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珩从官署回来,没有往松月堂去,而是绕路去了二房的林深堂。
谢珩阔步踏入林深堂正屋,对着玫瑰圈椅上的二老爷谢珉,喊了一声:“二哥。”
“坐吧。”谢珉做了个请的姿势。
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不知谢珩今日来所谓何事。
话落,谢珩径直走向了右边的一把玫瑰圈椅上,掀起衣袍一角,端正的坐着,接着便有一个穿着绿色小衫的丫鬟,捧着漆木托盘走过来,将漆木托盘里的青花瓷云纹形茶盏稳稳的放在茶几上,而后退了出去。
谢珩瞥向茶几上的青花瓷云纹茶盏刚刚伸手托起来,二夫人孙氏便捏着帕子闻声而来。
“三弟怎有空来了,不若午膳便留下来用吧。”孙氏客套的说完,便落坐在了下方的玫瑰圈椅上。
谢珩听罢,眼皮未掀,揭开茶盖,轻啜了一口,将茶盏放回原处以后,才望向孙氏,悠悠问道:“二嫂,四郎的伤可痊愈了?”
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从谢珩嘴里说出来,倒是多了一层深意。
孙氏闻言,微微一愣,眼珠子一转,捏着手里的帕子,有些心虚的回答道:“虽说好多了,可还是得静养些日子。”
谢珩突然关心起谢池,是又想做什么?
谢珩听罢,言道:“既如此,我便去瞧瞧四郎。”
孙氏心中一紧,出声拦道:“四郎还睡着呢。”
谢珩笑道:“我不吵醒他,只瞧上一眼便是。”
“三弟,四郎有何好瞧的,你与二哥有些日子没聚过了,正好对弈一局,切磋切磋。”孙氏话落,便朝着二老爷谢珉使眼色,帮忙说话拦住谢珩。
谢珉接收到孙氏的示意,正要开口,就见谢珩抢先一步,盯着孙氏,开口问道:“二嫂拦着我瞧谢池是何故,莫不是谢池不在房中?”
孙氏听罢,心更虚了,面上还是笑着说道:“哪里的话,你是四郎的三叔,我怎会拦住你们叔侄见面,实在是谢池旧伤未愈,需要静养。”
“是吗?”谢珩说了一句,随后又朝着门外喊道:“玄墨,将人带上来。”
少顷,只见玄墨押着谢池走进来。
孙氏瞧见谢池灰头土脸的,连嘴角都破皮流血了,蹭的一下从玫瑰圈椅上站起来,疾步走到谢池面前,将玄墨挤开,满眼心疼的望着谢池,随后又扭过脸,恶狠狠的看着谢珩说道:“四郎好歹是你侄子,你打了他四十大板还不够,非要打死他才甘心吗?”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了。
谢珩也不恼,望了一眼玄墨。
玄墨心领神会,出声解释道:“二夫人,昨晚上四公子在广春楼与颜国公的侄子争一红牌姑娘,因腰包里的银子不够,被耻笑,便拎着酒壶砸了颜国公侄子的脑袋,若不是我们侯爷及时赶到,大事化小,怕是四公子的一条腿都让人家打断了。”
玄墨语气中满是鄙夷不屑。
孙氏听完,将信将疑的望向了谢池,谢池不敢撒谎,如实的点了点头。
孙氏这才明白,自己方才借口说谢池在房中养伤的模样有多蠢,心中又是气愤又是感激,只道:“三弟,方才是二嫂小心眼子了,你可千万别和我这个妇人家计较。”
谢珩托着茶盏轻啜了一口,朗声道:“谢池再不济,也是谢家的人,我自是要管的,只是他这岁数文不成,武不就,在家里闲着总归是不合适的。”
孙氏听着这话音,猜到了几分,试探的问道:“那三弟的意思是?”
