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幼青话音方落,龚宅内的骚动尚未被搅起,外头围绕的街巷却忽然火光乍起。
令人闻而生畏的脚步声奔踏而来,紧随着的是陈俭中气十足的震喝。
“漕运衙门办案巡逻,小贼快快束手就擒!”
宣幼青一愣,看到围墙之外如烈的火光,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倒霉还是好运了。
方才追杀她的人早已消失了踪迹,四散的火光将龚府围了个严严实实,府中惊惶的家丁内眷四散,她一身夜行衣,一露面就是一出坐实了的贼喊捉贼。
眼下无处可逃,那便只有另寻出路了,她趁乱隐匿,闻着脂粉味翻身进了一处还未来得及亮灯的院子。
龚府内,惊魂未定的家丁和仆人面对着从天而降的游鹰卫,十分无措。
管家上前回话:“大人,我们老爷今夜不曾回府,府里的人丁都在此处了,那声‘贼人’确实不是他们喊的啊。”
陈俭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府中的人可都盘问过了?”
“都差人去夫人们的院中问过了,这个时辰了大家都在院中歇着呢,不曾有人来过老爷的书房。”
陈俭抿了抿嘴,拱手道:“游鹰卫巡逻至此,既然听到了呼救,还是要尽到我们的责任,还望老伯谅解,将府中人手尽叫于此处,待一一查验之后没有贼人踪迹,我等才能放心离去。”
“大人客气,既是为了府宅安全,我去叫人便是。”
不过一刻钟后,龚府内所有的人丁,上至美梦惊扰愠怒未消的女眷,下至没见过这般阵仗战战兢兢的小仆,都被叫到了前堂。
陈俭往人群前一站,握刀跨步气势十足:“游鹰卫夜巡至此,听见府宅中有人呼救,现下怀疑贼人并未逃走,烦请诸位认一认身边,有没有面生的人。”
此话一落,人群中登时乱了起来,各个院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认好了人的各自挤成了一团,生怕自己身边就藏了歹人,呼喊声嗔骂声不绝于耳。
“大人,你们这火光也忒暗了些,连脸都瞧不清!”
“别挤了别挤了,没看到淑兰院的那个病秧子又倒下了么!散开些!”
那女眷不知何时被挤到了人群的外围,正痛苦地蜷缩着半跪在地上,在外人瞧不见的地方,暗暗握了一把匕首。
宣幼青趁乱混进女眷的院子,将人打晕了放好,本想着藏到游鹰卫走了之后再摸出来,谁知道那天杀的领头居然还带人挨个院子去清。
没办法她只好胡乱找了身女眷的衣服穿上,又扯了半寸香纱蒙面,用扯散的松垮发髻,半遮半掩低着头来了大堂,哪曾想抬头一瞥,全是熟人!
带队的陈俭和罗康平不说,连陆仕谦也在!
这人也忒阴魂不散了些,一晚上从平烟酒楼到面馆再到龚佐的私宅里头,怎么到处都是他!
宣幼青说不上心头那一股子无名火是从何而起的,她看了看将大堂围得铁桶似的游鹰卫,心下有了成算。
应付不了这些有功夫的,难道还应付不了一个酒蒙子么?
她趁乱逐渐挪到了靠近陆仕谦的那一侧,握着匕首缓缓蹲了下去,等到人群的注意力落到她身上的时候,视线中那一抹如松般挺拔的身影,果不其然也向她靠拢过来。
就是此时了!
她一个漂亮的鱼跃翻身,拽着陆仕谦的衣袖将人拉了一个踉跄,反手拧住他的胳膊,毫不留情地将匕首横在了他的脖颈前。
亏得在地牢里二次审问龚佐的时候又喝了一次药,宣幼青此刻还能伪装好自己的嗓音。
她轻轻一用力,就能在陆仕谦的脖子上留下一条血痕。
周遭的游鹰卫连忙收紧包围,陈俭气急败坏:“放开我们大人!”
她背靠大堂的柱子,将自己挡在陆仕谦的身后,不给陈俭留下一丝可乘之机。
“别动!”她恶狠狠威胁完刀下人,扬声同陈俭谈条件:“放我走,不然我要了他的命!”
