唤她:“贞儿?”
“师父我在,”元贞连忙回应,见润玉似有疑惑,又解释一句:“我自幼被师父收养,元贞是我的道号,也是我的本名。”
进了院门,香客散尽。
“师父,这位便是我和您提过的润玉道友,他是二哥的朋友,原在长安玉皇庙修行。”
红衣老道略看了润玉一眼,一甩拂尘,荡起几根猫毛,无可无不可地“嗯”了一声。
元贞转头歉意一笑,又对润玉介绍:“这是我的师父,道号旋照。”
如今这六界中敢受天帝执礼的,恐怕只有先贤殿内的牌位。然而,此时此刻,润玉还是依照玄门规矩施了一礼:“旋照道长。”
红衣老道垂下的拂尘钓到一只小猫儿,可能是为此,他才并不起身,只点了点头,算是回应,转而吩咐徒弟去备饭,似乎是面冷心热,有意招待远客。
娲皇庙里只有这对师徒,连洒扫的童子都不见一双,润玉眉心微蹙,便要起身跟元贞走,却听专心逗猫的老道没头没尾地冒出一句:“猫嘛,都是这样的,一时高兴一时恼,转念就忘了。”
润玉不禁驻足,那老道却又不说话了,仿佛只是忽然有感而发。
“万物有灵,亦有情,她会记得的。”润玉斟酌接话,不错分毫地观察着老道的神色。
老道闻言一笑:“记得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匆匆见一面,又匆匆地散了,这才是天意。世事漫如流水,放眼皆是过客,不执著处,方见逍遥。”
红衣老道试着拉扯拂尘,钓起来的小猫儿死咬着不松口,被抻成了一条猫,圆圆的眼睛里天真无邪,看不出在想些什么,但它短短的尾巴紧贴着身体,泄露了心中的恐惧。
“我不要逍遥,我只要她。”
普渡大仙的告诫如在耳边,润玉注视着眼前的“旋照师父”,将诸多推测一概强压回心底。
“只要它?那便好说了。”
红衣老道从拂尘上摘下钓得的小猫儿,捏着后颈皮放到了润玉的怀里:“喜欢猫,领回去就是了,一会儿踏雪看见不咬你,这门亲就算认得了。”
小猫儿身量未足,抱在怀里柔弱无骨,却顽皮得很,一点不认生,一双前爪扒在润玉胸前,粉嫩嫩的小鼻子嗅来嗅去,和它的主人一般顽皮。
润玉深怕伤到这个弱小鲜活的生命,四肢僵硬,不敢动弹。
元贞端着饭菜出来,便见润玉背对着她而坐,和她说话却不转身,直到看见他怀里的小猫,一时哭笑不得,含嗔带笑地看了一眼自家打瞌睡的老顽童,念道:“师父别睡啦。”
烛龙上神用一只幼猫成功封印了天帝,而后就抱着他苦命的拂尘,抽空睡了一觉,这会儿醒得恰到好处:“开饭了?”
“嗯,开饭啦!”
元贞解除了润玉的封印,又去取温好的酒,师父好酒,今日有客,想来且需薄饮几杯。
踏雪仙子的脸上从未有过这般神情,提到叔父和瑛娘时都没有过,倒是太巳仙人在时,邝露时常会流露出这种松弛娇憨的小女儿神态。
润玉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元贞,跟着她进进出出。半睡半醒的老道只掀了一回眼皮,就懒得再看润玉。
元贞终于落座,对润玉一笑:“临时准备的粗茶淡饭,招待不周,润玉道友见谅。”
山珍时蔬胜在清鲜,席间只两道菜放了辣,安排在旋照师父的面前。
山中岁月幽静,间闻三两声鸟鸣,偶有清风徐徐,送来阵阵草木香,且心事就在眼前,凡间的家常饭菜就格外地可口。
润玉搛起一片笋,刀口利落,片片均匀,对比月柳下的那只死无全尸的鸡腿,不免暗暗惊讶,再想想二郎庙的几只荷包,不自觉地拧了拧眉。
“可是菜色不合道友的口味吗?”
