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自树林回来后,程颂被请来的医官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幸而没有伤到筋骨,他只需要好生休息一段时间即可。
随后,程颂就和程始夫妻、万萋萋和王姈父女一起去跪在中军大帐外请罪。
这事儿的动静这般大,想要不惊动文帝都难。
文子端作为最后把人救回来的人,自然进去给帝后和自家母妃简单地汇报了他知道的事情经过。
他走出大帐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跪在空地上请罪的两排人——万将军、曲陵侯夫妇、王将军、一脸不情愿的王姈、忍着腿疼的程颂和一脸关切地望着他的万萋萋,这些都是惊马事件的当事人。文子端眼睛扫过一圈,也未曾瞧见另一位目击证人程嫣。
程嫣在听见万萋萋叫破文子端身份的那一刻,就只有一脸懵逼可以形容。回过神来,想到几次见到文子端他的龙章凤姿的气质和那一种隐隐存在的上位者的不严而喻的威严,也觉得他的身份很是理所应当。
只是讶异,这身份也太高了。
下一秒,她就开始回想自己应当没有什么得罪了这位龙子凤孙。
仔细想过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应该是没有。
萧元漪坚持这种事情参与的人越少越好,让程少宫、程嫣和程姎都呆在自家的营帐里不要出来。
三皇子也算是程颂和万萋萋这次的恩人,见到他远远地走过来,程始就带着萧元漪他们致礼。
“多谢殿下。”
文子端点点头,不予置否,背着手带着青峰走开了。
明明离开大雁塔的时间差不多,他还中途去救了一次人,凌不疑却还没有传出回来的消息,也不知道那个偷听的人被逮到了没有。
文子端一凝视,心想:子晟做事从来心细如发,应当没有大碍。
不过怕就怕百密一疏,今日他与子晟还有舅父在大雁塔的对话涉及国本更迭,万万不可传出只言片语。否则只会在朝堂上掀起血雨腥风,他的所有筹谋也可能付诸东流。
若是找到了那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只有死人才能够保守秘密。
文子端却见有一个小兵从凌不疑的帐篷处匆匆跑来,被青峰伸手拦住,“跑那么快做什么?”
“凌将军旧伤复发了。”
程嫣还没有等到程颂和萋萋阿姊被开释的消息,就被告知自家阿妹回来了,和煞神凌不疑一起回来的。
“他们俩怎么又凑在一起了?”程嫣心想:“难道真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还是就是那个凌不疑蓄意为之?”
等到程始夫妇领着程少商回来的时候,程嫣的脑袋里都猜想不断,好在程始为程嫣他们解答了疑惑。
“那个凌将军为了救差点儿掉下悬崖的嫋嫋牵动了旧伤,圣上要咱们家回去后登门给凌将军道谢。”
简单的几句话,把当中的来龙去脉、关键点都表达的清清楚楚——嫋嫋去了悬崖边、凌不疑救了她然后受了伤、得登门道谢。
怎么今天都是悬崖,程家今日是和那种地方格外有缘吗?
程嫣眨眨眼,示意程少商和她进行眼神交流。
“你不是去了大雁塔吗?”
少商也眨眨眼。
“怎么到悬崖去了?还被凌不疑给救了?”
可惜没有江湖秘籍里的传音术,程嫣也没有程少商和程少宫才有的那么一点点儿的双生子的默契。
“阿姊,你是今天眼睛不舒服吗?”程少商关切的问。
罢了,不提。
反正这凌不疑绝对是故意的,嫋嫋明明在大雁塔却因为他到了悬崖,偏偏就还被他给救了。对于他说的话嫋嫋也不敢去反驳,定然是他以势压人让嫋嫋不能讲真话。
程嫣敢肯定,凌不疑就是这样一个心机男。
嫋嫋斗得过这样的男人吗?
