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呼吸,沈雪指着屋子,“有老鼠,跑到床上了。”
“我去处理,你先在外面坐一会。”
沈雪也不客气,见院子里有凳子就坐了上去,等韩晓解决屋里头那只猖狂的老鼠。
心跳声缓下来,沈雪脑子里蹦出来一个问题,韩晓说他不回屋睡,结果就是在石磨旁坐了一夜?
她和韩晓结婚是一场意外,两个人之间互相看不上眼,也许是他还喜欢着杨清絮,所以不愿意和沈雪睡在一间房里。
因为原主上辈子的记忆中,韩晓对杨清絮好像是念念不忘,所以对“沈雪”纠缠徐隽恒的行为不加以管束,任由她使坏。
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
可惜沈雪没有早点穿来,不然这场婚礼不该举办的。
没有感情也好,她提出离婚,韩晓肯定会愿意的。
正值四月,早晨的雾气扑在面颊上,带了丝冷意。
沈雪环抱住自己,脚尖合在一起汲取暖意,想事情正入神,身上披了件外套,错愕抬头,韩晓收回手,“没看到老鼠,估计回洞了,天亮我去买点老鼠药。”
不知该作何反应,沈雪不自在恩了声。
两人沉默着,韩晓开口,“你饿了吗?”
没等沈雪回话,他又自顾自说,“肯定饿了,我看你昨晚只吃了半个玉米馍。”
“我去做饭。”想到她还怀着孕,韩晓吐出一口气,便转身钻进厨房里做早饭。
现在的电费贵,农民为了省钱,只在睡觉的屋子里装电灯,厨房还是用的蜡烛。
那抹晕黄的光颤颤悠悠亮满厨房,似乎驱散了晨起的寒意。
韩晓奶奶住的屋子跟韩晓家一墙之隔,在脚下垫个板凳踩就能翻过去,韩晓做好饭,从满是浓烟的厨房走出来,眼眶被烟雾熏得通红,“我去叫奶奶来吃饭。”
沈雪自然没有异议,坐了一会,发现什么都不干好像不太好,便想着去拿碗筷先摆好。
她低估了浓烟的威力,呛地扶门框弯腰直咳嗽。
不会做饭也不影响沈雪判断韩晓好像把锅给烧糊了。
一个农村男人,连饭都不会做吗?
转念一想,放在韩晓身上也挺正常的,毕竟这人游手好闲,没钱还啃老。
擦掉生理泪水,大门外传来动静,像是拐杖的声音。
韩晓搀扶韩奶奶走进院子,彼时天光大亮,将男人俊俏的面容照的一清二楚。
昨晚灯光太暗,沈雪没怎么看清楚韩晓的长相,凭着大概轮廓和原主关于他的记忆,知道他长的不错,今天这么一看,倘若不说其他只依照外貌,韩晓和原主确实很相配。
韩奶奶枯瘦皲裂的手背擦拭干瘪的眼窝,受尽苦难的面庞展露出欣慰和感动。
她已经很老了,腰背佝偻,穿着深蓝色的布褂和裤子上面打满了补丁,一只眼睛蒙着白翳,另只眼睛浑浊,虽然视力不太好,但她仍能捕捉到厨房门口立着地俏生生的身影。
“娶了媳妇好,晓儿跟变了个人一样,奶放心了。”韩奶奶拍拍了韩晓的手背,眼泪水止不住。
莫说之前韩晓会喊她来吃饭,就是做上一顿饭都是难得的事情。
老太太的话让韩晓僵了僵,他像是许诺般说道,“奶奶一定要长命百岁,等着孙子孝敬您。”
立在门旁的沈雪听到祖孙俩温馨的对话,犯起嘀咕,娶了媳妇就变了个人一样?
那要是离婚了,韩奶奶会不会气倒?
