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秦苏也悄悄琢磨过导演顺嘴一提的请两位师兄去拍戏的建议,总觉得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个意向,随安可能要比沈逸更适合一些,因为他更懂得怎么在镜头面前去释放自己的美丽。或者说得直白一些,他的天性和气质就更加适合在花花世界里游走,而沈逸可能更像是一个全然沉浸在自己世界里闭关修炼的高人。
当然这种看法她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一些弃舞从演的故事发生一次就够了。
随安和沈逸两个人这次跳的都是古典舞,对战的舞台依然没有舞美没有道具,将感动观众的任务尽数交给选手自身的表演能力,压力不可谓不大。投票规则上,为了使对抗性更强,是在两个人都表演结束之后所有观众统一投票,只能选择一个人,因此第一个出场的人更容易被忘记,但是如果实力强到能够掌握现场的情绪,观众可能反而会沉浸在前面的表演当中,很难进入到之后的故事,所以真要理论起来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占了便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公平。
随安的发挥一向稳定,他这种底子站在那里,下限就已经是别人的上限了,更何况这个人物原本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一招一式都是意气风发的江湖侠客,不光是讲好了这个故事,更实用强大的实力告诉观众:看到了吗,认识了吗,我叫随安。
这种人格魅力极强的场子是相当难接的,甚至沈逸候场的时候观众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刚刚的表演,哪怕秦苏对沈逸很有信心也难免有些紧张,对上他眼神的瞬间,提起的一颗心又放了下去。
在紧张什么啊。
他可是沈逸啊。
一个江湖游医舍弃自由,走上战场救死扶伤,但看这个故事梗概就大致能明白后期的主角应该是一个赤胆忠心又难掩侠气的形象。秦苏起先还会有点担心沈逸是否能驾驭这种风格,但是看到第一版彩排视频之后就明白自己多虑了,他明明只是简单地往那儿一站,明明还是刚刚的那个人,甚至连衣服都没有刻意为了角色设计,只是随意套了一身宽大的袍子,但就是能让人觉得他现在就是那个历尽千帆看遍了人生百态的游医,背对着漫天黄沙,悲悯地看着世人。
他弯下的腰、提起的剑,不是为了一个国家,更不是为了一个政权,只是单纯地出于医者仁心。
生命应该在田野中盛放,而不应该在战火中凋零。
秦苏忍不住想到一句话——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的结局停在了主角提剑踏上战场的那一刻,没有讨论这场战役是胜是败,更没有交代这位游医是生是死,一切都定格在了他回身看着敌军策马而来的那一个瞬间,明明一句台词都没有,甚至连音乐都是非常舒缓的钢琴伴奏,但就是能让人感觉到其中浸透出来的深切的寂寥和悲凉。
秦苏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一部文艺作品带来的从灵魂深处渗透的悲伤,上一次应该还是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自己的成名作,那是一部民国戏,她饰演一位师出名门但半生流离的青衣,那种悲伤是世代特性带来的,是人力无法抵挡历史洪流的深深的无奈,与今天的这一场表演有些相似,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发出沧海一粟的感慨。
人能做什么?
