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醒过来的时候,眼前模模糊糊地映出那个人的脸,原来是他一直守在床前。
“你醒啦?怎么样,好点没有?”萧铭尘见她醒来心里十分高兴。
映雪点点头。
“饿不饿?孤叫他们给你备些吃的。”萧铭尘又轻声问道。
映雪这几日都没怎么吃东西,今日一伤,又昏迷了许久,身子显见得虚弱了许多,却也并不想吃什么。
见她不说话,只是愣愣的出神,萧茗尘便转身吩咐侍女,让他们做些上好的滋补之物,即刻送过来。
“今日需得吃些好的补补,明日想吃什么再依你。”萧铭尘浅浅笑道。
映雪回过神来,挣着要坐起来,萧茗尘见状忙俯过身去扶她靠在塌上。
“你可知道是谁伤了你?”这话压在萧铭尘心里,虽然猜得八九分,却还是想听到她的亲口回答。
“你心里不是已经猜到了吗?”映雪道。
“果真是那齐国公主!”萧茗尘狠狠说道,江映雪的境况确实证实了他的猜想,虽然生气愤恨,眼下却不能将他们怎么样:“孤早晚为你报仇!”
身上的伤,心里的恨,可却还要等着,映雪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嗯”了一声,转眼又想起了父王的身后事:“我父王……”
“你放心,一切有我。”萧铭尘安慰道。
“我想今日回去,再守他一日。”映雪心里难过,过了今日,真的就与父王天人两隔,阴阳两处了。
“孤明白你的心情!可你现在受了伤,如何能再劳心伤神,若孤今日让你去了,只怕你父王也不答应。”萧茗尘叹道,打心底心疼她:“今日且在这里安心歇一歇,明日孤同你一起给你父王安葬。”
“这……”已经如此境况了,还怕什么受伤不受伤的,映雪才要反驳,便见几个侍女捧着各样膳食进来。
萧茗尘不等她说话便忙令侍女摆饭,又亲自挑着样式喂她吃饭。映雪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依着他。
长乐宫里,前所未有的宁静,映雪用膳用药后又安稳睡去,萧茗尘坐在书桌旁批复着奏折。
萧茗尘心里从未有过的安心、幸福。他从小就被父王送去教养所,一应起居都是下人伺候,平日里见得最多的是教他的师父。有时候一个月也见不上父王母后一面,便是见了,也是问他功课如何,似乎他们关心的只是他的功课,从未真正关心过他如何,他想要什么。他一直向往平常人家里的欢乐,可他也明白,他的人生生来就是注定的,是孤独的,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可今日他忽然觉得,原来,他向往的温暖就是如此,简单而平静。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映雪便醒了,见萧茗尘在批奏折,不好打扰。谁知他却像盯着她似的,见她坐起来便也放下笔起身:“孤算着工夫,也是该醒了。”
映雪道:“多谢你,照顾了我这半日!”
“孤照顾自己的王后,不需人相谢。”萧茗尘笑着走到床边,又问道:“感觉如何?有没有好些?”
映雪抬眼看向他:“好多了,只是……”她垂下眼睑接着说道:“只是我心里记挂父王,现在定要回去了。”
萧茗尘点点头:“孤已安排了明日下葬路祭。你既牵念,今日便回去罢,明日孤陪你一道去。”
映雪并不想大张旗鼓,他既安排了,也是他的一番心意,并不好推脱,就点头答应了:“多谢你费心。”
萧茗尘未多说什么,只吩咐侍女伺候她更衣换装,又命人将她送回了府。
还未到府门,便看见清婉站在门口左右张望,来回走动,直到看到映雪,方才放心下来,喜出望外地朝她奔来:“公主,你怎么才回来?担心死我了。”
“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映雪安慰她道。
“早上听说围猎场出了事,又一直不见公主回来,”清婉拭去眼角的泪水,“我害怕公主再出事。”
映雪笑笑:“没事了,咱们一同回去守着父王。”说完拉起清婉的手,一起回了府。
次日,萧铭尘轿撵来时,江映雪已同众人在府门口等他。
那天,天很蓝,白云片片,像是被谁特地扫过一样,微风拂面。可这样好的天气,却要经历这样的离别。
映雪一路扶灵走在前面,萧铭尘执女婿礼同她并肩走在前头。
萧铭尘亲自来了,自然也就引来了朝中一众大臣,因此路上各色执事陈设,路祭不断,纷纷来送柩。
萧铭尘特命人在皇陵附近选了风水宝地,并请高僧做了法事,选定未时卯刻下葬。
映雪心里难过,不想应酬,因此一路上无话。清婉跟在映雪身后,自然一应事都随了主子的态度,所以都是萧铭尘在应和。
白花花的一片,她顾不得看。素不相识的人,她顾不得理。只是沉浸在她与父王的回忆里。直到看到萧铭胥,确切地说,是萧铭胥身后跟着的人。
萧铭胥也来了,不管是看了谁的面子,多少算是有三分心意。映雪虽未特特对他另眼相看,可还是一眼撇见他身后那人,是一个不得不让她另眼相看的人。
“王爷,你身后那人好生眼熟啊。”见萧铭胥吊唁完毕后,映雪忍不住上前询问道。
见半日不说话的映雪忽然开口,萧铭尘回头看了她一眼。
萧铭胥笑笑:“他啊,他便是那日救公主的人!”