“那个……”沈雪尴尬双手紧握住,“我好像闻到了焦味。”
……
早上沈雪吃了一小碗夹生糊底的米饭。
其实应该是米汤,但是韩晓的水没放够,最后成了米饭。
韩奶奶心疼得狠,“糊的别扔,拿水煮一煮还能再吃,雪儿怀孕不能吃,我来吃。”
韩家太穷,韩晓跟朋友在外面玩不回家,韩奶奶就煮个红薯填肚子。
米还是她怕沈雪嫁来受委屈,天不亮搭上邻居的驴车去镇上买的。
“是我太笨了,锅都不会烧。”韩晓挑走韩奶奶碗里的黑锅巴,“都成这样了不能再吃,米没有我会想办法买。”
也不给韩奶奶反应的机会,直接把糊了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
“你这孩子!”韩奶奶气道,“就是不会过日子!”
“奶奶,听韩晓的吧。”到底没忍住,她插了句嘴。
沈雪知道现在的粮食珍贵,可是那黑黢黢都快成焦炭的米怎么还能再吃?
韩晓很意外似的,视线落在她身上一瞬,又移开。
沈雪拿筷子戳了戳米饭,心不在蔫往嘴里送了两粒。
韩奶奶很高兴,原本还担心沈雪是不情愿嫁给韩晓的,枯瘦的手伸进腰间摸索一番,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来,是一叠有新有旧面额不等的钞票。
“昨天收的礼金。”韩奶奶放在沈雪面前,“你拿着,晓儿大手大脚的,存不住钱,先去把办酒席欠的钱还了,剩下的你保管好,以后生孩子用得上。”
提到生孩子,沈雪耳根一红,她都准备打掉孩子了,还保管钱干什么。
“等会回门,我屋里头有收的酒和饼干水果,雪儿你去拿,带给亲家。”韩奶奶不好意思笑了笑,“东西不值钱,好歹算是韩家的心意。”
正要拒绝,韩晓打断话,“先吃饭吧。”
菜是昨晚的剩菜,沈雪夹了几块咸乎乎的萝卜吃,停下了筷子。
她实在吃不惯。
生活在新时代家庭优渥的沈雪觉得,如果天天吃这样的饭菜,她会饿死在八十年代。
吃完饭,韩晓收拾了碗筷,堆在木盆里,等回来再刷干净。
韩奶奶柱着拐,把收的东西挂在二八大杠的龙头上,见铃铛上面生了点绣,就拿手指甲抠下来。
农村有二八的家庭那可是响当当的,韩家除外。
韩晓买二八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跟他那些狐朋狗友骑着车到处乱晃,东拼西凑再从韩奶奶手里扣点钱出来,勉强买了个二手的。
韩晓从厨房出来,韩奶奶笑眯眯说,“快去吧,到了雪儿家别懒,勤快点,现在地里草多,你去帮帮忙。”
她的话,向来韩晓都不耐烦听,这回却认真点头,“好,我记住了。”
韩奶奶鼻翼两侧深深的纹路晕漾开。
推着二八出门,沈雪不远不近跟在后面,韩晓骑上去,长腿展开支撑地面,他扬扬下巴,对沈雪说,“坐上来吧。”
二十一世纪的自行车款式多样,小巧灵便。八十年代的二八大杠浑身漆黑,用料扎实,沈雪偷偷比了比后座高度,她得踮起脚才能坐上去。
韩晓见她纠结,想了想,将车子微微倾斜,“你抓住我衣服坐上去。”
沈雪也不矫情,双手捏住他腰间的的确良衬衫,脚上用劲坐在二八后座上。
冰凉的铁架子硌得屁股疼,沈雪轻轻嘶了声。
沈雪家是隔壁青河村的,背靠青河湖,就取了这个名字。
两个村离得不远,骑车十五分钟就到了。
这年代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沈雪没换衣裳,穿的还是昨天结婚的红衫黑裤,头发挽成花苞,别了朵珠花,走哪都打眼。
沈雪和韩晓也算两个出名的人物,路上遇到不少人冲他俩打招呼,眼神中含着戏谑。
沈雪不好意思再抓韩晓的衣服,手扣住屁股下的铁架子尽量稳住身形。
农村的土路颠簸,她感觉屁股快要被颠成四瓣了,青河村终于到了。
沈雪家算是青河村日子过的比较好的,人人都说,沈家撞了大运,被杨清絮爸妈给选中抚养杨清絮,听说留了下一大笔钱,一个小丫头能吃多少饭,再加上沈母刻薄,养了杨清絮几年,她爸妈一直没来找也没有信儿,放开了胆子,天天使唤杨清絮,公社还没废除的时候,家家户户领了些零活记工分,全是杨清絮干。
有看不过眼的背地里说,杨清絮自己挣够吃的,还得分汤给沈雪。
一农村丫头,被沈母惯的跟古时候的千金小姐一样。
沈母无所谓,说就说又不能少块肉,沈父还算正直,是家里头对杨清絮颇护着的人。
韩晓在沈家门口停下,大门上头贴着的喜字还鲜艳着,沈雪她弟沈博出来上茅厕,看见韩晓和沈雪来了,提溜着裤腰带冲屋里头喊,“妈,姐和姐夫来了!”
