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宸关上房门,咬着牙冠哭得稀里哗啦,纸巾擦了一节又一节。
刚刚被亲戚数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像针插进了心脏,不拔出来疼,拔出来又鲜血直流。
直到妹妹冯夏来敲门说家里来了杨大婶,她才整理好心情,胡乱抹掉眼泪,打开门。
十一岁的冯夏眨着大眼睛问姐姐眼睛怎么红了,冯宸说不小心撞在门角上了。
妹妹将信将疑。
楼下,杨大婶坐在沙发上,慈祥的脸上写满了精明和来者不善,翘着二郎腿。
“小宸,你家前几年租我们家坎儿上和屋基山的四百块该还了,你小嫂子的大儿子添乐上学前班了,要添置东西。”
冯宸像犯了错的孩子,拉着冯夏站在杨大婶面前,忘了那是自己的家,也不敢喘大气,也不敢坐下来。
杨大婶唠叨了好一会儿,走的时候顺走了桌子上的三个面包。
没了人影,冯夏才敢埋怨“那是我三天的午餐。”
冯宸摸了摸冯夏的头,让她上楼睡觉,明天给她买。
冯宸抬起头呆滞的看着天花板,计算着自己什么时候会疯,欠杨大婶家的四百,奶奶家的八百,还有欠下的很多粮食。
虽然那些都是父母从前欠下的,但她是他们的孩子,父债子偿。
找她偿还是很不合理,一代人的破事,就应该一代人去承担,如果是那些人欠她家的,那些人一定会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上一辈的恩怨,凭什么要我承担?”
想想死了也是一种解脱。
可人生只有一次,还不是数着秒针过日子,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没意思。
现在就是没意思的时候。
活着总有明白的时候,又何必在意一时的苦难。
冯宸拿出屏幕已经损坏得很严重的洛基亚,拨了一个电话。
等了好久,就在她以为没人会接听的时候,对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喂,哪位?”
冯宸猛吸了一口气,“赵叔,是我,冯宸,听说你包了一个生意,帮邻村村长家建平房啊,你看我可以吗,和水泥,背沙,抗钢筋,我有的是力气。”
对面一口回绝,“你好像才十六吧,年纪太小,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拿什么赔?”
说完,对方就挂了。
想起欠下的钱和五年级的妹妹,冯宸再三拨打电话,最后赵叔无奈,只好答应下来。
也算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她们了。
冯家两姐妹打小就没个好家庭,零六年,父母出门打工,把六岁的姐姐和一岁的妹妹搁在家里。
大概也是早有预谋吧,后来听说两人离婚了,谁也没提两个孩子怎么办。
本以为还有个爷爷奶奶可以依靠,爷爷年纪大了,管不了事。
奶奶又是爷爷的后婚老婆,待她们更是不好。
两姐妹一路走来不容易,姐姐小学念完就没上了,到处谋生,愣是用小小的躯体撑起了整个家。
在施工地,冯宸每天干很多活,有时生怕别人和她抢,赵叔一开始还不要人来,干了几天,对冯宸赞不绝口,借着她的劲,其他人也松活了些,常常坐着抽烟,搞得云雾缭绕,把冯宸呛得想骂娘。
二层楼的平房完工,赵叔给了冯宸四百块,从来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她,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
挂红的时候,房主又给了工人们一人一个三百块的大红包。