“我已经同镇北侯说好了,让谢池去他麾下,做个普通士卒,历练一番。”
孙氏喜色微露,听完谢珩的话,顿时僵住了,“镇北侯常年镇守边关,燕州又是苦寒之地,四郎他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如何能受的了。”况且去燕州,还是做一个低级的士卒,又有什么出头之日,谢珩分明是故意的。
“二嫂,我不是在同你商量。”谢珩掀起眼皮,语气自然却包涵着几分冷意。
孙氏听罢,心中怒火燃烧,没有发作是因为明白他们一无道理,二无资本。
谢池见母亲不言语,跪下求道:“三叔,我知错了,你再打我四十大板我也认了,我不要去燕州。”
燕州距离玉京千里,他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能回来,况且,他一个簪缨世族的子弟怎能去做士卒。
孙氏见儿子跪下,心疼的紧,出声道:“三弟,我就四郎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你就让他留在我身边吧,我会好好看着他,不让他再闯祸的。”说罢,又望向了一旁装聋作哑的谢珉。
谢珉看向谢珩,开口道:“三弟,你就当给二哥一个面子吧。”
谢珩缓缓开口道:“二哥,我将四郎救回来,已然看了你的面子了,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随后又看向跪在地上的谢池,言道:“谢池,你明日便启程去燕州。”
谢池见苦肉计不管用,便从地上站起来,双目猩红的说道:“我不去。”
他是谢珩的亲侄子,谢珩竟然这般无情。
谢珩早就料到谢池会反抗,眸子眯起,出声道:“你若不去,我就命人将你扔下京郊的翠湖里,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英雄会救你啊。”
谢珩说完,谢池的脸色陡然变了,震惊的望着谢珩。
谢珉与孙氏却是不知道谢珩在打什么哑谜,两人一头雾水。
“谢池,你若不愿意,那就五花大绑的去。”谢珩轻飘飘的说完,而后起身阔步走了出去。
待谢珩走后,谢珉询问谢池,方才谢珩的话是何含义。
谢池见事情到了这般境地,忽然就明白为何赵令行与他不来往了,便将当初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谢珉听完,当即给了谢池一巴掌,气急道:“怪不得易国公当初那么慷慨,原来是被捏着把柄了,你这个孽障,这种勾当也敢做。”万一事败,与容安伯爵府交恶不说,他们谢家也成了玉京城的笑柄了。
难怪谢珩非要将谢池安排去燕州受苦,暗地里已经替谢池,收拾了这么多烂摊子了。
孙氏愤愤道:“又是叶宣,她还真是跟咱们谢家犯冲。”又对着谢珉喝道:“当初,若不是你没有本事,瞧上了有前途的叶家,非要我儿子娶叶宣,这事情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现在,你这个兄长的话,在谢珩面前,连屁都不是,你这个窝囊废。”
‘窝囊废’这三个字狠狠的戳到了谢珉的痛处,当即扬起手来,一个巴掌打过去,孙氏整个人都踉跄了一下。
谢珉如何也不顾脸面了,当着谢池的面,直接将话摆到明面上来,“我窝囊,你有本事,把我的积蓄都偷偷补贴给娘家,养着你那不成器的哥哥和侄子。”
“父亲,你怎么能……”谢池出声护着孙氏。
“你给我闭嘴,滚回屋子里去,老老实实的去燕州做事,若是能立个功劳回来,我也算没白养你这个儿子。”
谢池从未见父亲发过这个大的火,乖乖的回了屋子。
“谢珉,你敢打我?”孙氏诧异的捂着红肿的右脸。
“打你,你再兴风作浪,我就休了你。”说罢,谢珉扬长而去。
孙氏呆呆的愣在原地,不敢置信谢珉竟然能说出这种绝情的话来。
——
谢珩回了松月堂,叶宣便递上一个青绿色的荷包,上面绣着松柏。
谢珩笑着将荷包系在腰间,随后坐下问道:“怎又想起来送我荷包了?”
