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娘与宋鹤互换一个眼神,宋鹤蹲下身子,从李青宛怀中接过无知无觉的受伤郎君,秦三娘则是在李青宛发蒙的神情中伸手搭上了她的脉。
“三娘,我无事……”李青宛摇头,一低头看见自己胸前洇湿衣袍的血迹,解释道:“这不是我的血,是那位郎君的……”
秦三娘反复看过,确认李青宛确实无事,脉搏跳动有力,没忍住责怪道:“你真的是要吓死我了。”
这位小祖宗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与夫君都要赔命。
在李青宛的殷切恳求下,秦三娘开始为眼前这个受伤的郎君诊脉。
良久。
秦三娘点点头,让李青宛放心。
郎君性命无虞,只是失血过多,一时晕过去了。
副将赵宣陪站在一旁,见状遣散所有围观的兵卒,点出两三个士兵,吩咐人将这受伤的郎君抬到营帐中去。
李青宛站起身来,抬脚想跟上,胳膊被秦三娘拉住,“十六郎先去换身衣裳。”低头一看,一身血污,纵使衣袍颜色深,也是能清晰看出有两层颜色。
看李青宛还有顾及,秦三娘补充一句,“十六郎不懂医术,跟着去也没什么用,我替你去看看,十六郎回营帐中换身衣服再来。”
李青宛觉得有理,转头看松鹤与赵宣,后者当即会意,点了名兵卒领着李青宛去休息的营帐。
宋鹤目送李青宛离开,直到人影消失在视线中,转过头看着赵宣,“赵副将,此事是否该给本将军一个交代啊?”
赵宣顿觉头大,引着宋鹤去主将大营详细沟通,钱明几人也一并跟上。
方才意欲取李青宛性命的几人,此时大气不敢出,一声不吭跟在赵宣身后。
此时同州营主将石峰不在,赵宣便是同州营官职最大的,钱明几人不是傻子。身为二把手的赵宣都要对刚刚好管闲事的小郎君恭敬有加,他们虽不知这“十六郎”是什么来头,但也知自己惹上大麻烦了。
甫一进营帐,钱明就扑跪在地上,将方才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宋鹤不信,寻了两个方才围观的兵卒,让人把比斗场发生的事情重述一遍。
那被叫进营帐中的兵卒,瞅见宋鹤坐在主位,不敢撒谎跪倒在地,将钱明是如何手持铁锤对付并无武器的齐钰、又是如何在落败以后以多欺少的。
越听,赵宣心里头越是慌张,抹去额头上的冷汗,冷眼扫向瑟缩在一旁的钱明。
眼看着宋鹤的面色越来越难看,赵宣喊停士兵,脸上堆笑对宋鹤说道:“宋将军,您看那位小郎君也没有受伤,此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宋鹤略一皱眉,并不接话。
这时。
营帐门帘从外头掀起来,换了一身衣服的李青宛走进营帐。
赵宣起身迎接,关怀两句,复又好奇李青宛身份。
端坐在主位,一直没开口的宋鹤解释道:“这位乃是李举将军第十六子,李青宛是也。”
女儿家的姓名向来是不对外男说的,之前为李青宛招选郎君,都督也从未将她的真名示众。李青宛此番与宋鹤往来各州调配粮草,为了方便作男装打扮,北都府上下皆知都督李源只有一个女儿,故而她一直冒认四品将军李举第十六个儿子。反正李举儿子多的,连李举自己都记不清,更遑论外人。
赵宣作了一揖,凑到李青宛身旁,讨好道:“小郎君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实乃勇士也。”
夸了李青宛一句,李青宛却毫无回应,赵宣再接再厉,“齐钰郎君神勇无敌,我同州营……”
“齐钰?”李青宛回过神来,指着外头诧异问道,“你说方才那郎君是叫齐钰吗?”
赵宣忙点头,“那郎君前几日叫阵的时候,报的就是这个名字。”
李青宛愣住。
齐钰?怎么叫这个名字?不是萧绪吗?
小瞎子留给她的长生玉牌上刻的姓名分明是萧绪。
被打了个岔,赵宣顿了顿,看李青宛呆愣愣的,似乎不是很聪慧的样子,心中不免悲叹,他该如何说服这个小傻子不追究此事呢?