人无所不能。
表演结束,沈逸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他难得的情绪外放,不过也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很快又恢复了那个清冷端庄的大佬形象。只是现场的观众、导师、导演、主持人,一直都难以用语言来概括刚才的体验,只能选择在沉默之后致以最热烈的掌声,响彻了整个演播厅。
观众可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说不出专业名词,但观众能看懂什么是好故事,什么是能打动人的艺术。
导师的点评一如既往,还是先从楚天阔开始。从节目开始录制以来,楚天阔就一直保持着镜头内外一致的严师形象,尤其是对自己的学生,严格到可以说是吹毛求疵,倒是对自己涉猎不多的舞种比较宽容,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唱白脸云烟唱红脸,秦苏看现场的气氛随机应变,几期合作下来也算是有了些不言自明的默契。
秦苏也挺期待楚天阔会如何评价这一场简直可以被称为舞台表演教科书的对战。
两个人的舞台都太震撼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到直击观众心脏,至少在秦苏看来,这样两个作品都值得印成二维码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展柜上,让每一个来做客的人都瞻仰一下老楚的得意门生到底是何等厉害的人才。
楚天阔看着自己面前的记录板,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他摇了摇头,将这页翻了过去。
“沈逸,沈逸今天的表演我记了很多,但是都没必要说出来了,因为你整个的呈现是完美的。我带了你将近十年,确实也没怎么夸过人,那今天就夸一夸,我非常骄傲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这个片段是我愿意发到朋友圈的水平。恭喜你沈逸,你已经是一个足以掌握观众情绪的舞蹈演员了。”
“当然……如果非要说意见倒也有,不过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你可听可不听可改可不改。就是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因为我没有看过你们的脚本,只是从随安的表演来感受,我感觉这个主角年轻时候玩世不恭的性格或许来源于他的原生家庭,他可能从小就没有感受过完整的爱,所以也不愿意将自己完整地吐露出去,不管他表现的有多么的外放,他内心深处其实始终是孤独的。我个人觉得可能你的表演还是有一些冷静,就是现在你渲染的那种孤独和悲凉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氛围,而没有回归到角色本身。”
“好的,谢谢老师。”
沈逸鞠躬感谢,姿态看起来非常谦虚,但秦苏就是能感觉到他并不认同楚天阔的观点。
当然,她也不认同。
“不好意思云老师我想先说两句哈,就是刚刚楚老师说沈逸应该把更多的悲凉感放在角色身上,但我觉得没有必要,也是我自己的理解啊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这个作品它想传达的从来都不是这个人物的挣扎与孤独,而是从这个人这一点切入,反思战争,反思时代,反思历史,是一个很庞大的议题。所以相对于无情的历史的车轮,个人的命运具体是什么样反而会不是很重要。”
“我觉得楚老师强调孤独和悲凉其实是没错的,但是放眼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孤独和悲凉其实应该是起一个衬托作用,作为一个引子去让观众自己思考,所以沈逸选择了去渲染气氛而非去过多地表现人物内在,否则这部作品会更像是人物传记而非大气磅礴的史诗……我也不知道这个词合不合适,但我内心是倾向于把它称为一部从小人物视角来侧写时代的史诗。”
“今天有点激动了,话有点多,那就再多说点吧。其实我一直都挺想对沈逸和随安说一声谢谢,也对现在所有还在坚持跳舞的,嗯……同志们,说一声谢谢。我们都很清楚,现在整个演出行业并不景气,舞剧更是走在悬崖边上,成本太高收益太低,能坚持下来的都得靠热爱支撑,谢谢你们的热爱,让观众在感兴趣的时候能有好的作品可以选择,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
