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节大宴当日,永晋帝下令取消宵禁,全城百姓同欢。
灯楼灯树遍布,灯明如昼,车马塞路,一派繁华景象。
麟德殿设席宴请文武百官、贵女命妇,庭园中女娘们猜灯谜、放花灯,而后殿郎君们马球竞技惹得宫女齐齐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崔疏禾与李宛情乘着软轿到殿前,齐步走至席间,向坐在上方的永晋帝和皇后道以夕月安福,又向一侧抚着肚子安坐的沈素云行礼之后,便溜去了一侧落座。
崔疏禾一袭碧绿云烟衫,手挽碧霞薄雾纱,款款而坐的裙衫将玲珑身段显露了出来。
三千青丝轻挽盘成云髻,薄施粉黛,顾盼生辉。
李宛情则是身穿湖蓝色的繁花宫装,肩披银白蝶纹纱,发髻上插着玉色桔梗的流苏钗,衬得气若幽兰,肤若凝脂。
落座后崔疏禾往永晋帝的侧边座位望去,一位身穿墨黑宽袍,留着长长白须,年已及艾的老者正同身旁一众大臣侃侃而谈。
他的颧骨高而瘦削,面上沟壑如纹,下巴短却后缩,虽谈不上其貌不扬,但却属实是平平无奇。
只是那双眼睛,扫过众人之时带着无底的幽深,唇边似笑非笑,注视久了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这便是国师,名唤贺夷。”李宛情凑近了声同崔疏禾说道。
贺夷?
崔疏禾坐的位置并不起眼,前方有几位娘子正好挡着,她往那间隙瞧去,试图从那位贺夷国师的面上探出些什么。
而此时贺夷却忽然朝崔疏禾这方望了过来,那双深黑的瞳仁锐光难掩,仿佛能穿透摇曳的人群。
崔疏禾以为自己看错了那道锐利的眸色,再细细瞧去,贺夷已回过头去。
落座不久,手肘被人倏然拉住,崔疏禾回头一惊,便见孟曼秋弓着身挪步过来。
“曼秋?”
李宛情被她偷溜着的动作险些被吓到,孟曼秋滴溜着圆滚的眸子嘻嘻笑了一声行礼,“六公主。”
只是弓着半个身子,行着礼的样子显得有些滑稽。
“行了,你同阿禾一起坐吧。母后方才唤我过去呢。”
孟曼秋提着裙摆大大咧咧地坐下,手里也不闲着,抓起桌子上一把果仁就吃起来了。
“稀客啊孟大娘子,我入宫你也没说来看我。”崔疏禾挑了挑眉,语中打趣道。
孟曼秋瞥了她一眼,压低了声,“崔娘子,我替你跟着傅二郎奔走跑后,您是一句感激之言都不留给我啊。”
她们对视了一眼,彼此心中都明。
上次离开定州之时,孟曼秋晚了几天才回云安,便是跟着傅容泽去了血冥城探查。
“如何?”崔疏禾学着她的样子,捻着手里的果仁玩。
孟曼秋动了动唇,凑在她耳畔说道,“沉邑同那位,都救了出来。可是你说的城下有深渊,却是没瞧见。”
没瞧见?李朝晏躺着的那张冰床下分明有一条巨大的沟壑,下边是布满人头的玄鹰军。
此处毕竟不是谈论该事的时候,崔疏禾没有继续再问,沉思了起来。
这时,殿外传来的通报令原本欢笑满堂的席面,瞬间安静了下来,“东厥七王子到。”
众人齐齐抬眸看向门外,只见一位身披金色窄袍,翘头长靴的男子缓缓走进殿中。
编发披肩,发尾系着银饰,头顶戴金冠,腰间束着红宝石?鞢带,身躯凛凛,大步进殿。
东厥十几年来未曾派过使者前来大晋,众大臣们也是第一次见东厥王子,皆是将其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
本以为东厥是游牧之族,马背上的王国,来的王子应当是魁梧如兽。
可这位七王子迎着殿中探究或警惕的目光,却是仪态端正,落落大方,甚至开口便是流利的汉文。
“阙文拓参过永晋圣上,参过皇后。”
他带着身后两名使臣,一齐将手掌轻抬至左心口,微微颔首行礼。
只是那嗓音开口,如被烟熏过那样粗糙而嘶哑,而脸上则带了一块从额发延到鼻下的银色面具。
只露了一双眼睛出来,遮住了他大半的容貌,令人看不清他的长相。
永晋帝坐在上方,因饮了些酒,面上有些浮红。
他探前了身,微眯了眯眼,倏而笑道,“七王子?免礼吧,赐坐。”
三人的坐席正好就在崔疏禾正前方,只可惜她前方有人,这样的距离也看不清此人的面貌。
永晋帝看着阙文拓落席,端起酒樽,似是有所趣味地问道,“王子为何戴着面具,不以真容见人。莫不是我等晋人还看不得王子的容颜?”
