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丫头弯身来,与她四目相对间。
沈青缨欲以眼示意,却因眼肿滑稽而被其忽视。
那丫头又转呆呆盯住了她那满头富丽堂皇的花簪金冠。
只见其伸手抽出一支金槿花簪,于沈青缨眼前细细比划。
沈青缨留意着,唯恐那金簪尖尖细细一端要撮她眼。
是以面露惧意,口鼻中是呜咽不停。
小丫头不理她,只瞧着手中金簪,随即咧开嘴来,“咯咯咯”地笑出了声。
而后顺手将金簪插入自己发髻。
沈青缨还未反应来时,小丫头趁着她不得动弹,三下两下将头上饰物一应取下,予自己别上。
少女头上发髻细弱,堆砌着这等沉重之物,尤显得颤颤巍巍。
沈青缨急眨两下眼睫,那小丫头已是花枝乱颤地将那钗环插戴自己发髻间,搔首弄姿,愈发得意。
沈青缨弄不明其意图,但见其行为后,果断伸长着脖子呜咽再次叫唤。
少女移眼来,沈青缨示意其取走自己堵口帕子。
一番折腾后,小丫头整理完冠钗,终明了其意图,一手兰花指极嫌恶地将那早已濡湿的帕子抽出。
沈青缨因口张而僵硬,唇角有些撕裂的红痕迹,嗓子亦不适地干咳两声。
即便如此,她也不忘与人道谢。
丫头未理,手上依然仔细着摸摸头上金冠细致纹理而露欣喜之色。
“那个,姑娘,”沈青缨吞咽涎水润了润嗓子,舔了舔干涸唇瓣,“可否请你将绳索解开?我这身上还有值钱饰物,也一应给你可好?”
小丫头本不甚感兴趣,待听得还有东西,便转身来,对其露出贪婪之色。
沈青缨强装镇定,与其微笑对视。
很快绳索解开,沈青缨恢复自由之身。
正待起身,却因先前绳索捆结而只觉浑身麻木,气血不畅间猛然跌落,再次撞在木塌上。
小丫头等不及,很快上手在其身上摸索,什么玉镯金钏,玉玦宝带全都收集齐全,只留颈间内里一素雅雕木,其大小如鹑卵,墨中带朱,莹润光滑,花纹雕枝缠绕。
小丫头拽起瞧了是个木牌牌,嫌弃地将其丢下,是以留了下来。
沈青缨身上衫垂带褪,衣衫不整地瞧她将一应事物均戴上,早已顾不及她。
她待气血活络一番后,整理衣物,站起身来摆弄摆弄身骨。
发间未有钗饰做固,很快便有千丝垂落,直垂落地。
“可否问姑娘,是何人?为何再此?”
沈青缨礼貌搭言。
那小丫头沉浸于金玉满怀中,遂未曾搭理。
她只好试探着走去外间,及至出门时,那于她矮了半截头的丫头竟大力间猛然扯住了她的发。
沈青缨吃痛惊呼,回转身去,以为是要阻拦。
可随即那丫头行为让她诧然不已。
她动机原是要她身上的这件锦绣华服。
沈青缨只得褪脱予她,就着一夹袄背心才畅通无阻地走出外间。
旋风狂卷,北风呼啸,沈青缨打了一冷颤,拢了拢衣襟,双臂环抱着审查这院落。
屋院断桓缺瓦,荒草萋萋未有人修理,且那关门闭窗的屋子好似都住了人,只是不曾见现身。
看罢一番后她又独独留意到那东北角一翠绿湘妃竹伴着斑墙傲然挺立。
正细赏,忽闻得有人语声。
她怯怯谨慎,环视一番,才知人语来源外墙。
她蹑手蹑脚窝于墙角跟,侧耳倾听。
原来这陋院紧邻外街小巷。
她目测一番,也许可借着这簇竹景逃去。
随即她寻来思去,正要尝试一番,不巧,身后忽传来疾步声。
她旋即打消念头,回转身,装作漠然。
原来是那丫头被昨日那嬷嬷揪着耳廓慌张寻来。
“哟,姑娘吔,你这是作甚?难不成还想在这天寒地冻地冷死不成?”
