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祈安派人去请厨子了,顾及她的面子,对外也只说是他想吃。当晚,长孙星宁便吃上了这口美食。一边嘶溜嘶溜地嗦粉,一边用余光瞄瞄姜祈安受不了臭味的模样,心情简直好到没边了。
“你要吃一口吗?”她热情邀请,“尝一尝嘛,真的很好吃。”
“不必,”姜祈安拒绝得很彻底,“你自己吃吧。”他皱着鼻子,一副嫌弃的模样,显然是不理解她为什么会喜欢吃这样子的臭东西,可他到底还是以她喜好为主,做主将这个厨子要了下来,就为了她时不时想吃可以尽情的吃。
你看,嫁给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凡事不能只听外面的声音,得自己用心去看。
不过是个厨子,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夫妇美美地打包将他送人了。能与京中的崇宁郡王攀上关系,于这对外放的夫妇而言,是天大的喜事,“这厨子是个有造化的,第一次入京便得郡王爷看重,以后要留在崇宁郡王府了。真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厨子也很高兴,每日变着花样做粉。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爱吃螺蛳粉的主儿不是郡王爷而是郡王妃,大惊过后,对着长孙星宁更加尊敬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日子静悄悄地过,转眼又到皇后寿辰。
长孙星宁大着肚子,皇后体谅,受了她的礼后,与她话了一刻钟便遣人送她回府养着,“今日事忙,本宫怕顾不上你,便不留你了。来日,来日再抱着这孩子来看看本宫。”这宫里,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新生命诞生了……
长孙星宁含笑点头。出坤宁宫的时候,恰巧碰上了王婕妤。
王婕妤盯着她的肚子泪眼朦胧,想着今日是皇后娘娘的千秋节,大喜的日子不能落泪,便用帕子按了按眼角,“郡王妃这肚子有七八个月了吧?”
说完也不等她回答,放下帕子勉强挤出笑,“郡王妃是个有福气的。”这胎养得真好。
满眼的羡慕,遮也遮不住……
见她动容,长孙星宁想起去年未出正月她便滑了胎,至今约有一年了。
也是个可怜之人……
走出坤宁宫,长孙星宁回首顾望座座宫宇,眉眼寥落。
墙高砖冷,不见雁回。
这后宫,又有哪个女人不可怜……
夜里,姜祈安回来,见长孙星宁睁着眼睛没睡,稀奇道,“以往这个时辰,你早就睡得昏天黑地了,今日是怎么了?”
长孙星宁侧身抱住他的腰,硬邦邦的,很有安全感,“今日去皇后宫里,遇见王婕妤了。”
姜祈安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王婕妤是谁。不怪他,实在是他每日要看的信件公文太多了,要思考的局面问题也太多了,记不起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实属正常,“去年小产的王婕妤?”
长孙星宁在他怀里点头,毛茸茸的头发蹭着他的腰腹。
顿时,一股热流往下腹冲去,姜祈安抬头按住她的脑袋,声音嘶哑,“别乱动。”几个月没沾荤了,一点撩拨也经不起。
长孙星宁僵住不动,不敢抬头看他,只把话题往正经方向引,“她若顺利产子了,哪还会有迎藩王世子入京的旨意。”以二皇子的前车之鉴,圣上必然亲自管教,不遗余力培养继承人。
确实。
圣上年纪大了,对于皇嗣早已力不从心。王婕妤这胎没保住,圣上也死了这个心了,这才下定决心去扶持二皇子,可谁知二皇子能在清明祭祖上做出那等子荒唐事……实在不配为君。
长孙星宁低语,“她是个可怜人。”
“她可怜?”姜祈安的手挪到她的背上,“我觉得我也很可怜。”
“什么?”她不大明白。
后背传来热意,痒痒的,是被他的手摩搓得。
“摸得着,吃不着……”他轻轻用力,便将她翻到在床,错开她的肚子,欺身压下,“这多几个月了,我还不可怜嘛……”说完,他将脸埋在她的胸前,委屈得不行,好似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狗。
呼吸声触到胸口,热热的,痒痒的,长孙星宁整个心都要融化了。她轻轻抚他的头,以手作梳,理顺他乱糟糟的头发,“头发怎么也没打理?越来越懒了。”
“见你没睡,等不及抱你。”他的声音自她胸口传出,说完还要蹭一蹭表示受委屈了。
长孙星宁忍不住笑,“还怀着孩子呢,你忍忍。”
他不吱声,也不从她身上下来。床帏里无话,只余彼此的呼吸声。
她终是不忍,哑着嗓子难以吐出字句,“那,那我要怎么帮你……”
姜祈安立即惊喜抬头,“你当真愿意?”
