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丽她带着黄珊和李爱民要去找新鲜蔬菜的供应商。
光是大葱,郑艳丽就要对比好几家。
没办法,这是要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霍尔曼说除了打开本地市场还要出口到周边的国家。
大葱、芹菜,其他九种素菜。
她们要找到长期可供应大量新鲜蔬菜的供应商。
黄母给郑艳丽她们指了个菜市场,说哪个菜市场的菜新鲜又便宜,尤其是一个老奶奶卖的,平时菜拉的量也大,找她问问兴许能行。
郑艳丽拉上黄珊和李爱民就往市场去,一家一家问。
她对这些蔬菜在一家解决的可能性不抱希望,只一个一个问。
市场上都是自家吃不完的菜拉市场上卖的,大量种植的农家太少了。
家里种两亩大葱的农家都少。
郑艳丽一个一个挨个问过去,到了也没找到卖这么多新鲜蔬菜的,更何况是每天供应。
一个老奶奶推着架车子准备回家,郑艳丽见状拦住了她。
老奶奶的蔬菜是这个菜市场最新鲜的蔬菜,来的不早的还买不到。
郑艳丽听说她卖的葱还甜丝丝的辣,就着馒头吃都香。
“姨,早就听说你的蔬菜新鲜,今天可算让我赶上了。”郑艳丽脸上挂着热烈的笑,说话也是甜蜜又可心。
李爱民和黄珊也有眼色,见郑艳丽都如此热情,她们都上去了。
一个帮老奶奶拉架车子,另一个扶着老奶奶说话。
一句句奉承话跟不要钱一样说出来。
把老奶奶哄的开心。
“叫我罗奶奶就中了。”罗奶奶说她是乡下来的,也不是百京本地人。
村里的地空着太浪费,不如种些菜能赚点钱,还能够自己吃。
“这个蔬菜啊,俺那个一个庄都种,不稀罕。”
罗奶奶的菜被夸的多了,但又被夸赞她还是羞涩的。
不好意思的说着客套话。
可就是这句客套话,让郑艳丽一下子抓到了重点。
“罗奶奶,你是说你们一个庄都种蔬菜?”她双眼发亮,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罗奶奶对郑艳丽反应没什么感觉,她眼睛都有些老花,除非眼睛放光是放灯泡那么亮的光,要不然她也是看不清的。
挥了挥手说:“一个庄的都种,开荒了太多地,不种都荒了,她们还不愿意跟着我一起卖菜,说这是投机倒把,要被抓起来,她们怕我可不怕,我都多大岁数了,不怕这个。”
罗奶奶说起不怕的时候还兀地冒出一股豪气来。
“我们能去你们村看看吗?”
郑艳丽都等不及要去罗奶奶庄子里看了,新鲜的蔬菜就在眼前。
“罗奶奶你放心,我们是正经的工厂要货,不是投机倒把。”
罗奶奶这才放下心来,领着她们三个去庄子里。
庄子不小,离百京城里又远,也不能怨这庄子里的人懒。
毕竟郑艳丽三人骑着自行车都累的够呛,也不知道罗奶奶这一天天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罗奶奶刚领着她们进村就找了村长。
“村长,有人来定我们的菜。”罗奶奶刚踏进屋门就开始喊。
五里屯村不大,但到底是个村,三四百人是有的。
“罗奶奶,我们要看过菜才能定下来。”郑艳丽出声提醒道。
罗奶奶则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哎呦,这个你们就放心吧,我们的菜只能那么水灵了,看了保管你满意。”
五里屯的村长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佝偻着腰,抽着自制的土烟,脸皮都老的皱皱巴巴的,眼里还有股精光。
