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赐婚那日起,徐清欢未再出过门,每每有请帖至徐家,也只是交代小厮婉拒。
日子渐渐临近婚期,宫里也派遣了教习嬷嬷来教导她,期间尚衣局的人也来过几次,府里越发忙碌。
徐清欢一番打听之下才得知宫宴那晚所有的知情人皆被处死了,便也歇了想找寻背后之人的想法。
日日在府中跟着徐氏学习执掌中馈之事。
“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让你试试嫁衣。”
丫环带着嬷嬷进来时,徐清欢正在翻账本,抬头间,见来人已经进来,徐清欢只好交代书兰把账本拿下去等会再看。
“姑娘,皇后懿旨让奴婢们带着嫁衣让姑娘试试合不合身。”
领头嬷嬷恭敬有礼地向徐清欢说着。
徐清欢点点头,在书兰和其他人的帮助下,第一次穿上了嫁衣,看着镜中的自己,竟有些不真实感,原以为自己会身着嫁衣嫁给与自己相爱之人,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一纸赐婚嫁给不爱自己的人。
“小姐穿着可真好看,真不愧是尚衣局最好的嬷嬷所制。”
书兰快被这华丽的衣服晃了眼。
嬷嬷听到这话,立马恭维道:“皇后娘娘说了小姐身份贵重,容貌艳丽不俗,自当最好之物相配。”
“嬷嬷说笑了。”徐清欢嘴角微微上扬,“烦请嬷嬷回宫替我多谢皇后娘娘。”
几人轻手轻脚的替徐清欢换下嫁衣,欲走之时,书兰上前,给嬷嬷递了一小袋银钱。说是徐清欢感恩嬷嬷们跑一趟幸苦了,请她们喝喝茶。
嬷嬷颠了颠袋子,察觉重量,脸上笑意更重,褶子都快笑出来了。
“送走了?”
徐清欢坐在圆木桌前,看着账本,正是头疼。
书兰点点头,“已经送走了,东西也给他们了。”
书兰办事,徐清欢自是放心的。
临近婚期,外出求学的弟弟也归了家,哥哥也修沐在家,庶妹担心自己在家中无聊,倒是时时来陪自己说说话。
--
六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
十里红妆,满城繁华禁失颜色,就连满城的树上都系着无数的红绸,路旁皆是维持秩序的侍卫,涌动的人群一个接一个伸头探脑地去观看这盛世婚礼。
大婚当日,徐清欢一大早便被折腾起来,为了显示对徐家的看重,皇室早早就安排了身份贵重,且儿孙绕膝的显国公府老夫人来为徐清欢开脸梳妆,还叫了几名婚后幸福的妇人来做陪,寓意他们婚后幸福。
书兰帮她穿上嫁衣,带上凤冠玉钗,她面容白皙精致,涂了些粉,口脂抿唇,螺黛描眉,翡翠玉耳坠透亮,微微晃动,冠上金流苏垂在她的细肩,红绸嫁衣绣工精美,金线昳丽。
门外锣鼓喧天,徐清淮和弟弟拦门,却也不敢过分拦截,只能放沈川泽入内,众人簇拥着沈川泽来到徐清欢门外。
“娘子,本王来接你了。”
沈川泽不像以往那般轻浮浪荡。
闺房之中一妇人出声,“王爷,要接新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哦,不知夫人有何要求?”
“王爷,王妃自幼才情闻名,不如王爷作诗一首,若是满意,我们便开门如何?”
