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章
苏军的第二轮炮击,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
然后,炮声突然停歇了,整个战场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不管是德军的阵地,还是苏军的阵地,都是一片寂静。
雅科夫有些沉不住气了,他低声问道:“米沙,炮击已经停止了,为什么还不进攻呢?”
“我们的战士在等待。”
“等待?”雅科夫不解地问:“等待什么?”
“还能等待什么?”什捷缅科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扭头向雅科夫解释说:“我们的指战员自然是在等待进攻的信号啊!”
“进攻的信号?”雅科夫站在门口朝空中望了望,没有发现信号弹,有些纳闷地说:“怎么还不发射信号弹啊!”
“不要着急,雅沙。”索科夫见空中迟迟没有升起信号弹,心里同样着急,因为发射信号弹是由斯米尔诺夫负责的,自己就算想发射信号弹也没办法。他故作镇定地说:“等时间到了,你自然就能看到信号弹。”
索科夫用双手轻轻地拍了拍耳朵,刚刚的炮击虽然离他有几公里,但炮声依旧震得他的耳朵一阵阵嗡鸣。
他突然听到了《神圣的战争》的旋律,起初他以为这是幻觉。但他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声音的幻觉,而是从附近的一个大喇叭里发出的声音,是亚历山德里亚红旗歌舞团演唱的《神圣的战争》。
就在他听得热血沸腾之际,三颗红色信号弹升向了空中,这是进攻开始的信号。
早就蓄势待发的近卫空降兵指战员们,在众多大喇叭发出的歌声中,跃出了自己的战壕,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阵地。冲在最前面的是近卫空降兵第3师的指战员,他们的身后是近卫空降兵第4师的一个团。
从进攻一开始,索科夫就不停地用望远镜观察部队的推进情况。以往的进攻,只要超过了两公里,一般都是排成散兵队形,迈着大步朝前走,到距离一公里时再加速,由大步走变成小跑。到距离敌人的阵地还有两百米时,再由小跑变成冲刺。但今天的指战员们却是以小跑的姿势,快速地冲向了德军的阵地。
以至于什捷缅科看后,都感慨地说:“索科夫同志,看来近卫空降师的指战员战斗力不弱啊,他们小跑着通过这两公里的距离,冲进敌人的阵地。”
“可惜敌人的阵地前方有太多的障碍物。”雅科夫见状感慨地说:“否则我可以让运输气垫船搭载突击队,在突击气垫船的掩护下,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以气垫船的速度,要不了两分钟,就能冲进敌人的阵地,到时敌人恐怕还没从炮火的打击中清醒过来,我们的突击队能轻松地占领敌人的阵地。”
虽然索科夫的心里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他很清楚,让气垫船这样先进的装备,用于地面阵地的争夺,是不太现实的,阵地前的各种障碍物,会给气垫船造成巨大的损害。他扭头对雅科夫说:“雅沙,我觉得气垫船适合用来登陆作战,在这种地方使用,反而会因为地形的缘故而受到限制。”
由于进攻部队都是一路小跑,所以不到五分钟,部队距离德军阵地只有不到一公里。以往苏军到达这个位置时,就会遭到德军的迫击炮打击,但今天却是静悄悄的。
“索科夫同志,”什捷缅科开口问道:“德国人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不会是被我们的炮火都消灭了吧?”