五里屯村长让郑艳丽难得的想起了宴家,村长的形象实在是太像宴老头了。
“是小贩子?”老村长谨慎惯了,绝不做投机倒把的事。
郑艳丽直接把自己的营业执照给他亮了亮,这还是开郑记的时候办的,国家支持,她们就不算投机倒把。
老村长和罗奶奶领着她们去菜地里看。
青绿的大葱,深扎在地里。
郑艳丽蹲下身拔起一颗大葱,扒开沾着泥土的一层葱皮,露出里面白嫩的葱白。
把根掐断,就把葱往嘴巴里面送,先是微辣,辣过之后就甜丝丝的。
是新鲜,味道也好。
“村长,这个葱不中。”郑艳丽状似失望把葱展示给五里屯的村长看。
“那个不中?”村长和罗奶奶异口同声。
“个头太小,我们工厂现在都是机器化,个头不够的大葱机器不好切。”
大葱的味道虽然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个头不大。
机器化也是郑艳丽为了讲价说的,霍尔曼的设备还没到,连她也不知道霍尔曼会给发来什么样的机器。
这个葱也不值当用机器切,手工的速度比机器还快。
但葱太小确实影响切的速度,郑艳丽这点是没有说谎。
“大葱好不好,主要看味道,这个个头我们也没办法让他们长的一般大。”老村长也是经验老道,他看出来郑艳丽说大葱个头是为了讲价,但这个谁也没办法。
“价钱咱可以商量,只要别让我们亏本,几分利老板你说的算。”
这大葱要是没有人要,都能烂在地里,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大客户,老村长也是有心和郑艳丽长期打交道。
郑艳丽也没打算把价压的太狠,这个大葱的运输还要全靠这村里的村民,不给利说不过去,但也不能随便让他们漫天要价。
最后还是以低于市场价一分钱的价格批发下来。
送大葱也是五里屯负责。
“你们还要不要韭菜辣椒什么的?俺这个都有。”老村长吹干刚立的字据,就开始推销其他的菜。
“不用了。”
郑艳丽笑着摆了摆手,九种蔬菜的饺子和素馅的饺子现在都来不及做,只能先把猪肉大葱的做上。
先试试。
两辈子的经验让郑艳丽变得谨慎多了,而且霍尔曼他们只出设备,现在建厂和各种花销都是郑艳丽自己掏的钱。
不省着不行啊。
厂址是一早就选好的一个废弃院落,在市区里,也不算太偏,这几天郑艳丽带着李爱民和黄珊天天去割草,收拾。
总算是收拾干净了。
郑艳丽抬着头看着这个废弃院落的大门,门的两旁贴着红对联,左边是开业大吉,右边写的是财源广进,上头还挂着一个小木板写着郑记水饺工厂。
工厂。
多新鲜,总共没多大的小院落成了一个工厂,属于郑艳丽的工厂。
前几天早把招工启事贴郑记门口了,招工要求低,又不需要啥文化,就是要会包饺子手脚干净的。
这个时候国企都难进,人又抹不下脸来去搞这些投机倒把的生意。
她们还是愿意当工人。
这些天光来面试的人就来了五六十人,也是因为郑艳丽工资出的不便宜。
水饺厂规模太小还要不了这么多人,二十个就够。
在来面试的人里选了十九了。
剩下一个名额郑艳丽早就想好了。
“黄珊,你妈妈在家做什么呢?得不得闲?”郑艳丽正收拾院落呢,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问黄珊。
黄珊这几天心里也琢磨这件事,回家还跟她妈说了招工的事。
“妈,艳丽姐开了水饺厂,每天就只要坐着包包饺子切切菜,现在还招工,我想......”