沈雪先进院子,沈家的院子比韩晓家好多了,不是泥地,地面上铺了层碎石头,有五间屋,上面是土坯下面是红砖。
院子角落垒了猪圈,里头养了三头猪和五只母鸡。
沈母撩了布帘从堂屋出来,先是剜了韩晓一眼,又板着脸对沈博说,“喊什么喊,能是多光荣的事儿。”
沈博莫名其妙被骂,啧了声,索性不再管回了自己的屋呆着。
沈母看着韩晓就烦,认为沈雪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镇上多少家要来说亲她都没同意,结果被韩晓给骗走了。
沈母一直觉得是韩晓花言巧语哄骗了沈雪。
长的再好看有什么用,那能当饭吃吗。
韩晓受了白眼没怎么在乎,从车头上取下东西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沈母撇着嘴看着,念叨,“真好意思,连块肉都不舍得拿。”
沈雪顿了顿,喊出那声妈。
她学着原主本来的语气说道,“去镇上远,一来一回都中午了,下回来给割肉行了吧。”
沈母不满,“你就护着吧,去屋里头坐着,你爸还在地里薅草。”
韩晓立马道,“那我去帮……”他咽了下嗓子,凸起的喉结动了动,似乎也在强迫自己说出那个称呼,“爸。”
沈母耷眉耸眼。
韩晓不再多留,出了大门。
沈母哼道,“装模作样给我看呢,出了名的懒货,转头就得找那群混子抽烟喝酒!”
沈雪没法辩驳,韩晓装还是没装,她不清楚也没心思去想。
再瞧不上女婿,闺女是亲生的,沈母拉她进屋,从木柜里找出麦乳精冲给她喝。
麦乳精是个稀罕物,冲开有浓郁的奶香味,沈雪捧在手里,等变温了,喝下一口。
口感偏甜,搁以前她看都不看,在八十年代是富裕人家才能喝得起的,早上没吃多少饭,她一小口一小口抿完。
“你小姑给的,等会回去,妈把剩下的给你装起来带走,你肚子里有孩子,得吃点好的。”
“不用,您留着喝。”
“我都老了,喝了也是浪费。”沈母给她续水,“杨清絮那死丫头骨头硬了,让她洗衣服也不洗,天天跑知青队里找徐隽恒,说什么去学习要考大学,我看她是做梦呢!”
“大学能那么好考,整个镇几年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她是怪我没让她继续上学。”
杨清絮比沈雪大几个月,今年都是十八岁,77年恢复高考后,农村也开始重视教育,小学几乎都有,但是好的高中都是在县里,青河村地偏,去县里坐汽车都要半天,高中只能高三生住校,有条件的会在县里租房子供孩子读书,想想沈母刻薄的个性,怎么可能会供杨清絮读高中。
沈雪成绩不好,念完小学就不上了,要不是沈父坚持,杨清絮念不到初中毕业。
上一世重生后的杨清絮坚定要高考,今年七月份顺利考上京大,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好多人都说,杨清絮肯定随她亲爸妈,脑袋聪明,不像沈雪,跟男人勾勾搭搭未婚先孕,山鸡哪能比得上凤凰,可把沈雪气得够呛。
这一世……
既来之则安之,沈雪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并不想掺和进杨清絮和徐隽恒之间。
“妈,清絮既然想考大学,你就让她考吧,家里头这些活也不是她该干的,沈博在家闲着,使唤他。”
“我去处理,你先在外面坐一会。”
沈雪也不客气,见院子里有凳子就坐了上去,等韩晓解决屋里头那只猖狂的老鼠。
心跳声缓下来,沈雪脑子里蹦出来一个问题,韩晓说他不回屋睡,结果就是在石磨旁坐了一夜?