今天的炮击由于是分成两部分进行,给德军造成的伤亡肯定要大得多。可要是说全部消灭,却不太可能。索科夫淡淡一笑,没有说话,因为他也不知道德军为什么没有动静。
直到苏军距离德军阵地还有一百五六十米时,阵地上响起了枪声,几个土木工事里的mg42通用机枪,朝着进攻的指战员们精心暴风骤雨般的射击。冲在最前面的战士仿佛撞在了一堵透明的墙上,身子在原地顿了顿,然后就直接栽倒在地上。剩下的指战员连忙就地卧倒,和阵地上的机枪展开了对射。
索科夫见此情形,虽然心中着急,但却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如今参与进攻的可是自己麾下的精锐部队,假如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就说明指挥员不称职,等战斗一结束,就可以考虑换人了,反正自己如今手里有不少的人才,让他们当个师长,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好在空降兵们的表现,没有让索科夫失望。他很快就看到战士们建立了若干个火箭发射阵地。下一刻,七八枚拖着焰火的火箭车腾空而起,朝着一两百米外的德军阵地飞去。一连串的爆炸之后,暴露出来的火力点被悉数摧毁,被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的战士们,又重新爬起来,端着枪继续冲向德军的阵地。
“雅沙,”索科夫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回头笑着对雅科夫说:“看来你的短期培训很有效啊,这些战士发射的火箭弹基本都击中了目标。”
“主要还是这批空降兵的素质高,学东西特别快。”雅科夫回答说:“我只是让人向他们介绍了新式火箭弹的使用方式,他们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兵器。”
没等空降兵冲入德军的阵地,又冒出了几处火力点,再次压制得指战员们不得以弹坑为掩体,躲避敌人密集的火力。
这次对付德军火力点的,不再是新式火箭弹,毕竟如今距离阵地不过五六十米,再用的话未免有点浪费。只见一名扛着火箭弹的战士从弹坑里站起身,瞄准一个火力点扣动了扳机。当火箭弹拖着白烟带朝着火力点飞过去时,战士也顾不上看是否击中了目标,便直接缩进了弹坑,免得被敌人的子弹打中。
火箭弹落在火力点的射击孔前方爆炸,除了掀起一堆泥土外,根本没有影响德军机枪的射击。很快,肩扛火箭筒的战士,从其它弹坑里探出身,瞄准正在射击的火力点扣动了扳机。这次发射出的火箭弹没有打偏,直端端地钻进了射击孔,在里面引起了大爆炸。
接着,又有几名扛着火箭筒的战士,陆续摧毁了德军的火力点,掩护部队继续朝德军阵地上冲去。
看到指战员们冲进了德军阵地,原本神经紧绷的什捷缅科,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他放下望远镜对索科夫说:“索科夫同志,你们这样使用新式火箭弹和火箭弹的方式,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
要知道,以往我军进攻时,遇到敌人的火力凶猛,要么,采取集群冲锋的方式强行突破敌人的防线;要么,让部队先退下来,等炮兵再次轰击敌人的阵地之后,再发起新的冲锋。”
索科夫一向都知道,苏军的进攻战术呆板,如果一个地方进攻失利,从来不会考虑更换进攻方向的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尝试,直到突破敌人的防线位置。当然,他们的进攻大多数时候,都会被以逸待劳的敌人击败;就算侥幸胜利,也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此刻索科夫的部下使用新式火箭弹和火箭弹,来摧毁德军阵地上的火力点,使进攻部队能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快速地突破敌人的防线,这样自然会给什捷缅科耳目一新的感觉。
“副总参谋长同志,”索科夫对什捷缅科说道:“我觉得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想方设法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降低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听索科夫这么说,什捷缅科的眉毛不禁往上一扬,心里暗想:“少流血”而获得胜利的口号,在艰苦繁重的芬兰战役结束之后,立即被上级批评为一种不正确的、引导军队妄想轻易取胜的口号。所以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就没人刚提降低部队在作战中伤亡的事情,免得受到上级的批评。没想到,索科夫今天就很随意地说出了此事。
“索科夫同志,”什捷缅科不动声色地问道:“为什么要减少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啊?”
什捷缅科的问题,把索科夫问楞了。他盯着对方看了好一阵,才喃喃地回答说:“假如我们在作战时,毫不顾忌部队的伤亡。那就有可能出现每打完一仗,就要重新补充兵员的情况。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再强,可要是每次作战都伤亡殆尽,而新补充的兵员素质,又无法和原来的老兵相比,势必会稀释部队的战斗力。这样的战斗只要多来几次,哪怕最精锐的部队,也有可能变成战斗力极差的垃圾部队。”
如果是别的指挥员说这样的话,肯定早就遭到什捷缅科的大声呵斥了,但对于索科夫这个屡屡创造奇迹的人,他却表现得很宽容,心里甚至在想:难道我们当初批驳少流血观点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等回到莫斯科,自己是否应该找安东诺夫谈谈,看能否纠正这个错误。
空降师的指战员们,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扫清了残敌,占领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当阿富宁打电话向他报喜时,索科夫却板着脸对话筒说:“阿富宁将军,请你立即转告科涅夫上校,正是因为占领了第一道防线,才不能停下来休息,要继续乘胜追击,趁着敌人还没有回过神的工夫,继续向他们的防御纵深推进!”
面对索科夫如此严厉的命令,阿富宁不敢反驳,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说:“明白了,司令员同志,我立即通知科涅夫上校,让空降3师继续向敌人的防御纵深推进。”
“索科夫同志,”看到索科夫放下电话,什捷缅科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部队刚刚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此刻要做的事情,不应该是肃清残敌,并加固工事,以防止敌人可能发起的反击吗?”