罗康平在一旁急得打转:“你当真要放她走?!咱们今夜已经放走一个了!”
陈俭低声无奈:“那你要我怎么办,大人的命要紧!”
短暂的斟酌之后,陈俭做了妥协:“游鹰卫,散开!”
宣幼青紧了紧手上了力道,小心翼翼从陆仕谦的身后探头,看到了从大堂到龚府后门畅通无阻的道路。
“走!”她用匕首挟持着眼前人,用他的身体作盾,死死抵着一步一步往后门挪去。
“都别跟上来!”她厉声威胁着众人,谨慎地撤到了龚府的后巷中。
周遭一片死寂,游鹰卫没有追上来。
宣幼青这才松了一口气,刀下挟持的人却忽然有了挣扎的意识。
“你的命还在我手里,我劝你不要轻举妄动!”
她明显感觉到刀下的人身子一僵。
胆小鬼,这么不禁吓,她在心中默默鄙夷到。
却不曾想一低头,借着不知何家门前的飘摇烛光,看到了眼前人通红的耳朵。
她霎时反应过来,发现了他在匕首威胁范围内,极力远离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这一身略显单薄的寝衣。
她揣着糊涂,倾身向前,手上的力道加重,面前紧贴着她的宽阔脊背明显又是一僵。
“你——”
陆仕谦咬牙挤出一个字,后面截断的情绪,带了些不合时宜的羞于言说。
宣幼青收起玩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她这般劝说着自己,带着陆仕谦在四通八达的小巷里转了许久,直到游鹰卫再找不见他们的踪迹。
浓重的夜色褪去,天边有了一丝挑明的晨光,宣幼青瞥见了远处平烟酒楼的模糊轮廓,一个手刀落下去,干脆利落地将人放翻在地。
鼻尖萦绕的冷松香气终于散开了,她朝着酒楼所在的方向,悄然隐去踪迹。
*
码头边的民宅内,昨夜横在陆仕谦脖颈间的那把匕首,此刻正端端正正扎在龚佐的大腿上,温热的鲜血随着龚佐的颤动滴滴答答落到地上。
宣幼青坐在他对面,冷冷地翻阅着手中的信件。
这样就说得通了。
为何她第一次去船厂夜探的时候龚佐并不在自己的房中,为何游鹰卫会在码头边上布防,为何昨夜她在龚佐私宅里一声呼喊,好巧不巧就能招来陈俭那一支游鹰卫。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巧合,连昨夜她在书房碰到的那个杀手,都是暗中环环相扣的因果。
“你利用我?”她平淡的语调中听不出怒气,仿佛只是在问寻常得再不能寻常的家常,可龚佐却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是利用了人没错,可哪想这这人能活着回来找他算账呢!照理说来的那位不会失手啊!
“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忍着腿上的剧痛,矢口否认。
宣幼青扬了扬手中信件,纸张摩擦翻飞的声音落入龚佐耳中。
他知道这是遇上最坏的结果了——人没死,还拿到了本该通过她之手送出去的信件。
“守备大人好成算,你这一出到底是叫‘借花献佛’好,还是叫‘借刀杀人’好呢?”
龚佐将她骗至内宅,里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证据,反而是想利用她,将两封密函的位置告诉给来接头的黑衣人。
至于她这条命,估计也是一并被他算计进去了的。
可惜龚佐人算不如天算,偷鸡不成蚀把米,两封密函一并落到了她手里。连自己被绑了都要念着及时送出去的,想必是比他性命还要紧的东西。
宣幼青拆开信函草草看过,虽不明前应后果,但通篇读下来,心里也有了个大概。
大抵的意思就是那小小的河下提举官机缘巧合发现了漕运当中的贪污枉法之事,搜罗了些罪证,附带一份洋洋洒洒的检举欲达上听。这龚佐估计就在这一滩浑水里头搅着,便趁着漕船入厂修整的机会接近,夺了人家的性命,事成之后写了一封复命的文书,约好了今夜交予那黑衣人,却不想当中生出了她这个变故。
“现下东西我拿回来了,守备大人还有什么话要说么?”