思绪被元贞轻声打断,润玉未及说清楚,便有好客的老道长趁乱,亲自给远客斟了一杯酒,笑眯眯地看着他,热情活泼,仿佛跟刚才劝他回头的不是一个人。
一杯烈酒入喉,润玉呛得眼底一热,好在气氛总算归于和谐。
润玉道友谦和有礼,有问必答,却不像在二郎庙时的那般挥洒自如。
元贞原本很期待听他说起诗书经法,乍见润玉这样谦逊收敛如刚入学的孩童,心中十分郁闷,转念一想,可能是有师父在的缘故,自然不比跟朋友在一起随性。
一席宾主尽欢。
旋照师父微醺,两颊带赤,慢慢地啜着最后一杯酒,无暇旁顾,润玉便跟着元贞进了厨房。
“润玉道友是客,哪有让客人洗碗的道理,”元贞连忙制止。
“无妨,我家中的规矩是这样的。”润玉看着眼前的人儿,愈觉欢喜。
他的举止是稳的,言语也很清楚,只是看着她的眼神愣愣的,眼中含水,略显朦胧,像是高兴,又像是委屈。
应当是还没醉,元贞打量着润玉的神态,暗暗得出了结论,又不免好奇地生出一问:“道友俗家的规矩好生奇特,长安那里都是这么论的吗?”
“也许是吧,”润玉道友像是在认真地回忆着什么。
旋照师父斟的不知是什么酒,闻着冷香,喝着甘冽,入喉却是火辣辣地烧痛。润玉本就不胜酒力,这般烈酒他从未饮过,只两杯,这会儿就已经陷入了一种既清醒又混沌的奇妙境界里。
“哦哦。”元贞点点头,尊重了客人的家乡风俗。
润玉迟了半晌,继续说道:“她是这么告诉我的。”
“谁?”元贞好奇追问。
润玉另起一话,道:“我也养过猫,她初来我宫中的时候教给我的。”
元贞听得一愣,结合她多年养猫、当道士的经验,诡异地理解了润玉的意思,还准确地预判了故事的发展:“后来你就收养了她,然后,它是不是就不会乖乖把碗舔干净了?”
润玉闷闷地看了一回元贞,发现她的用词虽不甚恰当,但是说得一点没错,不禁追问道:“你怎么知道?”
元贞道长一边刷碗,一边老神在在地往下说:“我还知道,它刚开始肯定很是乖巧柔顺,总爱粘着你,予取予求。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就那么天真无辜地看着你,细声细语地唤着你,你觉得心里软软热热的,时时刻刻都想着绝不能一丁点儿委屈了她。”
润玉停了手上的动作,听得全神贯注,看向她的目光里又多了几许惊诧和期待。
元贞得意一笑,老气横秋地感叹一回:“那都是装的,把你骗到手,它就不是它了。”
正说着,娲皇庙的吉祥物踏雪便来现身说法,站在厨房的门槛外扯着脖子嗷呜个不停。
初夏夜里的风犹冷,吹的猫碗蒸腾出的水汽歪歪扭扭地飘来飘去。
元贞瞥了一眼,扭头大声道:“知道你饿了,再等等,还有些烫嘴,晾好了就给你端过去。”
今日有客,推迟了它的晚饭。门槛外的踏雪催不到饭,不甘心地抱怨两句,又扭着屁股走了。
元贞回身,却见润玉正盯着她笑得灿如明月,心情也跟着轻快起来,又补上两句:“我当初捡踏雪回来的时候,她可乖巧得很,远不像现在这样嗯……直抒胸臆,哈哈,不过各有各的好。看润玉道友的反应,想来深有同感,你的猫养多久了?”
“一年半,早已原形毕露。”润玉擦干碗碟,似乎又回忆起什么有趣的事情,笑里不自觉掺上几分狡黠。“她娇气得很,爱吃糖醋鱼,还定要我送到嘴边,她才肯吃。”
元贞听着觉得十分离奇,想想主角是一只猫,又觉很是合理,但终究有那么一些不对,遂生出一问:“如道友所说,那你云游四方,它岂不是要一直饿肚子?”
“倒也不会,”润玉道友叹了口气:“她丢下我,离家出走了。”
“呃……道友的猫听起来十分叛逆,”元贞感慨不已,这世上还有这么野性难驯的猫,如此看来,她家的踏雪与情郎私奔未遂,倒也不算什么大事,猫嘛,知道回家就好。
风露清愁的润玉道友黄连一笑,看着元贞的眼睛,认真道:“是我不好,她才厌弃了我,所以这次,我跟她走。”
一刹那,寂然无声。
元贞看着润玉的眼睛,心口蓦然一痛,梦中所见与眼前人眉目重叠,恍若时空交错,回到了那个水泽氤氲、情思缠绵的梦境。
“你……你是谁?”元贞捂着心口,不可置信地看着润玉。
润玉被她骤然陌生的眼神和熟悉的动作灼得一惊,欲上前探查,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钝痛瞬间遍布四肢百骸,灵力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