黄珊满怀期待回家给黄母说,话还没说完就被黄母急忙的手语打断了。
“人不能太贪心,你老板已经照顾我们很多了。”
黄母的手语刚打完,黄珊原本闪亮的眼睛也灭了。
她也知道,知道自己和妈受了艳丽姐很多照顾。
但是妈说的也对,人不能太贪心。
被压下的又重新被郑艳丽主动提起,柳暗花明。
“得空,我妈只是不能说话,干活可利落了。”黄珊不好意思把情绪暴露的太明显,但欣喜早从话语里流露了出来。
即使水饺厂给的工资不高,黄珊也想让她妈来上班,她妈天天待在家里,出来见见人总是好的,不能天天沉溺在坏情绪里。
郑艳丽知道黄珊家的情况,对她的心情也能理解,其他话也不多说:“好,那开业第一天把你妈也喊来吧。”
李爱民在门口挂上两串大红的鞭炮,点着火,捂着耳朵跑回来。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他身后响起。
郑记水饺厂前只有二十名女工,还有黄珊和李爱民,郑艳丽。
李爱民终于借到了相机,连摄影师都一块拉来了。
她们二十三个人站在院落门口,二十三张因快乐而鲜活的脸,旁边掉落的鞭炮纸,落在一旁,上头写着郑记水饺工厂,摄影师用相机留下了这一刻。
“老板,咱什么时候开工啊?”一个女工率先来问,这才开业,什么时候能开工?
“马上开工。”
郑艳丽把盖着红布的设备给掀开,喊着工人们来看。
“这是什么机器?”工人们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个门道。
来的大多都是没进过工厂的家庭主妇,要不是中间休息两个小时,还有双休,她们也没办法从家庭里抽身出来。
说到双休,女工们又问:“老板,一个月真休息八天?”
“真休息八天,就是你们得调休不能都挤在一天休。”郑艳丽特别有耐心给她们解释,连黄珊和李爱民都一样,双休。
人该休息就要让他休息。
郑艳丽这一举动比国家实行双休日还早了十几年。
“不挤一天,就是家里有时候有事,我们自己调着来。”
“老板你人真好。”
“不休息也中,劳动最光荣。”
.......
工人们七嘴八舌的,气氛热烈。
李爱民看了设备的使用说明,眉头就没松下来过。
他把郑艳丽和黄珊拉到一堆。
“艳丽姐,这个设备是塑封包装机。”李爱民看着郑艳丽,想让她想个办法。
这么些日子郑艳丽早已经成了她们的主心骨。
塑封包装机.....
郑艳丽也愣住了,这代表着饺子的冷冻保鲜技术问题要靠她们自己解决。
光是大葱,郑艳丽就要对比好几家。
没办法,这是要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霍尔曼说除了打开本地市场还要出口到周边的国家。
大葱、芹菜,其他九种素菜。
她们要找到长期可供应大量新鲜蔬菜的供应商。
黄母给郑艳丽她们指了个菜市场,说哪个菜市场的菜新鲜又便宜,尤其是一个老奶奶卖的,平时菜拉的量也大,找她问问兴许能行。
郑艳丽拉上黄珊和李爱民就往市场去,一家一家问。
她对这些蔬菜在一家解决的可能性不抱希望,只一个一个问。
市场上都是自家吃不完的菜拉市场上卖的,大量种植的农家太少了。
家里种两亩大葱的农家都少。
郑艳丽一个一个挨个问过去,到了也没找到卖这么多新鲜蔬菜的,更何况是每天供应。
一个老奶奶推着架车子准备回家,郑艳丽见状拦住了她。
老奶奶的蔬菜是这个菜市场最新鲜的蔬菜,来的不早的还买不到。
郑艳丽听说她卖的葱还甜丝丝的辣,就着馒头吃都香。
“姨,早就听说你的蔬菜新鲜,今天可算让我赶上了。”郑艳丽脸上挂着热烈的笑,说话也是甜蜜又可心。
李爱民和黄珊也有眼色,见郑艳丽都如此热情,她们都上去了。
一个帮老奶奶拉架车子,另一个扶着老奶奶说话。
一句句奉承话跟不要钱一样说出来。
把老奶奶哄的开心。
“叫我罗奶奶就中了。”罗奶奶说她是乡下来的,也不是百京本地人。
村里的地空着太浪费,不如种些菜能赚点钱,还能够自己吃。
“这个蔬菜啊,俺那个一个庄都种,不稀罕。”
罗奶奶的菜被夸的多了,但又被夸赞她还是羞涩的。
不好意思的说着客套话。
可就是这句客套话,让郑艳丽一下子抓到了重点。
“罗奶奶,你是说你们一个庄都种蔬菜?”她双眼发亮,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罗奶奶对郑艳丽反应没什么感觉,她眼睛都有些老花,除非眼睛放光是放灯泡那么亮的光,要不然她也是看不清的。
挥了挥手说:“一个庄的都种,开荒了太多地,不种都荒了,她们还不愿意跟着我一起卖菜,说这是投机倒把,要被抓起来,她们怕我可不怕,我都多大岁数了,不怕这个。”
罗奶奶说起不怕的时候还兀地冒出一股豪气来。
“我们能去你们村看看吗?”
