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正文卷八百三十八章入朝相争熙宁六年至熙宁七年初的大旱,确实是对宋朝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大旱覆盖范围之广,也是罕见。
北尽塞表,东被海涯,南跃江淮,西至川蜀这么大的地域,几乎没什么雨雪,井泉溪涧都干涸了,冬麦春麦几乎无收,百姓都呈失望之状。
从两宫太后,再到司马光,韩维,以及郑侠这样的卑官都反对了新法。
官家动摇了,所以对新法产生了不信任之感,但同时又放不下新法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西北大捷,河湟所夺取的七州一军,尽管每年要消耗去数百万贯的财政支持,但确实实实在在的扩大了版图。
罢了王安石,不是为了废除新法,而是缓一缓新法。
韩绛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他能复相。
王安石举荐是其一,同时让他继续推行新法,才是官家真正的意思。
官家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否则不会授予昭文相之职,这意味着哪怕王安石有朝一日复相了,也是位居于韩绛之下。
士为知己者死,有天子这份心意足矣。
韩绛与幕客,子侄商量后,决定接受诏令。
韩绛出面与送旨前来的勾当御药院刘有方道自己愿接替王安石为相,同时表达自己愿进京后先见王安石请教他的变法之事如何继续?
韩绛的意思就是以王安石马首是瞻。
刘有方一听韩绛之言心想,对方真不愧经历几十年宦海的人物。韩绛素有‘传法沙门’之说,与吕惠卿的‘护法善神’可谓一左一右。
刘有方称必会转告天子后离去。
接着左右皆向韩绛道贺。
这时一名幕客道:“韩公此番进京若要有所成就,必须倚重吕吉甫,若是如此便不可与吴枢密,章度之太亲近。”
韩绛略有所思,这心腹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韩绛此番进京为昭文相,那么摆在他眼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个就是他之前向刘守有表达进京向天子转达的意思,是继承王安石衣钵继续坚定不移地变法。
既然继承王安石衣钵,那么必须完全用他当初变法那一套,如此交好吕惠卿就非常必要。因吕惠卿是变法的二号人物,背后代表着整个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盘。
走这条路就是真正的‘传法沙门’。
第二条选择就是坚持自己原先的政见。
对新法进行适当修补,缓和变法带来的朝堂之间新旧两党的对立,官府与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然还有完全放弃变法,这些不在考虑之内。
另一名幕客则道:“王相公又岂是真心推举韩公,若真托付之新法就不会又推荐吕吉甫任参知政事。”
“王相公荐韩公,是因眼下吕吉甫威望不足,待二三年此人可是要易韩公入相,甚至王相公自己回朝复相。”
众人都点了点头。
又一人道:“这吕吉甫为人如何?天下皆知,此人绝不可信。”
原先那名支持吕惠卿的幕客则道:“如今两制中章惇知制诰兼直学士院,邓润甫知制诰,还有邓绾,张璪,舒亶身为台谏,把持言路,还有天下多少郡守,监守都是这些年王相公一手提拔上来的。”
“这一次天子下诏求言,你看天下郡守,监守是支持变法的多?还是反对变法的多?除了司马学士与滕知州,这一月内挽留王相公的奏疏,足足有上百封之多。”() ()
此人几句话下,其余幕客都一时无语。韩家是宰相之后,而且兄弟八人八进士,若论底蕴除了吕家,没有第二个家族的政治势力比得过。