昨夜那一出变故过后,宣幼青便明白了理刑司的人也在查龚佐,也不知那位陆大人在当中起了多大的作用,龚佐在她这儿扣着,漕军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
龚佐已经顾不上什么白蒲村了,眼下那些信函若是落到了官府的手里,他这条命也没有多长可以活了。
他先替自己叫屈:“那白蒲村本就是水匪窝子,差不差我这一句话,官府迟早都要清缴的啊!当年我不过一个小小的运丁,有没有我这句话,结果不都是一样的么!”
不,不一样,那次的“清缴”,与往常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宣幼青攥着的手微微颤抖。
如果没有杀害官员这一条罪名,官府不会赶尽杀绝,她的祖父和师父便不会被牵连丢了性命!
“你只管告诉我,当年县衙牵扯此事的有何人。”
龚佐颓然,喃喃道:“我有个同乡,那时候在县衙师爷手底下做事,这事儿是他来给我透的口风,不过我估计他也是听上头的话办事。”
宣幼青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当年县衙的那位师爷,叫什么?”
“只知道他姓孙,后来高升做官去了。”龚佐念完,干巴巴地笑了笑,“年轻人,劝你一句,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一个粗人当年做错了事,赔礼道歉,可要是你查到了什么不该查的人身上,这不可惜了么?”
宣幼青心下久久不能平静。
三年前,她在回酒楼的路上,顺手接济了一个讨饭的老乞丐,却没想那人一眼就认出她来,问她是不是桐泽县的人,十年前是不是去县衙告过官。
得到她肯定的答复后,那老人忽然痛哭流涕。
“报应啊,都是报应啊,我落到这般田地,都是老天看不下去的报应啊!妮儿啊,当年我不该骗你的,我也知道白蒲村的人是冤死的,可你那时候才多大一点儿的娃娃,我不忍心告诉你啊!”
宣幼青仍记得那年的春日,明明是骄阳高照的日子,她却冷得如坠冰窖。
“你说,白蒲村的人都是冤死的?”她颤抖着发问。
可那老乞丐经不住大悲大恸,生生昏厥过去,再往后救醒了,竟是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而后她往桐泽县奔波数回,动用了一切手段打听当年的旧事,却不曾想十年间物是人非,桐泽县的官员上上下下都换了好几遍血,当年县衙的卷宗也在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
所有人说起白蒲村,都只是那一场盛大功绩的开端,官府雷霆手段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换得桐泽县清明长治百姓久安。
没有人还记得,最初的白蒲村,是以“义匪”出的名。
她的师父本是桐泽湖一带声名赫赫的匪首,行走江湖一身轻功绝首,专挑奸商豪绅下手,以济贫苦百姓之难。
后来他一朝失手被官府发配西郡,桐泽湖一带的百姓为敬英豪,也涌现了许多令官府头疼的义匪团体,其中以白蒲村最为出名。
等到西郡大赦,师父带她和祖父回桐泽县落脚的那些年,也曾听闻白蒲村的水匪几度被官府围剿,却总是不绝痕迹。
于百姓来说,义匪在灾年是救星,在丰年,变成了忌惮的对象。
人命一出,义匪义匪,便只坐实了一个“匪”字。
官府清缴便成了斩草除根,白蒲村的消亡便成了民心所向。
出事之后,她想去县衙讨一个公道。
她的祖父和师父,本来是借宿于白蒲村游船闲钓的,为何官府剿匪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牵连无辜?!
却被门口的差役拦住,说最后那一把火是白蒲村的水匪自己放的,要恨就恨水匪去吧。
可如今有人来说,白蒲村剿匪是一场冤案,那她又应该恨谁呢?
自那年起,淮州城的码头边上就多了一处渔家面馆,人人都道面馆老板娘手艺了得温言寡语,只有遇上桐泽县的人,才会多聊上几句。
她用了三年时间抽丝剥茧,从三教九流的过往中,理出了白蒲村水匪案的第一条线——龚佐。
十年过去,籍籍无名的小卒都能因为当年的机缘,成为统领一方漕军的守备,更遑论剿匪有功的官吏。
可她也不是当年县衙门口那个只知无助哭喊的小女孩了。
“姓孙是么,我查定了。”
令人闻而生畏的脚步声奔踏而来,紧随着的是陈俭中气十足的震喝。
“漕运衙门办案巡逻,小贼快快束手就擒!”