还了杨大婶家的钱,心里也踏实了些。
一六年,村子里外出务工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累死累活就是为了建房安身,男人女人们坐在屋檐下,边嗑瓜子,边聊天,说房子是人身体的寄托,房子里住的人是精神的寄托,总感觉有了家才有日思夜想的期盼。
冯宸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被赵叔传播得家喻户晓,大家都愿意找冯宸帮忙,给她开钱。
这当然再好不过,妹妹才五年级,自己也不放心远出赚钱,只要勤快,就会赚到很多钱。
有了钱,冯宸给冯夏买了好多她喜欢吃的面包,还奢侈地买了四个大鸡腿。
经常来村里卖菜的王大姐打趣冯宸是不是找了个好人家,愿意给她花钱了,冯宸笑笑,解释完拿着买的菜要走,王大姐豪爽地送了她几个西红柿“这番茄最近买的人少,天气也热,坏的快,送你几个吃吃,没有好人家的话,考虑考虑我儿子也是可以的,就盼着你当我儿媳妇呢。”
也不怪王大姐说她十六岁是不是找了个好人家。
杨大婶的儿媳妇小嫂子就是十五岁嫁过来的,乡下人思想愚钝,信奉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一套理论。
假设他们再受一些教育,便会拍着胸脯说,那句话的意思是说穷人的孩子早早挑起了大梁,独当一面,而非嫁人生子。
冯夏拿着吃了鸡腿的事情给班里的人说,同桌问她,是不是有妈妈的味道,她说是姐姐的味道。
两个小孩为此争论不休。
老师打电话回来说冯夏为了一碟菜和一个男孩子大打出手,回来被冯宸提着火钳追一条泥巴路。
冯夏边跑边哭边说“本来就是姐姐的味道,又不是妈妈做的。”
冯宸气得口不择言“你以为我是调味料吗,你怎么知道是我的味道,这么大了,马上初中了,还那么幼稚。”
冯夏狠狠的吃了一火钳,扑在冯宸怀里大哭“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妈妈的映像,我是不是没人要的小孩儿?”
冯宸也哭了,两人抱着哭得昏天黑地。
冯宸的记忆里,父母的样子早就模糊成雾了,缭绕在心里的角落,抓不住,忘不了。
冯宸擦擦自己的眼泪,然后擦干冯夏的眼泪,大手牵小手,走在夕阳下,身影被阳光拉的很长。
奶奶给送了两个菜瓜。
冯夏放进嘴里就啃,冯宸敲了敲她的脑袋,指不定又把它当西瓜了。
第二天奶奶起了个大早,让两姐妹帮忙收庄稼,冯夏暗地里吐槽,平时屁打不响,一有事就献殷情。
冯宸说她和狗抢饭,还要被狗撞倒,无权无势的,只有忍气吞声。
冯夏帮着放牛,牛吃庄家,把她也拖了二里地,她又哭又闹,上去就给牛两个大嘴巴。
那牛脾气也不小,反过头追她,亏得她跑得快,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
云南的天气,奇怪到让人难以琢磨,六伏天穿棉袄一点也不奇怪。
十里不同天,七月中旬,上午打完梅子,梅蚊爬了一身,完事想洗个热水澡,一声闷雷过后下起了瓢泼大雨。
那雨一下就是一整天,连夜的不停。
土墙房子不经事,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锅碗瓢盆,能用的都用上,雨后,家里还是会有很多积水。
又不敢爬上去修整,梁中的柱子踩上去嘎吱嘎吱的,爬上楼都生怕掉下来。
两姐妹端来小木板凳坐在屋檐下,雨势很大,大到说话还要吼的。
冯夏说“我讨厌雨天,这种的最讨厌,河里又要涨大水,我明天上学不退怎么办,要淌水吗?会被冲走。”
冯宸说“有我,你怕什么,你是我的亲人,我不会让你受伤。”
冯夏说“那你喜欢雨天吗?”