“赔罪礼。”叶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荷包是她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才绣好的。
谢珩刚想问什么‘赔罪礼’,就想起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再看着叶宣窘迫的脸,起了挑逗的心思,笑道:“蓁蓁昨晚,可爱的紧。”
叶宣听罢,没好气的瞪了谢珩一眼。
谢珩见状,嘴角的笑意更甚了,“蓁蓁生起气来,也好看。”
叶宣的脸愈发红了,她承认,自己不是谢珩的对手。
用完午膳后,谢珩将谢池的事情告诉了叶宣。
叶宣敏锐的问道:“不全是因为打了颜国公侄子的事情吧?”
“平息颜国公的怒气只是其一,这其二,我确实存了私心,我说过,不会再让任何人伤你,伤过你的人,我也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颜国公是朝廷重臣,他若不出面平息,任由谢池将事情闹大,丢了谢家的名誉不说,还会使两家结下仇怨,如今由他来处置谢池,颜国公也说不出他弄权包庇的话来,落在旁人眼里,却会得个秉公办事的好名声来。
燕州是大祁的边关,路途遥远不说,更是苦寒贫瘠之地,谢池这种世家娇养出来的酒囊饭袋去了,也得去掉半条命。
叶宣瞧着谢珩这般坚定的眼神,动了动唇,终究没有再说些什么。
另一边,孙氏不忍见儿子去燕州受苦,便跑去福安堂,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求谢老夫人出面,将谢池留下。
谢老夫人见孙氏哭完了,话说尽了,才徐徐道:“四郎游手好闲,留在玉京,仗着谢家的势,还不知要闯出什么祸来,去燕州历练一番也好,那镇守燕州的士卒也有几十万,谁不是爹娘的心肝,他们受得了苦,四郎怎就不行。”
孙氏闻言,还想再说些什么,谢老夫人摆了摆手,言道:“行了,我乏了,你回去吧。”
逐客令已下,孙氏只得起身离开,出了福安堂,便在心里狠狠骂了一顿。
大局已定,第二日,谢池便踏上了去往燕州的路。
谢珩阔步踏入林深堂正屋,对着玫瑰圈椅上的二老爷谢珉,喊了一声:“二哥。”
“坐吧。”谢珉做了个请的姿势。
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不知谢珩今日来所谓何事。
话落,谢珩径直走向了右边的一把玫瑰圈椅上,掀起衣袍一角,端正的坐着,接着便有一个穿着绿色小衫的丫鬟,捧着漆木托盘走过来,将漆木托盘里的青花瓷云纹形茶盏稳稳的放在茶几上,而后退了出去。
谢珩瞥向茶几上的青花瓷云纹茶盏刚刚伸手托起来,二夫人孙氏便捏着帕子闻声而来。
“三弟怎有空来了,不若午膳便留下来用吧。”孙氏客套的说完,便落坐在了下方的玫瑰圈椅上。
谢珩听罢,眼皮未掀,揭开茶盖,轻啜了一口,将茶盏放回原处以后,才望向孙氏,悠悠问道:“二嫂,四郎的伤可痊愈了?”
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从谢珩嘴里说出来,倒是多了一层深意。
孙氏闻言,微微一愣,眼珠子一转,捏着手里的帕子,有些心虚的回答道:“虽说好多了,可还是得静养些日子。”
谢珩突然关心起谢池,是又想做什么?
谢珩听罢,言道:“既如此,我便去瞧瞧四郎。”
孙氏心中一紧,出声拦道:“四郎还睡着呢。”
谢珩笑道:“我不吵醒他,只瞧上一眼便是。”
“三弟,四郎有何好瞧的,你与二哥有些日子没聚过了,正好对弈一局,切磋切磋。”孙氏话落,便朝着二老爷谢珉使眼色,帮忙说话拦住谢珩。
谢珉接收到孙氏的示意,正要开口,就见谢珩抢先一步,盯着孙氏,开口问道:“二嫂拦着我瞧谢池是何故,莫不是谢池不在房中?”
