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乐哭起来时,像只小猫一样。
宋怀琮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个。他看着白玉徊幼嫩黝黑的眼睛,那漂亮的双眼被泪水洗过一遭,更显得灵动清澈。似乎因为在他车上,所以双手互相抱着自己,肢体显出有些不安的样子。那日来别苑向他求助时,分明还不是这样防备。
宋怀琮心中叹了口气,在旁边默默等了会儿,看着这小妹妹哭的样子,便挥挥手叫外头的侍卫靠近些,接了样东西进来。
一旁,白玉徊哭得抽抽噎噎的,自己找了半天丝帕却没找到,这才想起来方才似乎是被吐蕃的刺客不知什么时候已拿走了。
宋怀琮似乎也发现了,便把自己的给她。
白玉徊抬眼,看见上头绣着朵菊花。
上次求助失败的恼恨、失落一股脑儿涌上来。明明一直对这位太子哥哥的好感远多过其他名义上的兄长的,可玉徊却突然恼恨起他来。
她也并不知道自己在恨什么,也许是因为把他当哥哥却发现他对她全无特殊?又或者,她实在离开家人太久,所以羡慕有他这样哥哥照料的公主们。
“太子哥哥怎么会懂我们这种人在哭什么。”
没过脑子,玉徊就忍不住这样道。然而话还没说完,就已知道自己说了错话。她腰背下意识向后仰去,撞到了车内小柜,小柜上的托盘翻了,东西纷纷骨碌碌滚到地上。
托盘里盛了好几个瓷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玉徊心下懊恼,立刻弯腰去捡,而那东西已滚至太子脚边,她只摸到了太子的手。
玉徊收回手,一根一根收拢起五指,垂头:“...对不住。”
方才打翻托盘里盛着的是三个瓷瓶,宋怀琮把瓷瓶拾起来,却道:“太子哥哥厉害么?”
白玉徊茫然:“什么?”
宋怀琮又重复了一遍方才他捡瓷瓶的动作。明明有三个瓷瓶,但他却把三个瓷瓶次第抛起来,最终直起腰时同时在手中接到了全部的瓷瓶。影子一闪而过,瓷瓶又从他手里稳稳当当挪到了地上。像街头杂耍一样。
宋怀琮歪头看白玉徊的表情,学方才她的话:“太子哥哥怎么会懂你在哭什么?——太子哥哥是不懂,不过太子哥哥知道,女孩子有了伤口就得及时敷药。不然痛起来是要掉金豆子的,是不是?”
旋即笑了:“白瓶中装的是药,用吧,到行宫还且有一阵子,你那伤撑不住的。”
玉徊接住他用柔劲掷过来的三个瓶子。那三个瓷瓶仍然像长了眼睛一样,次第依序排在她怀里。
她没动白瓶,反把另外两个瓷瓶的塞子拔开嗅了嗅,“这两瓶是...吐蕃香料?”
“方才的人叫加查僧格,往年朝贡都是他来。方才搜了下身,这应当便是他今年带的东西。”太子靠近了些,秀气白皙的鼻尖一动,嗅了嗅瓶口的味道,“嗯——这是雪莎香。果然是好东西,你收着吧。”
雪莎香,传闻里有生骨返魂的治疗奇效,在坊市中已被视为价同黄金的香料,而这还是有价无市的情况。
玉徊不是不知道,她只是疑惑他为什么会把这个给她:“太子哥哥,朝贡的东西我留着会不会不好?”
何况这还是之前她听到过法宁向天子开口索要的东西。即便在吐蕃,一年也仅能产出这么一小瓶,用来供给天家。虽然法宁的要求不一定最后真被允许了,但到底已在天子面前挂了名号。
“人都败在我手里了,怎么就不许我顺些东西了?”
宋怀琮笑了,半蹲在车厢口的边缘回望她,长发在风中起伏。那乌发十分亮丽,风拂至玉徊鼻下有淡淡的香,“你只当是吐蕃进贡给你这未来王妃的东西吧。”
“父皇当时说要给法宁...”
“撒谎也要太子哥哥教么?”