郑艳丽都等不及要去罗奶奶庄子里看了,新鲜的蔬菜就在眼前。
“罗奶奶你放心,我们是正经的工厂要货,不是投机倒把。”
罗奶奶这才放下心来,领着她们三个去庄子里。
庄子不小,离百京城里又远,也不能怨这庄子里的人懒。
毕竟郑艳丽三人骑着自行车都累的够呛,也不知道罗奶奶这一天天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罗奶奶刚领着她们进村就找了村长。
“村长,有人来定我们的菜。”罗奶奶刚踏进屋门就开始喊。
五里屯村不大,但到底是个村,三四百人是有的。
“罗奶奶,我们要看过菜才能定下来。”郑艳丽出声提醒道。
罗奶奶则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哎呦,这个你们就放心吧,我们的菜只能那么水灵了,看了保管你满意。”
五里屯的村长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佝偻着腰,抽着自制的土烟,脸皮都老的皱皱巴巴的,眼里还有股精光。
五里屯村长让郑艳丽难得的想起了宴家,村长的形象实在是太像宴老头了。
“是小贩子?”老村长谨慎惯了,绝不做投机倒把的事。
郑艳丽直接把自己的营业执照给他亮了亮,这还是开郑记的时候办的,国家支持,她们就不算投机倒把。
老村长和罗奶奶领着她们去菜地里看。
青绿的大葱,深扎在地里。
郑艳丽蹲下身拔起一颗大葱,扒开沾着泥土的一层葱皮,露出里面白嫩的葱白。
把根掐断,就把葱往嘴巴里面送,先是微辣,辣过之后就甜丝丝的。
是新鲜,味道也好。
“村长,这个葱不中。”郑艳丽状似失望把葱展示给五里屯的村长看。
“那个不中?”村长和罗奶奶异口同声。
“个头太小,我们工厂现在都是机器化,个头不够的大葱机器不好切。”
大葱的味道虽然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个头不大。
机器化也是郑艳丽为了讲价说的,霍尔曼的设备还没到,连她也不知道霍尔曼会给发来什么样的机器。
这个葱也不值当用机器切,手工的速度比机器还快。
但葱太小确实影响切的速度,郑艳丽这点是没有说谎。
“大葱好不好,主要看味道,这个个头我们也没办法让他们长的一般大。”老村长也是经验老道,他看出来郑艳丽说大葱个头是为了讲价,但这个谁也没办法。
“价钱咱可以商量,只要别让我们亏本,几分利老板你说的算。”
这大葱要是没有人要,都能烂在地里,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大客户,老村长也是有心和郑艳丽长期打交道。
郑艳丽也没打算把价压的太狠,这个大葱的运输还要全靠这村里的村民,不给利说不过去,但也不能随便让他们漫天要价。
最后还是以低于市场价一分钱的价格批发下来。
送大葱也是五里屯负责。
“你们还要不要韭菜辣椒什么的?俺这个都有。”老村长吹干刚立的字据,就开始推销其他的菜。
“不用了。”
郑艳丽笑着摆了摆手,九种蔬菜的饺子和素馅的饺子现在都来不及做,只能先把猪肉大葱的做上。
先试试。
两辈子的经验让郑艳丽变得谨慎多了,而且霍尔曼他们只出设备,现在建厂和各种花销都是郑艳丽自己掏的钱。
不省着不行啊。
厂址是一早就选好的一个废弃院落,在市区里,也不算太偏,这几天郑艳丽带着李爱民和黄珊天天去割草,收拾。
总算是收拾干净了。