冯宸接了一把雨泼到地上“我喜欢雨天,但不是让我不舒服的暴雨天,我喜欢晴天,但不是让我汗流浃背的烈日天,我喜欢令我自在的舒适圈,但雨会吵的我睡不着,太阳会晒的我心浮气躁。就像我爱惨了我不完美的人生,它却把我按在臭水沟里,让我爬都爬不起来,总是给我找不痛快。”
她不是一个忧伤的人,也不喜欢忧伤的文字,此情此景,却忍不住忧伤。
六岁的时候,父母出门打工,再次传来的是两人重组家庭的消息。
母亲独自去了苏州,父亲带着哥哥重组家庭后,一家人去了浙江,他们谁都不接受两个女孩子,自认为是自己的牵绊。
六年级上完,再也没有机会和精力去上学,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那是属于冯宸的勋章。
如果还在上学,自己应该已经是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了吧。
带着相差五岁的妹妹,没人知道她们还会有多少走不完的孤独和无助。
村里越来越多人家建平房,都来找冯宸搭手,勤快能干。
她常常看着自己家黑黢黢的,摇摇欲坠的毛草房,想想什么时候也能建一幢属于妹妹和自己的平房。
那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安身的地方。
但那太奢侈,像一个黄天大梦一样遥远。
打地基定钢筋不小心定穿了右脚大脚指,好在没伤到骨头,冯宸咬着牙冠回家烧了纸,捻纸灰撒在上面,拿破布条缠得死死的,又在人群中忙得不可开交。
她一声不吭,生怕稍有不是,就被人打发走了。
卖菜的王大姐又来了,大喇叭喊的整个村子都听得见“买菜了,买豆花,凉粉,白菜,丝瓜,青椒,魔芋,苹果,西瓜……”
冯宸还是第一个赶到,王大姐好心,每次不是送个萝卜,就是送个黄瓜。
看她鞋角渗出的血,关心得像亲妈一样。
第二天专门为她买了一盒云南白药,带着她十八岁的儿子,拉着一车子菜,开了三十分钟车赶过来,也没想该对应什么症状,脱了鞋就用,布条都没拆。
那男生叫江超,十八岁,183厘米,脸上有点轻微的高原红,但一点也不影响他的颜值。
江超坐在副驾上,弹出脑袋打量打量冯宸,也不打招呼,低下头不知道干什么。
冯夏说要开家长会,冯宸放下碗,一瘸一拐的去拿手机,刚给冯夏老师打了个电话,就没电了。
脚疼得厉害,就让冯夏去充手机电板,冯夏畏畏缩缩,说对万能充好奇,给砸了,结果里面的构造她什么也不知道。
冯宸气得差点一碗白菜汤暴扣在她头上。
冯宸睡在青岗树下,微风吹得她的碎发铺在脸上,透过树枝看着天上游荡的白云,好像看见了多年后依然漂浮不定的自己。
眼泪顺着眼角流到嘴巴里,咸咸的,她想吃颗糖,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本来就很苦。
家长会她去了,穿着老军鞋,头上戴着大红色的方巾,身上花花绿绿的衣服,能和村里老太太媲美。
老师把她和冯夏带进办公室,说家长会结束两个多小时了。
顺带拿出两张百元大钞,说是学校给冯夏考了全县第四的奖励。
冯宸颤颤巍巍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甲盖里黑不溜秋的。
老师看着尴尬,指了指水龙头的位置,冯宸也尴尬,顶着红红的脸,把钱揣进口袋里。
冯夏跟在后面,质问她为什么家长会迟到,她说石头砸脚了,虽然没受伤,但有些疼,没缓过来。
冯夏抱怨她不来早点,看着人人都有家长,就自己一个人站在角落,忍不住哭鼻子了。
冯宸很自责,扣扣手指,拉拉衣角,愣是没说出一句安慰的话。
晚上冯夏趴在桌子上做作业,挠挠头,扣扣手,抬起头问冯宸“《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写。”
冯宸忙着缝衣服,没回头“如实写喽。”
“那样大家就会知道我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他们会看不起我的。”
针戳破了冯宸的指尖,她抹掉血滴,照样没回头“你这样想,就说明你自己都看不起你自己,自信的人从来不怕别人流言蜚语,即使千疮百孔,他们依旧不会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拿不出手。
有的人,小小年纪就一无所有了,还有的身负残疾,她们不给自己打气,谁来给她们勇气。”
冯夏点点头,等冯宸缝完衣服,妹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口水还流在手背上。
作文本上歪七扭八有那么一段文字:
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来爱我了,我会不会原谅他们呢?