哎,人要是不傻,也不会不要命似地插手齐钰与钱明的比斗,钱明那百斤重的铁锤抡起来,赵宣都怕。
“齐钰郎君如此神勇,钱明他们几人也不过是想向他讨教一番,并非有意针对。更遑论,方才那位医娘也说了,齐郎君只是失血过多晕过去了,并无大碍。不知这位小郎君可否网开一面,放过钱明?”
钱明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往小了说,军营之中比斗常有,见血了的也不少见,说起来顶多是一个过失、下手没轻重的罪名,都不用上大将军面前,赵宣就能裁决了。
可齐钰事小,眼前这个傻子似的小郎君事大啊。
李青宛是李举十六子,此身份虽算不得什么,但毕竟来自北都府。邺朝建国不足百年,分州县两级治理,共有二百州、三千县。这些年,不论是开国功臣还是各地藩王都不省心,朝廷管不过来,于是特置北都府一城,统管北方十四上州、二十中州、十九下州。
随着这几年北都府成功镇压各地藩王一次又一次的谋反,权势日渐扩大,地位日益提高,北方五十三州早就是一副只知北都府李氏,而不知皇帝国姓的姿态。
同州是北都府代管的下州之一,某种意义上,同州奉北都府为主,而不是奉东都皇室为主。李青宛随宋鹤来运送粮草,“京官”加“使官”的双重身份,她若是追究,这件事情当真难办。
赵宣劝了又劝,李青宛都只是闭口不言,眼眸低垂,不知在想什么。
宋鹤皱了皱眉。
他看着李青宛长大,很清楚李青宛爱凑热闹,但不是什么拎不清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她会不管不顾地插手,那就是其中有什么俊俏之人。
比如当年救下阿满、救下思仪。
李青宛这个彻头彻尾看颜色下菜碟的人,只有遇上俊俏的郎君、貌美的女郎,才会走不动道,做个“好心人”。
宋鹤本想让李青宛开口要了齐钰,可见她一直不说话,接过话头,“放过钱明?赵将军,我观这位钱壮士身形魁梧,还以为他心思淳朴是个良善之人,没想到不仅私用兵器还以多欺少?甚至在十六郎出手之后,还想取齐钰与十六郎两人的性命?”
今日李青宛为美色而行事,难得站在了正确一方。
宋鹤自然是要大加助势。
更遑论,方才他若是晚到一步,李青宛就要死在钱明的铁锤之下!
钱明身为同州营九品壮士,领百人队伍,如此德行,若是不加以严惩,早晚要酿成大祸!
赵宣忙说不敢,钱明也很有眼色直接跪地磕头,“钱某乃是一时气愤,还请将军念在我……”
“一时气愤就可随意取人性命?”
钱明不开口求饶还好,一开口直接点燃了宋鹤,“那齐钰已经是强弩之末,如何能受得住你这一锤子?还有我们家十六郎,手无缚鸡之力,这细胳膊细腿的,你这一锤子下去,她还有命吗?”
“钱将军一句轻飘飘的‘一时上头’就想遮掩过去了吗?若是本将军晚来一步,我们家十六郎可就真死在你手里啊,钱将军!”
赵宣听宋鹤一口一个“我们家十六郎”,十分头大,这宋鹤没个一儿半女的,怎么对这李举将军的十六子如此关切,莫非是将人当做了儿子?
思及此,赵宣缓缓站直身形,“不知宋将军想如何处置钱明?”
宋鹤顿了顿,开口说道:“《大邺律·刑律》载明,伤而未死,主犯处绞刑,从犯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绞刑?
流放三千里?
宋鹤此话一出,引起一片哗然。
钱明与一齐动手的三人,闻言呆愣在原地,连磕头求饶都忘了。
“赵将军觉得如何?”
“这……”赵宣张了张口,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宋鹤说的是《大邺律》,依法判刑,有理有据,挑不出一点儿错处。可,这钱明毕竟是……
“宋将军好大的威风啊。”一道细长而尖锐的男声在营帐外头响起。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李青宛眉头微蹙,寻声望向营帐门帘。
就见一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穿银色盔甲,手持重剑,从外头进来。
李青宛所不喜的声音,落在钱明几人耳中犹如天籁一般。
跪在地上的钱明连滚带爬扑到那人脚边,哭喊道:“将军救我……”
那人将扑到脚边的钱明一脚踢开,骂了一句:“说什么强龙不压地头蛇,非要自不量力去打齐钰,瞧瞧你现在这副狗样子。”
李青宛眼睛眯了眯,端详起来人相貌。
眼前这位“孙将军”身躯凛凛、威风堂堂,眉眼间是压不住的少年青涩,一双眼眸如寒星,两弯眉黑如碳墨。
她的眼神与孙将军打量她的视线在空中交汇,孙将军眼睛目露不屑,将李青宛上下打量一番,视线落在宋鹤身上,“宋将军好久不见。”
李青宛眉头轻蹙。
好久不见?认识宋鹤?
