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家看不上自己,沈松索性放弃了和崔莺莺搞好关系,很快就到了休沐日,便好说歹说把巴哈尔劝出来陪自己逛街。
要出门玩,沈松难得换了条裙子,早早来到约定的地方等着,街市口人来人往,但她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巴哈尔,巴哈尔今日穿着胡国的传统服饰,在人群中很是乍眼。
只是走近了,就会发现她的衣服紧绷着,明显是小了,袖口领口也磨损得厉害,巴哈尔见到沈松一身新裙子,不自在地扯了扯自己的衣角。
沈松装作没看见,热情地挽上她,来到她提前订好的酒馆,两人在窗口坐下。
“喏,给你。”沈松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爹爹送给她的所有关于西域的东西,“全都送给你。”
巴哈尔板着脸打开,嘴上说着:“我可没有东西回礼。”
沈松观察着巴哈尔的表情,她小心翼翼地翻看了盒子里的东西,最后挑出一个木头做的小鸟,问:“你怎么会有这个?”
“都是我爹爹打仗的时候带回来的,这个小鸟,好像是一个胡国的将领,叫,叫,呃……”
“巴图尔,是不是?”巴哈尔对上沈松的眼睛,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是我的哥哥,他还好吗?”
“我,我不知道……我回头帮你问问!你先别哭啊。”沈松愣住,手忙脚乱地掏出自己的帕子塞进巴哈尔手里。
巴哈尔用帕子捂住眼睛,不管不顾地哭起来。
沈松坐如针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好在她们坐的位置旁边有屏风,遮住了其他人探查的视线。
“让她哭吧。”隔着沈松身后的屏风,熟悉的声音传来,竟然是崔竹生,“孤身在此漂泊六年有余,思乡情切罢了,不用担心。”
沈松从屏风边上探出脑袋,果然见到元浩朝自己招手,那边巴哈尔拿帕子擤了鼻涕,沈松赶忙坐好。
“你要是敢在书院说一个字,我就揍你!”
“好好好,我不说,你喝口茶吧。”沈松给巴哈尔倒茶,“我哥哥说,这家酒馆每月会有那么几日专门做特色菜,今日我特地定的胡国菜,你待会儿可得好好尝尝。”
“真的?!\"巴哈尔眼睛都亮了,随即又低头盯着杯子里平静的茶水,“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哎呀,你也别想太多,我初来乍到,你也看到了,书院里的人都不和我打交道,我觉得你人不坏。”沈松坦然道。
“你真是个傻子。”巴哈尔笑着摇头,“行吧,那今天我们就义结金兰?”
“好呀!对了,你那手鞭子甩得真好看,教教我。”
……
隔壁桌聊得热烈,崔竹生这边倒是安静,一桌子粗犷的胡国菜被他吃出了江南小菜的雅致,元浩手里拿着个烤羊排,说:“啧,那位胡乱点兵,好像还真被他点中了,这镇国将军的女儿也是稀奇,愣是一点心眼子没有,长安的高门大户,哪家有这样的?”
“慎言。”崔竹生瞪元浩一眼,“沈将军有定北之能,自然应该得到重用。”
“只是打赢了一仗,就吓得把人拘来长安,这法子也不知用了多少次。我看赶紧把那神叨叨的老神仙赶出宫去,不然没一天太平日子过。”元浩在手里掐算,“明年我们就十六了,你家里打算把你安排到哪?”