嬷嬷赶来见了她这单薄模样惊呼道。
沈青缨又一个不自觉冷颤,唇齿间亦是战战兢兢,但还是出言澄清:“嬷嬷说的什么话,我只是出来瞧瞧,想要将脸上妆容清洗清洗。”
嬷嬷审视她一番,未曾多说什么,放了身前丫头,只言:“那罢了。这事傻丫儿去做,不便你操心,紧要回屋去,别冻坏了,到时三爷来瞧,少不得一番晦气。”
沈青缨点头,随她进屋。
那嬷嬷依不罢言,口中唠叨:“我事先听闻你小姐身份,所学均是宅中礼记,未曾想,你竟是这般浪荡蹄子,要不是这院儿里未曾有男人来,你怕是都要勾搭一二了。”
嬷嬷口不择言,沈青缨有心恼怒,却只得忍气吞声,不曾驳斥。
心思杂乱间,瞧得那被称为傻丫儿的少女,却见她眼骨碌乱转,神情紧张,加之那些夺得之物均是不见,想来是她藏起心虚唯恐这嬷嬷拿去罢。
为称人意,她只得忽视其他,而说着:“那些身外之物留着作甚,我全给丢去那墙外了。”
那傻丫儿见她这般说,不免心机表露,欢喜之意不言而喻。
而老婆子听闻又责怪一番,那双细眯小眼瞥了傻丫儿一瞬后语气愈发不渝。
沈青缨平日里听骂惯了,便也不觉什么。
回了屋。
嬷嬷让傻丫儿替她梳洗打扮。
而桌上,布了两道简陋羹菜。
看颜色,是以也瞧不出其中具体事物而只觉一番黑青不明。
此时天晓亮,却也灰蒙蒙,乌云压顶。
傻丫儿手脚粗鲁,给她梳洗时,那巾帕擦得细皮嫩肉的面颊犹如磨石碾豆,生疼,发丝蓬乱打结,亦被她生拉硬拽地断了好些。
旁边嬷嬷不管,嘴上喋喋个不停,“过几日三爷便回来了,听闻那从京都来的贵人亦随同上门做客,想来府上定会热闹一番。”
沈青缨坐着,倏忽听得此言,讶然不已间呼道:“京都贵人?好女色?”
“呵,贵人不好色,哪会是贵人?”嬷嬷自以为其说的均是些无用之话。
“可为何这般快?那时,不是春初才来?”她低语呢喃。
此时怕是早已与那曾经经历时候不对,可事件,倒是可有可无地相对上了。
吃完残羹冷饭,那嬷嬷已拿来些被褥,以及粗布衣衫。
放言之她如今已不是小姐,便不该以小姐侍奉。
而屋中这行起居之事的丫头,智能低劣,是以留下照顾,其他无需多精致。
沈青缨先时确是不适,但人在屋檐下,却已不得不无谓。
这几日,沈青缨因维护了那傻丫儿一番,总得她宽厚对待。
且她也已摸清院中居住之人均是一些人家或是用来寻人办事,或是街角买卖得来的女儿家送进来的。
她们穿着简朴,举止谨慎,平日极少出来,能谈得几回话,都是沈青缨极力撮合的。
不过未免意外,她还是每日中夜,便行装神弄鬼之事,将那湘妃竹摇晃得沙沙作响,不绝于耳,加之空洞幽怨之声回音四起,将那院中各人每夜吓得瑟瑟发抖,再不敢夜半起身。
沈青缨至此半月余,逢得雨落三日后,终得了红日悬空。
而她亦得知罗三爷事毕已归家,老嬷嬷要寻空引荐。
事急不待,沈青缨在这夜月上中天时,将往日心思提上行程,自己悄摸摸独身去往东北角院中。
后鬼祟祟瞅得时机爬上那竹竿,那傲然墨竹终在她奋力下,折腰而弯,碎叶兮兮,于夜似那作弄鬼出世而行调皮之事,给人极怖之慑。
沈青缨蹲立于高伟院墙上,后解开衣绦于竹上绑住一头,另顺势擒着布条往下,待离地还差丈远时松手跳下。
她细心左右,观望四处,可这夜本寂且黑,哪能看得过多?