席间有大臣附和着,言之大晋民风开放,连女娘都不惧真容以示,暗讽东厥七王子有些失礼。
虽话语有些不客气,但东厥与大晋,自古以来便不是能坐下好好谈的关系,席间不少高门先祖都曾在当初与东厥的战役中逝世。
东厥的使臣想出言回道,“我们七王子……因自小面容有痕,并非不敬……”
显然使臣的汉文并没有很好,但众人还是从那字句中得到些讯息。
原来是面部有疤痕?难不成是容貌已毁?
阙文拓却是低低一笑,那嘶哑的声音像黑夜里流淌的沙砾,遂而开口道,“本王容貌有损,恐会惊到席间贵人,望圣人见谅。”
永晋帝沉吟未语,喝了盏酒后眼也没抬。
众人眼观耳闻,纷纷噤声。
瞧着永晋帝的态度,倒不像是有心拉拢东厥的样子,连表面功夫都不做。
二皇子李曜见席中气氛些许怪异,起身转开话题,“本殿听闻东厥此番带了不少珍品来晋,还带了东厥舞姬,要为父皇献上一曲呢?”
永晋帝抬眸看了一眼李曜,直起身,这才起了几分兴致,“传吧。”
李曜有着一双如沈贵妃一样的凤眸,额高面宽,眉眼修长,虽也样貌不俗但比起太子的容貌还是逊色了几分。
这等场合,李曜已经俨然代替李朔一副储君仪态。
崔疏禾的眼神从众人面上绕了一圈,最后落在皇后王氏的脸上。
皇后王施若端坐在永晋帝身侧,面上一派平和端庄,可就在李曜出言的时候明显面上一沉。
歌曲奏响,络绎不绝的舞姬莲步入殿,手持琵琶,酥腰盈弱,随着乐声飞旋如天边云画。
待酒过三旬,月升夜明之时,远处响来一阵击鼓声。
贺夷国师听罢起身,于殿中叩请“时辰到了,请圣人及贵人们前去望月阁祭神祈福。”
“好!那便劳国师同朕前去。诸位,可继续欣赏歌舞。”
“恭送圣上。”
与李氏宗亲相关的公主皇子皆要一同前去,席上一下便少了很多人。
崔疏禾身前方的位置空了下来,她一抬眸,便看见对面正坐着独自饮酒的阙文拓。
似是察觉有人注视的目光,阙文拓直直回望过来,与崔疏禾打量的眼神撞了个满怀。
不知为何,明明隔着面具,她甚至都瞧不清他的眼睛,可那独独一份气质,她的心底却没由得的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崔娘子、孟娘子。”幸而身后有人喊她,崔疏禾眨了两下眼睛,错开眼眸。
来人是王云芙。
她今日气色比起之前要好了许多,穿了一身檀红色的对襟罗裙,额间贴了花钿,如一朵含苞的娇花。
崔疏禾起身同她颔首,“王娘子。”
“两位可要随云芙一同去亭中坐坐?”王云芙指向殿外一处被花灯环绕的亭湖。
孟曼秋摆摆手,“父亲最近看我看得牢,我先去找他了。”
说完朝崔疏禾眨了眨眼,手指无意捂向袖口。
崔疏禾点点头朝她挥手,心中终于是定了一下。
李朔给她的木盒,她原本是想差人送去潜在云安某处的崔礼,让他帮忙带去秦府。
但一想到此物不像信件,要隔着宫墙,隔着无数接手的侍从宫女,便觉着不妥。
她近日寻不到机会出宫,便只能找信得过的人亲自拿出城。
崔疏禾只能想到了孟曼秋。
方才席间崔疏禾便趁着没人注意,将盒子递交给孟曼秋。
