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选亲可是难逢的大事,哪怕是年尾,崔家也快被心思活泛的亲戚踏矮了门楣。崔竹生从江州回来后便一直神出鬼没,崔远狠下心将摊子全撂给夫人,才终于堵到他人。
“我就不打听你成天忙些什么了。”崔远看崔竹生又准备出门,略显不快,“你们那一步登天的事办得如何?”
“回父亲,尚可。”崔竹生也不掩瞒,“今日父亲前来,可是为了选亲一事?”
“哼,明知故问。”崔远没好气道,“若是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直说便是。”
“多谢父亲挂怀。”崔竹生行礼,“其实原本打算过了年再找您商议此事的。”
“哦,还成了皇上不急太监急咯?这日日都有人求到我门前,你也不怕我提前应许了其他人!”崔远气不打一处来,“难得在长安过个年,整日整日不见人影,还不如人家沈松,年初一就上我们家贺岁。”
崔竹生一愣,低下头去:“孩儿知错。”
“行了行了。”崔远本意也并非是训儿子,摆了摆手,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抬头看着站得笔直的崔竹生,神情恍惚,猛地忆起十一年前,自己从下人手里双手颤抖接过昏迷不醒的崔竹生的时候。
崔竹生面色偏偏苍白如纸,五岁稚子,抱在怀里不过小小一团,却怎么也叫不醒。
而现在,他的儿子竟这么高了。
“父亲?”崔竹生出声唤他。
“哦,哦,没什么。”崔远回神,“你有什么计划,说吧,这里没别人。”
“此次选亲,选崔莺莺。”崔竹生从怀里掏出崔莺莺的八字,“六皇子虚岁十五,正好。”
崔远接过崔竹生的纸条,五行喜忌尚可,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六皇子那边你们已经安排妥当?”
“嗯。崔家势大,柳云初是徐寿的人,那她势必会想方设法与崔家搭上姻亲,倘若有六皇子在前,柳云初就再难打崔家的主意了。”
“我看是你自己不想结这门亲事,骑驴下坡罢了。”崔远对儿子倒不客气。
“还是那句话,崔家势大,无论与谁结亲,都难免纷争。而六皇子在暗,明面上还是个可有可无的,对崔家来说再合适不过。”崔竹生不为所动。
“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你自己清楚。”崔远并不计较,“不是要出门么,还在这晃悠什么。”
“多谢父亲。”崔竹生行礼告别,匆匆跟着李管家走了。
崔远看着儿子着急忙慌的样子,感慨道:“也不知道急着去做什么。”
崔竹生步履不停,直到紧赶慢赶坐上马车,身上都出了一身薄汗,他出房门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又被父亲耽搁了一会儿,今日正是元宵节,街上摩肩擦踵的,再晚些,马车一炷香都走不了几步。
偏偏那元浩又说今日要去什么他新买的农庄别院,完全是逆流而行。
院子在长安城外的山脚下,依山傍水,倒是漂亮。崔竹生到时,夕阳将一片片金鳞铺在门口小溪上,远远便听见沈松和巴哈尔的嬉闹声,说是农庄,那败家子早就里里外外修缮了一通,丝毫不输城中的雅苑,屋后,袅袅炊烟,直上青云。
“崔竹生!”沈松老远便瞧见崔竹生的马车,用力地挥手。
崔竹生心里也欢喜,李管家的手都顾不上搭,便从马车上快步走下。
“哟,崔大公子,终于舍得来了,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元浩听见沈松的叫喊,也从院子里出来,手里托着一小把苞米,崔竹生一眼就看出他在院子里斗鸡。
“久等了。”崔竹生并不理会元浩的玩笑,只是盯着沈松说。
“不久不久,我们吃完饭,再从小径上山,刚好看烟火。”沈松笑着将崔竹生带进院子里,“元浩已经带我们逛过一圈了,他说厨子也是特地找的,你饿吗?马上饭就好了。”
“他看见你就饱了,你不知道吗?”巴哈尔凑上来,笑嘻嘻地说道,“不过元浩说不止我们几个。”
“快了快了,再等等。”元浩不知从哪又变出一把瓜子,“我们四个哪里够热闹,不过你们放心,都是自己人。”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地停下,崔竹生眼尖,发现其中一辆挂着崔字家牌,问道:“崔莺莺?”