姓孙的将军……
北都府所有将士身穿的铠甲都是依照身份官职规定的,来人身穿银色盔甲,应当是七品的品级,可李青宛之前从未听宋鹤提及他在同州营还认识这样一位将军。
主座上的宋鹤站起身,捏了捏微微发颤的手,上前两步挡在李青宛身前,拦住来人打量李青宛的视线,冷哼一声:“孙寅!本将军竟不知,你到了这同州营。”
听见来人姓名,李青宛心头一跳,眼中却是忍不住的好奇,站在宋鹤身后张望着。
孙寅大笑一声,自顾自寻了张椅子坐下,抬起双脚,摆在面前的桌案上,浑不在意地开口:“宋将军还记得小子,当真是折煞我了。”
赵宣瞧着营帐中突然剑拔弩张的气氛,踌躇走近孙寅,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介绍了宋鹤与李青宛的身份,低声警告孙寅,不准在此处犯浑。
赵宣虽是同州营二把手,但前几年蒲州王安分,同州营无仗可打,石峰便安排他去管理军务后勤一事。两个月前突然开战,赵宣一直管理着军务后勤的事情。这两个月与蒲州交战起来,他一时没能从庶务中脱身,没能去得了前线,将士对赵宣阳奉阴违的次数越来越多。
尤其是孙寅,仗着自己在前线立功几次,向来是不把赵宣放在眼里的。
李青宛好奇的目光被孙寅捕捉,他上下打量李青宛两眼,眼中兴趣浓厚却没怀疑李青宛这李举第十六个儿子的身份。
只是瞧着宋鹤护小鸡崽一样的动作,忍不住嗤笑一声:“宋将军这是做什么,担心小子报复这位小郎君吗?哈哈哈。”
李青宛缩回脖子,不敢再看。
今日是她头一回见孙寅,果然与宋鹤、阿满几人描述得一样,是个性子乖张、举止荒唐的混球。
“三娘,我无事……”李青宛摇头,一低头看见自己胸前洇湿衣袍的血迹,解释道:“这不是我的血,是那位郎君的……”
秦三娘反复看过,确认李青宛确实无事,脉搏跳动有力,没忍住责怪道:“你真的是要吓死我了。”
这位小祖宗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与夫君都要赔命。
在李青宛的殷切恳求下,秦三娘开始为眼前这个受伤的郎君诊脉。
良久。
秦三娘点点头,让李青宛放心。
郎君性命无虞,只是失血过多,一时晕过去了。
副将赵宣陪站在一旁,见状遣散所有围观的兵卒,点出两三个士兵,吩咐人将这受伤的郎君抬到营帐中去。
李青宛站起身来,抬脚想跟上,胳膊被秦三娘拉住,“十六郎先去换身衣裳。”低头一看,一身血污,纵使衣袍颜色深,也是能清晰看出有两层颜色。
看李青宛还有顾及,秦三娘补充一句,“十六郎不懂医术,跟着去也没什么用,我替你去看看,十六郎回营帐中换身衣服再来。”
李青宛觉得有理,转头看松鹤与赵宣,后者当即会意,点了名兵卒领着李青宛去休息的营帐。
宋鹤目送李青宛离开,直到人影消失在视线中,转过头看着赵宣,“赵副将,此事是否该给本将军一个交代啊?”