她和韩晓结婚是一场意外,两个人之间互相看不上眼,也许是他还喜欢着杨清絮,所以不愿意和沈雪睡在一间房里。
因为原主上辈子的记忆中,韩晓对杨清絮好像是念念不忘,所以对“沈雪”纠缠徐隽恒的行为不加以管束,任由她使坏。
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
可惜沈雪没有早点穿来,不然这场婚礼不该举办的。
没有感情也好,她提出离婚,韩晓肯定会愿意的。
正值四月,早晨的雾气扑在面颊上,带了丝冷意。
沈雪环抱住自己,脚尖合在一起汲取暖意,想事情正入神,身上披了件外套,错愕抬头,韩晓收回手,“没看到老鼠,估计回洞了,天亮我去买点老鼠药。”
不知该作何反应,沈雪不自在恩了声。
两人沉默着,韩晓开口,“你饿了吗?”
没等沈雪回话,他又自顾自说,“肯定饿了,我看你昨晚只吃了半个玉米馍。”
“我去做饭。”想到她还怀着孕,韩晓吐出一口气,便转身钻进厨房里做早饭。
现在的电费贵,农民为了省钱,只在睡觉的屋子里装电灯,厨房还是用的蜡烛。
那抹晕黄的光颤颤悠悠亮满厨房,似乎驱散了晨起的寒意。
韩晓奶奶住的屋子跟韩晓家一墙之隔,在脚下垫个板凳踩就能翻过去,韩晓做好饭,从满是浓烟的厨房走出来,眼眶被烟雾熏得通红,“我去叫奶奶来吃饭。”
沈雪自然没有异议,坐了一会,发现什么都不干好像不太好,便想着去拿碗筷先摆好。
她低估了浓烟的威力,呛地扶门框弯腰直咳嗽。
不会做饭也不影响沈雪判断韩晓好像把锅给烧糊了。
一个农村男人,连饭都不会做吗?
转念一想,放在韩晓身上也挺正常的,毕竟这人游手好闲,没钱还啃老。
擦掉生理泪水,大门外传来动静,像是拐杖的声音。
韩晓搀扶韩奶奶走进院子,彼时天光大亮,将男人俊俏的面容照的一清二楚。
昨晚灯光太暗,沈雪没怎么看清楚韩晓的长相,凭着大概轮廓和原主关于他的记忆,知道他长的不错,今天这么一看,倘若不说其他只依照外貌,韩晓和原主确实很相配。
韩奶奶枯瘦皲裂的手背擦拭干瘪的眼窝,受尽苦难的面庞展露出欣慰和感动。
她已经很老了,腰背佝偻,穿着深蓝色的布褂和裤子上面打满了补丁,一只眼睛蒙着白翳,另只眼睛浑浊,虽然视力不太好,但她仍能捕捉到厨房门口立着地俏生生的身影。
“娶了媳妇好,晓儿跟变了个人一样,奶放心了。”韩奶奶拍拍了韩晓的手背,眼泪水止不住。
莫说之前韩晓会喊她来吃饭,就是做上一顿饭都是难得的事情。
老太太的话让韩晓僵了僵,他像是许诺般说道,“奶奶一定要长命百岁,等着孙子孝敬您。”
立在门旁的沈雪听到祖孙俩温馨的对话,犯起嘀咕,娶了媳妇就变了个人一样?
那要是离婚了,韩奶奶会不会气倒?