她既开了口,自没有反悔的道理,顺势点了点头,却见他紧紧盯着她的唇不放。电光火石之间,她想起出嫁前夜,母亲给她看的避火图……
当时,她一时失手将避火图丢到了火盆里。原以为这事就完了,直到那日,她清点嫁妆,在箱子底下看到了一本画册,随手打开一看——那里面的两个小人比之被火烧掉的那本还要羞人。
至今,那本避火图还在箱底压着。
“你想都别想!”长孙星宁羞恼,红着脸锤了他一下。
“唔……”姜祈安发出咕嘟一声,从她身上滚下,翻个身子背对她,将被子盖到头顶。
见他这模样,长孙星宁又气又心疼。过了片刻后,拉他的被子,拉不动。
“别招惹我。”他的声音从被子里传来,有些可怜。
“要不,”她吞吞吐吐,羞羞怯怯,“要不,我用手吧……”那本压箱底的避火图里有这一幕。
芙蓉帐暖,姜祈安抱着俏生生的妻子喊乖乖……
.
三月里,鞑靼使臣来京,割城赔款求和,只为迎回王孙。圣上龙颜大悦,在兴庆宫设宴款待。
宴饮正欢时,王孙哈达托木尔起身祝酒,求娶宝如公主。
话落,满殿寂静,官员功勋皆以惊诧的眼神望向鞑靼王孙。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开国百年中,无论过得多难,面临的情况多么危急,也没有想到用女人来换取和平。
更何况,如今是大明占据高位,手握鞑靼王孙性命。要提要求,也该是大明提,哪里轮得到这位阶下囚。
徐首辅觑了眼圣上,得到指示后起身,朝高处抱拳,铿锵有力道,“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至今已有百年,从未有过公主和亲。”即使当年英宗北狩,也未有过此举。
徐首辅摸摸白花花的胡子,打起太极,“今日两国宴交,主生和气。王孙见了族人,心头欢喜饮多了酒,这才说起了胡话。我等理解王孙心情,只作未听见。还望王孙多饮些醒酒汤,莫要再口出无拦。”
文官附和,武将作势。平日里再不和,遇到外敌自会站成一条线。卢公公见状,便招呼宫女给鞑靼王孙送上醒酒汤。卢公公是圣上身边最得意的人,他的态度便代表了圣上的态度。
这下子,座下官员皆知,圣上绝不同意宝如公主和亲。
可这鞑靼王孙像个愣头青一般,直呼自己未醉,“大明圣上明鉴,哈达自幼仰慕汉族文化,立志要娶汉人女子。”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仰慕汉族文化倒不是作伪。
“圣上若肯将掌上明珠下嫁,哈达自甘留京,做个闲散驸马。”他一脸正色,却引得满殿轩然。
这哪里是和亲?这分明是招上门女婿!这哈达是鞑靼可汗唯一的继承人,他若甘愿留京,必能换来北疆数十年的安稳。于宝如公主而言,父皇母后近在身边,公主府属臣侍卫护卫在侧,根本不必担忧远离国土的王孙对她不敬。
话音落下的瞬间,官员们呼吸凝滞,态度大变,对鞑靼王孙求娶宝如公主一事默不作声,不如之前那般言辞激烈的抗拒了。
.
“这群老学究们,就这般妥协了?他们只考虑大明的脸面,可有一丝一毫考虑过宝如是否愿意?”长孙星宁听说了殿中发生的事情,气得眼睛落了下来。
“这不是还没定下来吗?”姜祈安心疼,圈住她安慰,“快别哭了,马上到了临产的日子,切莫激动伤了自己和孩子。”
“去他的受万民奉养,当还之万民。”长孙星宁气得口不择言,“说到受万民奉养,二皇子首当其冲,怎么不推他出去求取和平还之万民!他是男子,更应有责任,他不去娶鞑靼公主,做什么要鞑靼王孙娶宝如?”
