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春楼门口的店小二见到两位俊朗非凡的年轻公子从马车上下来,立即笑容满面地迎上前,“两位贵客,里面请。”

    二楼东边的雅间里坐满了人,约莫十五六个,正在紧张地等候。

    陆九承带着沈浮白推门而入时,众人顷刻站了起来,局促得手脚都不知怎么放。

    沈浮白在屋里扫了一圈,发现有些是旧人,曾经户部当值时的同僚,也有一些生面孔,面容青涩。

    他看出他们的拘谨,温文笑道:“各位,我们来晚了,自罚一杯。”

    适才端起酒杯,众人也争先恐后地倒酒,举杯道:“先生,不晚不晚,该是我们敬你。”

    一杯薄酒下肚,屋里气氛轻松了些,众人对沈浮白这个沈家后人,好奇的有,崇敬的有,仰慕的有......总而言之,情绪复杂,却又绕不开感激之情。

    “浮白兄,”先前与沈浮白同为僚友的傅柳仗着酒胆,试探地上前说道:“好久不见,早先我们在户部曾说过一些失之偏颇的话,还望不要介怀。”

    沈浮白知道他口中所言是合阳赈灾,他们对谢鸳心存私见一事,摇头说道:“不窥全貌,不言是非,你要道歉的,不是我。”

    “浮白兄说得对,”傅柳正视他,道:“若有机会,我等一定当面向皇太女道歉,但经此几遭,我方才明白自己从前视野狭隘。”

    “天降大任于斯人,并非男子汉大丈夫,而是人人,男女老幼皆能做英雄,而从前我却私以为,国难当头,理应由皇子背负匡扶社稷,护国佑民的皇命,公主只为盛世锦上添花,乱世之时,她们的命运便是为皇室联姻,但如今看来,这却是大错特错。”

    “公主与皇子并无不同,皆享受皇室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生活,便该视同一律,背负皇命,为苍生社稷撑天柱地。”

    众人听之他这一番真情流露,唏嘘不已。

    国难当头,他们远在京城,尚能嗅到一丝危机,而头顶的太子,他们曾经交口赞誉的圣君,百姓心中的救世主,却在看过关外百里加急传来的公文后装聋作哑,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假相中不愿清醒。

    蛮夷主动来犯,这仗当然要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并且蛮人的狼子野心非一朝一夕,而是早就对大晋江山虎视眈眈,若是坐视不管,恐会祸及殃池,让百姓陷进无穷无尽的劫难和折磨中。

    然他们在朝上多番劝阻太子,太子任旧一意孤行,妄想割地求和,以续安宁。

    谁都不曾料到,大祸将至,国难面前,朝臣多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之辈,最后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的人,会是他们曾经轻视鄙夷,以为不能成事的公主谢鸳。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原是自己......”

    有年轻书生愧悔无地。

    陆九承看着面前诸人,挑眉笑道:“你们不用做出一副苦难深重的样子,像我,也是悟了许久才知道人各有其面,有所长,有所短,女子不如男,本就是荒谬之言。”

    “陆兄说的是。”

    众人起先还斯文克制,但敞开了谈,吃醉了酒后,言行便如脱缰之马,一发不可收拾。

    更有甚者,与沈浮白勾肩搭背,面色涨得通红,咯咯傻笑。

    “老夫勤恳几十载,原以为此生升官无望,一辈子便在户部衙门里头蹉跎了,但幸碰见先生,革新官场,使得我擢升六品,得以面见天颜。”

    说到这里,张漳热泪差点夺眶而出。

    “是啊,若不是先生,还有陆兄,我等寒门学子这辈子怕是报国无门,就算考得功名,也只能在权贵手下苟延残息。”

    有年轻一辈的进士高声附和。

    还有人借着酒意上头,大胆直言:“浮白兄,而今皇太女民心所向,夺取皇位胜算极大,你不怕她也如先女帝般无情无义,你将来落得个和沈湛先师一样下场吗?”

    傅柳也心痒痒,好奇地问:“若是将来皇太女负你,你会如何?”

    屋里霎时寂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望向沈浮白,就连陆九承也微微蹙起眉头,默不作声地等着。

    沈浮白面容一片平静,可漆黑的瞳仁深处又仿佛闪烁着摄人光芒。

    “人本多情,乃之天性。”

    众人正要感慨,沈家人果真清流,却又听他冷声说道:“若有一日,她负了我,我定不会叫她好过。”

    众人心神一紧,对看一眼,问道:“如何让人不好过?”

    沈浮白的掌心慢慢握紧了酒盏,垂下眼睑,淡漠的嗓音中透着冰凉,开口道:“给她找点事做,叫她忙的不得空闲,再无心思去看旁人。”

    众人:......

    片刻后,这群从不阿谀奉承的文官们难得虚伪地捧起场来,“先生真是好狠的手段。”

    闻言,一旁陆九承轻轻嗤笑一声,紧皱的眉峰也松开了。

    .

