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三月,齐燕姜在温暖舒适的闺阁中醒来。她有点不敢置信,以为这是临死前的一片梦。一阵带着青草芬芳的小风从微启的窗缝中溜进来,裹挟着临床小榻上鎏金香炉升起袅袅的冷梅香朝她扑来,带着粉色的软烟罗床帏上挂着她母亲从京郊重元寺求的平安符微微飘动,边上博物架上摆着的父亲以前淘来的小风铃还哗哗作响……
她还迷迷糊糊的,突然她的大丫头望山带着风的走了进来:“哎呀,我的小姐,你怎么还在床上躺着啊!今天是何公子的大日子!小姐赶紧起来吧!”
齐燕姜顿时就不迷糊了:什么何公子的大日子?何行知害的她家被查,望山怎么还提他,难道……她又重活一世了?
齐燕姜按住正要扶她起床的望山的手:望山,今年是哪一年了?
望山似乎有点惊讶,平日里聪明伶俐的大小姐,怎么会问出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小姐,今年是元嘉二十五年啊!
齐燕姜愣住了,她居然重新回到了元嘉二十五年,这一年她刚满十五岁,祖父和她还安好。不过,这一年,可是发生不少事儿了啊。
最重要的是,元嘉二十五年,何行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被钦点为探花郎,并借此机会向齐家提亲,求娶齐燕姜。当然了,何行知得偿所愿,在齐燕姜的祖父齐尚书的点头下,两家定下了婚约。
齐尚书还打趣说何行知这是双喜临门,不仅弱冠之年得以金榜题名,还能与他家宝贝孙女订下婚约。
上一世,披了一副温雅平和、翩翩公子好皮囊的何行知,也是在三元游街时,被看热闹的宛平郡主所看中,发誓要嫁与他。自然,在事后得知何行知与齐燕姜有了婚约,宛平郡主也是肯定不会放过齐燕姜的。
可怜她上一世对何行知痴心不改,没想到何行知一方面与她订下婚约,另外一边却和宛平郡主勾勾搭搭,不仅引得在京中各种被宛平郡主刁难,最后还简接因此亡于宛平之手。
想到这,齐燕姜圆圆的杏仁眼里闪过细碎的寒光,这一世,她要保护好她的祖父,不仅不会让他何行知得偿所愿,还要报仇雪恨。何行知、宛平郡主,魏王,他们一个个,她都不会放过!
齐燕姜望着鎏金香炉直直上升的烟气,心里思忖着:望山既然说今天是何行知的好日子。想必他马上要被钦点为探花郎了,也就是说,提亲的日子也不远了。当务之急,是要向祖父请求暂时不要许下与何行知的婚事,再慢慢谋算。
简单梳洗完毕,齐燕姜往祖父的书房走去。
齐家人口简单,祖父只得齐垣一子,齐垣娶妻衡阳郡公之女鹿氏,两人十年前拜访岳家的路上意外丧生,只留有齐燕姜一女。祖母受不了这个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诺大的尚书府,只有爷孙俩人相依为命。
这些年,齐尚书心疼她自幼失祜,悉心照料她的饮食出行,还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不让她受一丝一毫的轻视和委屈。齐燕姜幼承庭训,也出落的典雅大方,进退有礼,十分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自她十岁起,就开始协助祖父打理尚书府的逐项事务,这几年下来,她已经颇有大家格局,尚书府的很多内务外事都开始由她亲自处理和决定。祖父愈发信重于她。
若是贸然指出何行知有问题,祖父肯定会给她一个爆栗子。但如果她向祖父说暂时不要许下婚约,祖父应当不会为难她。只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借口才行。
说起来,向来以利益至上的临平侯世子夫人,能默许何行知这么执着的求娶于她,抛开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不谈,主要还是看中齐燕姜背后的齐尚书和她的外祖家。齐尚书主掌户部十多年,根基深厚,可以说,整个大周的经济命脉,都握在齐尚书的手里。
齐燕姜的外祖家更有来头。她外祖父一系乃南越王后裔。先帝四处征战时,外祖父为免去治下百姓战乱之苦,主动归顺,先帝大赞其仁义,封为卫国公,仍允其长居祖地,出行规格与从前一致。其长子卫国公世子与当今一同长大,感情深厚,亲如手足一般。长女入宫后封为淑妃,育有一女栎阳公主,也是备受荣宠。次子则任吏部侍郎一职,升任尚书也是指日可待。
有这么一个祖父和舅家,齐燕姜即使父母双亡,也是京中炙手可热的儿媳人选。
因此,齐燕姜决不允许何行知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脚踏两只船,两手好处都想拿?没门!