孟曼秋早点出宫,她也早点安心。
而对于王云芙当下忽然的邀约,崔疏禾是下意识想拒绝的。但看了一眼席面,走得七七八八的。
她若不走,此刻便要留在这同那位东厥王子面面相觑了。
崔疏禾只得应了声“好“,两人便一同离开了。
从麟德殿走出,宫道上皆是挂满了花灯。
月下灯前,小辈的孩童凑在花灯楼前争着对诗,身后几处连着的亭子中坐着闲谈的夫人同官家女娘。
“从前我们也是这般。”看着花灯前年幼的小女娘们,王云芙面上有些感慨,像是回忆起往事。
崔疏禾同她漫步到一座无人的亭中休息,倚在湖畔,晚风徐徐。
只可惜崔疏禾没有那个心思同王云芙一起追忆往事,她的袖中还藏有方才侍酒的宫女塞到她掌心的信纸。
“崔娘子在等人?”
崔疏禾回过神来,见王云芙已经带着困惑的眸子望过来。
她摸摸鼻子,弯唇道,“没有,只是许久未见这般热闹的场景了。”
崔疏禾的心不在焉映在王云芙的眼中,以为是勾起了她心中思乡的情绪。
远处又是传来一阵击鼓声,看来祭神仪式开始了。
而此时,一个穿着青衣,梳着双髻的宫女从亭下走出,朝着她们的方向走来,手中还端着一个盘子。
“见过两位娘子。”那位宫女低垂着眉目,手上的盘子放着一瓶白玉壶,同两个酒杯。
王云芙见到那白玉壶神色一变,手指不禁在袖中紧攥。
灯楼灯树遍布,灯明如昼,车马塞路,一派繁华景象。
麟德殿设席宴请文武百官、贵女命妇,庭园中女娘们猜灯谜、放花灯,而后殿郎君们马球竞技惹得宫女齐齐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崔疏禾与李宛情乘着软轿到殿前,齐步走至席间,向坐在上方的永晋帝和皇后道以夕月安福,又向一侧抚着肚子安坐的沈素云行礼之后,便溜去了一侧落座。
崔疏禾一袭碧绿云烟衫,手挽碧霞薄雾纱,款款而坐的裙衫将玲珑身段显露了出来。
三千青丝轻挽盘成云髻,薄施粉黛,顾盼生辉。
李宛情则是身穿湖蓝色的繁花宫装,肩披银白蝶纹纱,发髻上插着玉色桔梗的流苏钗,衬得气若幽兰,肤若凝脂。
落座后崔疏禾往永晋帝的侧边座位望去,一位身穿墨黑宽袍,留着长长白须,年已及艾的老者正同身旁一众大臣侃侃而谈。
他的颧骨高而瘦削,面上沟壑如纹,下巴短却后缩,虽谈不上其貌不扬,但却属实是平平无奇。
只是那双眼睛,扫过众人之时带着无底的幽深,唇边似笑非笑,注视久了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这便是国师,名唤贺夷。”李宛情凑近了声同崔疏禾说道。
贺夷?
崔疏禾坐的位置并不起眼,前方有几位娘子正好挡着,她往那间隙瞧去,试图从那位贺夷国师的面上探出些什么。
而此时贺夷却忽然朝崔疏禾这方望了过来,那双深黑的瞳仁锐光难掩,仿佛能穿透摇曳的人群。
崔疏禾以为自己看错了那道锐利的眸色,再细细瞧去,贺夷已回过头去。
落座不久,手肘被人倏然拉住,崔疏禾回头一惊,便见孟曼秋弓着身挪步过来。
“曼秋?”