那人赶忙上前叩拜:“小人元伯居拜见大王、云安公主。”
“元伯居?”映雪喃喃自语,那日救她之时便恍惚觉得曾在哪里见过,今日细看了模样,方才想起来。他竟是姜国的人,是昔日父王身边的人,听闻他曾自告奋勇去守城,后又在与齐国交战中战败而逃,怎地今日出现在这里?
只因这人常在宫中,外人极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映雪因常日跟在父王身边,因此才有些印象。不过此时遇到,定必有些缘分,于是映雪才留了心:“他怎么跟在王爷身后?”
“你怎么如此关心一个不相干的人?”萧铭尘心下奇怪。
“他救了我,总该是要谢的。”映雪心虚,随意扯了个谎。
虽见王兄有些不高兴,可映雪一直盯着那元伯居,萧铭胥不得不回话:“他当日救了公主,也算有功之人,我见他说话做事颇也有些见地,因此留在了身边。”
“容我日后相谢。”映雪上前扶起那人,并未注意到一旁萧茗尘犀利的眼光。
“小人不敢。”元伯居头也未抬。
“你若看得上眼,何不叫他跟着你呢?”萧茗尘话里话外透着难掩的醋意和不悦。
外人看来,她今日举动的确奇怪,映雪也不知如何开口解释,只道一句“不必”。萧茗尘也未再说什么。
直到映雪亲眼看着盖棺掩土,才真的相信这世上她最亲最亲的人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她跪在那里,哭着,越是不出声地哭,心里越是难以压抑。
父王此去,阴阳两隔,儿长涕拜别。往后经年,不知长短,余生只盼大仇得报。倘或留有余命,定送父王回故国,安家乡。
如今暂将长泪掩埋,儿俯首再拜,愿父王在天长乐再无忧。
好好的,回去时竟淅淅沥沥下了些雨,心里更是平添几丝阴郁。
清婉大概是担心,一路搀扶着她。
齐国尚未离开,萧茗尘担心映雪她们的安全,便一路带着她们回宫。
谁料才一进宫,就见一小兵慌慌张张跑来,险些与映雪他们撞个满怀。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萧铭尘停下责问道。
“大王,奴才有要事禀报。”那人急忙跪下回话。
“去勤政殿说话。”萧铭尘回身看了映雪一眼:“你们先回去。”说完面含急色,转身拂袖进殿。
“你醒啦?怎么样,好点没有?”萧铭尘见她醒来心里十分高兴。
映雪点点头。
“饿不饿?孤叫他们给你备些吃的。”萧铭尘又轻声问道。
映雪这几日都没怎么吃东西,今日一伤,又昏迷了许久,身子显见得虚弱了许多,却也并不想吃什么。
见她不说话,只是愣愣的出神,萧茗尘便转身吩咐侍女,让他们做些上好的滋补之物,即刻送过来。
“今日需得吃些好的补补,明日想吃什么再依你。”萧铭尘浅浅笑道。
映雪回过神来,挣着要坐起来,萧茗尘见状忙俯过身去扶她靠在塌上。
“你可知道是谁伤了你?”这话压在萧铭尘心里,虽然猜得八九分,却还是想听到她的亲口回答。
“你心里不是已经猜到了吗?”映雪道。
“果真是那齐国公主!”萧茗尘狠狠说道,江映雪的境况确实证实了他的猜想,虽然生气愤恨,眼下却不能将他们怎么样:“孤早晚为你报仇!”
身上的伤,心里的恨,可却还要等着,映雪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嗯”了一声,转眼又想起了父王的身后事:“我父王……”
“你放心,一切有我。”萧铭尘安慰道。
“我想今日回去,再守他一日。”映雪心里难过,过了今日,真的就与父王天人两隔,阴阳两处了。
“孤明白你的心情!可你现在受了伤,如何能再劳心伤神,若孤今日让你去了,只怕你父王也不答应。”萧茗尘叹道,打心底心疼她:“今日且在这里安心歇一歇,明日孤同你一起给你父王安葬。”
“这……”已经如此境况了,还怕什么受伤不受伤的,映雪才要反驳,便见几个侍女捧着各样膳食进来。
萧茗尘不等她说话便忙令侍女摆饭,又亲自挑着样式喂她吃饭。映雪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依着他。
长乐宫里,前所未有的宁静,映雪用膳用药后又安稳睡去,萧茗尘坐在书桌旁批复着奏折。
萧茗尘心里从未有过的安心、幸福。他从小就被父王送去教养所,一应起居都是下人伺候,平日里见得最多的是教他的师父。有时候一个月也见不上父王母后一面,便是见了,也是问他功课如何,似乎他们关心的只是他的功课,从未真正关心过他如何,他想要什么。他一直向往平常人家里的欢乐,可他也明白,他的人生生来就是注定的,是孤独的,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可今日他忽然觉得,原来,他向往的温暖就是如此,简单而平静。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映雪便醒了,见萧茗尘在批奏折,不好打扰。谁知他却像盯着她似的,见她坐起来便也放下笔起身:“孤算着工夫,也是该醒了。”
映雪道:“多谢你,照顾了我这半日!”