齐燕姜缓缓走过爬满蔷薇花的连廊和影壁,看着缠绕着廊柱往上攀行的蔷薇枝,突然有了主意。
齐尚书一下朝归家,就看见管家云伯站在大门口等着他。齐尚书心里一咯噔,感觉有点不妙,只是脸上还得装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云伯,这是怎么了,还在门口候着?”
云伯抬眼悄悄地瞅了一下齐尚书的脸色,随即低头道:“大人,小姐在书房等着您呢。”
齐尚书眼角微微跳了跳,每次齐燕姜要做什么他不允许的事情,就会在书房等着,也亏的她从小就能说会道,最后总是半说服半威胁的迫使齐尚书同意。这次估计多半又是这样。
齐尚书一边猜一边慢慢踱步,走到书房门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壮士断腕一样迈步进去,就看见穿着嫩鹅黄色交领襦裙的少女半靠在太师椅上,手里还捧着一本《长物志》读得津津有味。
齐尚书抬起手“咳咳”两声,齐燕姜才目色茫然的从书中抬起头来,似乎还沉浸在书中,等目光触及一旁面无表情的齐尚书,才惊呼一声,把书放在案几上,快步走到齐尚书身边扶住他。
“祖父下朝啦!您快坐着,这是我泡的雪山春芽,您快尝尝,润润嗓子。”齐燕姜殷勤的捧起一杯茶盏端给齐尚书。
齐尚书“哼”了一声,手却不慢的接过茶水:“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齐燕姜这下不依了:“祖父,什么叫我又有什么事情,我心疼祖父上朝辛苦,想给祖父泡个茶怎么了!”
齐尚书斜眼瞅了她一眼:“我还不知道你,你打小就这样,有事才献殷勤。”
齐燕姜眉眼弯弯的望向齐尚书:“祖父既然都猜出来啦,那我就直说啦!祖父,科考榜单已出,何行知公子想必榜上有名,他……”
话还没说完,齐尚书便看向齐燕姜:“怎么了,等不及他来提亲了?你的心思祖父都懂,但是你一个女儿家家的,也要含蓄一点,怎么先提起这事儿呢。”
齐燕姜赶紧打断:“祖父,不是的,我是说,如果何公子来提亲,您先不要答应!”
齐尚书听到这,喝茶的手一顿,抬眼看了一眼齐燕姜:“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吗?”
齐燕姜笑着挽着祖父的手解释道:“祖父,我是想到啊,此回科考,舅舅是主考官。何公子月下折桂,若是直接来提亲,固然是喜事。可是,知道的人说我俩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回报我舅舅的提携之恩呢。这对舅舅、对何公子的官声都不大好吧?反正我与何公子自小相识,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儿。”
说完这一番话,齐燕姜便低下头去,等着祖父的回应,
齐尚书沉吟不语,看着乖巧在站在一旁的孙女,他叹了叹气:“姜儿,你可知,何行知本就一表人才,如今更高中探花,京中想要榜下捉婿的人可不少,何家如今也心思活络的很。我此番若是拒绝了他,那下回他什么时候来,祖父就不敢保准了。”
齐燕姜朝着祖父微微一笑:“祖父,若是这点时机都等不了,那这夫婿,不要也罢。”
齐尚书摇了摇头:“罢了罢了,你心思已决,我也不好干涉,若他上门提亲,我先替你回了他,但是,你跟他往后的日子,姜儿要考虑清楚了。”
齐燕姜用脸贴了贴祖父的胳膊以示感谢,内心却冷冷地想道:我跟他,没有什么往后的日子了。
三日后,身着浅绿色团草纹圆领长袍,仅带着一贴身仆人的何行知上门拜访齐尚书。
齐燕姜听到门房那边的消息,心里冷冷的嗤笑一声,随即吩咐下人将何行知引到祖父的书房。
半响后,何行知面色不虞的从齐尚书的书房离开。他在前庭站了半响,又向下人询问大小姐是否在家,他想与齐燕姜打个招呼后再离开。
齐燕姜得知后,深思片刻,决定请他到前院小花园一叙。
何行知正坐在小花园中平凳上,看见从后院带着大量仆从迤逦而来的齐燕姜,急忙站了起来,快步迎了上去:“姜儿,我等你许久了。你近来可好?”