“好了,好了,越说越不像话了。”姜祈安给她擦眼泪,“二皇子那德行,就算他想娶,鞑靼也未必肯。”两国姻亲,不是谁都可以嫁娶的。就算要鞑靼公主,也该是吴王世子。哦,现在是景王了。
“这不是昌陵候世子已经解了围,这事还有待商量。”姜祈安又哄,“圣上疼宝如,不会点头的。”
“你不用哄我,圣上是疼宝如,但他更爱江山。”长孙星宁轻声无奈,“他先是君,再是父。”圣上即使做了决定,也是为了边疆,为了万民……他没有错,错的是这局面。
“你要吃一口吗?”她热情邀请,“尝一尝嘛,真的很好吃。”
“不必,”姜祈安拒绝得很彻底,“你自己吃吧。”他皱着鼻子,一副嫌弃的模样,显然是不理解她为什么会喜欢吃这样子的臭东西,可他到底还是以她喜好为主,做主将这个厨子要了下来,就为了她时不时想吃可以尽情的吃。
你看,嫁给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凡事不能只听外面的声音,得自己用心去看。
不过是个厨子,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夫妇美美地打包将他送人了。能与京中的崇宁郡王攀上关系,于这对外放的夫妇而言,是天大的喜事,“这厨子是个有造化的,第一次入京便得郡王爷看重,以后要留在崇宁郡王府了。真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厨子也很高兴,每日变着花样做粉。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爱吃螺蛳粉的主儿不是郡王爷而是郡王妃,大惊过后,对着长孙星宁更加尊敬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日子静悄悄地过,转眼又到皇后寿辰。
长孙星宁大着肚子,皇后体谅,受了她的礼后,与她话了一刻钟便遣人送她回府养着,“今日事忙,本宫怕顾不上你,便不留你了。来日,来日再抱着这孩子来看看本宫。”这宫里,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新生命诞生了……
长孙星宁含笑点头。出坤宁宫的时候,恰巧碰上了王婕妤。
王婕妤盯着她的肚子泪眼朦胧,想着今日是皇后娘娘的千秋节,大喜的日子不能落泪,便用帕子按了按眼角,“郡王妃这肚子有七八个月了吧?”
说完也不等她回答,放下帕子勉强挤出笑,“郡王妃是个有福气的。”这胎养得真好。
满眼的羡慕,遮也遮不住……
见她动容,长孙星宁想起去年未出正月她便滑了胎,至今约有一年了。
也是个可怜之人……
走出坤宁宫,长孙星宁回首顾望座座宫宇,眉眼寥落。
墙高砖冷,不见雁回。
这后宫,又有哪个女人不可怜……
夜里,姜祈安回来,见长孙星宁睁着眼睛没睡,稀奇道,“以往这个时辰,你早就睡得昏天黑地了,今日是怎么了?”
长孙星宁侧身抱住他的腰,硬邦邦的,很有安全感,“今日去皇后宫里,遇见王婕妤了。”
姜祈安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王婕妤是谁。不怪他,实在是他每日要看的信件公文太多了,要思考的局面问题也太多了,记不起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实属正常,“去年小产的王婕妤?”
长孙星宁在他怀里点头,毛茸茸的头发蹭着他的腰腹。
顿时,一股热流往下腹冲去,姜祈安抬头按住她的脑袋,声音嘶哑,“别乱动。”几个月没沾荤了,一点撩拨也经不起。
长孙星宁僵住不动,不敢抬头看他,只把话题往正经方向引,“她若顺利产子了,哪还会有迎藩王世子入京的旨意。”以二皇子的前车之鉴,圣上必然亲自管教,不遗余力培养继承人。
确实。
圣上年纪大了,对于皇嗣早已力不从心。王婕妤这胎没保住,圣上也死了这个心了,这才下定决心去扶持二皇子,可谁知二皇子能在清明祭祖上做出那等子荒唐事……实在不配为君。
长孙星宁低语,“她是个可怜人。”
“她可怜?”姜祈安的手挪到她的背上,“我觉得我也很可怜。”
“什么?”她不大明白。
后背传来热意,痒痒的,是被他的手摩搓得。
“摸得着,吃不着……”他轻轻用力,便将她翻到在床,错开她的肚子,欺身压下,“这多几个月了,我还不可怜嘛……”说完,他将脸埋在她的胸前,委屈得不行,好似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狗。
呼吸声触到胸口,热热的,痒痒的,长孙星宁整个心都要融化了。她轻轻抚他的头,以手作梳,理顺他乱糟糟的头发,“头发怎么也没打理?越来越懒了。”
“见你没睡,等不及抱你。”他的声音自她胸口传出,说完还要蹭一蹭表示受委屈了。
长孙星宁忍不住笑,“还怀着孩子呢,你忍忍。”
他不吱声,也不从她身上下来。床帏里无话,只余彼此的呼吸声。
她终是不忍,哑着嗓子难以吐出字句,“那,那我要怎么帮你……”
姜祈安立即惊喜抬头,“你当真愿意?”