宣幼青一愣,看到围墙之外如烈的火光,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倒霉还是好运了。
方才追杀她的人早已消失了踪迹,四散的火光将龚府围了个严严实实,府中惊惶的家丁内眷四散,她一身夜行衣,一露面就是一出坐实了的贼喊捉贼。
眼下无处可逃,那便只有另寻出路了,她趁乱隐匿,闻着脂粉味翻身进了一处还未来得及亮灯的院子。
龚府内,惊魂未定的家丁和仆人面对着从天而降的游鹰卫,十分无措。
管家上前回话:“大人,我们老爷今夜不曾回府,府里的人丁都在此处了,那声‘贼人’确实不是他们喊的啊。”
陈俭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府中的人可都盘问过了?”
“都差人去夫人们的院中问过了,这个时辰了大家都在院中歇着呢,不曾有人来过老爷的书房。”
陈俭抿了抿嘴,拱手道:“游鹰卫巡逻至此,既然听到了呼救,还是要尽到我们的责任,还望老伯谅解,将府中人手尽叫于此处,待一一查验之后没有贼人踪迹,我等才能放心离去。”
“大人客气,既是为了府宅安全,我去叫人便是。”
不过一刻钟后,龚府内所有的人丁,上至美梦惊扰愠怒未消的女眷,下至没见过这般阵仗战战兢兢的小仆,都被叫到了前堂。
陈俭往人群前一站,握刀跨步气势十足:“游鹰卫夜巡至此,听见府宅中有人呼救,现下怀疑贼人并未逃走,烦请诸位认一认身边,有没有面生的人。”
此话一落,人群中登时乱了起来,各个院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认好了人的各自挤成了一团,生怕自己身边就藏了歹人,呼喊声嗔骂声不绝于耳。
“大人,你们这火光也忒暗了些,连脸都瞧不清!”
“别挤了别挤了,没看到淑兰院的那个病秧子又倒下了么!散开些!”
那女眷不知何时被挤到了人群的外围,正痛苦地蜷缩着半跪在地上,在外人瞧不见的地方,暗暗握了一把匕首。
宣幼青趁乱混进女眷的院子,将人打晕了放好,本想着藏到游鹰卫走了之后再摸出来,谁知道那天杀的领头居然还带人挨个院子去清。
没办法她只好胡乱找了身女眷的衣服穿上,又扯了半寸香纱蒙面,用扯散的松垮发髻,半遮半掩低着头来了大堂,哪曾想抬头一瞥,全是熟人!
带队的陈俭和罗康平不说,连陆仕谦也在!
这人也忒阴魂不散了些,一晚上从平烟酒楼到面馆再到龚佐的私宅里头,怎么到处都是他!
宣幼青说不上心头那一股子无名火是从何而起的,她看了看将大堂围得铁桶似的游鹰卫,心下有了成算。
应付不了这些有功夫的,难道还应付不了一个酒蒙子么?
她趁乱逐渐挪到了靠近陆仕谦的那一侧,握着匕首缓缓蹲了下去,等到人群的注意力落到她身上的时候,视线中那一抹如松般挺拔的身影,果不其然也向她靠拢过来。
就是此时了!
她一个漂亮的鱼跃翻身,拽着陆仕谦的衣袖将人拉了一个踉跄,反手拧住他的胳膊,毫不留情地将匕首横在了他的脖颈前。
亏得在地牢里二次审问龚佐的时候又喝了一次药,宣幼青此刻还能伪装好自己的嗓音。
她轻轻一用力,就能在陆仕谦的脖子上留下一条血痕。
周遭的游鹰卫连忙收紧包围,陈俭气急败坏:“放开我们大人!”
她背靠大堂的柱子,将自己挡在陆仕谦的身后,不给陈俭留下一丝可乘之机。
“别动!”她恶狠狠威胁完刀下人,扬声同陈俭谈条件:“放我走,不然我要了他的命!”