不等齐燕姜回答,他又深情款款的看着齐燕姜:“我已经高中探花,终于有资格来尚书府提亲,只是,尚书大人他……”
齐燕姜微微一笑,打断他道:“行知哥哥,想必祖父已经和你申明缘由了。你我不必客气,我总会一直等着你的。”
何行知连忙走上前来,趁机握住齐燕姜的手:“姜儿,你也知道我的心意,你放心,再过几月,我定会让尚书大人答应我俩的事情。”
齐燕姜却借着安抚鬓角掉下来的碎发抽出手,装出欣喜的样子,随即又假装吃醋道:“行知哥哥,我当然懂。只不过行知哥哥这么优秀,我怕被人抢了去。”
何行知只是宠溺一笑:“姜儿,我心里只有你,旁的人我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齐燕姜眼底闪过厌恶,面上仍旧笑吟吟:“是吗,我怎么听说三元游街那日,宛平郡主可是拦下你的坐骑了呢。”
何行知脸色一僵,随即举起手立马表忠心:“姜儿,你误会了,那日情况特殊,只是宛平郡主贵为郡主,我不好让场面太难看。”
据齐燕姜派出去的侍卫汇报,三元游街那日,游行队伍行至朱雀大街与通化坊的交汇处时,坐在坊内高台上的宛平郡主看到游行队伍中穿着红袍的何行知,春日少年郎的意气风发,不由的深深印入宛平郡主的心,她的身子不由自主的直了,她拿起一柄猫扑牡丹的团扇,虚虚的朝着他一点,吩咐了一句随从。
随从捧着一个绣着紫薇花的帕子下楼,拦下了正四处挥手示意的何行知,大声告知这是宛平郡主的赏赐,何行知听完微微一笑,伸手接过帕子,并向高台上的宛平郡主拱了拱手以作谢恩。
齐燕姜搓了搓落在圆桌上的迎春花瓣,心里思忖着:那么多人看着,当然不能有什么,看何行知这个反应,好像此前与宛平郡主并无来往。思及此,她朝着何行知笑笑:“好啦,行知哥哥,我打趣你呢,你紧张什么。罢了,还有几个月,我有什么不能等的。”
何行知这才松了口气,向齐燕姜告辞回府。
齐燕姜让望山代她送何行知出门后,拿出手帕狠狠地擦了擦手,靠在软榻上轻轻按着鬓角思索。看来,这个时候何行知还没有和魏王党勾结上,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勾结上,不过,应该也快了。
这次齐府拒婚,得知消息的宛平郡主肯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她向来这样,看中什么,就会不择手段的要得到它。
要是临平侯府知道宛平郡主看上了何行知,想必也应该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临平侯府的那位世子夫人是什么样的性子,她可最清楚不过了。
但是魏王府是什么态度,就不好说了。
要是老临平侯还在,或者现在的临平侯郑克没有把兵权上交,那魏王府肯定是愿意的。现在嘛,魏王和王妃肯定看不上已有落魄之象的临平侯府,至少,宛平的婚事要能够给魏王府带来足够多的利益。一个小小的探花,还不足以带来足够多的利益。
“那我就推你们一把好了,免得我棒打鸳鸯,坏了你们上一世的情谊”,齐燕姜轻轻摸了摸博山炉的顶盖,唤来一名侍卫,吩咐他按计划行事。
她还迷迷糊糊的,突然她的大丫头望山带着风的走了进来:“哎呀,我的小姐,你怎么还在床上躺着啊!今天是何公子的大日子!小姐赶紧起来吧!”