离开涂高山后,纷繁的雨连着下了两日,雨丝笼罩着整个洛阳,连空气里都全是湿润的气息,让人一张口就直入肺腑。
程嫣在授衣的陪伴下又到了陆家的坟典肆。距离和陆绪约定的时辰还有一柱香的光景,可当她踏上书店后面的小楼的时候就发觉陆绪已经等候在那里了。陆绪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潇潇而下的雨点,他的身后是在炭火上已经煮得冒泡的浆酪,散发出一室香甜。
“陆公子,久候了。”
陆绪转过身,径直坐在炭炉旁边,“程娘子来了?本就是我一时兴起,来的早了些,与女公子你无妨的。请坐,这雨来了,天气骤寒,也到这炭炉边烤烤火吧。”
程嫣坐在了陆绪的对面。
“女公子的书我看过了。”陆绪双手烤着火,身体微微后仰,有些懒洋洋的,散漫的嗓音在这座小楼里格外清晰。
陆绪有着都城最大的书肆,背后是他母家经营的除了官家以外最大的书坊。程嫣在写完和骅县和程小妹有关的你一卷书之后,就抄录了一份送给了陆绪,甚至言明自己可以花些钱自费去出版。
陆绪轻车驾熟地给自己舀了一碗浆酪,“程娘子,你要吗?”他问。
程嫣摇摇头。
浆酪里面的味道太腻,带着浓厚的奶香,尤其是热的浆酪。程嫣不喜爱这种过于齁人的味道,从来都不饮用。
陆绪喝了一口浆酪,长长舒了一口气,“程娘子,你的书我们书坊包了。”
陆绪拿到程嫣送来的书稿后,自己读过一遍后就交给了常年管理书坊的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已然到了知天命之年,年轻时空有才华不被朝廷所用,只有碌碌无为。最后十几年前被刚刚向新帝投诚从陇西入关中的陆家所赏识,就在书坊里做了管事的先生,同时也是陆家的幕僚。
建国不久,各方的势力都蠢蠢欲动,雍王刚刚谋反,有何将军一家的惨案在,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已经一家死绝的程老县令一家。但这样悲壮和忠诚的家族过往,恰恰是最与现在新帝的心理契合的,他需要告诉世人是贼子作乱祸害百姓,来加强自己的正义性。陆家虽然已经娶了大公主回来,但大公主并不受宠,陆家也却缺乏君心,始终是和其他的世家相比隔了一层。出版这样的书,也算是一种博取帝心的手段。
“等会儿便可拟定契约,按五五相分。”陆绪想着既然已经是要用程嫣的作品来换取政治资源,自家得了好处,自然就要让利给原本的作者,绝对不能让人家吃亏。
自树林回来后,程颂被请来的医官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幸而没有伤到筋骨,他只需要好生休息一段时间即可。
随后,程颂就和程始夫妻、万萋萋和王姈父女一起去跪在中军大帐外请罪。
这事儿的动静这般大,想要不惊动文帝都难。
文子端作为最后把人救回来的人,自然进去给帝后和自家母妃简单地汇报了他知道的事情经过。
他走出大帐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跪在空地上请罪的两排人——万将军、曲陵侯夫妇、王将军、一脸不情愿的王姈、忍着腿疼的程颂和一脸关切地望着他的万萋萋,这些都是惊马事件的当事人。文子端眼睛扫过一圈,也未曾瞧见另一位目击证人程嫣。
程嫣在听见万萋萋叫破文子端身份的那一刻,就只有一脸懵逼可以形容。回过神来,想到几次见到文子端他的龙章凤姿的气质和那一种隐隐存在的上位者的不严而喻的威严,也觉得他的身份很是理所应当。
只是讶异,这身份也太高了。
下一秒,她就开始回想自己应当没有什么得罪了这位龙子凤孙。
仔细想过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应该是没有。
萧元漪坚持这种事情参与的人越少越好,让程少宫、程嫣和程姎都呆在自家的营帐里不要出来。
三皇子也算是程颂和万萋萋这次的恩人,见到他远远地走过来,程始就带着萧元漪他们致礼。
“多谢殿下。”
文子端点点头,不予置否,背着手带着青峰走开了。
明明离开大雁塔的时间差不多,他还中途去救了一次人,凌不疑却还没有传出回来的消息,也不知道那个偷听的人被逮到了没有。
文子端一凝视,心想:子晟做事从来心细如发,应当没有大碍。
不过怕就怕百密一疏,今日他与子晟还有舅父在大雁塔的对话涉及国本更迭,万万不可传出只言片语。否则只会在朝堂上掀起血雨腥风,他的所有筹谋也可能付诸东流。
若是找到了那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只有死人才能够保守秘密。
文子端却见有一个小兵从凌不疑的帐篷处匆匆跑来,被青峰伸手拦住,“跑那么快做什么?”