宋怀琮逗趣道,没放在心上,“天子都没去过吐蕃,直接说这不是雪莎香不就好了。”
说完这句话,他从车厢中一跃而下,“走了,你上药吧。我不在车里耽误你伤情了,快叫你侍女进来吧。”
点鹭赶紧上前请安,宋怀琮没言语,离开了。
外面一片潮湿绿意,树干枯了,但仍然能积雪,被风刮过时抖落人一身。宋怀琮也被吹了一肩雪,他一边走,一边提着衣领振起衣袂,残雪便很快被甩脱,他翻身上马,斗篷上的雪沫子便也被振下来,纷纷扬扬盘旋在他身后。
点鹭上了车,望了望玉徊,又望了望太子的背影,又疑惑,又小心道:“公主明明素来不是莽撞性子的,方才为什么要说那样多冒犯太子殿下的话呢?太子殿下可是储君...”他是未来的天子啊。
白玉徊随她的目光,也看到宋怀琮在漫天风雪中远去的背影。
她沉默下去。
-
这一番刺杀的事并没传出去,反而在太子面见天子的当晚就被镇压了下去。
行宫中的人见到白玉徊时均无异色,想来是没得到一丝一毫的消息。
“徊儿,大皇子妃特地与我说了你帮她控制住惊马,所以受了伤。”
如今的辅国公夫人是大皇子妃的嫡母,她膝下儿女双全,但仍视大皇子妃如亲生女儿,在金陵是段难得的佳话,“多谢你救了这孩子。你的伤可还好么?”
大皇子妃是个妥帖人,不用大肆托付就已替玉徊的伤找好了借口。也不知是谁请她帮忙遮掩的。
白玉徊一怔,笑了笑,便顺着大皇子妃为她找的借口回答:“夫人不必谢我,不过小事而已。”
她肩膀正痛着,并不想多说,但事实并不能如她意。辅国公夫人见着玉徊,又追忆起已故的万春郡主,与她闲谈起来。
“...那时我与郡主私交并不多,只听说是位亮烈潇洒的贵女。如今想来,实在是遗憾可惜。早知如此,我也该多多纵马,说不定也能与你母亲成为挚友。到时候啊,”辅国公夫人笑着刮了下玉徊的鼻尖,“你这样玉雪可爱的小姑娘,我必要认作义女的。”
玉徊的小脸白净可见血管,因为笑而颊色泛红,此时只笑着问答。没过多久,二人又顺着话头谈起了万春郡主的一位好友。
“...荆山郡主和你母亲是最要好不过的了。那时你母亲撰写《不孝书》,就有荆山郡主的一臂之力。”谈起往事,辅国公夫人也是唏嘘,“只可惜你母亲刚成婚她便远嫁了,最近才回来金陵,但你母亲却已经...唉,瞧我,好端端的提这个做什么。不说了,不说了。”
玉徊没怎么听过荆山郡主的事,待要再问,皇后身边的秋姑姑却传她去见天子。她不得不匆匆告别辅国公夫人,更衣后坐上肩舆,向天子书房行去。
甫一进天子的书房,倒是一阵干燥温暖的香风袭来,驱散了连日霪雪连绵的潮冷。
白玉徊跟着内侍,一路踏过松木地板,踩在麒麟纹绛红地衣上。天阴沉沉的,没有日光,只有殿内的灯盏照亮屋室。路过的宫女纷纷避让,有个年龄最小的好奇抬起头来,偷偷打量白玉徊的模样,只瞄到一眼,就又被姑姑严厉的眼神吓了回去。
“公主,到了。”
内侍弓腰引她前行,笑呵呵道,“太子殿下也在里面。若害怕的话,让太子殿下来说就是了。”
玉徊心中隐约有些预感。便轻轻颔首,走了进去。
书房中开了半扇窗,雪粒间或飘进来,掉落在案上,留下一点湿润的印痕。香被吹散,满屋子都是清冽潮湿的空气。案上的书页跟着风哗啦啦翻起,一阵脆响。
看见白玉徊进来,皇帝开门见山:“仁乐,关于昨日刺杀的事,琮儿与我说,吐蕃刺客是冲你来的?”
这话说得蹊跷。吐蕃刺客冲她来,倒像是她有什么勾连一样。
白玉徊心下不安。她知道,这话一出,说明天子已对她怀疑起来。在权术漩涡中,和亲公主身在其中,不得不入局,却又身份敏感,哪边都得不到信任。
天子确实是在怀疑白玉徊。他方才也确实是在套她的话,太子并没说过刺客是冲谁来的。天子是要看她与太子会不会出什么冲突而已。
天子看着她。
不过出乎天子意料的是,她却并没抬头看太子,只垂脸回答:“回父皇的话,仁乐也不知道他们是朝谁来的。不过确实有个吐蕃男子进了我的车,想要刺我。”
“然后太子就过来把那人擒了?昨日场景如何,你再和我说说。”
天子还在问着话,玉徊却越听越觉得不对。昨日事情的过程,太子不可能没向天子禀过,那天子如今却还是要她再重复一遍,究竟是不相信谁的话?
“他们可给你留下什么消息?”
