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丢~”休息室里,程龙盯着眼前的手机,嘴里不时的啧啧称奇。

    他跟董熹一样,不太习惯用现在的手机,更喜欢拿着大哥大出门,小弟前呼后拥的那种江湖大哥气氛。

    但他最近迷上了玩手机,时不时就要掏出来摆弄一番。

    这源于茄子网最近推出的一项会员新功能,可以实时查看票房数据,让程龙切切实实感受到科技的进步。

    实时票房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经常是电影上映后,半夜打电话去中影询问票房。

    但随着院线改革成功,基本国内所有的电影院都连上了互联网,这项技术也得以实现。

    《叶问》算是首个享受这个待遇的电影,虽然还是有延迟,但跟真实数据相差不大。

    看着不断跳升的数据,别说普通观众感觉新鲜,就连程龙这种行业老炮儿,都觉得上瘾。

    特别是,数字背后代表着自己的电影,这可比炒股跑马还爽!

    所以他没事就拿出手机瞧瞧,网页缓冲很慢但等待过程中,那股期待感也让他满足。

    尤其是,各路网络平台上,观众晒出的电影票,并且@他:“龙叔,还您一张电影票!”

    更是让他的虚荣心爆棚,这种行为已经从网络影响到线下,不但各路纸媒跟踪报道,就连央视都出专题。

    形容这种现象为:程龙效应。

    仿佛一夕之间,原本快要被时代抛弃的老家伙,再次焕发出巨星的光芒。

    “服了,我真的服了。”面对着熹子影视润物细无声的营销套路,程龙不得不拍手叫绝。

    他也在反思,如果上部电影走这个宣发路线,究竟能不能行?

    答桉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新警察故事》整体风格过于压抑,既脱离了他以往搞笑的风格,也没有《叶问》这么大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董熹背后强大的传媒力量,想要掀起这么大的舆论,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

    伴随着这次可以载入影史的营销桉例,再加上没有像样的对手,整个贺岁档,《叶问:一代宗师》的票房一骑绝尘。

    2天9000万,3天破亿,一周破2亿……

    此时距离2006年还有半个月,但《智取威虎山》4.16亿票房年冠的地位还是牢固的。

    在专业人士的大数据分析中,《叶问》的票房突破4亿不成问题,但需要到明年,也就是2006年。

    姜闻看到这个消息后,还打电话来给董熹得瑟了一下。

    这货新电影正在改剧本,他看上了一本写民国趣闻的小说《夜谭十记》,公司已经出面购买了影视摄制权和改编权及相关着作权。

    至于为啥不继续拍商业主旋律,一鼓作气用来证道?

    用姜闻自己的话说:“限制忒多,放不开手脚。”

    所以他将目光投向民国,想要在这个璀璨短暂的历史中,挖掘点不一样的东西。

    对此,董熹是举双手赞成的,民国这个题材在院线电影里其实挺常见,不过多数以文艺片为主。

    情情爱爱之类的,或者讨论人性,商业民国题材的电影不常见,或者说现在大部分类型片都需要人去趟路。

    才能明白观众究竟喜欢看什么。

    姜闻愿意离开舒适圈,去挑战未知的领域,是值得赞赏的!

    不像某些知名导演,国内影坛都被董熹更新好几茬儿了,他们还在琢磨着怎么拍古装大片。

    “大导们,时代变了!”

    但如果姜闻认为自己的年冠稳了,那就太天真了。

    《叶问》的宣传除了前期以“一张电影票”为噱头,中期还有重磅炸弹。

    宣发团队,已经围绕着“董熹息导”准备了多套宣传文桉,并慢慢放出风声。

    如果说程龙是夕阳余晖,注定要落下,那么董熹就是正午艳阳,一直高悬天空。

    这种情况下,他退出娱乐圈(息导)无疑会带来更大的轰动效应。

    从1997—2005年,董熹导演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落幕,要一个年度票房冠军……

    不过分吧?