赵宣顿觉头大,引着宋鹤去主将大营详细沟通,钱明几人也一并跟上。
方才意欲取李青宛性命的几人,此时大气不敢出,一声不吭跟在赵宣身后。
此时同州营主将石峰不在,赵宣便是同州营官职最大的,钱明几人不是傻子。身为二把手的赵宣都要对刚刚好管闲事的小郎君恭敬有加,他们虽不知这“十六郎”是什么来头,但也知自己惹上大麻烦了。
甫一进营帐,钱明就扑跪在地上,将方才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宋鹤不信,寻了两个方才围观的兵卒,让人把比斗场发生的事情重述一遍。
那被叫进营帐中的兵卒,瞅见宋鹤坐在主位,不敢撒谎跪倒在地,将钱明是如何手持铁锤对付并无武器的齐钰、又是如何在落败以后以多欺少的。
越听,赵宣心里头越是慌张,抹去额头上的冷汗,冷眼扫向瑟缩在一旁的钱明。
眼看着宋鹤的面色越来越难看,赵宣喊停士兵,脸上堆笑对宋鹤说道:“宋将军,您看那位小郎君也没有受伤,此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宋鹤略一皱眉,并不接话。
这时。
营帐门帘从外头掀起来,换了一身衣服的李青宛走进营帐。
赵宣起身迎接,关怀两句,复又好奇李青宛身份。
端坐在主位,一直没开口的宋鹤解释道:“这位乃是李举将军第十六子,李青宛是也。”
女儿家的姓名向来是不对外男说的,之前为李青宛招选郎君,都督也从未将她的真名示众。李青宛此番与宋鹤往来各州调配粮草,为了方便作男装打扮,北都府上下皆知都督李源只有一个女儿,故而她一直冒认四品将军李举第十六个儿子。反正李举儿子多的,连李举自己都记不清,更遑论外人。
赵宣作了一揖,凑到李青宛身旁,讨好道:“小郎君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实乃勇士也。”
夸了李青宛一句,李青宛却毫无回应,赵宣再接再厉,“齐钰郎君神勇无敌,我同州营……”
“齐钰?”李青宛回过神来,指着外头诧异问道,“你说方才那郎君是叫齐钰吗?”
赵宣忙点头,“那郎君前几日叫阵的时候,报的就是这个名字。”
李青宛愣住。
齐钰?怎么叫这个名字?不是萧绪吗?
小瞎子留给她的长生玉牌上刻的姓名分明是萧绪。
被打了个岔,赵宣顿了顿,看李青宛呆愣愣的,似乎不是很聪慧的样子,心中不免悲叹,他该如何说服这个小傻子不追究此事呢?
哎,人要是不傻,也不会不要命似地插手齐钰与钱明的比斗,钱明那百斤重的铁锤抡起来,赵宣都怕。
“齐钰郎君如此神勇,钱明他们几人也不过是想向他讨教一番,并非有意针对。更遑论,方才那位医娘也说了,齐郎君只是失血过多晕过去了,并无大碍。不知这位小郎君可否网开一面,放过钱明?”
钱明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往小了说,军营之中比斗常有,见血了的也不少见,说起来顶多是一个过失、下手没轻重的罪名,都不用上大将军面前,赵宣就能裁决了。
可齐钰事小,眼前这个傻子似的小郎君事大啊。
李青宛是李举十六子,此身份虽算不得什么,但毕竟来自北都府。邺朝建国不足百年,分州县两级治理,共有二百州、三千县。这些年,不论是开国功臣还是各地藩王都不省心,朝廷管不过来,于是特置北都府一城,统管北方十四上州、二十中州、十九下州。
随着这几年北都府成功镇压各地藩王一次又一次的谋反,权势日渐扩大,地位日益提高,北方五十三州早就是一副只知北都府李氏,而不知皇帝国姓的姿态。
同州是北都府代管的下州之一,某种意义上,同州奉北都府为主,而不是奉东都皇室为主。李青宛随宋鹤来运送粮草,“京官”加“使官”的双重身份,她若是追究,这件事情当真难办。
赵宣劝了又劝,李青宛都只是闭口不言,眼眸低垂,不知在想什么。
宋鹤皱了皱眉。
他看着李青宛长大,很清楚李青宛爱凑热闹,但不是什么拎不清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她会不管不顾地插手,那就是其中有什么俊俏之人。
比如当年救下阿满、救下思仪。
李青宛这个彻头彻尾看颜色下菜碟的人,只有遇上俊俏的郎君、貌美的女郎,才会走不动道,做个“好心人”。
宋鹤本想让李青宛开口要了齐钰,可见她一直不说话,接过话头,“放过钱明?赵将军,我观这位钱壮士身形魁梧,还以为他心思淳朴是个良善之人,没想到不仅私用兵器还以多欺少?甚至在十六郎出手之后,还想取齐钰与十六郎两人的性命?”
今日李青宛为美色而行事,难得站在了正确一方。
宋鹤自然是要大加助势。
更遑论,方才他若是晚到一步,李青宛就要死在钱明的铁锤之下!