旁边太子似乎是等得累了,端起小案上的牛乳饮子喝了一口。他的睫毛很长,半垂下来时在眼下有很浅淡的阴影。
小雪潇潇。香气不断从香炉中冒出来,紧接着又被挟雪的风吹散。
那阵隐隐的香拂至白玉徊鼻下。
宋怀琮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个。他看着白玉徊幼嫩黝黑的眼睛,那漂亮的双眼被泪水洗过一遭,更显得灵动清澈。似乎因为在他车上,所以双手互相抱着自己,肢体显出有些不安的样子。那日来别苑向他求助时,分明还不是这样防备。
宋怀琮心中叹了口气,在旁边默默等了会儿,看着这小妹妹哭的样子,便挥挥手叫外头的侍卫靠近些,接了样东西进来。
一旁,白玉徊哭得抽抽噎噎的,自己找了半天丝帕却没找到,这才想起来方才似乎是被吐蕃的刺客不知什么时候已拿走了。
宋怀琮似乎也发现了,便把自己的给她。
白玉徊抬眼,看见上头绣着朵菊花。
上次求助失败的恼恨、失落一股脑儿涌上来。明明一直对这位太子哥哥的好感远多过其他名义上的兄长的,可玉徊却突然恼恨起他来。
她也并不知道自己在恨什么,也许是因为把他当哥哥却发现他对她全无特殊?又或者,她实在离开家人太久,所以羡慕有他这样哥哥照料的公主们。
“太子哥哥怎么会懂我们这种人在哭什么。”
没过脑子,玉徊就忍不住这样道。然而话还没说完,就已知道自己说了错话。她腰背下意识向后仰去,撞到了车内小柜,小柜上的托盘翻了,东西纷纷骨碌碌滚到地上。
托盘里盛了好几个瓷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玉徊心下懊恼,立刻弯腰去捡,而那东西已滚至太子脚边,她只摸到了太子的手。
玉徊收回手,一根一根收拢起五指,垂头:“...对不住。”
方才打翻托盘里盛着的是三个瓷瓶,宋怀琮把瓷瓶拾起来,却道:“太子哥哥厉害么?”
白玉徊茫然:“什么?”
宋怀琮又重复了一遍方才他捡瓷瓶的动作。明明有三个瓷瓶,但他却把三个瓷瓶次第抛起来,最终直起腰时同时在手中接到了全部的瓷瓶。影子一闪而过,瓷瓶又从他手里稳稳当当挪到了地上。像街头杂耍一样。
宋怀琮歪头看白玉徊的表情,学方才她的话:“太子哥哥怎么会懂你在哭什么?——太子哥哥是不懂,不过太子哥哥知道,女孩子有了伤口就得及时敷药。不然痛起来是要掉金豆子的,是不是?”
旋即笑了:“白瓶中装的是药,用吧,到行宫还且有一阵子,你那伤撑不住的。”
玉徊接住他用柔劲掷过来的三个瓶子。那三个瓷瓶仍然像长了眼睛一样,次第依序排在她怀里。
她没动白瓶,反把另外两个瓷瓶的塞子拔开嗅了嗅,“这两瓶是...吐蕃香料?”
“方才的人叫加查僧格,往年朝贡都是他来。方才搜了下身,这应当便是他今年带的东西。”太子靠近了些,秀气白皙的鼻尖一动,嗅了嗅瓶口的味道,“嗯——这是雪莎香。果然是好东西,你收着吧。”
雪莎香,传闻里有生骨返魂的治疗奇效,在坊市中已被视为价同黄金的香料,而这还是有价无市的情况。
玉徊不是不知道,她只是疑惑他为什么会把这个给她:“太子哥哥,朝贡的东西我留着会不会不好?”
何况这还是之前她听到过法宁向天子开口索要的东西。即便在吐蕃,一年也仅能产出这么一小瓶,用来供给天家。虽然法宁的要求不一定最后真被允许了,但到底已在天子面前挂了名号。
“人都败在我手里了,怎么就不许我顺些东西了?”
宋怀琮笑了,半蹲在车厢口的边缘回望她,长发在风中起伏。那乌发十分亮丽,风拂至玉徊鼻下有淡淡的香,“你只当是吐蕃进贡给你这未来王妃的东西吧。”
“父皇当时说要给法宁...”
“撒谎也要太子哥哥教么?”