李宛情被她偷溜着的动作险些被吓到,孟曼秋滴溜着圆滚的眸子嘻嘻笑了一声行礼,“六公主。”
只是弓着半个身子,行着礼的样子显得有些滑稽。
“行了,你同阿禾一起坐吧。母后方才唤我过去呢。”
孟曼秋提着裙摆大大咧咧地坐下,手里也不闲着,抓起桌子上一把果仁就吃起来了。
“稀客啊孟大娘子,我入宫你也没说来看我。”崔疏禾挑了挑眉,语中打趣道。
孟曼秋瞥了她一眼,压低了声,“崔娘子,我替你跟着傅二郎奔走跑后,您是一句感激之言都不留给我啊。”
她们对视了一眼,彼此心中都明。
上次离开定州之时,孟曼秋晚了几天才回云安,便是跟着傅容泽去了血冥城探查。
“如何?”崔疏禾学着她的样子,捻着手里的果仁玩。
孟曼秋动了动唇,凑在她耳畔说道,“沉邑同那位,都救了出来。可是你说的城下有深渊,却是没瞧见。”
没瞧见?李朝晏躺着的那张冰床下分明有一条巨大的沟壑,下边是布满人头的玄鹰军。
此处毕竟不是谈论该事的时候,崔疏禾没有继续再问,沉思了起来。
这时,殿外传来的通报令原本欢笑满堂的席面,瞬间安静了下来,“东厥七王子到。”
众人齐齐抬眸看向门外,只见一位身披金色窄袍,翘头长靴的男子缓缓走进殿中。
编发披肩,发尾系着银饰,头顶戴金冠,腰间束着红宝石?鞢带,身躯凛凛,大步进殿。
东厥十几年来未曾派过使者前来大晋,众大臣们也是第一次见东厥王子,皆是将其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
本以为东厥是游牧之族,马背上的王国,来的王子应当是魁梧如兽。
可这位七王子迎着殿中探究或警惕的目光,却是仪态端正,落落大方,甚至开口便是流利的汉文。
“阙文拓参过永晋圣上,参过皇后。”
他带着身后两名使臣,一齐将手掌轻抬至左心口,微微颔首行礼。
只是那嗓音开口,如被烟熏过那样粗糙而嘶哑,而脸上则带了一块从额发延到鼻下的银色面具。
只露了一双眼睛出来,遮住了他大半的容貌,令人看不清他的长相。
永晋帝坐在上方,因饮了些酒,面上有些浮红。
他探前了身,微眯了眯眼,倏而笑道,“七王子?免礼吧,赐坐。”
三人的坐席正好就在崔疏禾正前方,只可惜她前方有人,这样的距离也看不清此人的面貌。
永晋帝看着阙文拓落席,端起酒樽,似是有所趣味地问道,“王子为何戴着面具,不以真容见人。莫不是我等晋人还看不得王子的容颜?”
席间有大臣附和着,言之大晋民风开放,连女娘都不惧真容以示,暗讽东厥七王子有些失礼。
虽话语有些不客气,但东厥与大晋,自古以来便不是能坐下好好谈的关系,席间不少高门先祖都曾在当初与东厥的战役中逝世。
东厥的使臣想出言回道,“我们七王子……因自小面容有痕,并非不敬……”
显然使臣的汉文并没有很好,但众人还是从那字句中得到些讯息。
原来是面部有疤痕?难不成是容貌已毁?
阙文拓却是低低一笑,那嘶哑的声音像黑夜里流淌的沙砾,遂而开口道,“本王容貌有损,恐会惊到席间贵人,望圣人见谅。”
永晋帝沉吟未语,喝了盏酒后眼也没抬。
众人眼观耳闻,纷纷噤声。
瞧着永晋帝的态度,倒不像是有心拉拢东厥的样子,连表面功夫都不做。
二皇子李曜见席中气氛些许怪异,起身转开话题,“本殿听闻东厥此番带了不少珍品来晋,还带了东厥舞姬,要为父皇献上一曲呢?”