孙氏听罢,心更虚了,面上还是笑着说道:“哪里的话,你是四郎的三叔,我怎会拦住你们叔侄见面,实在是谢池旧伤未愈,需要静养。”
“是吗?”谢珩说了一句,随后又朝着门外喊道:“玄墨,将人带上来。”
少顷,只见玄墨押着谢池走进来。
孙氏瞧见谢池灰头土脸的,连嘴角都破皮流血了,蹭的一下从玫瑰圈椅上站起来,疾步走到谢池面前,将玄墨挤开,满眼心疼的望着谢池,随后又扭过脸,恶狠狠的看着谢珩说道:“四郎好歹是你侄子,你打了他四十大板还不够,非要打死他才甘心吗?”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了。
谢珩也不恼,望了一眼玄墨。
玄墨心领神会,出声解释道:“二夫人,昨晚上四公子在广春楼与颜国公的侄子争一红牌姑娘,因腰包里的银子不够,被耻笑,便拎着酒壶砸了颜国公侄子的脑袋,若不是我们侯爷及时赶到,大事化小,怕是四公子的一条腿都让人家打断了。”
玄墨语气中满是鄙夷不屑。
孙氏听完,将信将疑的望向了谢池,谢池不敢撒谎,如实的点了点头。
孙氏这才明白,自己方才借口说谢池在房中养伤的模样有多蠢,心中又是气愤又是感激,只道:“三弟,方才是二嫂小心眼子了,你可千万别和我这个妇人家计较。”
谢珩托着茶盏轻啜了一口,朗声道:“谢池再不济,也是谢家的人,我自是要管的,只是他这岁数文不成,武不就,在家里闲着总归是不合适的。”
孙氏听着这话音,猜到了几分,试探的问道:“那三弟的意思是?”
“我已经同镇北侯说好了,让谢池去他麾下,做个普通士卒,历练一番。”
孙氏喜色微露,听完谢珩的话,顿时僵住了,“镇北侯常年镇守边关,燕州又是苦寒之地,四郎他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如何能受的了。”况且去燕州,还是做一个低级的士卒,又有什么出头之日,谢珩分明是故意的。
“二嫂,我不是在同你商量。”谢珩掀起眼皮,语气自然却包涵着几分冷意。
孙氏听罢,心中怒火燃烧,没有发作是因为明白他们一无道理,二无资本。
谢池见母亲不言语,跪下求道:“三叔,我知错了,你再打我四十大板我也认了,我不要去燕州。”
燕州距离玉京千里,他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能回来,况且,他一个簪缨世族的子弟怎能去做士卒。
孙氏见儿子跪下,心疼的紧,出声道:“三弟,我就四郎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你就让他留在我身边吧,我会好好看着他,不让他再闯祸的。”说罢,又望向了一旁装聋作哑的谢珉。
谢珉看向谢珩,开口道:“三弟,你就当给二哥一个面子吧。”
谢珩缓缓开口道:“二哥,我将四郎救回来,已然看了你的面子了,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随后又看向跪在地上的谢池,言道:“谢池,你明日便启程去燕州。”
谢池见苦肉计不管用,便从地上站起来,双目猩红的说道:“我不去。”
他是谢珩的亲侄子,谢珩竟然这般无情。
谢珩早就料到谢池会反抗,眸子眯起,出声道:“你若不去,我就命人将你扔下京郊的翠湖里,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英雄会救你啊。”
谢珩说完,谢池的脸色陡然变了,震惊的望着谢珩。
谢珉与孙氏却是不知道谢珩在打什么哑谜,两人一头雾水。
“谢池,你若不愿意,那就五花大绑的去。”谢珩轻飘飘的说完,而后起身阔步走了出去。
待谢珩走后,谢珉询问谢池,方才谢珩的话是何含义。