罗康平在一旁急得打转:“你当真要放她走?!咱们今夜已经放走一个了!”
陈俭低声无奈:“那你要我怎么办,大人的命要紧!”
短暂的斟酌之后,陈俭做了妥协:“游鹰卫,散开!”
宣幼青紧了紧手上了力道,小心翼翼从陆仕谦的身后探头,看到了从大堂到龚府后门畅通无阻的道路。
“走!”她用匕首挟持着眼前人,用他的身体作盾,死死抵着一步一步往后门挪去。
“都别跟上来!”她厉声威胁着众人,谨慎地撤到了龚府的后巷中。
周遭一片死寂,游鹰卫没有追上来。
宣幼青这才松了一口气,刀下挟持的人却忽然有了挣扎的意识。
“你的命还在我手里,我劝你不要轻举妄动!”
她明显感觉到刀下的人身子一僵。
胆小鬼,这么不禁吓,她在心中默默鄙夷到。
却不曾想一低头,借着不知何家门前的飘摇烛光,看到了眼前人通红的耳朵。
她霎时反应过来,发现了他在匕首威胁范围内,极力远离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这一身略显单薄的寝衣。
她揣着糊涂,倾身向前,手上的力道加重,面前紧贴着她的宽阔脊背明显又是一僵。
“你——”
陆仕谦咬牙挤出一个字,后面截断的情绪,带了些不合时宜的羞于言说。
宣幼青收起玩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她这般劝说着自己,带着陆仕谦在四通八达的小巷里转了许久,直到游鹰卫再找不见他们的踪迹。
浓重的夜色褪去,天边有了一丝挑明的晨光,宣幼青瞥见了远处平烟酒楼的模糊轮廓,一个手刀落下去,干脆利落地将人放翻在地。
鼻尖萦绕的冷松香气终于散开了,她朝着酒楼所在的方向,悄然隐去踪迹。
*
码头边的民宅内,昨夜横在陆仕谦脖颈间的那把匕首,此刻正端端正正扎在龚佐的大腿上,温热的鲜血随着龚佐的颤动滴滴答答落到地上。
宣幼青坐在他对面,冷冷地翻阅着手中的信件。
这样就说得通了。
为何她第一次去船厂夜探的时候龚佐并不在自己的房中,为何游鹰卫会在码头边上布防,为何昨夜她在龚佐私宅里一声呼喊,好巧不巧就能招来陈俭那一支游鹰卫。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巧合,连昨夜她在书房碰到的那个杀手,都是暗中环环相扣的因果。
“你利用我?”她平淡的语调中听不出怒气,仿佛只是在问寻常得再不能寻常的家常,可龚佐却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是利用了人没错,可哪想这这人能活着回来找他算账呢!照理说来的那位不会失手啊!
“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忍着腿上的剧痛,矢口否认。
宣幼青扬了扬手中信件,纸张摩擦翻飞的声音落入龚佐耳中。
他知道这是遇上最坏的结果了——人没死,还拿到了本该通过她之手送出去的信件。
“守备大人好成算,你这一出到底是叫‘借花献佛’好,还是叫‘借刀杀人’好呢?”
龚佐将她骗至内宅,里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证据,反而是想利用她,将两封密函的位置告诉给来接头的黑衣人。
至于她这条命,估计也是一并被他算计进去了的。
可惜龚佐人算不如天算,偷鸡不成蚀把米,两封密函一并落到了她手里。连自己被绑了都要念着及时送出去的,想必是比他性命还要紧的东西。
宣幼青拆开信函草草看过,虽不明前应后果,但通篇读下来,心里也有了个大概。
大抵的意思就是那小小的河下提举官机缘巧合发现了漕运当中的贪污枉法之事,搜罗了些罪证,附带一份洋洋洒洒的检举欲达上听。这龚佐估计就在这一滩浑水里头搅着,便趁着漕船入厂修整的机会接近,夺了人家的性命,事成之后写了一封复命的文书,约好了今夜交予那黑衣人,却不想当中生出了她这个变故。
“现下东西我拿回来了,守备大人还有什么话要说么?”