永晋帝抬眸看了一眼李曜,直起身,这才起了几分兴致,“传吧。”
李曜有着一双如沈贵妃一样的凤眸,额高面宽,眉眼修长,虽也样貌不俗但比起太子的容貌还是逊色了几分。
这等场合,李曜已经俨然代替李朔一副储君仪态。
崔疏禾的眼神从众人面上绕了一圈,最后落在皇后王氏的脸上。
皇后王施若端坐在永晋帝身侧,面上一派平和端庄,可就在李曜出言的时候明显面上一沉。
歌曲奏响,络绎不绝的舞姬莲步入殿,手持琵琶,酥腰盈弱,随着乐声飞旋如天边云画。
待酒过三旬,月升夜明之时,远处响来一阵击鼓声。
贺夷国师听罢起身,于殿中叩请“时辰到了,请圣人及贵人们前去望月阁祭神祈福。”
“好!那便劳国师同朕前去。诸位,可继续欣赏歌舞。”
“恭送圣上。”
与李氏宗亲相关的公主皇子皆要一同前去,席上一下便少了很多人。
崔疏禾身前方的位置空了下来,她一抬眸,便看见对面正坐着独自饮酒的阙文拓。
似是察觉有人注视的目光,阙文拓直直回望过来,与崔疏禾打量的眼神撞了个满怀。
不知为何,明明隔着面具,她甚至都瞧不清他的眼睛,可那独独一份气质,她的心底却没由得的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崔娘子、孟娘子。”幸而身后有人喊她,崔疏禾眨了两下眼睛,错开眼眸。
来人是王云芙。
她今日气色比起之前要好了许多,穿了一身檀红色的对襟罗裙,额间贴了花钿,如一朵含苞的娇花。
崔疏禾起身同她颔首,“王娘子。”
“两位可要随云芙一同去亭中坐坐?”王云芙指向殿外一处被花灯环绕的亭湖。
孟曼秋摆摆手,“父亲最近看我看得牢,我先去找他了。”
说完朝崔疏禾眨了眨眼,手指无意捂向袖口。
崔疏禾点点头朝她挥手,心中终于是定了一下。
李朔给她的木盒,她原本是想差人送去潜在云安某处的崔礼,让他帮忙带去秦府。
但一想到此物不像信件,要隔着宫墙,隔着无数接手的侍从宫女,便觉着不妥。
她近日寻不到机会出宫,便只能找信得过的人亲自拿出城。
崔疏禾只能想到了孟曼秋。
方才席间崔疏禾便趁着没人注意,将盒子递交给孟曼秋。
孟曼秋早点出宫,她也早点安心。
而对于王云芙当下忽然的邀约,崔疏禾是下意识想拒绝的。但看了一眼席面,走得七七八八的。
她若不走,此刻便要留在这同那位东厥王子面面相觑了。
崔疏禾只得应了声“好“,两人便一同离开了。
从麟德殿走出,宫道上皆是挂满了花灯。
月下灯前,小辈的孩童凑在花灯楼前争着对诗,身后几处连着的亭子中坐着闲谈的夫人同官家女娘。
“从前我们也是这般。”看着花灯前年幼的小女娘们,王云芙面上有些感慨,像是回忆起往事。
崔疏禾同她漫步到一座无人的亭中休息,倚在湖畔,晚风徐徐。
只可惜崔疏禾没有那个心思同王云芙一起追忆往事,她的袖中还藏有方才侍酒的宫女塞到她掌心的信纸。
“崔娘子在等人?”
崔疏禾回过神来,见王云芙已经带着困惑的眸子望过来。
她摸摸鼻子,弯唇道,“没有,只是许久未见这般热闹的场景了。”
崔疏禾的心不在焉映在王云芙的眼中,以为是勾起了她心中思乡的情绪。
远处又是传来一阵击鼓声,看来祭神仪式开始了。
而此时,一个穿着青衣,梳着双髻的宫女从亭下走出,朝着她们的方向走来,手中还端着一个盘子。
“见过两位娘子。”那位宫女低垂着眉目,手上的盘子放着一瓶白玉壶,同两个酒杯。
王云芙见到那白玉壶神色一变,手指不禁在袖中紧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