“我这不是想着,她也算我们大计的一员了么,再说了,今天也没什么正事要谈吧。”元浩嬉皮笑脸道,“大家提前熟悉熟悉不是。”
“这样也好。”沈松并无异议,巴哈尔无所谓地耸肩。
另一辆马车是长安常见的款式,有银两便可租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撩开门帘,这位确实是意料之外——宁琅。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宁琅见他们大眼瞪小眼的,问道:“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呢,若是不欢迎,我给你送帖子干什么。”元浩首先迎了上去。
“元公子送帖子的方式确实特别,没见过黑灯瞎火趴别人屋顶的。”宁琅勾了勾嘴角,跟沈松打了个招呼,又转向崔莺莺,问道,“这位是?”
“是此次崔家准备送进宫的人,我的表妹,崔莺莺。”崔竹生道,“算与我们同路。”
“明白了。”宁琅点点头,“不吃饭么?”
“吃,怎么不吃呢。”巴哈尔先一步往饭厅走去。
六人年纪大差不差,吃食也确实是美味,一来二去,都打开了话匣子,不过整桌也就听见巴哈尔和元浩拌嘴,宁琅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把巴哈尔气得牙痒痒,崔竹生时不时就给沈松添一筷子菜,崔莺莺和她小声聊着胭脂水粉之类的话题,崔竹生一言不发,在心里一一记下,准备待会儿买了送到沈府。
又开封了几小坛黄酒,加入枸杞、红枣、话梅,小火温着,喝起来香甜不觉,几轮下来,除了崔竹生和宁琅,其他几人都有些微醺。
“你滴酒不沾?”宁琅问,“是不喝,还是不会?”
“不会,也不喝。”崔竹生答,也许是气氛使然,他放下了对宁琅的戒备,问道,“你今日不当值么?”
“王爷允了我的假。”宁琅也算酒足饭饱,这会儿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挑挑拣拣,扔了些在地上,喂那只馋了许久的大黄狗。
“你帮了我们不少,多谢。”崔竹生举起杯子,朝他敬道,“以茶代酒,望海涵。”
宁琅干脆地举起杯子,一饮而尽,末了将杯子反过来,朝着崔竹生展示:“都走到这步了,说什么谢。”
“确实。”崔竹生失笑,“你是怎么到六皇子身边的?你应该……不是宦官吧。”
“当然不是。”宁琅答得果断,“告诉你也无妨,王爷幼时并不长在宫里,你可知晓?”
“这……”崔竹生语塞,他从前几乎不怎么与生人交往,对这些流言蜚语更是漠不关心。
“裕妃死后,宫里却不见王爷的踪影,上上下下都瞒着皇上,四处找人,过了三月,才从司膳房的一处地窖中找到王爷。”宁琅冷笑,“我在街上扒了个老太监的钱袋子,那人歹毒,将我藏在采买的板车下,好巧不巧,也把我扔进了那个地窖。”
“他在不见天日的地方呆了三个月?”沈松醉醺醺地趴在桌子上,眨巴着眼睛听他们聊天,插嘴道,“难怪他,难怪他怕黑。”
“是裕妃把王爷藏进去的,嘱咐他不准出来,不准教人发现。王爷人如其名,谨慎小心,恰巧裕妃死了,宫里乱成一团,他哪怕饿得奄奄一息,也没从地窖里出来过。碰上我,贱命一条,他答应保我荣华富贵,我便天天出去偷吃的。”宁琅又给自己倒了酒,“我被人抓住后,王爷为了保我的命,才从地窖露面。”
“你喝不醉吗?”巴哈尔一手托着脑袋,一手指着宁琅身侧的几个空坛子,“你凭什么喝不醉?”
“练出来的,你羡慕去吧。”宁琅面不改色,又喝了一杯。
“我们去看烟火,可以吗?”沈松往崔竹生那边移,半张脸藏在手肘下,只露出半张脸,抬眼看他,声音懒洋洋的,“好不好,崔竹生?”
“好。”崔竹生应了,站起身来,朝沈松伸出一只手,问,“站得起来吗?”
“我可以!嘿嘿!”沈松没理会崔竹生伸出来的手,“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借着酒劲,晃了两下才站稳。
“走吧,走吧,我们也出发。”巴哈尔也跟着站起来,元浩酒醒了些,站在她身侧护着。
“我太晚回去不好,我就先走了。”崔莺莺起身告别,“你们好好玩。”
崔竹生略一点头,算是答应。
“就剩我一个?”宁琅指了指自己,“无所谓,难得偷闲,谁带路?”
“跟我来!”元浩牵着巴哈尔的袖子,自告奋勇走在最前。
上山的小路不算曲折,倒是有一番曲径通幽的味道,五个人权当散步消食。崔竹生配合沈松的步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她左摇右摆地摔了。宁琅叼了根狗尾巴草,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
走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豁然开朗,山崖处建了一座临溪亭,崔竹生见元浩还恬不知耻地题了牌匾,哭笑不得。
步入亭中,灯火长安,一览无余。
“我就不打听你成天忙些什么了。”崔远看崔竹生又准备出门,略显不快,“你们那一步登天的事办得如何?”