“孤照顾自己的王后,不需人相谢。”萧茗尘笑着走到床边,又问道:“感觉如何?有没有好些?”
映雪抬眼看向他:“好多了,只是……”她垂下眼睑接着说道:“只是我心里记挂父王,现在定要回去了。”
萧茗尘点点头:“孤已安排了明日下葬路祭。你既牵念,今日便回去罢,明日孤陪你一道去。”
映雪并不想大张旗鼓,他既安排了,也是他的一番心意,并不好推脱,就点头答应了:“多谢你费心。”
萧茗尘未多说什么,只吩咐侍女伺候她更衣换装,又命人将她送回了府。
还未到府门,便看见清婉站在门口左右张望,来回走动,直到看到映雪,方才放心下来,喜出望外地朝她奔来:“公主,你怎么才回来?担心死我了。”
“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映雪安慰她道。
“早上听说围猎场出了事,又一直不见公主回来,”清婉拭去眼角的泪水,“我害怕公主再出事。”
映雪笑笑:“没事了,咱们一同回去守着父王。”说完拉起清婉的手,一起回了府。
次日,萧铭尘轿撵来时,江映雪已同众人在府门口等他。
那天,天很蓝,白云片片,像是被谁特地扫过一样,微风拂面。可这样好的天气,却要经历这样的离别。
映雪一路扶灵走在前面,萧铭尘执女婿礼同她并肩走在前头。
萧铭尘亲自来了,自然也就引来了朝中一众大臣,因此路上各色执事陈设,路祭不断,纷纷来送柩。
萧铭尘特命人在皇陵附近选了风水宝地,并请高僧做了法事,选定未时卯刻下葬。
映雪心里难过,不想应酬,因此一路上无话。清婉跟在映雪身后,自然一应事都随了主子的态度,所以都是萧铭尘在应和。
白花花的一片,她顾不得看。素不相识的人,她顾不得理。只是沉浸在她与父王的回忆里。直到看到萧铭胥,确切地说,是萧铭胥身后跟着的人。
萧铭胥也来了,不管是看了谁的面子,多少算是有三分心意。映雪虽未特特对他另眼相看,可还是一眼撇见他身后那人,是一个不得不让她另眼相看的人。
“王爷,你身后那人好生眼熟啊。”见萧铭胥吊唁完毕后,映雪忍不住上前询问道。
见半日不说话的映雪忽然开口,萧铭尘回头看了她一眼。
萧铭胥笑笑:“他啊,他便是那日救公主的人!”
那人赶忙上前叩拜:“小人元伯居拜见大王、云安公主。”
“元伯居?”映雪喃喃自语,那日救她之时便恍惚觉得曾在哪里见过,今日细看了模样,方才想起来。他竟是姜国的人,是昔日父王身边的人,听闻他曾自告奋勇去守城,后又在与齐国交战中战败而逃,怎地今日出现在这里?
只因这人常在宫中,外人极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映雪因常日跟在父王身边,因此才有些印象。不过此时遇到,定必有些缘分,于是映雪才留了心:“他怎么跟在王爷身后?”
“你怎么如此关心一个不相干的人?”萧铭尘心下奇怪。
“他救了我,总该是要谢的。”映雪心虚,随意扯了个谎。
虽见王兄有些不高兴,可映雪一直盯着那元伯居,萧铭胥不得不回话:“他当日救了公主,也算有功之人,我见他说话做事颇也有些见地,因此留在了身边。”
“容我日后相谢。”映雪上前扶起那人,并未注意到一旁萧茗尘犀利的眼光。
“小人不敢。”元伯居头也未抬。
“你若看得上眼,何不叫他跟着你呢?”萧茗尘话里话外透着难掩的醋意和不悦。
外人看来,她今日举动的确奇怪,映雪也不知如何开口解释,只道一句“不必”。萧茗尘也未再说什么。
直到映雪亲眼看着盖棺掩土,才真的相信这世上她最亲最亲的人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她跪在那里,哭着,越是不出声地哭,心里越是难以压抑。
父王此去,阴阳两隔,儿长涕拜别。往后经年,不知长短,余生只盼大仇得报。倘或留有余命,定送父王回故国,安家乡。
如今暂将长泪掩埋,儿俯首再拜,愿父王在天长乐再无忧。
好好的,回去时竟淅淅沥沥下了些雨,心里更是平添几丝阴郁。
清婉大概是担心,一路搀扶着她。
齐国尚未离开,萧茗尘担心映雪她们的安全,便一路带着她们回宫。
谁料才一进宫,就见一小兵慌慌张张跑来,险些与映雪他们撞个满怀。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萧铭尘停下责问道。
“大王,奴才有要事禀报。”那人急忙跪下回话。
“去勤政殿说话。”萧铭尘回身看了映雪一眼:“你们先回去。”说完面含急色,转身拂袖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