钱明身为同州营九品壮士,领百人队伍,如此德行,若是不加以严惩,早晚要酿成大祸!
赵宣忙说不敢,钱明也很有眼色直接跪地磕头,“钱某乃是一时气愤,还请将军念在我……”
“一时气愤就可随意取人性命?”
钱明不开口求饶还好,一开口直接点燃了宋鹤,“那齐钰已经是强弩之末,如何能受得住你这一锤子?还有我们家十六郎,手无缚鸡之力,这细胳膊细腿的,你这一锤子下去,她还有命吗?”
“钱将军一句轻飘飘的‘一时上头’就想遮掩过去了吗?若是本将军晚来一步,我们家十六郎可就真死在你手里啊,钱将军!”
赵宣听宋鹤一口一个“我们家十六郎”,十分头大,这宋鹤没个一儿半女的,怎么对这李举将军的十六子如此关切,莫非是将人当做了儿子?
思及此,赵宣缓缓站直身形,“不知宋将军想如何处置钱明?”
宋鹤顿了顿,开口说道:“《大邺律·刑律》载明,伤而未死,主犯处绞刑,从犯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绞刑?
流放三千里?
宋鹤此话一出,引起一片哗然。
钱明与一齐动手的三人,闻言呆愣在原地,连磕头求饶都忘了。
“赵将军觉得如何?”
“这……”赵宣张了张口,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宋鹤说的是《大邺律》,依法判刑,有理有据,挑不出一点儿错处。可,这钱明毕竟是……
“宋将军好大的威风啊。”一道细长而尖锐的男声在营帐外头响起。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李青宛眉头微蹙,寻声望向营帐门帘。
就见一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穿银色盔甲,手持重剑,从外头进来。
李青宛所不喜的声音,落在钱明几人耳中犹如天籁一般。
跪在地上的钱明连滚带爬扑到那人脚边,哭喊道:“将军救我……”
那人将扑到脚边的钱明一脚踢开,骂了一句:“说什么强龙不压地头蛇,非要自不量力去打齐钰,瞧瞧你现在这副狗样子。”
李青宛眼睛眯了眯,端详起来人相貌。
眼前这位“孙将军”身躯凛凛、威风堂堂,眉眼间是压不住的少年青涩,一双眼眸如寒星,两弯眉黑如碳墨。
她的眼神与孙将军打量她的视线在空中交汇,孙将军眼睛目露不屑,将李青宛上下打量一番,视线落在宋鹤身上,“宋将军好久不见。”
李青宛眉头轻蹙。
好久不见?认识宋鹤?
姓孙的将军……
北都府所有将士身穿的铠甲都是依照身份官职规定的,来人身穿银色盔甲,应当是七品的品级,可李青宛之前从未听宋鹤提及他在同州营还认识这样一位将军。
主座上的宋鹤站起身,捏了捏微微发颤的手,上前两步挡在李青宛身前,拦住来人打量李青宛的视线,冷哼一声:“孙寅!本将军竟不知,你到了这同州营。”
听见来人姓名,李青宛心头一跳,眼中却是忍不住的好奇,站在宋鹤身后张望着。
孙寅大笑一声,自顾自寻了张椅子坐下,抬起双脚,摆在面前的桌案上,浑不在意地开口:“宋将军还记得小子,当真是折煞我了。”
赵宣瞧着营帐中突然剑拔弩张的气氛,踌躇走近孙寅,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介绍了宋鹤与李青宛的身份,低声警告孙寅,不准在此处犯浑。
赵宣虽是同州营二把手,但前几年蒲州王安分,同州营无仗可打,石峰便安排他去管理军务后勤一事。两个月前突然开战,赵宣一直管理着军务后勤的事情。这两个月与蒲州交战起来,他一时没能从庶务中脱身,没能去得了前线,将士对赵宣阳奉阴违的次数越来越多。
尤其是孙寅,仗着自己在前线立功几次,向来是不把赵宣放在眼里的。
李青宛好奇的目光被孙寅捕捉,他上下打量李青宛两眼,眼中兴趣浓厚却没怀疑李青宛这李举第十六个儿子的身份。
只是瞧着宋鹤护小鸡崽一样的动作,忍不住嗤笑一声:“宋将军这是做什么,担心小子报复这位小郎君吗?哈哈哈。”
李青宛缩回脖子,不敢再看。
今日是她头一回见孙寅,果然与宋鹤、阿满几人描述得一样,是个性子乖张、举止荒唐的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