“回父亲,尚可。”崔竹生也不掩瞒,“今日父亲前来,可是为了选亲一事?”
“哼,明知故问。”崔远没好气道,“若是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直说便是。”
“多谢父亲挂怀。”崔竹生行礼,“其实原本打算过了年再找您商议此事的。”
“哦,还成了皇上不急太监急咯?这日日都有人求到我门前,你也不怕我提前应许了其他人!”崔远气不打一处来,“难得在长安过个年,整日整日不见人影,还不如人家沈松,年初一就上我们家贺岁。”
崔竹生一愣,低下头去:“孩儿知错。”
“行了行了。”崔远本意也并非是训儿子,摆了摆手,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抬头看着站得笔直的崔竹生,神情恍惚,猛地忆起十一年前,自己从下人手里双手颤抖接过昏迷不醒的崔竹生的时候。
崔竹生面色偏偏苍白如纸,五岁稚子,抱在怀里不过小小一团,却怎么也叫不醒。
而现在,他的儿子竟这么高了。
“父亲?”崔竹生出声唤他。
“哦,哦,没什么。”崔远回神,“你有什么计划,说吧,这里没别人。”
“此次选亲,选崔莺莺。”崔竹生从怀里掏出崔莺莺的八字,“六皇子虚岁十五,正好。”
崔远接过崔竹生的纸条,五行喜忌尚可,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六皇子那边你们已经安排妥当?”
“嗯。崔家势大,柳云初是徐寿的人,那她势必会想方设法与崔家搭上姻亲,倘若有六皇子在前,柳云初就再难打崔家的主意了。”
“我看是你自己不想结这门亲事,骑驴下坡罢了。”崔远对儿子倒不客气。
“还是那句话,崔家势大,无论与谁结亲,都难免纷争。而六皇子在暗,明面上还是个可有可无的,对崔家来说再合适不过。”崔竹生不为所动。
“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你自己清楚。”崔远并不计较,“不是要出门么,还在这晃悠什么。”
“多谢父亲。”崔竹生行礼告别,匆匆跟着李管家走了。
崔远看着儿子着急忙慌的样子,感慨道:“也不知道急着去做什么。”
崔竹生步履不停,直到紧赶慢赶坐上马车,身上都出了一身薄汗,他出房门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又被父亲耽搁了一会儿,今日正是元宵节,街上摩肩擦踵的,再晚些,马车一炷香都走不了几步。
偏偏那元浩又说今日要去什么他新买的农庄别院,完全是逆流而行。
院子在长安城外的山脚下,依山傍水,倒是漂亮。崔竹生到时,夕阳将一片片金鳞铺在门口小溪上,远远便听见沈松和巴哈尔的嬉闹声,说是农庄,那败家子早就里里外外修缮了一通,丝毫不输城中的雅苑,屋后,袅袅炊烟,直上青云。
“崔竹生!”沈松老远便瞧见崔竹生的马车,用力地挥手。
崔竹生心里也欢喜,李管家的手都顾不上搭,便从马车上快步走下。
“哟,崔大公子,终于舍得来了,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元浩听见沈松的叫喊,也从院子里出来,手里托着一小把苞米,崔竹生一眼就看出他在院子里斗鸡。
“久等了。”崔竹生并不理会元浩的玩笑,只是盯着沈松说。
“不久不久,我们吃完饭,再从小径上山,刚好看烟火。”沈松笑着将崔竹生带进院子里,“元浩已经带我们逛过一圈了,他说厨子也是特地找的,你饿吗?马上饭就好了。”
“他看见你就饱了,你不知道吗?”巴哈尔凑上来,笑嘻嘻地说道,“不过元浩说不止我们几个。”
“快了快了,再等等。”元浩不知从哪又变出一把瓜子,“我们四个哪里够热闹,不过你们放心,都是自己人。”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地停下,崔竹生眼尖,发现其中一辆挂着崔字家牌,问道:“崔莺莺?”
“我这不是想着,她也算我们大计的一员了么,再说了,今天也没什么正事要谈吧。”元浩嬉皮笑脸道,“大家提前熟悉熟悉不是。”
“这样也好。”沈松并无异议,巴哈尔无所谓地耸肩。
另一辆马车是长安常见的款式,有银两便可租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撩开门帘,这位确实是意料之外——宁琅。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宁琅见他们大眼瞪小眼的,问道:“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呢,若是不欢迎,我给你送帖子干什么。”元浩首先迎了上去。
“元公子送帖子的方式确实特别,没见过黑灯瞎火趴别人屋顶的。”宁琅勾了勾嘴角,跟沈松打了个招呼,又转向崔莺莺,问道,“这位是?”