她既开了口,自没有反悔的道理,顺势点了点头,却见他紧紧盯着她的唇不放。电光火石之间,她想起出嫁前夜,母亲给她看的避火图……
当时,她一时失手将避火图丢到了火盆里。原以为这事就完了,直到那日,她清点嫁妆,在箱子底下看到了一本画册,随手打开一看——那里面的两个小人比之被火烧掉的那本还要羞人。
至今,那本避火图还在箱底压着。
“你想都别想!”长孙星宁羞恼,红着脸锤了他一下。
“唔……”姜祈安发出咕嘟一声,从她身上滚下,翻个身子背对她,将被子盖到头顶。
见他这模样,长孙星宁又气又心疼。过了片刻后,拉他的被子,拉不动。
“别招惹我。”他的声音从被子里传来,有些可怜。
“要不,”她吞吞吐吐,羞羞怯怯,“要不,我用手吧……”那本压箱底的避火图里有这一幕。
芙蓉帐暖,姜祈安抱着俏生生的妻子喊乖乖……
.
三月里,鞑靼使臣来京,割城赔款求和,只为迎回王孙。圣上龙颜大悦,在兴庆宫设宴款待。
宴饮正欢时,王孙哈达托木尔起身祝酒,求娶宝如公主。
话落,满殿寂静,官员功勋皆以惊诧的眼神望向鞑靼王孙。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开国百年中,无论过得多难,面临的情况多么危急,也没有想到用女人来换取和平。
更何况,如今是大明占据高位,手握鞑靼王孙性命。要提要求,也该是大明提,哪里轮得到这位阶下囚。
徐首辅觑了眼圣上,得到指示后起身,朝高处抱拳,铿锵有力道,“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至今已有百年,从未有过公主和亲。”即使当年英宗北狩,也未有过此举。
徐首辅摸摸白花花的胡子,打起太极,“今日两国宴交,主生和气。王孙见了族人,心头欢喜饮多了酒,这才说起了胡话。我等理解王孙心情,只作未听见。还望王孙多饮些醒酒汤,莫要再口出无拦。”
文官附和,武将作势。平日里再不和,遇到外敌自会站成一条线。卢公公见状,便招呼宫女给鞑靼王孙送上醒酒汤。卢公公是圣上身边最得意的人,他的态度便代表了圣上的态度。
这下子,座下官员皆知,圣上绝不同意宝如公主和亲。
可这鞑靼王孙像个愣头青一般,直呼自己未醉,“大明圣上明鉴,哈达自幼仰慕汉族文化,立志要娶汉人女子。”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仰慕汉族文化倒不是作伪。
“圣上若肯将掌上明珠下嫁,哈达自甘留京,做个闲散驸马。”他一脸正色,却引得满殿轩然。
这哪里是和亲?这分明是招上门女婿!这哈达是鞑靼可汗唯一的继承人,他若甘愿留京,必能换来北疆数十年的安稳。于宝如公主而言,父皇母后近在身边,公主府属臣侍卫护卫在侧,根本不必担忧远离国土的王孙对她不敬。
话音落下的瞬间,官员们呼吸凝滞,态度大变,对鞑靼王孙求娶宝如公主一事默不作声,不如之前那般言辞激烈的抗拒了。
.
“这群老学究们,就这般妥协了?他们只考虑大明的脸面,可有一丝一毫考虑过宝如是否愿意?”长孙星宁听说了殿中发生的事情,气得眼睛落了下来。
“这不是还没定下来吗?”姜祈安心疼,圈住她安慰,“快别哭了,马上到了临产的日子,切莫激动伤了自己和孩子。”
“去他的受万民奉养,当还之万民。”长孙星宁气得口不择言,“说到受万民奉养,二皇子首当其冲,怎么不推他出去求取和平还之万民!他是男子,更应有责任,他不去娶鞑靼公主,做什么要鞑靼王孙娶宝如?”
“好了,好了,越说越不像话了。”姜祈安给她擦眼泪,“二皇子那德行,就算他想娶,鞑靼也未必肯。”两国姻亲,不是谁都可以嫁娶的。就算要鞑靼公主,也该是吴王世子。哦,现在是景王了。
“这不是昌陵候世子已经解了围,这事还有待商量。”姜祈安又哄,“圣上疼宝如,不会点头的。”
“你不用哄我,圣上是疼宝如,但他更爱江山。”长孙星宁轻声无奈,“他先是君,再是父。”圣上即使做了决定,也是为了边疆,为了万民……他没有错,错的是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