沈川泽轻笑几声,“好。”
“传闻烛下调粉红,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不知娘子可喜欢?”沈川泽紧紧盯着紧闭的房门。
不多时,房门缓缓打开。徐清欢头戴红巾遮面,一袭红衣,上面全是福团图案,透过面巾,模糊地看见沈川泽穿着一身大红直缀婚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莽纹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得笔直,整个人风逸俊朗中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喜婆将红绣球的一端递给徐清欢,一端递给沈川泽,两人一起于堂前拜别爹娘。
“爹,娘,女儿今日出阁,拜别爹娘。”
徐清欢跪地朝徐达夫妇行了一大礼。
徐氏心疼的摸了摸眼泪,徐达眼含热泪,仍不忘嘱托沈川泽,“王爷,今日老臣小女嫁与你,还望今后好生宽待小女。”
“岳丈放心,小婿定好生对待娘子,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沈川泽就像是一个晚辈般对着徐达夫妇行一大礼。
“吉时已到,出阁。”
徐清淮背着徐清欢一步一步的朝外走去。
“晏晏,今日过后,你便是燕王妃,但你记住,你不仅是皇家妇,更是徐家女,父兄永远都会在你背后。”徐清淮喃喃低语。
“哥哥,谢谢你。”徐清欢明白哥哥话中之意。
“晏晏,哥哥唯愿你余生幸福安康。”
徐清欢未再搭话,徐清淮只感觉脖颈处一片湿润,后悔当年为何不早点知道,也许局面不会是如今这般。
“新娘子上轿吧。”
徐清淮轻轻放下徐清欢,看着她在书兰和喜婆的帮助下,坐上了那顶繁华的喜轿,久久未回过神,周围旁人还以为他是不舍嫁妹。
徐清欢坐在花轿之上,沈川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方,周围百姓齐齐欢呼,高兴的捡着侍卫扔出的东西。
不知过了多久,摇晃的花桥停下,迎亲队伍到达了目的地,红锦毯一眼望不到尽头,侍女在经过的撒开漫天花瓣,头披红盖头的徐清欢莲步轻移,随着媒婆的指引,一步一步的越过门槛,红裙摇曳于空中,袖边绣着金色花纹极其精美。
府门内遍布红绸,皇上和皇后亲临,太子携太子妃为燕王夫妇道祝词,尽显皇家恩赐,沈川泽时时关心徐清欢,帝后瞧见面带笑意却打趣着,沈川泽满面春光,笑意晏晏。
皇家婚礼甚是费时,待礼成,徐清欢被送入婚房之时,天已渐黑。
如水的月辉倾洒满地,庭院花树摇曳,景色朦胧,夜风徐徐吹过,苍檐下的灯笼光彩熠熠,底端的金色流苏随风摇曳,地上光影交错,如梦如幻。
一整日未用过膳,徐清欢只觉腹中饥饿难耐,书兰见旁人都出去了,便悄悄给徐清欢拿了几块糕点,徐清欢匆匆垫了几口,太子妃带着几名妇人前来探望,和徐清欢说着话,缓解气氛。
“参见王爷。”
沈川泽被人搀扶着,推开门进来时,便见徐清欢规矩地坐在满是桂圆、红枣、莲子、花生这些寓意“早生贵子”东西的床上,太子妃几人见他打趣了几句就出去了。
喜婆指引着沈川泽拿着玉如意挑开头巾,徐清欢这才看清房中的一切,还未反应过来,丫环便递上合衾酒,沈川泽拿起将其中一杯递给徐清欢,两人双手相交而喝。
流程走完,喜婆说了几句吉祥话,便被沈川泽叫了出去,书兰不放心的看了徐清欢一眼,徐清欢点点头让她出去,书兰关上房门。
两人相互打量着,徐清欢面似芙蓉,眉如杨柳,肌肤如雪,满头珠翠在烛火之下更加耀眼,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竟比之前更加好看。