“我不入朝堂。”崔竹生拿茶水漱口,冲淡嘴里浓烈的孜然味,“当是回江州。”
江州是崔氏一族发迹之地,崔家祖宅在那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长期待着的确适合崔竹生养病,横竖每年冬假他都在南方过的,至于崔竹生的才干……元浩在心里叹气,算了,还是身体重要。
想到以后,崔竹生没了胃口,从口袋拿出一小锭银:“等下把隔壁的也付了吧。”
元浩又恢复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您出钱,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
白路书院有东南西北四个小院,北院连着大门,东院和南院都是有山有水,一步一景,学生们休息时间都喜欢往那儿去,西院则连着后门和柴房,相比起来就荒凉了些。
不过荒凉也好,正适合沈松和巴哈尔这样的,西院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树,遮荫蔽日,沈松手脚利落,自己做了两张吊床,中午和巴哈尔就在这儿休息。
还有一个熟面孔也爱往西院凑,那就是和她们互有把柄的堂堂御史大夫的儿子,元浩。按照元公子的话说,西院外面是一条小巷子,从这里翻墙不那么引人注目。
元浩没少引诱沈松和他一起翻出去,巴哈尔每次都拉着沈松不让去,元浩脾气倒好,从来不恼,他从外面买了零嘴吃食还会给她俩捎一份。
崔竹生偶尔也会来西院,往往是有事找元浩,如果碰上她们睡着了,就默默地站在一边,不出声,如果没睡着,就远远站着,等元浩回来了才会走近。
四个人竟诡异地熟悉起来。
白路书院每半个月要小测一次,沈松第一次考试,摩拳擦掌准备了好久,最后才得了个“良”。
巴哈尔拿了卷子,看沈松那垂头丧气的样子,眼疾手快想把自己的藏起来,沈松眼尖,一把抓住,上头明晃晃的“优”,惹得她长叹:“我觉得我写得挺好的啊……”
这次的题目是根据《孙子兵法》写一篇文章,沈松本来还很高兴,她别的书不爱看,就爱看兵书,三岁就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沈柏都夸她比他的同窗们还聪慧,卷子上写的都是她的肺腑之言,难道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哎呀,考试都是有方法的,等下吃完饭,我教你,你别郁闷了。”巴哈尔想了想,又说,“你把你的给我看看?”
“中午给你看吧。”沈松耷拉着脑袋,坐回自己的位置。
吃完饭,沈松和巴哈尔拿着卷子到了西院,坐在地上,巴哈尔看完沈松的文章,斟酌半天,说:“这么跟你说吧,我们这些人写文章,实际上就是拍那位的马屁,你的文章字字珠玑,针砭时弊,自然是好,但那位不想看啊,我看先生对你这篇文章也喜欢得紧,不然哪里会给你良?要知道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写了一百遍万万岁,也拿了良。”
“可你写的这些……打仗讲究的是用兵遣将之法,怪力乱神之流……”沈松手里拿着巴哈尔的卷子,直皱眉头,“兵士都是一条条人命,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这样……”
“哟,干嘛呢?”元浩不知从哪冒出来,看见她们拿着两张纸议论纷纷,把脑袋凑过来,先是抽走了巴哈尔手里的纸,大致扫了几眼,“良品上佳,此言不虚啊,松儿妹妹,没想到你还有这手。”
“她正郁闷着呢,没拿到优等。”巴哈尔把沈松的卷子拿了回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样好,但不能这么写。”
“这样吧,我教你。”元浩冲着沈松挑眉,“我可是堂堂御史大夫的儿子,每年终测都拿优等的,不信你问她。”
沈松看了眼元浩,又看了眼巴哈尔,站起来,气鼓鼓地靠在树上:“这样的优等,我宁愿不要!”
“你不要不要紧,那你爹呢?也要被冠上个教女无方的名头吗?”元浩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就脸上有光,这么浅显的道理,莫说你不懂。”
沈松沉默,眼神停在被瘫在地上的两张纸上,朱砂笔落下的评语,像狠狠凿下的一道沟渠,隔开了她和长安。
一双素净的手拾起了沈松的卷子,沈松随着那人的动作往上看,这几日天凉,崔竹生咳得更频繁了,他仔仔细细地看完,又珍重地将那张轻薄的宣纸叠好,双手递给沈松,郑重地说:“你说的不错,虞国有此将才,是我之幸。”
崔竹生的表情依旧没什么波澜,沈松却看到了他眼里的坚定。
沈松突然有点想哭。
她来到长安月余,匆忙进了这白路书院,试图与人打好关系,不懂那些衣着首饰的门道就罢了,实际上人家根本瞧不上自己,父亲虽得了封赏,在朝堂上也因不是世家子弟而受到排挤,如何得到一隅立锥之地,她不知,她不懂,她不明白。
“横竖西院只有我们几个。”崔竹生移开眼,向元浩和巴哈尔说,“若你们愿意,中午我来辅导你们功课,考试我去和先生说明,自会给你们优等。”
元浩瞪大了眼睛:“你还能这样?”