只心忧而耳闻,风萧萧,竹沙沙,待觉安然后便很快沿着墙根逃脱而去。
沈青缨为避免罗家寻人围追,化装为男子之身,一身宽松绛色粗衣于城门始开,是以孤身往城外而去,沿路逃离。
行走不过一时半刻,却遇着一队车马。
沈青缨本欲避开,却不想遭人搭话。
沈青缨以母族为姓,取字中一青,化名萧青,杜撰自身经历与之相谈。
才得知原来这是去往隔壁沣水县行生意的人马。
沈青缨知晓那沣水县,她幼时总听闻母亲说起。
说那沣水山,出纸料上等,亦富足,山脚下建纸坊,既省工事又得佳品,遂那坊子如雨后春笋般恒河沙数,加工木材,韧皮,草植者,亦是多如牦牛。
也正因此,沣水山下开辟出一处贸易市场,取名沣水县,那儿虽不算人流如织,却都以商人为主,其等过来购得特产行变卖之事,除却这类人,还有投机取巧之人,经常购得原料佳品,赚取行当差价,譬如此刻的他们这一行便是。
沈青缨灵光一闪,既那地方各地商人熙来攘往,那她可隐匿其中也未尝不可。
且恰她母亲以纸业发家,不若她亦紧随祖业,再做些经济之事糊口,往后余生怕是不愁生计。
沈青缨抬手捂着胸口衣内那一木牌,下定了决心。
热切交谈中,她与那商队交着朋友后,顺势搭乘同往。
同一马车上,沈青缨与另外三人认识了番。
一位是此队人马的主事,姓黄名辞,年三十七,专为家庭作坊做采买,从事此已有二十年。
副手乐玉安,长相斯文,行事却豪迈,除去给黄辞做一应杂事,还专做统计。
沈青缨心想此人没准还有副缜密细致心肠,遂忙抱身避过。
另一位便是护卫长随,叫袁坤,着半衫,身形高大魁梧,肌肉虬结,专行保护之事。
沈青缨一一作揖拜过,自行介绍为:萧青,儋州人士,独身来此地寻些商机,讨得生计。还请各位大哥多多关照。”
三人除去袁坤,另两人均抱拳回礼,“好说好说。”
车队行去大半日时辰,终至目的地。
沈青缨与同路人话别,离开前,乐玉安拍拍她胳膊,同她说道:“前方名轩街,吃穿用行都有,那里亦有许多纸坊商家做铺卖纸,萧兄若感兴趣,可在此逛上一逛,寻寻机会。”
沈青缨做礼答谢,后依言去往名轩街闲逛。
这街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沈青缨此刻犹鱼入水,快活不已。
正欢欣雀跃时,前方人墙堵路,使她止步不前。
她于好奇驱使下抬头晃脑想要一探究竟,但人群推搡拥挤,不经意间将她这细条人影被推挤着竟是到了里圈近前。
沈青缨欲以眼示意,却因眼肿滑稽而被其忽视。
那丫头又转呆呆盯住了她那满头富丽堂皇的花簪金冠。
只见其伸手抽出一支金槿花簪,于沈青缨眼前细细比划。
沈青缨留意着,唯恐那金簪尖尖细细一端要撮她眼。
是以面露惧意,口鼻中是呜咽不停。
小丫头不理她,只瞧着手中金簪,随即咧开嘴来,“咯咯咯”地笑出了声。
而后顺手将金簪插入自己发髻。
沈青缨还未反应来时,小丫头趁着她不得动弹,三下两下将头上饰物一应取下,予自己别上。
少女头上发髻细弱,堆砌着这等沉重之物,尤显得颤颤巍巍。
沈青缨急眨两下眼睫,那小丫头已是花枝乱颤地将那钗环插戴自己发髻间,搔首弄姿,愈发得意。
沈青缨弄不明其意图,但见其行为后,果断伸长着脖子呜咽再次叫唤。
少女移眼来,沈青缨示意其取走自己堵口帕子。
一番折腾后,小丫头整理完冠钗,终明了其意图,一手兰花指极嫌恶地将那早已濡湿的帕子抽出。
沈青缨因口张而僵硬,唇角有些撕裂的红痕迹,嗓子亦不适地干咳两声。
即便如此,她也不忘与人道谢。
丫头未理,手上依然仔细着摸摸头上金冠细致纹理而露欣喜之色。
“那个,姑娘,”沈青缨吞咽涎水润了润嗓子,舔了舔干涸唇瓣,“可否请你将绳索解开?我这身上还有值钱饰物,也一应给你可好?”
小丫头本不甚感兴趣,待听得还有东西,便转身来,对其露出贪婪之色。
沈青缨强装镇定,与其微笑对视。
很快绳索解开,沈青缨恢复自由之身。
正待起身,却因先前绳索捆结而只觉浑身麻木,气血不畅间猛然跌落,再次撞在木塌上。
小丫头等不及,很快上手在其身上摸索,什么玉镯金钏,玉玦宝带全都收集齐全,只留颈间内里一素雅雕木,其大小如鹑卵,墨中带朱,莹润光滑,花纹雕枝缠绕。
小丫头拽起瞧了是个木牌牌,嫌弃地将其丢下,是以留了下来。
沈青缨身上衫垂带褪,衣衫不整地瞧她将一应事物均戴上,早已顾不及她。
她待气血活络一番后,整理衣物,站起身来摆弄摆弄身骨。
发间未有钗饰做固,很快便有千丝垂落,直垂落地。
“可否问姑娘,是何人?为何再此?”