“当然也要特别夸奖一下我的师兄兼队员沈逸……以及师兄兼对手随安哈,他们的专业能力太强了,并且在剧场舞台和电视舞台都能转换得游刃有余,这种能震撼到观众的功力才是能为舞剧吸引受众的最核心的东西。身为表演者,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一门艺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当然也要谢谢我们节目组提出了这么好的创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了这门艺术以及它的从业者足够多的尊重,这样不同门类艺术的交融本身也很美好。”
秦苏向来低调,很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表长篇大论,更何况是直接夸人。现场有比较熟悉她说话风格的粉丝窃窃私语,秦苏却依然坚定地对台上的两位鞠躬致意,沈逸的脸上有一瞬的惊讶,却明显不算意外,没有举麦克风,用口型对她说了声“谢谢”。
这一场神与神之间的对决终究还是以沈逸的胜利告终,由于现场给观众的冲击太大,为了保护之后选手的节目效果,导演组临时给了半个小时的调整时间,秦苏当机立断,找到拍摄花絮的房间,等待他俩后采。
随安正和沈逸勾肩搭背地过来,看到秦苏,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没太明白,有颜色地先去干活,留下二人四目相对。
没等沈逸开口,秦苏先上前一步,轻轻地触碰他的双臂,仿若拥抱,又迅速分开。
“谢谢你,沈逸,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
当然这种看法她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一些弃舞从演的故事发生一次就够了。
随安和沈逸两个人这次跳的都是古典舞,对战的舞台依然没有舞美没有道具,将感动观众的任务尽数交给选手自身的表演能力,压力不可谓不大。投票规则上,为了使对抗性更强,是在两个人都表演结束之后所有观众统一投票,只能选择一个人,因此第一个出场的人更容易被忘记,但是如果实力强到能够掌握现场的情绪,观众可能反而会沉浸在前面的表演当中,很难进入到之后的故事,所以真要理论起来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占了便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公平。
随安的发挥一向稳定,他这种底子站在那里,下限就已经是别人的上限了,更何况这个人物原本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一招一式都是意气风发的江湖侠客,不光是讲好了这个故事,更实用强大的实力告诉观众:看到了吗,认识了吗,我叫随安。
这种人格魅力极强的场子是相当难接的,甚至沈逸候场的时候观众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刚刚的表演,哪怕秦苏对沈逸很有信心也难免有些紧张,对上他眼神的瞬间,提起的一颗心又放了下去。
在紧张什么啊。
他可是沈逸啊。
一个江湖游医舍弃自由,走上战场救死扶伤,但看这个故事梗概就大致能明白后期的主角应该是一个赤胆忠心又难掩侠气的形象。秦苏起先还会有点担心沈逸是否能驾驭这种风格,但是看到第一版彩排视频之后就明白自己多虑了,他明明只是简单地往那儿一站,明明还是刚刚的那个人,甚至连衣服都没有刻意为了角色设计,只是随意套了一身宽大的袍子,但就是能让人觉得他现在就是那个历尽千帆看遍了人生百态的游医,背对着漫天黄沙,悲悯地看着世人。
他弯下的腰、提起的剑,不是为了一个国家,更不是为了一个政权,只是单纯地出于医者仁心。
生命应该在田野中盛放,而不应该在战火中凋零。
秦苏忍不住想到一句话——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的结局停在了主角提剑踏上战场的那一刻,没有讨论这场战役是胜是败,更没有交代这位游医是生是死,一切都定格在了他回身看着敌军策马而来的那一个瞬间,明明一句台词都没有,甚至连音乐都是非常舒缓的钢琴伴奏,但就是能让人感觉到其中浸透出来的深切的寂寥和悲凉。
秦苏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一部文艺作品带来的从灵魂深处渗透的悲伤,上一次应该还是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自己的成名作,那是一部民国戏,她饰演一位师出名门但半生流离的青衣,那种悲伤是世代特性带来的,是人力无法抵挡历史洪流的深深的无奈,与今天的这一场表演有些相似,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发出沧海一粟的感慨。
人能做什么?