谢池见事情到了这般境地,忽然就明白为何赵令行与他不来往了,便将当初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谢珉听完,当即给了谢池一巴掌,气急道:“怪不得易国公当初那么慷慨,原来是被捏着把柄了,你这个孽障,这种勾当也敢做。”万一事败,与容安伯爵府交恶不说,他们谢家也成了玉京城的笑柄了。
难怪谢珩非要将谢池安排去燕州受苦,暗地里已经替谢池,收拾了这么多烂摊子了。
孙氏愤愤道:“又是叶宣,她还真是跟咱们谢家犯冲。”又对着谢珉喝道:“当初,若不是你没有本事,瞧上了有前途的叶家,非要我儿子娶叶宣,这事情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现在,你这个兄长的话,在谢珩面前,连屁都不是,你这个窝囊废。”
‘窝囊废’这三个字狠狠的戳到了谢珉的痛处,当即扬起手来,一个巴掌打过去,孙氏整个人都踉跄了一下。
谢珉如何也不顾脸面了,当着谢池的面,直接将话摆到明面上来,“我窝囊,你有本事,把我的积蓄都偷偷补贴给娘家,养着你那不成器的哥哥和侄子。”
“父亲,你怎么能……”谢池出声护着孙氏。
“你给我闭嘴,滚回屋子里去,老老实实的去燕州做事,若是能立个功劳回来,我也算没白养你这个儿子。”
谢池从未见父亲发过这个大的火,乖乖的回了屋子。
“谢珉,你敢打我?”孙氏诧异的捂着红肿的右脸。
“打你,你再兴风作浪,我就休了你。”说罢,谢珉扬长而去。
孙氏呆呆的愣在原地,不敢置信谢珉竟然能说出这种绝情的话来。
——
谢珩回了松月堂,叶宣便递上一个青绿色的荷包,上面绣着松柏。
谢珩笑着将荷包系在腰间,随后坐下问道:“怎又想起来送我荷包了?”
“赔罪礼。”叶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荷包是她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才绣好的。
谢珩刚想问什么‘赔罪礼’,就想起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再看着叶宣窘迫的脸,起了挑逗的心思,笑道:“蓁蓁昨晚,可爱的紧。”
叶宣听罢,没好气的瞪了谢珩一眼。
谢珩见状,嘴角的笑意更甚了,“蓁蓁生起气来,也好看。”
叶宣的脸愈发红了,她承认,自己不是谢珩的对手。
用完午膳后,谢珩将谢池的事情告诉了叶宣。
叶宣敏锐的问道:“不全是因为打了颜国公侄子的事情吧?”
“平息颜国公的怒气只是其一,这其二,我确实存了私心,我说过,不会再让任何人伤你,伤过你的人,我也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颜国公是朝廷重臣,他若不出面平息,任由谢池将事情闹大,丢了谢家的名誉不说,还会使两家结下仇怨,如今由他来处置谢池,颜国公也说不出他弄权包庇的话来,落在旁人眼里,却会得个秉公办事的好名声来。
燕州是大祁的边关,路途遥远不说,更是苦寒贫瘠之地,谢池这种世家娇养出来的酒囊饭袋去了,也得去掉半条命。
叶宣瞧着谢珩这般坚定的眼神,动了动唇,终究没有再说些什么。
另一边,孙氏不忍见儿子去燕州受苦,便跑去福安堂,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求谢老夫人出面,将谢池留下。
谢老夫人见孙氏哭完了,话说尽了,才徐徐道:“四郎游手好闲,留在玉京,仗着谢家的势,还不知要闯出什么祸来,去燕州历练一番也好,那镇守燕州的士卒也有几十万,谁不是爹娘的心肝,他们受得了苦,四郎怎就不行。”
孙氏闻言,还想再说些什么,谢老夫人摆了摆手,言道:“行了,我乏了,你回去吧。”
逐客令已下,孙氏只得起身离开,出了福安堂,便在心里狠狠骂了一顿。
大局已定,第二日,谢池便踏上了去往燕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