“我如何不能这样?”崔竹生扯下手边的一片竹叶,又扔到地上,“我只能这样。”
元浩看出好友的落寞,不说话了,只是拍了拍古树的枝干:“也不知道再打两张吊床行不行……”
“我愿意。”沈松像是突然回神,对上崔竹生的眼,面色微红,“我愿意。”
“我也没别的地方去,就这样呗。”巴哈尔耸耸肩,打了个哈欠,“哎哟喂,不早了,我先睡一会儿,你们自便。”
巴哈尔躺下,崔竹生和元浩不好多留,离开了西院。
“我劝你尽快把这份脏事辞了。”崔竹生突然低声道。
“知道了。”元浩撇嘴,“不给那位点把柄,我爹的凳子也坐不稳啊。”
“是,所以你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崔竹生叹了口气,“我要把沈松扶上去。”
“这……你就看了她一篇文章,就想好了?”
“二十年的胡虞之约即将到期,这些年两国矛盾只增不减,虞国和胡国必有一战。而我虞国大将在这二十年里陆续被徐寿以各种手段打压,顺他者入京为官,逆他者曝尸街头,谁还敢出头?沈至青空有作战之能,在徐寿手下讨不到好,彼时徐寿会不会放人,尚不可知,朝中无人可用,只有沈松。”崔竹生停住脚步,望向白墙青瓦之外的天空,“奸人当道,国将不国,我为虞国子民,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却要田间地头的平民百姓为我送死,有何脸面?”
“是,所以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仅五岁,被徐寿这老棺材在众目睽睽之下下毒,彻底成了病秧子。”元浩学崔竹生说话,“你不恨吗?”
“别说了。”崔竹生低吼。
这事怎么能不是他心底的一根刺呢?他明明什么也没做错。
怒急攻心,崔竹生猛咳一阵。
“好了好了,我帮你便是。”元浩皱眉,“这事没那么简单,还是要从长计议,我都听你的,但你先紧着你这金贵的身子。”
已走到人多处,崔竹生不再说话,只是略微一点头。
要出门玩,沈松难得换了条裙子,早早来到约定的地方等着,街市口人来人往,但她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巴哈尔,巴哈尔今日穿着胡国的传统服饰,在人群中很是乍眼。
只是走近了,就会发现她的衣服紧绷着,明显是小了,袖口领口也磨损得厉害,巴哈尔见到沈松一身新裙子,不自在地扯了扯自己的衣角。
沈松装作没看见,热情地挽上她,来到她提前订好的酒馆,两人在窗口坐下。
“喏,给你。”沈松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爹爹送给她的所有关于西域的东西,“全都送给你。”
巴哈尔板着脸打开,嘴上说着:“我可没有东西回礼。”
沈松观察着巴哈尔的表情,她小心翼翼地翻看了盒子里的东西,最后挑出一个木头做的小鸟,问:“你怎么会有这个?”
“都是我爹爹打仗的时候带回来的,这个小鸟,好像是一个胡国的将领,叫,叫,呃……”
“巴图尔,是不是?”巴哈尔对上沈松的眼睛,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是我的哥哥,他还好吗?”
“我,我不知道……我回头帮你问问!你先别哭啊。”沈松愣住,手忙脚乱地掏出自己的帕子塞进巴哈尔手里。
巴哈尔用帕子捂住眼睛,不管不顾地哭起来。
沈松坐如针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好在她们坐的位置旁边有屏风,遮住了其他人探查的视线。
“让她哭吧。”隔着沈松身后的屏风,熟悉的声音传来,竟然是崔竹生,“孤身在此漂泊六年有余,思乡情切罢了,不用担心。”
沈松从屏风边上探出脑袋,果然见到元浩朝自己招手,那边巴哈尔拿帕子擤了鼻涕,沈松赶忙坐好。
“你要是敢在书院说一个字,我就揍你!”