人无所不能。
表演结束,沈逸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他难得的情绪外放,不过也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很快又恢复了那个清冷端庄的大佬形象。只是现场的观众、导师、导演、主持人,一直都难以用语言来概括刚才的体验,只能选择在沉默之后致以最热烈的掌声,响彻了整个演播厅。
观众可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说不出专业名词,但观众能看懂什么是好故事,什么是能打动人的艺术。
导师的点评一如既往,还是先从楚天阔开始。从节目开始录制以来,楚天阔就一直保持着镜头内外一致的严师形象,尤其是对自己的学生,严格到可以说是吹毛求疵,倒是对自己涉猎不多的舞种比较宽容,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唱白脸云烟唱红脸,秦苏看现场的气氛随机应变,几期合作下来也算是有了些不言自明的默契。
秦苏也挺期待楚天阔会如何评价这一场简直可以被称为舞台表演教科书的对战。
两个人的舞台都太震撼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到直击观众心脏,至少在秦苏看来,这样两个作品都值得印成二维码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展柜上,让每一个来做客的人都瞻仰一下老楚的得意门生到底是何等厉害的人才。
楚天阔看着自己面前的记录板,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他摇了摇头,将这页翻了过去。
“沈逸,沈逸今天的表演我记了很多,但是都没必要说出来了,因为你整个的呈现是完美的。我带了你将近十年,确实也没怎么夸过人,那今天就夸一夸,我非常骄傲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这个片段是我愿意发到朋友圈的水平。恭喜你沈逸,你已经是一个足以掌握观众情绪的舞蹈演员了。”
“当然……如果非要说意见倒也有,不过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你可听可不听可改可不改。就是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因为我没有看过你们的脚本,只是从随安的表演来感受,我感觉这个主角年轻时候玩世不恭的性格或许来源于他的原生家庭,他可能从小就没有感受过完整的爱,所以也不愿意将自己完整地吐露出去,不管他表现的有多么的外放,他内心深处其实始终是孤独的。我个人觉得可能你的表演还是有一些冷静,就是现在你渲染的那种孤独和悲凉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氛围,而没有回归到角色本身。”
“好的,谢谢老师。”
沈逸鞠躬感谢,姿态看起来非常谦虚,但秦苏就是能感觉到他并不认同楚天阔的观点。
当然,她也不认同。
“不好意思云老师我想先说两句哈,就是刚刚楚老师说沈逸应该把更多的悲凉感放在角色身上,但我觉得没有必要,也是我自己的理解啊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这个作品它想传达的从来都不是这个人物的挣扎与孤独,而是从这个人这一点切入,反思战争,反思时代,反思历史,是一个很庞大的议题。所以相对于无情的历史的车轮,个人的命运具体是什么样反而会不是很重要。”
“我觉得楚老师强调孤独和悲凉其实是没错的,但是放眼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孤独和悲凉其实应该是起一个衬托作用,作为一个引子去让观众自己思考,所以沈逸选择了去渲染气氛而非去过多地表现人物内在,否则这部作品会更像是人物传记而非大气磅礴的史诗……我也不知道这个词合不合适,但我内心是倾向于把它称为一部从小人物视角来侧写时代的史诗。”
“今天有点激动了,话有点多,那就再多说点吧。其实我一直都挺想对沈逸和随安说一声谢谢,也对现在所有还在坚持跳舞的,嗯……同志们,说一声谢谢。我们都很清楚,现在整个演出行业并不景气,舞剧更是走在悬崖边上,成本太高收益太低,能坚持下来的都得靠热爱支撑,谢谢你们的热爱,让观众在感兴趣的时候能有好的作品可以选择,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
“当然也要特别夸奖一下我的师兄兼队员沈逸……以及师兄兼对手随安哈,他们的专业能力太强了,并且在剧场舞台和电视舞台都能转换得游刃有余,这种能震撼到观众的功力才是能为舞剧吸引受众的最核心的东西。身为表演者,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一门艺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当然也要谢谢我们节目组提出了这么好的创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了这门艺术以及它的从业者足够多的尊重,这样不同门类艺术的交融本身也很美好。”
秦苏向来低调,很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表长篇大论,更何况是直接夸人。现场有比较熟悉她说话风格的粉丝窃窃私语,秦苏却依然坚定地对台上的两位鞠躬致意,沈逸的脸上有一瞬的惊讶,却明显不算意外,没有举麦克风,用口型对她说了声“谢谢”。
这一场神与神之间的对决终究还是以沈逸的胜利告终,由于现场给观众的冲击太大,为了保护之后选手的节目效果,导演组临时给了半个小时的调整时间,秦苏当机立断,找到拍摄花絮的房间,等待他俩后采。
随安正和沈逸勾肩搭背地过来,看到秦苏,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没太明白,有颜色地先去干活,留下二人四目相对。
没等沈逸开口,秦苏先上前一步,轻轻地触碰他的双臂,仿若拥抱,又迅速分开。
“谢谢你,沈逸,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