“副总参谋长同志,我是这样考虑的。”索科夫向什捷缅科解释说:“我看到有不少敌人逃出了阵地,假如我们的部队尾随追击,继续向第二道防线前进。坚守第二道防线的敌人,看到是他们自己人溃逃下去,肯定不会开枪的,而我们的部队却可以利用敌人怕误伤自己人这一点,跟在溃兵的后面冲进敌人的阵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什捷缅科听后,呵呵地笑了起来:“索科夫同志,看来我这次来前线,是来对了。和你在一起,随时能有不同的惊喜。这一点,是我在其它部队里见不到的,如果有可能,我会把你的战术在全军推广的。”
“副总参谋长同志,您过奖了。”听说要把自己的战术在全军推广,索科夫顿时被吓了一跳,自己的这些战术与苏军所使用的常规战术格格不入,假如真要推广的话,没准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这次晋升上将,就招来一个莫须有的调查,等在全军推广战术时,更会遭人嫉恨,所以还是别做这个出头鸟:“我在战场上所使用的战术,都是我瞎捉摸的,换一个人来用,估计就不好使了,我看还是不要在全军推广吧。”
对于索科夫的这种态度,什捷缅科虽然觉得奇怪,但他也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随便敷衍了两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索科夫见萨夫兰地域的进攻顺利,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接通了集团军司令部,想了解维利尚卡地域的进展情况。
“参谋长同志,”一听到斯米尔诺夫的声音,他就开门见山地问:“第49军的进展情况如何?”
“不太顺利,司令员同志。”斯米尔诺夫有些犯愁地说:“虽然炮火准备摧毁了德军的大多数工事,但我军进攻时,依旧遭到了他们顽强的抵抗,担任进攻的第一梯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怎么会这样呢?”索科夫有些生气地问:“方面军的炮火准备前后有三个小时,阵地上的工事就算没有全部摧毁,但也大多数不能使用了。依托这些工事抵抗的德国人,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是根本抵挡不住的。”
“……”听索科夫这么说,斯米尔诺夫忽然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
听到斯米尔诺夫没说话,索科夫放缓语气问道:“担任首攻任务的部队是哪一支?”
“步兵第214师。”
“步兵第214师?”索科夫思索了片刻,觉得该师虽说兵员不少,但战斗力却不是第49军里最强的,便对斯米尔诺夫说:“参谋长同志,立即把施季里茨上校的第116师调上去,由他们接替第214师的攻击。”
苏军的第二轮炮击,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
然后,炮声突然停歇了,整个战场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不管是德军的阵地,还是苏军的阵地,都是一片寂静。
雅科夫有些沉不住气了,他低声问道:“米沙,炮击已经停止了,为什么还不进攻呢?”
“我们的战士在等待。”
“等待?”雅科夫不解地问:“等待什么?”
“还能等待什么?”什捷缅科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扭头向雅科夫解释说:“我们的指战员自然是在等待进攻的信号啊!”
“进攻的信号?”雅科夫站在门口朝空中望了望,没有发现信号弹,有些纳闷地说:“怎么还不发射信号弹啊!”
“不要着急,雅沙。”索科夫见空中迟迟没有升起信号弹,心里同样着急,因为发射信号弹是由斯米尔诺夫负责的,自己就算想发射信号弹也没办法。他故作镇定地说:“等时间到了,你自然就能看到信号弹。”
索科夫用双手轻轻地拍了拍耳朵,刚刚的炮击虽然离他有几公里,但炮声依旧震得他的耳朵一阵阵嗡鸣。
他突然听到了《神圣的战争》的旋律,起初他以为这是幻觉。但他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声音的幻觉,而是从附近的一个大喇叭里发出的声音,是亚历山德里亚红旗歌舞团演唱的《神圣的战争》。
就在他听得热血沸腾之际,三颗红色信号弹升向了空中,这是进攻开始的信号。
早就蓄势待发的近卫空降兵指战员们,在众多大喇叭发出的歌声中,跃出了自己的战壕,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阵地。冲在最前面的是近卫空降兵第3师的指战员,他们的身后是近卫空降兵第4师的一个团。
从进攻一开始,索科夫就不停地用望远镜观察部队的推进情况。以往的进攻,只要超过了两公里,一般都是排成散兵队形,迈着大步朝前走,到距离一公里时再加速,由大步走变成小跑。到距离敌人的阵地还有两百米时,再由小跑变成冲刺。但今天的指战员们却是以小跑的姿势,快速地冲向了德军的阵地。
以至于什捷缅科看后,都感慨地说:“索科夫同志,看来近卫空降师的指战员战斗力不弱啊,他们小跑着通过这两公里的距离,冲进敌人的阵地。”
“可惜敌人的阵地前方有太多的障碍物。”雅科夫见状感慨地说:“否则我可以让运输气垫船搭载突击队,在突击气垫船的掩护下,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以气垫船的速度,要不了两分钟,就能冲进敌人的阵地,到时敌人恐怕还没从炮火的打击中清醒过来,我们的突击队能轻松地占领敌人的阵地。”
虽然索科夫的心里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他很清楚,让气垫船这样先进的装备,用于地面阵地的争夺,是不太现实的,阵地前的各种障碍物,会给气垫船造成巨大的损害。他扭头对雅科夫说:“雅沙,我觉得气垫船适合用来登陆作战,在这种地方使用,反而会因为地形的缘故而受到限制。”
由于进攻部队都是一路小跑,所以不到五分钟,部队距离德军阵地只有不到一公里。以往苏军到达这个位置时,就会遭到德军的迫击炮打击,但今天却是静悄悄的。
“索科夫同志,”什捷缅科开口问道:“德国人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不会是被我们的炮火都消灭了吧?”