齐燕姜顿时就不迷糊了:什么何公子的大日子?何行知害的她家被查,望山怎么还提他,难道……她又重活一世了?
齐燕姜按住正要扶她起床的望山的手:望山,今年是哪一年了?
望山似乎有点惊讶,平日里聪明伶俐的大小姐,怎么会问出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小姐,今年是元嘉二十五年啊!
齐燕姜愣住了,她居然重新回到了元嘉二十五年,这一年她刚满十五岁,祖父和她还安好。不过,这一年,可是发生不少事儿了啊。
最重要的是,元嘉二十五年,何行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被钦点为探花郎,并借此机会向齐家提亲,求娶齐燕姜。当然了,何行知得偿所愿,在齐燕姜的祖父齐尚书的点头下,两家定下了婚约。
齐尚书还打趣说何行知这是双喜临门,不仅弱冠之年得以金榜题名,还能与他家宝贝孙女订下婚约。
上一世,披了一副温雅平和、翩翩公子好皮囊的何行知,也是在三元游街时,被看热闹的宛平郡主所看中,发誓要嫁与他。自然,在事后得知何行知与齐燕姜有了婚约,宛平郡主也是肯定不会放过齐燕姜的。
可怜她上一世对何行知痴心不改,没想到何行知一方面与她订下婚约,另外一边却和宛平郡主勾勾搭搭,不仅引得在京中各种被宛平郡主刁难,最后还简接因此亡于宛平之手。
想到这,齐燕姜圆圆的杏仁眼里闪过细碎的寒光,这一世,她要保护好她的祖父,不仅不会让他何行知得偿所愿,还要报仇雪恨。何行知、宛平郡主,魏王,他们一个个,她都不会放过!
齐燕姜望着鎏金香炉直直上升的烟气,心里思忖着:望山既然说今天是何行知的好日子。想必他马上要被钦点为探花郎了,也就是说,提亲的日子也不远了。当务之急,是要向祖父请求暂时不要许下与何行知的婚事,再慢慢谋算。
简单梳洗完毕,齐燕姜往祖父的书房走去。
齐家人口简单,祖父只得齐垣一子,齐垣娶妻衡阳郡公之女鹿氏,两人十年前拜访岳家的路上意外丧生,只留有齐燕姜一女。祖母受不了这个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诺大的尚书府,只有爷孙俩人相依为命。
这些年,齐尚书心疼她自幼失祜,悉心照料她的饮食出行,还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不让她受一丝一毫的轻视和委屈。齐燕姜幼承庭训,也出落的典雅大方,进退有礼,十分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自她十岁起,就开始协助祖父打理尚书府的逐项事务,这几年下来,她已经颇有大家格局,尚书府的很多内务外事都开始由她亲自处理和决定。祖父愈发信重于她。
若是贸然指出何行知有问题,祖父肯定会给她一个爆栗子。但如果她向祖父说暂时不要许下婚约,祖父应当不会为难她。只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借口才行。
说起来,向来以利益至上的临平侯世子夫人,能默许何行知这么执着的求娶于她,抛开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不谈,主要还是看中齐燕姜背后的齐尚书和她的外祖家。齐尚书主掌户部十多年,根基深厚,可以说,整个大周的经济命脉,都握在齐尚书的手里。
齐燕姜的外祖家更有来头。她外祖父一系乃南越王后裔。先帝四处征战时,外祖父为免去治下百姓战乱之苦,主动归顺,先帝大赞其仁义,封为卫国公,仍允其长居祖地,出行规格与从前一致。其长子卫国公世子与当今一同长大,感情深厚,亲如手足一般。长女入宫后封为淑妃,育有一女栎阳公主,也是备受荣宠。次子则任吏部侍郎一职,升任尚书也是指日可待。
有这么一个祖父和舅家,齐燕姜即使父母双亡,也是京中炙手可热的儿媳人选。
因此,齐燕姜决不允许何行知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脚踏两只船,两手好处都想拿?没门!