“那个……”沈雪尴尬双手紧握住,“我好像闻到了焦味。”
……
早上沈雪吃了一小碗夹生糊底的米饭。
其实应该是米汤,但是韩晓的水没放够,最后成了米饭。
韩奶奶心疼得狠,“糊的别扔,拿水煮一煮还能再吃,雪儿怀孕不能吃,我来吃。”
韩家太穷,韩晓跟朋友在外面玩不回家,韩奶奶就煮个红薯填肚子。
米还是她怕沈雪嫁来受委屈,天不亮搭上邻居的驴车去镇上买的。
“是我太笨了,锅都不会烧。”韩晓挑走韩奶奶碗里的黑锅巴,“都成这样了不能再吃,米没有我会想办法买。”
也不给韩奶奶反应的机会,直接把糊了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
“你这孩子!”韩奶奶气道,“就是不会过日子!”
“奶奶,听韩晓的吧。”到底没忍住,她插了句嘴。
沈雪知道现在的粮食珍贵,可是那黑黢黢都快成焦炭的米怎么还能再吃?
韩晓很意外似的,视线落在她身上一瞬,又移开。
沈雪拿筷子戳了戳米饭,心不在蔫往嘴里送了两粒。
韩奶奶很高兴,原本还担心沈雪是不情愿嫁给韩晓的,枯瘦的手伸进腰间摸索一番,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来,是一叠有新有旧面额不等的钞票。
“昨天收的礼金。”韩奶奶放在沈雪面前,“你拿着,晓儿大手大脚的,存不住钱,先去把办酒席欠的钱还了,剩下的你保管好,以后生孩子用得上。”
提到生孩子,沈雪耳根一红,她都准备打掉孩子了,还保管钱干什么。
“等会回门,我屋里头有收的酒和饼干水果,雪儿你去拿,带给亲家。”韩奶奶不好意思笑了笑,“东西不值钱,好歹算是韩家的心意。”
正要拒绝,韩晓打断话,“先吃饭吧。”
菜是昨晚的剩菜,沈雪夹了几块咸乎乎的萝卜吃,停下了筷子。
她实在吃不惯。
生活在新时代家庭优渥的沈雪觉得,如果天天吃这样的饭菜,她会饿死在八十年代。
吃完饭,韩晓收拾了碗筷,堆在木盆里,等回来再刷干净。
韩奶奶柱着拐,把收的东西挂在二八大杠的龙头上,见铃铛上面生了点绣,就拿手指甲抠下来。
农村有二八的家庭那可是响当当的,韩家除外。
韩晓买二八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跟他那些狐朋狗友骑着车到处乱晃,东拼西凑再从韩奶奶手里扣点钱出来,勉强买了个二手的。
韩晓从厨房出来,韩奶奶笑眯眯说,“快去吧,到了雪儿家别懒,勤快点,现在地里草多,你去帮帮忙。”
她的话,向来韩晓都不耐烦听,这回却认真点头,“好,我记住了。”
韩奶奶鼻翼两侧深深的纹路晕漾开。
推着二八出门,沈雪不远不近跟在后面,韩晓骑上去,长腿展开支撑地面,他扬扬下巴,对沈雪说,“坐上来吧。”
二十一世纪的自行车款式多样,小巧灵便。八十年代的二八大杠浑身漆黑,用料扎实,沈雪偷偷比了比后座高度,她得踮起脚才能坐上去。
韩晓见她纠结,想了想,将车子微微倾斜,“你抓住我衣服坐上去。”
沈雪也不矫情,双手捏住他腰间的的确良衬衫,脚上用劲坐在二八后座上。
冰凉的铁架子硌得屁股疼,沈雪轻轻嘶了声。
沈雪家是隔壁青河村的,背靠青河湖,就取了这个名字。
两个村离得不远,骑车十五分钟就到了。
这年代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沈雪没换衣裳,穿的还是昨天结婚的红衫黑裤,头发挽成花苞,别了朵珠花,走哪都打眼。
沈雪和韩晓也算两个出名的人物,路上遇到不少人冲他俩打招呼,眼神中含着戏谑。
沈雪不好意思再抓韩晓的衣服,手扣住屁股下的铁架子尽量稳住身形。
农村的土路颠簸,她感觉屁股快要被颠成四瓣了,青河村终于到了。
沈雪家算是青河村日子过的比较好的,人人都说,沈家撞了大运,被杨清絮爸妈给选中抚养杨清絮,听说留了下一大笔钱,一个小丫头能吃多少饭,再加上沈母刻薄,养了杨清絮几年,她爸妈一直没来找也没有信儿,放开了胆子,天天使唤杨清絮,公社还没废除的时候,家家户户领了些零活记工分,全是杨清絮干。
有看不过眼的背地里说,杨清絮自己挣够吃的,还得分汤给沈雪。
一农村丫头,被沈母惯的跟古时候的千金小姐一样。
沈母无所谓,说就说又不能少块肉,沈父还算正直,是家里头对杨清絮颇护着的人。
韩晓在沈家门口停下,大门上头贴着的喜字还鲜艳着,沈雪她弟沈博出来上茅厕,看见韩晓和沈雪来了,提溜着裤腰带冲屋里头喊,“妈,姐和姐夫来了!”