今天的炮击由于是分成两部分进行,给德军造成的伤亡肯定要大得多。可要是说全部消灭,却不太可能。索科夫淡淡一笑,没有说话,因为他也不知道德军为什么没有动静。
直到苏军距离德军阵地还有一百五六十米时,阵地上响起了枪声,几个土木工事里的mg42通用机枪,朝着进攻的指战员们精心暴风骤雨般的射击。冲在最前面的战士仿佛撞在了一堵透明的墙上,身子在原地顿了顿,然后就直接栽倒在地上。剩下的指战员连忙就地卧倒,和阵地上的机枪展开了对射。
索科夫见此情形,虽然心中着急,但却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如今参与进攻的可是自己麾下的精锐部队,假如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就说明指挥员不称职,等战斗一结束,就可以考虑换人了,反正自己如今手里有不少的人才,让他们当个师长,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好在空降兵们的表现,没有让索科夫失望。他很快就看到战士们建立了若干个火箭发射阵地。下一刻,七八枚拖着焰火的火箭车腾空而起,朝着一两百米外的德军阵地飞去。一连串的爆炸之后,暴露出来的火力点被悉数摧毁,被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的战士们,又重新爬起来,端着枪继续冲向德军的阵地。
“雅沙,”索科夫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回头笑着对雅科夫说:“看来你的短期培训很有效啊,这些战士发射的火箭弹基本都击中了目标。”
“主要还是这批空降兵的素质高,学东西特别快。”雅科夫回答说:“我只是让人向他们介绍了新式火箭弹的使用方式,他们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兵器。”
没等空降兵冲入德军的阵地,又冒出了几处火力点,再次压制得指战员们不得以弹坑为掩体,躲避敌人密集的火力。
这次对付德军火力点的,不再是新式火箭弹,毕竟如今距离阵地不过五六十米,再用的话未免有点浪费。只见一名扛着火箭弹的战士从弹坑里站起身,瞄准一个火力点扣动了扳机。当火箭弹拖着白烟带朝着火力点飞过去时,战士也顾不上看是否击中了目标,便直接缩进了弹坑,免得被敌人的子弹打中。
火箭弹落在火力点的射击孔前方爆炸,除了掀起一堆泥土外,根本没有影响德军机枪的射击。很快,肩扛火箭筒的战士,从其它弹坑里探出身,瞄准正在射击的火力点扣动了扳机。这次发射出的火箭弹没有打偏,直端端地钻进了射击孔,在里面引起了大爆炸。
接着,又有几名扛着火箭筒的战士,陆续摧毁了德军的火力点,掩护部队继续朝德军阵地上冲去。
看到指战员们冲进了德军阵地,原本神经紧绷的什捷缅科,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他放下望远镜对索科夫说:“索科夫同志,你们这样使用新式火箭弹和火箭弹的方式,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
要知道,以往我军进攻时,遇到敌人的火力凶猛,要么,采取集群冲锋的方式强行突破敌人的防线;要么,让部队先退下来,等炮兵再次轰击敌人的阵地之后,再发起新的冲锋。”
索科夫一向都知道,苏军的进攻战术呆板,如果一个地方进攻失利,从来不会考虑更换进攻方向的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尝试,直到突破敌人的防线位置。当然,他们的进攻大多数时候,都会被以逸待劳的敌人击败;就算侥幸胜利,也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此刻索科夫的部下使用新式火箭弹和火箭弹,来摧毁德军阵地上的火力点,使进攻部队能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快速地突破敌人的防线,这样自然会给什捷缅科耳目一新的感觉。
“副总参谋长同志,”索科夫对什捷缅科说道:“我觉得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想方设法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降低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听索科夫这么说,什捷缅科的眉毛不禁往上一扬,心里暗想:“少流血”而获得胜利的口号,在艰苦繁重的芬兰战役结束之后,立即被上级批评为一种不正确的、引导军队妄想轻易取胜的口号。所以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就没人刚提降低部队在作战中伤亡的事情,免得受到上级的批评。没想到,索科夫今天就很随意地说出了此事。
“索科夫同志,”什捷缅科不动声色地问道:“为什么要减少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啊?”