沈青缨礼貌搭言。
那小丫头沉浸于金玉满怀中,遂未曾搭理。
她只好试探着走去外间,及至出门时,那于她矮了半截头的丫头竟大力间猛然扯住了她的发。
沈青缨吃痛惊呼,回转身去,以为是要阻拦。
可随即那丫头行为让她诧然不已。
她动机原是要她身上的这件锦绣华服。
沈青缨只得褪脱予她,就着一夹袄背心才畅通无阻地走出外间。
旋风狂卷,北风呼啸,沈青缨打了一冷颤,拢了拢衣襟,双臂环抱着审查这院落。
屋院断桓缺瓦,荒草萋萋未有人修理,且那关门闭窗的屋子好似都住了人,只是不曾见现身。
看罢一番后她又独独留意到那东北角一翠绿湘妃竹伴着斑墙傲然挺立。
正细赏,忽闻得有人语声。
她怯怯谨慎,环视一番,才知人语来源外墙。
她蹑手蹑脚窝于墙角跟,侧耳倾听。
原来这陋院紧邻外街小巷。
她目测一番,也许可借着这簇竹景逃去。
随即她寻来思去,正要尝试一番,不巧,身后忽传来疾步声。
她旋即打消念头,回转身,装作漠然。
原来是那丫头被昨日那嬷嬷揪着耳廓慌张寻来。
“哟,姑娘吔,你这是作甚?难不成还想在这天寒地冻地冷死不成?”
嬷嬷赶来见了她这单薄模样惊呼道。
沈青缨又一个不自觉冷颤,唇齿间亦是战战兢兢,但还是出言澄清:“嬷嬷说的什么话,我只是出来瞧瞧,想要将脸上妆容清洗清洗。”
嬷嬷审视她一番,未曾多说什么,放了身前丫头,只言:“那罢了。这事傻丫儿去做,不便你操心,紧要回屋去,别冻坏了,到时三爷来瞧,少不得一番晦气。”
沈青缨点头,随她进屋。
那嬷嬷依不罢言,口中唠叨:“我事先听闻你小姐身份,所学均是宅中礼记,未曾想,你竟是这般浪荡蹄子,要不是这院儿里未曾有男人来,你怕是都要勾搭一二了。”
嬷嬷口不择言,沈青缨有心恼怒,却只得忍气吞声,不曾驳斥。
心思杂乱间,瞧得那被称为傻丫儿的少女,却见她眼骨碌乱转,神情紧张,加之那些夺得之物均是不见,想来是她藏起心虚唯恐这嬷嬷拿去罢。
为称人意,她只得忽视其他,而说着:“那些身外之物留着作甚,我全给丢去那墙外了。”
那傻丫儿见她这般说,不免心机表露,欢喜之意不言而喻。
而老婆子听闻又责怪一番,那双细眯小眼瞥了傻丫儿一瞬后语气愈发不渝。
沈青缨平日里听骂惯了,便也不觉什么。
回了屋。
嬷嬷让傻丫儿替她梳洗打扮。
而桌上,布了两道简陋羹菜。
看颜色,是以也瞧不出其中具体事物而只觉一番黑青不明。
此时天晓亮,却也灰蒙蒙,乌云压顶。
傻丫儿手脚粗鲁,给她梳洗时,那巾帕擦得细皮嫩肉的面颊犹如磨石碾豆,生疼,发丝蓬乱打结,亦被她生拉硬拽地断了好些。
旁边嬷嬷不管,嘴上喋喋个不停,“过几日三爷便回来了,听闻那从京都来的贵人亦随同上门做客,想来府上定会热闹一番。”
沈青缨坐着,倏忽听得此言,讶然不已间呼道:“京都贵人?好女色?”