我很饿的时候发现锅里没有饭,但我吃饱以后锅里有满满一锅饭,那时候,我已经不需要了,即使它馊了,我也不觉得可惜。
冯宸蹑手蹑脚把冯夏抱上床,掖好被子,夜已经深了。
刚刚被亲戚数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像针插进了心脏,不拔出来疼,拔出来又鲜血直流。
直到妹妹冯夏来敲门说家里来了杨大婶,她才整理好心情,胡乱抹掉眼泪,打开门。
十一岁的冯夏眨着大眼睛问姐姐眼睛怎么红了,冯宸说不小心撞在门角上了。
妹妹将信将疑。
楼下,杨大婶坐在沙发上,慈祥的脸上写满了精明和来者不善,翘着二郎腿。
“小宸,你家前几年租我们家坎儿上和屋基山的四百块该还了,你小嫂子的大儿子添乐上学前班了,要添置东西。”
冯宸像犯了错的孩子,拉着冯夏站在杨大婶面前,忘了那是自己的家,也不敢喘大气,也不敢坐下来。
杨大婶唠叨了好一会儿,走的时候顺走了桌子上的三个面包。
没了人影,冯夏才敢埋怨“那是我三天的午餐。”
冯宸摸了摸冯夏的头,让她上楼睡觉,明天给她买。
冯宸抬起头呆滞的看着天花板,计算着自己什么时候会疯,欠杨大婶家的四百,奶奶家的八百,还有欠下的很多粮食。
虽然那些都是父母从前欠下的,但她是他们的孩子,父债子偿。
找她偿还是很不合理,一代人的破事,就应该一代人去承担,如果是那些人欠她家的,那些人一定会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上一辈的恩怨,凭什么要我承担?”
想想死了也是一种解脱。
可人生只有一次,还不是数着秒针过日子,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没意思。
现在就是没意思的时候。
活着总有明白的时候,又何必在意一时的苦难。
冯宸拿出屏幕已经损坏得很严重的洛基亚,拨了一个电话。
等了好久,就在她以为没人会接听的时候,对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喂,哪位?”
冯宸猛吸了一口气,“赵叔,是我,冯宸,听说你包了一个生意,帮邻村村长家建平房啊,你看我可以吗,和水泥,背沙,抗钢筋,我有的是力气。”
对面一口回绝,“你好像才十六吧,年纪太小,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拿什么赔?”
说完,对方就挂了。
想起欠下的钱和五年级的妹妹,冯宸再三拨打电话,最后赵叔无奈,只好答应下来。
也算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她们了。
冯家两姐妹打小就没个好家庭,零六年,父母出门打工,把六岁的姐姐和一岁的妹妹搁在家里。
大概也是早有预谋吧,后来听说两人离婚了,谁也没提两个孩子怎么办。
本以为还有个爷爷奶奶可以依靠,爷爷年纪大了,管不了事。
奶奶又是爷爷的后婚老婆,待她们更是不好。
两姐妹一路走来不容易,姐姐小学念完就没上了,到处谋生,愣是用小小的躯体撑起了整个家。
在施工地,冯宸每天干很多活,有时生怕别人和她抢,赵叔一开始还不要人来,干了几天,对冯宸赞不绝口,借着她的劲,其他人也松活了些,常常坐着抽烟,搞得云雾缭绕,把冯宸呛得想骂娘。
二层楼的平房完工,赵叔给了冯宸四百块,从来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她,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
挂红的时候,房主又给了工人们一人一个三百块的大红包。