“好好好,我不说,你喝口茶吧。”沈松给巴哈尔倒茶,“我哥哥说,这家酒馆每月会有那么几日专门做特色菜,今日我特地定的胡国菜,你待会儿可得好好尝尝。”
“真的?!\"巴哈尔眼睛都亮了,随即又低头盯着杯子里平静的茶水,“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哎呀,你也别想太多,我初来乍到,你也看到了,书院里的人都不和我打交道,我觉得你人不坏。”沈松坦然道。
“你真是个傻子。”巴哈尔笑着摇头,“行吧,那今天我们就义结金兰?”
“好呀!对了,你那手鞭子甩得真好看,教教我。”
……
隔壁桌聊得热烈,崔竹生这边倒是安静,一桌子粗犷的胡国菜被他吃出了江南小菜的雅致,元浩手里拿着个烤羊排,说:“啧,那位胡乱点兵,好像还真被他点中了,这镇国将军的女儿也是稀奇,愣是一点心眼子没有,长安的高门大户,哪家有这样的?”
“慎言。”崔竹生瞪元浩一眼,“沈将军有定北之能,自然应该得到重用。”
“只是打赢了一仗,就吓得把人拘来长安,这法子也不知用了多少次。我看赶紧把那神叨叨的老神仙赶出宫去,不然没一天太平日子过。”元浩在手里掐算,“明年我们就十六了,你家里打算把你安排到哪?”
“我不入朝堂。”崔竹生拿茶水漱口,冲淡嘴里浓烈的孜然味,“当是回江州。”
江州是崔氏一族发迹之地,崔家祖宅在那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长期待着的确适合崔竹生养病,横竖每年冬假他都在南方过的,至于崔竹生的才干……元浩在心里叹气,算了,还是身体重要。
想到以后,崔竹生没了胃口,从口袋拿出一小锭银:“等下把隔壁的也付了吧。”
元浩又恢复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您出钱,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
白路书院有东南西北四个小院,北院连着大门,东院和南院都是有山有水,一步一景,学生们休息时间都喜欢往那儿去,西院则连着后门和柴房,相比起来就荒凉了些。
不过荒凉也好,正适合沈松和巴哈尔这样的,西院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树,遮荫蔽日,沈松手脚利落,自己做了两张吊床,中午和巴哈尔就在这儿休息。
还有一个熟面孔也爱往西院凑,那就是和她们互有把柄的堂堂御史大夫的儿子,元浩。按照元公子的话说,西院外面是一条小巷子,从这里翻墙不那么引人注目。
元浩没少引诱沈松和他一起翻出去,巴哈尔每次都拉着沈松不让去,元浩脾气倒好,从来不恼,他从外面买了零嘴吃食还会给她俩捎一份。
崔竹生偶尔也会来西院,往往是有事找元浩,如果碰上她们睡着了,就默默地站在一边,不出声,如果没睡着,就远远站着,等元浩回来了才会走近。
四个人竟诡异地熟悉起来。
白路书院每半个月要小测一次,沈松第一次考试,摩拳擦掌准备了好久,最后才得了个“良”。
巴哈尔拿了卷子,看沈松那垂头丧气的样子,眼疾手快想把自己的藏起来,沈松眼尖,一把抓住,上头明晃晃的“优”,惹得她长叹:“我觉得我写得挺好的啊……”
这次的题目是根据《孙子兵法》写一篇文章,沈松本来还很高兴,她别的书不爱看,就爱看兵书,三岁就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沈柏都夸她比他的同窗们还聪慧,卷子上写的都是她的肺腑之言,难道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哎呀,考试都是有方法的,等下吃完饭,我教你,你别郁闷了。”巴哈尔想了想,又说,“你把你的给我看看?”