可是……
一人则道:“章度之也深得天子信任,又有熙河大功,手下也有不少人,他要支持韩公未必会输吕。”
韩绛则想了许多,他想到自己判大名府时,苏轼曾赠自己一首诗。
诗中云,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之语。
苏轼的意思是,让韩绛趁早回家种田,不要在掺合变法的事,否则晚节不保。
韩绛对左右道:“我入朝并非为争权而去,若吕吉甫真能治理好这个天下,我将宰相之位让他又有何妨。”
“但度之,吾之心腹,冲卿,吾之弟兄,又岂能背之。纵使晚节不保,但我等为官为身后事虑,不为后半生谋。”
……
而在此刻身在熙河的章越已是接到入京的诏令。
熙河路的兵马暂由李宪统领。
与此同时,郑侠上疏,王安石辞相,文彦博辞枢密使的消息已是传至熙河。
此刻幕僚皆望章越,让他速速入京争一争权位。
要知道王安石罢相,文彦博辞枢密使后,中书与枢府都会出缺,人事剧烈变法之际,你的人必须立即在京师,在天子看得到你的地方。
若是迟了一步进京,大家都瓜分完了,你再进京什么都吃不上。
但章越却好整以暇,安顿好熙河大小之事,见过黄头回鹘等使者后,这才决定动身回京。
旁人都为了章越焦急非常,但对方就是不急不忙,甚至连压缩时间表的意思也没有。
而这时候消息传来,韩绛已取代了王安石为相,吴充取代了文彦博为枢密使,吕惠卿拜参知政事。
天子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中书中韩绛居第一,吕惠卿居第二。
也就说成为翰林学士不过两个月的吕惠卿,一举跃过了冯京,王珪两位参知,一下子成为中书省中排名第二的宰相。
冯京也就算了。
可怜王珪是王安石同年,都一把年纪了还要遭此羞辱。
吕惠卿拜相时,各等传言也满天飞。
比如宣麻之日,京中起了大风霾,黄土都落一寸厚。
还有一条流传甚广就是,在洛阳闲居的富弼与邵雍有一段对话。
富弼有一天愁容不展,邵雍见了就问。富弼说,先生你知道我在烦恼啥吗?
邵雍说,是不是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参政,你担心吕惠卿凶暴过于王安石乎?
富弼叹道,没错,就是这样。
苏辙见吕惠卿这等小人都出任宰执了,一天实在忍不住跑来见章越问道:“大帅,吕惠卿都任参知,你欲几时动身入京?”
章越见苏辙如此着急成这般,不由好笑。
“子由,欲我与吕吉甫争乎?”
苏辙一愣。
章越心想,天下似苏辙这么想的人怕是不少吧。
这大旱覆盖范围之广,也是罕见。
北尽塞表,东被海涯,南跃江淮,西至川蜀这么大的地域,几乎没什么雨雪,井泉溪涧都干涸了,冬麦春麦几乎无收,百姓都呈失望之状。
从两宫太后,再到司马光,韩维,以及郑侠这样的卑官都反对了新法。
官家动摇了,所以对新法产生了不信任之感,但同时又放不下新法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西北大捷,河湟所夺取的七州一军,尽管每年要消耗去数百万贯的财政支持,但确实实实在在的扩大了版图。
罢了王安石,不是为了废除新法,而是缓一缓新法。
韩绛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他能复相。
王安石举荐是其一,同时让他继续推行新法,才是官家真正的意思。
官家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否则不会授予昭文相之职,这意味着哪怕王安石有朝一日复相了,也是位居于韩绛之下。
士为知己者死,有天子这份心意足矣。
韩绛与幕客,子侄商量后,决定接受诏令。
韩绛出面与送旨前来的勾当御药院刘有方道自己愿接替王安石为相,同时表达自己愿进京后先见王安石请教他的变法之事如何继续?