什捷缅科的问题,把索科夫问楞了。他盯着对方看了好一阵,才喃喃地回答说:“假如我们在作战时,毫不顾忌部队的伤亡。那就有可能出现每打完一仗,就要重新补充兵员的情况。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再强,可要是每次作战都伤亡殆尽,而新补充的兵员素质,又无法和原来的老兵相比,势必会稀释部队的战斗力。这样的战斗只要多来几次,哪怕最精锐的部队,也有可能变成战斗力极差的垃圾部队。”
如果是别的指挥员说这样的话,肯定早就遭到什捷缅科的大声呵斥了,但对于索科夫这个屡屡创造奇迹的人,他却表现得很宽容,心里甚至在想:难道我们当初批驳少流血观点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等回到莫斯科,自己是否应该找安东诺夫谈谈,看能否纠正这个错误。
空降师的指战员们,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扫清了残敌,占领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当阿富宁打电话向他报喜时,索科夫却板着脸对话筒说:“阿富宁将军,请你立即转告科涅夫上校,正是因为占领了第一道防线,才不能停下来休息,要继续乘胜追击,趁着敌人还没有回过神的工夫,继续向他们的防御纵深推进!”
面对索科夫如此严厉的命令,阿富宁不敢反驳,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说:“明白了,司令员同志,我立即通知科涅夫上校,让空降3师继续向敌人的防御纵深推进。”
“索科夫同志,”看到索科夫放下电话,什捷缅科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部队刚刚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此刻要做的事情,不应该是肃清残敌,并加固工事,以防止敌人可能发起的反击吗?”
“副总参谋长同志,我是这样考虑的。”索科夫向什捷缅科解释说:“我看到有不少敌人逃出了阵地,假如我们的部队尾随追击,继续向第二道防线前进。坚守第二道防线的敌人,看到是他们自己人溃逃下去,肯定不会开枪的,而我们的部队却可以利用敌人怕误伤自己人这一点,跟在溃兵的后面冲进敌人的阵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什捷缅科听后,呵呵地笑了起来:“索科夫同志,看来我这次来前线,是来对了。和你在一起,随时能有不同的惊喜。这一点,是我在其它部队里见不到的,如果有可能,我会把你的战术在全军推广的。”
“副总参谋长同志,您过奖了。”听说要把自己的战术在全军推广,索科夫顿时被吓了一跳,自己的这些战术与苏军所使用的常规战术格格不入,假如真要推广的话,没准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这次晋升上将,就招来一个莫须有的调查,等在全军推广战术时,更会遭人嫉恨,所以还是别做这个出头鸟:“我在战场上所使用的战术,都是我瞎捉摸的,换一个人来用,估计就不好使了,我看还是不要在全军推广吧。”
对于索科夫的这种态度,什捷缅科虽然觉得奇怪,但他也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随便敷衍了两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索科夫见萨夫兰地域的进攻顺利,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接通了集团军司令部,想了解维利尚卡地域的进展情况。
“参谋长同志,”一听到斯米尔诺夫的声音,他就开门见山地问:“第49军的进展情况如何?”
“不太顺利,司令员同志。”斯米尔诺夫有些犯愁地说:“虽然炮火准备摧毁了德军的大多数工事,但我军进攻时,依旧遭到了他们顽强的抵抗,担任进攻的第一梯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怎么会这样呢?”索科夫有些生气地问:“方面军的炮火准备前后有三个小时,阵地上的工事就算没有全部摧毁,但也大多数不能使用了。依托这些工事抵抗的德国人,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是根本抵挡不住的。”
“……”听索科夫这么说,斯米尔诺夫忽然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
听到斯米尔诺夫没说话,索科夫放缓语气问道:“担任首攻任务的部队是哪一支?”
“步兵第214师。”
“步兵第214师?”索科夫思索了片刻,觉得该师虽说兵员不少,但战斗力却不是第49军里最强的,便对斯米尔诺夫说:“参谋长同志,立即把施季里茨上校的第116师调上去,由他们接替第214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