沈雪先进院子,沈家的院子比韩晓家好多了,不是泥地,地面上铺了层碎石头,有五间屋,上面是土坯下面是红砖。
院子角落垒了猪圈,里头养了三头猪和五只母鸡。
沈母撩了布帘从堂屋出来,先是剜了韩晓一眼,又板着脸对沈博说,“喊什么喊,能是多光荣的事儿。”
沈博莫名其妙被骂,啧了声,索性不再管回了自己的屋呆着。
沈母看着韩晓就烦,认为沈雪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镇上多少家要来说亲她都没同意,结果被韩晓给骗走了。
沈母一直觉得是韩晓花言巧语哄骗了沈雪。
长的再好看有什么用,那能当饭吃吗。
韩晓受了白眼没怎么在乎,从车头上取下东西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沈母撇着嘴看着,念叨,“真好意思,连块肉都不舍得拿。”
沈雪顿了顿,喊出那声妈。
她学着原主本来的语气说道,“去镇上远,一来一回都中午了,下回来给割肉行了吧。”
沈母不满,“你就护着吧,去屋里头坐着,你爸还在地里薅草。”
韩晓立马道,“那我去帮……”他咽了下嗓子,凸起的喉结动了动,似乎也在强迫自己说出那个称呼,“爸。”
沈母耷眉耸眼。
韩晓不再多留,出了大门。
沈母哼道,“装模作样给我看呢,出了名的懒货,转头就得找那群混子抽烟喝酒!”
沈雪没法辩驳,韩晓装还是没装,她不清楚也没心思去想。
再瞧不上女婿,闺女是亲生的,沈母拉她进屋,从木柜里找出麦乳精冲给她喝。
麦乳精是个稀罕物,冲开有浓郁的奶香味,沈雪捧在手里,等变温了,喝下一口。
口感偏甜,搁以前她看都不看,在八十年代是富裕人家才能喝得起的,早上没吃多少饭,她一小口一小口抿完。
“你小姑给的,等会回去,妈把剩下的给你装起来带走,你肚子里有孩子,得吃点好的。”
“不用,您留着喝。”
“我都老了,喝了也是浪费。”沈母给她续水,“杨清絮那死丫头骨头硬了,让她洗衣服也不洗,天天跑知青队里找徐隽恒,说什么去学习要考大学,我看她是做梦呢!”
“大学能那么好考,整个镇几年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她是怪我没让她继续上学。”
杨清絮比沈雪大几个月,今年都是十八岁,77年恢复高考后,农村也开始重视教育,小学几乎都有,但是好的高中都是在县里,青河村地偏,去县里坐汽车都要半天,高中只能高三生住校,有条件的会在县里租房子供孩子读书,想想沈母刻薄的个性,怎么可能会供杨清絮读高中。
沈雪成绩不好,念完小学就不上了,要不是沈父坚持,杨清絮念不到初中毕业。
上一世重生后的杨清絮坚定要高考,今年七月份顺利考上京大,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好多人都说,杨清絮肯定随她亲爸妈,脑袋聪明,不像沈雪,跟男人勾勾搭搭未婚先孕,山鸡哪能比得上凤凰,可把沈雪气得够呛。
这一世……
既来之则安之,沈雪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并不想掺和进杨清絮和徐隽恒之间。
“妈,清絮既然想考大学,你就让她考吧,家里头这些活也不是她该干的,沈博在家闲着,使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