还了杨大婶家的钱,心里也踏实了些。
一六年,村子里外出务工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累死累活就是为了建房安身,男人女人们坐在屋檐下,边嗑瓜子,边聊天,说房子是人身体的寄托,房子里住的人是精神的寄托,总感觉有了家才有日思夜想的期盼。
冯宸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被赵叔传播得家喻户晓,大家都愿意找冯宸帮忙,给她开钱。
这当然再好不过,妹妹才五年级,自己也不放心远出赚钱,只要勤快,就会赚到很多钱。
有了钱,冯宸给冯夏买了好多她喜欢吃的面包,还奢侈地买了四个大鸡腿。
经常来村里卖菜的王大姐打趣冯宸是不是找了个好人家,愿意给她花钱了,冯宸笑笑,解释完拿着买的菜要走,王大姐豪爽地送了她几个西红柿“这番茄最近买的人少,天气也热,坏的快,送你几个吃吃,没有好人家的话,考虑考虑我儿子也是可以的,就盼着你当我儿媳妇呢。”
也不怪王大姐说她十六岁是不是找了个好人家。
杨大婶的儿媳妇小嫂子就是十五岁嫁过来的,乡下人思想愚钝,信奉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一套理论。
假设他们再受一些教育,便会拍着胸脯说,那句话的意思是说穷人的孩子早早挑起了大梁,独当一面,而非嫁人生子。
冯夏拿着吃了鸡腿的事情给班里的人说,同桌问她,是不是有妈妈的味道,她说是姐姐的味道。
两个小孩为此争论不休。
老师打电话回来说冯夏为了一碟菜和一个男孩子大打出手,回来被冯宸提着火钳追一条泥巴路。
冯夏边跑边哭边说“本来就是姐姐的味道,又不是妈妈做的。”
冯宸气得口不择言“你以为我是调味料吗,你怎么知道是我的味道,这么大了,马上初中了,还那么幼稚。”
冯夏狠狠的吃了一火钳,扑在冯宸怀里大哭“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妈妈的映像,我是不是没人要的小孩儿?”
冯宸也哭了,两人抱着哭得昏天黑地。
冯宸的记忆里,父母的样子早就模糊成雾了,缭绕在心里的角落,抓不住,忘不了。
冯宸擦擦自己的眼泪,然后擦干冯夏的眼泪,大手牵小手,走在夕阳下,身影被阳光拉的很长。
奶奶给送了两个菜瓜。
冯夏放进嘴里就啃,冯宸敲了敲她的脑袋,指不定又把它当西瓜了。
第二天奶奶起了个大早,让两姐妹帮忙收庄稼,冯夏暗地里吐槽,平时屁打不响,一有事就献殷情。
冯宸说她和狗抢饭,还要被狗撞倒,无权无势的,只有忍气吞声。
冯夏帮着放牛,牛吃庄家,把她也拖了二里地,她又哭又闹,上去就给牛两个大嘴巴。
那牛脾气也不小,反过头追她,亏得她跑得快,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
云南的天气,奇怪到让人难以琢磨,六伏天穿棉袄一点也不奇怪。
十里不同天,七月中旬,上午打完梅子,梅蚊爬了一身,完事想洗个热水澡,一声闷雷过后下起了瓢泼大雨。
那雨一下就是一整天,连夜的不停。
土墙房子不经事,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锅碗瓢盆,能用的都用上,雨后,家里还是会有很多积水。
又不敢爬上去修整,梁中的柱子踩上去嘎吱嘎吱的,爬上楼都生怕掉下来。
两姐妹端来小木板凳坐在屋檐下,雨势很大,大到说话还要吼的。
冯夏说“我讨厌雨天,这种的最讨厌,河里又要涨大水,我明天上学不退怎么办,要淌水吗?会被冲走。”
冯宸说“有我,你怕什么,你是我的亲人,我不会让你受伤。”
冯夏说“那你喜欢雨天吗?”