宋怀琮逗趣道,没放在心上,“天子都没去过吐蕃,直接说这不是雪莎香不就好了。”
说完这句话,他从车厢中一跃而下,“走了,你上药吧。我不在车里耽误你伤情了,快叫你侍女进来吧。”
点鹭赶紧上前请安,宋怀琮没言语,离开了。
外面一片潮湿绿意,树干枯了,但仍然能积雪,被风刮过时抖落人一身。宋怀琮也被吹了一肩雪,他一边走,一边提着衣领振起衣袂,残雪便很快被甩脱,他翻身上马,斗篷上的雪沫子便也被振下来,纷纷扬扬盘旋在他身后。
点鹭上了车,望了望玉徊,又望了望太子的背影,又疑惑,又小心道:“公主明明素来不是莽撞性子的,方才为什么要说那样多冒犯太子殿下的话呢?太子殿下可是储君...”他是未来的天子啊。
白玉徊随她的目光,也看到宋怀琮在漫天风雪中远去的背影。
她沉默下去。
-
这一番刺杀的事并没传出去,反而在太子面见天子的当晚就被镇压了下去。
行宫中的人见到白玉徊时均无异色,想来是没得到一丝一毫的消息。
“徊儿,大皇子妃特地与我说了你帮她控制住惊马,所以受了伤。”
如今的辅国公夫人是大皇子妃的嫡母,她膝下儿女双全,但仍视大皇子妃如亲生女儿,在金陵是段难得的佳话,“多谢你救了这孩子。你的伤可还好么?”
大皇子妃是个妥帖人,不用大肆托付就已替玉徊的伤找好了借口。也不知是谁请她帮忙遮掩的。
白玉徊一怔,笑了笑,便顺着大皇子妃为她找的借口回答:“夫人不必谢我,不过小事而已。”
她肩膀正痛着,并不想多说,但事实并不能如她意。辅国公夫人见着玉徊,又追忆起已故的万春郡主,与她闲谈起来。
“...那时我与郡主私交并不多,只听说是位亮烈潇洒的贵女。如今想来,实在是遗憾可惜。早知如此,我也该多多纵马,说不定也能与你母亲成为挚友。到时候啊,”辅国公夫人笑着刮了下玉徊的鼻尖,“你这样玉雪可爱的小姑娘,我必要认作义女的。”
玉徊的小脸白净可见血管,因为笑而颊色泛红,此时只笑着问答。没过多久,二人又顺着话头谈起了万春郡主的一位好友。
“...荆山郡主和你母亲是最要好不过的了。那时你母亲撰写《不孝书》,就有荆山郡主的一臂之力。”谈起往事,辅国公夫人也是唏嘘,“只可惜你母亲刚成婚她便远嫁了,最近才回来金陵,但你母亲却已经...唉,瞧我,好端端的提这个做什么。不说了,不说了。”
玉徊没怎么听过荆山郡主的事,待要再问,皇后身边的秋姑姑却传她去见天子。她不得不匆匆告别辅国公夫人,更衣后坐上肩舆,向天子书房行去。
甫一进天子的书房,倒是一阵干燥温暖的香风袭来,驱散了连日霪雪连绵的潮冷。
白玉徊跟着内侍,一路踏过松木地板,踩在麒麟纹绛红地衣上。天阴沉沉的,没有日光,只有殿内的灯盏照亮屋室。路过的宫女纷纷避让,有个年龄最小的好奇抬起头来,偷偷打量白玉徊的模样,只瞄到一眼,就又被姑姑严厉的眼神吓了回去。
“公主,到了。”
内侍弓腰引她前行,笑呵呵道,“太子殿下也在里面。若害怕的话,让太子殿下来说就是了。”
玉徊心中隐约有些预感。便轻轻颔首,走了进去。
书房中开了半扇窗,雪粒间或飘进来,掉落在案上,留下一点湿润的印痕。香被吹散,满屋子都是清冽潮湿的空气。案上的书页跟着风哗啦啦翻起,一阵脆响。
看见白玉徊进来,皇帝开门见山:“仁乐,关于昨日刺杀的事,琮儿与我说,吐蕃刺客是冲你来的?”
这话说得蹊跷。吐蕃刺客冲她来,倒像是她有什么勾连一样。
白玉徊心下不安。她知道,这话一出,说明天子已对她怀疑起来。在权术漩涡中,和亲公主身在其中,不得不入局,却又身份敏感,哪边都得不到信任。
天子确实是在怀疑白玉徊。他方才也确实是在套她的话,太子并没说过刺客是冲谁来的。天子是要看她与太子会不会出什么冲突而已。
天子看着她。
不过出乎天子意料的是,她却并没抬头看太子,只垂脸回答:“回父皇的话,仁乐也不知道他们是朝谁来的。不过确实有个吐蕃男子进了我的车,想要刺我。”
“然后太子就过来把那人擒了?昨日场景如何,你再和我说说。”
天子还在问着话,玉徊却越听越觉得不对。昨日事情的过程,太子不可能没向天子禀过,那天子如今却还是要她再重复一遍,究竟是不相信谁的话?
“他们可给你留下什么消息?”
旁边太子似乎是等得累了,端起小案上的牛乳饮子喝了一口。他的睫毛很长,半垂下来时在眼下有很浅淡的阴影。
小雪潇潇。香气不断从香炉中冒出来,紧接着又被挟雪的风吹散。
那阵隐隐的香拂至白玉徊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