韩绛的意思就是以王安石马首是瞻。
刘有方一听韩绛之言心想,对方真不愧经历几十年宦海的人物。韩绛素有‘传法沙门’之说,与吕惠卿的‘护法善神’可谓一左一右。
刘有方称必会转告天子后离去。
接着左右皆向韩绛道贺。
这时一名幕客道:“韩公此番进京若要有所成就,必须倚重吕吉甫,若是如此便不可与吴枢密,章度之太亲近。”
韩绛略有所思,这心腹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韩绛此番进京为昭文相,那么摆在他眼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个就是他之前向刘守有表达进京向天子转达的意思,是继承王安石衣钵继续坚定不移地变法。
既然继承王安石衣钵,那么必须完全用他当初变法那一套,如此交好吕惠卿就非常必要。因吕惠卿是变法的二号人物,背后代表着整个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盘。
走这条路就是真正的‘传法沙门’。
第二条选择就是坚持自己原先的政见。
对新法进行适当修补,缓和变法带来的朝堂之间新旧两党的对立,官府与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然还有完全放弃变法,这些不在考虑之内。
另一名幕客则道:“王相公又岂是真心推举韩公,若真托付之新法就不会又推荐吕吉甫任参知政事。”
“王相公荐韩公,是因眼下吕吉甫威望不足,待二三年此人可是要易韩公入相,甚至王相公自己回朝复相。”
众人都点了点头。
又一人道:“这吕吉甫为人如何?天下皆知,此人绝不可信。”
原先那名支持吕惠卿的幕客则道:“如今两制中章惇知制诰兼直学士院,邓润甫知制诰,还有邓绾,张璪,舒亶身为台谏,把持言路,还有天下多少郡守,监守都是这些年王相公一手提拔上来的。”
“这一次天子下诏求言,你看天下郡守,监守是支持变法的多?还是反对变法的多?除了司马学士与滕知州,这一月内挽留王相公的奏疏,足足有上百封之多。”() ()
此人几句话下,其余幕客都一时无语。韩家是宰相之后,而且兄弟八人八进士,若论底蕴除了吕家,没有第二个家族的政治势力比得过。
可是……
一人则道:“章度之也深得天子信任,又有熙河大功,手下也有不少人,他要支持韩公未必会输吕。”
韩绛则想了许多,他想到自己判大名府时,苏轼曾赠自己一首诗。
诗中云,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之语。
苏轼的意思是,让韩绛趁早回家种田,不要在掺合变法的事,否则晚节不保。
韩绛对左右道:“我入朝并非为争权而去,若吕吉甫真能治理好这个天下,我将宰相之位让他又有何妨。”
“但度之,吾之心腹,冲卿,吾之弟兄,又岂能背之。纵使晚节不保,但我等为官为身后事虑,不为后半生谋。”
……
而在此刻身在熙河的章越已是接到入京的诏令。
熙河路的兵马暂由李宪统领。
与此同时,郑侠上疏,王安石辞相,文彦博辞枢密使的消息已是传至熙河。
此刻幕僚皆望章越,让他速速入京争一争权位。
要知道王安石罢相,文彦博辞枢密使后,中书与枢府都会出缺,人事剧烈变法之际,你的人必须立即在京师,在天子看得到你的地方。
若是迟了一步进京,大家都瓜分完了,你再进京什么都吃不上。
但章越却好整以暇,安顿好熙河大小之事,见过黄头回鹘等使者后,这才决定动身回京。
旁人都为了章越焦急非常,但对方就是不急不忙,甚至连压缩时间表的意思也没有。
而这时候消息传来,韩绛已取代了王安石为相,吴充取代了文彦博为枢密使,吕惠卿拜参知政事。
天子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中书中韩绛居第一,吕惠卿居第二。
也就说成为翰林学士不过两个月的吕惠卿,一举跃过了冯京,王珪两位参知,一下子成为中书省中排名第二的宰相。
冯京也就算了。
可怜王珪是王安石同年,都一把年纪了还要遭此羞辱。
吕惠卿拜相时,各等传言也满天飞。
比如宣麻之日,京中起了大风霾,黄土都落一寸厚。
还有一条流传甚广就是,在洛阳闲居的富弼与邵雍有一段对话。
富弼有一天愁容不展,邵雍见了就问。富弼说,先生你知道我在烦恼啥吗?
邵雍说,是不是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参政,你担心吕惠卿凶暴过于王安石乎?
富弼叹道,没错,就是这样。
苏辙见吕惠卿这等小人都出任宰执了,一天实在忍不住跑来见章越问道:“大帅,吕惠卿都任参知,你欲几时动身入京?”
章越见苏辙如此着急成这般,不由好笑。
“子由,欲我与吕吉甫争乎?”
苏辙一愣。
章越心想,天下似苏辙这么想的人怕是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