“是此次崔家准备送进宫的人,我的表妹,崔莺莺。”崔竹生道,“算与我们同路。”
“明白了。”宁琅点点头,“不吃饭么?”
“吃,怎么不吃呢。”巴哈尔先一步往饭厅走去。
六人年纪大差不差,吃食也确实是美味,一来二去,都打开了话匣子,不过整桌也就听见巴哈尔和元浩拌嘴,宁琅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把巴哈尔气得牙痒痒,崔竹生时不时就给沈松添一筷子菜,崔莺莺和她小声聊着胭脂水粉之类的话题,崔竹生一言不发,在心里一一记下,准备待会儿买了送到沈府。
又开封了几小坛黄酒,加入枸杞、红枣、话梅,小火温着,喝起来香甜不觉,几轮下来,除了崔竹生和宁琅,其他几人都有些微醺。
“你滴酒不沾?”宁琅问,“是不喝,还是不会?”
“不会,也不喝。”崔竹生答,也许是气氛使然,他放下了对宁琅的戒备,问道,“你今日不当值么?”
“王爷允了我的假。”宁琅也算酒足饭饱,这会儿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挑挑拣拣,扔了些在地上,喂那只馋了许久的大黄狗。
“你帮了我们不少,多谢。”崔竹生举起杯子,朝他敬道,“以茶代酒,望海涵。”
宁琅干脆地举起杯子,一饮而尽,末了将杯子反过来,朝着崔竹生展示:“都走到这步了,说什么谢。”
“确实。”崔竹生失笑,“你是怎么到六皇子身边的?你应该……不是宦官吧。”
“当然不是。”宁琅答得果断,“告诉你也无妨,王爷幼时并不长在宫里,你可知晓?”
“这……”崔竹生语塞,他从前几乎不怎么与生人交往,对这些流言蜚语更是漠不关心。
“裕妃死后,宫里却不见王爷的踪影,上上下下都瞒着皇上,四处找人,过了三月,才从司膳房的一处地窖中找到王爷。”宁琅冷笑,“我在街上扒了个老太监的钱袋子,那人歹毒,将我藏在采买的板车下,好巧不巧,也把我扔进了那个地窖。”
“他在不见天日的地方呆了三个月?”沈松醉醺醺地趴在桌子上,眨巴着眼睛听他们聊天,插嘴道,“难怪他,难怪他怕黑。”
“是裕妃把王爷藏进去的,嘱咐他不准出来,不准教人发现。王爷人如其名,谨慎小心,恰巧裕妃死了,宫里乱成一团,他哪怕饿得奄奄一息,也没从地窖里出来过。碰上我,贱命一条,他答应保我荣华富贵,我便天天出去偷吃的。”宁琅又给自己倒了酒,“我被人抓住后,王爷为了保我的命,才从地窖露面。”
“你喝不醉吗?”巴哈尔一手托着脑袋,一手指着宁琅身侧的几个空坛子,“你凭什么喝不醉?”
“练出来的,你羡慕去吧。”宁琅面不改色,又喝了一杯。
“我们去看烟火,可以吗?”沈松往崔竹生那边移,半张脸藏在手肘下,只露出半张脸,抬眼看他,声音懒洋洋的,“好不好,崔竹生?”
“好。”崔竹生应了,站起身来,朝沈松伸出一只手,问,“站得起来吗?”
“我可以!嘿嘿!”沈松没理会崔竹生伸出来的手,“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借着酒劲,晃了两下才站稳。
“走吧,走吧,我们也出发。”巴哈尔也跟着站起来,元浩酒醒了些,站在她身侧护着。
“我太晚回去不好,我就先走了。”崔莺莺起身告别,“你们好好玩。”
崔竹生略一点头,算是答应。
“就剩我一个?”宁琅指了指自己,“无所谓,难得偷闲,谁带路?”
“跟我来!”元浩牵着巴哈尔的袖子,自告奋勇走在最前。
上山的小路不算曲折,倒是有一番曲径通幽的味道,五个人权当散步消食。崔竹生配合沈松的步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她左摇右摆地摔了。宁琅叼了根狗尾巴草,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
走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豁然开朗,山崖处建了一座临溪亭,崔竹生见元浩还恬不知耻地题了牌匾,哭笑不得。
步入亭中,灯火长安,一览无余。