“呵,贵人不好色,哪会是贵人?”嬷嬷自以为其说的均是些无用之话。
“可为何这般快?那时,不是春初才来?”她低语呢喃。
此时怕是早已与那曾经经历时候不对,可事件,倒是可有可无地相对上了。
吃完残羹冷饭,那嬷嬷已拿来些被褥,以及粗布衣衫。
放言之她如今已不是小姐,便不该以小姐侍奉。
而屋中这行起居之事的丫头,智能低劣,是以留下照顾,其他无需多精致。
沈青缨先时确是不适,但人在屋檐下,却已不得不无谓。
这几日,沈青缨因维护了那傻丫儿一番,总得她宽厚对待。
且她也已摸清院中居住之人均是一些人家或是用来寻人办事,或是街角买卖得来的女儿家送进来的。
她们穿着简朴,举止谨慎,平日极少出来,能谈得几回话,都是沈青缨极力撮合的。
不过未免意外,她还是每日中夜,便行装神弄鬼之事,将那湘妃竹摇晃得沙沙作响,不绝于耳,加之空洞幽怨之声回音四起,将那院中各人每夜吓得瑟瑟发抖,再不敢夜半起身。
沈青缨至此半月余,逢得雨落三日后,终得了红日悬空。
而她亦得知罗三爷事毕已归家,老嬷嬷要寻空引荐。
事急不待,沈青缨在这夜月上中天时,将往日心思提上行程,自己悄摸摸独身去往东北角院中。
后鬼祟祟瞅得时机爬上那竹竿,那傲然墨竹终在她奋力下,折腰而弯,碎叶兮兮,于夜似那作弄鬼出世而行调皮之事,给人极怖之慑。
沈青缨蹲立于高伟院墙上,后解开衣绦于竹上绑住一头,另顺势擒着布条往下,待离地还差丈远时松手跳下。
她细心左右,观望四处,可这夜本寂且黑,哪能看得过多?
只心忧而耳闻,风萧萧,竹沙沙,待觉安然后便很快沿着墙根逃脱而去。
沈青缨为避免罗家寻人围追,化装为男子之身,一身宽松绛色粗衣于城门始开,是以孤身往城外而去,沿路逃离。
行走不过一时半刻,却遇着一队车马。
沈青缨本欲避开,却不想遭人搭话。
沈青缨以母族为姓,取字中一青,化名萧青,杜撰自身经历与之相谈。
才得知原来这是去往隔壁沣水县行生意的人马。
沈青缨知晓那沣水县,她幼时总听闻母亲说起。
说那沣水山,出纸料上等,亦富足,山脚下建纸坊,既省工事又得佳品,遂那坊子如雨后春笋般恒河沙数,加工木材,韧皮,草植者,亦是多如牦牛。
也正因此,沣水山下开辟出一处贸易市场,取名沣水县,那儿虽不算人流如织,却都以商人为主,其等过来购得特产行变卖之事,除却这类人,还有投机取巧之人,经常购得原料佳品,赚取行当差价,譬如此刻的他们这一行便是。
沈青缨灵光一闪,既那地方各地商人熙来攘往,那她可隐匿其中也未尝不可。
且恰她母亲以纸业发家,不若她亦紧随祖业,再做些经济之事糊口,往后余生怕是不愁生计。
沈青缨抬手捂着胸口衣内那一木牌,下定了决心。
热切交谈中,她与那商队交着朋友后,顺势搭乘同往。
同一马车上,沈青缨与另外三人认识了番。
一位是此队人马的主事,姓黄名辞,年三十七,专为家庭作坊做采买,从事此已有二十年。
副手乐玉安,长相斯文,行事却豪迈,除去给黄辞做一应杂事,还专做统计。
沈青缨心想此人没准还有副缜密细致心肠,遂忙抱身避过。
另一位便是护卫长随,叫袁坤,着半衫,身形高大魁梧,肌肉虬结,专行保护之事。
沈青缨一一作揖拜过,自行介绍为:萧青,儋州人士,独身来此地寻些商机,讨得生计。还请各位大哥多多关照。”
三人除去袁坤,另两人均抱拳回礼,“好说好说。”
车队行去大半日时辰,终至目的地。
沈青缨与同路人话别,离开前,乐玉安拍拍她胳膊,同她说道:“前方名轩街,吃穿用行都有,那里亦有许多纸坊商家做铺卖纸,萧兄若感兴趣,可在此逛上一逛,寻寻机会。”
沈青缨做礼答谢,后依言去往名轩街闲逛。
这街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沈青缨此刻犹鱼入水,快活不已。
正欢欣雀跃时,前方人墙堵路,使她止步不前。
她于好奇驱使下抬头晃脑想要一探究竟,但人群推搡拥挤,不经意间将她这细条人影被推挤着竟是到了里圈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