齐燕姜缓缓走过爬满蔷薇花的连廊和影壁,看着缠绕着廊柱往上攀行的蔷薇枝,突然有了主意。
齐尚书一下朝归家,就看见管家云伯站在大门口等着他。齐尚书心里一咯噔,感觉有点不妙,只是脸上还得装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云伯,这是怎么了,还在门口候着?”
云伯抬眼悄悄地瞅了一下齐尚书的脸色,随即低头道:“大人,小姐在书房等着您呢。”
齐尚书眼角微微跳了跳,每次齐燕姜要做什么他不允许的事情,就会在书房等着,也亏的她从小就能说会道,最后总是半说服半威胁的迫使齐尚书同意。这次估计多半又是这样。
齐尚书一边猜一边慢慢踱步,走到书房门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壮士断腕一样迈步进去,就看见穿着嫩鹅黄色交领襦裙的少女半靠在太师椅上,手里还捧着一本《长物志》读得津津有味。
齐尚书抬起手“咳咳”两声,齐燕姜才目色茫然的从书中抬起头来,似乎还沉浸在书中,等目光触及一旁面无表情的齐尚书,才惊呼一声,把书放在案几上,快步走到齐尚书身边扶住他。
“祖父下朝啦!您快坐着,这是我泡的雪山春芽,您快尝尝,润润嗓子。”齐燕姜殷勤的捧起一杯茶盏端给齐尚书。
齐尚书“哼”了一声,手却不慢的接过茶水:“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齐燕姜这下不依了:“祖父,什么叫我又有什么事情,我心疼祖父上朝辛苦,想给祖父泡个茶怎么了!”
齐尚书斜眼瞅了她一眼:“我还不知道你,你打小就这样,有事才献殷勤。”
齐燕姜眉眼弯弯的望向齐尚书:“祖父既然都猜出来啦,那我就直说啦!祖父,科考榜单已出,何行知公子想必榜上有名,他……”
话还没说完,齐尚书便看向齐燕姜:“怎么了,等不及他来提亲了?你的心思祖父都懂,但是你一个女儿家家的,也要含蓄一点,怎么先提起这事儿呢。”
齐燕姜赶紧打断:“祖父,不是的,我是说,如果何公子来提亲,您先不要答应!”
齐尚书听到这,喝茶的手一顿,抬眼看了一眼齐燕姜:“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吗?”
齐燕姜笑着挽着祖父的手解释道:“祖父,我是想到啊,此回科考,舅舅是主考官。何公子月下折桂,若是直接来提亲,固然是喜事。可是,知道的人说我俩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回报我舅舅的提携之恩呢。这对舅舅、对何公子的官声都不大好吧?反正我与何公子自小相识,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儿。”
说完这一番话,齐燕姜便低下头去,等着祖父的回应,
齐尚书沉吟不语,看着乖巧在站在一旁的孙女,他叹了叹气:“姜儿,你可知,何行知本就一表人才,如今更高中探花,京中想要榜下捉婿的人可不少,何家如今也心思活络的很。我此番若是拒绝了他,那下回他什么时候来,祖父就不敢保准了。”
齐燕姜朝着祖父微微一笑:“祖父,若是这点时机都等不了,那这夫婿,不要也罢。”
齐尚书摇了摇头:“罢了罢了,你心思已决,我也不好干涉,若他上门提亲,我先替你回了他,但是,你跟他往后的日子,姜儿要考虑清楚了。”
齐燕姜用脸贴了贴祖父的胳膊以示感谢,内心却冷冷地想道:我跟他,没有什么往后的日子了。
三日后,身着浅绿色团草纹圆领长袍,仅带着一贴身仆人的何行知上门拜访齐尚书。
齐燕姜听到门房那边的消息,心里冷冷的嗤笑一声,随即吩咐下人将何行知引到祖父的书房。
半响后,何行知面色不虞的从齐尚书的书房离开。他在前庭站了半响,又向下人询问大小姐是否在家,他想与齐燕姜打个招呼后再离开。
齐燕姜得知后,深思片刻,决定请他到前院小花园一叙。
何行知正坐在小花园中平凳上,看见从后院带着大量仆从迤逦而来的齐燕姜,急忙站了起来,快步迎了上去:“姜儿,我等你许久了。你近来可好?”