“中午给你看吧。”沈松耷拉着脑袋,坐回自己的位置。
吃完饭,沈松和巴哈尔拿着卷子到了西院,坐在地上,巴哈尔看完沈松的文章,斟酌半天,说:“这么跟你说吧,我们这些人写文章,实际上就是拍那位的马屁,你的文章字字珠玑,针砭时弊,自然是好,但那位不想看啊,我看先生对你这篇文章也喜欢得紧,不然哪里会给你良?要知道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写了一百遍万万岁,也拿了良。”
“可你写的这些……打仗讲究的是用兵遣将之法,怪力乱神之流……”沈松手里拿着巴哈尔的卷子,直皱眉头,“兵士都是一条条人命,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这样……”
“哟,干嘛呢?”元浩不知从哪冒出来,看见她们拿着两张纸议论纷纷,把脑袋凑过来,先是抽走了巴哈尔手里的纸,大致扫了几眼,“良品上佳,此言不虚啊,松儿妹妹,没想到你还有这手。”
“她正郁闷着呢,没拿到优等。”巴哈尔把沈松的卷子拿了回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样好,但不能这么写。”
“这样吧,我教你。”元浩冲着沈松挑眉,“我可是堂堂御史大夫的儿子,每年终测都拿优等的,不信你问她。”
沈松看了眼元浩,又看了眼巴哈尔,站起来,气鼓鼓地靠在树上:“这样的优等,我宁愿不要!”
“你不要不要紧,那你爹呢?也要被冠上个教女无方的名头吗?”元浩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就脸上有光,这么浅显的道理,莫说你不懂。”
沈松沉默,眼神停在被瘫在地上的两张纸上,朱砂笔落下的评语,像狠狠凿下的一道沟渠,隔开了她和长安。
一双素净的手拾起了沈松的卷子,沈松随着那人的动作往上看,这几日天凉,崔竹生咳得更频繁了,他仔仔细细地看完,又珍重地将那张轻薄的宣纸叠好,双手递给沈松,郑重地说:“你说的不错,虞国有此将才,是我之幸。”
崔竹生的表情依旧没什么波澜,沈松却看到了他眼里的坚定。
沈松突然有点想哭。
她来到长安月余,匆忙进了这白路书院,试图与人打好关系,不懂那些衣着首饰的门道就罢了,实际上人家根本瞧不上自己,父亲虽得了封赏,在朝堂上也因不是世家子弟而受到排挤,如何得到一隅立锥之地,她不知,她不懂,她不明白。
“横竖西院只有我们几个。”崔竹生移开眼,向元浩和巴哈尔说,“若你们愿意,中午我来辅导你们功课,考试我去和先生说明,自会给你们优等。”
元浩瞪大了眼睛:“你还能这样?”
“我如何不能这样?”崔竹生扯下手边的一片竹叶,又扔到地上,“我只能这样。”
元浩看出好友的落寞,不说话了,只是拍了拍古树的枝干:“也不知道再打两张吊床行不行……”
“我愿意。”沈松像是突然回神,对上崔竹生的眼,面色微红,“我愿意。”
“我也没别的地方去,就这样呗。”巴哈尔耸耸肩,打了个哈欠,“哎哟喂,不早了,我先睡一会儿,你们自便。”
巴哈尔躺下,崔竹生和元浩不好多留,离开了西院。
“我劝你尽快把这份脏事辞了。”崔竹生突然低声道。
“知道了。”元浩撇嘴,“不给那位点把柄,我爹的凳子也坐不稳啊。”
“是,所以你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崔竹生叹了口气,“我要把沈松扶上去。”
“这……你就看了她一篇文章,就想好了?”
“二十年的胡虞之约即将到期,这些年两国矛盾只增不减,虞国和胡国必有一战。而我虞国大将在这二十年里陆续被徐寿以各种手段打压,顺他者入京为官,逆他者曝尸街头,谁还敢出头?沈至青空有作战之能,在徐寿手下讨不到好,彼时徐寿会不会放人,尚不可知,朝中无人可用,只有沈松。”崔竹生停住脚步,望向白墙青瓦之外的天空,“奸人当道,国将不国,我为虞国子民,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却要田间地头的平民百姓为我送死,有何脸面?”
“是,所以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仅五岁,被徐寿这老棺材在众目睽睽之下下毒,彻底成了病秧子。”元浩学崔竹生说话,“你不恨吗?”
“别说了。”崔竹生低吼。
这事怎么能不是他心底的一根刺呢?他明明什么也没做错。
怒急攻心,崔竹生猛咳一阵。
“好了好了,我帮你便是。”元浩皱眉,“这事没那么简单,还是要从长计议,我都听你的,但你先紧着你这金贵的身子。”
已走到人多处,崔竹生不再说话,只是略微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