    红日西沉,秋风萧瑟,宽阔长街上两辆马车迎面驶来。

    谢鸳在进宫路上撞见了五皇姐谢竹,她身边还跟着许家嫡子许襄,两人一见到她,反应各有不同,许襄笑咪咪地上前拱手作揖,“见过九殿下。”

    与先前谄媚讨好的样子不同,他的目光像是又滑又冷的蛇,缠绕打量着她,一双眼睛看得谢鸳极不舒服。

    而谢竹如惊弓之鸟,躲在许襄身后,笑得勉强,“九妹妹,好久不见,听说你马上要出京打仗了,还祝你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许襄脸上露出一个隐含深意的笑容,在旁补道:“下官在京城等着九殿下平安归来。”

    谢鸳淡淡瞥了他一眼,道:“许大人,本宫有些话要单独与五皇姐说。”

    “是。”

    许襄极有眼色,风度翩翩地退下。

    马车里,谢鸳细细打量谢竹,问道:“可是许襄欺负你了?”

    谢竹神色扭捏,低垂着眉眼,似是不敢直视她,咬了咬唇,才道:“没有,许公子并未欺负我,只是......”

    说着,她骤然抬眼,飞快瞟了一眼谢鸳,却紧闭着唇不再说话。

    谢鸳注意到她眼神古怪,也看得出她面上有异,但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又见她身上并无伤痕,只能放弃追问,最后握了握谢竹的手,温声道:“别怕,就算我出京了,但若许襄欺负你,你尽可去找大皇姐,谢明珠,或者陆九承。”

    谢竹眼睫颤抖,临下马车前,回过头,有些哽咽地说道:“九妹妹,你要平安。”

    谢鸳笑道:“好。”

    插曲过后,马车重新驶向皇宫,一路的禁卫军都对谢鸳十分客气,她先去养心殿看望了昏睡的父皇,然后才往皇后宫里去,只是刚走出宫殿,远远便看见宫道上巡逻的秦肇,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交汇。

    片刻之后,秦肇低头同下属说了几句话,然后转身离开。

    红砖绿瓦,雕栏玉砌,两人站在凉凉的白玉石阶上,眺望澄净天际边那一抹将落的夕阳。

    “你以后有何打算?”

    “曾经有人跟我说要为自己活,但我想为她活一次,殿下,你明日出征,臣或恐不能相送,便在此遥祝殿下此去,万事大吉,臣在这儿替织春为殿下守着公主府,等您回来。”

    日头终将西沉,谢鸳目送秦肇,直至他的背影与昏暗的夜色融为一体。

    坤宁宫中灯火通明,似乎预料到谢鸳会来,沉碧早早在殿门口等候。

    “殿下,娘娘在里面。”

    谢鸳颔首,走进殿中,看见方桌上放着一碗面,眼眶不自觉红了。

    “母后。”

    顾羽绫坐在榻上,柔柔一笑,招手道:“你再不来,面可要坨了。”

    谢鸳隐约猜到什么,唇边笑容有几分酸涩,“母后,今日不是我的——”

    “我知道,”顾羽绫凝视着她,温声打断,“但今日忽然就想做面了。”

    对上她直白的目光,谢鸳骤然明白了。

    每年生辰,母后都会亲手给她做一碗长寿面,可今日并不是她的生辰,所以她来和母后道别,母后亦是在和她道别......

    谢鸳眸中蒙上了一层泪光,她坐下来,细嚼慢咽,小口小口吃着面条,直到最后一口咽下,才抬起头,浅笑说道:“母后,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长寿面。”

    顾羽绫失笑,“胡说,我许久没下厨,手艺早就生疏了。”

    旁边的沉碧忍不住开口,“公主,娘娘今夜做了好多碗面,每碗都尝了,这碗确实是最好吃的。”

    “就你多嘴。”顾羽绫嗔她一眼,转头看向谢鸳,关怀说道:“此去关外,一定要注意保暖,你本就惧冷,别要逞强,你舅舅五大三粗,虽是个没有才智的草包,但有使不完的力气,你尽管指挥他上阵杀敌......”

    听母后絮絮叨叨说了好多话,谢鸳眼眶发红,趴在她腿上,将脸埋进她怀中蹭了蹭,撒娇地说:“娘亲,不用等我回来,我知道你想做什么,放心去做吧。”

    是娘亲,不是母后。

    顾羽绫眼睛里闪过湿润的光,抚摸着她的头发,轻声道:“鸳儿,陪娘亲去一个地方吧。”

    谢鸳声音哽咽,“好。”

    两人提着灯笼一路来到黑沉沉的后园。

    谢鸳惊讶地看着顾羽绫从篮子里取出一叠纸钱,“这是?”

    月光照在顾羽绫身上,她的笑容莫名有些伤悲,“祭奠一个友人。”

    谢鸳问:“谁?”

    顾羽绫点燃香烛,望着被火舌头舔舐,烧成灰烬的纸钱,叹道:“一个对你有救命之恩的人。”

    谢鸳虽然疑惑,却没有再问,只是蹲下来跟她一起,静静往火堆里送纸钱。

    浓烈的熏香萦绕在空中,顾羽绫低声道:“鸳儿,你先走吧,我同他说说话。”

    “娘亲,你,”谢鸳声音顿了顿,喉咙一阵发酸,不舍地说:“保重。”

    顾羽绫听着她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眼角淌出了泪水,喃喃道:“娘亲只能陪你到这儿了.......”

    须臾之后,她擦去眼泪,低下头,望向身前那堆火光,温柔地笑了笑。

    “顾翎,我要自由了,往后,我就不来这里看你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没那么闷葫芦,早点跟我说你喜欢我就好了。”

章节目录

皇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拂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拂上并收藏皇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