“王妃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沉入落雁,倾国倾城。”沈川泽面色潮红,眼神迷离,嘴角微微上挑,右手抚上她的脸。
徐清欢心中虽不喜,但还是在与沈川泽对视时面带笑意,“不过是世人徒添虚名罢了,妾身姿颜平平,王爷还是不要打趣妾身了。”
徐清欢故作害羞伸手推开了沈川泽的手。
沈川泽低沉地笑了几声,“看来本王还真是得好好感谢父皇给本王赐了一个如此有趣之人。”
“王爷妙赞了。”徐清欢打量了下眼前之人,只觉与传闻不符。
“时辰不早了,今夜可是我们的洞房花烛的大好日子,好事早些安寝吧。”
徐清欢闻言准备起身去唤丫环进来帮忙,却被沈川泽拦住了。
沈川泽伸手帮她卸掉繁琐的头饰,刚抬手便觉头昏,下刻却直接昏倒在徐清欢身上。
“王爷,你怎么了?”徐清欢紧张地唤书兰进屋。
催妆诗出自唐朝徐安期
日子渐渐临近婚期,宫里也派遣了教习嬷嬷来教导她,期间尚衣局的人也来过几次,府里越发忙碌。
徐清欢一番打听之下才得知宫宴那晚所有的知情人皆被处死了,便也歇了想找寻背后之人的想法。
日日在府中跟着徐氏学习执掌中馈之事。
“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让你试试嫁衣。”
丫环带着嬷嬷进来时,徐清欢正在翻账本,抬头间,见来人已经进来,徐清欢只好交代书兰把账本拿下去等会再看。
“姑娘,皇后懿旨让奴婢们带着嫁衣让姑娘试试合不合身。”
领头嬷嬷恭敬有礼地向徐清欢说着。
徐清欢点点头,在书兰和其他人的帮助下,第一次穿上了嫁衣,看着镜中的自己,竟有些不真实感,原以为自己会身着嫁衣嫁给与自己相爱之人,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一纸赐婚嫁给不爱自己的人。
“小姐穿着可真好看,真不愧是尚衣局最好的嬷嬷所制。”
书兰快被这华丽的衣服晃了眼。
嬷嬷听到这话,立马恭维道:“皇后娘娘说了小姐身份贵重,容貌艳丽不俗,自当最好之物相配。”
“嬷嬷说笑了。”徐清欢嘴角微微上扬,“烦请嬷嬷回宫替我多谢皇后娘娘。”
几人轻手轻脚的替徐清欢换下嫁衣,欲走之时,书兰上前,给嬷嬷递了一小袋银钱。说是徐清欢感恩嬷嬷们跑一趟幸苦了,请她们喝喝茶。
嬷嬷颠了颠袋子,察觉重量,脸上笑意更重,褶子都快笑出来了。
“送走了?”
徐清欢坐在圆木桌前,看着账本,正是头疼。
书兰点点头,“已经送走了,东西也给他们了。”
书兰办事,徐清欢自是放心的。
临近婚期,外出求学的弟弟也归了家,哥哥也修沐在家,庶妹担心自己在家中无聊,倒是时时来陪自己说说话。
--
六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
十里红妆,满城繁华禁失颜色,就连满城的树上都系着无数的红绸,路旁皆是维持秩序的侍卫,涌动的人群一个接一个伸头探脑地去观看这盛世婚礼。
大婚当日,徐清欢一大早便被折腾起来,为了显示对徐家的看重,皇室早早就安排了身份贵重,且儿孙绕膝的显国公府老夫人来为徐清欢开脸梳妆,还叫了几名婚后幸福的妇人来做陪,寓意他们婚后幸福。
书兰帮她穿上嫁衣,带上凤冠玉钗,她面容白皙精致,涂了些粉,口脂抿唇,螺黛描眉,翡翠玉耳坠透亮,微微晃动,冠上金流苏垂在她的细肩,红绸嫁衣绣工精美,金线昳丽。
门外锣鼓喧天,徐清淮和弟弟拦门,却也不敢过分拦截,只能放沈川泽入内,众人簇拥着沈川泽来到徐清欢门外。
“娘子,本王来接你了。”
沈川泽不像以往那般轻浮浪荡。
闺房之中一妇人出声,“王爷,要接新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哦,不知夫人有何要求?”
“王爷,王妃自幼才情闻名,不如王爷作诗一首,若是满意,我们便开门如何?”