“凌将军旧伤复发了。”
程嫣还没有等到程颂和萋萋阿姊被开释的消息,就被告知自家阿妹回来了,和煞神凌不疑一起回来的。
“他们俩怎么又凑在一起了?”程嫣心想:“难道真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还是就是那个凌不疑蓄意为之?”
等到程始夫妇领着程少商回来的时候,程嫣的脑袋里都猜想不断,好在程始为程嫣他们解答了疑惑。
“那个凌将军为了救差点儿掉下悬崖的嫋嫋牵动了旧伤,圣上要咱们家回去后登门给凌将军道谢。”
简单的几句话,把当中的来龙去脉、关键点都表达的清清楚楚——嫋嫋去了悬崖边、凌不疑救了她然后受了伤、得登门道谢。
怎么今天都是悬崖,程家今日是和那种地方格外有缘吗?
程嫣眨眨眼,示意程少商和她进行眼神交流。
“你不是去了大雁塔吗?”
少商也眨眨眼。
“怎么到悬崖去了?还被凌不疑给救了?”
可惜没有江湖秘籍里的传音术,程嫣也没有程少商和程少宫才有的那么一点点儿的双生子的默契。
“阿姊,你是今天眼睛不舒服吗?”程少商关切的问。
罢了,不提。
反正这凌不疑绝对是故意的,嫋嫋明明在大雁塔却因为他到了悬崖,偏偏就还被他给救了。对于他说的话嫋嫋也不敢去反驳,定然是他以势压人让嫋嫋不能讲真话。
程嫣敢肯定,凌不疑就是这样一个心机男。
嫋嫋斗得过这样的男人吗?
离开涂高山后,纷繁的雨连着下了两日,雨丝笼罩着整个洛阳,连空气里都全是湿润的气息,让人一张口就直入肺腑。
程嫣在授衣的陪伴下又到了陆家的坟典肆。距离和陆绪约定的时辰还有一柱香的光景,可当她踏上书店后面的小楼的时候就发觉陆绪已经等候在那里了。陆绪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潇潇而下的雨点,他的身后是在炭火上已经煮得冒泡的浆酪,散发出一室香甜。
“陆公子,久候了。”
陆绪转过身,径直坐在炭炉旁边,“程娘子来了?本就是我一时兴起,来的早了些,与女公子你无妨的。请坐,这雨来了,天气骤寒,也到这炭炉边烤烤火吧。”
程嫣坐在了陆绪的对面。
“女公子的书我看过了。”陆绪双手烤着火,身体微微后仰,有些懒洋洋的,散漫的嗓音在这座小楼里格外清晰。
陆绪有着都城最大的书肆,背后是他母家经营的除了官家以外最大的书坊。程嫣在写完和骅县和程小妹有关的你一卷书之后,就抄录了一份送给了陆绪,甚至言明自己可以花些钱自费去出版。
陆绪轻车驾熟地给自己舀了一碗浆酪,“程娘子,你要吗?”他问。
程嫣摇摇头。
浆酪里面的味道太腻,带着浓厚的奶香,尤其是热的浆酪。程嫣不喜爱这种过于齁人的味道,从来都不饮用。
陆绪喝了一口浆酪,长长舒了一口气,“程娘子,你的书我们书坊包了。”
陆绪拿到程嫣送来的书稿后,自己读过一遍后就交给了常年管理书坊的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已然到了知天命之年,年轻时空有才华不被朝廷所用,只有碌碌无为。最后十几年前被刚刚向新帝投诚从陇西入关中的陆家所赏识,就在书坊里做了管事的先生,同时也是陆家的幕僚。
建国不久,各方的势力都蠢蠢欲动,雍王刚刚谋反,有何将军一家的惨案在,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已经一家死绝的程老县令一家。但这样悲壮和忠诚的家族过往,恰恰是最与现在新帝的心理契合的,他需要告诉世人是贼子作乱祸害百姓,来加强自己的正义性。陆家虽然已经娶了大公主回来,但大公主并不受宠,陆家也却缺乏君心,始终是和其他的世家相比隔了一层。出版这样的书,也算是一种博取帝心的手段。
“等会儿便可拟定契约,按五五相分。”陆绪想着既然已经是要用程嫣的作品来换取政治资源,自家得了好处,自然就要让利给原本的作者,绝对不能让人家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