不等齐燕姜回答,他又深情款款的看着齐燕姜:“我已经高中探花,终于有资格来尚书府提亲,只是,尚书大人他……”
齐燕姜微微一笑,打断他道:“行知哥哥,想必祖父已经和你申明缘由了。你我不必客气,我总会一直等着你的。”
何行知连忙走上前来,趁机握住齐燕姜的手:“姜儿,你也知道我的心意,你放心,再过几月,我定会让尚书大人答应我俩的事情。”
齐燕姜却借着安抚鬓角掉下来的碎发抽出手,装出欣喜的样子,随即又假装吃醋道:“行知哥哥,我当然懂。只不过行知哥哥这么优秀,我怕被人抢了去。”
何行知只是宠溺一笑:“姜儿,我心里只有你,旁的人我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齐燕姜眼底闪过厌恶,面上仍旧笑吟吟:“是吗,我怎么听说三元游街那日,宛平郡主可是拦下你的坐骑了呢。”
何行知脸色一僵,随即举起手立马表忠心:“姜儿,你误会了,那日情况特殊,只是宛平郡主贵为郡主,我不好让场面太难看。”
据齐燕姜派出去的侍卫汇报,三元游街那日,游行队伍行至朱雀大街与通化坊的交汇处时,坐在坊内高台上的宛平郡主看到游行队伍中穿着红袍的何行知,春日少年郎的意气风发,不由的深深印入宛平郡主的心,她的身子不由自主的直了,她拿起一柄猫扑牡丹的团扇,虚虚的朝着他一点,吩咐了一句随从。
随从捧着一个绣着紫薇花的帕子下楼,拦下了正四处挥手示意的何行知,大声告知这是宛平郡主的赏赐,何行知听完微微一笑,伸手接过帕子,并向高台上的宛平郡主拱了拱手以作谢恩。
齐燕姜搓了搓落在圆桌上的迎春花瓣,心里思忖着:那么多人看着,当然不能有什么,看何行知这个反应,好像此前与宛平郡主并无来往。思及此,她朝着何行知笑笑:“好啦,行知哥哥,我打趣你呢,你紧张什么。罢了,还有几个月,我有什么不能等的。”
何行知这才松了口气,向齐燕姜告辞回府。
齐燕姜让望山代她送何行知出门后,拿出手帕狠狠地擦了擦手,靠在软榻上轻轻按着鬓角思索。看来,这个时候何行知还没有和魏王党勾结上,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勾结上,不过,应该也快了。
这次齐府拒婚,得知消息的宛平郡主肯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她向来这样,看中什么,就会不择手段的要得到它。
要是临平侯府知道宛平郡主看上了何行知,想必也应该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临平侯府的那位世子夫人是什么样的性子,她可最清楚不过了。
但是魏王府是什么态度,就不好说了。
要是老临平侯还在,或者现在的临平侯郑克没有把兵权上交,那魏王府肯定是愿意的。现在嘛,魏王和王妃肯定看不上已有落魄之象的临平侯府,至少,宛平的婚事要能够给魏王府带来足够多的利益。一个小小的探花,还不足以带来足够多的利益。
“那我就推你们一把好了,免得我棒打鸳鸯,坏了你们上一世的情谊”,齐燕姜轻轻摸了摸博山炉的顶盖,唤来一名侍卫,吩咐他按计划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