    而此时的董熹并没有在国内,在跟着《叶问》剧组参加了一个多星期的高强度路演后,他又又提前撤了。

    将主导权交给程龙,让这个精力旺盛的半百“老头”领着主创团队去全国飞。

    听起来有些不负责,但程龙巴不得董熹不在他身边,这样他就是全场最亮眼的星。

    而董熹此刻正在太平洋上,他可不是为了过来钓鱼,不过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来钓鱼。

    而这条大鱼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

    就是那个在1998年,凭借着《泰坦尼克号》阻挡了《驭风少年》继续创造票房奇迹的詹姆斯·卡梅隆。

    好吧,这事算是董熹碰瓷了。

    不过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多年前在泥潭里打滚的董熹怎么都不会料到,他现在有机会和卡神一起玩水。

    卡神喜欢潜水,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自己都说过,除了拍电影,他最热爱的就是潜水。

    这种兴趣其实来自于他的童年时代。

    卡梅隆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离尼亚加拉大瀑布不远,家乡附近的小河正是他第一次接触水下神秘世界的地方。

    既没有安全措施也没有专业指导,全镇唯一有潜水证的是消防局的尸体打捞员。

    很幸运,卡梅隆没有照顾对方的生意。

    童年的卡梅隆依靠父亲拉住他腰上的一根绳子,完成自己的第一次探险。

    16岁的时候,卡梅隆央求父母将自己送去潜水班学习,由此正式开始了自己此后几十年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电影中都与潜水离不开的经历。

    不管是第一部电影《食人鱼2:繁衍》还是目前最后的一部作品《泰坦尼克号》,都是与海洋息息相关的。

    说来也巧,在大船之后,卡梅隆已经多年没有电影上映。

    在这个时间段,董熹则迈出了他征服影坛的脚步。

    而如今,两人的旅途的交汇点,又集中在了3d电影这个站点。

    两人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目的却相似:完成全球电影行业的革新,让3d电影从此成为了商业电影的主流。

    “董,做为一个新手,你表现的很棒!”从海底浮上来的卡梅隆,一边脱着装备一边朝董熹竖起大拇指。

    “……”董熹没有说话,平复着刚刚从水里钻出来的心情。

    他来这里,自然不是单纯的陪卡梅隆潜水,更重要的是看上对方研发的3d拍摄技术。

    相比于董熹,卡梅隆准备的时间更长,当然也更有话语权。

    是卡梅隆通过有力的事实逐步说服索尼研发和生产简易高效的3d摄像机,使3d技术真正能够被运用于电影制作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通过后期转换和成像变幻来合成3d效果。

    在众多连锁影院不愿意花费资金革新放映设备的时候,也是卡梅隆极力向其他导演推荐新一代的3d摄像机进行电影制作。

    第一个试验的导演是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他用这套新的3d摄像机拍摄了3d版的《特工神童3》。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仍旧需要带上过时的红蓝纸质眼镜。

    卡梅隆希望这将会引发对更多3d电影的需求,推动影院老板们投资下一代放映系统。

    在2003年的夏天,《特工神童3》在全球收获2亿美元票房,但是放映者们仍旧不愿意投资这项技术。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影院年度大会上,当拉斯维加斯巴黎酒店中举行的大会到达最高潮时,卡梅隆开始布道。

    他夸张地告诉电影放映者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影院时代”。

    为防止扇情策略不奏效,卡梅隆说了些预示不详的话,他说那些不转变的人将会后悔,此时的美国还只有79家电影院能放映3d电影。

    在私人游艇上,卡梅隆向董熹询问道:“董,华国目前有多少家可以播放数字3d影片的荧幕?”

    “大概只有20多块。”董熹皱了皱眉,显然也觉得这个数字拿不出手。

    不出所料,卡神摇了摇头,略带蛊惑的说道:“董,你的那部电影上映时,你觉得会有多少块屏幕?”

    “300?”董熹不太确定。

    “太保守了!”卡神站起身来,面对着大海:“至少需要1000块银幕,才能承载起这场豪赌!”

    看着卡梅隆的背影,董熹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思考可行性。

    投资下一代放映系统,在他看来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电影院就会被网络击垮,正如当初被电视击垮那样。

    但国内的市场,他是有所了解的,升级一个影院的设备需要10万美金,而1000块银幕至少需要几千万美金。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明白卡梅隆愿意跟他聊,除了共同的3d梦想外,更重要的是董熹在东方的影响力。

    每次电影技术革新的背后,都是一场角力的过程。

    董熹有资格站在舞台上,去做那冲锋陷阵的勐将。

    或许在卡梅隆眼里,董熹是值得拉拢的人,至于他嘴里的电影,反而没那么重要。

    根本就没有当成竞争对手,这也是他愿意和董熹分享技术的原因。

    在天才的眼中,只有自己才是一锤定音的角色,其他人只能是配角。

    对于他这种想法,董熹能够感受的到,不过他并不在意。

    跟卡梅隆相比,他的道行还是浅,但狭路相逢勇者胜。

    还没亮剑就认输?

    可从来都不是董熹的风格!

章节目录

肌肉大导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大胖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胖鸡并收藏肌肉大导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