沈川泽轻笑几声,“好。”
“传闻烛下调粉红,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不知娘子可喜欢?”沈川泽紧紧盯着紧闭的房门。
不多时,房门缓缓打开。徐清欢头戴红巾遮面,一袭红衣,上面全是福团图案,透过面巾,模糊地看见沈川泽穿着一身大红直缀婚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莽纹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得笔直,整个人风逸俊朗中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喜婆将红绣球的一端递给徐清欢,一端递给沈川泽,两人一起于堂前拜别爹娘。
“爹,娘,女儿今日出阁,拜别爹娘。”
徐清欢跪地朝徐达夫妇行了一大礼。
徐氏心疼的摸了摸眼泪,徐达眼含热泪,仍不忘嘱托沈川泽,“王爷,今日老臣小女嫁与你,还望今后好生宽待小女。”
“岳丈放心,小婿定好生对待娘子,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沈川泽就像是一个晚辈般对着徐达夫妇行一大礼。
“吉时已到,出阁。”
徐清淮背着徐清欢一步一步的朝外走去。
“晏晏,今日过后,你便是燕王妃,但你记住,你不仅是皇家妇,更是徐家女,父兄永远都会在你背后。”徐清淮喃喃低语。
“哥哥,谢谢你。”徐清欢明白哥哥话中之意。
“晏晏,哥哥唯愿你余生幸福安康。”
徐清欢未再搭话,徐清淮只感觉脖颈处一片湿润,后悔当年为何不早点知道,也许局面不会是如今这般。
“新娘子上轿吧。”
徐清淮轻轻放下徐清欢,看着她在书兰和喜婆的帮助下,坐上了那顶繁华的喜轿,久久未回过神,周围旁人还以为他是不舍嫁妹。
徐清欢坐在花轿之上,沈川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方,周围百姓齐齐欢呼,高兴的捡着侍卫扔出的东西。
不知过了多久,摇晃的花桥停下,迎亲队伍到达了目的地,红锦毯一眼望不到尽头,侍女在经过的撒开漫天花瓣,头披红盖头的徐清欢莲步轻移,随着媒婆的指引,一步一步的越过门槛,红裙摇曳于空中,袖边绣着金色花纹极其精美。
府门内遍布红绸,皇上和皇后亲临,太子携太子妃为燕王夫妇道祝词,尽显皇家恩赐,沈川泽时时关心徐清欢,帝后瞧见面带笑意却打趣着,沈川泽满面春光,笑意晏晏。
皇家婚礼甚是费时,待礼成,徐清欢被送入婚房之时,天已渐黑。
如水的月辉倾洒满地,庭院花树摇曳,景色朦胧,夜风徐徐吹过,苍檐下的灯笼光彩熠熠,底端的金色流苏随风摇曳,地上光影交错,如梦如幻。
一整日未用过膳,徐清欢只觉腹中饥饿难耐,书兰见旁人都出去了,便悄悄给徐清欢拿了几块糕点,徐清欢匆匆垫了几口,太子妃带着几名妇人前来探望,和徐清欢说着话,缓解气氛。
“参见王爷。”
沈川泽被人搀扶着,推开门进来时,便见徐清欢规矩地坐在满是桂圆、红枣、莲子、花生这些寓意“早生贵子”东西的床上,太子妃几人见他打趣了几句就出去了。
喜婆指引着沈川泽拿着玉如意挑开头巾,徐清欢这才看清房中的一切,还未反应过来,丫环便递上合衾酒,沈川泽拿起将其中一杯递给徐清欢,两人双手相交而喝。
流程走完,喜婆说了几句吉祥话,便被沈川泽叫了出去,书兰不放心的看了徐清欢一眼,徐清欢点点头让她出去,书兰关上房门。
两人相互打量着,徐清欢面似芙蓉,眉如杨柳,肌肤如雪,满头珠翠在烛火之下更加耀眼,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竟比之前更加好看。
“王妃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沉入落雁,倾国倾城。”沈川泽面色潮红,眼神迷离,嘴角微微上挑,右手抚上她的脸。
徐清欢心中虽不喜,但还是在与沈川泽对视时面带笑意,“不过是世人徒添虚名罢了,妾身姿颜平平,王爷还是不要打趣妾身了。”
徐清欢故作害羞伸手推开了沈川泽的手。
沈川泽低沉地笑了几声,“看来本王还真是得好好感谢父皇给本王赐了一个如此有趣之人。”
“王爷妙赞了。”徐清欢打量了下眼前之人,只觉与传闻不符。
“时辰不早了,今夜可是我们的洞房花烛的大好日子,好事早些安寝吧。”
徐清欢闻言准备起身去唤丫环进来帮忙,却被沈川泽拦住了。
沈川泽伸手帮她卸掉繁琐的头饰,刚抬手便觉头昏,下刻却直接昏倒在徐清欢身上。
“王爷,你怎么了?”徐清欢紧张地唤书兰进屋。
催妆诗出自唐朝徐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