昨夜那一出变故过后,宣幼青便明白了理刑司的人也在查龚佐,也不知那位陆大人在当中起了多大的作用,龚佐在她这儿扣着,漕军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
龚佐已经顾不上什么白蒲村了,眼下那些信函若是落到了官府的手里,他这条命也没有多长可以活了。
他先替自己叫屈:“那白蒲村本就是水匪窝子,差不差我这一句话,官府迟早都要清缴的啊!当年我不过一个小小的运丁,有没有我这句话,结果不都是一样的么!”
不,不一样,那次的“清缴”,与往常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宣幼青攥着的手微微颤抖。
如果没有杀害官员这一条罪名,官府不会赶尽杀绝,她的祖父和师父便不会被牵连丢了性命!
“你只管告诉我,当年县衙牵扯此事的有何人。”
龚佐颓然,喃喃道:“我有个同乡,那时候在县衙师爷手底下做事,这事儿是他来给我透的口风,不过我估计他也是听上头的话办事。”
宣幼青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当年县衙的那位师爷,叫什么?”
“只知道他姓孙,后来高升做官去了。”龚佐念完,干巴巴地笑了笑,“年轻人,劝你一句,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一个粗人当年做错了事,赔礼道歉,可要是你查到了什么不该查的人身上,这不可惜了么?”
宣幼青心下久久不能平静。
三年前,她在回酒楼的路上,顺手接济了一个讨饭的老乞丐,却没想那人一眼就认出她来,问她是不是桐泽县的人,十年前是不是去县衙告过官。
得到她肯定的答复后,那老人忽然痛哭流涕。
“报应啊,都是报应啊,我落到这般田地,都是老天看不下去的报应啊!妮儿啊,当年我不该骗你的,我也知道白蒲村的人是冤死的,可你那时候才多大一点儿的娃娃,我不忍心告诉你啊!”
宣幼青仍记得那年的春日,明明是骄阳高照的日子,她却冷得如坠冰窖。
“你说,白蒲村的人都是冤死的?”她颤抖着发问。
可那老乞丐经不住大悲大恸,生生昏厥过去,再往后救醒了,竟是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而后她往桐泽县奔波数回,动用了一切手段打听当年的旧事,却不曾想十年间物是人非,桐泽县的官员上上下下都换了好几遍血,当年县衙的卷宗也在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
所有人说起白蒲村,都只是那一场盛大功绩的开端,官府雷霆手段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换得桐泽县清明长治百姓久安。
没有人还记得,最初的白蒲村,是以“义匪”出的名。
她的师父本是桐泽湖一带声名赫赫的匪首,行走江湖一身轻功绝首,专挑奸商豪绅下手,以济贫苦百姓之难。
后来他一朝失手被官府发配西郡,桐泽湖一带的百姓为敬英豪,也涌现了许多令官府头疼的义匪团体,其中以白蒲村最为出名。
等到西郡大赦,师父带她和祖父回桐泽县落脚的那些年,也曾听闻白蒲村的水匪几度被官府围剿,却总是不绝痕迹。
于百姓来说,义匪在灾年是救星,在丰年,变成了忌惮的对象。
人命一出,义匪义匪,便只坐实了一个“匪”字。
官府清缴便成了斩草除根,白蒲村的消亡便成了民心所向。
出事之后,她想去县衙讨一个公道。
她的祖父和师父,本来是借宿于白蒲村游船闲钓的,为何官府剿匪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牵连无辜?!
却被门口的差役拦住,说最后那一把火是白蒲村的水匪自己放的,要恨就恨水匪去吧。
可如今有人来说,白蒲村剿匪是一场冤案,那她又应该恨谁呢?
自那年起,淮州城的码头边上就多了一处渔家面馆,人人都道面馆老板娘手艺了得温言寡语,只有遇上桐泽县的人,才会多聊上几句。
她用了三年时间抽丝剥茧,从三教九流的过往中,理出了白蒲村水匪案的第一条线——龚佐。
十年过去,籍籍无名的小卒都能因为当年的机缘,成为统领一方漕军的守备,更遑论剿匪有功的官吏。
可她也不是当年县衙门口那个只知无助哭喊的小女孩了。
“姓孙是么,我查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