冯宸接了一把雨泼到地上“我喜欢雨天,但不是让我不舒服的暴雨天,我喜欢晴天,但不是让我汗流浃背的烈日天,我喜欢令我自在的舒适圈,但雨会吵的我睡不着,太阳会晒的我心浮气躁。就像我爱惨了我不完美的人生,它却把我按在臭水沟里,让我爬都爬不起来,总是给我找不痛快。”
她不是一个忧伤的人,也不喜欢忧伤的文字,此情此景,却忍不住忧伤。
六岁的时候,父母出门打工,再次传来的是两人重组家庭的消息。
母亲独自去了苏州,父亲带着哥哥重组家庭后,一家人去了浙江,他们谁都不接受两个女孩子,自认为是自己的牵绊。
六年级上完,再也没有机会和精力去上学,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那是属于冯宸的勋章。
如果还在上学,自己应该已经是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了吧。
带着相差五岁的妹妹,没人知道她们还会有多少走不完的孤独和无助。
村里越来越多人家建平房,都来找冯宸搭手,勤快能干。
她常常看着自己家黑黢黢的,摇摇欲坠的毛草房,想想什么时候也能建一幢属于妹妹和自己的平房。
那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安身的地方。
但那太奢侈,像一个黄天大梦一样遥远。
打地基定钢筋不小心定穿了右脚大脚指,好在没伤到骨头,冯宸咬着牙冠回家烧了纸,捻纸灰撒在上面,拿破布条缠得死死的,又在人群中忙得不可开交。
她一声不吭,生怕稍有不是,就被人打发走了。
卖菜的王大姐又来了,大喇叭喊的整个村子都听得见“买菜了,买豆花,凉粉,白菜,丝瓜,青椒,魔芋,苹果,西瓜……”
冯宸还是第一个赶到,王大姐好心,每次不是送个萝卜,就是送个黄瓜。
看她鞋角渗出的血,关心得像亲妈一样。
第二天专门为她买了一盒云南白药,带着她十八岁的儿子,拉着一车子菜,开了三十分钟车赶过来,也没想该对应什么症状,脱了鞋就用,布条都没拆。
那男生叫江超,十八岁,183厘米,脸上有点轻微的高原红,但一点也不影响他的颜值。
江超坐在副驾上,弹出脑袋打量打量冯宸,也不打招呼,低下头不知道干什么。
冯夏说要开家长会,冯宸放下碗,一瘸一拐的去拿手机,刚给冯夏老师打了个电话,就没电了。
脚疼得厉害,就让冯夏去充手机电板,冯夏畏畏缩缩,说对万能充好奇,给砸了,结果里面的构造她什么也不知道。
冯宸气得差点一碗白菜汤暴扣在她头上。
冯宸睡在青岗树下,微风吹得她的碎发铺在脸上,透过树枝看着天上游荡的白云,好像看见了多年后依然漂浮不定的自己。
眼泪顺着眼角流到嘴巴里,咸咸的,她想吃颗糖,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本来就很苦。
家长会她去了,穿着老军鞋,头上戴着大红色的方巾,身上花花绿绿的衣服,能和村里老太太媲美。
老师把她和冯夏带进办公室,说家长会结束两个多小时了。
顺带拿出两张百元大钞,说是学校给冯夏考了全县第四的奖励。
冯宸颤颤巍巍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甲盖里黑不溜秋的。
老师看着尴尬,指了指水龙头的位置,冯宸也尴尬,顶着红红的脸,把钱揣进口袋里。
冯夏跟在后面,质问她为什么家长会迟到,她说石头砸脚了,虽然没受伤,但有些疼,没缓过来。
冯夏抱怨她不来早点,看着人人都有家长,就自己一个人站在角落,忍不住哭鼻子了。
冯宸很自责,扣扣手指,拉拉衣角,愣是没说出一句安慰的话。
晚上冯夏趴在桌子上做作业,挠挠头,扣扣手,抬起头问冯宸“《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写。”
冯宸忙着缝衣服,没回头“如实写喽。”
“那样大家就会知道我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他们会看不起我的。”
针戳破了冯宸的指尖,她抹掉血滴,照样没回头“你这样想,就说明你自己都看不起你自己,自信的人从来不怕别人流言蜚语,即使千疮百孔,他们依旧不会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拿不出手。
有的人,小小年纪就一无所有了,还有的身负残疾,她们不给自己打气,谁来给她们勇气。”
冯夏点点头,等冯宸缝完衣服,妹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口水还流在手背上。
作文本上歪七扭八有那么一段文字:
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来爱我了,我会不会原谅他们呢?
我很饿的时候发现锅里没有饭,但我吃饱以后锅里有满满一锅饭,那时候,我已经不需要了,即使它馊了,我也不觉得可惜。
冯宸蹑手蹑脚把冯夏抱上床,掖好被子,夜已经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