郑艳丽抬着头看着这个废弃院落的大门,门的两旁贴着红对联,左边是开业大吉,右边写的是财源广进,上头还挂着一个小木板写着郑记水饺工厂。
工厂。
多新鲜,总共没多大的小院落成了一个工厂,属于郑艳丽的工厂。
前几天早把招工启事贴郑记门口了,招工要求低,又不需要啥文化,就是要会包饺子手脚干净的。
这个时候国企都难进,人又抹不下脸来去搞这些投机倒把的生意。
她们还是愿意当工人。
这些天光来面试的人就来了五六十人,也是因为郑艳丽工资出的不便宜。
水饺厂规模太小还要不了这么多人,二十个就够。
在来面试的人里选了十九了。
剩下一个名额郑艳丽早就想好了。
“黄珊,你妈妈在家做什么呢?得不得闲?”郑艳丽正收拾院落呢,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问黄珊。
黄珊这几天心里也琢磨这件事,回家还跟她妈说了招工的事。
“妈,艳丽姐开了水饺厂,每天就只要坐着包包饺子切切菜,现在还招工,我想......”
黄珊满怀期待回家给黄母说,话还没说完就被黄母急忙的手语打断了。
“人不能太贪心,你老板已经照顾我们很多了。”
黄母的手语刚打完,黄珊原本闪亮的眼睛也灭了。
她也知道,知道自己和妈受了艳丽姐很多照顾。
但是妈说的也对,人不能太贪心。
被压下的又重新被郑艳丽主动提起,柳暗花明。
“得空,我妈只是不能说话,干活可利落了。”黄珊不好意思把情绪暴露的太明显,但欣喜早从话语里流露了出来。
即使水饺厂给的工资不高,黄珊也想让她妈来上班,她妈天天待在家里,出来见见人总是好的,不能天天沉溺在坏情绪里。
郑艳丽知道黄珊家的情况,对她的心情也能理解,其他话也不多说:“好,那开业第一天把你妈也喊来吧。”
李爱民在门口挂上两串大红的鞭炮,点着火,捂着耳朵跑回来。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他身后响起。
郑记水饺厂前只有二十名女工,还有黄珊和李爱民,郑艳丽。
李爱民终于借到了相机,连摄影师都一块拉来了。
她们二十三个人站在院落门口,二十三张因快乐而鲜活的脸,旁边掉落的鞭炮纸,落在一旁,上头写着郑记水饺工厂,摄影师用相机留下了这一刻。
“老板,咱什么时候开工啊?”一个女工率先来问,这才开业,什么时候能开工?
“马上开工。”
郑艳丽把盖着红布的设备给掀开,喊着工人们来看。
“这是什么机器?”工人们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个门道。
来的大多都是没进过工厂的家庭主妇,要不是中间休息两个小时,还有双休,她们也没办法从家庭里抽身出来。
说到双休,女工们又问:“老板,一个月真休息八天?”
“真休息八天,就是你们得调休不能都挤在一天休。”郑艳丽特别有耐心给她们解释,连黄珊和李爱民都一样,双休。
人该休息就要让他休息。
郑艳丽这一举动比国家实行双休日还早了十几年。
“不挤一天,就是家里有时候有事,我们自己调着来。”
“老板你人真好。”
“不休息也中,劳动最光荣。”
.......
工人们七嘴八舌的,气氛热烈。
李爱民看了设备的使用说明,眉头就没松下来过。
他把郑艳丽和黄珊拉到一堆。
“艳丽姐,这个设备是塑封包装机。”李爱民看着郑艳丽,想让她想个办法。
这么些日子郑艳丽早已经成了她们的主心骨。
塑封包装机.....
郑艳丽也愣住了,这代表着饺子的冷冻保鲜技术问题要靠她们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